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精选11篇)
叙事研究是近几年颇受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由教师作为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即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其实既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范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后者则包括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呈现研究成果。一般来说,教育叙事尤其是教师所写的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不是要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样道理,在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教师也可以通过教育叙事,记录并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来评价教育教学的得失,以此改进语言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育叙事——叙什么
所谓教育叙事,是在讲一个发生在昨天或者今天的一个或感人、或发人深省等诸多感受和思考的故事。一般来说,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育叙事更多的是以教育随笔、教育笔记等形式出现,越来越多地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那么,对于幼儿语言教育而言,教育叙事究竟应该叙什么呢?事实上,“叙什么”也逐渐成为一线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中面临的越来越明显的难题。根据教育叙事的含义,结合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我们认为,教育叙事的“叙”可以包括两方面内容。
1.个别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指导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和倾听,教师随时都可以发现幼儿表现出的语言能力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例如,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中,由于幼儿身心比较放松、情绪比较高昂,更容易表现出真实的语言发展水平。而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语言表达出现错误时,自己将采取什么方式予以指导?是现场指导,还是事后强化?哪一种方式更为有效?这些都可以成为教育叙事的内容。再则,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是否有长期的效应?在后续观察中,可以增加对该幼儿的关注和交流,以检测所选方法的有效性;观察幼儿是保持原来水平,还是不断取得进步,针对幼儿的具体表现,再做进一步指导。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那么教师就能为班级每一个幼儿建立一个语言发展与指导档案,这样的记录过程既有助于教师或家长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又能找到适当地指导幼儿语言发展的方式,还可以帮助教师整体把握班级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为组织实施语言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2.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反思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个别观察与指导以外,对语言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进行反思也是教师教育叙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中,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正式活动,如文学欣赏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语言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等。相对于日常生活中教育活动的随机性、偶然性来说,正式的语言教育活动计划性、目的性更强,为幼儿创造不同的机会,对他们在日常交际中获得的语言素材进行提炼和深化,达到语言规则的理解及有意识地运用。不管是开展何种语言活动,教师预设的成分都比较多,比如说目标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而这样的预设是否适合幼儿,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果,这就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
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如幼儿生成的话题、感兴趣的知识、所选用的方法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等,以及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所存在的不足的思考,在日常生活的教育中怎样弥补,以及下一次活动如何继续展开将这些内容写进教育叙事,有助于促进教师对开展各种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的思考与探索,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二、教育叙事——怎样叙
“叙什么”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的问题。理解了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教育叙事的内容,那么如何写教育叙事,才能避免目前教育叙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感无语、故事简单、视角偏颇、个性缺失、感性理解等?针对现实问题,幼儿语言教育叙事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鲜明的主题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它是生动事例的再现,要有一个中心论题。这类事情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激动,或令人感慨,或令人惊诧,或令人不安,或令人悔恨,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活动过程中认真观察、记录所发生的事件,并养成思考、提问的习惯,在记录中逐步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能清晰地表达、细化问题,便于处理和研究。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随时抓住出现的新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叙事主题的形成和清晰化。
2.科学的理念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从事教育叙事研究,必须要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支撑,才能体现叙事者一定的教育思想。通过对具体、鲜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顾、剖析,内化某种教育思想,形成相应的教育信念。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注意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不断接触新的理念;同时也要注重和教育同行+的交流讨论,这将有助于走出自己的误区,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3.生动的情节
幼儿语言教育叙事,需要有生动有趣的情节,也就是说要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而且对“人”的刻画,要形象生动感人,同时融人教师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感受和体验,特别是伴随的思考和反思,使倾听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与叙事者形成交流和对话。
4.深刻的思考
这是指教师在叙述生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生动的情节,更重要的是要有“思”,在叙事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才是叙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意义的故事总是以深藏不露的方式表达某种关于教育或人生的“道理”。有“道理”,表明一个故事能够让听者听故事之后被“感动”。只讲“事”,但“理”在“事”中,构成“事理”。
三、如何运用教育叙事来评价语言教育活动
随着新《纲要》的实施和新课程的全面铺开,幼儿教师的教育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变了,幼儿的学习变了,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以新的理念实施幼儿教育,并不断地反思、整理教育,逐步凸显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灵性和悟性的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不断推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那么,教师的教育叙事在评价幼儿语言教育的工作中究竟有何作用呢?也可以说,怎样运用教师的教育叙事来评价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呢?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评价
在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教师的教育叙事离不开幼儿,主要是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详尽丰富的教育叙事研究中,所叙述的事件包含了幼儿语言发展的不足、优势、已经取得了哪些进步、适合用什么方法指导等。这些事件和反思为科学地评价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依据。因为通过教师的叙事,我们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科学全面地考察幼儿的语言发展,可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评价幼儿,这也比较符合“重视纵向评价”的思想。不仅是教师自己,家长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教育叙事看到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从而为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促进幼儿语音、词汇、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对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是幼儿园常规工作之一。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园长说,我们展示的活动是经过一次一次地研讨而磨出来的。可见,评课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活动,既需要评价自己,也需要评价别人!而真正能够提高评课效率的一条途径就是执教教师首先要对自己设计的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这样别人的评价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教师对活动的自我反思就是教育叙事的内容之一。教育叙事是教师不断反思、学习的结果,通过教师的教育叙事及其活动计划安排,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不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组织教育活动,有没有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等。因此,教育叙事不仅有利于提高某一次活动的评价效率,也有助于评价教师的整个工作和专业发展状况,可作为幼儿教师绩效考核的一个凭证。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语言领域中指出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小动物感兴趣,而《小乌龟开店》中的动物个性鲜明,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对乌龟、河马等动物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能较全面的了解,所以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想一想,玩一玩,演一演的过程中,了解故事中每个动物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别人,从而使自己也能用自己的特长帮助他人,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要求,我从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设计以下目标:
1.理解故事中的内容,能够大概讲述该故事。(认知)
2.能根据动物特征大胆想象表达,帮助小乌龟开店。(技能)
3.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情感)
三、说活动重难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我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我确定重难点如下:
活动重点:了解中故事动物开店的原因,知道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店。
活动难点:知道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他人。
四、说活动准备: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完成目标,解决重难点,因此我做了如下准备:乌龟、大象等动物的图片,鲜花店、气球店情景图,小乌龟,大象、河马、袋鼠头饰。
五:说教法:教学方法是开展幼儿语言活动的有效手段,是激发幼儿兴趣、传递有效信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以下方法:
1.讲解法: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小乌龟、河马、大象、袋鼠开什么店"以及它们有什么特长展开,让幼儿了解谁开什么店,有什么特长。
2.游戏法:游戏室幼儿最喜欢的方式。教学过程中,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故事,例如把店与动物连线,幼儿有兴趣参与游戏。
3.情景表演法:为了加深幼儿的兴趣,对故事的理解,让幼儿进入故事的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既能了解故事,体验其中的情感,又能发展语言能力。
六:说学法:本次活动采取的学法有以下几种: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2.体验法: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表演活动,使每个幼儿能体验其中的情感,获得愉快感,成就感。
七:说活动过程:本节活动的设计思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在与老师与同伴交流交往中,在游戏中等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1.导入:以小乌龟大象等动物的图片导入。
师:今天我们请来几位新朋友,他们是谁有什么特征呢?
(幼儿对动物感兴趣,用他们的图片导入能引起幼儿兴趣)
2.了解根据动物的特征,动物开的什么店。
师:今天,大象他们邀请我们去他们开的店里去,大家猜猜大象开的是什么店?(把鲜花店等图片粘在黑板上,询问幼儿动物开的店。
幼儿根据经验,思考答案,对故事中的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下一步讲述故事做铺垫)
3.讲述故事。
师:小乌龟也想开店,那他会开什么店呢?(幼儿猜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把故事完整的讲述,让幼儿把故事中的内容连贯起来,加深对动物及它们特性的印象)
4.通过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小乌龟也开店了,那它开什么店,为什么它开这样的店? 如果小朋友们要开店会开什么店,为什么开这样的店?
(此过程让幼儿根据故事中大象它们的例子猜想小乌龟开的店,让幼儿从故事中的其他动物身上思考、探寻)
5.通过图片,让幼儿大概讲出故事内容。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幼儿对故事有了一定了解,让他们根据图片说出故事内容,对幼儿有一定难度,有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
6.结束部分:
让幼儿表演故事的内容。
师:现在,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让我们来开店。
(角色扮演可以发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他们体验其中的情感)
八:说活动延伸:让幼儿了解感受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别人后,活动并没有结束,可以让幼儿在班级里、家里、小区里去实际行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如何发展和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采取什么样有效可行的策略来进行幼儿园语言教育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得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期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心理学研究发现,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语音进步最明显
2、幼儿语法结构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2)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开始出现转折复合句,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各种事情,进入成人句阶段。
3、语法特点:(1)初步掌握基本的四种语调(2)未能掌握语调中的断和连、快和慢、轻和重。
4、2岁到五岁半的幼儿,不论作为其他人交谈时的旁观者或在自身实际参加的三人交谈中,都是对“我”的理解较好,“你”次之,“他”最差。特别当其自身作为交谈中的第三者时,对别人所谈的“你”和“他”,即使是5岁半左右的幼儿,也不能很好理解,这时往往把别人说的“你”理解为指他自己,而把“他”理解为另一个人。
5、5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关键时期。这时候,他们听和说的能力已经可以应付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时,他们的阅读图书和分析图画的能力也显著增强,他们开始喜欢和小朋友或者家长一起阅读,甚至连猜带蒙地念书中的文字。这时阅读成了他们最大的兴趣。研究孩子语言发展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方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儿童语言获得因素有:学习模仿在语言获得中有一定作用;认知发展是语言发展基础;儿童情绪态度对语言获得有影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他人的语言交际是语言获得的主要条件等等。幼儿的语言发展跟自身的生理发育有必然的联系的,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在幼儿语言教育方面,我们只能遵循规律,采取一些可行有效的策略。
一、为儿童创设一个适合语言发展的环境
“狼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初期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一切后天学习都是枉然。若是儿童在学前期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后期改正是相当有难度的。因此,为儿童创设一个开放愉快的语言环境,促使他们敢说、想说、喜欢说、愿意说,有机会说,有计划有准备的开展语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课堂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儿童引发学习兴趣,更加集中于课堂学习。在学前期,儿童的课堂教育是有限的,教师要把复杂繁多的教育内容简单化、形象化,用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让儿童的注意力集中,这个时期可以对儿童进行规范语言习惯的教育。而在后期,则可以创造出适当的情景让儿童提高注意力,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语言教育,比如用幼儿喜爱的角色表演、诗歌朗诵、看图说话等等。孩子语言的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需要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指导和启发。比如学习儿歌,教师要以抒情的语调去朗诵,使孩子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一种享受,同事渴望去学会这首儿歌。进而慢慢地能用感情朗诵。讲故事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感情地把故事内容展现在孩子的面前,力求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要想达到那种效果有一定难度,有时我们可以借助录音机,电脑等媒介来帮助增强氛围。这样,孩子既想听,又愿意听,还会模仿。相反,枯燥的讲述对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真正有效的学校是一种心智的活动,通过多种感官来亲身体会,可以进一步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以及对这个五彩世界有更为生动细腻的感触,能将静态客观的知识灵活化,从而产生新的思维和构想。儿童的语言学习,同样运用到多种感官,如听、说、看、画、跳等。
我会经常在课间给孩子放一些录音儿童故事。孩子对故事十分感兴趣,每次都听得十分认真,有点故事重复播放两三次,孩子就会跟着录音复述出来。这是一种对孩子的语言训练非常轻松有效的方式。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儿童不仅可以纠正自己一些不准确的发音,不规范的用词,同时也可以轻松学会一些较难的词汇。而在午休前播放一段动画片也是同样的道理,儿童看动画片可以轻松进行语言知识的获取,特别是词汇的积累。
在课堂上,儿童通过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的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相关的语言习惯,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儿童回答问题,不仅仅是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幼儿创造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回答错的给以鼓励和引导,回答对的则可以进行深一步的启发探讨。为了克服孩子们在众人面前不敢说,不敢表达的心理,我会经常给孩子提供“大声说出来”的机会,就是让每个孩子走到前面,无论是说、学 ,还是唱、跳,都会受到老师的一个小礼物和同伴的掌声。孩子因此 可以克服胆怯的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也是激励孩子促进孩子语言表达的一个方法。
2、游戏活动
福禄贝尔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发展最好的方式。因为它是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是内在本质处于其本身的必要性和需要的外向表现,“游戏”一词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最轻松愉快的。你可以发现,游戏中儿童的语言是多样的、神奇的、充满幻想的,因为游戏本身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儿童的语言得到极大的提高。我曾经遇到一个又轻微自闭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开口说话,问他什么也不回答。但在游戏中与他交流就变得格外容易,他会主动向我笑,甚至他会主动拉住我向你介绍他在玩什么游戏或是问我他不明白的地方。同时,他与其他的孩子的交流沟通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变得十分轻松愉快。
如果说在课堂上儿童更多的是进行词汇的累积,那么在游戏中,则是实践运用的时候。许多在课堂中学到的词汇并不是经常使用,而在游戏中,孩子会随着情景的变换说出不同的语言。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的游戏空间,则是为孩子愿意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创造了条件。在娃娃家的游戏活动中,与人交往是关键,社交可以极大的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会随着自己的意愿与其他儿童交流。比如打电话,大部分孩子已经知道该怎么打电话和接电话,在游戏中也可以一本正经的与人交流,教师只需要在旁静静看护,有必要时给予一些简单的提示,比如打接电话时的礼貌用语。
游戏时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轻松愉快的环境更适合儿童游戏。教师在游戏中起到的只是创设游戏环境兼看护作用,在游戏方向不对或者发生突发状况时以同伴者或者指导者的身份适当的引导游戏的进行,而不能过多的介入孩子的游戏。
3、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即家庭、幼儿园的合作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孩子的语言发展并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够学习得很好的,而是要分阶段按照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比如有的孩子生活经验丰富,他的表达能力强,表述起来也要轻松流畅一些。对这些孩子我们要进一步培养。而相反,有的孩子缺乏社会经验,不经常与人交往,运用语言的机会也少,表达某件事情时常会表现出一种内心空虚的情绪,有的还会胆怯,讲话语无伦次,甚至无话可说。针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
在幼儿园里,要培养孩子一种积极的态度,要和小伙伴多多交流,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教师也要经常带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父母也要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多与同伴交往,并懂得一些礼貌用于。有时间的时候经常带孩子去公园,超市,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这也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的平台。孩子对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并伴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史提高孩子语言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言教学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生活,让幼儿经常说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动画片就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提到《猫和老鼠》、《西游记》、《喜羊羊与灰太狼》、《奥特曼》等动画片时,孩子们的情绪就格外高涨,谁都想说,谁都能说几句,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的教育话题,适时渗透,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在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中培养 说话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儿童呆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幼儿园就是家,因此家庭教育十分重要。著名的陈鹤琴先生就说过“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起正面积极的形象,因为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受家长的影响。在家庭语言教育中,家长应该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知识,增进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正确的使用语言,多带儿童进行室外活动,经常旅游踏青,让孩子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松心情;支持孩子的探索,鼓励孩子提出问题,不无视孩子的问题;创造愉悦民主的家庭环境,不苛责孩子丰富奇妙的想象,凡事让孩子多动手动脑;给孩子单独的空间 ,不过于干涉,为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训练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
仅靠家长单方面的教育是不行的,仅靠老师教育也是不行的,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形成教学联系,家园共育。老师要与家长保持联系 ,密切关注孩子的发展动向,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进行阶段的训练。而家长也应该每天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回家进行适当的巩固。孩子的语言教育是复制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二、根据儿童发展情况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一词出于《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遂有“因材施教”的这一成语。其中“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比喻人,“施”指的是实施、进行,“教”指的是教育、教诲。意思是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
每个儿童在生长阶段的发育状况都是不同的,有的儿童接受新知识较快,发展迅速,而有点儿童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不能较快的掌握老师的知识,我们老师就需要因材施教,不能对所有的儿童都采取一样的教学方法。儿童的语言发展是阶段性的,每个儿童自身的情况也有区别,有的儿童语言发展较快,有的儿童语言发展较慢,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视同仁,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应抓住各个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我们不能要求儿童接受不在他们理解范围的知识,也不能教给他们过于简单的知识。抓住关键期,在适当的时候教适合的内容,有利于儿童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潜能,教学应顺应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孩子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内向沉静,在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内向学生的特点是平时很少讲话,胆子小,既便受了委屈也会憋在心里,并且会反复地想。针对这些学生一定要细心做工作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表扬与鼓励。关注他们的意见,与他们多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些学生身上往往蕴藏着很大的爆发力,只要正确引导,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外向活泼的学生的特点是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喜欢和别人讨论问题。但反而因此会影响其它同学的学习。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提醒他们,针对具体情况作好教育工作,对他们的行为要多评价。并利用接触他们的机会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在活泼发展的同时又能取得进步,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着重培养他们为班级多做工作,为集体活动多做贡献。平时如果我们不重视对这些学生的提醒和引导,时间长了,再去教育他们就非常难了。倔强的学生的特点是不承认错误。犯了错误之后,面对批评往往会顶嘴。因此,教育他们一定要抓“现行”,抓住他们犯错误的瞬间,让他们没有理由反驳。趁机对其进行教育,要以理说服。如果在教育过程中话语过多,就容易被他们抓住“破绽”,跟你顶嘴,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会功亏一篑。调皮捣蛋这一类学生的特点大都性格活泼、外向,往往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良好的个人的习惯,做事情容易冲动,遇到问题不动脑思考,才会经常会闹出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我们对这类学生教育时要严肃批评,耐心说服。平时要严格要求,帮助他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话都是不无道理的。在我们当今的教育形势下,素质教育也在慢慢改善专抓语、数、外等学科的现象,也在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孩子特长。但是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完全改善,主要是家长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换,还一味地觉得死读书才是硬道理。介于这种情况,教育部门还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多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
三、让孩子多参与社会实践
首先孩子的语言发展跟接触的人事物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几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在农村幼儿园呆过,也在城市幼儿园呆过,我发现城里的孩子的语言发展与农村的孩子语言发展作比较,有如下的区别:
1、城里的孩子语言发展比农村的孩子语言发展稍快;
2、城里孩子的语言表达比农村孩子的语言表达更清晰;
3、城里孩子的语言比农村孩子的语言更丰富;
4、城里孩子的普通话比农村孩子的普通话标准。这些种种差别与孩子自身生理发育有关,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孩子接触的事物有关。
城里的父母思想观念相对先进,他们会常常抽空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给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比如周末去游乐场,假期带孩子外出旅游,在玩的过程中、与家长和同伴的交流中、与陌生人的交流中不知不觉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农村的家长不太注重这方面对孩子的培养,他们很少有机会带孩子接触新鲜的事物,这样孩子的见识相对较少,了解到的事物较少,自然在语言表达方面较弱于城里的孩子。
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请让孩子更多的接触社会,也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语言发展的机会。其次,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要讲求方法,尽量让孩子尝试说说身边的事情或者比较了解的事情。在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方面,我进行了许多尝试。比如让他们复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孩子总是不知从何说起,帮助他起了个头让他继续,他也不能连贯的说出故事的情节。又一次周一的早晨,我让孩子把周末在家的活动讲给小朋友们听,鼓励孩子按照先后顺序说出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为是还在自己做过的事情,孩子格外感兴趣,而且把事情的先后顺序说的比较清楚,而且下面的小朋友也听得很认真。上课时间毕竟有限,有的孩子没有时间讲他的故事,他甚至会下课后或者抽空把他的故事讲一遍给我听,可见,训练语言一定要从孩子身边的事情说起。根据这次经验,我每周会请班上的小朋友把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可怕的事情、高兴的事情、难过的事情等等说给大家听听,长期以来,孩子在语言组织和发音方面得到了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总之,学前期是儿童语言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学前期培养儿童正确的语言习惯,往往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儿童说话兴趣,给孩子提供很多的机会发展语言,这样语言语言教育对孩子来说才是一件轻松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通过我不断的实践探索,一定会找到促进儿童语言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大胆地猜测故事情节。
2、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3、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体验有朋友真好的情感。
重点难点:读懂点点和多咪的信,能大胆地猜测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ppt《点点和多咪的信》。
2、图片:《点点和多咪的信》。
活动组织:
一、阅读点点和多咪写的信。
1、师:小狗点点和小猫多咪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点点住在山的这一头,多咪住在山的那一头。他们常常一起玩,一起聊天。可是每当回到各自的家,他们总是很想念对方,于是他们互相写信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信上都写了什么?
2、A、出示信一。请猜猜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因为信的开头画上了小狗点点的头像,能看出是写给点点的信,两个小圆点代表“告诉你”的意思。信的结尾处画上了小猫多咪的头像,表示这封信是多咪写的。)现在请你们猜猜,多咪要告诉点点什么事情呢?(先看看第一幅画,画了什么?表示太阳升到山顶上,第二幅图表示什么?依次类推,说出每一幅图的意思。接着,请一个小朋友把多咪要告诉点点的事情完整地说出来。原来,多咪将时间、地点、做的事情都画出来了,真是聪明!)
B、依次出示信二,先请幼儿说说没一幅小图片的含义,然后说出完整的时间、地点和事情。
C、再出示第三封信,猜猜点点要告诉多咪什么?
二、讨论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1、师:小朋友都能猜了点点和多咪写的信的内容,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完整的故事,看大家有没有猜对。师边演示ppt,边完整地讲述故事。提问:点点看了第一封信后,点点知道了多咪告诉他什么?他们在一起玩了什么?多咪看了第二封信后,他知道了什么?他们又干什么了?多咪收到第三封信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多咪以为点点怎么了?可原来点点去干什么了?最后,点点和多咪干什么了?
2、师:大家想不想再听一遍故事?听完后,请你看着也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
3、边播放课件边讲述故事。
4、师:故事中一共有三封信,讲了三件事情。老师请三个小朋友来共同讲这个故事,每个小朋友讲一件事情,请大家将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事情讲清楚。
三、体验有朋友真好的情感。
1、师:为什么说点点和多咪是好朋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请幼儿说说如果你给你的好朋友写一封信,你想写些什么?
3、师:如果有了好朋友,那我们可以一起做游戏,一起搭积木,一起玩玩具。有开心的事情可以和好朋友分享,如果碰到了困难,可以请好朋友来帮帮忙,有朋友真好!
4、师:现在,请你去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去做做游戏,玩一玩吧!
设计意图: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但家长平时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西瓜与人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西瓜作为教学内容,是为了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的过程中,发现西瓜的主要特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什么样的西瓜更好吃等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比较、品尝,体验新品种无籽西瓜的优点。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无籽西瓜若干。
3、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份。
4、课前请幼儿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
[评:以有趣的故事引出课题,既能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又能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提问:
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
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选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
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评: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知道西瓜的多样性,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
2、西瓜是什么样的?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评:每组一个西瓜为每个幼儿直接感知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克服了怕幼儿不会观察、怕纪律难以维持、怕西瓜被打碎等等思想,让幼儿充分观察,从而了解了
幼儿的观察方法,感知水平以及参与该活动是否主动、积极等情况。]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评: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了让幼儿表述的环节,这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感知结果,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三、引导幼儿感受无籽西瓜的优点
1、请幼儿品尝无籽西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
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评:无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时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幼儿通过比较,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好处。]
大班生活经验讲述活动《我认识的安全标志》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小心触电”、“禁止烟火”、“绿色食品”、“施工重地”等安全标志,清楚、连贯地讲述其含义。
2.扩展认识社会事物的兴趣,有安全意识,能遵守社会规范。
活动准备:
1.将“小心触电”、“禁止烟火”、“绿色食品”、“施工重地”等安全标志贴到硬纸板上,制作成一个大转盘。
2.画有高压电线、加油站、蔬菜店、水果店、仓库、施工区的大挂图。
3.与大挂图内容相关的各种标志若干。
4.常见的安全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我用儿歌引出活动内容,“开心大转盘,一摇它就转,转转
转,大家仔细看。”
(1) 我将转盘的指针指向“小心触电”的标志 。提问小朋友“你知
道这个标志的`名字吗?”、“它告诉人们什么”、“经常在什么地方看到它?”“为什么要有这个标志呢?”
(2) 请一名小朋友将指针指向“禁止烟火”的标志。我提问所有小
朋友“标志上有什么”“这条红色的斜线表示什么”“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过它”“它告诉人们什么”
(3)再请一名小朋友将指针指向“绿色食品”的标志。“你在什么时候、地方见过这个标志?”“它的名字叫什么”“它告诉我们有这种标志的食品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不喷农药,不加添加剂,是对我们身体无害无污染的食品”
(4)我转动大转盘,指针指向“施工重地”,引导幼儿观察这个标志的特点。提问“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它?”“它告诉我们什么?”
(二)为图片找朋友。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的内容,想想贴上“小心触电”、“禁止烟火”、“绿色食品”、“施工重地”等什么标志最为合适。要求幼儿贴完图片后,向大家解释说明理由。
(三)请小朋友为班级设计一个安全标志,并讲述其含义。
作业布置:
1.生活中见到这些安全的标志讲给爸爸妈妈它是告诉我们什么。
2.请小朋友为自己家设计一个安全标志。
一、设计意图:
幼儿语言取决于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发挥语言潜力的主要因素,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正是通过创设与教育内容相应的语言环境,顺应幼儿好奇、好动、好思考的天性,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学习语言,在表演过程中从而使幼儿想说、乐说。通过活动,帮助幼儿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培养幼儿健康人格。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创设与故事情节相应的语言环境,发挥想象力,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2 知道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明白要扬长避短的道理。
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长鼻子 长脖子 大袋子、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脑筋努力什么事请都会成功
难点:听故事表演。用,我想~可能是~~~说一句话
三、活动准备:
1.图片。有关故事图片
2配乐故事录音、广告词录音、律动音乐。
3乌龟壳,大象、长颈鹿、袋鼠 头饰。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些小客人,让我们看看它是谁?
师;一起和它们打声招呼。大象、长颈鹿、袋鼠。
师;他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请小朋友们用,我想~可能是~~~~句式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说的可真棒啊,那他们到底为什么会这么高兴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图幼儿观察
提问:小动物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
小乌龟怎么了为什么哭了那
2看图听故事
图1第一家店 大象 “。提问:“小朋友猜测一下,大象开什么店呢?引导幼儿用:因为大象有---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掀开图片。认识生字:长鼻子(知道是谁,根据气特点来猜测,缩小猜测的范围。)
图2第二家店:长颈鹿 提问: 滑梯游乐馆。是谁开的并说出为什么?认识字长脖子(扩大猜测的范围,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随机应变。)
图3弟三家店 袋鼠 提问袋鼠开了什么店 。为什么 认字大袋子
3:再次欣赏故事帮助小乌龟开店。
1)小乌龟也想开一间店为引子
提问;那小乌龟到底开了一个什么样的.店。
讲解小乌龟开饼掂的方法
(启发幼儿思考小乌龟有什么本领?可以开什么店?)
小结、;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我们有积极的发挥我们的优点去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这里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举起字卡:扬长避短)那么你将成为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人。来给自己加油助威,结束。
4活动结束
延伸活动;情景表演,请幼儿自己选着喜欢的头饰进行表演
一、情况摘述
李毅是我班新转来的一个小朋友,转园来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他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自选图书时,李毅总是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他旁边,有些伤心了,喊“找奶奶”,他也坐在那儿跟着说了起来,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坐在离小朋友很远的地方,默不做声,看上去很可怜。
观察二:吃饭时,李毅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他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他只简单的用方言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李毅的父母因工作原因都在西藏,无暇照顾孩子,李毅从小跟着老人长大,老人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他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他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李毅的距离。
教师首先向他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没想到他重复了最后的三个字“高老师”,下午高老师还没来上班时,他重复了两边这样的话语“高老师还没来”。看到这一现象,经过向家长的了解,他在原来的幼儿园也有一位高老师,所以对班上的高老师有好感也就不足为怪。抓住这一契机,我们多给他创造与高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高老师多于他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还能看见他高兴的笑脸。
2.创造条件,让李毅多开口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李毅偶尔冒出的一两句话,却成为孩子们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他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他多说话,老师抓住与他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他说话,“李毅,你喝水喝得真好”,李毅说:“多喝水不生病啊。”“李毅,你站在这儿做操就行了。”李毅说:“站好了,别跌倒啊。”只要老师说一句,他并定会有一句话再等着你,而且都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
一个月来,李毅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你交给他的儿歌不会忘记,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他引导,让他快乐成长。
一、设计理念:
1、采颉孩子生活中非常感兴趣的点“表情”为活动内容,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在与老师、同伴交流,和材料充分互动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加深对表情的理解,提高语言能力。
2、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他的发展与孩子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注意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
3、语言能力包括思维和口语两部分,以往我们较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从而出现纯模仿的误区,其实思维过程是支撑孩子口语的基石,本次活动注意了幼儿内在思维和外在口语的有机结合。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表情,激发幼儿讲述的积极性,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表情的.认识。
2、幼儿乐意在集体面前说话,并能耐心的倾听别人谈话。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快乐生活的情感和态度。
三、活动准备:
人手一面镜子,表情卡每人一套,图片每人一幅(情节、风景、色彩图等),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谈论脸部的各种表情
1、活动开始,引导全体幼儿观察老师的表情(笑)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做客,小朋友高兴吗?那你们看冯老师高兴吗?你怎么知道老师很高兴?(老师在笑)那你又是怎么知道老师在笑的?
辅助提问:老师的嘴巴、眉毛、眼睛怎么样了?
师:哦,眉毛弯了,眼睛眯起来了,嘴巴往上弯了,小朋友就知道老师在笑了。那现在,我们一起拿出小镜子,看看自己是怎么笑的?
2、笑是一种表情,除了笑还有什么表情?
幼儿照镜子看看、找找、说说、做做。
(1)你找到了什么表情?来,到上面来表演给小朋友看。(幼儿模仿)
(2)根据回答出示表情图,说说表情,进一步感知明显特征。
(二)听故事找表情
表情可真有趣呀,看看大家的脸可以找到表情。其实,在听故事的时候,表情也会发生变化。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有来听听、看看一个故事,你们想想在这个故事里能找到什么表情?在什么地方找到了这个表情?
1、观看多媒体故事
2、提问:你觉得故事里有什么表情,在什么地方?
幼儿说说,引导孩子说完整。
(三)观察、理解图片内容,为图片选择恰当的表情。
小朋友真聪明,把藏在故事里的表情都找了出来。今天还有一些表情躲在信封里了,快把他们拿出来,(取出信封,看看表情图片),我们给这些表情找张图片朋友好吗?
请幼儿自由选择图片。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片(一次性在大屏幕上出现五张操作图),就放在后面,等一下,你可以自己去选一张图片,看一看,你觉得这张图片可以和哪个表情交朋友,就把这个表情贴在图片上,然后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个表情。
目标:
1、感受由于语气、语调、音韵节奏的不同,使语言产生优美而动听的效果,从而激发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
2、在仔细倾听词句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主要情节、角色形象,感知滑稽、评批之情。
3、理解词:细、争吵、单调、迷迷糊糊。
准备:
与诗相应背景图与插入角色。
过程:
一、引题。
1、(出示背景图)猜猜,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是老鼠的家?
2、你喜欢耗子吗,为什么?
二、欣赏理解诗歌的第一自然段。(事情发生的原由)
1、欣赏诗歌第一自然段。
2、欣赏后提问:耗子妈妈是怎样哄耗子睡觉的?
三、欣赏、感知童话诗,初步理解角色的形象和主要情节。
1、朗诵。(体现不同角色,不同语调、音高,以使功儿体会诗歌意境与角色形象)
2、朗诵后提问:
(1)听了这首诗你感受怎么样?哪些话很好听、很有趣?
(2)耗子妈妈请了哪些动物妈妈来哄宝宝睡觉?
四、再次欣赏诗,理解诗歌的情节发展顺序。
1、教师边朗诵边出示相应的角色。
2、朗诵后提问:
(1)小耗子到哪去啦?你从哪些话是可以感觉到耗子是给猫吃了呢?
(2)小耗子为什么不要动物妈妈哄它睡觉呢?
根据幼儿的信息反馈随机指导。(辅助问题:什么样的声音叫“细”?为什么小耗子说鸭子的声音像“争吵”?什么叫“单调”?迷迷糊糊是什么意思?
五、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主题。
1、听了童话诗,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耗子?它笨在哪里?
2、耗子妈妈明明知道猫要吃耗子,为什么要请猫来哄宝宝呢?
六、假设性思考。
1、如果你是耗子妈妈,你会用什么方法哄宝宝睡觉呢?
2、如果你是聪明的小耗子,你会怎么做呢?
附童话诗:笨耗子的故事
耗子妈妈摇它的小宝宝,“吱吱吱,快睡觉,蜡烛头给你吃个饱。”
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细得不得了。”
请来鸭子摇那小宝宝,“呷呷呷,快睡觉,小虫给你吃个饱。”
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像争吵。”
请来青蛙摇那小宝宝,“呱呱呱,快睡觉,蚊子给你吃个饱。”
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太单调。”
请来鱼儿摇那小宝宝,只见鱼嘴一张又一张——什么也没听到。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实在小。”
请来大猫摇那小宝宝,“喵喵喵,快睡觉,妙……妙……妙……”
小耗子迷迷糊糊地说:“你的嗓子真正好,甜得……不……得了……。”
耗子妈妈回到家,床上瞧瞧,床下找找,耗子呢,没找着。
【活动设计】
动物是自然界的精灵,他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同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们对动物也很感兴趣,因此我班开展了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主题进行活动中的一个早晨,小朋友们正在做操,有一只小鸟在旁边的空地上跳来跳去,这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有些孩子停止了作操,在观察它,有些孩子在高兴地窃窃私语,也有的随手捡起了地上的小石子去砸它。在以后的几天内小鸟经常飞来,孩子们也依旧如此,对于小班的孩子想跟他单纯地讲道理,很难让他们理解,即使理解这种行为不是来源于自身的情感推动,而是外在的约束也很难持久。由此我想到了这首儿歌,这首儿歌充满着童趣,也体现着小朋友与小鸟之间朋友似地亲密地感情。加之4月底到5月初正逢一年一度的爱鸟周的活动,这正是一个让孩子了解鸟类,建立爱护、保护鸟类的好的教育机会。因此我以这首儿歌为蓝本自己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体会诗歌中小鸟和“我”之间的亲密关系,知道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
2、能在图示的提醒下,学习朗诵儿歌。
3、能根据角色的变换,做出相应的动作,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小鸟纸偶、图示一副。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偶,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纸偶,引起幼儿兴趣“小鸟你好!欢迎你,你有什么事吗”(倾听的样子)“哦!小鸟说它今天早上在学我们做操,而且他把它画了下来,请小朋友们看,他都学了些什么?”(自评:小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哪怕是一个纸偶,一个虚构的角色都会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在这里我将小鸟从儿歌中提出作为整个活动的主角,引起下文)
二、看图示,学习儿歌
1、出示图示,分句学习。
“哎呀!画的真好,谁来说说小鸟学了那些动作,它是怎么学的?”分句说说。(幼儿回答)
2、教师完整地朗诵儿歌。
“我把你们的话和在一起编了一首儿歌,就叫做小鸟学做操,念给你们听一听”。(教师完整朗诵一遍)
“我念得好不好?小鸟亲了我一下,我真得意。你想让小鸟亲亲你吗?现在请你在下面看着图示自己说说”
3、幼儿自己看图示尝试朗诵。
(自评: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图示来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因为在这之前我上过两节儿歌学习的课,一节是《牵牛花爬高楼》一节是《春天》,同样都是儿歌学习,且儿歌的难易程度差不多,为什么幼儿掌握情况却相差很多,前者采用的是简单的提示,而后者是一副完整且构图优美的画,可是幼儿掌握却不好,我反思后想是不是因为前者提示有一定的顺序性,而后者因为构图的需要,出现的`景物没有顺序,一会看左,一会看右,一会下,一会上,因为视线不停的转移而分散了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关注,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图示的提示,让孩子通过有序的场景排列,重点部分红颜色的强调来帮助幼儿自己学习。)
三、围绕课题,提升主题。
“小鸟为什么喜欢跟我们做朋友呢?”(幼儿回答)
小结幼儿的话:因为我们爱护小鸟所以小鸟才愿意和我们一起游戏。
(自评:这节课的主题内涵—就是让幼儿体会儿歌中小朋友与小鸟之间亲密的伙伴关系,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幼儿思考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同小鸟相处,通过自己讲述和倾听同伴讲述让幼儿相互了解保护鸟类的好办法,进而了解要保护鸟类同鸟类成为好伙伴。)
四、游戏
游戏:“小鸟学作操,你们来做小鸟,我来当这个小朋友,一起游戏。”师生分角色游戏。
结束:小鸟飞吧飞吧飞到外面去吧!
(自评:小班孩子喜欢给自己赋予一定的角色,而且角色意识很强,在游戏中赋予什么角色,他就会执着地认为自己就是这个角色,而且孩子对动作的表现力要大于语言和表情这两种表现方式,因此最后设置这个游戏一个让幼儿体验儿歌中亲近友好的情感,一个满足幼儿动作表现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