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企业的交流材料

*市头台乡大泉村位于头台乡南侧,该村共有村民86户,村民430人,其中仅有两户汉族人家,全部才有7个汉族人,占全村人数的2%,其余84户全部为哈萨克族,共有哈萨克族人423人,占到了全村人数的98%。全村农业人口370人,牧业人口60人。该村1976年从原西湖公社农业队分出,成立牧业队。1982年实行包畜到户,当时人均6只羊。1992年成立头台乡,大泉村划归头台乡管辖。全村共有土地1400亩,人均土地3.5亩,由于该村绝大多数村民为哈萨克族,学习农业种植技术时间不长,加之土地盐碱化严重,该村以种植棉花为主,亩产籽棉仅为230—240公斤,这只是其它村队籽棉产量的三分之二。20*年人均收入才2610元,和全市农牧民家底平均收入相比,才达到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全村有大小牲畜6120头,由于饲料地缺乏,加之没有良好水利灌溉条件,根本不能进行大面积种植饲草料,远远不能满足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和要求。从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来看,这是一个典型、落后的民族村落。

20*年,经贸委与头台乡大泉村结成包村定点帮扶对子。当委领导第一次走进这个村落时,看到全村没有一间漂亮的房屋,没有一片规整的土地,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渠,没有一条平整的道路,这里与繁华的市相比显的有点格格不入。与之同行的头台乡领导和大泉村村长介绍说,大泉村集体经济严重不足,大泉村整体建设长期滞后,至今为止,农民灌溉水渠还是简易的自流水渠,灌溉水源流失十分严重,农民每年在灌溉水的时候所用的时间是其它村队的三倍,流失的水给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棉花在生长关健时候水跟不上,棉花及其它农作物的长势也不如其它村队,头台乡近年来对大泉也有投入,但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多少实际际问题。委领导认真听取乡领导的介绍,也谈也了帮扶大泉村的意见:解决大泉村的首要问题,是农民用水问题,有了水,棉花和其它农作物才能增产,才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在返回第二天,经贸委党委召开党委会,研究帮扶大泉村的意见。在长达三个小时的会议上,党委成员逐个发表了意见,最后大家不约而同的把计划的中心问题提到了党委如何引导企业走工业反哺农业之路,在工业反哺农业上做一篇好文章。最后党委会决议:XX年计划筹备资金五万元,给大泉村修建一条一公里长的防渗水渠,解决农民用水问题,并在帮扶的几年时间,每年都对大泉村给予两元的资金支持,帮助大泉村提高村队建设水平,并决定由党委书记钱宗超同志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经贸委如何在开展工业反哺农业工作上开创局面,如何让企业老板转变观念在工业反哺农业上做出贡献,又如何具体实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贸委召集全体机关干部召开会议,大家集思广益,理出了一个清晰的思路:第一步,首先引导以农产品为生产加工主要原料的企业走出第一步,带动其它企业发展;第二步,经贸委牵线搭桥,建立起大泉村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步,经贸委与企业同共筹资,由经贸委具体实施帮扶计划。

有了具体的工作思路,经贸委党委书记钱宗超同志就开始从党委下设党支部:*市最大的以玉米为生产加工材料的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做工作。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天玉公司老总郭玉民听了钱宗超同志的来意后激动的说到:“当地农民给我们公司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没有农民为我们种植玉米,也就没有我们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早就想为农民朋友做一些实事,但是总是找不到机会,经贸委提出的建议真是太好了,我们公司将会大力支持”。有了第一步的成功,钱宗超同志更加增加了信心,三天时间连续走访了工业区的十三家企业,每家企业都表示自愿为大泉村的建设出资帮扶。同时,钱宗超同志约好了与企业共同去大泉村实地考察的时间。

在一个初春的早晨,十三家企业代表在经贸委集中,这一天是去大泉村实地考察的日子。车队准时从经贸委出发前往大泉村,企业代表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去农村,大家在车上兴高采烈的谈论农村新变化。车队在距大泉村还有一公里的地方停下了,因没有路能通过车辆,大家只有随着钱书记步行到村落。村主任热情接待了企业代表,并代领参观了村子的整个情况。当企业代表看到大泉村的现状时,他们被眼前农民生活的环境深深震撼了,他们没有想到大泉村农民生活的环境竟然如此的落后。这一次考察,给代表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掌握了该村集体经济严重不足,农民灌溉水渠还是简易的自流水渠,灌溉水源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企业代表都纷纷表示,为大泉村修建一条防渗水渠,解决大泉村老百姓灌溉难的问题。

截止6月初,经贸委和十三家企业共集资5万余元,在市水利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开始动工修建1公里防渗水渠。这些时间是经贸委书记钱宗超最忙的时间,他不仅要处理单位的工作,还要去大泉村查看水渠建设质量。初步统计,经贸委领导及企业共去大泉村30余次。经过30天的紧急施工,大泉村的防渗渠建设完工了,经水利局验收,工程质量完全符合建设质量标准。

大泉村防渗渠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农民用水难的问题。以往大泉村浇灌一次土地需要七天左右的时间,而且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渠建成后,浇灌一次土地仅用三天左右的时间,并节约消费近700元左右。当水渠建成剪彩的那一天,经贸委领导和十三家企业代表以及头台乡领导参加了剪彩仪式,大泉村的村民就像过年一样高兴,他们激动的说:“是党给我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是经贸委和企业帮我们解决了用水难问题,大泉村的村民永远会记的你们”。在剪彩的当天,当地农民在防渗水渠边立起了一块碑,在碑的最上面刻着“反哺为农奉献爱心”八个大字,下面刻着XX年6月*市经贸委协十三家企业为头台乡集资修建爱农引水渠扶穷捐款单位:*市经贸委、通商租赁有限公司、*乌啤酒*分公司、北方投资有限公司、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赵氏油脂有限公司、新昌纺织有限公司、鑫茂畜牧有限公司、海阁石化有限公司、永固建材有限公司、天城杰润石化有限公司、屯河番茄有限公司、宏光玻璃有限公司、百盛园油脂有限公司。

经贸委通过头台乡工业返哺农业之路的探索,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走工业反哺农业不仅指工业,而是指所有非农产业,服务业也要为“哺农”做贡献。“以工哺农”要真正实现工农业之间在各个方面的平等交易(包括价格、财税、信贷等),保障农民的应有权益。同时,这也是政府应尽的公共服务义务。工业返哺农业不只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同时也要在制度上完善。首先要彻底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建立城乡统一制度,在制度上保证农业和农村不再向工业和城市进一步“输血”。尽快改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利地位,使农业的剩余不再过度流向工业,而是留在农业内部,促进农业自身的发展。第二,统筹考虑非农产业发展和农业发展,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适合农民就业的非农产业,以此不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业的就业比重尽快下降,缓解农村人地矛盾。第三、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和信贷支持,建立城乡衔接的福利保障体系,加大对贫困农民的收入补贴。

大泉村的农民感受到了党的关怀的温暖,他们会永远记住帮助过他们人们。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随着国家对“三农”优惠政策的调整,大泉村农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