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母亲的感人故事(精选4篇)
在家庭成员中,我和妈妈的感情最深,这大概跟我们的阴历生日是同一天有关系。
幼年时,我就对音乐表现出强烈爱好。妈妈说服父亲,给我报了钢琴班,还为我定做了钢琴。若干年后,在妈妈期待的眼光中,我正式走上音乐之路。
1989年,初中毕业的那年暑假,我加入了中国台湾男生偶像团体“小虎队”,发行了第一张专辑《逍遥游》,并做了20多场宣传演唱会。那时,我整个人的感觉是兴奋,欣喜和骄傲。
待到暑假结束、高中一年级开学,我的心却怎么也收不回来了,成绩直线下滑。要知道,我在初中的成绩是相当优秀的。郁闷、烦躁和沮丧深深地包围了我。妈妈见状,心疼不已,她悄悄找到一位住得离我家很近的同学,央求他和我一起复习功课。这以后,我每天从补习班回家已是晚上10点,洗个澡再去同学家就晚11点了,再读上一个多小时的书已近午夜。这时,妈妈就在楼下等着我,来来回回都是她骑摩托车载我的。
坚持一段时间后,我的成绩依然没有大的起色,我简直要崩溃了。有一天,我不想再去同学家复习了,无力地蜷缩在沙发里,失神地望着电视画面发呆,突然无缘由地抽泣,后来索性倒在沙发上大哭起来。
妈妈赶紧走过来揽住我的肩,安慰说:“阿朋,当所有荣耀变为压力的时候,你更要坚强,歌迷可不喜欢哭鼻子的‘乖乖虎’!”
在妈妈不断地鼓励下,我终于明白不应该轻易向困难低头。之后,通过两年不间断的努力,我如愿考上了中国台湾大学。
这时,我又加盟了新公司,事业。学业可谓高歌前行。当我的事业有起色的时候,妈妈却不快乐了。在我和弟弟出生后不久,妈妈就辞去了她喜爱的教师工作,当起了全职妈妈,但性格独立的她不想总是伸手向父亲要钱,这让她很苦恼。于是40多岁的妈妈决定再次参加考试,重新回到教师的行列。由于年龄的原因,妈妈做得很辛苦。我劝妈妈别工作了,我赚钱养你。妈妈却欣慰地笑着说:“你还是个孩子,我不想增加你的负担。”我听了,心里分外感动。
之后,我成功涉足影视圈,一部部反响强烈的影视剧把我推上了戏剧一线小生的位置。这时学业和演艺事业再次发生了强烈碰撞。如何抉择,成了那段时间我最头疼的难题。妈妈看出我对演艺事业恋恋不舍,拍着我的肩膀说:“既然喜欢就去做吧,人生只要努力就不会后悔。”
于是,我从中国台湾大学休学了。可是休学后,事业发展并不顺利,先是新灌制的唱片销量出现严重滑坡,接着我投资的泡沫红茶店因经营不善而关闭,股票也赔得精光,最要命的是父亲刚巧也失业了。
由于心情抑郁,那阵子我经常开车漫无目的地瞎逛,结果在南架桥上被别人撞了,而且一个月被撞了两回!妈妈看不下去了,她斥责我不应该如此消沉。我向妈妈哭诉:“当我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时,才发现自己除了演戏,再没有别的技能;未来的路在哪里,自己根本不知道。”
那晚,妈妈把我搂在怀里,耐心地讲我小时的事情。“阿朋,你出生时的声音就跟别人不同,嘹亮又有节奏感,那时我就觉得你好特别……”“你在一岁抓周的时候,一把就抓起了那个玩具小钢琴,所以注定今生是要唱歌的……”
在我最失意的时候,妈妈坚强地支撑着我和整个家庭。最终我战胜了眼泪。从人生谷底站了起来。
1997年我被《还珠格格》剧组相中,出任五阿哥这一角色。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一瞬间,我拥有了数以万计的影迷。久违的鲜花和掌声再次出现在我的世界里,让我多次喜极而泣。那一刻,我知道是她的默默陪伴和支持给我带来了好运。
回想起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家四个人分别住在四个不同的地方,为的是方便谋生。但这无形中破坏了家庭温馨美好的气氛。那时,我心里就有个愿望,要给爸爸妈妈买一套好房子,这个愿望终于在三年后实现了。记得我把钥匙交给父母的那一刻,爸爸和妈妈都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在我的努力下,父母终于又像以前那样恩爱了。
前阵子,我教会妈妈使用msn聊天,这样即使我在外地也可以通过摄像头看见妈妈亲切的笑脸。今年母亲节,我给妈妈发去一幅自己设计的三维动画贺卡。贺卡里,妈妈坐在一片花的海洋中,幸福地望着前方。邮件里我写道:好妈妈是所好学校,感谢妈妈教会了我人生的意义和坚持。
漆黑的天幕中点缀着繁星点点,那是一份城市里所看不见的美丽。所谓美到极致是自然,大抵就是如此吧,她透过阁楼的小窗户,望向窗外的四角天空。
她盘腿坐在阁楼的木质地板上,低头一页一页的翻着相册,扫去相片上岁月的沉淀,“原来妈妈年轻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呀。”她喃喃道,手指摩挲着照片上梳着两个辫子,浅笑盈盈的女孩子。
时间不早了,她伸了个懒腰,把相册放回阁楼的架子上,蓦然从玻璃窗的反光里看见了自己的面容,一时间有些晃神,竟分不清玻璃窗上倒映出的影子究竟是自己,还是妈妈。她傻笑着掐了把自己的脸,梳着两个辫子,浅笑盈盈,自己同妈妈年轻的时候真是相像。
她靠着玻璃窗又坐了下来,窗外的星星闪烁不定,就像夜晚海滩上的沙丁鱼。
儿时的夏夜似乎总会和妈妈搬两把凳子坐在院子里,坐看牵牛织女星。她总是把指头含在嘴里,另一只手的手指指着某颗闪烁着的恒星含糊不清的重复着:“妈妈……妈妈……你看那个……那个像你……边上的小星星……小星星是妞妞。妞妞和妈妈在一起,小星星和大星星在一起。”
想到这儿,她掩嘴轻轻笑了起来。
好久没有和妈妈一起看星星了吧,小时候总黏在妈妈屁股后面,长大了开始厌倦妈妈的唠叨,如同一条奔腾的小溪,跳跃着企图摆脱溪岸的束缚。
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吗,自由、不羁、浪漫。
木质楼梯上响起一阵脚步声,妈妈端着一杯牛奶走上了阁楼,“妞妞在阁楼上看星星呢?”
她跑到妈妈身边接过牛奶,亲昵地拉着妈妈在窗边坐下,岁月在妈妈的脸上留下了许多痕迹,但不变的是妈妈浅浅的笑容。好像许久不曾同妈妈有过这么亲密的接触了。
这个晚上她们谈了很多,她第一次知道平日里严肃的妈妈也做过那么多同自己相似的事情,有过那么多同自己相似的经历。
窗外繁星点点,一闪一闪亮晶晶,挂在天上放光明,就像许多小眼睛。
长大后的我,就成了年轻时的你。
那时候我还小,不足10岁吧。村里来了一个失聪妇女,先是在一个烂窑的草堆里睡了两天。被我奶奶知道后,就把她领回到了我家。
是的,我奶奶很热心的收留了这个妇女。她也经常这样干。那时候正是阳春三月的季节,虽然是陕北,但是也不冷,甚至中午的时候,还感觉热烘烘的。
家里来了这么个人,我们姐弟仨自然不高兴。为奶奶老这样干,真是无奈。说也说了,她就是不听。
这个妇女,大概30岁左右吧。或者不应该叫妇女。叫她女孩也可以。她脸是白里透红的,就像那种高原红一样。额头上明显流出汗渍的痕迹,在两鬓冲出了河滩的样子,黑泥清晰可见。所以怪恶心的。
长的一副憨厚脸,圆脸。我奶奶拉住她的手问长问短。“娃,你是哪里的?”“娃,你多大了?”“结婚了没有?”“怎么流落到这来了?”
”家里有几个人?“总之在院里不断的问,她是怎么回答的,我一个也想不起来了。
总之,虽然有点怯懦,但这女人并不傻。说她失聪,完全是村里人瞎说。我和我姐我弟,就站在她一边看。她还从兜里掏出一颗很大的苹果,在衣服上蹭一蹭,然后递给我们说:”给你们吃。“
这样的人,是失聪吗?肯定不是!不过当时她做出的这样的动作。我和我姐都有点懵,我们面面相觑,就笑了。是那种无法形容的笑。我姐打趣道:”你快去吃!“说完她就咯咯的笑了。我也笑了。
苹果在【陕北】阳春三月,还不多见。我猜一定是她乞讨来的。我虽然看见苹果,流口水,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吃她递给的东西。
我奶奶把她拉到屋里说:”傻孩子。你看这么热的天,你还穿着冬天的大棉袄,快脱了。这样要生病了。你看你都热成啥了。“
她也点点头。就坐在炕上,开始脱衣服了。把我姐急的,大声道:”你快下来。弄脏了。晚上我们还睡呢!“同样话,我们也跟我奶奶说。我奶奶皱眉说:”你们懂啥。脏了扫扫就行。“
这女人被我姐的声音喊怕了。她脱下了一件,停住了。坐在那,脱也不是,穿也不是。而且更让我们姐弟仨可笑的是,她还向我们递她的苹果。我们自然是不会接的。
后来在我奶奶的鼓励下,她又开始脱了。不再理会我姐和我们的目光了。
在我的记忆里,她的皮肤还挺白,弹性十足,脸上也没有多少皱纹,所以才会认为她是30岁左右。现在我想起来,会问自己:“这样的一个女人,这么白,并不丑陋。为什么没有人要呢?”
后来我问了下,我母亲。她说:“女孩好像精神有问题。有时候清楚,有时候不清楚了。本人还有人打算把她说给村里的光棍,可是那个光棍还嫌她精神有问题。“
虽然她并不老,在当时,我是无论如何也生不起对她的一点好感。她一边脱衣服,一边开始吃苹果。我姐不断的吼她,甚至去把她的衣服拉到地上。她有点急,说了几句什么。我忘了,总之脸是红的。一只都是红的。
而且她的眼神一直是扑朔迷离的,眼神总是向下看,好像永远有不安,永远在躲避着什么。这是我现在回想,才能体会的。我认为她并不傻。只是有轻微的精神障碍。
她脱光了衣服,就坐在靠窗的炕上。开始捡虱子,我奶奶帮她抖衣服。现在想来,这是我第一次观察一个女人的身体,一个女人身体的所有。
我姐比我大,好像懂点。她说我:“不要看了。快出去!”我这才出去了。
等我再回到屋里,我看到两个明显的景象。一个是被她吃了一半的苹果,放在窗台上,由于氧化,咬开的部分已经黄了。另一个是在我们的面前,多了一大推土。
我还好奇问我姐:“姐,土是哪来的?”我姐气鼓鼓的说:“就是她身上的。”我听了,当时也是愣了。这得是抖下来多少土啊。足足有二斤吧。
我有点想吐的感觉。还是在这个时候,女人竟然再次拿起她的苹果,朝我递来。说:“你吃吧。”我一下就跑出去了,觉得她不可理喻。
后来,我奶奶给她吃了一碗疙瘩汤,她吃了。拿上换下来的衣服,和我奶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终于走了。
她走了以后,我奶奶把炕上的土,都扫到一个簸箕里,满满的一簸箕土。我是屏住呼吸去倒的。
现在也是阳春三月,我想起了这个女人。我也想起了我的奶奶。我也想起了什么叫人情世故。
我奶奶之所以经常收留讨饭的,傻子,是因为她曾经乞讨过。她每次说起那些年的日子,就会泪流满面。拉着我的手说:“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你以后了见了讨饭了。没有多的,少也要给点。都是可怜人。”
而关于那个女人的那颗苹果和一簸箕尘土,我也总是不能忘记。她有的不多,就一个苹果,三次想递给我们三个怀着敌意的孩子。或者说她依然有天生的母爱。看见孩子,就想分给孩子吃。
我没有想起来,她是否结过婚,生过孩子。也没有想起来,她是为何流落到我们村的。总之,我长大之后,可以想象她走了多少路,在寒夜中睡过多少土窑,庙宇。不然她不会带着那么沉重的尘土。
阳春三月是个好季节。万物苏醒,开始发芽。她熬过了冬天,抖落了一身的尘土。我相信她肯定还活着,还好好的活着。那个春天,是属于她的春天,也是属于她的尊严。
今天上午,我和学生处理了配套练习册上的一些题目。在处理的过程中,有一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爱走在母亲的怀里》,主要内容讲了作者的母亲要去春游,让作者给买一袋椰蓉面包。她感觉出游、面包都是孩子应该做的事。带着这种不满的情绪,她来排队给母亲买面包,没想到那天买面包的人特别多,而且都是为自己孩子春游做准备的。在这种烦躁的等待中,后面的一位中年妇女看她是一位年轻的女士,认为肯定是给自己买的,便想打商量和她换位置,在没好意思说出来之前竟听说作者是给自己的母亲买的,感觉非常得震惊。作者的话语一出,引起了在场所有母亲的尊敬,竟然都让出了自己的位置,让作者先给自己的母亲买。……文中描述的母亲们对自己孩子的无私,使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也想起了我曾经立下的想法,要完成母亲年轻时没有完成的两个愿望。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母亲的小的时候,她非常愿意上学,她每次的考试成绩都是满分。可是由于家庭困难,她又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在上二年级时她就离开了自己喜欢的学校,踏上了长久的劳动之路。也许正是因为母亲的这种特殊经历,使她对我们的学习特别关注。家里不管多困难,她都不向我们提起,只是让我们好好学习,别为别的事分心。那个时候,我们村属于城乡结合部。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有的学生小学没上完就不上了,另外的则上完初中就不让上完事。而母亲对我们的要求却是:你们一定要好好上学,不要管家里的情况,只要你们愿意上,就算我和你爸砸锅卖铁也一定想方设法供应你们。当时母亲的这种举动,还引起了村子里其余人拐弯的笑话:“你还让你的孩子们上什么呀,这不是自己找累受!你看人家孩子,从小学就开始赚钱,才十六,到现在攒的钱都够说媳妇了。”面对别人的话语母亲总是笑笑,什么话也没说。
可是当时的我们根本就没有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哥哥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潍坊一中,但是却放松了自己的学习,没能考上大学。姐姐在小学阶段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在学校里一直是第一名,但是在上初中时成绩却有所下滑,没能考上重点高中。而后面的我在初中毕业拿到一所普通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之后却有了不上学的念头。当时我的这种想法可愁坏了母亲,她不无担心且心疼地对我说:“家里唯独你小,你不上学了,下来之后干什么呀?”可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倔强地坚持不上。在这种坚持中我过了两个月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错误的。于是我又在家里向母亲哭着要上学。在我的哭诉中,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尽自己的所能买上东西,上她认为管事的人家一遍遍地为我的复读做着准备。……到最后我终于有了再次上学的机会。
在我复读,哥哥姐姐在高中学习之后,母亲因为我们上学的费用问题选择了离开原先工作相对较为轻松但是挣钱较少的单位而上了挣钱多但是非常累的村办小厂。母亲的选择使我对生活多了些感悟,也渐渐地能站在母亲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了。在这种考虑中,我有了应该满足母亲愿望的想法。
至今还记得我上初中时,母亲单位上有一次上北京游玩的机会。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刚开始非常高兴,但是最后要去的时候她却没有去。单位上的人无不为她惋惜:多好的机会呀,单位上给拿钱。如果放弃了这次机会,这辈子还不知道能不能去趟北京呢?母亲却不为所动,只是笑笑。其实我知道母亲一是怕我们这三个上学的孩子在家吃不好,另外就是因为我们上学造成的家庭的拮据。虽然单位上给出一部分钱,但是毕竟有些钱还是要自己出的。当时的我就在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带着自己的母亲上北京去彻底地玩一玩。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还有一点儿遗憾就是年轻的时候没有买上一件皮衣。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都是靠母亲支撑。母亲整天家里、地里、单位上的忙(那时为了贴补家用,母亲除了上述工作,还在家里养着貂),长期的劳作让她的手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一到冬天,她的手就因为长冻疮肿而肿的像两只蛤蟆。这还不算,因为经常动水,母亲长冻疮的手上又裂满了口子。所以每年的冬天,母亲都是在和这种疼痛作斗争中度过。记得母亲在疼极了的时候,就会羡慕单位上有皮衣的那些同事,穿上一冬不用洗衣服多好呀。父亲多次说要给她买,可是每到关键的时候,母亲却退缩了。
从知道母亲在心里想去北京、想买皮衣的时候起,我就有了帮母亲完成这两个愿望的想法。可是我先在已经参加工作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帮母亲完成这两个愿望。刚参加工作就忙着结婚、生孩子、买房子……有时在母亲面前提起她年轻时的场景,并说要带她去北京、买皮衣的想法。母亲总是笑着说:“我哪里也不去,哪里的景色也比不上咱潍坊好!……那个时候忙得愁洗衣服,现在有洗衣机,衣服又不愁洗,买些那个万年闲干什么用!……”我知道母亲是怕我花钱,是怕因为弄得我和老公闹矛盾,……今天一下子看到了这篇文章,想起了自己原先坚定的想法到现在都没有兑现,我不禁自责起来。哎……自己真的是一个不称职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