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信息宣传工作范文(实用4篇)

乡镇信息宣传工作范文(精选4篇)

乡镇信息宣传工作范文 篇1

民族乡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体现党的民族平等团结原则,使实行区域以外的少数民族同样享有平等的权利。民族乡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况 官渡区阿拉彝族乡以彝族(撒梅支系)聚居的阿拉林得名。位于**市东郊,东接大板桥镇,西北邻金马镇和市三农场,西南连小板桥镇,南与呈贡县接壤,距**市区10.8公里。阿拉乡地处山丘陵地带,间有小平坝,最高海拔2296米,最低海拔1923米。全乡总面积62平方千米。有耕地13755亩,其中水田6529亩,旱地6243亩。土壤大部分为宏图。宝象河从东北向西南纵贯境内,北补有铜牛寺水库。年平均气温14.5°C,年平均降水量1011.8毫米,全年无霜期285天,年平均日照2448小时左右,四季无寒暑。交通便利,境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公路,通电。

阿拉彝族乡清代隶属**县大麻上段堡、大麻中段堡和板桥城外堡,解放前属**县板桥镇和义今乡,1950年后属**县第三区,1953年后属**市第六区,1956年后属**市官渡区,1958年成立阿拉公社,驻地大板桥,1961年分设板桥人民公社、阿拉人民公社,社址迁往小石坝,1984年改设阿拉办事处,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后正式成立阿拉彝族乡。

阿拉乡彝族(撒梅支系)有本民族语言,民族文字已基本失传,彝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阿拉乡彝族由于居住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吃、穿、住、婚丧礼仪等方面与周围汉族差别不大,但在语言、服饰、舞蹈、民歌、民族节目等方面还保持着彝族(撒梅支系)传统的文化特点,如节日活动,和汉族一样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外,也保持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七月初七的虫王节等彝族节日。民族服饰方面,男子服饰基本和汉族服饰一样,但女子还保持着彝族(撒梅)服饰的特点,童年、婚后有不同的服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子着民族服饰的越来越少。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有扁鼓舞、竹棍舞、绣帽舞,各种山歌小调,反映出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宗教信仰方面以信仰佛教者居多,也有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阿拉彝族乡辖阿拉、海子、高垆、普照、石坝、清水6个村民族委员会,28个村民小组,29个自然村。截至20xx年底全乡总人口31580人,其中,彝族有931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9.48%,比1990年增加了2597人。除清水村委会外,其他5个村委会全都有彝族聚居。还有回族、白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107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39%。

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77655万元,比1990年增长83.7倍,农业总产值达4667万元,比1990年增长了76%,粮食总产量达2797吨,比1990年增长90%,蔬菜总产量达8615吨,比1990年增长了4.3倍,年末大牧畜存栏1500头,比1990年增长了2.9倍,生猪存栏21755头,比1990年增长8.5倍,油料产量22吨,比1990年增长1.7倍。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73193万元,比1990年增长14倍。20xx年 引进新上项目和可以项目19个,引资22625万元。20xx年地方财政收入632万元,比1990年增长7.5倍。农民纯收入达4740元,比1990年增长5.1倍。人均产粮450公斤,比1990年增长40%。20xx年义务植树12.8万株,完成针山育林20xx亩。全乡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符合条件的129名村民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每月按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社会事业 近年来,投资200多万元,建盖校舍,有课桌椅等小学“五大件”齐全。实现了学校无危房,中学配齐了理化、生物实验仪器。现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7所。中学有12个教学班,在校522人,比1990年多221名。小学有36个班,在校生1453人。有6个学前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99%,毕业率达100%,普及率99.5%,四率连续20xx年达标。有教师76人。1994年普及了九年义务制教育。1994年起动了海子中心学校改扩建工作;制定了《关于对以优异成绩考取大学、重点高中的学生进行补助、奖品办法》,20xx年兑现奖金和补助金80900元,扶持、激励更多彝乡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促进了全乡各类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20xx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790人,转移就业736人,其中向省外输出83人,省内转移142人,区内转移511人。

全乡有卫生院1个,卫生所6个,病床543张,医务人员27人。不断加强了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建设,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xx年参加医保的村民达10580人,共报销189人次,报销金额210391元。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计划生育管理条例》,落实奖优免补政策,20xx年兑现一次性奖励29人,教育三免费148人,养老生活补助4人,共计金额58080元。

全乡有文化站1个,文化室26个,业务文艺团体32个。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年年常办庆祝“火把节”活动。开展“元旦”长跑和春节运动会,组织参加各级运动会15次,体育达标率93%,被评为云南省体育先进乡。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13个,区级文明单位15个。历届政府的乡长都由彝族干部担任,全乡少数民族干部占全乡干部总数的29%,少数民族乡级领导干部占同级干部总数的30%。

乡镇信息宣传工作范文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镇委、镇政府提出,进一步加强我镇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全方位、正面、高调地宣传,不断提高我镇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信息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决策,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根据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我市、镇各时期开展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原则,以加大对外宣传工作为重点,积极宣传我镇各时期的工作举措、成效、经验与做法,为我镇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和“”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营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工作目标

按照“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的总体目标,建立一支基本功扎实、敏锐的信息宣传骨干队伍,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宣传工作机制。全面宣传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各单位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密切镇委镇政府与基层的关系,使镇委镇政府及时了解基层的工作进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加强信息共享,推动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相互学习、通力合作,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通过加大对外信息宣传工作的力度,提高我镇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树立我镇新形象,为我镇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信息保障。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全镇信息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镇信息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办,主要负责组织人员对重要信息的撰稿并向上级部门和各大媒体报送,对宣传信息报道及时跟踪记载,对各单位信息投稿情况进行登记和通报,汇编发行《**镇工作简讯》,召开信息员例会,组织开展业务培训,部署相关工作等。

四、工作措施

1、建立信息员制度。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村(社区)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宣传网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撰稿人员和1名信息员,专门负责信息撰稿、信息采集、发布工作,平均每月要向宣传办报送信息不少于2条。信息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责任感,信息经本单位领导审核后,除了向宣传办报送信息外,要及时把信息向市上级部门及各大媒体报送。

2、突出宣传重点。以宣传我镇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名镇”、“登山节”文化品牌,建设“和谐幸福”等重要战略目标为重点,以宣传镇、村两级和本部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文件会议精神情况和特色工作开展情况及成功经验做法为着力点。侧重宣传我镇的自然生态环境,投资营商环境,“四个名城”建设,招商引资情况、重点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综治、计划生育、农业产业化、民生工程、民政扶贫等工作,以及弘扬社会美德的好人好事。要求紧随上级工作重心,紧贴我镇工作实际,紧扣时代主旋律。

3、突出宣传亮点。每年度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和宣传亮点,要围绕各时期工作重点,寻找出亮点突出的信息进行报道。如按一年中四个季度划分,第一季度可以把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新一年的工作计划,新年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等作为主要的宣传报道;第二季度可以把城乡建设、招商引资等作为主要的宣传报道;第三季度可以把“登山节”、农产品的收获等作为主要的宣传报道;第四季度可以把民生工程建设、综合治理等作为主要的宣传报道。总之宣传作息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并且要立足于“准”、“新”、“深”、“精”的工作标准,注重挖掘深层次、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我镇报送信息的采用率。

4、注重宣传实效。市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台、**日报、时报、阳光网等是我镇开展对外宣传和向上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宣传办和广播电视站要主动出面协调各大媒体单位,主动提供新闻线索,充分发挥“外脑”作用,努力拓宽宣传渠道,力求对外宣传信息畅通。广播站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要及时更新我镇网站的信息内容,使外界和我镇广大群众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我镇的工作举措和最新动态。

五、保障措施

1、建立信息奖励制度。加大对信息宣传工作资金的投入力度,为鼓励多出作品、多出精品,进一步调动起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动员全体人员参与到宣传工作来,逐步形成人人重视,全员参与的大宣传局面,对刊登的作品给予奖励,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凡被公开发行的报纸或刊物、电视台、广播电台、政府网站、上级部门网站和工作简报采用稿件的作者,按不同级别给予奖励。市级信息每条80元,文章每篇100元;省级信息每条150元,文章每篇200元;国家级信息每条300元,文章每篇500元。计奖以上稿报纸、刊物原件(或复印件)、广播电视用稿通知单、获奖证书等为依据。同一作品在不同级别媒体、刊物发表,同时或先后被不同媒体采用的,只能由作者自己选择其中一家在年终一次性兑现。广播站人员上送的信息奖励由本单位统筹分配发放。从实施公布日开始执行。

2、建立分管领导督导制度。镇分管领导负责对涉及本人分管工作信息编报情况进行督导,督查指导单位及时采编上报信息。

3、建立信息通报和强化考核制度。党政办每月对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村(社区)报送采用情况通报一次。同时,对于迟报、瞒报、漏报、谎报重要紧急信息的单位或个人予以通报批评。镇信息宣传工作纳入村(社区)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党政办与宣传办将于年终联合实施考核,机关各办、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宣传工作情况也于年终接受考核。

乡镇信息宣传工作范文 篇3

新农保简报 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根据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在县社保局的统一部署下,我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于10月全面启动。在一个月时间里,我镇社保所及村社相关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完成了老年人员(60岁以上)的申报录入工作。

我镇老年人员(60岁以上)应参保人数1165人,到目前为止,参保完成人数3200人,基本上达到了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完成了老年人员的参保工作,并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至今,社保工作人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目前我们正对中青年人员进行全面的录入,力争在本月之内完成中青年的参保工作。对每月满60周岁的老年人员进行审核,完善资料,并建立台账。使这项惠民工程惠及于每个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

乡镇信息宣传工作范文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两会和省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县、镇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发展支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根据《 容州镇“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精神要求,结合本村得天独厚的资源,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石斛,重点抓好 “一村一品”石斛示范基地建设。

三、主要工作措施

1、用足用活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要学会吃透各项政策措施的精神,切实用足用活政策,使镇党委、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真正成为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的重要“推力”。发展以石斛为主的种植业:(1)发动1000户石斛种植户,加入金地全作社组织。(2)在峤北四级路石脚与木井交;界处,建立50为亩石斛种植产业园。

2、大力培植种植大户,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挖掘农业产业的规模效应,大力培植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通过大户的辐射和带动,激发其他村民发展新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产业朝基地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镇党委、政府对集中连片种植石斛100 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予以重点扶持,优先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力争在20xx年,整个村培植种植户5户以上。

3、以农民知识化工程为载体,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一是大力开展石斛技术培训。按照“培训跟着产业走,教室建在基地上”的思路,充分发挥县、乡、村、组四级培训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石斛技术培训,今年力争培训农民 100人次以上,使全村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人都能基本掌握石斛栽培技术。二是大力推广良种法。加强石斛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力开展农业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推广石斛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无公害化生产技术,提升石斛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4、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加快石斛品牌建设,在石斛产业中开拓和培植石斛品牌;建立优质石斛生产基地,发展绿色农产品,并严格兑现各种奖励政策。

5、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石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体制,营造环境,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和积极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抓好1个示范性石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让农民可学、可看,并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形成村、组比较完整的合作网络和比较稳定的新经济组织体系,达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