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管理开题报告精选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1.工程造价审计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由于我国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对于工程造价审计的作用认识不全面,因而对于工程项目建设造价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了工程项目建设造价审计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存在制度缺失以及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在开展上缺乏相应的指导,所以工程造价审计风险问题时有发生,对于提高工程造价审计水平,控制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控制管理十分不利。
2.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缺乏全过程的控制管理。现阶段我国在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便是造价审计主要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竣工后开展。但是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如果仅仅是在工程竣工后进行审计,没有在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决策、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以及施工建设阶段过程中实施系统的跟踪审计,势必导致难以发现这些阶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甚至会造成工程审计结算过程中出现各种纠纷。
3.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的工程造价理论知识以及工程建设基础知识的要求也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缺乏,业务理论知识涵养不高,业务工作能力较差,因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开展困难,导致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质量较差。
二、强化工程造价审计措施研究
1.健全工程造价审计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该按照我国工程造价审计管理规范,并借鉴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审计工作经验,制定完善的工程造价审计制度,通过制度管理的方式确保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其次,在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开展上,应该系统的制定工程造价审计方法,重点针对工程造价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开展工作方式进行细化规定,以提高工程造价审计的切实可操作性。第三,应该针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开展完善监督管理规定,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督促工程造价审计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审计工作,重点针对施工现场的造价审计进行监督管理,以便于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建设阶段造价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有重点地制定完善措施,进而提高工程造价审计效果。
2.针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做好跟踪审计。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主要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实施阶段,通过采取跟踪审计管理的模式,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项目技术经济性、建设效率以及造价控制实施效果等各种内容进行综合的与全方位的审计,利用这种在投资决策至竣工实施阶段的全面审查与监督,及时的动态总结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在造价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为相关管理部门调整项目管理提供决策。在跟踪审计的具体实施上,在工程项目建设开始之前,应该及时的掌握项目工程规模、工程主要施工内容、资金来源渠道、工程技术资料等一系列的内容,进而详细地制定跟踪审计方案,同时积极地组织造价跟踪审计部门与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积极的接触协调,确保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已实现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审计管理,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实时性。
3.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作为工程项目造价审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能力水平与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工程造价审计管理部门应该注重提高审计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并增加注册造价师在工程审计工作队伍中的比例。其次,为了提高部分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工程项目的熟悉程度,应该组织审计工作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了解熟悉施工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借助于全新的审计理念教育培训,进而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
4.完善工程造价审计方案的制定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由于涉及内容较多,而且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系统复杂,每一个工程项目建设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为了提高工程项目建设造价审计水平,必须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完善工程项目建设审计方案的制定。在审计方法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重点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全面审核法、对比审核法以及筛选法等几种审计方法,进而保障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开展。同时在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审计方法,进而实现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提高工程造价全面审计工作水平。
5.优化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工程造价审计流程。为了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水平,必须进一步优化工程造价审计流程。首先,在工程造价审计开展阶段应该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在工程量计算前应该将施工图纸以及设计变更图纸等资料整理全面,同时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的了解。其次,在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中,应该按照施工作业顺序或者是分部分项工程合理的安排工程量的计算顺序,并重点审核汇总数据确保核算的准确性。此外,在工程造价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避免计算的失误,应该尽可能地确保工程计量单位的一致性,以避免工程项目漏项问题的发生,同时对于工程单价的调整应该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通过这些措施,优化工程项目建设造价审计流程,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水平。
6.规范工程项目建设造价审计报告的编制。工程造价审计报告作为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书面说明,也是能够直观反映审计工作结果的文件,因此在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同样也应该重视造价审计报告的编制。首先应该针对工程审计报告工作制定相应的模板,通过模板的方式来明确工程造价审计报告的结构以及内容形式。在工程造价审计报告上应该涵盖工程造价报告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表、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标底、投标报价、工程结算、工程决算表以及工程造价表等一系列的内容。通过规范的工程造价审计报告编制,将各种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纳入到工程造价审计报告之中,以提高工程造价整体审计质量。
三、结语
【关键词】工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资料的管理对施工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也是工程进行检查、改建以及管理维护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解决措施和对策。
一、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内容
在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资料主要包括计划任务书、施工现场地质、水文、气象等文件资料;征地和拆迁等文件;整个工程方案及初步设计文件等材料;工程施工规划、消防以及环保等政府的审批材料和资料;中标文件、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鉴定文件资料;工程竣工结算及其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有关工程施工、组织和竣工等的照片、录像等。还包括建筑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报告、设计变更和技术交底等。整个工程的组织设计,监理的规划和细节等,各种材料实验和检测的记录登记;关键和隐蔽工程的验收检查记录、安全事故记录以及在工程施工完成后技术总结等。最后还包括平面布置、管线布置、装饰和结构、给排水管工程、通风空调等工程的竣工图。资料管理在建筑工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二、当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资料种类繁多,相关的技术材料包括很多内容,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问题,影响到建筑工程材料的管理。下面就工程资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在有的工程建设完成后,相关的工程资料不完整,存在缺项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有的施工单位项目归档率比较低,甚至在工程竣工后,不能拿到工程资料,配套的工程材料严重缺乏。有的工程材料资料填写不完整和不规范,对于工程量、质量以及偏差存在着遗漏的情况。另外,在装订过程中,出现混装的情况。
三、解决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的措施
建筑工程材料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做好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工作,为建筑工程提供必要的帮助。下面就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展开论述。
(一)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工程资料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要针对施工图纸提出适当的疑问,不断完善施工设计图,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同时要认真填写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具体包括整个工程开工条件和文明施工开工条件验评表、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审查表、工程施工开工报告、材料取样表以及工程整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在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后,然后办理相关的手续。在搜集好材料后,要做好相应的分类和整理,为以后竣工材料的整理做好准备。就目前而言,工程资料一般分为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和竣工图四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资料收集就按照标准的顺序进行及时的分类归档;同时要整理工程监理的资料,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的表格,进行适当的分编号,保证便于使用。
(二)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检验记录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原材料的检测和实验。对于工程原材料必须送到检测中心进行必要的检验,保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质检过程中,应注意严把质量关,保证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同时还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将整个工程的概预算、测量情况、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记录,与其他设计报告许可证一起进行整理归档。
(三)在搜集资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具体包括施工材料合格证和有效的检测报告,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出厂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特别是水泥经过一定强度检验后,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同时作为重要材料钢材的规格、数量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
其次,要认真填报相关的资料。在进行填报过程中,要保证规范用表,要求书写规范,要避免出现涂改的情况,保证材料的耐久性。按照规范标准的相应工序验收内容填写表格,要按照不同的监理标准制定不同的资料管理要求,填写报验资料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保证前后一致和内容一致。
最后,收集试验报告。各种试验报告是工程资料的主要来源,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自检、见证取样报告,同时要在每个分享工程和每道工序施工前后都有必要的试验,资料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各种试验,做好实验的记录,保证内容收集完整,使与具体施工的桩号记录、混凝土浇注记录、施工记录等相符,保证工程中的大多数资料都相互联系和相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
(四)要做好竣工资料整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最后资料的汇总。具体检查材料中是否出现报漏或者错误等情况;同时要对全部的施工工序评定表进行点数汇总,并精确计算和填写工序质量、部位质量以及单位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工序、部位和单位工程的合格率能真实客观的真实客观的反映出来,再最终完成后,要由监理及业主方的签字进行确认。将所有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和竣工图等资料清单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合理的整理和汇总,进行归档。在整体建筑工程竣工后,要及时有效收集竣工报告、交工验收证书以及施工质量保修书,保证最后的所有手续完备。
四、要建立相应的工程资料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制度,从而为各项的材料搜集和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要根据建筑 工程的特点,对各个分部和分项和子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总,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遗漏。还要明确施工资料岗位的责任,保证专门有人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保证与建筑工程能够同步;要不断对资料管理职责进行细化管理,落实到位和个人。还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同时进行必要的定期考核,提高资料管理的效率。最后,要加强对工程资料的检查,保证工程施工材料的真实、客观与准确,对于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与问题,要进行及时的纠正,避免造成恶劣影响。同时,要明去人质监站等相关机构的职责,不断对相应措施进行完善,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生命周期;KCFlow
DOI DOI: 10.11907/rjdk.162381
中图分类号: TP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16727800(2017)002002603
0 引言
随着软件规模的日益增大,软件复杂度逐步提高,软件产品处于不断更新变化中,为了确保整个软件项目生命周期内产品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踪性,必须对软件进行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指标识和确定软件系统配置项的过程,在软件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控制这些项的投放和更改,记录并报告配置的状态和更改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1],通常包括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记录、配置审核等活动。软件配置管理是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管理过程,贯穿了从需求分析、架构设计、项目管理、开发、集成及测试的全过程,可以有效管理配置项版本,记录配置项开发过程,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重用率。
在软件开发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人员,产生许许多多产品。由于规程过于繁琐,手工方法实施软件配置管理是难以想象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有效的软件配置管理需要结合工具来实现。使用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可以确保软件项目中基线和配置项随时保持条理清晰,迅速找到工作产品,保证工作产品的版本、内容不会出错,提高管理水平。
1 工具介绍
软件配置管理工具KCFlow采用C/S架构,以软件配置管理项的版本管理为核心,具有软件配置策划管理、变更控制、产品一致性管理、软件问题追踪管理、软件配置审计管理等功能,实现了对配置管理工作的全流程、全方位支持。
KCFlow具有以下特点:C/S软件架构使项目中的各类人员可以在工具提供的平台上分布式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规范地实施;具有策划配置项标识功能;支持独立的配置项,单独策划入库、出库和更动审批,能够自动按照策划结果实施入库、出库和更动控制;支持基线的多版本管理功能;支持用户自定义软件问题类别、问题级别、更动类别等,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支持多个软件开发人员在线提交软件入库申请、出库申请、更动申请等。
2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是CMM重要的过程域,本文结合配置管理工具给出配置管理实施方法。
项目启动后,配置管理组根据项目情况策划配置管理活动并建立配置管理系统。首先制定配置管理计划,根据计划建立配置管理系统,通过版本控制、变更控制、基线管理和配置审核等方法,对配置管理系统中的工作产品实施控制和监督。软件配置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配置管理流程
2.1 配置管理计划
经过批准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是实施软件配置管理活动的依据[2]。在进行配置管理前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软件配置管理计划,内容包括:
(1)确定配置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审批流程。组织机构主要有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软件配置管理组。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负责出入库控制、变更及基线的建立和;软件配置管理组负责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维护、工具的推广、培训和技术支持、配置管理审核等。
(2)描述具体配置管理活动,包括标识要纳入配置管理的配置项,规定提交时间、确定项目研制各阶段的基线、基线建立的时机和配置管理项等。配置项根据控制力度分为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两类。基线配置项一般包括软件研制任务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说明、设计文档、测试文档、代码、用户手册等;非基线配置项包括计划类文档、开发环境、会议纪要等。标识配置项为每个软件配置项赋予唯一的标识符。在软件开发生存周期中,软件配置项标识应包括文档标识、程序标识和数据标识等[3]。
(3)确定更动申请流程及更动申请方法。
(4)描述配置管理报告内容、报告时机、报告人和通告对象等。
(5)制定配置审核时机、审核内容及审核问题的解决方法,软件配置管理所使用的工具、技术和方法。
使用KCFlow配置管理平台,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并依据配置管理计划实时自动化约束配置管理活动,客观记录配置管理活动。KCFlow可对配置管理计划中的机构组织、基线、基线下包含的配置管理项、工作产品标识、问题类型、问题来源、更动流程、修改类别、项目基本信息等进行配置策划。一般基线策划有3条: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配置项标识应按照相关的配置项标识规范进行,一般文档、程序标识采用以下格式表示:文件名称英文缩写 V主版本号。次版本号;问题类型可分为程序、文档、数据库等;问题来源有计划、方案、设计、编码、数据库、测试、使用和维护等。
2.2 配置管理系统
配置管理计划经过评审后,由配置管理员依照配置管理计划建立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对库结构进行策划,明确基线内容,定期备份配置管理库,为相关人员分配权限并发送用户帐号信息单给相关人员。
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应独立管理。开发库存放开发过程中需保留的各种信息;受控库存放已通过评审且作为阶段性产品的软件配置项;产品库存放已定型(鉴定)供交付生产、检验验收的软件配置项。在KCFlow中创建受控库一般包括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及非基线配置项。功能基线包含软件研制任务书等文档;分配基线包含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接口需求规格说明等文档;产品基线包含软件设计说明、接口设计说明、软件测试说明、软件测试报告、固件保障手册、源代码、目标码、软件版本说明、软件研制总结报告、软件配置管理报告、软件质量保证报告等;非基线配置项主要包含计划类工作产品。
2.3 配置控制
配置控制是配置管理的组成部分,包含评估、协调、批准/拒绝、配置项的变更[4]。配置库建好后,配置管理员按照配置管理计划进行日常的配置管理活动,主要包括版本控制、变更控制、基线管理等。
2.3.1 基线管理
基线是软件生命周期中各开发阶段的一个特定点,它的作用是把开发各阶段工作明确划分,使本来连续的工作在这些点上断开,以便于检查和肯定阶段成果[5],是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主要有3种基线: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功能基线是开展软件研制工作的依据,一般是在软件研制任务书评审并纳入受控管理后建立;分配基线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评审并纳入受控管理后建立;产品基线在产品后建立。
基线包含的配置项全部入库后才可建立基线,配置管理员提交《基线建立和申请单》,通过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审批通过授权后,方可建立和基线。基线后,配置管理员要把基线的结果通告给相关人员,通告内容包括基线名称和标识、所包含的配置项及配置项版本等信息。
对基线的变更需要通过正式的变更流程来完成。首先提出变更请求,然后进行变更评估,变更批准后再进行变更。变更评估包括:软件变更分类、技术影响分析、接口影响分析、进度及预算影响分析。
2.3.2 变更控制
对已进入受控库和产品库的任一软件配置管理项的更改,要履行规定的申请和审批手续。配置管理工具KCFlow提供了两种更动流程供选择,一般采用的更动流程是:填写问题报告、提出更动申请、更动出库、实施和验证更动和更动入库,具体更动流程如图2所示。
(1)发现问题,并填写《问题报告单》。变更人发现问题后首先填写问题报告单,在问题报告单中详细描述问题,说明问题来源并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类型。
(2)提出更动申请,填写《更动申请单》。《更动申请单》要详细填写问题来源、问题类别、问题级别、更动类型和修改类别等,描述更动方案、影响域分析及验证办法,待更动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更动。
(3)更动出库。更动申请通过审批后,更改实施人填写《更动出库单》,审批通过后,检出待更改的配置项准备实施更动。待更改配置项出库后,处于待更动状态,禁止其他人使用。
图2 更动流程
(4)实施和验证更动。更动出库后可由变更实施人对待更动配置项实施更改,并请同行专家验证变更结果。验证结果合格后将变更后的配置项更动入库,如果验证没通过,则重新实施更改。
(5)更动入库。更动完成并通过验证后,变更实施人填写《更动入库申请单》。审批通过后,将更动后的配置项更动入库。
2.3.3 版本控制
版本控制是全面实施软件配置管理的基A,其目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保存配置项的所有版本,避免发生版本丢失或混淆等现象,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6]。对配置项在初次完成时确定初始版本,在每次更改后确定新的版本。版本号由主版本号和次版本号组成,当发生更改时,若变动较大,次版本号加0.1,若变动较小,次版本号加0.01。
2.4 配置管理记录和报告
配置状态记录和报告通常称为配置状态纪实。配置状态记录主要对配置管理活动进行记录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配置项纪录(名称、标识和版本)、变更纪录、基线纪录、出入库纪录、审核纪录、备份记录和测量信息等。
配置管理工具KCFlow可以根据配置库中的内容生成配置状态报告,确保配置管理报告和配置管理库的客观一致性。在项目每个阶段结束时,配置管理员从KCFlow导出该阶段的配置状态报告,总结该阶段的配置管理活动,统计配置管理相关数据,并将配置状态报告发送给相关人员。
2.5 配置审核
配置审核是一种软件验证方法,其目的是检查软件产品和过程是否符合标准和规程,是变更控制的补充。配置审核包括功能配置审核、物理配置审核和管理配置审核。
功能配置审核一般由项目经理审核配置项的实际功能特征是否达到功能基线文档中所规定的要求。物理配置审核是通过对配置项的检测,鉴定文、图、物的一致性,保证软件更改的完整性。配置管理组定期(每季度)进行配置管理审核。配置管理审核主要是对配置管理过程进行审核,确认配置管理记录和配置项是否完整、一致和准确。审核过程中,相关人员按照审核内容形成《配置审核检查单》,对不符合项进行记录和处理。
KCFlow具有灵活的配置审核功能,能够策划适合本单位的软件配置管理审核准则。每次入库时,相关人员进行物理审核,在基线建立及变更时进行功能审核。
图3 配置审核策划
3 结语
软件配置管理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有效的工具进行配置管理,能够弥补人工管理出现的纰漏,规范开发流程,保证软件产品质量,减少软件缺陷,缩短软件开发周期,降低软件维护成本。本文结合配置管理工具,对软件配置管理流程及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为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与质量,今后的工作中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本单位的配置管理相关规定,对配置管理工具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满足各种软件开发要求。
参考文献:
[1] 石柱。软件工程标准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 何新贵,石柱,王纬,等。GJB5000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实施指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 王忠贵,刘姝。航天型号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5.
[4] 董越。未雨绸缪理解软件配置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存在问题 ; 完善措施
一.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现状
(1)现行工程质量检测模式导致检测单位第三方公正性地位得不到保证。主要表现在工程检测费用由被检测单位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1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规定,检测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这将比较有效地改观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对检测机构形成较大的政策支撑。但目前这种局面还没有形成。
(2)部分检测机构基于部门利益形成保护。根据检测行业协会的了解,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检测机构依附于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科研单位、高校、质监机构等,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利益保护群,特别是依附于施工企业的检测机构,其检测结论公正性受到质疑。
(3)工程现场质量与检测责任行为无法直接联系,“仅对来样负责”, 但事实也无法把作为责任主体的检测机构和工程现场质量的责任进行有效的连接。有相当部分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管理者,仅把检测作为资料过关的阶段。
(4)检测试验行为规范得不到保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建设行业的管理者以及工程的其他相关责任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特别是检测市场的全面放开, 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检测机构更看重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行为未得到有效约束和监控。
(5)检测机构小规模现象造成市场恶性竞争。检测机构小规模,市场准入较低,势必产生一哄而上,追求短期效益行为,严重影响检测的规范和质量;同时,产生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落后,不利于检测领域的检测技术创新和发展。
(6)管理部门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由于人力条件有限,难以对检测机构进行“全天候”的监管,况且大部分的检测属试件破坏检测,很难做到“追本溯源”。
(7)检测机构的淘汰制度、吊销制度、公司信用制度不健全。
二.当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和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用试验和检测结果来反映的。在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时,试验和检测报告是必不可少的质保资料。一旦报告失实,将无法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质量情况,给社会和公众安全带来隐患。但目前,试验和检测机构存在以下几个比较大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质量。
(1)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质量管理、经营理念上存在不足
三.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管理①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从业人员的考核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手册中管理人员和现场一线检测人员必须在位在岗,真正发挥其抓管理,管质量、效益的作用,对于长期外聘人员必须解聘。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年检有标准,一切按制度办事。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掌握新规范,新标准,提高其业务技能,保证检测工作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③工程质量检测的行业管理部门,在把好检测机构资质审批的同时,做好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和动态考核。因为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特殊性,在落实质量责任的同时,要加大省、市两级管理部门的巡查年检力度,通过巡查年检,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甚至停检整顿,直至吊销检测机构的资质,这样才能做到资质标准不降,监督管理到位,检测数据的质量得到保障。(2)对于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不规范的行为,省、市主管部门也一直采取一些管理手段进行监管,此如三级密码管理制度、报告统一格试、报告统一印刷序列号等来监控虚假报告资料流入工程中,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为了规范检测工作,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对策:①样品委托管理 接样室提供给检测客户样品委托单,由客户填写,委托单应标明检测项目的检测参数、标准、价格等详细信息,接样员把委托单内容输入微机并打印;任务单在空余时间集中统一打印,由微机自动生成按项目分类的任务单流水号,同时微机可打印样品标签,方便样品标识;按照三级密码制度,样品编号与委托单编号相互独立,这样检测人员就不能知道样品是哪个检测客户,也不会产生一份样品多个任务书,每个任务书上的检测项目不能随意减少,就不会产生随意抽掉不合格数据,减少了弄虚作假的可能性。②检测数据及原始记录的管理 检测人员领取任务书后,按任务书要求对样品进行检测,应保证两个人参与试验,一个试验,一个记录,互相监督,经两人签字后,交审核人审核签字后,检测数据不能够再修改,检测人员在输入每个任务的检测数据时,微机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编制检测报告。③检测报告编号在检测报告中唯一的,报告经签发后,不得进行更改。(3) 对于不合格检测报告统计,采用微机直接生成不合格统计报表并打印出不合格报告,上报当地质量监督站处理,减少隐瞒不合格报告可能性。(4)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收费的管理,在微机中直接统计各个检测项目,并根据检测价格指导价,管理部门可直接计算出收费具体情况,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处罚,可直接规范行业价格竞争,减少不正当的竞争,规范检测市场。(5)对于一些检测单位乱收费,及个别检测人员不按规范进行检测的违法乱纪行为,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及《广东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建筑法》中的规定,进行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结 语
一、管理评审工作的流程
根据相关管理评审体系中的规定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我国电网企业管理评审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依据相关的管理评审体系进行优化,也可以使得管理评审工作的流程进一步的得到管理优化,而管理评审工作的具体流程。
二、管理评审开展的具体细节内容
通过图1就可以了解到,电网企业管理评审工作的流程较为复杂,但是可以将其归结为三个部分,其一是管理评审的前期策划,其二就是中期的实施,其三就是后期的跟踪。在前期策划中,需要针对管理评审类型进行合理的选择,然后针对评审管理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评审计划的制定,设计出相应的管理评审方案,将评审需要的资料准备齐全。而在中期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依据制定的评审方案进行管理评审工作的开展,通常而言,管理评审工作都需要以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展开。而在后期的评审跟踪中,主要就是制定管理评审报告,针对评审当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并进行跟踪验证。
1、管理评审前期策划
刘仲昱管理评审前期策划中,第一,就需要针对管理评审的类型进行确定,定期开展计划性的管理评审,值得注意的是,所开展的计划性管理评审间隔时间要控制1年之内。而在开展临时性管理评审的过程中,主要开展的方式就是进行行政会议以及管理问题解决会议,两种会议相结合,在12个月的时间内,多次针对评审内容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完成。第二,在管理评审前期策划中,要制定好相应的管理评审计划,在该计划中,需要对管理评审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内容等进行确定,管理评审计划在制定完成后,要及时的下发到相关的部门,使得各个部门能够及时的了解到管理评审召开的相关事项。第三,准备好管理评审所需要的一些输入资料。针对这些输入资料进行合理的编制,所编制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管理评审所需要汇报的内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根据相关的问题提出的相关措施的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要严格的依据相关部门所具有的职能,来进行输入资料的编制,各个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分别对输入资料进行编制,在输入资料中,可多应用表格以及图形等统计方式,以体现出输入资料的专业性,使得输入资料一目了然,简单易懂。
2、管理评审的实施
所输入的管理评审形式就是管理评审报告,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严格的依据管理评审制定的计划来进行输入材料内容的安排,并且针对相关的主管业务来进行测量以及分析,在了解相关的基本管理资料后,针对管理评审的过程进行报告的编制,并输入报告。而输入的报告是否真实有效,则主要由主管部门进行裁决。所编制的报告一定要能够凸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能够依据该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而正式进行管理评审会议之前,也需要对输入的资料进行合理的收集,并针针对输入资料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将整理好的输入资料上交给相关的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进行审批,然后才能够正式的利用这些输入资料,这些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这样可有效的提高输入资料的利用率。在一定的情况下,还需要组建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提前对所需要的输入资料进行审核,这样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采用会议的方式来召开管理评审,主要就是为了能够使得评价体系可以顺利的运行,并且能够对相应的管理评审进行有效的改进。所召开的会议一定要以输入报告为主要的参照依据,合理的利用集合众多的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集中大众的意见,合理的对生产安全方针以及目标进行全面的分析,钥匙的会议召开的过程具备公正性,所准备的资源一定要充足,并且能够积极的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对会议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也要能够较快的适应相应的评价体系,按照评价体系的要求来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改进。在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会相应的出现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改进,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由管理人员进行评定裁决,有些问题则可以直接摆在台面上进行解决,依据大众的意见来进行改进,而针对一些特殊性的问题,则需要交由管理人员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和改进。
3、管理评审后期跟踪
管理评审的输出(评审报告、审核评价),应以报告形式,评审报告内容应包含以下方面:
(1)对体系运转情况的评价;
(2)对安全生产情况的评价;
(3)资源需求与配置的适宜性、有效性的分析结论;
(4)重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5)绩效改进的目标与指标;
(6)存在问题及纠正措施;
(7)问题措施的跟踪。如何评价管理评审改进后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管理评审后续措施的落实和验证方法的正确运用。会议形成的问题及措施应纳入“纠正与预防”进行跟踪整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通过月度例会报告和纳入季度报告进行监控。在整改中,对所实施的措施的有效性必须进行跟踪和验证,对效果不明显或根本没有效果的一定要重新采取措施,直到纠正为止。
三、结语
一、工作目标
通过这次检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涉及交通、水利、国土、国投、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排查和问题整改情况,查找和解决项目决策审批和监管、招标投标、土地出让、规划管理、环境保护、资金使用、工程实施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深化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治理”的工作目标。
二、检查的范围和内容
本次检查应着重查找并纠正:一是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问题。二是决策不科学、审批不合规、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三是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招标行为不规范,挂靠借用资质投标、收取管理费出借资质,以及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四是肢解发包和违反合同约定指定工程分包人,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施工单位超出资质等级认可范围承揽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按规定支付工程款、严重超预算,不严格履行合同、拖欠农民工工资;不按合同约定履行监理职责,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等问题。五是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压缩合理安全生产费用,或授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施工单位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制;工程验收把关不严,不按照有关标准验收等问题。具体把握好以下环节和内容:
(一)项目排查和问题整改情况
1、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滚动排查情况;
2、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情况;
3、问题的整改情况(含历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情况
县发改、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规划、房管、交通运输、水利、安全监管、重点工程办公室等部门对项目的决策审批和监管情况。
(三)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情况检查。
1、项目的基本情况(附表)
2、项目前期申报审批情况
(1)项目建议书及项目立项审批文件;
(2)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批文件;
(3)选址意见书;
(4)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批文件;
(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7)国有土地使用证、勘察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8)初步设计审批文件;
(9)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查审批意见。
3、项目招标投标情况
(1)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信息公告和投标企业资质及报名情况;
(2)项目进场交易情况;
(3)邀请招标或未招标审批文件;
(4)资格预审情况;
(5)评标及中标情况;
(6)中标后签订合同及施工合同情况;
(7)行政监督部门对招投标监管及备案情况;
(8)招投标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调查处理及公告情况;
(9)重大设备物资采购情况。
4、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1)工程施工图审查合格书;
(2)有关部门开工令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3)设计变更通知书、经济洽商签证;
(4)工程施工季度计划;
(5)投标文件中承诺的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到岗及其履职情况;
(6)工程施工日志。
5、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1)发展改革委或项目主管部门下达投资计划文件;
(2)财政部门下达建设资金预算的文件、资金到位情况有关凭证和材料;
(3)财务管理有关文件、工程财务收支账目和自查情况资料;
(4)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
(5)投资估算、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及其批文;
(6)工程量清单、监理现场签证单、工程款支付凭证、开户银行对账单;
(7)竣工结算报告及其有关部门审核报告;
(8)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及有关部门评审报告。
6、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1)项目管理规划;
(2)项目工期管理情况;
(3)项目单位内部管理文件;
(4)项目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旁站监理方案、监理日志;
(5)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及安全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审核意见和其他专项审查意见;
(6)安全生产许可证。
7、项目竣工验收情况
(1)竣工图;
(2)工程竣工报告、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有关部门现场验收记录;
(3)各单项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证书、环保部门验收证书;
(4)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有关实验检验报告。
三、检查的组织实施
(一)检查组的组成。由县专治办组织两个检查组对我市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国投、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检查。两个专项检查组分别由上述县执法纠风室主任、县第五纪工委书记带队,每个组由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和县招标办各派1名专业人员参加检查。可视情况增调上述五个主管部门人员参加检查。
(二)检查项目的选择。本次检查应重点选择排查中发现问题未进行整改和整改未到位、群众反映较多、新开工和新立项的工程项目。五个主管部门应提供重点项目清单,各检查组按照本方案要求研究选定不少于5个重点项目实施检查。上述重点项目清单和所选检查项目应及时报县专项治理办备案
(三)检查的基本程序
1、听取县直部门全面情况汇报和被检项目业主单位的项目情况汇报;
2、检查和审阅被检查项目从审批环节开始至项目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的全程档案资料;
3、工程现场检查;
4、询问谈话;
5、检查组视情况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意见和所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四)检查时间安排
(一)检查时间:6月15-16日。
(二)6月20日前,各检查组将检查情况总结报告以电子和书面报县专项治理办,县专项治理办将适时召开检查情况汇报会。
四、有关要求
(一)认真准备。各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迎接检查的各项准备。各项目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必须提供相应资料,确保检查所需的各方面情况资料完整齐全。县专治办公室要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
(二)客观公正。检查组和被检查单位都应科学严谨地对待检查工作,要准确恰当地肯定工作成效,严肃认真地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地汇报情况,确保检查结果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