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最新8篇)

语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11月15日,在领导的带领下,我很荣幸地参加了陵水中学组织的如何运用导学案教学的同课异构活动。本次参加初中数学组同课异构活动的是九年级的两位老师,分别来 自天津中学的马敬秀老师和陵水中学的杨文海老师。通过听两位老师的课,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很大,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艺术化。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老师讲的是华东版九年级的“《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虽然两位老师都运用导学案教学,并且导学案的设计都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学习目标、情景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达标、小姐反馈。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各有春秋,以致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

教师良好的素质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两位老师基本功扎实,能够运用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的操作相结合,合理的把大容量的知识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在教与学中轻松解决。主要体现在利用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拓展知识面。

在这两节课中通过运用导学案,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两节课授课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综观两位教师的课,感觉新课改理念在这两位教师的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各自独特的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导学案设计合理、高效,引导学生活动方法得当,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希望以后多进行相关的活动,多走出去,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以使自己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2

前两天半大家听了6位专家的评课,收获颇丰,精彩的课堂加上恰到好处的点评让听课的老师们受益匪浅,把听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弄的清清楚楚的。如果专家们的评课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的话,我的评课只能算得上一杯无色无味白开水,大家听一听,当做饭前润润嗓子,准备后面品尝于老师的评课大餐。

感觉这四节课共性的地方有以下两点,第一是:在对网络知识结构图的建构整理上体现了由个体思考到集体智慧的碰撞:其实复习的目的在于“连点成线”并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构成网络。四位老师在第二环节建构网络的开始都是把找点的过程完全放手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各小组汇报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即点评肯定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又在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整理出本单元内容的知识体系。通过师生共同的修改补充完善,使结构图更加的清晰、明确!

第二点是:从内部联系到思想方法的提升。复习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在温故的基础上还要知新。其实让学生知新的过程既是提升的过程。在这四节课中在这一方面体现比较好是第一节课中老师借助知识网络结构图的建构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化繁为简的思想;后面的三节课也都在第二环节 建构网络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通过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整节复习课厚度或者说课的深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点是:在沟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上,每位教师都做得比较好。关于运算定律在四年级之前学生就有了相应的认知基础,比如在加法中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加法中“凑整”计算等等。这些知识过去只知道这样做,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明白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对于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也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就针对每一节课简单说说我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每节课两个亮点,一点自己的困惑。

第一节课中的第一个亮点是: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整理时对一单元知识体系分类规整。我们可以一起来回想一下,老师在引领学生整理时并不是按照教材呈现的先后顺序去整理,而是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对内容进行了规整。教参中这样指出:在五条运算定律中,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样,都是同一种运算的规律。只有乘法分配律,沟通了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因此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通常我们的复习一般状态下应该是按照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但是徐老师是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对知识体系重新做了调整,把分配律从乘法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部分,然后把交换律(包括加法、乘法)、结合律(也包括乘法、加法)分别作为一部分来整理,这样让学生更加明确了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种规律,也就是不同级运算;而交换律和结合律只是乘法或加法运算内部的规律,也就是同级运算。如果学生对这一关系理清了,就不会出现(4+40)×25这样典型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的问题而用结合律去解决了。

第二个亮点是在重点复习环节,通过几道题的训练让学生发现通过分与合都可以使一些数凑整从而使计算简便。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在这些题目中犯糊涂,经过这样一拓展,孩子们会在以后的做题中轻松的找到简便计算的方法,突破了本单元的难点。

一点困惑:在学生汇报知识点的时候,老师按顺序把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贴到了黑板上是否对学生下面自己建构知识网络有影响。很多学生是按照老师的这种顺序去建构的。这样是不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节课:

第一个亮点是教师素质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这一点在整一节课体现的都很好,大家也都能感觉到了。尤其是在第二环节建构网络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然后结合学生的整理完善结构图,教师的引导总结都体现了教师沉稳、大气、应对能力强的特点。

第二个亮点是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给学生购买图书这一情景,提出了那么多可以用简便计算来解决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一点困惑:在建构网络环节如果给学生准备相应的卡片,在展示的时候可以把每组同学的想法都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比较,优化整理的方法。

第三节课:

第一个亮点是: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到位。在整一节课中教师不管是对知识方面的评价还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说得都很到位,让听课老师感觉评价的自然舒服,没有一点虚假的感觉。

第二个亮点:创设情境环节,能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特点,让学生给数找朋友,为引入本单元的复习做好铺垫,感觉这个情景创设的比较有价值。

一点困惑:整理时是不是应该让学生翻翻课本浏览本单元的知识点,从而更系统的找出一单元的知识点,为以后整理知识指出方法。

第四节课:

第一个亮点是:重视了学生对习题的训练。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各种简便计算的类型应该掌握的都不错了。

第二个亮点:重视对本单元知识网络图的建构。

一点困惑: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应该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它们去进行简便计算,有没有必要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背诵。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3

近段时间利用中国知网进行学习,我此次学习的主题是“语文教学中的同课异构”。通过阅读一些名师、专家的论文,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实践感觉颇有收获。

所谓同课异构,我个人理解就是针对同一课题,由不同的教师执教。由于每个教师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人生阅历不同,因此在面对同一文本进行解读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体会到的知识点、所侧重的重难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些要点的把握首先是基于课标、基于学段特点的。正因为因人而异、所以设计的教学模式也会有所不同,教学效果也就随之不同。

我犹记得在上杭实验小学听过《的听众》这课的同课异构,当时是由游增良老师和邹翠金老师上的。邹老师在上这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教授对“我”的无私帮助,因此她的教学步骤是:

1、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教授的语言和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教授心里会想什么?

2、紧扣关键词“静静地”展开教学,教授“为什么要静静地?她仿佛在说些什么?我又从教授的静静地中感受到什么?”

3、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这样学生从三个“静静地”品味出教授对我的激励、期望一次比一次深,而“我”也从教授“静静地”期盼中一次比一次把小提琴拉得更好,最终取得成功。

邹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关键词时,还引导学生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文本、从读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并将小练笔“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训练穿插其间,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听课老师也陶醉其间。

《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课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等语用的阶段,还应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教育因素。游老师就很好地秉承了这个要义,在处理这课时,切入点非常独到,让人耳目一新。他敏锐地解读出这课的一大人文亮点——就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中的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教授的鼓励行吗?你从课文哪些句子知道的?你背诵过说明这样道理的名言警句吗?”学生热情高涨,马上展开合作学习。结果学生的汇报精彩纷呈:

A学生说:我觉得不怕嘲笑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我从句子“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看到作者面对嘲笑仍然不泄气,我想到一句名言: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

B学生说:我从句子“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脚步声,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参加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体会到作者对拉小提琴的热爱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热爱是的老师。

C学生说:作者说:“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我想,他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也是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卢梭说过:“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D学生说:文中说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疼,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这不正应证了爱迪生所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吗?

从学生的汇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深刻感受到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单一的,他跟“别人的鼓励、做事一心一意、不怕困难、刻苦练习、热爱”都有密切关系。我想通过这课的学习,渴望成功、激励自己具备成功因素等道德因素肯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游老师并不止步于此,在品读课文关键5句话的过程中,他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的。通过认真品读描写老教授的句子,体会写作特点,并相机进行读写结合“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达到了语用目的。

这样的课堂设计让我们眼前一亮,听课者津津乐道,学习者兴致高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两堂课结束后,引起了听课老师热烈的反响和深刻的反思,让参与者都对这篇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收获巨大。我想,这大概就是同课异构教学的魅力吧。

语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4

这次远程教育,我认真学习了必修和选修的各门课程,受益匪浅。特别是观赏了胡慧玲和李丽老师的《套中人》“同课异构”示范课,很受启发,认识到要使课堂有效高效,同组的语文老师就要多上这样的课,使我们语文课更精彩,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同课异构”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赏析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后,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她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她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她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两位老师的课突出优点是:

1.课堂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难易适度,既不太简单让孩子觉得没意思不愿意作答,也不过于复杂,使孩子们够也够不着。

2.在讲授离学生时代较远的内容时,利用视频使教学效果提升通过直观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切实感受。胡慧玲老师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就比较直观。

3.课堂上老师眼里有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到重要的位子上,避免讲课好像只是给部分学生讲,达到面向全体,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两位老师让学生讨论时就关注到每个学生。

4.课堂教学不拘于形式,不让教学流程封锁自己的思路,对于随时出现的状况完全灵活变通,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实现某一个教学目的而设置。不把时间局限的太死,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或者是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深使学生学的更多的环节,就多用一些时间;而对于一些通俗易懂的问题就可以一带而过。比如李丽老师“拓展的内容”就很深入,让学生对“套中人”有更深入地认识。

两位老师凭借深厚语文功底把《套中人》这一“难上”的课上得如此精彩,给人很多思考。课堂内容丰富而有条不紊,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过我更喜欢李丽老师没用多媒体上的课,“四读”就把课堂要讲的问题概括进去,课堂内容多而学生探讨的问题深入,可见李老师驾驭课堂功底更了得!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5

为期一周的同课异构活动结束了。回顾这次的活动让我首先明白作为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想在教书育人的这个行业上有所进步。只有和同行比一比才能知道自己的优劣之处。在这次比赛中发现我们理科组的赛课老师各有千秋。而且在评课的时候百家争鸣,每位老师对我的长处以及不足点评的很透彻。使我毛色洞开,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所以我在这里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给与我珍贵的点评和建议。下面我就这次课程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说课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和其他老师相比我的优点是《说课稿》的设计格式、内容规范在内容方面比较充实。教材分析言简意赅;依据学情分析,重难点的设计合理。这一点在我上课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在说教学流程着一过程中,我能清晰的表达出我的教学思路和对一些细节性问题的解决很明了。并说出突破重点以及攻破难点的方法和策略。这成功之处为我以后的课赛做好铺垫。我将会去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不足之处是在说课环节当中语速的把握不够好,没有脱稿。

二、讲课环节

这一环节当中我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实验做的成功。因为我的课题是《光的色散》当天的天气好。太阳光的色散实验每组实验的现象很明显。为接下来的几个教学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实验的成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加之我的点拨学生很容易掌握了光的色散相关知识。另外我以竞赛的形式展开我的课堂。是学生在课堂上组内讨论积极,及时思考老师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回答。这节课的整体表现是我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但是不足之处是我在驾驭课堂是方法不当。没有让所有学生跟着我的思路。我讲下一个实验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还在玩上一个实验的器材。在讲课这个环节上得失败让我明白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好,这是我以后加强锻炼的地方。

三、评课环节

在课后我们组的老师以及教研主任陈老师和刘副书记及时的点评了我的课。我觉得他们点评的很到位。而且刘副书记还给我提出一些宝贵的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办法。

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心得体会。我希望以后我们学校能够多举办此类活动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关于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6

这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带给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资料,由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来共同研究课堂效果、改善提高课堂效率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能够透过授课和听课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带给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带给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堂异构的授课方式完全是开放式,自己讲完之后,立即就会听到与本节课资料相同,但风格迥异的另一堂课。自己的优势、劣势,授课时存在的问题即一览无余。这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激励。在你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及时吸取了他人的经验,这样既到达了学习交流的目的,更弥补了自身的不足,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课堂中。活动中我与马春梅老师执教了《四个太阳》一课,虽然是同一篇课文的同一课时,但我们的执教风格与执教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在识字环节中,马老师采用了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我重视说话的训练,抓住果园里,果子熟了,有什么,怎样邀请小伙伴品尝果实的香甜,进行语言训练,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而马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金黄的什么,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谁来尝尝水果的香甜。

什么热得怎样样,进行语言训练。我们的课也有相同的点:都采用了猜谜导入,在学习一二两段时,都创设了情境和重视语言训练。在学完课文后,我们让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给谁?马老师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这么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但我们这两节课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马老师的课训练学生感情朗读比较集中,学生没有读的兴趣。我的课在结尾只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送给谁,却没有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这么画。也就是缺少了爱心教育的指导。“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资料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能够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能够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构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群众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那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透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几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潜力!

总之,每位教师的课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老教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驾驭课堂的潜力强;年轻教师朝气蓬勃对问题的处理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感谢同堂异构给我们带给了享受的平台,让我们有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透过活动,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就要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我们就会不断地进步!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篇7

一节同课异构习题课上完后,老师们都说,课堂效果不错,这是一堂有水平,高质量的习题课。我也觉得,能上这样一堂课,从准备、试讲、到上完后的评课,都让自己有很大的收获和提高。

准备阶段得到了我们地理组很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我们高二地理组全体老师一直参与其中,为我们出谋划策,对我们帮助很大。李丽和张晓丽还为此专门听了历史组和政治组的习题课,借鉴他们的优点,无论从站位,还是从课堂结构都对我们的这节课起了巨大的,关键性的作用。

同时她们为本节课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了各个环节的观察量表、进行了很多的后勤工作,这堂课的成功她们真的是功不可没。还有刘老师和姚老师带领着高三、高一的所有地理老师,在我们的课前说课阶段、课堂试讲阶段都指出了很多的不足,同时也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实用的建议,本节课的修改和成型也凝聚着她们的心血。姚老师作为教科处的调研员,听了很多其他组老师的课,把他们的一些成功之处和优点一一介绍给我们,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说这两节课凝结了我们地理组全体老师的经验和智慧。这两节课的成功,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他们。

这堂课上完后,我觉得自己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课堂设计能力,还是课堂上各种问题的处理,都有很大的收获,整节课上下来,感觉以下几点做的比较好。

1、习题和成绩评价环节。

习题课必须有评价环节,对习题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对试卷的难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成绩也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成绩的分析评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班级的成绩,自己在班级的位置,通过表扬成绩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在上课进行这个环节时,明显可以看出,受到表扬的学生很自豪,且一节课听课都很积极。

2、调动学生参与环节。

试卷讲评课比新授课的趣味性要低,所以一定要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在讲课时,一开始采用自查自纠,互相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问问题的学生可以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回答的学生又有一种成就感。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一举三得。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的讨论之后,让学生提出自己仍没有解决的问题,然后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尽量让学生去讲解。在这个环节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而且由于是学生自己在讲解,因此对某一问题产生疑惑的其他同学敢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不仅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会纠正自身的错误。

4、解题方法的指导环节。

在这堂课中,我对习题中出现的图表题进行了方法的归纳。但是我并不是直接教给学生方法,然后去练习,而是以一道图表题为例,设置了一些问题,通过让学生思考完成这些问题,而让学生自己归纳图表题应该如何做。感觉这个方法不错,学生通过摸索、合作自己得出的方法,比老师教给他效果明显要好。

5、反思试卷的指导环节。

在本节课最后,我给出了几个问题,如“你认为本次测试中你做的最好的题目是哪些?最让你遗憾的题目有哪些?以后的基础知识你应该如何去学,以后再做题时你应该特别注意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对这次测试进行反思,以强化本课效果。

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还有限,本节课准备的也比较仓促,所以这节课当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同时也暴露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1、语速缓急不明显,语调平淡,变化不大,激情度不够。课堂语言是教师授课的基本功,课堂的大部分环节还是要用语言来完成。而这堂课当中的以上的语言问题使课堂逊色不少。

2、课堂节奏把握不好,整堂课中,很多环节上节奏显慢,让人有拖沓的感觉,这也最终导致拖堂3分钟,且最后一部分内容处理仓促,效果不好。

3、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还欠点火候。整堂课没有出现大高潮,图表题的方法指导和总结应该是本课最重要的内容,也应该在这个环节上出现高潮,自己却没有把握好,留有遗憾。

4、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也做的不够。对一些同学也做了评价,但没有对所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做评价。丢失掉一些教育机会。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继续摸索,发挥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努力改正,及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8

整个第九周是我校的“同课异构”公开课比赛,我作为新老师虽然没资格参赛,但能有幸看到各科老师的精彩课堂,也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一周里,我分别听了历史、地理、数学和生物四门课共六节,数学和地理因为课程冲突,所以分别只听了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虽然少了比较,但是并不影响我从他们的课堂上吸取精华。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虽然是同一节内容,同一个教学案,但是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首先是导入部分,z老师通过一首音乐(最初的梦想)导入,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将一些历史问题生活化;而同样是历史课,z老师则主要是播放一些历史小视频,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课堂知识,也能增进课外知识;麦嘉玲老师的生物导入也是别出心裁,她将一杯变味的粥放在讲台上,请学生先闻,闻完后再问学生还敢不敢喝,接着解释变味是因为里面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从而导入本章节内容。

其次在课堂上,大部分老师都选择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如地理科组的z老师,她的课堂教学非常新颖,与学生互动性强,主要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并且在一个重点内容的讲解上,处理得也是非常到位,她先简单描述一遍刚刚所学内容,然后再请三个同学上台根据老师的讲解,自己重新讲述一遍,在学生都讲解完成后,再重新归纳总结,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加以补充。

再次,我觉得这些老师的教态都非常自然,在语言的组织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评价上都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每堂课都有学生参与,老师归纳总结。

最后,各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又都融入了大量的练习,并且这些练习设计很有层次感,由简到难,由点到面。直接在课堂上就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此次听课,让我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多向其他各位老师学习,每次上课,都要通读教材,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灵活有度,课后总结归纳。只有这样,自己才能逐渐成长起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