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汇编四篇)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精选4篇)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篇1

“经济学王国之所以生生不息,原因之一就是有趣的想法吸引了有趣的人才”。 “经济学不需要借助任何花哨的技巧,其本身已经足以娱人心智,令我们乐而忘返。”

——题记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经济学就是遍布数学公式,一幅幅难以看懂的复杂不堪的分析图,看到生活中发生的触及到经济的火热时事都难以联想到书上的内容的一门学科。即使是对于上学期刚刚学完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的我们来讲,经济学仍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学科。不过,《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这本书改变了我们的看法,它是一本教你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生活的书,教会你如何在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如何让你理智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你更加从容快乐地驾驭自己的生活,在经营自己的生活的同时,享受生活。让你认识到经济学不仅仅是经济学家研究的深奥课题,其实“从生活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经济学家”。

我们接触这本书是源于这样一段来自于《Byte》杂志的一段话:“没有人会想到,论述经济学的书可以写得如此轻松自如,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弗里德曼做到了这一点。如果你对经济学感兴趣,你会发现本书既具有可读性又令人着迷。我保证你可以从中受益。”

的确,这是一本很棒的书。

它通俗易懂。书中对经济学的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阐述,作者巧妙地避开了深奥难懂的专业的经济学用语,这让经济学初学者更容易理解。同时,他能站在读者的角度,以一种睿智而有趣的视角察看日常生活,通过多个贴近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并予以具体的分析,将经济学常识娓娓道来,将专业的知识简单化的同时,更从生活的角度来渗透出经济学,更加能激发出读者对经济学的兴趣。

将复杂多样的生活例子中背后的本质揭示开来,证明了他所说的那一句:“经济学不需要借助于任何花哨的技巧,其本身足以娱人心智,令我们乐而忘返。”那些埋藏在处理生活小事背后的睿智,是如此的令人钦佩,不仅会勾起人们对经济的兴趣,是学习经济类学科同学的入学必修课。

例如第20章:《理性犯罪和蓄意事故:法律经济学和违法经济学》,作者先以自己晚上牵着一条狗外出散步为开头,借朋友的一句:这样很危险!引出了作者个人对犯罪经济学的看法,紧接着,作者以一个老太太晚上外出散步为例子,从而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到结论:“劫犯与老太太之间的对抗往往以抢劫犯的胜利而告终。但是由于获得胜利当然成本太高,抢劫犯宁愿放弃抢劫老太太的打算。在其他类似的情况中,可能的受害者面对的问题不是如何打败侵犯者,而是如何使侵犯者感到无利可图而放弃实施侵犯的企图。”这就能让你从例子中学会如何对付侵犯者。

作者能对生活细微观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事例,分析事例,这一切的一手资料,更加体现出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更从另一方面提醒读者,要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其实处处存在着经济学。

还有,这本书内容丰富。从生产、战争、爱情、婚姻、善与恶等等多方面的来阐述生活中的经济学。弗里德曼从抢劫犯的抢劫对象的选择到出口收税,夫妻间的一夫一妻制等中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经济学解释。

理论紧扣实际,这又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阅读该书,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明白许多经济学原理,而通过其他方式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比如,作者在第三章讲述了史密斯太太购物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读者很轻松地就可弄清预算线、无差异曲线、商品组合、边际价值递减、消费者偏好等概念的基本含义。这比一大串的定义来得更实际。

虽然这本书通俗易懂,但并不代表你读一遍就能清晰明了地将其精华完全吸收,这毕竟是一本经济类的读物。要想把它读透,先得静下心来,多读几遍。你会发现:那层潜藏的文字底下的生活理性,是多么的值得你去探讨!

生活中其实处处埋藏着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的确有很大的意义,让我们伴随着弗里德曼,共同开启经济学的大门吧!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篇2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房价的问题已经变成了全民共同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而对频出的调控政策,尽管人们认为购房的难度加大了,但为了避免日后新的调控政策带来更大的难度,部分购房者还是打算尽快出手,而大量的需求导致房价持续居高不下。

人们对于这一话题的热议表现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已与每个人都密不可分。大到国家民生,小至衣食住行,可以说没有经济人们将寸步难行。看了茅于轼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更是由表及里,从平实的语言中发现生活中的经济奥秘。

不得不说,当初“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都是好猫”一论调开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是中国现代史上里程碑的一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把所有的商家引入竞争。在竞争中,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商家不得不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更有竞争力。而与此同时,全社会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这样的情形,是在当初凭票购买的计划经济情况下完全不可想象的。茅先生文中多次比较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影响,得出市场经济更活泼,更能提高生产力的结论。这样的论调,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十分大胆和具有前瞻性的。

市场经济发展至今,成果已赫然在目。但由于本国有些工业不够强大,而市场的流通性又使他国产品大量涌入,本国企业难以立足,于是便有人打着爱国的旗号,意欲赶走别国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殊不知,这就是愚钝的,甚至可以说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竞争并可怕,可怕的是一退再退直至关入象牙塔。茅先生说得好:要爱国,就要让企业到世界市场上去竞争。

此书把生活中的点滴经历与市场经济的运作规范联系起来,把经济学还原为事理常规。在茅于轼先生讲的都是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语言也通俗易懂。在浅显的语言中,我明白了许多生活中的事情发生的原因。但又好像只是了解了皮毛,需要细细研读,这更是激起了我阅读经济类书籍的兴趣。

可以看出茅先生虽然身在美国,但仍然对中国的经济,中国国民生活水平有着深深的关切。对比美国与中国的不同,一面指出中国经济体制的不足,另一面也提出作者对体制改革的意见

先生的书就像是开胃小菜,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被点化开悟了。作为当代的非专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阅读有个宏观的了解。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篇3

最近读了一本书——《生活中的经济学》,我感触颇深。这本书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还有经济制度三个部分讲述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一篇的微观经济学,介绍美国的事和人来说明微观经济学。

在没读过这本书之前,我就听说美国是一个喜欢搬家的民族,但是我便不了解真实的原因。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了解了,因为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故上难离的恋乡感情,这与他们的祖先就是从外国搬来的也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工作上的变动。住房开支在美国人的总开支中大约要占四分之一,这虽然只是一个平均数。

灵活的市场安排,提供给个人广泛的选择机会,造就了一个富有弹性的有生机的经济。经济要得到发展,要使资源的使用合理化,杜绝各种可能的浪费,都必须通过个人在各种选择中作出优化抉择方能实现。市场就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机会。

看了赌博在美国这节的介绍,赌博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是有争议的,需要用客观的科学态度来分析。经济学证明了赌博会使效用遭到损失,即使输的钱等于赢的钱。

节约时间创造财富,节约时间是提高整个社会工作效率的核心。遵守公共秩序又是节约时间的必要条件。

看完这节垃圾中的边际效用,说明效用,特别是边际效用在经济学中的意义,论证边际效用正比于价格。富人花一元钱购得的边际效用比穷人的低,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

通过对节约能源的介绍,说明了美国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浪费。尤其可贵的是如何创造人际关系的宽松环境,这是人们生活质量及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篇是讲述了宏观经济学,这篇通过对美国人如何存钱,美国人一年生产多少财富,美国经济衰退及美国的通货膨胀的介绍。让我懂的许多的知识,比如,从总量平衡看,产出等于消费加储蓄。储蓄有两种目的,目的不用选择的储蓄方式也不同。储蓄如果以投资的方式进行,风险大的收利也可能更丰厚。当购买总量少于生产总量时发生经济运转的障碍,这是由于投资少于储蓄所引起。利率的波动可以调整投资和储蓄,但所起的作用很有限。物价指数只能给出一个物价水平变化的大致印象,它缺乏严格的理论支持。通货膨胀会加速货币周转,因为它使持币人受损,明显的通胀会削弱道德约束。

最后一篇时对经济体制的介绍。我认真的读了“金钱万能”的经济学意义。市场经济中的金钱万能首先是指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指用钱可以买卖人口,行贿赎罪。当人的特权地位不起作用时,将出现通过价格的竞争,最后会接近“一般均衡状态”。此时钱可以度量一切商品的真实价值,而且赚钱就是创造了财富。一国应该进口什么,出口什么,只有在均衡状态下能否赚钱才能判定。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生活中的经济学》介绍内容的一些感想。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篇4

对于经济学,可能人人都多少都了解一点,因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参与生产和消费经常用到,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总是自以为懂却不是很了解。

在 十几 年前的1998年,一本中国经济学家写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曾吸引众多国人争相阅读 。 这位经济学家就是茅于轼教授。这本《生活中的经济学》,是茅老的一部经济学随笔集。茅于轼教授在美国生活工作期间,对当地市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同时进行了填密的经济学思考,也是透过许多现象,用浅显易懂的事理、“家常式”的随笔来讲述日常琐事中蕴涵的经济学原理和知识,让阅读者具体而微地轻松知晓了发达的美国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 。

在这本书中,诸如“喜欢搬家的美国人”、“垃圾中的边际效用”、“有关‘行’的经济学”,等等,生活中的现象或琐事,经由作者的一双慧眼,均折射出了经济学的“光芒”。比如,作者讲“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搬家”,是悠悠静静地述说着身边发生的一件件小事,从中点拨出一个个经济学的道理—选择职业的灵活性,往往伴随着居住地点的迁移,搬家之所以方便,主要是因为有住房市场,而且住房市场也已进入资金市场。

十几 年前,“住房市场”这个名词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陌生的,可是 十几 年匆匆过去之后的今天,国人己经完全浸淫其中了,作者在这本书中所讲的一些现象和经济学道理,放在今天的中国来观察思考,别具启迪意义。联系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颇有时空交错的感慨。

茅于轼在《生活中的经济学》中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不仅仅涉及微观经济学层面,也有专门的篇幅介绍宏观经济学与经济体制。“美国经济为什么会衰退?”“美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如何与将来做交易”、“从交通规则到经济效益”·····一系列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均是用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经济体制。人类或许有些许共同的是非观,例如杀人偷盗是坏事,乐善好施是好事。但是集中到某些细节上,例如在经济体制中的是非观,各个民族就有各自的特点了。书中给我深刻印象的区别就是对于“拾金不昧”的看法。作者去休斯顿开会,因天气炎热,来到一家小杂货铺买饮料,忽然见到地上有一张5美元的钞票。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作者很自然地拾起来交给掌柜的。可是掌柜的拒绝接受,他回答作者:谁拾到归谁所有。再有一次在哈佛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作者见到课桌上留有一支精致的钢笔,肯定是前一堂课的同学遗忘的。新进来坐在这个座位上的同学随手就将这支笔插进了衬衫口袋,继而他忽然想起什么,又将这支笔拿出来欣赏了一番,并用它往笔记本上做记录。其神态之自若,绝不像做了什么不应该做而需要隐瞒他人的事。而与此同时,一个售货员因为少找了顾客30元钱,而花了80元钱登报纸寻找顾客,这种在中国会受到大加赞赏的行为却受到了美国人的批评。在他们的观念中,道德的原则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顾他人的利益,如果到头来社会并未得益,那么这种行为就会变成了损己不利人。这正是道德上也不值得称颂的事。市场经济的道德标准与传统观点,有一些细微的,然而又是极重要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是突出全社会的利益 , 诚实与守信能给市场经济带来整体利益。

书中的很多例子我还是无法深刻理解,所以 只 摘选了 一 个比较有趣而浅显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美国的经济政策中确实存在一些可供借鉴参考的东西,为了 更大程度 地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我国的经济 ,取其精华也是很重要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