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范文【两篇】

篇1:塑料制品成型工艺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实习旨在对学生塑料成型工艺方面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并实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拟定制品成型工艺的能力目标。通过本实验,同学应达到下述要求:

(1)明确制品工艺分配关系和拟定合理的工艺条件;

(2)熟悉注射、挤出、压制、吹塑生产线的组成;

(3)掌握注射、挤出、压制、吹塑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4)熟悉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压制成型、吹塑成型工艺过程。

二、实习内容

1、参观注射产品、压缩产品、挤出产品、吹塑产品的现场生产过程

2、塑料制品成型工艺简介

塑料成型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塑料的类型(热塑性还是热固性)、起始形态以及制品的外形和尺寸。加工热塑性塑料常用的方法有挤出、注射成型、压延、吹塑和热成型等,加工热固性塑料一般采用模压、传递模塑,也用注射成型。塑料成型是将各种形态(粉料、粒料、溶液和分散体)的塑料制成所需形状的制品或坯件的过程。成型的方法多达三十几种。层压、模压和热成型是使塑料在平面上成型。上述塑料加工的方法,均可用于橡胶加工。此外,还有以液态单体或聚合物为原料的浇铸等。在这些方法中,以挤出和注射成型用得最多,也是最基本的成型方法。

塑料制品是以合成树脂和各种添加剂的混合料为原料,采用注射、挤压、压制、浇注等方法制成的。塑料产品在成型的同时,还获得了最终性能,所以塑料的成型是生产的关键工艺。

(1)注射

注射成形

注射成形也称注塑成形,是利用注射机将熔化的塑料快速注入模具中,并固化得到各种塑料制品的方法。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氟塑料除外)均可采用此法,也可用于 1

某些热固性塑料的成形。注射成形占塑料件生产的 30%左右,它具有能一次成形形状复杂件、尺寸精确、生产率高等优点;但设备和模具费用较高,主要用于大批量塑料件的生产。

注射成形机常用的有柱塞式和螺杆式两种,右图为螺杆式注射成形示意图。注射成形原理如图所示,将粉粒状原料从料斗加入料筒,柱塞推进时,原料被推入加热区,继而经过分流梭,通过喷嘴将熔融塑料注入模腔中,冷却后开模即得塑料制品。注塑料制件从模腔中取出后通常需进行适当的后处理,以消除塑料制件在成形时产生的应力、稳定尺寸和性能。此外,还有切除毛边和浇口、抛光、表面涂饰等。

(2)挤出成型

挤出成型

挤出成形是利用螺杆旋转加压方式,连续地将塑化好的塑料挤进模具,通过一定形状的口模时,得到与口模形状相适应的塑料型材的工艺方法。挤出成形占塑料制品的 30%左右,主要用于截面一定、长度大的各种塑料型材,如塑料管、板、棒、片、带、材和截面复杂的异形材。它的特点是能连续成形、生产率高、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低、组织紧密等。除氟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能挤出成形,部分热固性塑料也可挤出成形。

上图为螺旋挤出成形示意图,粒状塑料从料斗送入螺旋推进室,然后由旋转的螺杆送到加热区熔融,并受到压缩;在螺旋力的作用下,迫使其通过具有一定形状的挤出模具,得到与口模截面形状相一致的型材;落到输送机皮带后用喷射空气或水使它冷却变硬得到固化的塑料制件。

(3)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

压制成形又称压缩成形、压塑成形、模压成形等,是将固态的粒料或预制的片料加入模具中,通过加热和加压方法,使其软化熔融,并在压力的作用下充满模腔,固化后 2

得到塑料制件的方法。压制成形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如酚醛、环氧、有机硅等;也能用于压制热塑性塑料聚四氟乙烯制品和聚氯乙烯( PVC)唱片。与注射成形相比,压制成形设备、模具简单,能生产大型制品;但生产周期长、效率低,较难实现自动化,难以生产厚壁制品及形状复杂的制品。

一般压制成形过程可以分为加料、合模、排气、固化和脱模几个阶段。塑料制件脱模后应进行后处理,处理方法与注射成形塑料制件方法相同。

(4)吹塑成型

吹塑成型

吹塑成形(属于塑料的二次加工)是借助压缩空气使空心塑料型坯吹胀变形,并经冷却定型后获得塑料制件的加工方法。其方法主要有中空吹塑成形和薄膜吹塑成形。

上图为中空制件的挤吹成形示意图,将具有一定温度的挤出或注射的管状型坯置于对开吹塑模中,合上模具,通过吹管吹入压缩空气,将型坯吹胀后使之紧贴模壁,经保压、冷却定型后开模取出中空制件。

三、参考资料

【1】翟震、毋彩虹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7月.

【2】高汉华、何冰强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

四、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使我认识到,在学校课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补充课外知道和实际操作才可以更快的掌握工厂生产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同时我也学会了一些初入职场为人处世的方法:

首先,在没进入公司之前,就要认真了解公司的制度和总体情况,这样才可以在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其次,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与人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快乐的气氛下才能顺利的完成工作,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与同事相处一定要礼貌、谦虚、宽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忙和相互体谅。不要与上司发生口角。新进 3

的员工一定要多做事,如日常的办公室清洁问题。 再次,要学会怎样严肃认真地工作。以前在学校,下课后就知道和同学玩耍,嘻嘻哈哈、大声谈笑。在这里,可不能这样,因为,这里是公司,是工作的地方,是绝对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会出错,工作出错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于是,我意识到:自己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要学会像这里的同事一样严肃、认真、努力地工作。最后,要学会虚心,因为只有虚心请教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也只有虚心请教才可使自己进步快。要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做事原则。这样能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时间过的很快,短暂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回顾实习生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当然也有一些遗憾。那就是对有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事物,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当然,我现在是以实习生的身份去参与,必然不能正常的处理有关重要的管理问题。但是通过实习,我加深了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知识,使我对日常生产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五、指导教师评语及签字

篇2:材料加工实验报告(注塑成型CAE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中各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大小。

2、了解塑件各种成型缺陷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工艺参数对各种缺陷形成的影响大小。 3、初步了解注塑成型分析软件Moldflow的各项功能及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建模功能。 5、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模具设计功能。

二、实验原理

1、Moldflow注塑成型分析软件的功能十分齐全,具有完整的分析模块,可以分析出注塑成型工艺中各个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还可以模拟出成型缺陷的形成,以及如何改进等等,还可以预测每次成型后的结果。

2、注射成型充填过程属于非牛顿体、非等温、非稳态的流动与传热过程,满足黏性流体力学和基本方程,但方程过于复杂所以引入了层流假设和未压缩流体假设等。最后通过公式的分析和计算,就可以得出结果。

三、实验器材

硬件:计算机、游标卡尺、注塑机、打印机

软件:UG软件、Moldflow软件

四、实验方法与步聚

1、UG软件模型建立和模具设计(已省去); 2、启动Moldflow软件; 3、新建一个分析项目; 4、输入分析模型文件; 5、网格划分和网格修改; 6、流道设计; 7、冷却水道布置; 8、成型工艺参数设置; 9、运行分析求解器; 10、制作分析报告

11、用试验模具在注塑机上进行工艺试验(已省去);

12、分析模拟分析报告(省去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这一步骤); 13、得出结论

五、前置处理相关数据 1.网格处理情况

1)进行网格诊断,可以看到网格重叠和最大纵横比等问题; 2)网格诊断,并依次修改存在的网格问题; 3)修改完后,再次检查网格情况。

2.材料选择及材料相关参数

在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四项材料,弹出如图材料选择窗

可直接选常用材料,也可根据制造商、商业名称或全称搜索

3. 工艺参数设置

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成型条件设置”,这里直接用默认值。

4. 分析类型设置(1)最佳浇口位置分析

分析结果:

理论最佳浇口在深蓝色区,但实际选浇口位置还需根据模具结构设计等综合因素考虑。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三项,弹出选择分析系列窗口,选择浇口分析,最后选择如图位置。

(2)最佳浇口位置处的充填分析及分析结果说明

分析目的:浇注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制件的填充行为,因此进行填充分析的最后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浇注系统设计;

点击菜单里的文件另存方案为,在对话框输入 “填充分析”。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三项,选择分析系列为“充填”,双击方案任务视窗的第五项 “设定注射位置”点击注射点,在充填控制中,按默认选项“自动”进行填充分析

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立即分析”,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运行完整的分析,然后按“确定”。

结果分析:如图所示填充时间图

充填结束时如图所示压力分布图

(3)设计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并进行冷却、翘曲分析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采用双浇道口。

冷却分析结果分析:

冷却主要分析结果是制件上表面温度和冷却剂温度

翘曲分析结果分析:

翘曲是由收缩变化过大引起的制件缺陷。原则上,导致收缩变化过大的原因有:收缩不均、冷却不均、取向不均。本例主要是由制件不同区域收缩不均和冷却不均引起,因此需改进冷却系统和制件结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