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西迁精神”个人有感_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多灾多难的,但正因多难兴邦,我们得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此次疫情中国家政府精准施策,社会各界积极援助,基层人民积极响应,成功的构建了一个战役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一个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各地各部门坚决服从党中央的指挥与调度,正真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时六十多天,如今已进入了此次战役的决胜阶段,相信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中国一定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这也充分体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正如“生于种花之家,何其荣幸”所说,我为我的国家自豪。作为国家的青年一代,做到坚定四个自信,练就过硬本领,置身于国家未来的建设之中。同时永记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做到在奋斗担当中谱写大写的青春。春天已来,樱花已开,20__才刚刚开始,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目前,疫情形势还非常严峻,武汉封城,湖北告急,网页上不断变化的数字让人揪心不已,战“疫”已到最吃劲的时候了,在这样危难的时刻,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讲团结“献爱心”、听指挥“不出门”、打硬仗“勇逆行”,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打头阵当先锋,医护人员、社区干部、警察环卫、解放军军人等群体坚守一线共战疫魔,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疫”阻击战。抗“疫”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总体战”,需上下联动、多点发力,以“会战”思维增强必胜信心、攻坚耐心、敬畏戒心、持久恒心,打赢这场抗“疫”大会战。
用好“智慧”增强必胜信心,当好“指挥官”,确保方向不偏。抗疫的战场上,需要的是“良策攻略”,并不需要“教条形式”,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战“疫”的指挥官,政治上必须高度自觉,思想上不能有半点犹豫。一是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用好“智慧”吃透上级精神,并因地制宜抓好贯撤落实,准确决策本级“谋略”,及时掌握战“疫”动态,增强随机应变能力,加强对抗“疫”力量的“指挥”调度,合理资源配置把战“疫”力量发挥到最大化。二是要以上率下,主动作为,大难面前不分你我,到了战场上只有“战士”没有“将帅”,越是危难、越是危险领导干部越要一马当先下沉一线、身先士卒敢为我先,更不能摆“官架子”做“秀样子”,坚决摒弃一切形式的“官僚主义”,正心真做,不被畸形的政绩观所击倒,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用好“武器”增强攻坚耐心,当好“先锋官”,确保落实不空。在抗疫的战场上,没有“旁观者”只有“实干家”,基层干部作为防控一线的“主力军”,行动上必须坚决坚定,履职上不能有半点马虎。一是要细致入微,基层防控工作点多面广,不放过任何一个节点、部位,尤其是要把乡镇(街道)、农村(社区)作为防控的重中之重,严防死守加大排查力度,深入一线搞宣传、做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做到“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二是耐心长久,要摆正防控心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履职尽责抓落实,摒弃“虚功”做实事,严防“填几个表格、喊几句口号、拍几张照片”式的落实,严防防疫动作“一阵风”,坚持不懈,耐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干就要耐心细致做长久。
用好“戒律”增强敬畏戒心,当好“监察官”,确保作风不浮。在抗疫的战场上,要严格“令行禁止”要杜绝“肆意妄为”,纪检监察干部作为抗疫战场的“监军”,作风上必须务实过硬,落实上来不得半点虚功。一是要严督,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防疫工作的组织实施进行检查,定期不定期通报情况,对于没有责任心、没有党性,工于心计、讨价还价不作为“当摆设”“混日子”“打太极”的干部从严问责,让铁的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日常遵循,确保紧要时刻站得出来、关键时刻顶得上去;二是要实导,力求实现“查问题—讲担当—提效能”三步走,要亲赴一线开展检查督导,防止在办公室里搞“文字”督导,实事求是,加大容错、纠错、澄清保护力度,为那些“敢说硬话、敢用硬招、敢担硬责、敢于硬气”的干部撑腰鼓劲,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战,进而提高防疫工作效率。
用好“给养”增强持久恒心,当好“运粮官”,确保保障不虚。在抗疫的战场上,必须“粮草先行”,不能“兵粮寸断”,党员干部作为火线上的“逆行者”生命“守护者”,保障上必须全面完备,供给上掺不得半点水分。一是物质保障要全面。把最好的装备送到前线去,对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干部、民警环卫、解放军军人在防护上要做到“最好”,进一步做好营养补充,因为保护他们就是保持“战斗力”。二是精神辅助要跟上。把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实际表现作为提拔使用、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级晋升、职称评聘等重要依据。做到善于在火线上识别和考察干部,大力提拔在战斗一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干部。积极慰问关怀抗疫一线人员家属,精神物质双管齐下保证“后方”稳定,为抗疫人员安心战斗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这场抗疫大会战中,擦亮胸前的党徽,扛起鲜红的党旗,以必胜的信心、过硬的作风、强大的能力,坚决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总体战。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一定会胜利”。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是“西迁精神”的核心要义,同时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优秀品质。我对“西迁精神”的内涵感触很深,真切体会到了交大人西迁的不凡历程,觉得西迁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凝聚成了今日的累累硕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用心体会领悟“西迁精神”,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西迁精神”。
62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来到西安扎根创业,西安交大的建设者用辛勤的实践,在三秦大地上熔铸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交大人奋勇前进。
而如今身为交大学子的我们走入西迁历史纪念馆,浏览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重温那些过往交大师生们艰苦创业,不辞艰辛扎根西北的流金岁月、奋斗年华。在西迁历史纪念馆内,展厅里陈列的几本迁校时期的教科书,那泛黄的纸张上留下的却依旧是整洁的字迹,丝毫看不出印刷的痕迹。而由于当时艰苦的条件,这些看来整洁的教材,是当初一笔一划小心刻制后再进行油墨印制而成的。而通过这一个个微小的细节,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表均显制书之人的细致灵巧,他们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透过一页页珍贵的文献得以流传至今,他们挥洒青春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奋发岁月跃然纸上!而每一位看到这本书的交大学子都一定会有所感悟,对学问之道有所思虑。
不光是在校园,我们交大的“西迁精神”在社会上也是颇具影响。在20__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精品剧目、大型现代秦腔戏《大树西迁》再次走出陕西来到北京,在梅兰芳大剧院进行了首演。《大树西迁》讲述了留洋回国女教授一家三代西迁的故事。该剧在演出初期就得到社会各界强烈反响,400多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深受观众喜爱。可见观众们对于“西迁精神”的认可与尊重。而在此次会议上,作为提案联名人之一,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正是这部戏的主角,她对“西迁精神”感受颇深,她提交的第一份提案就是关于建议设立“西迁精神”纪念馆。她说:“‘西迁精神’在当代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创业精神。希望通过建立‘西迁精神’纪念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这些西部大开发拓荒者的感人事迹。”通过李梅等人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西迁精神”,这种精神一定会影响更多的人,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它、关注它、学习并效仿它,在社会范围内引领起“西迁精神”的学习浪潮。
“西迁精神”也得到了总书记的认可与宣传。在20__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交大西迁老同志们表示敬意和祝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并且在20__年的新春贺词中再次提到了老教授们,当时我也非常认真地进行了学习,我的感触是年轻时的教授们毅然决定投身西部奉献自我,而80余岁的他们现在仍紧跟国家趋势,关心并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在教授们的信件中“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这句话非常地打动我,这里就是他们所进行的事业,就是他们所爱的土地,就是他们的家!我看到了老一辈交大人用自己的行动铸就的金子一般的“西迁精神”。
步入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好西迁精神更是我们身为交大人要关注的部分,我们的王树国校长就曾表示,西安交大会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学校传承和发扬西迁精神的主导思想,并付诸实践——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就是西迁精神在新时代引领交大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的又一创新举措。作为新时代西迁精神的新传人,西安交大将继续牢牢扎根祖国西部,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勇于扛起高等教育改革排头兵这面大旗,为国家建设、西部发展作出西安交大人新的贡献。我也在上学期有幸参观了西部科技创新港,对宏大的设计、全方位的科研孵化产业印象深刻,对我们交大未来的发展更是抱有相当的自信,我也非常憧憬未来能够为交大、为陕西、为西部建设添砖加瓦!
当下,我国高校在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我们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一定会高质量发展,我们研究生也要践行“西迁精神”,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不负时代和人民的人生华章!
在深刻学习完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后,我想起了一句话”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突击队。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振兴,现在的青年人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有担当、有本领、有理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会。不用担心,雏凤清于老凤声。我们青年人生逢其时而又责任重大,因而我们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扎实前行,既实现自我价值、让青春出彩,又当仁不让地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在奉献“小我”中实现“大我”,在成就“大我”中升华“小我”。推动我们国家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作为燕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伍中的一名学生,读毕习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我倍受鼓舞。90后的青年在这次突然爆发的疫情中成长、成熟,在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思政教育课堂中绽放出时代光彩。“当天空渐暗,星星就会发光”,青年党员迅速冲锋前线,在医疗、教育、志愿服务中筑起青春长城。我和我所在的燕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也正在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组织志愿服务工作,同时为今年七月出征西部支教做足各项准备。我将铭记习总书记的寄语,饱含赤子之情,敢于先锋亮剑!作为一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我决心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扎根基层,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中磨砺自我,勇担使命责任,书写青春底色。
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后,我的内心倍受鼓舞,前些日子在社区志愿服务时的种.种经历也浮现在眼前。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去疫情重灾区进行志愿服务,但是在社区的关卡测温、帐篷搭建、人口摸排、物资发放等工作中都留下了我们青年人最美的身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疫情突发,蔓延迅速,形势严峻,正是国家用人之际,身为一名燕山大学学子,我已具备为国效力的能力,入党志愿书里的誓词也在时刻提醒着我,这种情况下我应当挺身而出。
习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我们青年一代的肯定,又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增涨专业本领,勇于担起社会责任,让自己的人生大放异彩!
你曾见过这样的一群人吗?他们日日夜夜照顾着生病的患者,他们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就是守护生命的天使!
每年过年的时候,我总是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而今年我却被妈妈“囚禁”在家,这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袭,我只能在家里写作业,就在这段时间里,一个又一个奋战在第一线的叔叔阿姨走进我的心中。
钟南山爷爷在疫情刚刚开始时,就奔赴战场,来到重症疫区——武汉,开始对病情的控制,但一天,一则新闻上看到他已经八十四岁的高龄了,但他仍像十七年前抗击非典那样,与病毒作斗争,与时间赛跑,担负起救治病人的责任,在“战役”面前他不怕感染,不怕牺牲,心里只有被救治的病人。想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其它医护人员,一名武汉的院长,在这次疫情中,全院的定心丸,带领医院所有人抗击疫情,可谁知他自己生患绝症,他的妻子也不幸被感染,但他因为工作繁忙,却顾不上看妻子一眼,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放弃希望,把乐观最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别的医生和医护人员……
除了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在前线“战斗”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向病毒发起攻击,在我心里,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成为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做祖国的栋梁。
我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祝福,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守护生命的天使,愿你们凯旋归来,加油!
庚子年的开始伴随着疫情的突发,从医务工作者到人民子弟兵,从公安民警到基层干部,从科研人员到志愿者…连日来,媒体的镜头笔触聚焦一线,真实记录了全国人民同心战“疫”的中国故事。而今,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最美逆行者们”依然在前线奋战,丝毫不敢松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万众一心,心手相牵,法律的禁止都是在保护国家保护人民的安全,拒食野味,做好自身防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合力战“疫”,相信我们一定能排除艰难险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注定不平凡,"多难兴邦"激发了无数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怀和无穷的斗争力量!这是一场不辞不惧的前行,更是一份守望中国的责任,就像一枚记录时代的符号,表达着一种历久弥坚的信仰。
今天,我们迎来了全国大学生疫情防控心理辅导课,本以为课程会十分枯燥无味,没想到老师讲的十分生动有趣。她针对当前肺炎疫情讲了许多,让我们这些足不出户的学生真正做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虽然这次疫情和03年非典很像,但是有了前车之鉴,大家心里都有了底,就不像当年一般慌张惶恐,手足无措。反而我们众人一心,倾举国之力开展防疫工作。不管是社会什么阶层的群众,都对这次疫情抱有很大的期望与关注。其中有许多感人事件,五菱集团第一时间便腾出好几个车间进行口罩生产工作,其口号为: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制造什么。并且他们的口罩执行的是国家医用最高标准。这件事情刷新了我对五菱的看法,我一度以为它只是个造车厂。而这次疫情中不止五菱,还有很多其他非口罩生产企业也加入进来了,这才是真正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也让世界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力量!
通过这次的课程,我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肩上的责任,现在的大学生不是几十年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学生了,而更明白了自己存在学习的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更应该好好学习。少年强则国强!
疫情当前,各省市组织了一批批的医疗救援队赶赴疫情的重灾区--湖北省,在这些医疗队中,有不少女同志参与其中。她们有些还没结婚,有些已经临近退休,还有些孩子还不满周岁,但他们没有怨言,把属于女性的柔弱藏在内心深处,外面套上白衣天使的坚强外壳,把时间和精力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防疫救灾工作。她们抛家舍业,为国为民,真真当得上一句“生逢磨砺正当时,巾帼无需让须眉”。
其实不管是在在防疫重灾区的湖北省,还是在各个地区的防疫检查站点,都有不少的女性同志冲到前线,和男同胞一起在战斗,她们包村包户,值班站岗,挨家挨户敲门,核实信息,记录体温,从没喊过因为是女性,而希望能区别对待,或换个轻松点的工作环境能照顾照顾家里。她们独立,自强,高尚,她们值得被尊重,理应被尊重。我认为,从三八妇女节,到呼声极高的三八女神节,就是明证。女性不再只属于“厨房”,社会更多的场景有了女性的加入,更显活力。
翻开史书,我看到了不少女性名字。就算在古代男权社会,很多女性同样脱颖而出,充分展示自己充溢的才华。武则天,蔡文姬,花木兰,从皇帝到文人再到武将,丝毫不逊色于同时代的男性同胞。现代有名的女性就更多了,她们每一个都在为女性正名。
让我在临近三八节这个日子里为女性送上祝福,我们在重温一句千年前的经典“谁说女子不如男”。
一个选择,决定一代人的命运,一个选择,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一个选择,是远离繁华大都市后的艰苦奋斗。
西迁精神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是国家利益至上,抛却个人利益和享受的精神信仰,更是一种敢为天下先,劈荆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
20世纪50年代,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的交通大学,从繁华的大上海迁至古城西安,在大西北的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根来,此次迁校,不仅仅是一次空间的转移,其背后凝聚着交大人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与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
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从国家战略布局和西部工业发展需要出发,上海交大的广大师生们内迁西安,舍小家而顾大家。全体交大师生员工胸怀大局,爱国为民,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毅然服从党和国家的决策与调配。
我想,面对此次疫情,我们更要学习老交大人胸怀大局的精神内涵。在今年这场特殊的疫情面前,大家都经历了精神和身体上的众多折磨,众多毕业生无法正常就业找工作,学生们的学业和科研进度受到影响,但是在这个困难关头面前,我们不能因为个人问题和困难急于投入曾经的正常生活,要有大局意识,不可因为个人利益给国家添乱!在经历了漫长的寒假以后,今天我们终于得以返校,要好好听从学校的安排,不信谣不传谣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充分规划好时间,做好学习安排,自主学习,等待疫情早日结束,能够正常投入学习和科研生活中去!
六十余年前,交通大学主体西迁,全校师生为了贯彻党中央的决策舍弃了上海的优越环境毅然来到了大西北,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我校师生大无畏的爱国精神。作为新时代形势下的大学生,在更加优越的环境下,更应该学习和发扬老一辈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十六字的誓言,是扎根西部,为国家建设大西北的西安交通大学全体教职工的真实写照。铮铮西迁精神是老一辈西迁人的赞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熔铸在他们的话语里,行动中。这些,是新一代西交人,是我们应当要继承发展与发扬的宝藏。
交大人讲述着西迁人、西迁事和西迁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彭康先生,彭康为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明确提出:“交大应多培养几个像钱学森那样的大科学家,也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在交大西迁过程中,彭康始终坚持大局观念,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说:“我们现在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利益来考虑,国家利益、学校利益、个人利益要正确结合起来。”令人遗憾的是__时期彭康先生受到了残酷迫害,但他勇敢迎接了这场真理与谬误的较量,在严酷的斗争面前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性,坚持正义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舍己为国,在时代逆流中不迷失自己,砥砺前行,为党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生。
百廿交大,六十载西迁。西迁人及西迁的故事,恒和沙数,繁星璀璨,鼓舞着我们后辈不断前行,“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通大学乃至陕西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而我们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更应端正自己的思想,认清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紧跟时代脚步和党的新思想,才能一直砥砺前行。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忘初心,追求理想,报国奉献的优秀品质,把祖国使命扛在肩上,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中。学习他们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投入我们的学习中,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努力成为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者、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月九日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四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听完此次演讲,我有很大的感受。
艾四林讲师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名言为我们讲解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有机整体的关系是万物生源的起点,疫情的生态破坏传播至于人类之身,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型冠状病毒时讲话:野生动物环境的肮脏是事故起始的原点,看了讲解,我明白了要改变野生动物食用的方法,以及要改变对健康饮食的观点注意。
四位教授的疫情观点讲解,首先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了此次疫情的严重性以及前线医务人员的不易性,这是中国一场艰难的战争,我们有信心也必须打赢这场战争,全国人民应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过去,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辉煌,今天,中国人民也一定能战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
疫情的爆发,是我们所有人无法预见的,疫情防控,中国以及世界的关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的总体指挥,各地部门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疫情患者不必那么寒心,展现了中国大国的担当,负起了伟大治国,十几天建立起来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专业的医疗队伍,源源不断的志愿者,所有领导人全身心的投入,让我们看到了一堵温暖的墙在我们面前建立起来,面向未来,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必须通过改革完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居安思危,既要科学的打赢这场战斗,更要长远的考虑未来的完善体制。
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对我们国家,民族,每个人都是一种磨难,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太多磨难,多难兴邦,这场疫情,我们必须鼓舞人心,不能人心惶惶,我们目前的科技发展以及医学的进步,完全有能力战胜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次疫情,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我们要尊重自然,遵守规律,切忌乱食野生动物,勤洗手,多通风,终会战胜困难。
一场疫情,悄无声息的蔓延中国大地,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中爆发。冷清空旷的街道,惶惶不安的眼神,“负重前行”的医者,谣言四起的网络,雷厉风行的手腕,日益坚定的信念……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见到了疫情的可怕,群众的力量,国家的强大。
没有人是预言家,但是历史总会给我们提供经验教训。正如这次思政大课中强调的,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做到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这“四大”也正是一位有志青年的崇高追求。
此次“大考”结束后,我们将迎来崭新的篇章,我们切实的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治理效能,我们切实的感受到这个国家和人民多么值得被爱。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也一定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这是一场艰巨但又必胜的“战役”,这是一场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的“战斗”。面对疫情,要牢筑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防线”,在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包含人民群众、医疗科研、社会组织等强大“战线”,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聚焦微观人群,不得不提的是这个群体,在疫情面前,他们坚决“亮剑”。
“战疫”中他们带头讲自律,坦诚不隐瞒。这段时间来,一些人知道自家有或者接触武汉旅居史的要隔离观察,过不了心理和思想关,所以存在瞒报情况,最后导致了更多的伤害。我们员就主动站出来,不但坦诚自己的真实情况,还主动协助我们的医务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工作,更好地对当地的返乡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摸排,这其中难免会遭到一些人的埋怨,但他们出于整个疫情防控的全局和大义,承受住压力,做好表率。
“战疫”中他们就认这个理,倔强不退步。在打好疫情“阻击战”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到街头小巷劝散集聚人员,他们主动劝散红白喜事、宗教信仰等群体性活动,他们不讲通融,就认这个理儿,一定要确保把这件事给落实了才行。他们自己守在村口路头,不让人员随意进出,他们干事一丝不苟、“不讲情面”。他们主动到“自我隔离”人员村蹲守,保证他们“乖乖待在家里”度过观察期。尽管遭受不少的谩骂和误解,他们依旧义无反顾,顶着压力上,他们笃定“责任重于泰山”,这场“战疫”容不得丝毫疏忽和大意。
“战疫”中他们做得非常细,细抠不含糊。他们做得非常细,他们细抠各类宣传标语,看专业术语用词是否规范;他们会亲自到各老人活动场所、商店、村部查看广播工具,确保正常使用;他们会亲自督看口罩回收垃圾桶是否定点摆放、废弃口罩是否做破坏处理;他们会不定期到街头巷尾去查看是否有不戴口罩、感冒人员流窜,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和政府人员的工作。他们把工作做得很细,不容得一丝敷衍。
“战疫”中他们干的接地气,实在不漂浮。我们的一些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有些群众的文化素养比较欠缺,存在不识字和听不懂普通话和对于一些政策措施不理解等问题。这时候,又站了出来,他们把一些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编制地方群众易于接受的“顺口溜”,结合地方特色制成“防疫山歌”“防疫小曲”等。他们还自觉蹲守在公告面前或者入户宣传,用本地话和实例解读相关的科普知识和政策措施,他们打通了政策举措宣传和落地之间的“桥梁”。
在这次必胜的“战疫”中,我们要及时用好、亮出群体这把“宝刀”,让特殊作用充分彰显,让这场“战疫”调动更多力量,让举措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我们坚信在众志成城的奋战中,病疫将彻底被扫灭,我们必将取得完全彻底的伟大胜利。
坚定四个自信,从制度自信看中国防疫阻击战。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医护人员集体请战武汉、“万众一心,齐心共建”的十五天建好雷火二神山医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省对市对口支援···在危难关头,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20__年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在这场疫情大考里,实际情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治理效能。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坚定四个自信。做到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在奋斗担当中谱写大写的青春。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16个字是对西迁精神的概括。1956年,首批师生从上海开赴西安,他们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有的甚至卖掉了在上海的住房,义无反顾的来到西安,面对发展水平与上海差距较大的西安,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开拓奋进,顾大局,讲奉献,千辛万苦在所不辞,勇于克服困难,听从党的指挥。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一路向西。1896年上海建校,1955年举校西迁,20__年再回首,再展望。时光荏苒,历经一甲子风雨磨砺的“西迁精神”,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向西,向远方。交大西迁,是一次响应国家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主体不是军队,而是知识精英。作别黄浦江,扎根渭水河,舍小家,顾大家,爱国家。长安好,建设待支援,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何必忆江南。西迁之决心坚定,为国之热血满腔。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如今,历60载风雨的交大,新老交大人流着“西迁基因”的血。夯实思想之基,筑牢信仰之魂,厚植为民之情。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以西迁精神新传人的昂扬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在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了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并且亲切的会见了西迁老教授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迁精神”只是一个缩影,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都有与西迁人一样,用整个生命来肩负起了祖国的事业,西迁教授们的背后是一个群体,是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代表,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学会文化知识,锻炼本领,有所作为,为国家繁荣富强的事业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提到“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我认为这是给予青年一代的最高评价,也终将化作千千万万青年肩头沉重的使命和责任。
疫情期间,我也曾积极参加社区的防疫工作,与很多青年党员和团员一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用奋斗和担当汇成向上的光。
所谓“见贤思齐焉”,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备受鼓舞,我要以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青年为榜样,切实担负起历史使命,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机,我们要抓住人生机遇,勇担历史使命,增强爱国之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彰显青春的蓬勃力量,谱写奋斗的青春之歌。
“大树西迁”是一部促人奋进的不朽史。64年前,浩浩荡荡的西迁大军,挪移的是校址,怀揣的是交大人的家国情怀,谱写的是奋斗华章。这株生长于东海之滨、黄浦江畔的大树,扎根于大西北黄土地,伴随着巍巍秦岭,悠悠渭水,深耕细作,从此枝繁叶茂。
那是一段无论何时提起都令人钦佩,充满激情,饱含勇气与力量的历史岁月。一代代交大西迁人身体力行诠释着“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奋斗。”16字的真正内涵,诠释了“国家至上”的交大精神。这些历史的记忆是属于交大的,是属于交大西迁人的,也是属于大西北的。如今的交大人,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传承,去体悟,去践行“西迁精神”。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如今的交大,一如既往以“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为己任,拓宽国际视野与胸怀,承载着历史使命,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忘初心,砥砺奋斗,打造“丝绸之路学术带”,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港,在“西迁精神”的引领下,果毅力行,面向世界,奔向远方。
发扬“西迁”精神,就是学习西迁人胸怀大局,开发大西北拓荒者的精神,发扬“西迁”精神,就是学习西迁人的“自强不息,建设名校”的艰苦创业精神,发扬“西迁”精神,就是学习西迁人的“敬业奉献,向科学进军”的攀登精神!
做为交大人,我们一定要不辜负习总书记的期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把共产党人的精神与信念刻在心上,永远让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是交大人的西迁精神,是交大人勇往直前,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做出贡献的历史。64年前,交大的老一辈响应国家的召唤,放弃了上海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大西北的西安,六十一年中为国家的教育事业默默的奉献,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
正是这批老师的青葱岁月。正是这些的教师和其他的西迁老师撑起了西安交大在全国工科排名第二的中国顶尖大学。他们是西安交大在西部发展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从知识分子与祖国发展的命运相结合的层面上来看,他们那一代是真正的开拓者和奉献者。
相对于老教授这一代,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幸运者,包括我们在校的学弟学妹们,以及学校年轻的老师们,更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享受到祖国发展的丰硕的成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真的要好好感谢我们西迁的老教授们,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收获。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伟大的国家,必须有伟大的精神作为支撑的。
物质财富和金钱是重要的,但是没有伟大正确精神的积淀,一个国家想发展到高的层次也是很困难的。西迁老教授们和交大当时为国家西部建设所作出的奉献是中国人和中国高等教育的脊梁。我们不但不能忘记,而且必须发扬光大。这是西安交大老教授们和学校在祖国最重要的节点和时代里发出的召唤。母校的双一流建设,西部创新港,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无不都在续写着昨天西迁的故事。作为安徽校友,我们为西迁前辈点一百个赞,为母校点一百个赞!
六十多年前交大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投身西部建设,他们在西北扎根几十年,不仅为西部培养了大批的顶尖人才,也为西部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西部大地的关切和对于“西迁精神”的指示更加坚定了我心中的理想,也踏实了脚下的力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我眼中,这不止是一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口号,“西迁精神”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支教生涯中数百个日夜挑灯备课,定期家访辅导困难学生,这将会成为我一生最宝贵且炙热的回忆。
五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陕西,尤其是来到西安交大,不仅给陕西的父老乡亲带来激励,还给我们在陕西读书的学生们一种感动。总书记带领我们回顾了西安交大的发展历史和“西迁精神”的内涵意义,为我们讲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伟大进步的历史,让我们无比感动和高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肯定,也让我们重新翻开那些尘封的一件又一件可歌可泣的事迹。正是因为老一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才有了今天教育的发展。正值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国上下仍然众志成城面对着这次“大考”。
我相信青春最大的幸运,是将个人成长的点滴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在接下来的支教时光里,我定将践行“西迁精神”,用青春和热情努力“绣”好扶贫和扶智的同心圆。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无数奋斗在一线的青春力量更是生动诠释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西迁精神”。曾经,我作为一名防疫志愿者,尽管疫情肆虐,我也一直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测量每个人的体温,做好每个人的信息登记,只为守住家乡一片净土。现在,疫情有所好转,但是疫情不息,战斗不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时刻牢记自己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身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我青春热血,献身战“疫”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