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师德大讲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2024师德大讲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4师德大讲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特别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生源的紧张与竞争已经大面积开始——单独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等招生政策的多样化,也已经昭示高职生源质量普遍会下降,其培养目标再也不可能是研究型人才,而只能是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就是目前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于是,教与学的关系有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在中学应试教育的观念中,高职学生大多是高中阶段学习成绩的后进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失败者,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低落和学习动力的不足甚为普遍。另一方面,就高职教师来说,大多是当年的学霸,具有硕士和博士的学位,所执行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完成等,都不可避免地带着精英教育的痕迹。教与学之间巨大的落差,非深入课堂亲身开展者不能切身体会这种痛心疾首的失落与失败感。

但是,学生就是这样的学生,是短时期不可能改变的客观事实。而教师则必须改变,改变以适应这种事实,并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秉承“有教无类”的高职教育观念,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大概应该成为高职教师日常工作的准则,也是师德的最核心要求。

“有教无类”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对待受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即,不管受教育者的差别,诸如贫穷、贵贱、智愚和善恶,都应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高职教育贯彻这一观念,就是破除从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方面对高职学生的歧视,尊重他们与其他类型学生的差异,以实现教育的目标。这一观念的实施,不仅是关心爱护学生的具体举动,更是开展高职教育的哲学指导思想。因为,在具体和学生的接触和教学中,知识和认识的差异,对教师的冲击是巨大而深刻的,任何具体实施的教学进程,都会因为教学与接受之间的缺乏互动和共鸣而事倍功半。这时候,就要求高职教师从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经历中走出来,设身处地地了解高职学生的前生今世,秉承“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从尊重和平等的角度理解学生。而不是沮丧、打击、讽刺,乃至失望和愤恨,加速教育失败的恶性循环。

秉承“有教无类”,才能有效地“因材施教”,后者早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常用的教育手段,并衍生出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等等具体教学方法。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理论思辨、逻辑推理等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对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兴趣索然,高职教育把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的,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实践条件的不尽完善,简单的培养动手能力也是不容易实现的。这一方面要求具体高职院校和专业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如课程、实训的改革与落实,专业教师的双师化等,更要反观“有教无类”的指导观念,发掘学生的“才”之所在,也就是说:没有类别的歧视和轻视,但要有类别的培养方向。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积极表现和配合,也需要高职院校打破专业壁垒,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更需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责任——及时发现学生的“才”,并能给他们提供有利于发挥“才”的学习领域和方法。然后施以相应的教学手段,最后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

以坦然自然的心态去面对高职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现实,以平等尊重的观念去观照学生,以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去实施教育,大概是对现阶段高职教师的核心要求,也是把高蹈的“师德”宣传落实到具体人才培养的切实行动。

2024师德大讲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如果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学生就是园中的花草树。他们像一朵朵鲜花,渴望人们精心呵护;他们像一棵棵小草,期待人们用心浇灌;他们更像一棵棵幼苗,期盼着早日长成参天大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身为老师们的我们,既要懂得用爱精心呵护,更要学会识别这些花花草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才会润物细无声,才能保证他们的茁壮成长。

淡淡飘香的栀子花

“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每当这首歌曲回荡在耳旁,我不禁想到我那群栀子花一样的学生。栀子花花色洁白,芳香浓郁,惹人爱怜,可总有不知名讨厌的小虫儿围绕在侧,稍不留神,便花黄容消,令人遗憾。在我看来,此花正如我们的学生,需要精心培育,才能容色娇美,瞧,我们班这一群娇滴滴的栀子花学生啊——

高三艺体部上学期很多学生会选择外出专业培训,等他们历经艺考的磨砺返回学校学习文化课的时候,正好赶在全市一模统考之前。作为老师很想借此机会让学生检验一下自己的文化课水平,但是会有很多学生拒绝参加一模考试。理由很简单,他们没信心面对自己的成绩,担心考砸了,还有一部分学生贪恋外面宽松的环境,不想回校过有约束性的校园生活。

决定要找几位娇滴滴的栀子花同学谈谈,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思想。

我给其中一位同学在微信上留言说:艺考结束了吗?感觉怎么样啊?

孩子几乎是秒回道:老师,考的还行吧,就还剩最后一个学校了。

我说考完就好,你们肯定成长了很多。老师已经很想念你们了,什么时候考完了来学校找老师聊聊吧。

学生回:好,老师我们也想你了,过几天见。

过了大约一周,几个孩子果真相约来到了学校。他们先兴高采烈地讲了各自在艺考过程中的经历,说实话,他们确实成长了很多,比半年前进步了不少,也成熟了不少。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明晰了不少,为人处世也平和了一些。在聊到艺考发证概率的时候,我顺便说了一下,还有一周我们就要一模考试了,老师建议你们一定要回来参加一下,因为这个考试最接近高考成绩。

说到文化课,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孩子们,脸上瞬间出现了为难情绪,老师我们本来想来参加的,但是同学群里都说不来参加了,先调整休息几天。因为他们说以前就没好好学过,现在几乎都忘光了,害怕考了也白考。

面对诚恳的孩子们,我顿了一顿说:“老师很理解你们的担忧,无非是担心自己考得不好,让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吗?”学生点头。我又循循善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很大的勇气来正视自己的处境,逃避终究不是办法,就算我们考得不理想,我们最起码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了,这也会为我们未来100天的复习找准起点,老师们和你们都会比较精准地制定好复习计划。如果我们都不参加考试的话,老师们就不能准确地掌握大家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后期的复习,老师觉着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此刻,孩子脸上的倔强之色已转为丝丝柔情,我为此感到欣慰。

像这类学生,正如娇美的栀子花,在开放的过程中,容易受外间不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实处境,喜欢逃避,如果不给她们捉去这些围绕在侧小虫儿,孩子就会如花儿一样受到侵蚀,从而花黄欲颓。

苍翠挺拔的雪松

因为懂得弯曲,雪松才能够抵抗住积雪的重压。是雪松天性如此吗?不,是后天的磨炼使之学会了弯曲。不能弯曲的树易折,不懂变通的人易败。经过多少次的折断,雪松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获得了生存之道。坚韧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些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就像没经过磨炼的雪松,刚而易折,只有经过教育,才会如雪松苍翠挺拔。

班里有一名男孩,阳光帅气,成绩优秀,但却有一手不能与其外貌、成绩相媲美的字。在多次强调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我决定改变策略。有一天我平心静气地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字潦草了一点,你可以把它写得工工整整的!”第二天,孩子的作业交上来了,一切依然如故。看到他依旧潦草的作业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昨天写的批语,这时,我突发奇想:如果我继续用批语鼓励他,而不是批评他,会不会有效果呢?不妨试试!怀着这样的想法,我再次提笔,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仍然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我连续给他写下了这样的三句话:

“我还是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我总是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我永远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奇迹在第五句话时出现了,孩子第六次交上来的作业终于有了彻底的转变,我记得在那天,当孩子那无比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时,我惊喜无比。虽然,我也盼着自己的努力有结果,但是,当那份结果真实地摆在面前的时候,一时之间,我还是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但是,那确实是真的!我在震撼之余,跟往常一样,提起笔来,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如此漂亮的作业,与前面判若两人。老师惊叹,并由衷地赞赏:好!”

在之后的两天里,我又给他留下了这样的两句话:

“你的作业相当的漂亮!”“

“现在,批阅你的作业是我人生中的一大乐事!”

从那以后,他作业就真的不用我象以前那样操心了,而且,从那以后,我找他谈话,或是义正辞严地批评他时,他一改往日里的傲慢,我发现他的眼神里比以往更多了一份真诚和信赖。

就是这样的八句话,神奇的八句话,它彻底化解了师生间的对抗,它彻底唤醒了孩子心底那份追求完美的渴望,也使我懂得:老师,只有学会变通,改变教育教学策略,一如既往地相信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学生适度地低一下头,躬一下腰,才能伸缩自如,如鱼得水,步履稳健,重新挺立,一路走好,如雪松般苍翠挺拔。就像“那些成熟了、颗粒饱满的麦穗都弯着腰低着头,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能有这沉甸甸的收获,全是因为太阳慈爱的光照、大地温厚的滋润、风儿细心的呵护,而不是自己本领特殊。”

风中摇曳的马蹄草

俗话说:草散发的是气质,草沉默的是容貌,草摇曳的是真情。有的学生如校园中的马蹄草,轻轻地摇曳,散发无尽的芳香。可在满园芳菲中,人最容易忽略它。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_年教师节,当时班里一个男生送了我一个他最珍爱的小玩具,他送给我时,还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他会保佑你一切顺利,因为他是我的保护神。我顺手接过来,收在了抽屉里,后来又搬办公室,几经折腾这个“小保护神”就不知去向了。再后来,发现这个孩子慢慢跟我疏远,不再主动找我聊天谈心,一开始没注意,后来无意从侧面打听到他因为我没有像他一样珍爱他送我的“小保护神”,让他觉着我不重视他,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小小的伤害。

对这件事,我很内疚,如果能重来一次,我一定会好好爱惜这个“小保护神”,也珍惜这份难得的师生情谊。

他,就如那不起眼的马蹄草,送一个小玩具给老师,孩子的举动是那么普通,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举动,寄托了无尽的深情,做教师的不能去忽略,因为马蹄草的摇曳将散发无尽的芳香。

校园这个大百花园里,既有芬芳的栀子花,也有苍翠的雪松,更有不起眼的马蒂草。唯有用心聆听,用爱浇灌,甘做垂柳,轻抚含苞待放的花朵,学会为栀子花捉虫,教雪松弯腰,闻马蹄草芳香,才会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2024师德大讲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海不言自宽,在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主任岗位上,他们默默无言却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师德”二字的内涵,给我们带来心灵深处恒久的感动!

我从不会刻意去寻找感动,因为感动是一种朴素的真实,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当我看见同伴们为了“教育”这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忘我工作的一幕幕,当我看见同年级的班主任们为了班里的70多个孩子无私奉献的一个个瞬间,我平静的心湖泛起阵阵波澜、此刻的我无法不言,一种表达的冲动催促我拿起笔,我想这就是感动的力量吧。

班主任,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岗位,却任重而道远。它是伟大而神圣的,因为它关系着民族的素质、祖国的前途、社会未来的发展。然而,班主任工作又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异常艰辛的。特别是初中的班主任工作,它不仅需要班主任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而且需要班主任老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科学有效的方法。

作为年轻教师,我惊叹于初三年级的老班主任们高尚的师德:纪律差、卫生差、学习也差,一块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愿意接,这个时侯,马芝老师接手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我想这样的上任绝无关乎名和利吧。我们都知道,卫生是文明的标志。学生的卫生习惯很差,当马老师第一天课间进到班里,垃圾满地,乌烟瘴气,放学时更是如同进入了垃圾场,一扫竟能扫出几大桶垃圾,废纸、口香糖、喝了一半的奶茶流了一地。看到这些,马老师按捺住内心的痛苦,二话不说,第二天一大早便开始和值日生一起亲自打扫班级卫生,一对一、手把手、面对面的教给学生如何将一个个卫生死角打扫到绝对的干净。时光飞逝、一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路过这里,马老师的班已然成为每周学校的卫生评比中最干净的班级,抓一天容易、抓一周也容易,可是……直到现在,马老师仍然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卫生习惯常抓不懈,早读时,走廊里,她弯下身子,专注而用力拖地的背影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浮现,都令我感动:因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她弯下了身子,却给孩子们树立起了做人做事的典范。

包庆华老师也是一位老班主任了,她的孩子因为早产体质一直较弱,然而她来到回中的6年多,却从没有因为孩子生病住院请过一天假。作为班主任,每天早晨,她很早把孩子带到学校,处理完班务后才能送孩子上学;作为人母,每天晚上,又因为班务繁忙,她总是最后一个接孩子的家长,多少次孩子跪在学校传达室的台阶上写着作业,等着妈妈!包老师曾说:“班级和学生,让我忧心忡忡。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为学生服务好,领导、同事和家人会支持我的,我相信学生,又踌躇满志。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之必然!这便是我的班主任感言。”

教书育人的工作,正是因为这些有追求、有师德、有干劲、有方法的老班主任的榜样力量和模范精神,才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踩着他们的肩膀、沿着他们的足迹、沐浴他们的精神之光,年轻的班主任如翠竹般茁壮生长,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又如河流小溪汇入年级的汪洋,注入了清新的空气和不竭的生命力。

岳滢老师自从当上了班主任,中午就没有回过家,从早上7点多到学校,至晚上7、8点甚至更晚离开学校,一天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和学生们共同度过的,和学生们朝夕相处,让她常常忘怀自己,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

初一刚接班时,班里的数学老师频繁变动,学生常常向我反应不能适应,她深知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便常常牺牲课间休息和午休的时间为懵懂的学生辅导数学,这让我感觉到,作为班主任,我们有时候几乎必须是“无所不能”的。

初一上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前夕,学生们都很紧张,非常重视这入学以来的第一次大型考试,作为班主任,岳滢也深知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可是在这时,她的家里突遭变故,从小抚养她长大的奶奶去世了,是请假吊丧还是坚持工作,她陷入了痛苦的矛盾中。最后,孩子们一双双热切需要她的眼睛缠住了她的脚步,让她最终选择了坚守在学校。她说:“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遗憾,但如果我的遗憾能够帮助许多年轻好学的生命如愿以偿,那我也足以告慰养育我的祖母了。”之所以初三10班的优异成绩和良好班风令每一个任课老师竖起大拇指,正是因为这次坚守,它将一位年轻班主任的爱、细心和高尚师德铭刻在学生的心里,镌刻在一个班级的灵魂中,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班级凝聚力。

一封来自贫困小学的感谢信打动了我。宋静静老师和她的初三四班用爱心和行动资助了一个贫困的小学。我想这是对学生最有效、最生动的一堂德育课。作为一个初学乍练的班主任新手,她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有心和用心让我敬佩。想到她,脑海里浮现出一头乌黑柔顺的长发,青春亮丽的脸上却每每皱着眉头、流露着几分焦虑的神情。排座位、开家长会、练合唱、运动会入场式,每一步班级的工作,每一次班级的活动,她都跑到几个有经验的老班主任那里咨询方法和建议。我终于顿悟了她焦虑的神情,原来她心里装着70多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沉甸甸的责任,她生怕因自己工作的稚嫩方法而影响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是怎样的一种敬业爱生的职业道德啊!正是这样的一份焦虑常存心中,四班的稳定、合唱比赛的精彩表现、优异的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爱戴,这些都是丰厚的回报呀!

教学正是如此,我们对学生不经意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次语重心长的促膝长谈、一次精心设计的班会课,都会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们敏感而稚嫩的心灵,更不必说你超越亲情的无私付出和自我牺牲,这些更会如同珍宝,被孩子们刻骨铭心的珍藏在记忆里。

当班主任的日子,没有闲暇与空间。苦难自知,付出自知,在人前表现的是一个强健而阳光的形象。而在心底却一次次的被自己感动。要选择做好一名班主任,就必须在教学上追求出色,绝不马虎于人,必须在清晨卯时踏霜出门,必须在晚饭时三放饭碗接家长来电,必须将孩子交给家人或阿姨……

谁都知道家人比什么都重要,班主任们也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然而当我们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一双双清澈无暇的、闪烁着求知欲的瞳仁时,肩上的担子是结结实实地穿越过往与未来的,那分量太沉重!朝夕相处,那份沉重也会浸染老师的心灵,成为老师身上每一根毛细血管的牵挂。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海不言自宽。在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主任岗位上,他们默默无言却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师德”二字,给我们带来心灵深处恒久的感动!

这无言的师德是春风吹拂下冰封已久的慢慢融化的小河;

这无言的师德是白茫茫的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暗香浮动的红梅;

这无言的师德是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

这无言的师德是无边的暗夜里那一轮如钩的月亮。

是师德的力量让我拿起笔,这师德具有崇高的养分,如同母亲甘醇的乳汁,滋养着回中校园的师与生,它哺育着回中的每一寸土地。

2024师德大讲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4

近期,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使我深受感动。下面我从自己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1、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2、通过学习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3、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作为学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4、通过学习使我不仅可以促使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这次教师职业道德讲堂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个历程碑

总之,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如此顺利,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引路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学生心悦城服地接受教育,必须下番功夫。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学生的明天,学生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吧。

2024师德大讲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太阳底下最荣耀的事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人们赞美教师像带给人类光明的蜡烛,称赞教师的奉献精神,蜡烛精神,蜡烛是教师的象征,他给人类带来知识和光明.蜡烛象征着教师的奉献精神.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教师以知识的才干哺育着花朵,以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以胸怀大志培育英才.以献身教育为己任,不慕虚荣,不求名利,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甘为人梯,甘为陪衬.她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本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茁壮成长,成为国家之栋梁之材.奉献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之一.乐于奉献是教师精神的核心,是为人师表的体现.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高尔基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历史也启示我们:追求奉献,人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

教师的职业特点也要求教师具备奉献精神.在这个社会上,恐怕很少有哪一个职业像教师对学生这样奉献的如此干净利落,心甘情愿,恨不得把自己一生积累的知识,经验一下子都给学生,而且以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为满足,以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顶梁柱为骄傲;而且奉献的不仅是知识,经验,还有感情,脑髓和心力.总而言之,是生命.

用双手托起明天太阳"的人民教师,在人民教师的人生史册上镌刻着大大的"奉献"二字.她们奉献的岂只是知识,岂只是爱心,岂只是没白天没黑夜的工作热情,岂只是宝贵的时光她们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尽洒汗水无怨无悔,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这种精神顶天立地,支撑起共和国大厦,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放光芒!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