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母爱的优秀作文(汇编六篇)

抒写母爱的优秀作文(精选6篇)

抒写母爱的优秀作文 篇1

《蓼莪》

佚名〔先秦〕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赏析: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第四章前六句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晋书·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高逸传》载顾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类似记载尚有,不必枚举。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诗经》这部典籍对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抒写母爱的优秀作文 篇2

母爱如此简单与伟大,没有做作,没有张扬,只是默默地用心呵护。

踏着成长的节拍,我也经历了九个春秋的洗礼,在这成长的道路上,母亲也倾注了她全部的爱。

有一次,我感冒了,那是在寒冷的冬天,妈妈冒着严寒背着我去医院治病,她叫医生开的药给我吃,然后又把我背回家吃药。每天三次按时给我喂药,每次凌晨叫我吃药的时候,我都感到寒冷的风一阵阵地吹进屋里,冷得我直发抖,而妈妈却冒着寒冷等着我把药吃完了才去睡觉。

生病时妈妈对我这样细心的照顾,生活中也是这样。

有一次,放学一回到家,我直喊口渴,妈妈告诉我说:“楼上抽屉里有一只苹果。”我找到了那只苹果,可是看见它已经烂掉了一小半。心里怪妈妈自私,好好的苹果舍不得让我吃。妈妈看见苹果烂了很吃惊,责怪自己没有早一点告诉我。她告诉我说这只苹果是上星期拿回来的,厂里一位同事阿姨给她的,而母亲知道我特别喜欢吃苹果,所以一直留着,只是忙这忙那都忙忘记了。

还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突然,大雨倾盆,我没带伞,于是,我就在学校等着妈妈来接我,过了一会儿,妈妈带着伞来接我,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发现,妈妈的身上怎么滴水了呢?而我的身上却干干的。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妈妈把雨伞遮住我,尽量不让我淋着,而自己却被浇着。我心想:多好的妈妈啊!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母亲对我的爱,我只能对您说:“母亲,我爱您!”

抒写母爱的优秀作文 篇3

《凯风》

佚名〔先秦〕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赏析:

此诗以凯风吹彼棘心开篇,把母亲的抚育比作温暖的南风,把自己弟兄们小时候比作酸枣树的嫩芽,“丛生的”小嫩芽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全是母亲大人辛勤哺育的功劳。七个儿子一个一个长大成人(材)了,母亲的大恩大德,堪称圣善,儿子却是不孝儿,这就是自责自称,总嫌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与母亲的养育之恩相比,还差得很远很远,无以为报。

从第三章开始,作者又以寒泉比母,以黄鸟比子,作进一步的自我批评。寒泉也成为母爱的代称。寒泉在地下流淌,滋养浚人。母亲生养弟兄七人,至今还如此劳苦,让作儿子的如何心安?黄鸟鸣叫得清丽婉转,尚且如此悦耳动听,为什么七个儿子却不能抚慰母亲那颗饱受孤苦的心呢?

诗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养七子。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成长。后两句一方面极言母亲抚养儿子的辛劳,另一方面极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责。诗以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诗的后二章寒泉、黄鸟作比兴,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时,人饮而甘之;而黄鸟清和宛转,鸣于夏木,人听而赏之。诗人以此反衬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亲的心。

抒写母爱的优秀作文 篇4

在这个世界上母爱是最珍贵的东西,母爱无言,我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个大学生去面试,一个考官问他:你给母亲洗过脚吗?大学生老老实实的回答没有,回到家他给老母亲洗了一次脚,顿时有一种感觉,流下了泪水,是啊!母爱陪着我们成长。

有一天,下起了大雨,母亲看见我还穿着裙子,当时是夏天,母亲见了连忙把衣服和雨伞给了我,她自己却被淋湿了,冷得直打哆嗦。

在一个冬天,我正在写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我的手冻得僵硬,母亲把她那暖和的手放在我的手上边,还让我继续写寒假作业又告诉我,这样的话我的手就暖和了,我感到了一种浓浓的暖流,流进我的心田,啊!母亲是红色的,它就像太阳一样照着我,给了我温暖。

还有,母亲为了我提高英语水平,就给我报了剑桥少儿英语班,第一次去我就写错了好多个单词,回来母亲耐心的教我还让我背下来。第二次去就有了进步后来我就慢慢的错的越来越少了。啊!母爱是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母亲抱起我就向医院跑去。陪我打针,我睡着了,醒来一看身边坐着的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而是那眼睛中布满了血丝的母亲。

她为我,对我付出了很多。如:为了我她毫不犹豫的搬到了学校附近的房子去住。

我比较任性调皮,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才一岁半,一到我家来母亲就抱着表弟不理我。让我感到很失落,母亲就给我讲道理安慰我。

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这就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

抒写母爱的优秀作文 篇5

《别老母》

黄景仁〔清代〕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赏析:

“搴帷拜母河梁去”中以“河梁去”,点明了别母的主题,并融含了远游异乡、身世飘零的悲哀之感。“白发愁看泪眼桔”紧承首句而来,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写别母时的伤痛之情,但“搴帷拜母”的具体细节和特征鲜明的母亲的形象已经能够感受到母与子各自内心的情感运动及相互间情感的交流:两两相对,默然无语,母亲的凄楚和耽念,诗人的悲愁和愧疚,尽在不言中。

“惨惨柴门风雪夜”是一幅情景交融的全景式画面,同时造成了一种充溢着强烈悲哀情绪的氛围。诗人也不由从心底发出“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慨叹。“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感情步步加深,层层蓄积,凝聚到饱和状态时的迸发,从而就产生了动人的情感力量,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矛盾运动,具有丰富复杂的心理内容。

这首诗通过眼见别时的实况与悬想今后的虚景相结合,用白描手法表达了诗人与母亲分别时的忧愁、无奈、痛苦与感伤,把别离之情表现得贴切又沉痛。

抒写母爱的优秀作文 篇6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