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优秀8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8篇课题开题报告,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课题开题报告 篇1

一、选题缘由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动探索得出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四、研究步骤及措施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10年1月-2010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题阶段(2010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法。广泛总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六、成果预测及题报告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课题开题报告 篇2

1、为了保持会场的秩序,请大家把手机调至会议或静音状态。

2、请课题组成员、学校老师认真做好笔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迎着春天的阳光,踏着春天的梦想,在这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里, 我们隆重召开安庆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指导案例研究 与实践》开题报告会,这是我们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一件大喜事。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各位领导、专家们参加此项活动。让我们用掌声欢 迎。

现在我为大家隆重介绍我们的来宾,他们是:安庆市教学研究室谢 xx 主任; 安庆市教研室理论研究室何 xx 主任;潜山县教育局汪 xx 局长;县教研室高 xx 主任、胡 xx 主任、葛 xx 主任、田 xx 主任,李 xx 老师。

各位领导、 专家能亲临开题报告会,这是对我们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信任和 支持,也是对学校课题组成员的鼓励和鞭策,为此,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 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会议程序是

一、中心小学崔 xx 校长致欢迎词

二、县教研室领导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

三、葛 xx 副校长做开题报告;

四、市教研室专家指导发言;

五、教育局汪局长讲话;

六、主持人总结。天柱山中心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开题仪式正式开始会议第一项

课题项目负责人崔 xx 校长致欢迎词,有请崔校长。

谢谢崔校长的精彩发言,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

掌声有请县教育教学研究室胡主任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

下面进行第三项

请我校课题项目负责人葛 xx 副校长做开题报告。

下面进行第四项

请市课题组专家何主任、谢主任对课题研究可行性进行论证、指导。

下面进行第五项

请潜山县教育局副局长汪 xx 同志对我校的主题研究作讲话、指导。开题仪式结束(主持人总结) 各位领导、老师,今天的会议的各项议程已全部结束,这是一个成功的大 会,是一个鼓劲的大会,更是一堂教育教研工作的指导课。

崔校长在欢迎词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蓝图,一方面让我们面临新的挑战, 一方面也给我们学校在往特色学校发展的目标中又奠定了一个基础, 在教育教学 上树立了一座风向标。

葛校长的开题报告详细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科学界定了课题的基本含 义,诠释了课题的理论价值,规划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研究方法、实施措施, 可以说这是我校教学研究的一幅美妙的图画,有了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参与,领 导的支持,我相信,这幅图画到时会显的更加生动、鲜艳、多彩。

市教育局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和指导, 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 启发。

何主任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时间比上提出了阅读的重要性,鼓 励我们努力研究,逐步解决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并要求我们老 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何主任还重点向我们解释了 “案例” “案例研究” 和 的概念,详尽分析我们容易搞混淆的“案例”和“课例”的区别,并具体指导我 们如何进行案例分析,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会我们。另外,何主任点出的“阅读 教学的几点思考” ,就是一篇非常好的研究论文,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着非常针 对性的指导作用。

谢主任的讲话更是高屋建瓴,强调我们教师要注重教育思想,在教学反思、 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系统的。阅读体系。提出了“阅读·分享·进步” 的理念。在要求我们对课题进行充分的论证的同时,指出了具体的论证的方法。

尤其是对我校课题组人员分工提出了可行性的指导, 让我们教师找到了自己在课 题研究中的侧重点。谢主任鼓励我们老师要认真实施,丰富研究过程,通过大家 的共同努力,争取取得辉煌的成果。

最后,汪局长从开展课题的必要性、课题研究的几个侧重面、课题研究的前 景几个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指导, 并对老师们进行了鼓励。

的确, 领导的关心支持、 专家的指导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动力,相信有了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我们教 师的素质一定会因课题的持续开展而不断提升。

今天的开题仪式真是让我们获益匪浅, 专家的指导使我们明晰了课题研究的 思路, 领导的要求让我们感受到任重道远。我想在座的各位老师一定和我一样心 潮澎湃,我建议,让我们用掌声再次对领导、专家的不吝赐教表示我们最崇高的 敬意!谢谢! 课题的实践和研究离不开专家的引领,领导的支持,也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参 与。我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 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能顺利开展,取得丰硕的成果! 最后, 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对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给予 更多的指导。

开题仪式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课题开题会! 请各位专家、领导、课题组成员到学校操场合影留念! 谢谢大家!

课题开题报告 篇3

一、课题提出背景

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逐渐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我国及周边国家屡遭洪涝、旱涝。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了解"蝴蝶效应"产生的原因,认识它产生效应的内在机制。分析它对环境气候的作a用,寻找保护环境的方法。

(二)意义

通过对"蝴蝶效应"的研究,意识到小的事件可以产生大的广泛的结果,提醒我们要着眼全局,防微杜渐,采取预防措施,保护环境,以避免造成大的灾难。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

制订调查问卷并进行间卷调查。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11月日一日,可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根据成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工。

(二)实施阶段

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11周:(1)、汪弋力、黎勇宏:在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提出具体的背景和目的。

(2)、江建峰、陈星霖:在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调查问卷,设置采访问题,对问卷调查和实际采访做好充分准备

(3)、周六,汪义力在小组汇报,黎勇宏记录

12周:吴雨松,兰娅:在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收集"蝴蝶效应"对我全球气候影响的事例。

李柯兴:在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收集"蝴蝶效应"对我国气候影响的事例,组织小组同学到不同班级分发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

13周:将回收的调查问卷以及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14周:可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全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作一个小结,每人写下心得体会。然后对研究资料进行研究总结,从中分析现"蝴蝶效应"原因及对气候的影响,小组成员分析、讨论制预防气候灾难的方法。

最后,将讨论草案完善归纳、取精去糟,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

15周,最后写出的研究报告经老师指导修改后,交学校。

五、预期成果

完成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六、分析条件

主观条件:全体组员对课题十分感兴趣,十分积极,团结协作。

客观条件:学校有微机室,家中有电脑,方便查阅资料。

经费来源:本课题经费要求不高,大家可以自筹解决

七、参考文献

《气候战争》

课题开题报告 篇4

论文题目: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业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究潜能,甚至有很多时候作业流于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未来,所以通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独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竭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反思现在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思考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

这次研究主要立足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通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察实施效果,同时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通过对历史作业创新的实践,以期探究实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思考历史”的能力,力求通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优化等方法。

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通过自我教学实践,并与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教师相互合作,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设想、建议等,

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20xx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思考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同时应形成:

1、 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2、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育随笔、教学叙事等;

3、 部分改进后的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成果展示;

课题开题报告 篇5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及其会计实务处理都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对于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的范围及开始、暂停和停止资本化的时间,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及借款费用的披露也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及其资本化的相关规定,与我国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有些差异,尤其是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上,我国比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要窄。在对我国相关规定的了解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是不可避免的。借款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借款的利息、溢折价的摊销、因借款发生的手续费等辅助费用、外汇借款的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二是予以资本化。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是指将借款费用直接计入所购建设资产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作为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已研读的有关文献资料】

孟辛。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N]。中国税务报,

陈炳辉、单惟婷。企业财务管理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

杨钰。借款费用新旧会计准则之比较[J]。财会月刊钟国昌。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理财广场,

安保荣。财务管理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

左春燕。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念、范围及确定条件

(2)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

(二)预期目标

(1)具体分析我国借款费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提出完善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对策

四、【拟采用的方法、步骤】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经过量的信息收集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现状,找出了其发展的意义和存在弊端,为提出解决方案积攒资料,本文同时采用了归纳分析法,从国内外对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的对比中,分析归纳出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对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

第一部分:绪论。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借款费用资本化基本理论综述。阐明与借款费用资本化有关的概念、确定的条件及实施的范围等,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探讨,其中重点针对房地产开发中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探讨,来分析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成因。

第四部分:对解决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层次挖掘,进一步借鉴国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经验和成果,并辅之以典型案例。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五、【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2月23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3月底完成论文纲

第三阶段:4月份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四阶段:5月份彻底完成初稿

第五阶段:5月份底定稿

第六阶段:6月份答辩

课题开题报告 篇6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万物之始,先有。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对于低年级,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对节奏的创作意识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约束──节奏。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型节奏器音色丰富、简便易学又易于寻找代用品,是音乐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唱、奏、演、听、创等音乐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不能操作简单的打击乐,更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我做了节奏教学要融入丰富生动的音乐内容、要符合音乐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创编、教师如何布置任务与提出要求等方面的探索,尝试着摸索和运用新的节奏训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寻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节奏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表现力的小学音乐教学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我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在律动中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2、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3、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4、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二)、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1、通过多媒体及音乐包看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料,并将其整理为资源包,以便今后教学使用。

2、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课堂实录音像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参考分析和借鉴。

(三)、发展出课堂中节奏教学实施框架和方法。

学习节奏不能脱离开实践,相反,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要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知、去表现、去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展出以下四点学习方法,并将其作为实施框架运用到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去。

1、专门学习基本节奏以及由几种基本节奏组合而成的节奏小组。

2、在游戏中巩固基本节奏以及节奏组合。

3、在歌曲中学会运用。

4、在创作中熟练掌握节奏。

(四)、探索更多样更有效地教学模式和方法。

常规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那么教学效果肯定是枯燥无效的,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以下两点方法。

1、可利用客观存在的节奏,建立学生心理恒拍

节奏是客观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如:脉搏、呼吸、日落日出、潮汐、钟表、火车匀速行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节奏。教师可利用这些客观存在的,就在孩子们身边的节奏,让他们从小就建立一个心理恒拍。心理衡拍对于学生的节奏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建立参照物。

2、节奏朗诵促进节奏训练

奥尔夫在谈到他主张的音乐教育方式时曾说: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说话。二是学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择孩子熟悉事物作为节奏朗诵最佳。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等都非常好。这些可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阶段,让学生对节奏有最初的概念。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探索节奏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创造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使之都有所提高。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它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节奏运动的这种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

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音乐和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已经不只属于音乐学习的范畴,它实际上是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生命本身就是节奏,它由连续不断的多重组合单位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作为由多种功能的综合和矛盾共存的个体,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节奏。这种节奏是谁体节奏和精神节奏的统一,是潜意识的自觉和有意识的意志被同样控制着进行交替。

(二)、通过节奏运动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

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本能与天性。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但是,孤立的听觉训练不会使儿童热爱和理解音乐。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要素入手,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起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

四、课题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理论方面:从重构的概念出发,深入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设计特性和原则,研究节奏教学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寻求其对于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核心价值。例:初识节奏,可以让学生有节奏的喊名,如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主要运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李晓冬(xxx)、近处叫王刚,则用节奏(xx)、远处叫王刚,则用节奏(x-x-.)。又如欧阳春(xxx)、欧阳雪茹(xxxx)王晓丽等,来提高学生兴趣,让他们产生创造节奏的信心。

我们还可以采用节奏接龙游戏的方法,我唱前半句孩子们唱后半句。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学生不仅很好的掌握了节奏,还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享受。

(2)实践方面:力求积累和开发可应用于目前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但不能只让学生进行单一的模仿,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但是长期的单一模仿只会产生扼杀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副作用,使学生产生盲从的惰性与依赖性。一开始,我在课堂上的创编活动中,最容易听到的是学生手足无措的声音老师,应该怎么做呀?老师,我不会做老师,你教教我呀有时候,这样的叫喊声甚至让创编活动无法进行,最后还是我在指挥学生操作。经过课后的反思与分析后我发现,低段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还比较少,尤其是低段的孩子,有些书本上提到的乐器,或者小动物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又如何让他们展开想象,或者去模仿动作或者声音呢?改变这种现状的策略是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原本性的音乐。

有一次,我找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视频,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听,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听到叮叮咚咚的旋律,七嘴八舌的猜了好几种乐器,猜是钢琴啦、三角铁啦、碰钟啦等等,还有学生叫不出乐器名字,用手拼命比画了一番我都摇头说不是,孩子们急了,那是什么呀?我把视频打开,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街头艺人用双手在敲打一口倒扣的铁锅子,敲出了清脆好听的旋律。这口锅子一下子启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一个小男孩马上从课桌里摸出了自己的不锈钢饭盒,用勺子开心的敲了起来,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摸出了不少的乐器,调羹、不锈钢饭碗、保温水壶、铅笔盒、旺仔牛奶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锅碗瓢盆交响乐。我给了每个发现新乐器的孩子鼓励与赞扬,并引导他们敲击节奏,鼓励他们想象声音像什么?孩子们的思维渐渐开阔起来。书本、桌子、笔、玻璃窗都渐渐成为他们创编各种音响(如刮风下雨)的乐器。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里所说的游戏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在音乐课堂里所进行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是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游戏才能成为音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游戏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小学二年级《可爱的动物》这一单元有一个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音乐知识,教材上有三只袋鼠摘果子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每只袋鼠的口袋里分别可以装几个果子?这个内容就可以设计成多种节奏游戏,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袋鼠用脚蹦跳来练习节奏,也可以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出苹果上的节奏来摘苹果,还可以让学生将摘到的苹果按规律排列起来组成节奏,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我在这里先将学生摘到的二分音符的苹果摆在第一行,四分音符摆在第二行,八分音符摆在第三行,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有对比地进行观察与练习后,学生立刻发现了一个二分音符敲1下的相同时间里,四分音符需要敲2下,八分音符则需要敲4下,从而了解一个二分音符=两个四分音符=四个八分音符,这三种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之后,我又让学生按这个时值关系来摆放苹果组成了一条简单的二拍子的伴奏节奏,让学生边演唱歌曲小袋鼠边用打击乐器做伴奏。学生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游戏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方式之一,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根据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必须带有一定的目的性,音乐性,知识性。让学生游戏中相互团结协作,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音乐。学生越是感觉到心情愉悦,越是不清楚教师的目标,却越能在行为表现中处处达到了教师的目标,这就是教师的成功之处了。也是我一直以来最欣慰的教学方法。

五、课题研究对象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2、调查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学情,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时间,开展实践与研究。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求解决及改进的方法。其中包括模仿节奏、敲打节奏、说读节奏、创编节奏。

5、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总结得失。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经验的先进性(观念必须更新)

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的。

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当然,教育科研的方法不只是上述这些,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所以,我们采用了这些方法。

七、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3月

1、根据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

2、完成课题方案,制订研究计划书。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

2、搜集整理,撰写开题报告,进行专家论证。

第三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1、继续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指导。

2、对低年级学生节奏感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和统计。

3、整理调查内容,统计分析的结果。

第四阶段:20xx年5月

1、进行前期、中期、后期测评以及实施参与研究具体做法。

2、从课堂中发现缺乏节奏感的学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用确定的研究方法,进行个体教育偿试,深入研究,反复实践,找到最有效的方法,用此方法进行大面积训练,达到最终目标。总结前三个阶段实验成果,并撰写研究报告。

3、结题,提交研究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让节奏与生活沟通起来,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为孩子营造广阔的音乐节奏空间,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孩子有了这些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音乐,从中体验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使音乐课真正起到给孩子们以快乐,给孩子们色彩的艺术课。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篇7

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已被社会公认。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的,还有学生自身的。中小学各年龄段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力量素质全部下降,耐力素质大部分下降,其他素质也在下降。学生体质明显减弱,且出现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的现象。综合以上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为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做出总结。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的希望。现如今学生体质呈普遍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市学生下降幅度较乡村学生更大。学生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等等。以上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中结果呢?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趋向如何呢?这有待于我们基层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趋势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民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从总体国民体质上看,成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必须从青少年儿童和学生的健康抓起。

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样呈逐年下降的趋式。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弱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还不只如此,又出现了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青少年明显增多,体弱多病的儿童骤然剧增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但身体形态指标有较大增长,特别是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增长幅度较大。

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因素分析

1、学生、家长重智轻体的观念,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

近年来,学校教育一直受到"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束缚,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争取好成绩,把智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体育教学就更不用说了,放在了若有若无的位置之上。加之学生从小在家长重智轻体的影响下,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辉煌的前程。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家长认为子女的体质健康只要平时注重增加营养,参加体育锻炼用处并不大。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问题,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非常缺乏,重智轻体的观念占重要地位。

2、学生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

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量,学生因为要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等作业全部完成后,睡觉时间也差不多就到了;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响体质健康的发展。

3、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阻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还是以"分数线"、"及格率"作为评价标准。一些学生在主课老师眼里成绩不理想,所以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理所当然了,殊不知,这些在文化课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健康体质也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如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班主任和学生的要求下,只能在体育课上练习。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上课的内容去完成不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教学质量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枯燥无聊的练习,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的活动课或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缺少了教师的教,没有了教师的组织,没有了锻炼内容上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很喜欢体育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课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认为自己"体质不错"没有锻炼的必要;有的认为体育课"毫无意思"不想上;还有的认为"长大了还在蹦蹦跳跳不象样子"怕丢人等等。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想有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育老师还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认真的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能唤醒学生对体育课的重新认识。

5、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的影响

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青少年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非常有限,虽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都用于本单位职工健身娱乐,面向群众开放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维护),由于社会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少,造成双休日学生无处去锻炼的现象,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互动,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促进学生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家庭带学生,学生促家庭的体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6、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的不足,也是影响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原因。

目前尚有不少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同时体育教师心中还要提心吊胆,生怕学生人数太多发生碰撞,会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遇上这种情况,教师有时只能采用占地面积不大的体育项目,久而久之学生的运动量受到限制,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再有专业体育教师仍然缺乏,只好请其它任课教师兼任,这对指导学生正确参与体育锻炼是很不利的,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机会。

三、结论与建议

俗话说"亡羊补牢,尤未晚矣"。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体质的下降不是一种偶然,是由客观存在的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的意识培养、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得以实现。只要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场地器材得到切实解决,体育教师敬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的体质自然会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强了,有利于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

学生的成长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这一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这也正符合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要求。我们相信在国家正确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学校、家长和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督促和确保学生每天至少坚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学生的强健体魄将指日可待。

课题开题报告 篇8

一、课题的提出

1、信息时代呼唤新型的人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我国传统教育以学校为主要教育场所,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记忆和理解为主要要求,以知识再现为主要目标,迫使学生接受既定的间接知识,通过记忆应付考试。从当今的工作方式和信息环境看,最关键的已不再是信息的拥有量,而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人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已越来越不需要记忆各种过期的信息,因为知识不仅有大量的积累,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大量产生,任何人无法记忆当前海量的知识和信息。

因此,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需要人们具备基本的素质,而且要求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课程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许多地方得到了推广与实施。新课程教学特别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学生与生俱来的特点,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也是创新意识的基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能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能大大丰富表现力。教学中充分合理使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技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新课程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开辟了新的途经。internet的迅速普及和校园网的建成,使教师能很方便地调用网上的信息进行教学,学生利用网上信息进行学习。学生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面对网络和计算机,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提出问题,这种可参与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自主,诚实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引起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课程改革需要信息技术作支撑。

3、学校发展需要课题的研究。

我校在"九五"期间,积极开展了市级课题"学习指导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和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这两项课题已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总结出:⑴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设施有很大的改善。学校现有学生电脑用房两个,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电脑与硬件设施,教师每个办公室都安装了电脑。⑵教师掌握了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部分教师能较熟练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⑶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明显的改进,科研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大大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鉴于以上情况,我校申报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这一课题,旨在通过信息技术建设学校信息资源库,创设交互平台,使学生善于利用畅通的信息渠道获得信息。运用信息技术探讨信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综合分析信息,管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施教育对人的主体性的深层关注。

关注个体的自主学习,着眼于人的主体性发展,这是当代教育永恒的主题。随着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介入,其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学习情境的模拟性以及教学反馈的互动性,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物质,技术层面乃至理论层面的保障,并顺利成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基于此,我们选择本课题,致力于探索信息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实施对学生个性的深层关注。

2、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课程改革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面对信息时代和课程改革,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做到:

⑴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教学活动是一种环境的营造,教学模式就是营造这种环境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目前仍是主要形式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以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转变。

⑵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多项互动式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分析事物特征,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

⑶变学生被动学习式的教学为内在诱导思维式的教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创新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课题假设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推进素质教育既要使学校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使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的统一。素质教育,应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遵循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采用有效手段,创设有利环境,促进学生素质主动,积极,自主,健康地发展。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在校园信息化条件下,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首先确立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自主发展主体地位,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利用网络教育的公平性,自主性,交互性,协作性,创造性和资源共享性的教育环境,构造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积极互动,主动探究的自主性学习模式,使学生主体通过学习和运用前人知识经验能动地获取知识与技能,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题基本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加工,传递,利用的方法和技术。随着人类对信息处理方式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信息技术有了根本性的革新。在本课题中,信息技术特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

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如信息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信息资源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教师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主动去探索,自主地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讨论,交流,进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总之,自主学习首先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敢想敢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发展的能力。其次,是尊重学生,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去,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促进"自我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信息时代的教育观: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时代,每个人除了在受教育年龄时,接受学校的学历教育外;在工作年龄时,为了更新知识,迎接新的工作挑战,还要接受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做到老,学到老。

信息时代的学校观:除了学校教育,即传统学校的教室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外,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将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也许学校应该成为终生学习的社区资源中心,也许还会变成家长教育中心和健康教育中心;也许学校不再像学校,将整个社区作为学习环境。

信息时代的教师观:教师角色应该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信息时代的学生观:学生地位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应该成为知识探究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信息时代的媒体观:教学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即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手段。

信息时代的教材观:除了文字教材外,还有电子教材(如录音带,录像带,光盘)与网上教材,教材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对象。

信息时代的教学观: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信息时代的教学方法观:教学方法应该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究","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2、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是当代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他认为,在操作性活动发生后,随即呈现强化刺激物,反应就会加强;否则,反应就会减弱。强化在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强化可以使行为发生变化,直接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行为。他提出的学习模式对人的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学习者要想获得有意义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强化",为了实现这种强化,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知道最好的学习效果,正确的学习行为得到肯定,错误的学习行为得到纠正。

3、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网络信息,社会实践等获得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运用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建构主义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强调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培养学习能力。

4、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这就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的最一般的定义。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定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目的

1、运用信息技术,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模式;探讨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畅通的信息渠道获得信息,提高对信息的搜索及跟踪能力,强化信息接受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2、积累大量的典型案例,为今后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提供可利用的素材。

3、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教育实验法。设立各子课题,进行专题攻关,不断充实完善课题内涵。

2、调查研究法。我们将采用各种手段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

3、经验总结法。课题全面实施后,我们将要求每一个实验教师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案例及时地记录下来,写成教后记。及时总结,定期交流,以实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如何建设信息资源库,向学生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和教学材料。

信息资源库是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它负责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和教学材料,学习者可从中查询大量的信息。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文本,音视频,动画),课件库,案例库,题库,游戏库等等。它有鲜明的特点:能存储巨大的信息量;教学资源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文本,图像,影像,动画,声音和游戏等;可以提供快速查询,实时存取和多路并发,满足教学的需求。它需要由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

建设信息资源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开发,制作。在保证学科信息资源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由本校教师自行进行开发,研制。

2、收集,整理。可以通过交流,协作,复制或购买等方式从其他学校或音像制作,管理部门处收集并编辑加工成所需的资源。也可以通过照相机,收录机,录像机等设备,收集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加以选择,分类,编辑。还可以对长期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收集,筛选,整理,转换或者从网络上搜集所需的信息资源。

(二)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另一种是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提倡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本课题侧重于研究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优势,努力构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并使之多样化。

"游戏式"的自主学习方式。

该模式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游戏方式开展的自主学习模式。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门对游戏有着特别的爱好,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愉快地进行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信息的获取和生成,为营造小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但由于小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很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该模式的特点是课前教师必须先做好课件的编制和组织工作。我们可以从网上收集一些益智类的游戏,语文学习游戏,数学学习游戏,英语学习游戏,或棋类游戏等等。

2、"任务式"的自主学习方式。

"任务式"自主学习方式是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从信息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设计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任务――自主学习――效果评价。

(1)创设情境。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需求,社会热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名人典故等创设情境。

(2)提出任务。我们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学习目标;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现成的学习网站的内容和结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设想,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3)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可以个人单独学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教师首先指导学习,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程序表(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知识点,学习顺序)。其次展开自学(此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线索)。最后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效果评价。由教师或专家组织评定,这可以通过传统的测验方式进行评价;也可以自我评价,检查学习中的得失,总结学习经验。

3、"协作式"的自主学习方式。

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学习者与环境的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是指多个学习者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的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交互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资源共享,互相交流的目的协作的形式可分同步式协作和异步式协作。同步式协作首先要登录注册,获得帐号,然后自由地与他人交流信息;异步式协作可以通过bbs,电子邮箱,在线交谈来实现,学习者可以先申请自己的电子邮箱。

4、"个别式"的自主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常用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其特点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这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采用"个别式"自主学习方式须做好以下三点: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前准备主要做三项工作:第一,对学生分层编组。分层编组不能单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将学生的经历,行为,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作为确定学生层次的依据,然后根据学生分组情况安排电脑座位。第二,网络课件的制作。网络课件类似于网页制作,应包含以下几项功能:发布资料,网上讨论,答疑,在线作业或检测,个别指导,超级链接,监控等。第三,教师对大量有关学习资料进行筛选,将有用的存放在服务器上,并针对某些内容收集一些网址,以供学生查找。

(2)课堂运作阶段。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学生按小组坐在电脑前,一人一台电脑。网络课堂的自由度比较大,根据内容灵活确定学习方式。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①激发兴趣,引入课题。②,浏览网站,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有关网站,如:新浪网,搜狐,中文雅虎等,利用这些网站的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搜寻有关内容。找到有关内容后,认真阅读,并结合课本和课外书籍上的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学生认为有价值的就将资料下载到本机电脑的硬盘中,储存在公共读写文件夹里。③网上交流,共享资源。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访问其他学生电脑的公共读写文件夹,浏览他人从网上找到的资料。学生也可将自己感兴趣的,理解的有关信息通过局域网向同学,教师介绍。课本,课外书籍上的知识也可用视频展示台向大家展示。④在线练习,检查成果。启动"在线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然后教师再打开事前准备好了的考试软件,进行网上测试学习情况,不同的小组用不同的试题,每小组可用十道题,分别是五个选择题和五个判断题,如果回答正确,奖励一颗星。

(3)课后网络知识拓展。在网络教室上了一节课,学生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但有不少学生的心中还不满意,因为他们还有许多问题要问,还有很多疑团没有解开,这在一堂课上不可能解决得了的于是教师再向学生推荐几个比较好的网站,请学生课后自行上网到这些网站中去进一步查询。如果课后探索中有什么困难或想法可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联系,到时教师再进一步个别指导,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这四种学习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实际使用时可以互为补充,互为借鉴,互为利用。作为组织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

(三)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育信息进行了重组和高效率地传输,处理。它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这也意味着电子教材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需而异。现代教育中学习将成为一种各取所需的过程。因此,信息技术条件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感应,人际交流和大众传媒,并且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是人们能够利用信息的最基本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接受能力,即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信息知识。信息搜索能力,指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的方法,运用基础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即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从众多的信息资料中查找出相关信息的能力。信息索取能力,即在检索的基础上,获得原始文献,了解掌握主要信息源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善于利用畅通的信息渠道获得信息,提高对信息追踪的能力,强化信息接受,利用能力,注意信息检索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加强信息检索技巧的提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搜索网站,如何下载网页文字或图片,在学生掌握了这些技术之后,教师要结合教材,预先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只有带着这些问题,学生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登录相应的网站,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并加以保存。当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是网络教学中帮助学生"信息定向"的关键。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常抓不懈,才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信息分析综合能力是指在人们把握已获信息的实质基础上,分析信息资料的细节,并将信息资料重新组合起来的能力。信息分析是将已获得的信息资料的内容进行分析,解释,深入每个信息层次。信息综合则是将其综合起来,对信息资料进行重新组合,寻找共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扩大学生对信息的接触面,大量地占有信息,使学生能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广学博览;使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尤其是信息类型的区别,培养学生信息活动中的目的性,实践性;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利用信息资料,经常指导学生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分类的方法,定期对学习资料进行交流,评比,展览等。

3、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的能力。信息管理是指为达到预定的目的,合理地运用各种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与规划的行为。可以培养学生以系统学习为基础,形成自己完整的信息管理知识体系。以信息知识为先导,掌握交叉学科,管理学科的知识,注意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并善于利用已有的系统知识进行信息资源管理。

4、培养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信息交流能力,是指人们将自己拥有信

息,通过各种形式纳入统一的,正规的信息交流渠道的能力。在教育中培养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搜寻到的资料用个人主页的形式展示出来;或者运用网络教学的方式,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在小组内部进行小规模交流,然后再在小组之间展开大规模交流。还可以通过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2月——7月)

1、成立课题组,形成研究工作网络。

2、实验组成员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3、撰写主课题报告和子课题研究方案。

4、相关人员培训。

5、召开开题论证会。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XX年9月——XX年8月)

1、各实验教师根据研究方案展开研究。

2、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会议,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3、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

4、收集各种案例,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9月——12月)

1、各实验成员提交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实验总结。

2、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情况。

3、汇编本课题论文集,结题报告集。

十一、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制度,保证实验例会的正常进行。注重实验过程的管理,加强学习,深入研究。

2、由校长亲自领导,选拔科研意识强,有一定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保证各子课题能正常开展研究。

3、提供参研人员学习的机会,引导他们将自学与外出考察学习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4、为实验研究提供充分的财力保证,提供研究经费,奖励研究人员,提高参研人员的积极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