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是“粗心”两字

每到一份考试卷发下来,小朋友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发现那么简单的题目居然错了!心想:“哎!不小心,写错了1而老师常常会问小朋友:“你为什么不检查?”有的小朋友会回答:“我检查了,可惜没有看出来,”老师又问“检查了还检查不出来?”学生低头无语,心里也在想:“对呀!为什么没有检查出来呢?”也有的小朋友会说:“没有时间了,所以没检查1老师会说:“那你做的时候怎么不小心点?”。“是啊!为什么做的时候不仔细点呢?”

所有的人都知道检查的意义,可为什么大多数的小朋友还是不能坚持下来?原因有二:一是认为“检查”很多余,检查从表面上来看,它不是作业,而且还很浪费时间。况且既然已经做完了题目,自己也感觉没有什么问题,觉的检查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就对检查失去了耐心,觉的检查就是负担,主观上不喜欢“检查”也就无法使检查成为一种习惯。这一点可以从竖式计算的验算中反映出来,很多同学听见竖式计算要验算就显得很不耐烦,验算时应付了事,从来不计算,而是抄写过程,更有甚者明明两次计算答案不一,但他们依旧无动于衷。二是不知道“检查”什么!由于对自己可能发生的错误(错误往往具有习惯性)缺乏预见性,有的小朋友对自己很自信,所以检查的时候要么感觉很盲目,要么就是一目十行地看几遍,还不时地东张西望,总觉得这样做是对的。既然是对的,还检查什么?即使有错的,反正也检查不出来,只能听天由命了。久而久之,也就不检查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

首先在思想上要端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要充分认识到检查的重要作用,利用课余时间可以查找一些大到世界小到身边的由于粗心引起的严重后果的事例和科学家、名人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让其明白检查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另外要使学生对自己错误的特点和习惯进行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遇到最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就会多加留心和注意,这时“坏蛋”就会通过你的检查而无所遁形了。检查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其次培养他良好的读题、审题、落笔习惯。解题时的读题、审题以及第一次的落笔是解答结果正确与否的关键之所在,只要抓住这点,检查就会显得轻松。因为否定自己远比否定别人来的困难。

最后要教给他们正确的检查方法。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多的学生不是不检查,而是不会检查,每次考试的时候同学们拼命地检查,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询问就会发现,他们都是用眼睛看来看去,心里一直在想,我这样做是对的,因此检查就变成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毫无效果。正由于此,我们应该重点教给他正确的检查方法。正确的检查方法可以是用草稿纸把解答过程遮住,然后把题目一道一道地重新读题、审题、计算一遍。在这儿一定要屏弃想当然的态度,接着看前后两次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相同的就检查下一题。如有不同,则再重复检查,看究竟是哪一次解答时出错,找出错误原因再决定选择哪一种解答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计算题很适用。可以是把演算结果代入已知条件里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比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有8个苹果,比小军多3个,小军有几个?如果你的算式是8+3=11(个),那么你在检查的时候可以这样检查:小明有8个苹果,小军有11个苹果,小明比小军少3个,这和题目中的比小军多3个相矛盾,所以8+3=11(个)是错误的。这种方法对于应用题最为适用。也可以是通过估算进行检查,根据条件通过估算得出正确答案的大概范围,看自己的解答结果是否在这个范围之内,如果不是,那就应该好好地检查这道题目了。比如:(看下面的竖式计算)

802×68=8984

802

×68

1304

738

8984

你可以把802×68看成800×70≈56000,这个答案和8984相差甚远,因此这道题可能算错了,就得重新计算。这个方法对于考试时做完试卷,只剩下一点点时间最为合适。

检查原本很简单,可是有很多人做不好就显得不简单了。但不管怎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不会出现本文开头的一幕。是我们每个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每个学生最大的心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