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开题报告(精选10篇)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学已从以往的研究教师“如何教”渐渐转变探讨让学生“如何学”。因此,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成为教育研究者们关注的话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教师行为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西方对教师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长,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查特斯和韦普尔斯(Chartens& Waples 1929)以及巴尔(Barr 1929)等人就已经开始了对教师行为的研究,20世纪中期,“课堂教学行为”才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对象。60、70年代随着“过程——结果”研究范式的兴起,有关教师行为的研究尤其繁多,80年代末以后由于“过程——结果”研究范式的衰微,教师行为研究日渐减少。
国外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最早见于克瑞兹(kratz)1986年的研究。他从探讨教师人格与特征的间接研究逐渐发展到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研究,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效能研究。
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套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显著方法,但也有研究者(傅道春)开始采用类似人类学的方法对课堂实录进行研究。
进入21世纪以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越来越受到国内许多教育研究人士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少学科教师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他们通常立足于自己的学科教学对教学行为加以梳理、总结和分析,反作用于自己的教学,如广东东莞中学的吕晓珍老师就是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描述新课程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教育科学硕士何孔潮则通过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阐述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揭示出这一特定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新理念,分析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在实践中面临的现实困境。20xx年江西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夏志芳老师主编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丛书,则是从各学科的角度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具体内容,进而提出对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的再思考。这应该是与本研究课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学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从产生至今,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所以,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教育科研一直永恒的主题。
当前有效教学大体有四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四是最优化理论(以巴班斯基的理论为代表)。这四个理论就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从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现,很多新课程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用热情和兴趣点燃智慧,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3、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管理体系。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而且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
4、推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职业型为事业型、“教书匠”为教育家,力求成长为一批优秀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三、课题的界定(对关键词和题目的说明)
1、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方法是指通过实施一定的教学方法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即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按照有效教学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策略、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教学的评价策略。
四、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从国内外文献研究来看,有效教学的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二:一是国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由于文化、教育背景差异,难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接受、借鉴、创新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二是国内研究成果大凡是文献研究和建议性理论研究,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缺少实践基础,在指导性和普遍意义上看,缺乏推广价值。
综合分析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发现,虽然有一定的经验和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但针对普通中学,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外来务工子女占多数的普通中学的特点进行课堂学科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而新课改背景下普通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更是很少。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将教师教学行为合理分解,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研究,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五、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将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有效教学研究的实践经验,探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应我校特色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教学理论、方法以及行动策略。研究中充分体现行动研究理念,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以量化研究方法为辅;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过程研究与形成研究相结合;个体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可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反思法等。
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论坛、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
个案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经验反思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观摩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优质教学的规律。
七、研究步骤及进度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成立“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召开全员参与的动员大会。
2、第一阶段:组织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文献研究。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调查,找出低效、甚至无效负效的原因,各教研组在调查的基础上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完善课题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工作。硧定教师研究的子课题。
3、第二阶段:教师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的课堂实践活动:撰写有效教学设计,有效教学案例分析,上研究课,集体观摩,集体评价、讨论,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各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切磋,部分教师把课堂实践的经验逐步上升提炼为有效教学论文。
4、第三阶段:理论与实踐的有效结合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成果。教师撰写论文。
5、第四阶段:对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统计、研究分析,征集论文,课例。反思,影像,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验收,做好推广工作。
(二)目前进度
课题组为了搞好本课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认真学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购买了相关的教学资料、资源;查阅有关国内高中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章;观摩了大量的优质课,课题参研人员相互听评课,充分讨论了课题的可行性。
八、研究成果的形式及适用范围:
(一)课题成果形式:
1、课题报告,阶段性的研究论文
2、教育教学的典型个案
3、教学实践中的公开课、教案及课件
4、师生的心得体会
5、课堂教学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适用范围: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教学
九、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小组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而体育教育在这其中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完整的人格。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我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经验,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时代要求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过于注重身体的训练和成绩的达标,忽视培养学生的品德,致使学生的容易形成孤独的性格。在此背景下,广大体育教师要进行深入思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融合起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强、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也不具有独立性和拼搏精神。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育人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教学之中,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
如,在课堂训练开始前,笔者会讲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教学难点及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在队列训练中,笔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严守纪律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使其在队列行进中达到动作准确的标准;在场地器材摆放的过程中,笔者会讲述这些器材的使用原理,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养护教学器材和场地,从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的意识。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笔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在长大后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
二、进行趣味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们的动作是否标准,导致传统教学中的技能训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就会使其很容易出现伤病,最终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应当依据强度适宜、难度适中的原则开展科学训练,改造一些训练方法和模式,帮助学生拓展运动技能,培养他们形成拼搏、顽强的运动作风,使其在面对困难的环境时能够战胜困难,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要积极地配合体育教师,努力把技术动作做的标准,避免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伤病,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
如,在上课前,笔者会带领先到场地的学生打扫和检查训练场地,排除里面的安全隐患,使他们树立安全观念,同时会向其灌输安全第一的意识,指导他们学会急救方法、了解一般运动损伤的处理流程。在“30米跑”的教学中,笔者还会设计一些跟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来代替枯燥无味的训练,像采取变换跑的方式,让学生采用各种姿势的起跑、折返跑、障碍跑、S线跑等方式,这显著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其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玩耍、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笔者还会纠正学生在训练中容易出现伤病的错误姿势,减少他们出现伤病的概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既树立了安全意识,又学会了如何避免伤病,还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三、开展团体活动,提高协同意识
现代的孩子们大多都是家庭独生子女,缺乏和同龄人的互相交流。升入小学后,家长比较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培养学生的性格,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集体意识。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一方面符合新课改的改革精神,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经常参加团体活动的学生,其性格都较为开朗、活泼,具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很强的社会成员意识。而体育活动在培养小学生团队意识方面,拥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体育活动是培养其协同意识的主战场。
如,笔者在体育课上设计了“托起明天”的这一趣味活动:大球两个、一组5名学生按身高分别托住大球。笔者发令后,学生托住大球迅速向前奔跑,中途球不得落地,以最后一人最先通过终点者为胜。还有就是“推动火箭”这一活动,每个小组有12人,协商分工,有的扶住“火箭”,有的推动滑板,有的准备在循环往返地搬运轨道开路和铺路,以火箭尾部最先到达终点为准。同时,学生们在上体育课前也会亲手编制一些趣味项目——“跳圈接力”“巧射足球”等,共同创建体育游戏,将趣味性、游戏性和运动性结合在一起,动作易于学习,还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笔者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其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
四、开展人文教育,灌输体育精神
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身体的同时,还具有塑造他们完整人格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在促进学生身体发育的同时还应当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能够起到心理“减压阀”的作用。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小学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排解内心的焦虑、抑郁,精力充沛,有利于成长为一名心智健全的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穿插讲述一些伟大体育运动员的故事,使其在困难时能够靠自己的意志来克服,进而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如,在小学运动会中,有的学生参加中长跑比赛会因为体力不支而跌跌撞撞跑到终点,有的学生会因为很难坚持下来想放弃,这时候,笔者和班级的其他同学会在赛道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克服掉自己内心的气馁的想法,发扬拼搏精神,越过身体的“极点”,达到最终的目的地。同时,笔者还会为小学生讲述一些奥运故事: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奋力苦战、连扳三局,最终以31获得女排奥运会冠军,重回世界之巅。那一刻,不管是现场的女排队员还是国内的老百姓,所有人的心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人文教育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养成遇到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影响着未成年的小学生,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也关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目前,一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技能,但是缺乏高水平的人文素质,这就容易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学校应当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其教学思路,使他们积极地创新训练方法,掌握必要的技能知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学校要及时了解体育教师的心理动态,尽可能掌握每位教师的详细情况,从细节入手感化他们,使其能够静下心来踏实工作,留住优秀的教师。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广大教师也应当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积极与同行教师开展交流丰富自己的眼界,查找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锐意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可以以技能比武大赛和公开课为契机,邀请其他单位的教师来开展交流合作,以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有责任心和事业感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总之,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育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健康,更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农垦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研究课题的引导下,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又要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使其能够成长为一名拥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吕时珍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xx(03)
[2]陈敏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xx(13)
[3]吕小标论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xx(26)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脑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化教学技术才真正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来,为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门学科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与实施。国外英语教学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发展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英语的能力。随着英语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教学的手段之一。可以预料,现代科学技术无疑将极大地影响英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英语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
我之所以选择本课题是因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教育技术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扩展视野,提高了教学质量等等。因此,多媒体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
多媒体英语教学有着传统英语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多媒体英语教学在我国尚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少老师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误区,如只图表面气氛而忽视教学的实效性,过多的依赖多媒体从而忽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等等。我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和怎样让多媒体英语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教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与学的媒介作用,提高自己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让多媒体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淡化存在的问题,让多媒体更好的为英语教学服务,这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2.让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出更好效果的方法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图表面热闹而忽视其实效性。
2.盲目追求形象性,限制学生创造力。
3.过多依赖多媒体,从而忽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方法:
1.运用查阅文献、书面调查等各种方法搜集资料;
2.整理分析材料,选择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题目;
3.执笔撰写;
4.修改定稿。
措施:
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了解收集有关材料进行分析研究;
3.上网查询;
4.请教导师陈金荣。
四、研究工作进度:
选题研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写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提纲;
修改提纲,撰写论文,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修改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陈阳展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20030828/3089992.shtml
[2]顾佩娅《英特网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1998第1期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
[4]刘道义《Senio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
[5]励景《网络知识与运用》宁波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
[6]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3月
[7]宋振宇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几点注意
/resource/Article_Show.asp?ArticleI
[8]汤燕瑜外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够建和应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030404/3081596.shtml
[9]王珠珠《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20xx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0]庄宇让多媒体走入课堂[J]外语电化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2月
[11]张莉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30404/3081596.shtml
[1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也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这一现象已刻不容缓了。可以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努力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轻负高效”阅读,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限度的提高。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不需要教。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能浪费时间;二是要提高单位时间学习质量。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综上所述,本课题是研究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具有明显优化特征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途径。也就是为了达成教与学的目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而在对教与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与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具体来说是通过“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备课策略”、“有效上课策略”、“有效评价策略”等行为方式实现有效阅读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阅读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并非只是讲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关注一段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⒈阅读兴趣的培养;
⒉预习习惯的培养;
⒊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⒋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⒈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⒉概括能力的培养;
⒊质疑能力的培养;
⒋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⒈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⒉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⒊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⒋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各位实验教师结合个人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教师的阅读教学行为分析,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跟踪调查,对典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例分析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深入、有效,。
⒈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⒉在所在学校形成阅读教学高效性研究的氛围,带动学校青年教师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所在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⒊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⒋努力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总课题《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问卷调查法、因素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为辅。
1.因素分析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研究实效。
4.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5.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从20xx年5月份开始进行研究,拟定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成立校课题研究组,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职责落实。
2.召开课题小组会议,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初级培训,完成课题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2月)
1.召开课题实施研讨会,开展课题的实质性研究。
2.课题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交流讨论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困惑和感悟,总结上一阶段课题实施情况,布置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
3.课题组每一学期召开一次校级研讨活动,对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做一次全面的探讨。
4.及时开展教师和学生成果汇报活动。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检测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调查。
2.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实验成果的提炼与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3.召开结题会,作好反思,上报实验成果。
八、课题组织:
1.课题主持人:孙剑 校长 全面负责管理研究过程,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组组长:欧阳梅 副校长 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 。
3.课题组成员:
徐 赟 副校长 负责课题理论指导和课题研究制度建设。
邓 勇 主任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收集及整理 。
涂婉花 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前期问卷调查、分析材料准备。
徐梅花 语文教师 负责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闵秋红 语文教师 负责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潘新莲 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各阶段的计划与总结。
闵尚辉 语文教师 课题活动会议记录及上交的相关材料。
胡 凯 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收集整理及电子文档处理相关工作。
九、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研究》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论文、案例、教案。
一、开题背景
英语是21世纪人才必备技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教育部规定从XX年秋季起,全面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随之在我县也全面推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为我县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在,我们县小学已全部开设英语课,但是由于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语言环境的缺乏,语言习惯的差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观念更新慢,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短缺,致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浓,于是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英语太难,也没多大意思,除了应付升学考试。所以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进入中学后,由于学不会,基础差,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作为农村英语教师,如何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结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农村中小学的各种课内外资源,为农村中小学英语学习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成了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的主要原因。
我们乡已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了课堂教学艺术的渗透,在就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艺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而且初见成效。我们乡还结合新课程改革,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倡教学艺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深化研究,扩大成果,结合新课改,我们把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作为实验课题,所以主该实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二、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研究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目的是让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焕发出其艺术魅力。从教学环节以及课末结尾艺术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教师在掌握课堂教学基本程序与方法的基础上,达到教学各个环节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学生兴趣最大化。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落实课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英语。
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都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合情合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课堂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一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最佳的课堂教学是实现听、说、读、写的最佳途径。如果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的积极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更好的被他们所接受,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使获得的感性知识继而有理论性的飞跃。有利于英语课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有利于更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有利于课改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融洽气氛的形成,有利于课堂效果的大幅度提高。
同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起一支教育思想端正,科研素养良好,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三、研究内容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从教学环节的角度注重中小学英语教学艺术,注重课前导入艺术,课中问答艺术、教学手段艺术以及课未结尾艺术,从而创造出生动和谐,多彩的教学情景,使中小学校英语教学成为一门结合性很强的育人艺术。
本课题预计突破的难点:
新课改形式下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1、调查问卷:采用调查问卷和英语教师谈话,听课,评课等方式,
2、实践研究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了解,观察学生群体和个体的行为变化。
3、案例分析法:
每一环节实施后,进行阶段性的分析,此环节里重案例的积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4、文献法:
对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优化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介绍课堂模式研究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由本课题借鉴。根据研究思路,探究更多完善的方法。
5、比较观察法
比较传统教学观念—————充满课堂教学艺术色彩的现代教育观念,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加以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预期研究效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施,能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所进步,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能使大多数学生能利用所学内容进行交谈,努力使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愉悦中去学,由以前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课堂效果最大化。
研究背景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xx)中明确的指出,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而现阶段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仍然主要展现于语法的讲解、单词的默写以及习题的练习上,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英语诵读能力的培养以及训练,以此为背景的英语教学产出展现往往是成绩无论好与差都不愿开口,毫无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严重的与新课程标准相违背。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普遍不高是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长期顽疾之一。作为义务教育重点构成的小学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更是奠定良好教育基础与保证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西方学者以及教育家在教育模式的研究上倾向于探索诵读教育影响因素、诵读教育的模式的创新,值得我国学习;同时在优化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立足于自身环境之下,探索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滞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针对性的优化我国农村小学英语诵读教学现状,实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质”的飞跃。
研究目的
1通过理论探讨,揭示农村小学英语诵读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内容,分析农村小学英语诵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2通过调查揭示农村小学英语诵读教学的现状,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以调查研究的成果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探讨解决农村小学英语诵读教学的对策。
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本文的研究课题。
2.以确定的课题为研究目标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分析,确定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理论。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笔者主要通过相关文献的搜集以及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两种方式进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通过调查问卷回收、统计以及分析,进一步的进行资料整理。
2.以湖南N、X、F三所农村小学诵读教学现状作为实例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以及对英语诵读教学的影响。
3.通过对于农村小学英语诵读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为进一步的完善提供依据。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研究成果的展现
2.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的课题《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问技巧研究》是经市教育局批准的市级微型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开题,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提问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思维辨析或动手活动最后得出答案,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现阶段提问的类型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封闭式:答案是固定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只能在框架里进行回答的;二是开放式:答案是多样的,没有限制,没有框架的约束,可以让对方自由发挥的。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最多的往往是第一种类型:如要求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其典型提问方式是“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问题,往往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惰性,难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或者要求学生通过记忆,背诵作叙述性回答,其典型提问方式是“是什么?”。这类问题能训练学生的记忆力,但同样不易激发创造性思维。另外,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往往没有提问的机会,学习显得很被动。
关于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问的技巧,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目的及意义。
此次课题研究我想要努力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研究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英语课堂提问技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启迪学生用英语思维,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而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却出现诸多情况。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就会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调查,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自己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及其成因,转变现存的课堂的教学观念。便于我们进一步针对师生双方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为深入研究“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研究”提供明确的主向。
2、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小学英语学习的内容大多是日常生活用语,而这些内容的学习往往离不开相关的情境。要提高教学中的提问效率当然也要创设相应的情境来进行。
3、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提问的技巧有很多,但是因为教师习惯或教师教育观念的不同导致课上提问方式单一,被提问学生单一以及所提问题不具多样性和层次感。
想要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作为教师应该认识以下两点:
首先,“提问”包括提好的问题和有效的提问策略。教师要学会精心设计问题,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做到提问准确而有效。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们通过研究教学课堂提问技巧以及策略,提高教师们的提问的实效性。
其次,“问题”是教学的心脏,也是教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要在通过教师教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4、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将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各班英语课进行实验。
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教学实践成果。
①、通过课题《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问技巧研究》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提问的价值,不断深入探究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将所学的理论和感悟到的知识通过课堂进行实践探究。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变教学观念,做到每节课在备课时就认真设计好提问,通过反思、总结探索出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②、课堂上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问的愿望和要求,教师能在备课时精心准备每一个问题,课堂上学生能在提问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知。
2、理论研究成果。
①、《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问技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调查报告。
②、收集有关的课件、案例及平时的资料、撰写论文、形成结题报告等。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的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半年(20xx年12月——20xx年6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拟定课题设计方案,书写开题报告,开展课题申报、上交课题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启动课题研究,制定阶段达成目标,修正研究思路,定期总结,阶段成果展示。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6月)
撰写论文,结题报告;收集整理结题材料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物力给予了大力支持,我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摘要:
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大学英语发展几十年来,逐步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多种媒体资源和信息的传播,大力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
大学英语教改革实施十多年来,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着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改革需要进一步创新和突破。在这一背景下,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大教育出版社和高校不断共同举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发展研讨会,探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的发展与改革。当前我国高校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外语教学改革,这场改革致力于能否打破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具有外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建构主义理论针对外语“教与学”提出全新的理论和思路,赋予外语教学与学习崭新的含义。首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其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内容和教材内容,书本知识不再是反映现实的唯一准确渠道,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只是对客观现象的1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一、多元化、多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不同于以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对全国范围内各类各层次高校的调研数据为依据,以研究为支撑,提出建设多层次多元化教学目标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指南》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三个等级。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需求确定的;提高目标是针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多元需求确定的。大学英语课程将与高中英语课程相衔接,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阶段,自主选择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设的三级目标体系首先满足了英语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是大多数大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发展目标是针对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兴趣而提出的多元目标要求。
多元教学目标决定了大学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多门课程组成。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和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三个类别。在课程设置中,每个类别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不同层次高校各个类别的课程所占比例应有不同,并依此设计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块。在教学安排上,不同的目标体系所需课程时间也不相同。同时,各高校应控制班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二、慕课时代大数据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
慕课时代俨然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主流,本文以清华大学杨永林教授的TRP为例,根据杨教授题为“慕课时代大数据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以TRP平台为例”的主题报告,现代技术在教学上起到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杨教授从“慕课”(MOOC)理念的广布,各类在线教育平台的运行,到高等教育从传统模式到数字化模式的转变提出了TRP系统的研究背景。杨教授亲自展示并说明了TRP的系统特色,智能自动化、虚拟交互性、区域开放性、应用全科性、浏览双轨制以及大数据特色,具体说明了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满足英语教学与研究的需要,以及对数字化教学未来的展望。此外,他还重点演示了数字化课程特征,从教学效果展示、教研成果、团队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大学英语系数字化教学改革举措和具体的实施及效果,对如何推广大规模、发展式教学改革模式,建设以数字化写作为核心的课程做了具体阐述,呈现了数字化课堂的教学掠影、课堂乐学以及学生的在线反馈。虽然许多学校利用慕课这一新兴教学模式,但是在目前的背景下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首先学习慕课制作方法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建立以慕课为模式的大学英语慕课教学系统,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强化教师对学生慕课学习的统一管理与监督,努力搭建慕课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期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和时效性。
三、信息化时代高校英语教学提倡混合式的原因
信息化,作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也必然引发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等。教育信息化是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教育信息化最早是美国在上世纪末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时所涉及的一个词语,随后,信息化技术这五个字频繁出现在很多国家的教育计划或战略方针中。纵观国内外专家对教育信息化的见解,教育信息化不仅仅包括整个教学环境的网络化、信息化,还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教学思想的信息化,也涵盖了信息化的教学评估等。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是标准化生产、批量定制、广谱适应性,这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个性化人才的需求,而同时信息社会的挑战,内容无处不在,海量信息采集、加工速度、传播带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文化观层面课堂面授的现场性不可复制,伦理观层面教育伦理关系的消解与重构,技术的本质是回归人的自然属性,教学内容需满足可定制、自适应性强的特点。学生需要一部自定义、自组织、自适应的遥控器可以自主选择。除了作业、考试作为评价依据外,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为轨迹,需要混合教学以此调节教学(备课、设计、制作)之所以要混合:寻求针对每一个学习者的最佳方式。
四、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更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理念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也必须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文秋芳教授认为,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三个理论依据,即符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需求。在此基础上,文教授从课程视角出发,建议体现输出驱动的大学英语新课程体系应为:EGP和EAP相结合,均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包含口头表达、笔头表达、口译、笔译/编译等输出模块。她认为,学生有权根据自身需求来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她还提出了“输出驱动”的两种教学法:综合技能法和教师辅导递减法。总之,“以输出为驱动”既是教学阶段的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输入为基础,以输出为驱动”是适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模式之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应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无论是EGP、ESP、EAP还是EOP课程,都应充分考虑其阶段性、个体性、专业性和适度性。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科学规划课程,有效实施教学;大学英语应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大学英语工具性的学术英语与专业英语,应与体现人文性的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等相结合。
大学英语课程应形成区别于其他教育资源的、不可替代的课程特质和核心竞争力,即负载系统的文化知识,营建浓厚的人文氛围,注重人文素养;数字化写作模式引起热烈反应,慕课时代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共享、学习方式从网络化到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对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师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化语境下,有许多大学讲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动态分层,开展分级分层教学,主要包括听说分层、阅读分层和写译分层,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在多媒体教学进行,同时,学校还着手建设英语教学与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电子阅览室、英语自主学习机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再教学形式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拓展与创新,这对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态分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分层进行落实和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动态分层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现代突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具有深厚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相对有效的、理想的教学模式。将与时俱进的教学概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使其具备时代的属性。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组成,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信息化语境下,教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自身已有的知识或者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接下来由学生自行消化、分解接收到的知识,并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通过课堂环境反馈给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身为主导者的教师和学生也有可能成为影响学习者的环境因素。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环境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多媒体、计算机等已成为新兴的视觉传播载体,承载着用户需要的大量信息和资源,有助于用户获取最大资讯或享受网络服务,更方便教师授课。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使用存在不足,使得原本运行稳定的大学英语课堂受到强大的冲击,课堂生态结构严重失衡、功能相对失调。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外部环境,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变成了系统内部因子,甚至是主导因子。在信息技术的生态位转变过程中,英语课堂的生态系统也发生了偏移,生态系统失衡问题明显增多。信息技术的强行介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各生态因子达不到和谐统一,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矛盾凸显、关系失调,这些问题的累积引发了整体效应。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问题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似乎进入了瓶颈期,生态化的英语课堂依然处于失衡状态,重构生态平衡成为大学英语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存在失衡现象,而重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模式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作为主导者,对学生进行“自主学法”指导显得比较重要。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实验时,力争做到在建构新知识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在复习时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在出现错误时教给学生纠正、反思的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很多,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运用教法传授学法。学期末评选“自主学习小主人”。条件是:爱学、会学、主动学、有创造性、有毅力、学习效果好、团结协作好等。健康、和谐、良性、开放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思辨等能力的全面发展,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创设专题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学习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大学英语改革的新方向。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应该让生态系统内的诸如教师、学生、英语生态环境等生态因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个元素的最大潜力,充分、合理和适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以最自然的学习状态、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老师一起创建高效、良性的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丽丽.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英美社会文化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J],安徽文学,20xx,(01)
[2]高原.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黑龙江科学,20xx,(02)
[3]叶玲等.“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xx,(04)
[4]沈春蕾,袁欣.信息化语境下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xx,(02)
作者简介:关继东(1980――),男,吉林长春,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生,研究生方向:教学法。
一、研究课题太极拳对聊城大学后勤集团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二、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三、选题依据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基本生活等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是高校工作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保障性、基础性工作。
回顾聊城大学建校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勤集团的付出功不可没。后勤集团在一段时期物价调整幅度较大,聊城大学规模发展较快的情况下,能够克服难关,通过不断的改革发展和广大后勤集团员工的辛苦付出,减轻了学校的负担,使得聊城大学各部门各机构能够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科研,这与广大后勤干部和职工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后勤集团不断提高后勤工作的能力,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为聊城大学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果失去了后勤集团的支持和保障,聊城大学不可能达到如今的成就。后勤工作直接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师生生活服务,包含了广大师生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为高校的正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高校后勤集团员工在高校中可以说是服务者,保障着整个高校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工作任务重。后勤工作人员同样受着来自工作、家庭、经济、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压力。
四、研究现状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1949年太极拳被国家体委统一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用于锻炼、武术表演以及体育竞技比赛等。在改革开放之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以武用的太极拳以及体操竞技用的太极操以及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拳流派众多,群众基础非常广泛,可以说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太极拳运动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又易于开展和学习,因此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对于后勤集团这一概念,作者通过查阅和整合各类相关资料,后勤集团是包含高校食堂、水、电、暖、气、通讯、运输、住宿接待、学生公寓管理等学校重要组成机构,除了教学科研外基本上都是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范畴。后勤集团作为高等学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后勤集团的具体任务就是保证高校各机构各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21世纪初,后勤集团从高校的主体中分离出来,走上企业化的道路,不断进行资源重组和联合,并融入了社会第三产业链,实现了依靠社会资源办后勤,实现了后勤社会化。如今,高校的后勤集团实现了经营服务与管理的分离,政企的分开,成功的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说,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趋势,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是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后勤集团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五、研究对象本文以太极拳对聊城大学后勤集团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