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抗击疫情个人心得体会_抗击疫情心得体会【热门三篇】

党员抗击疫情个人心得体会_抗击疫情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党员抗击疫情个人心得体会_抗击疫情心得体会 篇1

近年来,河北河间市景和镇探索推行“党总支+”田园党建模式,通过“4321”机制,将非公企业、农村两个领域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总支+”田园党建模式,即在田园党建示范区设立4个党总支,隶属于镇党委,下辖党支部34个,共有党员830名。自20xx年启动建设以来,共吸纳带动周边3100户农民致富,每户农民年均收入3.5万元。

“4”即整合四方资源。整合土地资源,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强化双方管理;整合项目资源,整合3个农场体验农业、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等项目,整体布局、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极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整合组织资源,引导农民创办专合组织,积极帮助流转土地、维护稳定,目前已创办70家新型农民专合组织;整合信息资源,帮助农场建设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园区官网、微信公众号、淘宝等平台,宣传销售农产品。

“3”即开展“三培养”活动。注重将党员培养成家庭农场主、将家庭农场主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家庭农场主培养成村干部,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优先推荐及任用。建立乡土人才库,为党建示范区创建提供人才支撑。目前,已将8名党员培养成家庭农场主,5名家庭农场主发展成党员,21名党员家庭农场主培养成村干部。

“2”即发挥两大优势。一方面,发挥企业资金优势。整个园区累计投资11.2亿元,形成了集休闲旅游、农产品采摘、农业体验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园,20xx年产值已超过35亿元。3个农场先后投入资金20xx多万元,分别建立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为党员和群众提供高标准活动阵地。另一方面,发挥镇村干部群众工作优势。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人人争先进、事事要一流、项项夺冠军、处处有亮点”争先创优竞赛活动;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坚持工作力量向一线倾斜、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干部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政绩在一线创造;实行“四定”制度,定人、定岗、定责、定时限,详细分解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1”即实现一个目标,农场和周边村庄协调和谐发展。一年来,景和田园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30万人次,综合收入近10亿元。

党员抗击疫情个人心得体会_抗击疫情心得体会 篇2

每天,在某某区幸福广场小区,有一位老党员干部退休不褪色,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初心和使命捍卫人民群众的健康。这位老党员干部叫某某,退休前是某某省淮安市某某区司法战线的一名干部,疫情发生以来,深深地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大年初一,正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某某给高良涧街道洪渠社区党委书记杨永华打了个电话,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详细询问了基本情况后,杨永华批准了他的请求,将其分配到幸福广场小区做一名志愿者,负责通行证填写发放、人员车辆检查和小区安全巡逻等志愿服务工作。

幸福广场小区地处某某最繁华地段,人员流动量大,某某与其他年轻同志一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每天早7点晚10点坚守在“疫情防控点”,对进出入小区内每一个车辆和人员都进行最严格检查、登记和测量体温。他的一举一动,默默地影响着身边每个人,在他的感染下,小区居民纷纷转变观念,不再出门和聚群聊天。同时也吸引和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某某说:“我是一名党员,虽然退休了,但是在关键时刻,我会尽绵薄之力,坚守在岗,和大家一起将疫情防控进行到底。待到疫退花开之时,我要纵情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党员抗击疫情个人心得体会_抗击疫情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以来,XX县围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强化基层治理、优化社会服务等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积极探索推动全域党建融合发展,相继培树各领域党建融合示范点18个,有效将全区34个村、18个社区、150个机关部门及下属单位、98家区内外企业及30个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链接在一起,探索创新了六大融合发展路径,破解一系列基层发展难题,初步形成了党建全方位引领的大党建工作格局。

“地企共建型”融合发展模式。以“地企自愿”为前提,充分尊重地方、企业自主权,根据地企双方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共建形式内容,探索地企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比如,XX镇党委借助健康产业园区落户本镇有利契机,围绕强化党的领导、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强村富民目标,与辖区5个村、10个区直部门、10家园区企业党组织,成立了地园共建联合党委,架起了各村产业链接市场桥梁。依托双向互促机制,累计调处征地2700余亩、解决企业建设、供暖、用工需求58项;同时,XX村通过为园区提供热力转换和物业服务,集体增收120万元。比如,农业有限公司与驻地XX村及农发行、种籽管理站及周边种植合作社等26个单位成立了联合党委,通过村企共建,与建昌营村党委共同成立赤峰和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村级土地2700余亩,满足了企业用地需求;银企共建,内蒙农发行以贷款形式为企业解决资金5700万元;校企共建,内农大农学院党委派员进行技术指导,共同成立技术服务中心、实训基地和现代农业星创天地,年开展培训1600多场。行企共建,与北京丰台区种子管理站党支部筹备召开了第26届北方种子博览大会。社企共建,与20多家农业合作社开展产品、技术、信息服务合作,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服务体系,带动了30余万户增收。

“组团兴业型”融合发展模式。聚焦辖区各村原有产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差、销售渠道窄等现状,整合各村产业资源,与农牧业部门和现代农业企业及合作社联建,以党建链驱动产业链,推动经营链,促动增收链。比如,XX镇内部整合了7个村的葡萄、肉羊、生猪等种养殖产业,与农牧业局、农电局等16个部门单位和12家企业及合作社成立了联合党委,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累计为企业解决土地、水利、环保等发展难题15个,整合各类项目资金9000余万元;同时,依托产业发展和企业拉动,使157户贫困户515人稳定脱贫,全镇各村集体收入都达到10万元以上。比如,XX乡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辽古塔、静安寺等历史宗教文化,依托原有回族风味品尝、绿色采摘、山地赛道、跑马场等休闲项目,以党建基础较好的大营子村党支部为引领“核”,与地域相邻的3个村,文体旅游等5个部门,7家现代农业及特色餐饮企业联建,共同制定了全乡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具体对接项目,其中XX村与农业公司租赁入股精品采摘园、XX村运营集体保鲜库、XX村发包集体果园,集体收入分别增至22万元、16万元、8万元;带动53户群众从事特色养殖、生态种植,17户群众兴办农家院,从事土特产经营;358人依托集体产业分红,实现脱贫。

“强村带动型”融合发展模式。结合强村富村产业规模较大、产业体系完善、辐射能力较强的特点,鼓励地缘相邻、产业相近的村组织联建,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携手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比如,XX村拥有建筑、建材、包装、物业等多家企业,集体年收入900多万元。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与驻地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了和兴农业科技公司,借助农业育苗技术、市场优势,与临近的4个村联建,获取了土地资源,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年产苗木10亿株的种苗特色小镇项目,同步帮带建设现代蔬菜棚区和七彩田园项目,带动两村分别增收30万元、80万元。比如,XX镇现代设施农业园区联合党委,以产业强村房身村为引领“核”,帮带地域相邻但发展落后的五家村联动发展产业,在巩固房身村原有5000亩棚区规模基础上,规划了地跨两村7400亩的产业园区,连片流转五家村低产田370亩,储备1500亩,帮带XX村集体增收17万元。

“街道引领型”融合发展模式。为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联结四方的作用,以打造精品社区为目标,以强化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为重点,统筹解决社区人力不足、资源分散、活动单一、服务效果不好问题。比如,XX街道党工委以打造“一社一品”精品社区为目标,与所属6个社区、4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4个社会组织成立了街道联合党委,按照地域相连、职能相近、需求互补原则,将成员单位分配到6个社区,分别成立联合党总支,分类创建人文党建、绿色环保、阳光服务、平安健康、文明互助、服务友爱6个融合党建品牌。依托“活动联搞、党员联育、问题联解”活动机制,累计开展共享课堂、共享党日、走访慰问等各类主题活动46次,培训党员群众1400余人次,解决老旧小区供暖、外墙保温、物业服务,棚户区改造等焦点难题24件。

“社区示范型”融合发展模式。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原则,以党建基础好、资源相对多、人口密度大的城镇中心社区支部为引领“核”,与驻地机关、企业、社会组织三方联建,促动社会多元主体发挥作用,弥补基层服务治理短板。比如,XX社区联合党委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目标,与3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成立联合党委,下设教育文化、扶贫助残、综治维稳、志愿服务4个服务链条,重新组建了3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依托“三星”竞赛“四微”阵地载体活动,将36名优秀党员,30名中小学教师居民编入党建服务链条,开展书记讲党课、党员3分钟演讲、微心愿征集、网络大讲堂活动118次,解决居民微心愿37件;创新开展网络精准扶贫助残,打造智慧老人,四点半课堂等公益活动9次,办好事实事30件。

“社会服务型”融合发展模式。为架起资源项目和社会需求对接桥梁,强化非公和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履责意识,解决机关服务行政化、群团服务机关化、社会服务零散化等问题,联合党委依托企业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与自治区建档立卡贫困村签订了高价收购玉米、低价出售化肥帮扶协议,带动户均增收500余元。社会组织联盟与县工青妇、慈善、残联、红十字等7个群团部门党组织成立了联合党总支,着力打造“一平台四品牌”即:将群团部门的36项服务资源纳入“美德储蓄银行服务平台”,精心创建“爱心助学一对一,爱心车队助考,一元敬老乘车,驿站爱心早餐”4大公益品牌。在“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品牌化经营”模式下,累计救助贫困学生200余名,为110余名环卫工人、空巢老人及困难家庭儿童提供了免费早餐,解决了城区老弱群体出行难题,推动了新常态下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迈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