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很荣幸,在即将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可以参加学校的优秀学生干部、党员夏令营。一共是三天的行程:苏州—木渎古镇,沙家浜。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木渎古镇也曾是乾隆六次下江南临巡的地方,不免让人神往。游过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坐在苏州的小船上,看过往船只,行人,杨柳依依:听耳边声声小调,吴侬软语,感受着这个古镇的古,原汁原味。现实的喧嚣让我们遗忘太多古朴的东西,作为一个现代的大学生,不仅该学会扎实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应能在背后的时候沉思自己,审视自己,树立好人生的导航标。
之前对于沙家浜的记忆,差不多都来自于戏剧与电视《沙家浜》,并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过沙家浜的历史。借此次夏令营的机会,终于得以机会进入沙家浜。听着导游的点点讲解,似乎可以像放映电影一样想象着那时的情景……坐在小船上,感受着那片芦苇荡,俗话说’沙家浜最美不过芦苇荡“。这片芦苇荡曾经以生死不渝的忠诚,抵御日本强盗的枪弹,护卫着新四军伤病员。如今,片片芦苇又以证人的身份,向人们诉说军民鱼水情,共同抗敌的历史故事。然而芦苇荡中还有另一种让人心疼的情节。曾经有一个叫朱凡的女革命同志,被孚后,面对敌人残忍的迫害仍坚守党的秘密,最后敌人将朱凡的脚绑在船后,在芦苇荡中行驶而过,任凭那犀利的芦苇划过她的身体。芦苇青青,看上去含蓄深沉。芦苇只是一种极普通的野生植物,但它生命力颇强。在泥土中蔓延着匍匐伸展的根,有保堤护岸之功能,而且经受得住风雨的摧折。它虽无杨柳的婀娜多姿,却透露着不懈的顽强,它虽无妩媚的色彩,却绿的让人肃然起敬。
沙家浜的一切让人不禁沉思现在的我们,沉思现在的每一个学生干部、党员。我们作为所谓的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是否实实在在的在其位谋其职了,是否在从思想上行为上真正的合格。苏州的怡静,社会的喧嚣,现实的盲目,在潜移默化中,我们不禁慢慢沦陷,还有多少纯真,还有多少坚定的信念,沙家浜的点点滴滴,有刚强,有柔情;有心疼,有喜悦,让人想把它收进心底,匿藏起来。
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每年都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每次都是一种锻炼,一次学习,一场经历,从而收藏更多的感受和经验。大学就像一个调色盘,白色的纯,橙色的激情,灰色的萎靡,转眼即逝,那该用什么颜色来结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学四年已过半,留给我的经验和历练将是我最大的财富。这些必将是推动我未来继续执着无悔地前行、思索、再出发的动力之源。
汗水出成绩,实践出真知;行走于历练中,成长于磨砺中!
随着暑假的到来,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题,唱响“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实践成才,服务社会”的主旋律的20xx年暑 期社会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我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成立了“实践‘三个代表’,传播先进技术”实践服务队,即计算机技能培训志愿者服务队,身为其中一 名队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并积极投身到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潮中去。
在院团委书记程保国老师和指导老师李志勇老师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
干、做贡献”的宗旨,小分队15名队员分别奔赴高新技术开发区、体育中心多家电脑公司、新乡县监察局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工作,力争做到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与服务和谐社会相结合,突出“特色实践”,打造“精品意识”。
7月11日,我与其他5名队员同行,奔赴新乡县监察局,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在这半个月中,我们努力做到学习、实践“两不误,两促进”,在帮助县 委有关部门处理材料、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不断与有关领导进行交流,了解基层情况。我们的工作能力及年轻人特有的热情,赢得了领导们的好评。
在新乡县监察局有关领导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多次深入农村基层,结合“三农”政策和科学发展观,对农村的经济状况,医疗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税费改革,旅游 开发等方面展开调查,并向他们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怀着满腔的激情,我们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民群众干农活,帮忙他们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并为他们的生 产,生活出谋划策。面对农民渴求知识的新景象,我第一次真正看到自己的希望,感受到身上肩负的重任,也充分认识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的差距,“纸上得 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把农村当作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辟新途径,即“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学习教育与实践活动“两不误,两促进”,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 合,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党员的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理性认识。我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成立了社会实践小分队临时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把党员的先进性贯彻到 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参观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参观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教导 大队等多种实践活动,真正把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分别于7月20日和7月22日奔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和刘庄进行参观学习。通过仔细聆听史来贺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参观史来贺同志先进事迹展览 馆,我们认真学习史来贺同志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勇于拼搏,知难而进。五十四军之行,我们更是亲身感受到当代军 人不怕苦、不怕累、甘愿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优良品质。
参观学习结束后,我们主动与村党支部成员和军人党员们进行交流,认识到我们的党历来重视思想教育,注重从思想上、组织上教育广大党员,通过开展经常性和适 当的集中性的教育相结合,有效地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倡导开展此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不但是应时之举、有利之举,也是创新之举,我们应该从这三个 方面理解、认识党中央的部署、安排,深刻领会中央的决心、论断和精心安排,自觉、积极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通过交流,我们都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增强了我们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了理想信念,也让我们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实践活动中结合我们的专业特色, 用己所学、尽己之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 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 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我们和新乡县监察局确立了长期的 联系,今后将长期开展交流活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 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做的就是人的工作。我认为教师的发展只有扎根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之中,把自己的成长与科学育人联系在一起,才可能更多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
一、以每个学生为本,树立科学育人观。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读书特别出色,学习成绩特棒,有的运动方面有天赋,体育特别好,有的动手能力很强,是学习好、体育好的学生所不及的,有的……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就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用自己的博爱去发现班中每个孩子的长处,甚至是一丁点儿的闪光点,教师真诚地用期待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去激励每个孩子,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班中是出类拔萃的,自信满满地去完成学习生活中的每项任务。
二、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引领每个学生更全面地成长。
作为班主任,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后更迫切地感受到创设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可以大大促进班内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全面地成长。
1、抓好学习习惯培养,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
一般学习习惯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专心听讲的习惯、阅读课本的习惯、勤思好问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等等。
常能听见老师们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太好动,总是坐不住。”其实错了,学生听课效率低,主要责任在于老师没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心理学角度讲,低年级学生不随意注意占着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班集体这一特殊的载体,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的好习惯。首先,从教师自身角度看,采用的教学方法要避免单调呆板,力求多样化。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听一听,想一想,动手做一做,甚至还可以画一画、玩一玩等等,这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有效。我们可以在班内组建几组合作学习小组,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引导大家经常在课堂上分工合作完成难易不等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的知识积累、人际交往、性格弥补都是非常有利的,对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教学语言力求口语化、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教师讲话要注意声音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地讲课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当你发现学生的思想游离教室时,可有意把原本较高的声音突然间变轻,学生立刻会侧耳倾听,留心听课。这种不露痕迹的提醒比教师当堂点名批评效果好得多。其三,讲课的内容要丰富,量适当。我们都知道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会很自觉地去学,而令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往往是那些和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新知识。所以,我们讲课的内容必须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深入地展开,才能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接受新知识。另外,告诉学生:老师讲话不重复,大家注意力集中,留心听好。这对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小细节。
不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班主任反复抓,抓反复的,这将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我们又可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多以比赛、竞争、树立榜样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班风就自然能形成。
2、在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这是教学的普遍真理。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有了兴趣之后,对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般而言,小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但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还不够完善,要长久地保持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和细心呵护。
创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积极性的环境基础。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惟此,我们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班集体才能真正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我总是与学生商量着怎么学,怎么教。记得三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上,有一单元的作文要求是“从身边寻找反应社会新风尚、家乡新变化的新鲜事,写一段话。”有学生当堂就提出没有题材,写不出来。我想,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去发现社会新风尚确实难为他们,找不到素材,何来写作的兴趣呀,还不如让他们写写身边发生的趣事,不是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吗。于是,我表扬了提出意见的那个男孩,并对作文要求作了修改,同学们个个面露喜色,高兴地动笔写作。久而久之,学生了解老师尊重他们,凭道理处事,他们就不再害怕,养成敢说敢做的好习惯。
关爱每一个学生,时时从语言、神态、动作上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多给孩子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二年级时,我班从外校转来一位秀气的女生,性格内向,上课整天低着头,对学习懒懒散散,打不起精神。我找到她问:“你不喜欢读书吗?”小姑娘轻轻地说:“我成绩不好。”我心头一酸,这么小的孩子蒙上了自卑的阴影,今后她怎么去面对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呀?我告诉小姑娘:“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作业马马虎虎,三课余又不复习,就能考六七十分,你其实很聪明!若能在学习上多花点时间,不是能考高分了吗?”小姑娘咧嘴笑了,从此,她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成绩提高了不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班学生有个特殊作业――“友情日记”,学生们4人一组自由组合,排好先后顺序,4人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并交给后一位批改,写上评语。一轮结束,周五由组长把友情日记本交给老师批改。我批改一组4个学生的日记,不仅改日记内容,还看每个学生批改前位同学时留下的评语,从横向、纵向进行比较,最后给整组日记写上心语,有回答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某些问题,有和学生探讨少儿节目等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还有赞美学生的进步和优点,暗示日记不足之处等等。我还常常在日记中给学生们意外的惊喜,如:在用心写作的同学的日记里夹一张精美的书签,读到想象非常的文章就画对翅膀,充满爱心的文章画上爱心,生动有趣的文章画个笑脸……努力用新奇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对日记作业的喜爱。同学们真的喜欢写友情日记了,他们在友情中互相比赛,取长补短,他们在友情中大胆吐露心声、表达看法,爱憎分明,连家长对友情日记也是大加赞赏,不仅练了语文的基本功,还让孩子在日记中懂得了许多做人的真谛。渐渐地,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每位学生都能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责任感油然而生,良好的班风也就自然形成了。
3、把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作为班集体建设的延伸手段
课前2分钟的美文或古诗欣赏成了我班学生的一道开胃餐点,文章可以是自己撰稿,也可以从课外读物中摘选,同学们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有的集体合作诵读一篇美文,有的选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来诵读文章。一周下来,由全班同学选出一篇美文或古诗作为班上的一周佳作,进行背诵积累。别小看台上短短的2分钟,台下却凝聚了合作学习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智慧和汗水。组员们从选稿到定下诵读方式,再到选派上台的代表,最后到旁白解释说明语,充当了业余的编剧、导演、演员等角色,同学们在集体合作中寻找自己的最佳角色,在组内快乐地释放自己的热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巧妙地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使班内充满了浓浓的友爱之情。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在家时常感到孤单寂寞,不如在校过得开心快乐。我在班中组建了9组假日小队,按照学生的家庭住址,就近安排5人一组,每组设一名小队长。小队长想组织队员一起搞活动,先集体制订一个简单的活动计划表,定下课外辅导员(组内某位同学的家长)、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等。双休日,队员们在课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有意义的假日小队活动。如秋高气爽的双休日,假日小队去公园集体寻找秋天。漫长的暑假,课外辅导员带领队员们去军营参观,去海边嬉戏、看日出。春天,假日小队去郊外踏青,看看农田、了解果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积累了与人相处、交往的许多小经验。一个集体的团队精神在集体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小小的假日小队如同一个浓缩的微型集体,同学们在小集体中展现个性、感悟集体的力量大无比,从而也促进了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暑假里,我班学生自编手抄报,同学们把假期里写的日记,挑选一些编入手抄报里,配上报头、插图,开学后一张张漂亮的小报贴满了黑板报。同学们还尝试着做了一份调查报告――家乡宁波,有的在报告里贴上了反应家乡变化大的图片,有的调查了许多家乡的特产,写成了一篇篇小文章,有的还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了家乡某些小桥、小路名字的由来。同学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得到了综合能力的提高,班级里涌现了许多能干的学生,为我这个班主任添了三头六臂,班级管理自然轻松有序。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如何带好班级,学问很大。我想,深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领会了它的科学内涵之后,更让我坚定了信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用心管理,科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