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摘要:汉语国际推广也称汉语国际传播,此战略自2005年推行以来发展迅速,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全面转到“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上。
有关其发展瓶颈及对策问题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主要研究有:战略政策性问题研究;中国文化传播问题研究;“三教(教师、教材、教法)”问题研究。
综述以上研究文献,可以展望今后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研究主要应在如下方面亟待加强:第一,积极借鉴他国语言推广(传播)经验和教训;第二,认清汉语推广的本质属性和经济价值,加强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的经济投入与收益研究;第三,关注中国文化传播的特殊性和地域性,认真对待他国文化;第四,加大汉语师资的培训力度和水平以及汉语教材编写的投入研究;第五,确定汉语国际推广的语言标准,建立完善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体系。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瓶颈;对策;综述;展望
一、汉语国际推广战略性问题研究述评
(一)汉语国际推广的政策策略研究综述
学者许琳提出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要实现的六大转变和重点问题:师资,孔子学院和教材建设,以及教材编写及汉语考试等问题。
该文在宏观上对汉语国际推广政策策略的把握,为后来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之后几年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尤其是瓶颈和对策研究,基本都是围绕以上重点和核心问题展开的。
之后几年,各大主流媒体都加大了有关汉语国际化和汉语国际推广政策的大力宣传,但国家对“汉语热”和汉语国际推广宣传的高调和不遗余力,也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
金立鑫指出,“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工作”,但对国家在各个方面的高调宣传提出了一定质疑,建议在宣传策略上要低调;并指出汉语国际推广的效率依赖于汉语自身学科的研究,包括教学法理论和汉语本体的研究。
全球的“汉语热”唤起了很多中国人的自豪感,但也唤起了一部分学者对这一现象的清醒认识。
郑定欧认为,“汉语热”仅仅是一种“趋向性的表述”,而全球语言市场的现实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汉语热”能否持续下去,汉语国际推广能否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取决于“说汉语、写中文的人能否在国际商业市场上拥有不可替代的话语权。”
就目前的形势看来,虽然汉语国际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汉语在国际语言市场的地位并不容乐观。
有观点认为,如今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激增,跟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大量的海外移民有关。
如今这批移民的子弟都到了学习语言的年龄,不管是出于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因为汉语作为外语对于华裔子弟更容易混得学分,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激增是有深层的社会原因的,必须对“汉语热”保持清醒的头脑。
英语能够在中国推广到现在这个水平,中国孩子的英语教育已经提前到了胎教,很多两三岁的幼儿已经每天学习英语。
中国“英语热”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考察中国“英语热”的动因,也可以看出汉语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属性研究综述
20世纪7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是一种资源,邱质朴最早指出汉语是一种资源,并将汉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联系。
而后很长时间,汉语的资源属性并未得到应有重视,直到汉语国际推广政策的全面实施,语言尤其是汉语的资源属性和经济价值才得到了经济学界和汉语学界的一定关注。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为汉语的政策性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有学者还提出在目前以孔子学院为汉语推广基地的模式中,可以考虑进行对其他国家语言的搜集整理工作。
近两年国内对汉语国际推广经济视角的研究已经逐步展开,为汉语国际推广打开了新的思路,未来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宁继鸣、谢志平、王海兰分析了汉语国际推广对降低国际贸易中机会主义倾向的作用,从交易成本视角提出了汉语国际推广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
总之,汉语的资源属性和经济价值,为研究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了新视角。
应该提倡跨学科的理论交叉和探讨,积极借鉴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正确认识汉语的资源属性和汉语国际推广的经济价值,从而合理地开发利用汉语资源,规范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培训和语言测试,使汉语国际推广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问题研究述评
任何一种语言的推广,其意义都不仅局限于语言,更是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在汉语国际推广之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时期,文化课程的开设、文化因素的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一直是研究热点;而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更使研究者关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性,以及传播内容、方式、途径和跨文化传播的困难等问题。
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问题的全局性研究
朱瑞平强调汉语国际推广更是文化问题,同时提出必须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去传播,以及如何传播。
陈永莉将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问题定位到战略的高度。
张幼冬提出了目前文化传播的新形势以及要改进的传播方法和途径。
(二)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的文化困境研究
戴昭铭不仅提出了全球汉语时代的文化问题,更关注了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不同的汉语现行规范的分歧。
全球汉语时代的汉语推广要求我们必须抛弃成见,坚持“中国立场,华夏本位,全球视野”。
这一问题和理念的提出,值得更多的研究者深入探讨。
亓华突破了汉语教学中业已形成的、存在偏差的文化观念,具体探讨了汉语国际推广中需要进行的文化观念的三个转型。
(三)汉语国际推广和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
“地域性”概念比较宽泛,是汉语国际推广中潜在的重要命题。
李春雨、陈婕将具体的北京地域文化和汉语国际推广紧密联系,探讨了北京文化在汉语推广中的特殊地位和使命。
沈荭、袁继峰不仅对“地域性”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而且突破了“地域性”的地理和经济交流等属性,重点强调了教学形式和教材建设等问题上“地域性”的新思路和可能性。
有关地域文化和汉语国际推广的问题,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四)有关中国文化传播的实证性研究
虽然汉语国际推广是一个文化问题,但在实际的汉语推广中,中国文化在不同国家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
有研究者做过相应调查,发现物质文化,比如中国菜、茶叶、长城等为代表的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最有效;而精神文化,比如儒家文化在欧美就没有在日韩和东南亚更容易被接受;并且分析了造成这种传播差异的原因。
价值观属于精神文化的层面,因此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的传播不能一厢情愿,还需要谨慎慢行,同时不同文化的互动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50多年前,美国跨文化传播的奠基人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就提到,文化隐藏的现象远远超过文化揭示的现象,真正的难题不是理解他国的文化,而是理解自己的文化。
反观中国文化自身的研究,还有很多未竟的领域。
三、汉语国际推广的“三教”问题研究述评
“三教”问题具体指教师、教材(教学资源)和教法问题,这三个问题之前就已经得到重视;但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对汉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汉语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法的改革又提出了新挑战。
林东华从制约语言传播的。因素,提出了汉语国际推广的评价标准,虽未提到“三教”之名,但却认为汉语国际推广不能只关注语言本身的研究,还要从语言传承的整体因素以及语言在不同民族的教学策略上进行探索,基本涉及到了师资、教材(教学资源)、教学策略等多方面问题。
崔喜亮首先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三教”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现状,然后从多元背景尤其是汉语国际传播背景探讨了汉语教学,最后是“三教”问题中的矛盾和对策。
崔先生认为教师是“三教”问题的核心,而多角度、多层次的汉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三教”问题的基础。
在目前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下,“三教”中哪个方面是重点和核心,研究者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三教”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已�
许琳指出“师资、教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已� ”之后出现了较多关注师资培训的研究。
张和声指出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对师资培训提出了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李凌艳结合美国中小学汉语教师的现状,分析了海外汉语教师师资短缺的原因,并对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海外汉语教师的师资培训模式提出了合理建议。
王学松指出了要加强课堂教学和师资培训。
海外汉语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引起了较多研究者的关注。
吕俞辉认为海外的汉语教材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
叶子从教材出版的角度提出了教材建设要创新机制体制,走产业化的思路。
李晓琪提出了教材编写要研究的16个问题,涉及了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原则探讨、国别差异和评估、外在形式等五个方面。
赵金铭提出了汉语教材要根据海外教学环境的不同,逐步实现教材的区域化、类型化、多样化、多元化、本土化、个性化。
近几年不少学位论文开始关注海外汉语教材的分析与比较;同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下的汉语教材编写和出版工作研究也取得了较大成效。
师资和教材作为外显的瓶颈得到了充分的关注,而隐性的软瓶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软瓶颈”是汉语的复杂性还是解释汉语规律的模糊性?是教学体系的不完整还是学科定位的不健全?郑定欧认为汉语国际推广必须以汉语教学为重点。
李晓琪、章欣讨论了汉语推广的新形势下汉语语法教学的地位、特点和方法等。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师资和教材的研究较多,但对师资培训的评估研究较少,个性化、本土化的教材还有待补充;而且教学语法体系、教学方法和语言标准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今后对“三教”问题的研究也要进一步深化、细化。
参考文献:
[1]金立鑫。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政策和学科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4)。
[2]郑定欧。汉语国际推广三题[J]。汉语学习,2008(3)。
本文目录
一、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以及模板
二、大家毕业论文格式的几点共性问题
三、毕业论文生成目录的方法
四、毕业论文页眉页脚设置方法
五、关于论文的格式规范与提交的一点说明
附:之前写过的,
关于打假和答辩的一些问题
一、打假
1、打假概况
2、打假的要求
3、自己提前打假
二、答辩
一、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以及模板
二、大家毕业论文格式的几点共性问题
1、封面页:
(1)不能有页眉页码。
(封面页如何取消页眉,方法见下文第四部分)
(2)右上角应该有"论文编号"四个字,4号楷体。
(3)注意字体字号:学校名称、论文题目:2号楷体-GB2312。
论文性质:1号楷体。
学号、姓名等:4号楷体。
(4)封面页所列项目,左侧一列依次为:学号姓名年级完成日期。
右侧一列依次为:专业学院指导教师论文成绩。
2、中文标题页:【摘要】【关键字】这几个字要顶格。
摘要正文上方应该空一行。
中英文标题页,页码分别为1。
3、英文标题页,字体应该全都是Times New Roman,有些人的部分地方是黑体。
4、目录页:页码应该是罗马数字,不是阿拉伯数字。
目录从绪论开始,不用加中英文标题页。
(中英文标题页大纲级别应该为正文文本。)
5、正文页码:所有页码统一要求5号宋体,有的人忘改了。
6、正文标题:
(1)一级标题小3加粗宋体,二级标题4号加粗宋体。
字号字体有人设置错了。
(2)每个一级标题按照要求放到下一页最上方,最好的办法是,把光标放到一级标题前面,插入——分隔符——下一页。
这样就算前文多一行少一行都不会影响下一个一级标题的位置。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要求:"正文一级标题位于上部居中位置,用小3号加粗宋体打印")
(3)二级标题要顶格写。
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放置(格式规范要求:正文二级标题,位于页面左端,顶格放置,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用4号加粗宋体字打印。
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放置序数,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
7、正文段首应该空两字符,许多人的段首距离不规范。
可以把段落全选中,右键——段落——特殊格式——首行缩进——两字符。
8、作者签名一栏,名字不要在word里打出来,那个要求手写。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页码,应该是[1][2]……注意加[ ]。
另外,参考文献的分类标识,有些人用错了,期刊标注[J],专著标注[M],学位论文标注[D],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标注[A],其他可以标注[Z]。
【注】专著论文集和期刊的区别:网上论文库里那种按月每期出版的有某年某期字样的一般都是期刊,专著论文集是图书馆那种一本一本的按照某种特定话题分类的合集之类的。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举例:
[1]王某某:《某某探究》[J],载《司法论坛》,2011年第11期。
[2]刘某某:《某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补充一句,提交文档的时候,word07版和10版的,自己转换成03版再交。
学校电脑比较落后,老师们在学院办公室只能看03版的。
三、毕业论文生成目录的方法
方法1:先对各级标题设置大纲级别,然后用word自动生成目录功能生成目录。
设置大纲级别的方法:
先将论文全文选中(Ctrl+A),右键——段落——大纲级别——正文文本。
然后选中第一个一级标题,右键——段落——大纲级别——1级。
选中刚刚的一级标题,双击格式刷,把其他一级标题都刷一遍。
二级三级标题,依此类推。
设置好级别,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
在显示页码、页码右对齐、使用超链接那几个地方都点上勾,你的标题有几级,就在显示级别那里选择几。
确定。
方法2:找到教务处网站的论文格式范本,把你自己的论文复制粘贴到TXT里,然后把题目啊摘要啊等等:分别复制粘贴到格式范本里,在每一个的右下角选择"匹配目标格式",然后再稍微改一下脚注参考文献就OK啦。
(此方法来自小海伦)
四、毕业论文页眉页脚设置方法
毕业论文封面页要求不带页眉页脚。
其他页都要带页脚页码。
中文标题页和英文标题页,以及目录页码,要与正文页码分开。
正文第一页,页码要为1。
方法1:
word2003页眉页脚设置步骤:
(1)光标移到第一页尾部,插入——分隔符——分节符——下一页。
(2)视图——页眉和页脚——把光标移到第二页的页眉——这时会弹出"页眉与页脚工具栏"——点一下"链接到前一个" 那个按钮(作用是取消与上一节的页眉的`关联。
然后在第二页输入页眉。
这样就可以让封面页没有页眉而其他页都有页眉了。)
(3)把光标移到第二页的页脚——点一下"链接到前一个"(取消与上一节的页脚的关联)。
(4)页眉只处理封面页就好。
页脚要把封面页、中文标题页、英文标题页、目录页分别处理一下。
(都是先在前一页尾部插入分隔符——下一页,然后在页脚取消"链接到前一个"。)
(5)在正文第一页,点击"页眉与页脚"工具栏的"插入页码",然后,选择"页眉与页脚"工具栏的"设置页码格式" ——起始页码——1——确定。
方法2:
先用wps编辑页码,再复制粘贴到word。
五、关于论文的格式规范与提交的一点说明
论文打假结束,学院归档之前,学院老师都会查你的纸质版论文格式是否规范,不合格的都要求拿回去改完重新打印。
关于论文提交份数和要求,不同学院的说明不一样,分别说明一下:
(1)有的院要求交5份纸质版。
一定要把格式改好再打印,否则还要给你返回去重改、重打。
5份啊,那么多页的论文,如果因为格式的问题重新打印,多费纸……
(2)有的院要求交匿名版和完整版。
部分学院,打假时需要提交:电子版(完整版、匿名版各1份),纸质版(完整版、匿名版各1份)。
匿名版要求删除封面上自己的姓名、导师的姓名,以及删除致谢部分,学号保留。
纸质-匿名版不需要签名,纸质-完整版的正文末页签名。
打假结果出来之后,一般要再提交一次最终版的论文,电子版要求Word03版,文档以"学号+姓名+论文标题"命名,纸质版要求正文后有作者手写签名,封面不写成绩。
(封面不写成绩是因为部分人要参加答辩,答辩的时候分数会有所变动。)
摘要: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成语。
这些成语真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完整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再现了和传递了中国文明、文化、文学。
汉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成语喜闻乐见,并借以准确地传情达意。
在今天传播中华民族文明、文化之时,翻译汉语成语是一件重大而有意义的事情。
此项工作虽有一些成果,但还需我们持之以恒地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翻译汉语成语可以借鉴前人的翻译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可以结合翻译的宏观方法和微观手段;可以运用一切准确表达原义的翻译技能、方式、方法。
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和研究了汉语成语的一些英译策略。
关键词:汉语成语英译研究
一、翻译理论及技巧
翻译理论研究表明,翻译的方法与手段有许许多多。
大体总结起来,主要有宏观的翻译方法,也有微观的手段。
从翻译的宏观方法而言,主要指的是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这样一对相反相成的术语。
“归化”是指“翻译上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换言之,在翻译时,译者尽其所能地将原语(译入语)恰如其分地地地道道的用母语翻译出来,使原语符合目的语的各种表达方式。
“归化”的翻译的优点是本族人容易读懂和理解,而不足之处是,译文会或多或少地丢失、丧失原语的语言特色、表达方式。
而“异化”则是“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使用这种翻译方法,译者会尽量忠实表达原语的独有的文化特色、语言表达特色,而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完全传递原语的所有文化信息、语言信息,而不足之处是,译入语的读者有时难以理解,甚至会造成误解。
就翻译的具体手段而言,刘宓庆先生曾作过较为细致的、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采取“常规手段”和“变通手段”两种。
“常规手段”又细分为“对应”和“同步”两种。
“常规手段”再细分为“完全对应”“不完全对应”“无对应”。
“变通手段”再被细分为十三种,其中包括:分切、转换、转移、还原、阐述或注释、融合(糅合、缀合)、引申、反转(复位)、替代、拆离、增补(省略、重复)、重构、移植。
二、汉语成语的意义及结构
汉语成语历史悠久,源于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常用的丰富多彩的形象词语,由于经年提炼与洗礼,其语言� ”马国凡先生指出“汉语成语具有一般词不能比拟的表达力。”根据马国凡先生的研究表明,汉语成语最少由三个汉字构成。
而三字结构的成语数量较少,如:莫须有、八面光、乱弹琴、敲竹杠、拍马屁、跑龙套、挖墙脚;成语大多数为四字结构,这类成语最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结构和语言表达习惯,如:潜移默化、鼠目寸光、点石成金;成语有五字结构的,此类成语数量不多,在使用时,在这些成语有时加一些词汇,共同协作表达作用。
如:三下五除二、三七二十一、脚踏两只船、换汤不换药;成语有六字结构的,这类成语数量是很有限的,如:当面鼓对面锣、雷声大雨点小;成语有七字结构的,这类成语主要来自古诗词、古文章等。
如:黑云压城城欲摧、四海之内皆兄弟;成语有八字结构的,这类成语大部分来自于两个四字结构的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组合,因果关系的组合、上下串对的组合及其他关联组合,这类成语数量也不多,如: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等等。
三、汉语成语英译的方法及技巧
正如前面所叙,汉语成语是汉语的精华。
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时,比较而言,难度比一般性语句单位要大得多,“变通”翻译手段也少得多,有时几乎达到“不可译”的程度。
(一)首先,我们来看看汉语成语英译的“归化”与“异化”情况
为了使汉语成语英译原原本本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语言特色、意义特色,可以采用“归化”的方法,如:
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缘木求鱼——seek a hare in hens nest
不要打草惊蛇——let the sleeping dogs lie
翻译汉语成语的“归化”方法,只能是在英语中有其完全对应或几乎对应表达的情况下,才能采用。
译者也要尽量掌握英语语言,用好“归化”方法。
(二)来看看“异化”的翻译方法。
骨瘦如柴——awalking skeleton
半斤八两——be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班门弄斧——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eggs
四、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和方法
(一)刘宓庆先生所说的“常规手段”的第一种情况是“对应”,即英汉语相互可互通、半互通、不互通的情况
互通,就是“对等”、“等值”的意义转换或“同义词”。
翻译这类汉语成语时,比较容易处理。
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anproposes,God disposes.
火上加油——add fuel to the flame
浑水摸鱼、趁火打劫——fish in troubled water
这种“互通”翻译,主要取决于英汉语中均有类似的表达。
英汉语民族虽然在地理状况、气候条件、风俗习惯、饮食结构、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人”的基本属性来说,许多思维是相同的、相通的,所以这类翻译手段是可理解的。
(二)“半互通”,即英译的表达有部分与汉语原义吻合
10、看破红尘——see through the emptiness of the material world
11、皮毛之见——superficialopinion
12、泼冷水——dampendown onesenthusiasm
以上的英译只是一半对应汉语。
例10,“红尘”在汉语中的意思是,旧时的繁华的社会,泛指世俗世间。
但在英语里,指的是“物质世界”。
例11的汉语“皮毛”在英语中,是“表面”“肤浅”之意。
例12,“泼冷水”并非真正的一个具体行为和物质,而是一种比喻。
但在英译时,还是有dampen这个词汇。
(三)“不互通”,即英汉语中,其中一方缺失这样的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意译,别无选择
1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What has said can no tbeunsaid.
14、兔死狗烹——Tokick out or kill off faithful aids when the irservice sare no longer needed.
1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Athing can no texist with out its basis.
例13,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马是跑得最快的。
那么,如果一个人说出了一句话,连马也难以追赶或追回。
这是一个地道的汉语词语比喻。
在英语表达中,没有这类说法,就只能用“大白话”的“意译”来传达。
例14出自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15(出于《左传》僖公十四年。“焉附”原作“安傅”)在汉语中,此句十分直观和生动,而在英语中,没有此类的表达,所以只能按汉语的意思翻译出来。
中华民族与其他古老国家的民族一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记载和文字记载,有着众多的典故和传说。
每个民族都具有各自独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其他民族是没有的。
因此在翻译这类词语、成语时,就只好按文字的“内涵”来翻译。
这样一来,汉语成语内部蕴含的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丰厚的寓意、复杂的情感色彩、精妙的修辞手段、悦耳的韵律节奏等等几乎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直白的话语。
五、汉语成语英译具体方法
看看刘宓庆所说的“变通手段”在汉语成语英译中的使用情况。
“分切”,即把原来语句的语序、长度进行切分、分割,进行重组,以利于准确传达原文思想内容。
而在汉语成语英译中,由于汉语成语字数一般较少,这种翻译方法,用得频率不是很高。
“转换”手段涉及词性转换、时态转换、语态转换、语气转换、句式转换、否定与肯定转换、反话正说与正话反说转换等,在汉语成语英译时,有大量的运用。
“转移”指的是翻译中的主谓语转移、否定转移、表达重心转移等,在汉语成语英译时,比较多见。
“还原”主要指的是在翻译中,力求“原汁原味地”原文的“风貌”的转换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使用修辞手段来实现。
汉语成语英译时,多用此方法。
“阐述或注释”在翻译汉语成语时,用得不多,主要是英汉语成语本来就追求“短、平、快”、言简意赅,如果“加注”的话,译文就会如同嚼蜡。
“融合(糅合、缀合)”这种翻译方法也用得不多,因为汉语成语和英语词语都趋同于“快节奏”,所以就因陋就简。
“引申”在汉语成语中用得较普遍,原因在于“引申法”可以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即化抽象为具体,化隐喻为直白,反之亦然。
“反转(复位)”就是将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加以颠倒。
这在英汉语中十分常见,原因在于,两种语言的摆放有别。
“替代”即换词、换句型、换修辞手法等,这在翻译中俯拾即是。
“拆离”就是摘除翻译中的“障碍物”,使译文达意、平稳、流畅、自然。
翻译其他作品时,亦如此。
“增补(省略、重复)”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方法。
在汉语成语英译时,尤其用得多,因为要增补、重复重要的信息,删除和省略冗余信息,以便忠实原文。
“重构”要求译者全面而细致地分析、综合考虑,重新组合译入语。
在翻译汉语成语时,译者必须反复斟酌,重现原文的“风采”。
“移植”就是借词、借义、借用表达方式等,使译入语呈现出原语的“本意”,使母语读者完全理解和鉴赏译入语内在的“核心意义”。
结语
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凝聚了的和浓缩了的“民族之魂”,是博大精深“知识宝库”;主要表现形式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既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又多姿多彩、传情达意;韵律和谐、节奏明快。
由于成语易记、易背、易用,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
在文化传播中,将汉语成语翻译到英语中去,意义十分重大。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应注意采用宏观方法,也要注意采用微观手段,将方方面面理论和技能运用于汉语成语的翻译中去,以便传播中国文明、文化、文学。
参考文献:
[1]方梦之主编。译学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马国凡。成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
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
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xxxx(小2号黑体,居中)xxxxxxxxxxxxxx(内容用4号宋体)。
1.1xxxx(3号黑体,居左)xxxxxxxxxxxxx(内容用4号宋体)。
1.1.1xxxx(小3号黑体,居左)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4号宋体)。
①xxxx(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xxxx(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
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
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xx”。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
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
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十一、附录(可略去):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
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论文用A4纸纵向单面打印。
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