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通过了这两个月的实习,学历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个人业务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一种积极态度是十分让单位、企业看重的。同时也让我感触很深的便是在大学课本上学来的知识始终只是纸上谈兵,而只有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效率增高。
这次返校我相信我会更加的努力学习,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强,争取在毕业后能以最 好的面貌面对社会的挑战。
在 银行实习,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忙碌。在每季度末的时候尤其是6月底一般都会很忙,因为要做年报,办按揭的人也集中起来。这时候是最繁忙的,我印象中前段时 间一天可以接待大约十来位客户,加上以前堆积的材料,那真是只嫌自己没多长一双手。但是碰到淡季也很闲,基本无事可做。工作人员总是有任务的,但是实习生 就不一样了。用得着你帮忙的时候自然能上就上,一旦没什么要帮忙的那就完完全全的闲下来了-----毕竟你不是正式员工,有些事情是不可能交给你去做的。 这时候在办公室闷得发慌,没人管你,又不好走掉,该怎么办?在办公室间游荡吧,又怕干扰人家工作;坐在那里发傻也容易给领导留下不学无术的印象。此刻就是 体现一个人求知精神的时候了!~~银行的办公室一般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档案文件,有个人的也有企业的,实习生的便利之处就是能够得到允许翻阅这些资料。我没 事做的时候就常常去办公桌旁那一堆厚厚的档案袋中翻阅资料,也受益匪浅。有一次拨来拨去看到一份大额企业贷款的记录档案,好奇之下细看起来:厚厚的一沓文 件中,详细记录了该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对该企业贷款的审批过程以及发放贷款的理由。这才知道原来企业贷款的审核是如此之繁琐,包括了调查该企业的管理结构 和运行模式,用于抵押的房产价值如何,以及分析还款人的第一,第二还款源是否充足。这些还不够,后面往往附有该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与 现金流量表。哈!~这下在学校学到的会计知识可算派上了用场,我不费什么力气就看懂了这些报表(当然这些属于小企业,比较简单),随后的数据和各种 ratio的分析也基本是驾轻就熟,可见大学学的专业知识必然是会有用的。
以上是我在银行实习数天初步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实在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本人也渐渐的感受到了所在银行制度上的一些缺陷。最简 单的,例如抄合同,我想不通为什么一定要人工手抄,既然一式四份的合同都一模一样,直接打印不就好了么,相信也不费很多油墨钱。手抄的字写的龙飞凤舞极容 易误认,造成很大不方便。当然后面这些资料都会由工作人员输机递交给上层审核,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但是这样的话岂不就是走程序---要是省掉一些繁琐步骤 的话,不仅周期短了,效率高了,工本费用也可以节省不少。
还有就是银行对纸张的浪费程度可谓令人发指:我曾经帮人复印文件,站在复印机前看见地上堆满了被揉成一团团的复印无效的文件,被当做废纸丢弃,或者直接扔 进碎纸机---有的甚至几乎是白纸!看着一沓沓上好的白纸就那样被糟蹋了,我那个郁闷+心疼哎。。。当然这些白纸的费用对于银行来说微不足道,但是这样做 无疑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看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啊!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在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过程中,发现我市绝大部分的居民按揭比例都过高---光我办理过的合同平均按揭比例就高达69%!很多人家庭月收入都不高,贷款买的房子却面积一个比一个大。.。.。.
银行有硬性规定,就是月收入必须至少是月供的两倍,这样既保证了稳定的月供,又保障了还款人的生活来源。但是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万无一失的方法: 因为不少借款人并没有稳定的职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还算好,有些个体工商户就很难说了。况且一般贷款期限都是十年以上,时间拖得越长越危险。。。作为银 行肯定是无所谓,反正有住房作抵押(前提是房价不会下跌),但是对于普通的居民而言,希望办理住房按揭还是三思而后行。不管怎么说,按揭比例太高终归是件 危险的事情,因此我认为银行这方面管制不应该放的太松了。
以上就是我目前的全部感想~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实习生涯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__银行实习的半个月时间里,让我保持着一种规律的上下班生活,不断地了解着工作的意义,思考着那个曾经想以后要在银行工作的想法。同时,也让我明白,在实习期间一定要保持一种虚心求教的心态以及不耻下问的勇气,主动争取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
时间总是在不断飞逝,消耗你的青春,同时给予你记忆与成长。大四毕业生,一个特殊的身份,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孩子,回忆匆匆溜走的6个月的经历,浦发是其中最为闪亮的一笔。在这里,有过辛苦的工作,有过欢乐的记忆,更有欣慰的成长,我感激浦发,感激繁荣路支行带给我的一切。
6个月,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各位前辈的帮助下,我主要完成以下几个工作:
一、管理大堂日常事务,服务客户
大堂是一个店面的门脸(银行同样如此),大堂业务也是我们接触的第一课,最基本的一课。每天到达银行后,首先要对大堂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检查与整理,确保一切正常然后才可以开始银行的正常营业。当客户跨入银行的第一步时,我们要秉承着浦发银行的理念,真诚的与客户沟通,帮助客户办理其所需要的业务。每一张单据的填写,每回答客户的一个问题,每接待一个客户,每一个网上银行的登录都让我记忆犹新。每一天解决客户所遇到的问题,安排好大堂的秩序,顺利保证银行的日常工作,都会让我有新的体会。记得因为单据的填写
不够规范,重新填写的繁琐,记得客户对银行业务的咨询,因为掌握的不够准确,而指引到前辈那里的尴尬,而这些都让我们迅速成长。刚实习的状态是身心都很累,有想过要放弃,和蔼的运营前辈豪不保留地传授着他们的经验:始终坚持做一个有心人,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真正的银行可能是和每个人的想象不一样的。可能大家会觉得银行的工作环境应该是舒适安静的,其实银行是相当嘈杂的一个环境,不断有打印机的声音,点钞的声音,敲图章的声音,银行的工作是很忙碌的,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虽然工作很累,但感觉很快乐,心里也满足。老员工们熟练地办理客户提出的业务,专业的回答,灵活的指法,快速的办理,还有良好的心态都是我要学习的目标。
二、理财经理小助理
这一环节是跟着李老师学习最多,也是成长最大的环节,而我的称号也由实习生转换为助理,也被大家戏称惠经理,这个转变也正是我业务的进步。繁荣路支行是个类似于社区的银行,购买理财的小额客户即债券盈添利计划的客户众多,从之前辅助老师准备合同、输入客户资料、填写合同,指引客户购买。到上前营销客户,介绍产品,进入系统办理理财。做这个工作来看,它除了需要细心、效率之外,还涉及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和工作方法。每个产品的年限与预期收益率都不一样,我不仅要掌握产品的分类,还要熟悉每一款产品的内容,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向他们介绍,推荐他们所适合的理财产品。我所负责的理财产品的种类有限,有许多理财产品我并不了解,例如黄金买卖、基金保险等,亦或是遇到一些老客户来讲他们自身就会比较了解,客户会问及一些其他行的相关产品和类似产品的差异等等问题,类似于这类较深的问题,我都会礼貌的指引到李老师那里,听经理专业的解说,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这也是我自己在实习中比较感兴趣的业务。
记得第一填写理财合同的紧张,记得整理合同的繁琐,记得独立处理900万的理财合同的心情,这一切对于都是全新的记忆。一颗浮躁的心归于平静,但不缺乏激情。刚从学校走入社会的我有一颗不安静的心,而从事工作后,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个人的发展和能力的进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能,更需要对工作的忠诚和以工作为中心的职业精神,即做事能沉得下心。这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许多小事上,从细节处入手。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除了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外,更应该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
经过这段时期的实习,我深刻的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中的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仅仅掌握好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中的各种操作技能是更重要的,而这也正是自己需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只有把书本和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种工作。银行的工作是严谨的,需要极强的责任心,任何一点小差错都可能给客户和银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以前在学校,一直没有认识到认真负责的重要性,进入实习以来,无论是日常银行管理中的小事,还是较为大的活动,都需要我们认认真真的去对待。端正态度,认真负责,是每一个走向工作岗位的人们所用具备的,在实习过程中,我真切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今年暑假是我人生中最特别的一年暑假了,十二号一考完就直接回到株洲参加面试,十四号开始培训,经过三天轰炸式的培训,直接下发到网点正式开始了我们为期一个月的暑假实习,也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段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
建行实习的收获:我这次的收获在于两个方面——业务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
虽然三天的培训很累,但是我的收获是很大的,从与财经完全没有联系的中文师范专业来到建行实习,这对我而言确实是一个挑战,记得第一天下午培训信用卡知识的时候,我基本上是像一个傻瓜一样的,因为太多的专业术语我是完全听不懂的,比如说IoP、Atm、PcD等等。其实我对储蓄卡都是很不了解的,我自己除了有一张工商卡之外什么卡也没有,也什么业务也没办,我甚至连什么是住房公积金都不知道看着那些其他的实习生超级强悍的回答和发言,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叹一句:隔行如隔山哪!但是二十多天过去了,现在的我觉得自己在业务上收获很多,总的来说主要是三点:首先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银行里面对业务的精确度要求度很高,完全容不得一点错误,有时候一点小小的错误就会引起很大的损失。其实我自己之前听这样的话已经听得够多了,我也一直以为我是很懂这句话的内涵了,可是人都是这样的,除非是亲身经历,否则别人和你讲再多也只是别人的经验之谈,自己并未真正的吸收。这次在建行亲身经历的几件事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有一个大概二十岁上下的顾客来银行汇外币,他首先是来到柜台咨询,其实他只要直接汇过去就行了,不需要兑换成人民币的,也不知道是谁对他说,你直接到专门办理外汇业务的二号柜台兑换就行了,结果那个客户就直接去柜台兑换成人民币,在兑换成外币之后有兑换回欧元再汇到外国去,中间就产生了五六百的手续费,这个损失是应当由给他引导的大堂承担的,只是那个客户人很好,摸摸鼻子就自己出了这个费用,但这个过错确实是由于柜台业务不熟练却又不稳的缘故造成的。这件事让我深刻的理解并记住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这句话。其次是,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本分,保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拖别人的后腿。
记得我刚到网点的第二天,就直接被指派和我们的个人客户经理一起到化工厂去发公积金卡,我是负责网银激活这部分,可是那天我是真的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没准备,就个人跟着过去了,连笔和银行卡都没带,结果在那边激活的时候,因为没有原始的十块钱入账,没有办法进行转账,也就没有办法进行激活,以至于整个发卡的工作都由于我的缘故而受到严重影响,虽然大家都没有说我什么,但那天其实我心里是很不好受的,说自己搞不清楚状况,说自己还是新手,是菜鸟,所以做错也是情有可原的其实这都是借口,错了就是错了,年轻并不是我们犯错的资本,只要认清自己的本分工作,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就能保证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不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
最后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很多时候在有些事情上总觉得自己是吃亏了,可是其实自己收获的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多,只是自己尚未意识到而已。就比如说我刚到实习网点的第二天就跟随我们网点的个人客户经理化工厂发卡,那里的激活条件比网点的差很多,我本来激活操作就不熟练,现在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了,激活的业绩也不算我的,那一天我真的很沮丧。但是发完卡回到网点之后,我在激活网银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我激活网银的成功率居然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通过扫楼活动,我激活天翼、电信等之前让我头疼的手机银行的成功率也大大增加,果然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看来“把吃苦当作是进补”还是有点道理的'。
我觉得我这次收获最大的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不仅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而且在于陌生人的交流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对自己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培训的时候,我结识了许多新的同学,他们之中有许多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类型,在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增长了许多的见识和阅历。我非常强烈的感觉到他们身上的竞争性和上进心,这对我在中文系长久以来形成的安与落后的心态形成了一次强悍的冲击,和他们在一起培训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古老落后的乡村和快节奏的现代化都市接上轨了,碰撞是必然的,痛苦也是有的,但是进步是一定的,收获是很多的
我的二十岁生日,也是我去建行营业部网点实习的第一天,真的是我人生中最特殊的一个生日了,也是我第一次没有在家里过生日。我不知道去建行的实习,算不算是一份我自己选择的人生二十岁的礼物,但是这绝对是一份特别的会让我自己铭记一辈子的经历,从家人和学校的象牙塔里走出来,第一次真正的接触正规的职场,在没有任何人保护的情况下去面对这个社会,在银行里面对各式各样的客户,由于自己对业务一窍不通,从早到晚一直犯错,面对客户犀利的指责时才发现,自己以为的成熟冷静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当一个人和你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时候,他面对你的态度才是最真实的,对你的欣赏是最真诚的,对你的批评也是最真实最中肯的,同时也是最不留情的。
而和上级、同事的相处之道根本就不是学校能学得到的,也不是我们自己想象的那样,无所谓公平与不公平,而在于你有心或无心。我从刚开始到营业部的时候由于大家都不熟,总觉得营业部很冷,没有人情味,每天上班都觉得很难受很无聊,大概过了三天左右实在是受不了了,既然环境适应不了我,那就只能我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于是我决定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个现状——每天早上都提早二十分钟来上班,利用这二十分钟做好三件事:帮所有的人泡好茶水,把垃圾篓里的垃圾倒掉,把柜台的表单准备好。就因为这几件小事,让我和大家的距离大大的拉近了,现在我和大家相处的非常融洽,让我觉得自己其实也是受人肯定的,内心是很有成就感的。现在想到自己的实习即将结束,就觉得对营业部的那些很照顾我的姐姐们很不舍。
总之,这个暑假的建行实习是我人生中一笔丰厚的财富,它对我以后的人生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很感谢建行为我提供这次机会,中国建设银行,建设我的未来人生!
实习是一个过程,于我而言更是一种经历,大学生银行实习总结。过程意味着收获,收获知识、经验和友谊。经历意味着开始,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征途!因此,有必要对其做一总结,温故知新,承前启后,为在建设银行三月有余之实习划上句号,也为新的起点夯实基础。
整个实习分为三个阶段:首月,在市分行会计部综合科和结算科,从阅读会计制度汇编和分析财务报表着手,重点了解建设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会计核算相关流程和运行模式,以及对公支付结算业务的基本制度和相关流程;次月,在渝中支行公司部和个银部,从了解各种主要资产和负债业务的流程出发,重点领会建行各项内控制度在具体业务流程设计中的体现和运用,尤其关注信贷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风险的控制措施;最后月余时间,分别在观音岩分理处和渝中支行营业部,通过对记帐、复核、交换、信贷、出纳、个人理财、银保、银证等柜台相关岗位业务的学习,更为直接的观察到各种业务的工作流程尤其会计核算,以及建行基层分支机构日常运营情况,更在成功转型的观音岩分理处体会到了有效的制度带来的秩序与效率。期间,还先后参加了局机关年中工作会议及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新会计准则、三大模块等方面的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对银行监管工作有了初步的轮廓,实习总结《大学生银行实习总结》。
实习期间,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从“两房”托管到巨人雷曼轰然倒下,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正迅速席卷全球。虽然得益于银监会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所倡导和指引的逆周期建设,使得我国银行金融体系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和对次贷危机的“免疫”。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无国界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亦难完全独善其身:四大行投资次贷亏损,更值得担忧的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着迅速恶化的外部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运营环境骤然变差;当前,房地产业调整带来的信贷风险,实体经济下滑和宏观政策压缩利润空间都已经迫在眉睫,银行业经营风险不可小觑。张瑞敏的成功秘籍是“向失败学习、向成功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面检查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镜子。因此,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银行监管如何失灵,以及如何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思考就一直贯穿在实习过程中。
虽然关于此次金融动荡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例如超前消费的长期积累、金融领域激励制度的扭曲、金融创新领域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欺诈、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不充分等等,但是各国监管当局没有阻止这些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在我看来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一方面,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风险。而监管体制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在过度相信市场自我监管能力的思维下,没有处理好安全和效率的平衡。监管机构不但没有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加强风险防范,使得金融衍生品不但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而且也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而且缺乏对创新产品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可能引起系统风险性的产品的重视不够,没有深入分析和评估这些金融衍生产品可能给监管体系带来的隐患。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缺乏全面严格监管的激励,因为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程序会提高服从成本,从而降低本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同时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可能将部分业务向某些监管宽松的地区转移(本人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规制、管制或者监管竞争,只不过研究是环境保护领域)。
在我国,银行业的资产约占全部金融资产的九成以上,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业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通过实习期间对国际上银行监管理论的新发展,次贷危机所暴露出来的国外银行监管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历史现状的学习,结合对建行内控制度,尤其是相关高风险业务的工作流程以及主要风险环节措施的了解;我意识到,当前银行监管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有必要予以改进和完善。首先,新的银行监管理念和技术的运用,虽然监管理念经历了从重市场准入管理到重持续性监管,重合规性监管到以风险监管为中心,重外部监管到强调银行内部控制,但是这些理念要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尚需完善非现场监管技术、风险识别技术以及信用衍生品监管技术上。其次,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当前人行和银监在监管主体职责上存在不明确的地方。而随着金融控股公司,银保、银证以及外资银行进入,混业经营已经出现并必将成为金融业发展趋势,传统金融子市场的界限已经淡化,跨市场金融产品日益普遍。因此,跨部门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日趋重要,不同监管部门之间更好和更紧密地监管协调和合作势在必行。其三,提高信息供给质量。信息是决定监管有效性的关键,信息供给不足会产生监管的高成本和低效率,目前存在信息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披露不统一(如会计制度的差异,是否上市),信息披露失真等现象。信息质量不高将直接影响直接监管,以及通过市场、中介组织和大众传媒等非正式渠道监管的有效性。第四,矫枉不能过正,也不能因噎废食。当前在次贷危机的阴影下人们更关注的是金融安全,但不能因此弱化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的盈利目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必须效率与稳定并重,在二者的平衡中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强大自己和增强在国际金融领域话语权的机会。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金融体系核心竞争力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形成稳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在自身特色的企业愿景和企业文化,这是一家银行的成败和是否能够长生不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