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提出,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党员干部必须带“妆”出场,把提高执行力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
扮“红脸”,忠贞不渝,增强执行制度自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做好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两会对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设计谋划,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全面领导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深刻揭示,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领导这一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的深刻揭示。党员干部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实功、出真招,真正理解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夯实贯彻执行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思想根基。
扮“蓝脸”,骁勇善战,提高执行制度水平。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做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忠实尊崇者,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推进落实首先加强政治上的考量、着眼于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要做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与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作斗争。要做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有力执行者,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在本职岗位上历练,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高执行制度的政治定力和能力水平。
扮“黑脸”,铁面无私,强化执行制度监督。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全面强化制度意识,带头学习、遵守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善于从制度上思考把握问题,善于依据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制定政策、完善措施、解决问题,在制度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要切实强化制度监督,把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情况,作为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衡量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尺、考察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方面,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不良现象。对破坏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行为,必须严肃追责问责,切实维护制度权威。
连日来,中央宣讲团成员分赴各地,向干部群众宣讲两会精神,此举犹如“星星之火”,推动了基层理论宣讲战线呈现繁荣景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两会,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要深入贯彻两会精神,就必须抬高标杆,把学习和宣讲的责任立起来,让理论宣讲“色香味”俱全。
理论宣讲要“绘声绘色”。在基层,理论宣传“照本宣科”的情况普遍,讲故事、说道理的能力不强,说教式的宣传对群众的吸引力不足,再加之缺乏本土化的解释,极易造成群众的理解困难,直接影响理论作用的发挥。只有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增强“理论话语”的亲和力,才能让老百姓想听、爱听、听得懂。要将理论宣讲与文艺、网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探索推出宣讲“定制服务”,让群众按需“点单”,用群众想听、爱听、听得懂的理论宣讲方式,“绘声绘色”地把新思想、新政策、新精神的精髓描绘出来,送进群众心中。
理论宣讲要“唇齿留香”。优美的诗句,会让人唇齿留香,生动的理论也可以。理论宣讲就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用一系列拿得出、叫得响,讲得透、传得广的宣讲形式,使宣讲方式从传统单一的集中式辅导报告,向分散式百姓化、特色化、文艺化等多元立体宣讲方式转变。要让群众真正愿意听,宣讲员就要走进群众中间,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选择群众喜欢的语言风格,把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唠嗑”“谈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家乐于倾听、易于理解,群众再通过同样的形式传播开来,就能实现理论宣讲“一时一地”向“随时随地”的拓展。
理论宣讲要“回味无穷”。基层理论宣讲,“灌输式”难以入脑入心,要让群众听过后“回味无穷”,就要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大白话”。可以尝试现场互动,不仅活跃了气氛,激发了群众想听的兴趣,还能把宣讲的切入点置于群众视角,从大家最关切、感受最深刻的问题现象出发,引导群众从浅层面的认知向理论深度的认识递进,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也可以先让群众阐述生活、工作、家庭、社会中的所见所闻,宣讲员再由此“借题发挥”,从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准契合的理论层面加以概括、提炼,使得宣讲紧紧贴近现实,不空洞、不乏味,在意犹未尽中提升对宣讲的期待。
学懂弄通会用是理论宣讲的目的,但怎样才能让群众学懂弄通,既要有技巧也要有智慧。当理论宣讲实现“色香味”俱全,就能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群众受到党的理论的惠泽。
两会围绕如何“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治国先治党,治党先治制。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必须让“制度治党”在基层“落地有声”。
坚持“学”字当先,筑牢思想政治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坚定,行动起来才能更加自觉。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引,越需要强大的理论武装,确保头脑清醒、思路清晰。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当前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备、比较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但是,制度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困难挑战层出不穷,与时俱进坚持和完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是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壁垒的需要,是扫除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各种障碍的需要。两会决定中指出,“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基层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组工干部,要着重学好关于“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相关论述和要求,通过通读原文、常学常新,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效运用到解决基层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去。
坚持“干”字为要,一以贯之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基层是坚持党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的关键一环、“最后一公里”,基层广大组工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让制度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上下功夫,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坚持好干部标准,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健全选贤任能制度,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要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上下功夫,谨遵“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求,立足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严肃党内组织生活。要在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上下功夫,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坚持“严”字托底,当好制度执行表率。全会提出,领导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让好制度发挥作用、达到效果的关键在执行。好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制度执行不到位,往往会带来更多问题或麻烦。让“制度治党”在基层“落地有声”,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在强化制度执行力和落实力上求突破,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要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牢抓住提高制度意识这个“牛鼻子”,深思以致远,谋定而后动,善于从制度上思考把握问题,善于依据党的各项制度制定政策、完善措施、解决问题,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使制度优势充分彰显,让各方活力竞相迸发。要不断强化制度刚性,带头学习制度、自觉尊崇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要当好严格制度执行的宣传员、监督员,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加大干部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制度执行的自觉性,进而示范引领全社会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充分发挥制度保障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
近日,有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怎么把刑法课讲成“相声课”,请看罗老师|睡前聊一会儿》,文章指出“在某互联网平台上,一位名叫罗翔的老师把刑法课讲成了‘相声课’”“他用通俗、幽默、易懂的语言,让刑法课有了如相声一样的趣味,一时间收获万千粉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在基层工作,也常常要遇到理论宣讲的问题。理论宣讲和法律普及有相似之处,于是笔者进一步上网搜索了罗翔老师的相关视频,看了之后,感觉有些“上头”,正如有些网友评论的那样,“他不仅博学,还很有趣,关键是价值观无比正确!”随后,笔者不禁反思,理论宣讲如何才能像罗老师讲刑法那样,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得有趣有料有回味,入脑入心见行动呢?透过罗老师讲刑法这一现象,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理论宣讲的内容要“有用”。有用才想听,解决问题就有用。当前,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也在精神层面。“罗翔讲刑法”的火爆直接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法律知识的渴求。理论宣讲同样如此,辞藻是否华丽不是评价理论宣讲成效的尺度,是否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帮助解开思想疙瘩才是。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开展好理论宣讲的前提。如果一直“端着”、躲在书斋里以至于与实际生活“隔着”,理论宣讲就很难被人们接受、喜欢。关注人们的所思所想,研究他们的所忧所虑,阐释他们的所盼所望,我们的理论宣讲就有力量,就能抓住群众、赢得群众、引领群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老师不正是因为抓住了学生们的思想痛点,才收获了成千上万的学生粉丝吗?
理论宣讲的形式要“有趣”。有趣才爱听。古人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形式与内容都很重要。讲刑法的老师很多,但是火爆的不多,能从法学课堂跨界到大众网络的更不多。有人分析,丰富的身体语言、变换自如的腔调、溢出屏幕的激情等个人风格,对于“罗翔讲刑法”的火爆功不可没。那我们的理论宣讲呢?正襟危坐?照本宣科?平铺直叙?都不行,都会倒了社会大众对于理论宣讲的“胃口”。宣讲者不是理论读物的点读机、复读机,而是理论大餐的“掌勺者”。保持理论宣讲的正确、权威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理论大餐不仅要有料,更要有味。PPT、音视频、个人感悟、身体语言、个性化语言、宣讲时机、宣讲场所,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为理论大餐加分的佐料。
理论宣讲的传播要“有网”。“有网”才易听。互联网技术渗透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罗翔讲刑法”的火爆离不开网络世界的持续发酵,如果没有网络,其影响力可能仅仅局限于学生选课时的一座难求或者书店里的洛阳纸贵。正是有了网络,“罗翔讲刑法”才突破了空间甚至是时间的限制,我们的理论宣讲同样如此。拥抱网络,插上网络传播的翅膀,理论宣讲才能传得开、传得广、传得久。网络传播不仅仅是把宣讲内容原模原样地录成音视频、编辑成图文放在网上那么简单。网络传播有其自身规律,不可不察,不可不尊重。要相对简短,妥当平衡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受众注意力的有限性,要善讲故事,增强代入感,在短时间内拉近与受众距离。一则短视频,讲好一个知识点,传播好一个观点,就是一件“积小胜为大胜”的事情。
为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热潮,中央决定由中宣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组成中央宣讲团。中央宣讲团主要由参加两会文件起草工作的有关同志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在所在领域和地方开展宣讲。
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地各级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走心走深走实。
聚焦学,统一思想认识。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要聚焦全会通过的决定,掌握“中国之治”的成就、愿景、优势、原则、目标、任务。要深刻认识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深刻理解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深刻领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刻把握全会从13个方面作出的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会精神和各项部署要求上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结合学,拧紧责任发条。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巩固和提升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坚持网上网下一体推进、同向发力,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把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各项改革任务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增强大胆探索创新意识。把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与单位和个人工作、专业实际结合起来,拧紧责任发条,全力以赴向着年度目标任务冲刺,并科学谋划明年工作思路,以实际工作成果来检验学习宣传贯彻成效。
互动学,夯实群众基础。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持续在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全会精神上下功夫。领导干部除了抓紧自身的学习外,还要带头抓好两会精神的宣讲,深入企业、农村、学校、社区,与群众面对面谈学习体会、谈思想认识、谈贯彻落实,帮助广大群众理解掌握全会精神。要通过互动学习,带动形成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为动力,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学懂弄通做实,营造改革发展良好氛围,提高执行能力,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地方治理优势,为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