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国税局富池分局税源管理探索与创新之路
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之一,就是税源管理。税源管理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税收管理的基础,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的基础,可以说,离开了税源管理,税务部门就会丧失税收征管的主动权,更无从谈起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
作为基层国税部门如何才能做好税源管理,牢牢掌握税收征管的主动权,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呢?
近年来,阳新县国税局富池分局立足基层“地广、户多、人少、区内经济发展差异大”身身实际,即:分局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现有干部职工43人,征管辖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肩负该县“两乡镇、一农场” 697户纳税人(其中一般纳税人38户,小规模纳税人659户)的征管工作。为在这一形势下,切实掌握征管工作的主动权,自XX年税收管理员制度实施以来,他们按照税收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严格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做好源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着眼放展,为强化税源管理,不断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并在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了“大户管精、中户管好、小户管住”的“分类式”管理目标办法,并卓显成效:---XX年,该分局分别实现组织收入4580万、5660万、6859万、8330万,呈现跨越式增长;同时征管质量年度考核分别以94.8、95.6、96.8、97.5分的高分,连续四年度居全县国税基层分局榜首。
事实证明,他们“大户管精、中户管好、小户管住”的“分类式”目标税源管理办法是有效的。探究个中的作法,必将能给我们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掌握征管主动权,提高征管质量带来更多的启示。
一、分类的标准及管理目标
任何事物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税源尤其如此。富池分局为管好辖区税源,并对税源实施科学分类、确定管理目标,每年年初第一项工作就是模清税源家底,对辖区税源进行全面分析调查,即作好年度税源普查,据此按纳税规模实施合理分类,并相应定下具体的管理目标。
按纳税规模大小“排队”。根据分局所辖区域税源实际,结合省、市、县局监控的重点纳税人要求,他们按照税源大小和集中程度的不同,如XX年,将辖区内的重点监控户(36户)定为大户、一般监控户(56户)定为中户、双定户(572户)定为小户等三类进行监控管理。
按各自监控重点“定标”。根据税收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结合他们实践经验,确定“大户管精”标准就是要做到“五清六达”。“五清”即指对一般纳税人的基本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关联交易信息、财务处理及优惠政策清楚,“六达”就是指要求对一般纳税人的申报率、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税收管理员工作任务完成率、税收管理员提示事项启动率达到规定的指标;“中户管好”目标就是要做到“三清四核”。具体来说“三清”就是对小规模企业基本信息、财务处理、优惠政策清楚,“四核”就是及时核查小规模企业的税务登记内容、发p使用情况、核定应纳税额、定期户籍巡查;“小户管住”就是要做到“三清四无”。具体来说“三清”就是对双定户的经营情况清楚、户数清楚、纳税情况清楚,“四无”就是辖区内无漏征漏管户、无假停业户、无假非正常户、无假注销户。
二、以针对性监管,实现管理目标
二、探索行业管理实现“大户管精”
一、监控大户,加强税源重点管理
1、调查核实登记信息。重点了解一般纳税人的组织机构形式,包括:经营方式、运行机制、行业类型、核算方式等内容。采集关联企业信息,掌握关联企业的名称、生产经营地址、管理控制关系、享受优惠政策情况,综合分析企业的组织关系、关联关系、投资比例,形成企业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2、掌握生产经营流程信息。主要包括生产装置、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主要原料、主要产品、生产经营控制等。分析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年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等特点,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状况和进销渠道,形成完善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进销结构图。
3、核实企业报送、备案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及使用说明、银行账户、财务信息传递形式等信息。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软件,及时采集企业财务信息。根据企业财务信息传递形式,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内部生产经营控制方式,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凭证、资料的传递、汇总方法。
4、通过对存货、待处理财产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折旧提取等物流信息的定期采集,及时、准确地掌握一般纳税人物流信息,从而对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计税依据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5、按月统计企业的存货(库存商品)、产成品、半成品的增减变化,全面掌握当月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的耗用情况,分析投入产出是否正常。
6、按月对一般纳税人企业资金运动情况进行监控,重点加强对一般纳税人企业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资金归还等信息的采集,防止出现资金帐外循环、帐外经营,综合评价企业税款缴纳能力的。对内部设有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的重点税源企业,应全面掌握其资金调度及流向。
7、按月或季对一般纳税人企业报送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相关栏目与企业账簿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8、强化资金来源监控。以企业近三年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充分考虑销售额增长与资产增长和权益增长的关系,进而确认企业融资因素。重点采集资金来源渠道信息和来源方式,及时掌握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抵押、拆借等情况。
9、强化资金用途监控。从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项目招标、工程进度及预决算情况入手,对照其资金拨付和折旧提取记录,核实其是否有真实的资金应用、资金应用是否匹配、固定资产价值是否正确核算以及折旧是否正确计提。对流动资金,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看其各项流动资产占用资金及结构是否合理;从较大金额业务入手,根据其银行对账单和银行余额调节表,对应分析其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看其资金流动记录是否吻合、是否隐瞒开户银行账户以及是否存在帐外核算情况;根据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p情况,采用抽查法,对应核实其银行付款记录和材料入库记录,分析其材料购进和应付账款是否属实。
10、强化资金归还监控。根据企业融资合同或协议,监控其资金是否按期归还以及逾期归还原因。根据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净流入量和生产销售规模、利润率及计付股息、利息、占用费等情况,分析其归还资金的能力和筹措资金的合理性,并进一步监控其筹措资金是否纳入正常核算。
11、根据一般纳税人企业的组织管理、投融资结构、生产经营特点等企业基本信息,核实确认企业关联关系,按期采集企业与其关联企业间在购销业务、融通资金、提供劳务、转让财产、提供财产使用权等关联交易信息,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分析企业间关联交易定价的合理性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为收入预测和跟踪管理提供依据。
12、要求一般纳税人企业按月向分局报送《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申报表》,分户申报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交易的交易类型、交易内容、交易日期、交易数量、产品规格、定价标准、定价原则等。
13、按月对一般纳税人税源企业的财务核算情况进行监控,监督企业是否按照报备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处理。
14、按月核实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期间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核算,监督企业是否达到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标准,并对享受税收优惠的额度进行统计、分析。
15、定期将一般纳税人企业实现的主要税收指标分别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宏观税负进行比较。重点监控一般纳税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实现税收、入库税收的增减速度及其变化因素分析。
五年来我们本着既便于征收开票,又便于进行税收统计和税收分析的原则,对所辖区域的大户重点税源按行业进行了科学分类,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统计口径确定了有色金属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纺织、水泥等五大行业,在XX年我们选择了有色金属采选业作为分类管理试点,受到了市局张巧新局长的高度赞扬并作为全市国税系统税源管理先进典型作为经验交流,XX年11月8日《中国税务报》将我分局的一篇有色金属采选业的纳税评估案例予以刊登学习,试点成功的经验证明:分类管理必须对每个行业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例、能源耗用、行业标准等经营信息进行全面调查,从而总结和分析出每个行业的税收规律,以增强分行业管理的指导性和实效性,提高分行业管理水平。而今,我们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选择化工和采石行业进行分类管理,适时制定了《化工行业税源分类管理办法》和《采石行业税源分类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就这两大行业我们还建立了包括投入产出比、产品能耗比、行业平均利润率及平均税负率等纳税评估模型。根据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对两大行业的重点税源户和连续3个月零、负申报和低税负申报的纳税人纳入重点纳税评估对象,有重点的进行了纳税评估,达到了提高行业税收监控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三、实施综合管理实现中户管好
16、定期向申请办理税务登记的小规模企业以及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到其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核实税务登记事项的真实性。
17、掌握小规模企业合并、分立、破产等信息;了解小规模企业外出经营、注销、停业等情况;及时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的其他情况,督促小规模企业按规定办理相关税务事宜。
18、加强小规模企业的户籍管理,加强与同级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地税等部门户籍信息交换。
19、按月将小规模企业申报表与当月开具普通发p销售额、代开增值税专用发p销售额进行比对。申报表中的销售额应等于或大于当月开具普通发p、代开增值税专用发p销售额合计数,否则按异常申报处理。
20、对小规模企业应采取查帐征收方式征收增值税。对未设置账簿的、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主管国税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等情形之一的,应核定其应纳税额。
21、小规模企业领购增值税普通发p实行限量限额、验旧购新。新办小规模企业首次领购发p数量不得超过25份。
22、发p发售岗若发现企业未按规定使用发p,应及时移交税收管理员进一步调查核实。税收管理员调查核实后按规定进行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发p管理岗。
23、对认定为非正常户、失踪户的小规模企业,应及时取消票种鉴定、停售发p,并追缴尚未使用的发p。
24、不定期进行户籍巡查,并在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工作平台中记录巡查情况。
25、对列入重点监控名单的小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和税收负担率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有关联行为的小规模企业、销售产品不开具发p的企业、进行了纳税申报,但其申报的计税依据,包括收入数额、收入构成明显偏低的、生产经营规模与纳税申报不相匹配的列入纳税评估对象。
26、已开业的小规模企业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小规模纳税人标准而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强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p。
27、加强小规模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对未按规定报主管国税机关审批或备案以及未单独核算免税、减税项目销售额的小规模企业,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四、深化动态监控实现小户管住
28、注重源头控管。及时对地税、工商的交换信息进行比对,掌握业户开业、变更、注销登记及停(复)业等情况;建立户籍管理台帐,详细登记纳税人经营注册地址、核定定额等信息。
29、强化巡查监管。重点监控临界点户的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对因经营情况改变而达到增值税起征点的纳税人,及时按规定程序重新核定定额。
30、实行分类管理。以经营规模为分类标准,对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经营大户,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督促其如实建账,准确进行核算,实行查账与定额相结合的征收方式。
31、加强发p管理。对个体纳税户发p使用、核定定额情况和申报销售额进行调查比对,对超定额户,及时予以定额调整。
32、严格税额核定。认真落实增值税征收率下调政策,对农村个体经营大户及镇区双定户、临界点户全面实地核查,将核查结果与个体电脑定税数据相结合,准确核定定额并及时公布,接受纳税人监督。
三、以完善的考核机制总控管理目标关
五年来,我们围绕一条主线——v2.0运行,借助一个平台——税收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良性互动,用好一个资源——发p管理信息,推行一套办法——《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湖北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办法、制度,把握一个起征点——抓好双定户税负评定,实现一个目标——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将“六个一”贯穿于税源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健全权责体系,提高税源管理的“三化”管理水平。
一、以效能为标准,全面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强化税源管理,必须使从事税源管理人员真正成为信息采集员、纳税辅导员、税收宣传员、纳税评估员和税收监督员,为此必须全面实施税务管理员制度。首先划片分区“分户到人”,将业务水平高、责任感强、职业道德好的干部分别充实到大户、中户、小户的税收管理员工作岗位,使税收管理员与纳税人建立对应关系,从而促使税务管理员对税源情况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分析和掌握。其次是责任明确“管事到位”,作为税务管理员必须全面掌握纳税人各种涉税动态信息,加强对辖区内纳税人的日常管理,负责所管纳税人的信息采集、资料收集,整理、立卷等工作,从而及时了解管区内税源变化情况,将税源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最后是确保将所有纳税对象纳入信息系统的监控范围,与工商部门保持定期的联系,使税务与工商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着力解决税收管理员“管什么、怎么管和有没有管理好”的问题。建立了职能清楚、责任明确、监督有力、流程清晰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指标,强化监督考核,通过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工作平台等载体以确保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到位。
二、严格绩效考核,不断提高税收管理人员的队伍素质建设。开展绩效考核是促进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提高质效、促进落实的重要举措,自XX年开始我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强化对征管工作质量的考核。一是将征管工作进行分解考核。如:管户、申报质量、纳税评估、特定行业、征管资料等进行专门的检查。二是实行巡查制度,分局成立专门的巡查工作小组,对征管工作质量不停地抽查;同时辅之以互查。三是实行考核结果公开制度,以季度为时间单位不断将考核结果公开。四是实行领导负责制度,将税源管理质量与分管领导的奖罚相挂钩。所有这些措施有力的延伸和拓展了“大户管精、中户管好、小户管住”的 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