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六篇】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6篇)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1

对于高校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表现,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那么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的思考如下:

一、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学到老,活到老”,知识更新速度的步伐加快,教师要是课堂鲜活,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让学生了解行业,熟悉企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勤思考,常总结,了解行业前沿,加强实战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认真备课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等。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的表现力,利用视频、图片让课堂变得生动。

三、搞好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不喜欢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活跃气氛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作为老师要把教学过程设计的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设计良好的互动环节,是整个课堂节奏紧凑

互动很简单,但是好的互动才能起到作用。良好的互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的生动,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所授知识。

五、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要有选择地布置作业,作业分量和难度要适当,不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习题集进行不加选择的布置作业。作业数量要有弹性,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杜绝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对学生练习、作业的批改,做到及时、细致,记录好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重视讲评,提高练习课质量。语文(基础知识)、数学、英语的作业原则上都要批改,特殊情况下每次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其他科目一般不布置作业,如有布置,都必须批改。批改的符号要规范、清楚明白,批改文字要工整、端正。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表扬鼓励并有激励性评语。提倡教师作错题笔记,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认真分析及时讲评;鼓励教师对学困生坚持面批,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六、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每堂课后、每个月、每学期都应该对课堂教学、教研工作进行反思,思考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思考每次开展的教研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课堂的管理水平,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具体要求如下:

1、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并在自己教学设计中写出教学反思;

2、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

3、每次质量监控的测试后要教学反思,并写出质量分析。当然,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师有每个教师的“法宝”,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2

教学质量是我们的工作准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篇一: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通过这次提高教学质量大讨论后,我不断地反思,如何来提高我所担任的班级教学质量呢?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储备一桶新鲜的“活水”,服务于学生,浇开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老师的我首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勤思考,常总结,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精巧设计课堂环节

首先要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和情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导入语是开启新课,引导学生登堂入室的钥匙;是承前启后的桥梁,能使学生“循”故而知新;精彩的导入语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氛围更加优化,教学活动更加顺畅。第二要抓过程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入情感,积极点拨,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转化为理性思考,使学生在激情中明理,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是抓住结束环节。

三、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我认为要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我觉得要讲得清楚;第三步要学生听懂;第四步要让学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激发学习兴趣

在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会发现学生产生讨厌、纪律散乱、不注意听讲等不良行为。我也曾采用种种措施,有时甚至使用强制性手段,力求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利用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语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目标;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生的成功增加困难。因此,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比如说: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经过重复或练习形成自动的行为动作,要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学会学习,懂得怎样合理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受益终身。

六、注重优生的培养,抓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

九(9)班学生优生少,中等生和差生都比较多,而作为老师的我,不应该对他们有歧视,更应该利用一些课余的时间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那么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都会跟着提高的。因此,如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做好家校联系等等,这些看似细碎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很重要的环节。

所以,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做好这每一个环节,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能紧扣住了齿轮上的每一个齿,才能发挥其效应。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3

我校于20xx年11月17日启动了围绕“夯实教学基础,打造有效课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学质量月活动,各学科教师都积极参加,充分施展个人的技能,为教学月的圆满增添了声色,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激情。身为化学组的成员,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月中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给自己的感触颇深,同时受益匪浅。

一、形式多样的比赛

1、化学组讲课比赛

在教务处的组织下,特邀自治区教科所的教研员鲁增福老师担任评委,化学组于20xx年12月22全天在多媒体教师开展了讲课比赛。参赛的化学教师有初中组的郭淑芳,高一组的杜军刚、马霞,高二组的樊云霞,高三组的王玲、楚可、李娟。他们分别展示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盐类的水解》、《化学键》、《浓硫酸、二氧化硫实验综合》、《原电池》。

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准备,从设计教案到编写学生学案再到课堂实践,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精心、尽心、专心,每一位老师的化学素养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都得到了鲁老师的赞许与肯定,但在课堂细节上还是存在不足之处。存在的问题如下: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个别字的读音不够准确,语言的描述不够精悍;教学前对学生已学的知识没有进行充足的摸底,特别是于本节课相关联的知识点,这样会对课堂的顺利推进造成阻碍;在课堂中要加强学生对专业术语的准确掌握,学生单纯的记忆还不够,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用文字进行表达;每一堂课都是夯实“双基”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概念来源于课本,就是要让学生多读书;在处理课堂上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环节时,注重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还要重视这类方法的学习有效性。

通过鲁老师的指导和有效的建议,让我对教学的理解于操作有了更进一步感受,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的过程,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一线的教师,不能只懂得去教,要在教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回顾 、总结、改变、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变换的教育形式中成长、蜕变。

2、化学方程式默写大赛

12月29日,高三年级经过各班的内部选拔,从各班级脱颖而出的学生共计45人次在高三(10)班教师参加了化学组组织的化学方程式默写大赛,比赛时间为45分钟。各位参赛选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比赛前就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在比赛中一分高下、拔得头筹,在选手们良好的心里准备下,比赛赛场秩序井然,学生们争分夺秒,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结束了比赛。赛后学生的脸上没有失落,尽显青春与自信。其实,这也就是老师想通过竞赛送给同学们的,然他们积极的面对学习,激情的参与学习,自信的总结学习。一场比赛结束了,这才正是重新面对学习的开始。

3、知识竞答b比赛

为了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课外化学知识,12月30日,在高三(9)班开展了“知识竞答比赛”,为了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将全班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两组同学以闯关的模式竞赛,问题由学生通过课下查找资料进行自主设计。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一个组的成员都抱成一团,纷纷为本组献计献策,活动氛围热烈而浓厚。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听着他们阵阵的笑声,我只想说:这就是知识的力量。通过这次活动,输赢已经不再重要了,开心的学习是发给他们最好的奖状。

二、收获

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并不是以热闹而收场,他们留给我的是久久的回味与感悟。

1、让我对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教学不仅仅是教的过程,在教中不断的思索、回顾、总结、创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2、让我充满了教学的激情。每日里反复的教学工作,枯燥而无味,一场活动,通过自我的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其中,一种新的教学体验又让我重新燃起了教学的热情;

3、通过参与组织学生的竞赛活动,与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学生的积极参与,也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学习化学兴趣;

4、让我们的化学组更加团结。虽然化学组的每一位教师就教学技能进行了切磋,但每位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都互相帮助,把自己对这堂课的认识毫不保留的进行交流。

三、不足

激动之余,静下心来想一想,美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我去反思、警醒、沉淀、改进。

1、在备课环节,课堂准备还是不够充分,特别是学情的摸底,对学生已学的相关知识点是否熟练没有做足工作;

2、授课过程中,在于学生的互动环节,学生活动运用的不够得当,课堂氛围有些沉闷,学生过于紧张;

3、在教案设计中,从单液原电池过渡到双液原电池时,没有进行引导式的设计,过于直接,跨度有些大,学生接受时有一定的难度;

4、组织学生活动准备时间些仓促,个别细节没有考虑到,虽然没有影响整体效果,但还是有些小的遗憾。

四、改进

1、今后的教学准备要更精、更细,注重教学设计中的小细节,一定要以学情为前提;

2、教学手段应该多元化,不能因为是高三的教学就满堂灌,不顾忌学生的感受,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

3、多听同组老师的课,与同学科老师多交换意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4、珍惜学校提供的外出学习机会,多观摩、多学习、多聆听、多吸纳,敢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以求个人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5、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心与心的触碰,在交流中让师生的情感更浓,教育的精髓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活动虽已接近尾声,可教学质量活动月带给我的深远影响是无止境的,在我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不足,有满足也有遗憾,有付出也有回报。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活动,但却凝聚了一中人的热情与智慧;虽然是一次平凡的参与,但却收获了工作中的激情与自信!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4

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去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优质课比赛总结会发言。

一、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而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其实,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课改教材无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和取舍,使之更趋科学合理,很多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解的分解,该讲的地方精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首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从而实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并且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参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四个步骤来进行。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虽然学生获得上述结果要花许多时间,但做这样一题的价值要比做五题强,同时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增强了,思维更活跃了。因此,花点时间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如果将学生规定在某种思路里,即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参与权和自主权,也会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不宽阔。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学生、教材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在课堂上应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酷爱,让他们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使他们把数学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利用设问,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2.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地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③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用一块打破成三块的三角形玻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问:“若带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I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Ⅲ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就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并为学生学习用“角边角公理”奠定了基础。

3.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上《平行四边形》一节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课后笔者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笔者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逐渐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四、平时教学中应善于与中考和竞赛内容接轨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善于把学习内容与中考或竞赛内容接轨。讲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不自觉中接受中考试题或竞赛试题的熏陶。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做题,特别是各种中考题或竞赛题,做完后善于总结,并把各种题型分解在每一节内容中,让类似题型贯穿于学生的训练中。

参加中考或竞赛,要想获得好成绩,不是靠一个月两个月的辅导就能见效的。首先教师要多做题,头脑里要有东西,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次是在课堂上要多渗透。平时为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每堂课都会留下一道或两道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数学题写在黑板上,或竞赛题或中考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讨论,从而在讨论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走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于是题海战术成了很多教师的法宝。殊不知,这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谈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了。

我们都有这么一种体会,许多学习数学的人,在20年甚至30年不接触数学题后,却仍能解出一些很复杂的数学题。为什么?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他们掌握了数学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中学数学中处处渗透着基本数学思想,如果能落实到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活动上,就能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发挥出一种方法论的功能。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才会游刃有余、水到渠成。其实,对中考或竞赛试题,只要少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每一道题,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那种考试过程中靠碰熟悉题提高成绩的做法说到底就是碰运气,是不可取的。教师的精力应该用在平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上。

六、讲课的同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传授是传统的教学观点,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应该做的是善于“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突出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做作业的习惯,都加以引导,使之更趋科学合理。要求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要讲究艺术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还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更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这样,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八、善于与学生交流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只有实现心灵的零距离,学生才会打开心灵的窗口,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一切。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要有宽松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二是要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只有相互信任,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才会在学生头脑里畅通无阻,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有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敬重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有的教师虽然有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教材的分析、讲授能力强,但是由于不善于和学生建立真诚合作的关系,师生之间存在感情隔阂,教与学不能协调配合,结果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总的来说,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正确的学生观是前提,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5

为进一步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质量意识,落实教学规章制度,我校将20__年定为我校教学质量年。在这一年,学院领导和教学督导组成员多次到教学一线听课检查教学秩序和课堂授课效果。在听课过程中重点检查了教学日历执行情况、教案准备情况、优秀教材使用情况、学生到课率以及学生课堂听课的不良现象。组织了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使广大青年教师互相观摩学习,交流展示教学艺术。作为我校的一名专职教师,我在认真学习了有关质量年的材料后,现将学习心得、体会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随着我校教学状况的日益发展,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对我校也有了一定的认可,这些都为我校近几年师生队伍的日益壮大提供了有利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虽然学生的总体基础有限,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同时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相信我们的学校会逐渐走向规范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

但是当前,我校的教学质量特别是理论教学不尽人意,学校大教室过少,理论课教师课太多,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理论课重复较多,教师体力不支,无法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至使学生不高兴,部分学生甚至反感。我校实验条件虽优于其他兄弟院校,但社会发展较快,不容乐观。但在学校发展战略大好的形势下,我们各位教师一定要抓住机遇,营造提高教学质量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优质学校, 使每位学生有专长,有岗位,能就业,就好业,是医专人的责任,是医专人的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必须奋斗。 确定20__年为教学质量年,这充分说明了我校对教育的重视和关心。有了坚强的后盾,只要我们教师在大好的形势下,抓住机遇,营造提高教学质量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优质学校,我校的教学质量一定能大大提高。

二、生源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动力。

当然,有好的生源就会有好的教学成绩,这是每个学校都很清楚的,而且,目前,大多数好学校都是建立在有好生源基础上的,它们一旦失去了好生源的支持,那么,它马上就面临危机。

三、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现在,几乎各个学校都很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无疑是正确的。作为一个学校,除了校长之外,教师素质是第一位的,有了好教师,就会是一所好学校,甚至一个国家,国民素质也是最重要的。就我们学校而言,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那么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就显得非常重要。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学校就是面对现实,立足于培养,现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们有了这样较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机制,就能尽快成长,就会有良好的师德风貌,就会有很好的工作精神,就会焕发出无穷的工作力量,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四、严格规范的管理是我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学校的管理应该制度化、规范化,严格的管理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所以,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办法

我们学校在管理上也有一些硬性的规定,但总是以人为本,管理上处处真正贯彻人本思想,不但注意合理,更注重合情。如制定的《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评教调查表》、《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评教调查表》等,使教师们无形中有一种动力、压力和危机感,从而更加努力地投身到工作中去。对学生的管理,我们也尽量做到一个“度”字。毕竟人是重感情的动物。所以对学生的教育,我们非常重视感情的投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班集体的温暖。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也受益匪浅 ,真正从心里尊敬老师和爱护我们的学校。

我们学校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支持。有了这些有利的条件,我们学校才会逐步走向今天。在以后的进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更完善,教学理念更先进,教学方法更科学,教学效果更显著,那么我校一定能够真正夺取教学质量的胜利。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6

教育部教高[20__]2号文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高级强调的是理论基础宽厚,应用型强调的是技能熟练程度。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要重视理论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一般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它有其自身内在的本质特性和要求。所以高职教育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办出高职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应该都有自己的要求与特色。

传统的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出现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鉴于以上问题,高职教育改革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从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做起,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以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和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一、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牢基础。

一堂好课的标准。传统上的标准一般是:专业内容熟练,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语言流利且富有感染力,逻辑思路流畅,教态自然,板书精心设计;教学符合计划进度,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课堂管理效果好,能够教书育人;与学生有互动和交流,等等。改革后一堂好课新的标准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训练为主要形式,以职业活动导向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工交替、学工并进、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产学一体、顶岗实习、亦厂亦校、校企融合、预先就业、双向生培养、结合地方经济、全方位合作、实训科研就业一体等模式。要逐步探索实施“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1355”模式。一条主线,以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三个平台,基本素质平台、职业能力与素质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五个不断线,素质教育、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英语训练不断线;五个合一,车间与教室、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作业与作品合一。

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谈话教学法等。要综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室和一体化教室进行课堂教学;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项目教学效率;通过QQ、MSN等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答疑解难;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建设共享型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二、教、学、做一体化

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产为中心,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做”一方面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学生用以促学.它把学与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以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岗位要求为载体,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以主体的地位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应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环节,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三、创新科学评价机制,体现改革价值导向

就目前高职学院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高职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现在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的,实践才不至于沦落为理论教学的点缀,“选修”才不至于是“挂羊头卖狗肉”;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有效”。

从各种各样的高职学院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标准。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

四、考试内容及方法的改革

改善学生评价制度是教学改革的推进器。目前大学的考试普遍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出一份试题对学生进行闭卷笔试,学校检查教学质量也大多是通过闭卷笔试来进行,这样的考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只注重了笔头答题的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熟记,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和生活操作技能,只注重标准答案,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要改变这种状况,高职高专的考试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考试内容上要根据专业特性及其实际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情况,从而促使高职高专院校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当前高职院校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采取三种考试方式:闭卷、开卷考试、课外论文。闭卷考试特别是以客观题为主时,不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卷考试中,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认真复习,评卷的公正性、客观性较差。课外论文的考试中,教师忽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测,评分的主观性较大,工作量大。面对诸多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坚持高职教学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指导原则,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基础课多采用闭卷考试,但应增加试题的灵活度以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平时增加小论文的写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几分钟小考等,为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专业课考试中,应采取闭卷、课外论文、技能面试等综合形式,促使学生既巩固知识又训练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