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汇总3篇)

创建文明城市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精选3篇)

创建文明城市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 篇1

山,给了我们了憧憬,却成了他们的障碍,“支教”的社会实践活动。当我们在大学里徜徉时,他们却在深山里渴望。为了给贫困山区孩子带去求学的希望,开拓他们的视野,以大学生面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阳光家教社本着“锻炼自我,奉献他人”的原则组织实施了“暑期赴秭归县支教”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介绍

本次社会实践历时15天,经过水田坝乡初级中学,水田坝小学,马营希望小学,茅坪小学,吸引了来自联营村,马营村的64位学生。为满足山区孩子的视野需求,开发他们的思维,发现并培养他们的兴趣,支教团开设课程涵盖“文,体,乐,美,红”等。调研当地,针对具体情况,支教团安排上午上课,下午一对一辅导(辅以娱乐活动),并在中午为留守儿童,家住较远学生提供爱心餐。

课程安排

1、文化课程:我们开设了语文、英语、数学三门基础课程,分析学生基础成绩,加大了英语课程的投入,另外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展开了针对性的辅导,对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起到了较明显的成效,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可。文化课程共计30余节,前后受益学生近百人。

2、素质拓展课程: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同时也开设了手工制作、红色教育、地理文化、影视欣赏、安全教育、历史故事、健康知识、美术、音乐舞蹈和体育活动等10门兴趣班课程。此举更加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由于时间和人力有限,我们各科分别开设了2节课,学生兴趣浓厚,现场气氛高涨。

3、支教联谊会:为了纪念我们这些天来的支教生活,给本次支教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支教团在13日下午举行了一个小型汇报演出活动。其中,有学生的美术展、手工展,歌唱表演,秭归特色花鼓舞,学生t台秀,老师们的合唱,音乐伴舞,学生方言相声,家长致谢词等。山里虽下着大雨,却丝毫遮掩不住学生们的激情。他们的表演虽然看似稚嫩,可他们在场上的认真与执着的态度,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志愿者。联谊汇演结束后,我们留影依依惜别,将那股不改的热情和美好的回忆都留在了老师和学生的心里。

感恩行动之走访

为了融入当地,了解学生,我们深入开展了走访活动。由于山高路险,走访之路无疑是困难的。时常翻过几座山,冒着大雨,踩着泥泞,艰难挺进约两个小时才到学生家里。走在走访路上才体会到学生的艰辛与坚强。

在走访活动中,我们共计走访中共老党员2位,贫困学生家庭5家,留守儿童家庭20余家。我们认真听中共老党员讲述革命苏区的历史故事,了解抗战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敞开心扉的交流,捕捉家长的思想,听他们诉说着各种艰辛,一方面面对他们的“上学无用论”,“女生不必读太多书”,“学生成绩差,学校老师无用”等言论,走访志愿者转换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传送“知识改变命运”,希望他们多些理解,多些支持,和孩子多交流;另一方面我们认真询问村民的经济来源,经济收入等情况,村民们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艰辛和无奈。当地山区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大多青年都外出务工,所以留守学生很多,由于家庭的贫困,家长们只能被迫让孩子辍学。听着他们的故事,我们无数次落泪,却也无能为力,社会实践报告《“支教”的社会实践活动》。

走访中,我们也向部分学生赠送了课外书籍和学习用具,虽然我们不能给予他们太多物质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关心传达给他们,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鼓励他们自强奋进,为改变现状而奋斗。

支教成果(收获)

1、文化课堂上,我们带去了普通话,成语新说,英语角,奥数和趣味数学,弥补了他们学习(受教育)的空白,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和口语表达能力,了解到说普通话的意义,接触到不一样的数学。

2、素质拓展课上,我们尽力引进新东西,带领他们自己摸索,培养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优点。不少学生爱上了美术,学会用废品做环保手工品,手语操让他们懂得感恩,并了解了党史,党政等红色历程,并能反用革命苏区红色故事。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也为他们的童年回忆增添了乐趣。

3、思想交流上,我们以平和的语气,谦恭的姿态,随和的态度,以一个朋友或哥哥姐姐的身份进入他们心里,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和他人交流,使他们走出山区贫穷孩子的自卑心理的阴影,建立自信心。记得我们刚来时,孩子们从不敢和别人说话,上课不敢发言,课堂气氛始终调不起来,经过我们的引导交流,把课堂交给他们,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后他们上课都能踊跃举手发言,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再跑远,和不认识的学生也敢去认识了,回家也主动关心父母和爷爷奶奶。

4、阳光爱心餐:由于当地留守儿童较多,且地广人稀,部分学生家住教远,为解决学生中午吃饭问题,我们每天中午都会多做饭,让不能回家吃饭的孩子和我们一起吃饭。此举不仅使孩子们体会到了家的温馨,给留守儿童心中添了一抹阳光,更是受到当地学校领导,村委会,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

5、支教团自身:支教结束后,不少队员都说“我们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队员在支教中扮演了老师的角色,增加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学会从多角度鼓励他人,从事社会志愿服务,对农村基层有了更明确地认识,也提高了自身的志愿服务水平,遇到问题懂得如何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支教团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团队成员不怕吃苦,敢于挑战,互帮互助,每项工作都顺利进行,并努力塑造大学生形象,影响小学生。

大学生短期支教困难及发展

1、资金短缺。资金来源方式一般有学校拨钱、志愿者自费、赞助合作、当地政府补助、公益基金等。由于支教公益项目运作所需经费较多,志愿者不能高额承担,赞助合作所需宣传力度大,偏离公益主旨,当地政府以及学校经济有限,支持力度下降。资金短缺,项目运作困难,成为公益项目发展的瓶颈。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传递爱心,回馈社会。

2、当地学校、村民的观望态度。部分校方认为短期支教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改变,无论是知识还是方法,校方认为还需为此提供场所,承担风险及一定的接待费用或支教运作资金。也有村民则认为支教对学生成绩没有太大帮助,只是暑假的培训班。在素质拓展与文化课中,家长们更倾向于文化课的成绩提高。

3、支教团队的自身不足。

(1)志愿者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及时解决学生们的疑惑难题

(2)非专业老师,未经培训或培训力度不够,不能很好达到教学效果

(3)志愿者自身的思想程度,心理承受力,吃苦耐劳度不高,当遇到困难时,情绪容易波动(归结为支教定位)

4、如何带去“新”?几乎所有支教团队认为,短期支教不能给学生知识上以帮助,却可以将大学生的新思想,新世界带去大山。然而,如何推陈出新呢?其中大学生能力有限,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新怎样体现?怎样均衡有意义和有意思?在考虑公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受益。

5、持续性问题。一般支教持续性差,后期工作没有收尾。山区学生心理产生落差,支教效果随之消逝,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当地村民的生活仍然得不到改善。所以,后期合作项目(助学,学生交流,支教信息反馈)一定要有。学习华中农业大学贵州老师来汉培训、社会公益资助等措施。

6、支教定位。大部分支教志愿者返回后都觉得自己所做的和自己出发前所想的相去甚远,多少都有点失望,他们怀疑自己的支教行动到底有多大的效果。那么这就需要为支教准确定位,志愿者也要摆正心态。支教体现的是一份爱心,不在于你做了多少,造成多大影响,而是让爱心成为一种信念,本着锻炼自我的心态从事公益。

创建文明城市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 篇2

文明是一阵清风、爽朗了人们的心情,文明是一盏灯,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是一场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灵。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展综合水平的全面考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促进城市科学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强城市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是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赢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我市政府不断推陈出新、提出针对有效的宣传口号,例如文明是把尺子,时刻衡量着你我他,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一连串的口号使我们的精神修养不断提高,使我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凡事贵在实践,政府不反对市民进行宣传教育、开展关于城市形象、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活动,而且也举办了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讲文明、行文明礼仪、养文明习惯、树文明形象,坚决制止不文明行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垃圾、不乱贴画广告,不乱穿公路、不乱停放车辆、不乱建不乱搭房屋。

作为我城市的一份子,我们也要为“创建文明城市”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要做到语言礼貌。举止文明、尊老爱幼、衣着大方等基本要求。在公共场合绝不大声喧哗、要顾忌他人感受、爱护公物、保证城市的卫生……在不同的场合,注意遵守有关规定,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文明城市的精神。有一次,我逛街的时候,乱贴的“牛皮癣”映入我的眼帘,我不由得向他伸手把它撕碎、路过的人都说。你刚把它撕碎,一会儿又有人贴上去,这么做是徒劳的,但我说:“少一块城市就为一点文明,文明城市的建设需要我们不断建设,话音落、路人纷纷加入我们行列。

其实文明无处不在,只是大家不注意,只有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从现在起,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积极的贡献,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

创建文明城市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 篇3

凡事贵在实践。政府不仅对市民进行宣传教育,开展关于城市形象、城市暖流、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活动,而且也举办了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家长,更是要以身作则。

所谓匹夫有责,作为一份子,我们当然也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按照“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去做,为的是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文明市民,为创建文明城市加分。

我们应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要做到语言礼貌、举止文明、尊老爱幼、衣着大方等基本要求,在公共场合绝不大声喧哗、要顾及他人感受,爱护公物,保证城市的卫生……

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关心时事、接受教育、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这则古语说明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做事更应该以礼为先。讲文明自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从身边的事做起。我们要做一个文明市民,不管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用公共道德准则约束自己,检查自己。把我们的陋习清除,做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在整个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好像都在同一个课堂上,我们拥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各种的方式在精神上不断的填充自己:被经典的音乐贯穿,被璀璨的文化熏陶,被公众的榜样感染……每个人的精神境界都得以升华。

创建文明城市,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很重要的,对城市以后的发展也是尤为重要的。而要创一个文明城,就先要做一个文明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清除一块“牛皮癣”,墙面会变得更整洁;捡起一个小塑料袋,地面会变得更干净;说一句温暖的话语,人与人的相处会更和谐。这些小事只是举手之劳,然而做好了它,整个社会将会因为这样的行动而变得更加文明美好。

经过时间的磨练、时代的推动,人类世界已进步为一个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社会。一个原本充满暴力的世界,现在则演变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可见文明的意识是多么重要。所以世界才需要文明,我们才需要追求文明。

而一个文明城市的创建绝不是单靠政府完成的,“文明城市”也绝不是表面上的称呼,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得行动起来,带着同一个追求,共同努力奋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