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纲样本精选4篇

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想要拿出一篇响当当的论文,写好提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论文提纲样本精选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篇1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1章 绪论 10-34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0-11

1.2 高温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 11-18

1.2.1 Ti-Ni基高温记忆合金 12-14

1.2.2 Ni-Mn-Ga高温记忆合金 14-15

1.2.3 Cu基高温记忆合金 15-16

1.2.4 Ni基高温记忆合金 16-17

1.2.5 Ti基高温记忆合金 17-18

1.3 Ti-Ta基高温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 18-30

1.4 Ti-Ta基高温记忆合金的力学行为和形状记忆效应 30-33

1.5 主要研究内容 33-34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34-38

2.1 试验材料 34

2.2 相变温度测量 34-36

2.3 组织结构分析 36

2.4 性能测试 36-38

第3章 Ti-Ta-Zr合金的组织结构 38-57

3.1 引言 38

3.2 固溶态Ti-Ta-Zr合金的组织结构 38-46

3.2.1 显微组织及相组成 38-41

3.2.2 马氏体形貌及亚结构 41-46

3.3 热机械处理Ti-Ta-Zr合金的组织结构 46-56

3.4 本章小结 56-57

第4章 Ti-Ta-Zr合金的马氏体相变 57-74

4.1 引言 57

4.2 Zr含量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57-58

4.3 热机械处理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58-62

4.4 显微组织与相变稳定性 62-73

4.5 本章小结 73-74

第5章 Ti-Ta-Zr合金的力学行为 74-85

5.1 引言 74

5.2 Zr含量对Ti-Ta-Zr合金力学行为的影响 74-79

5.3 热机械处理对Ti-Ta-Zr合金力学行为的影响 79-83

5.4 本章小结 83-85

第6章 Ti-Ta-Zr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 85-100

6.1 引言 85

6.2 Zr含量对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85-92

6.3 热机械处理对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92-96

6.4 形状记忆效应的稳定性 96-99

6.5 本章小结 99-100

结论 100-102

参考文献 102-11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15-117

致谢 117-118

个人简历 118

论文详细提纲范文 篇2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

2.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演进

2.2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维度

2.3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衡量方法

2.4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第3章承担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3.1企业生态系统理论

3.2利益相关者理论

3.3竞争优势理论

第4章制度背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制度背景

4.2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4.3所有权性质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分析

第5章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设计

5.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5.2变量设计

5.3模型构建

第6章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6.1描述性分析

6.2相关性分析

6.3回归结果分析

6.4稳定性检验

第7章研究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7.1研究结论

7.2对策及建议

7.3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结论

毕业论文提纲 篇3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

2.1企业社会职责的内涵及演进

2.2战略性企业社会职责概念及维度

2.3企业社会职责与财务绩效的衡量方法

2.4企业社会职责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第3章承担战略性企业社会职责的理论基础

3.1企业生态系统理论

3.2利益相关者理论

3.3竞争优势理论

第4章制度背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制度背景

4.2战略性企业社会职责对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4.3所有权性质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职责影响分析

第5章战略性企业社会职责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设计

5.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5.2变量设计

5.3模型构建

第6章战略性企业社会职责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6.1描述性分析

6.2相关性分析

6.3回归结果分析

6.4稳定性检验

第7章研究结论、提议及局限性

7.1研究结论

7.2对策及提议

7.3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结论

论文目录提纲范文样本 篇4

目录 5-8

CONTENTS 8-11

摘要 11-14

ABSTRACT 14-17

第一章 绪论 18-30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8-19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9-27

1.2.1 复合储能技术的提出 19-21

1.2.2 微电网复合储能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21-27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7-30

第二章 多端口复合储能接入技术 30-52

2.1 微电网中复合储能接入形态 30-32

2.1.1 微电网对储能的应用要求 30

2.1.2 多端口复合储能的拓扑构建 30-32

2.1.3 多端口复合储能拓扑的统一形态 32

2.2 三端口复合储能的拓扑及定功率传输控制 32-43

2.2.1 三端口复合储能拓扑选择 33-34

2.2.2 三端口变换器的功率传输原理 34-38

2.2.3 三端口全桥复合储能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及控制原理 38-40

2.2.4 异步占空比移相PWM定功率传输策略 40-43

2.3 实验研究 43-51

2.3.1 三绕组高频变压器设计 43-44

2.3.2 移相PWM控制的实现方法 44-45

2.3.3 三端口储能变换器定功率传输控制的实验研究 45-50

2.3.4 异步占空比移相PWM控制实验 50-51

2.4 本章小结 51-52

第三章 三相四开关容错型储能变换器及其控制技术 52-81

3.1 容错型三相四开关储能变换器 52-58

3.1.1 三相四开关容错拓扑的提出 52-53

3.1.2 三相四开关储能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53-56

3.1.3 储能变换器容错前后的。性能差异 56-57

3.1.4 储能变换器容错切换策略 57-58

3.2 三相储能变换器故障诊断技术 58-67

3.2.1 基于HSD模型的储能变换器故障诊断原理 58-60

3.2.2 储能变换器的HSD模型 60-62

3.2.3 变换器典型故障向量 62

3.2.4 基于电流状态残差演变特征的开路故障诊断方法 62-64

3.2.5 实验验证 64-67

3.3 三相四开关储能变换器的容错运行技术 67-80

3.3.1 四开关变换器输出不平衡机理 67-69

3.3.2 直流中点电位偏移对四开关变换器的影响 69-70

3.3.3 等效SVPWM控制方法 70-71

3.3.4 具有直流中点偏移补偿的参考信号生成方法 71-72

3.3.5 等效SVPWM算法的实现 72

3.3.6 仿真分析 72-77

3.3.7 实验验证 77-80

3.4 本章小结 80-81

第四章 微电网储能柔性支撑统一控制技术 81-106

4.1 三相四开关APF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81-88

4.1→←.1 三相四开关并联型APF拓扑 81-82

4.1.2 APF电能质量控制实现方法 82-83

4.1.3 三相四开关APF电源电流跟踪补偿策略 83-84

4.1.4 储能变换器的定功率控制和电能质量统一控制策略 84-88

4.2 电压不平衡下APF电流参考值生成 88-91

4.2.1 电压跌落引起的微电网电压不平衡 88-89

4.2.2 基于线电压合成的APF电流参考值生成策略 89-90

4.2.3 仿真验证 90-91

4.3 三相四开关储能型APF实现技术 91-98

4.3.1 主回路参数设计准则 91-94

4.3.2 软硬件设计 94-98

4.4 实验验证 98-105

4.4.1 微电网实验平台 98-100

4.4.2 四开关储能APF实验装置 100

4.4.3 基于电源电流直接跟踪的APF补偿效果 100-102

4.4.4 直流中点电位偏移的影响 102-103

4.4.5 储能变换器有功调节与APF兼容控制 103-105

4.4.6 三相四开关变换器定功率控制 105

4.5 本章小结 105-106

第五章 微电网复合储能容量管理的多目标优化技术 106-123

5.1 微电网复合储能容量配置的多目标优化建模 106-109

5.1.1 微电网复合储能容量配置的优化目标 106-108

5.1.2 多目标优化的约束条件 108-109

5.1.3 微电网复合储能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109

5.2 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算法 109-113

5.2.1 微电网储能多目标函数预处理 109-111

5.2.2 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 111-112

5.2.3 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的评价指标 112-113

5.3 微电网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的算例分析 113-122

5.3.1 储能多目标优化目标函数建立及优化影响因素 115-118

5.3.2 基于目标函数适应度离差排序法的目标函数权重确定 118-119

5.3.3 储能优化配置结果比较 119-122

5.4 小结 122-123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23-125

参考文献 125-135

附录 135-136

致谢 136-13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137-139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39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