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三篇)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精选3篇)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1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作为初中语文组的代表,在此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教研收获,我倍感荣幸。 我的成长,首先要感谢语文组的前辈和同仁们。是你们,为我铺垫成长的平台;是你们,为我创造学习进步的机会;是你们,为我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当然,我更要感谢保安中心校这个辉煌的舞台,感谢学校的领导,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回忆我的教研之路,有以下三点想和领导、老师们汇报:

第一:广泛阅读,创造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读书——是丰富知识和理念的“源头活水”,不仅是为人师者的发展所需,更是教师的职业尊严所系。

语文教师就要以自己的儒雅、神韵、气质、魅力、领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和学生进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导,理的启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书看得多了,在文学里浸润时间长了,文化积淀就厚实了,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我的语文教学观,就源自于有一次我向教研室胡坤玲主任请教,她向我推荐了王尚文教授的《语感论》,我读完后进而又读了韩军的《新语文教育思想》、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系列书籍,并最终确立了自己言语教学语感中心说的语文教学观,成为这种教育思想的坚定践行者。

二、潜心研究,让智慧开花。

同样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的教研之路,是我的指导老师——卜绍庭校长亲手带我上路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命题,要求我全部原创,并且逐字逐句一一点评,包括标点符号,让我深刻明白了原创、严谨、人文关怀等诸多命题的原则,命题水平迅速提升,逐步形成了自己“每道都原创、每次都突破自己”的命题风格。

三、不断反思,创新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xx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而,他提出“经验 + 反思 = 成长”的教师成长模式。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对“缺憾”的思考,就是反思。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反思学生的亮点与问题,反思突发事件处理的灵活度,反思教案的完善与改进„„把反思记录下来,即使只言片语,也是日后创作论文的重要灵感源泉。我的好些文章,都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认识到: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思考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相信,读写不断,思考就会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就会不断。虽然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比如,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还没有发表过著述,还需要不断努力。

希望获得语文组前辈和学校领导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希望可以为重庆一中的辉煌增添一份绵薄之力!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2

根据市、旗两级党委安排,从20xx年至20xx年,先后有10名干部在我苏木挂职锻炼,两年来,不仅挂职年轻干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苏木的相应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促进,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谨务实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的作风,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组织和单位交付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

在整个挂职锻炼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锻炼:一是坚持挂职与现任领导干部同等对待,合理分工,在挂职干部的肩上加以重担,实行“包村”到人的分管办法,充分挖掘挂职干部的潜力,发挥挂职干部的特长;二是坚持第一线与第一时间的原则,安排挂职领导第一时间在便民服务中心坐职,然后党政主要领导领着带着问题的挂职干部深入到嘎查村,真正参与到为民服务的第一线;三是坚持参与与着手相结合的原则对待矛盾纠纷案件,每逢重大复杂矛盾调处现场都要求挂职领导参与到场,然后根据实际分工分配部分案件要求亲自上手进行调处。至今,由挂职干部成功解决的各类矛盾纠纷已达20多件;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建言献策15条,在规划编制、技术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要求挂职干部要做到三点

一、在挂职锻炼中,当好农牧民田间地头的技术员。积极深入嘎查村,了解农牧民生产生活情况,全身心投入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主动帮助农牧民朋友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这使他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生活和工作中锤炼了党性。

二、在挂职锻炼中,当好党的政策理论宣传员。积极主动的宣传党的各项政策,传播现代科技、文化、法律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他们身上读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精神,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高尚无私的品质。进一步加强了嘎查村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在挂职锻炼中,当好单位以及农牧民家中的服务员。以事业为重,以基层为家。热情服务广大干部职工, 关爱孤寡老人,帮助贫困户子,资助辍学的孩子,充分体现他们扎根基层、献身事业的高尚情操,充分展示他们认真履职、不辱使命的博大情怀。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了考验,在处理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中增强了本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

两年来,通过挂职领导同志,苏木完成了“双百万亩”碳汇林工程的规划并已启动实施,培育梭梭苗400亩(是全鄂尔多斯市范围内首例成功典范)。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现状,增加了农牧民收入,解决了沙漠治理的难题,推动了全旗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20xx年苏木遭受了大风、沙尘暴、干旱、冰雹、秋霜、早冻等灾害,由挂职副苏木长段永林同志负责与保险公司协调,及时进行现场勘察、定损,并严格按照理赔程序开展工作,共计发放理赔金额227万元。及时帮助农牧民们度过了生产和生活的巨大难关。

挂职干部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挂职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同时,也能为挂职单位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能够从全旗的大局出发,积极献计献策,对存在的问题能够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主要领导和班子集体决策发挥了很好的参谋助手作用。市政府干部李晓俊同志在我苏木挂职任副苏木长期间,加强了苏木领导班子和市政府在文化、体育方面的联系,配备了各种体育设施,极大的丰富了农牧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期间,伊和乌素苏木以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集中打造“两线一区三点,一村两园两千户”、“两转一带双百万”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生态草原、和谐伊和乌素”的目标而奋进。我们真切的欢迎有学之士来我苏木挂职锻炼,并会努力为前来挂职的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锻炼的环境,在实践锻炼中创造更好的成绩,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下面我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一点做法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第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学校生活处处皆教育,在教学中,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都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要有纪律观念,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或者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极个别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五、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第六,加强个别辅导。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困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假以时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必要的辅导,课改呼唤具有现代色彩的课外辅导。当然这样的辅导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感召下,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勇气得以激励,拉下的知识也得以重温。这样的辅导也不应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小组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做到,答应学生的事也一定会落实,没有特殊事情我从不会耽误学生一节课;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学生一时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学生的一生,差生也就是我们说的后进生,到了社会上反而适应能力更强,有很多我们教着时认为是差生的,毕业后却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所以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爱护学生,自然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只要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了,那么即使这个老师课讲得并不好,学生也会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也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研究考试动向,进行针对性教学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让学生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就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了。因此多研究中考语文试题,熟练把握中考的题型,比如:考试时积累运用会考到字音、字形、字义,教学中就多关注重要字词。对于课内文言文一般就考查三个题:

1、解释四个词语,2、翻译两句话3、考查关于文章内容或写法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针对课本中的重点文言文以这三种题型为导向进行教学。并总结一些常见题型的做题方法,然后在上课时教给学生。比如课外阅读题运用“三读一注意”的解题策略。特别对于赏析语言的题目,我就给学生总结出一个答题思路: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使文章怎么样。这样学生遇到此类题就按这个思路做,这就象数学题上的公式一样套上就行。再比如考试经常会考到某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我就给学生总结出:开头段作用就是:引起下文、为下文某个内容作铺垫、设置悬念、开篇点题;中间段就是过渡即承上启下;结尾段就是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点明主旨或者照应开头,首尾呼应。这样学生面对一些同类题型时就不会茫然失措。

三、深研教材,把握课本重难点

这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教材的六册收集全,对全套教材就做到了心中有数,明确教材的整体内容,这样自己教学时就能更好的把握重难点,在教学中少做无用功。明确本册教材涉及哪些文体,涉及哪些方面内容,然后再分析出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篇目,做到有的放矢。

四、加强研究,不断改革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在课堂上我注意做好几个方面:

(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学习新课时我总会把文章的相关背景资料讲给学生,因为每篇文章都是在特定时代、特定情境下写成的,这些内容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少讲,多读,精练。讲的少就逼着自己去研究哪些是必讲的内容,哪些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魏书生老师有一段话讲的非常好,他是这样说的:如果讲某篇课文的时候,生怕讲的不全,而被考试钻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哪一篇课文,都可以展开来出上一百道习题不止。为了堵这些小题而多讲不少内容,结果大讲特讲,学生不仅没记住这么多内容,结果连重点内容也被冲淡而无暇掌握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舍弃,抓住重点内容去讲。这样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得也不累,效果也更好。

(三)、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讲读课文就多用点时间,师生共同探讨、交流、学习。而对于自读课文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读,很多问题就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对于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解决。通过这些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虽然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清醒地认识到这离不开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谢谢大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