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理论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员工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过程中由于“角色不清”出现的常见问题,并分析了需要理顺的关系和缩短适应期的方法。

关键词:新员工;角色转换;心理学。

一、概述。

(一)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1]“角色”一词来源于喜剧,最早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社会心理学使用“社会角色”来说明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这个概念有助于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二)角色不清。

“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都会造成角色不清。个体在角色不清不清时,往往会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焦虑和不满足”.[1]

(三)学校经历的影响。

本单位92%以上的青年员工学历在“大学专科”以上,在长达2019年的求学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习到了如何与人结盟、应对冲突、解决争端以及加入团体避免受到排斥--这些也是应对办公室生活必备的人际关系技巧。

把“学校模式”带入“工作模式”,会造成新员工角色不清,从而出现焦虑和不满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新员工在工作领域的人际关系,甚至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就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二、“学校模式”与“工作模式”的区别。

对角色的认知决定个体的行为。研究表明,新员工的角色认知将影响日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和离职率,“新员工工作期望与新员工角色清晰和任务掌握存在显着正相关”[2]。了解 “学校模式”与“工作模式”的区别,有助于新员工建立正确的角色期待,也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新员工的行为模式。本文从“老师与老板”、“作业与工作”、“同学与同事”三个维度分析学习与工作的区别。

(一)老师与老板的角色区别。

老师与老板都承担着管理、教育的职责,他们的区别有以下三点:

1.定位不同。

老师负责解决学生的问题,员工负责解决老板的问题。

在师生关系中,是学生交学费,请老师为自己答疑解惑。在上下级关系中,是老板发工资,请员工为自己完成工作。在学校,学生是上帝,老师会指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实施;在企业,客户是上帝,员工协助老板指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实施。

2.能力不同。

老师的能力需要比学生强,员工的能力需要比老板强。

老师的专业知识需要比学生更高,才可以传道授业解惑;员工的专业知识需要比老板高,老板之所以需要员工,就是因为员工可以做的更专业。

3.导向不同。

老师多半是过程导向,老板一定是结果导向。

老师更关注过程。是不是独立思考,自己写的还是抄的?过程对不对?10分的计算题,计算结果通常只占1分。

老板只关注结果。在不违规、违法的前提下,无论是请教同事、还是照抄模板,用最快的方式得到正确结果,才是老板需要的。

(二)作业与工作的区别。

作业与工作都是需要动手动脑完成的。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练习模式,一个是实战模式。

1.难度不同。

作业比工作难。

在学校,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1]作业的最佳难度是稍微超前于当前的能力,过于简单的作业时浪费时间。

在工作单位,任何人都无法完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工作的最佳难度一定低于当前的能力,再简单的工作都能创造价值。

对两者难度的混淆,是造成新员工“眼高手低”的主要原因。

2.标准不同。

作业是写给自己的,按自己的标准写正确答案,对自己的答案负责;工作是配合团队的,按领导者的标准写正确答案,做团队需要自己做的事。

作业通常有唯一正确答案,出现不同往往味意着出现错误;现实工作通常有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搁置争执快速执行更重要。

3.时效性不同。

作业的默认值是老师收; 工作的默认值是员工主动汇报。

管理者和新员工需要同时注意到这点差异。一方面管理者需要主动关心新员工的工作进度;新员工也特别注意在工作遇到困难无法按时完成时,更要尽早向领导者汇报,才能有效防止工作延误。

(三)同学与同事的角色区别。

1.关系不同。

同学之间是竞争关系,同事之间是合作关系。

学习主要考评的是个人成绩,工作主要考评的是团队业绩。在学校帮助同学是美德,在单位帮助同事是基本的义务。

2.同学关系没有界限,同事关系有上下线。

在学校,同学之间是独立的,你可以和某人无话不说,也可以和某人老死不相往来,都是你自己的事。

在公司,同事之间组成一个集体。底线是相互尊重信任,上线是不选边站队。一滴水如果没有融入大海,就会很快干涸,同事对你的评价与上司对你的评价同样重要。

三、结论及建议。

“角色不清”是造成新员工焦虑、不满足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新员工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离职率的重要因素。帮助新员工理清关系,即有助于新员工个人成长,也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入职培训理清角色期待。

“ 当人们面临新环境或信息模糊、不确定时,期望最易发挥作用”,“期望一旦形成具有一定刚性”.[3]新员工面对组织进入初期环境的变化和角色的转换,会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 此时,形成于新员工的入职期望可能成为影响新员工适应的重要因素。因此,理清角色期待越早越好,在入职培训中向新员工讲清“学校模式”与“工作模式”的区别,有助于新员工更快融入工作。

(二)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是认知疗法中常用的手段。新员工在十几年“学校模式”中形成的思维定势,不是通过一次培训就可以完成转换的。新员工的管理者应该了解“学校模式”与“工作模式”的区别,在新员工出现由角色不清引发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参考文献

[1]张宏宏欧光明编辑,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9年。

[2]OlsonJM,RoeseNJ,Zanna MP,Expectancies.InE.T.Higgin&A.W.Kruglanski(Eds.),Social Psychology: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NewYork:Guilford,1996.

[3]姚琦。马华维。乐国安,新员工期望与组织社会化早期适应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8.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