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

特殊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

特殊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幼儿的天性本应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童稚无瑕,表现出来就应是活蹦乱跳,爱说爱笑。可有些孩子,年纪小小却沉默寡言,显示出忧郁,深沉老道的样子,即不爱说不爱笑也不合群不爱玩,这种孩子身体各方面都发展的正常,智商也高,就是性格偏内向,与自己的年龄特征格格不入,这些孩子当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

那么,如何使这些孩子活泼起来,促使他们的身心和别的孩子一样得于健康发展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应有的自信心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是由于缺乏自信心造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多给这样的孩子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即使他们做的不好也不要随便责备,应说:“有进步了。”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未发展起来,缺乏自我评判力,他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尤其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很重要,所以说让儿童产生“我行,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样感觉是很重要的。

其次,在督促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性格内向的人往往不合群,老师组织活动能免则免,从不要求参加,所以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这此幼儿,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多扮演主要角色,多鼓励他们表现自己,引导他们大胆参加,做得不好也不要紧,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帮助内向孩子克服胆怯的最有效的途径。

再次,还要多教育别的孩子主动接触他们,多与他们玩。性格内向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不合群,所以老师要经常教育别的孩子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一起游戏玩耍,不歧视他们。

孩子们在一起时,他们的天性最容易表现出来,性格再内向的孩子,如果有一群小朋友整天在一起和他玩,只要智力正常,他也会活泼起来的。有时孩子们之间的勾通和交流比大人的苦口婆心要好的多。

第四,对性格内向型的孩子说话要特别小心,不能乱批评,更不能加于讽刺,因为内向型的孩子和大人一样,特别能“记仇”,平时他不爱说话,但别人说的话记得特别清楚,也特别久。

第五,要持之以恒,培养幼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性格内向的孩子虽然不象活泼孩子那么讨人喜欢,甚至令人讨厌,因为老师说什么他们都不应,声音大点就哭,真是烦死人了,恨不得给几个“耳光”,可我们毕竟不能这样做,这时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没有足够的耐心是行不通的,只有耐心地开导和鼓励,才能让这些孩子听你的,从而愿意和你说话,这才是你的胜利,作为幼儿教师,要相信内向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孩子。

幼儿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让每个孩子的脸上都绽放

特殊教育心得体会 篇2

时光飞逝,转眼间实习马上结束了,马上就要来到学校继续学习了,心里真的有些不舍。在启蕊的这一个多月里让我成长了很多,从一个在校学生转化成一名特教教师真的让我感触很深。

本次实习工作为期三十五天,共分为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我们根据分好的四组下到各个部门各学习一天,第二阶段集中培训,第三阶段根据自己的意愿深入到部门学习,机构领导为我们考虑的很周全,这一时间上的分配能让我们

更好的了解启蕊,了解特殊教育,能够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特长,完成实习工作。

第一阶段的实习工作让我感觉到很迷茫,因为我并不是一个特教专业的.学生,对特教知识懂得太少,不知道从何去入手,在各个部门学习的时候感觉离我们社工太远了,不知道怎么去用社工知识和特教知识去结合运用。这个问题整整困惑了我一周,直到廖老师的那些话才解开了我的迷惑,感谢廖老师那些肺腑之言。

带着第一阶段实习中的问题进入了第二阶段的集中培训,把不懂的问题放在了这一阶段重点去学习,不仅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学到了很多很多的新知识,在这一阶段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比如什么是iep,iep的制定与实施,如何备课和听课,如何驾驭课堂,还有脑瘫的定义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对其的作用,等等一些模块的学习让我们逐步感觉离特教越来越近,虽说讲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但是这些离我们很近,都是最实用的,老师说过特殊教育不是一两天能够说清的,也不是一两个月能学会的,没错以后的路还很长,还靠自己的努力去学习,我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更加理解了特殊教育,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通过一周的学习,终于轮到把理论得到实践的时候了,我很有幸的在第三阶段被分到了职教部,在这里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和崔老师每天都负责带学生去社区,参加社区之家的活动,虽说每天都是重复的,但是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做人的道理,还是居家的方法。我觉得每天都在做同样的的事,但是能做好那才是最重要的,才是一种收获。在启蕊的一个多月里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带着同一个人,或许会有些单调,但是特殊教育不可能有太多的色彩,因为他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当培训结束后我的工作安排就一直固定没有改变过,早上八点到班级配合班主任老师给孩子测量体温,八点半出发带三个孩子去买菜,之后去社区之家教孩子们做饭,紧跟着就是会餐时间,看着大家辛苦做出的饭菜,每个人都是快乐的,吃完饭就陪他们午休,下午上一些体能课和个训课,就这样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看起来简单的一天,实际上会付出很多的,他们完全没有安全的意识,所以在切菜等等方面,都要多加小心和关注。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我更加了解了特殊教育,也改变了我对那些特殊孩子的态度,更加的理解了母亲的爱是多么的伟大,教师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一个多月里我成长了不少,我知道了一种责任,他们叫我一声老师,我就会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我要对得起老师这两个字的重量。这次我作为我们长沙实习团队的负责人,有很多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中间出现过一些误会,但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都一起克服了,这一点我明白了团队的力量多么的重要,让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去努力。

特殊教育心得体会 篇3

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特殊学校随班就读培训活动,听取了赤峰市教育资源中心房占学主任和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梁宏志校长的专题讲座,并参观了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化德县第三小学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这是我第二次接触这样的特殊培训。第一次是在鄂尔多斯,并在伊旗参观了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两次的培训,我收获了很多。

曾经一度漠视残疾儿童,漠视这个特殊的群体。记得有一年我在教一年级的时候,班里突然转来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除了比正常升学的孩子大两岁之外,个子也比其他孩子高出许多,这都没什么好奇的,关键是这个孩子智商明显低于其他孩子。其他的孩子已经对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了如指掌了,这个孩子却还停留在一加一等于二的程度上。在上课的时候,他也坐不稳,在我讲课的时候,冷不丁到我身后,笑嘻嘻的样子,且口中念念有词。我头疼极了,于是豪不客气的和他的母亲进行了一次谈话,让这个孩子转学,母亲含泪带走了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离开学校的那一刻,孩子突然对我说:“老师,再见。”我虽然当时心中隐过一丝愧疚,可这种愧疚很快就在他离开后带来轻松中淡忘了。现在觉得我当时太自私,太没有爱心了,我也为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而表现出的冷酷深深的自责。

听了房主任的讲座,我明白了这个孩子是所谓的“特殊儿童”。特殊儿童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爱心与耐心去培养他们。当然这就需要随班就读的老师对这些孩子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孩子的个性,缺陷补偿,扬其长,避其短,正真做到因材施教,启发孩子的特长,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被认为是父母的包袱。

在参观了市特殊学校之后,我也确实被那些残疾孩子的顽强意志所感动。校里每一个班的外墙上都贴满了大量的学生作品,有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等。在一个大大的活动室里更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手工制作。有十字绣、精美串珠、废物拼图等。这些作品每一件完成的都是那么出色,有些甚至是正常的孩子也无法达到的水平,他们却做的那么好,成功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多少不折不扣的汗水甚至是泪水吧!震撼之余我也深深地佩服那些为残疾儿童默默付出的老师们。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这些老师+也一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吧!

今后我的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在教好健全的学生之外,还要用爱心去培养那些特殊的孩子。上帝为他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必定会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正如房主任和王科长所说的“残疾孩子也是人,我们是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的时候了”。相信将来我会在这份平凡的特教事业上为那些特殊的孩子们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特殊教育心得体会 篇4

现在这个社会,家长都忙交给老人带孩子。出现了隔代亲,会对孩子造成过分的溺爱,使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有的孩子生理发育比较迟缓,用任性来满足自己心理需求,有的孩子也会因为过分的物质满足,造成习惯性任性。有如孩子迷恋网络却忘记学习听不进家长的劝;孩子要吃方便面,而家长却要给孩子做营养丰富的炒米饭;孩子把整齐漂亮的小屋撒满玩具,弄的家里一团糟,家长让他收,收他却像没有听见。那么,遇到孩子有这些任性行为时,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一、 欲进则退,以退为进达到欲其的目的

首先,从孩子的思维出发,找到切入点,让孩子先接纳你,然后孩子才能接受你的意见。如孩子迷恋网络不顾学习,家长先适着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谈谈——网络确实很迷人,网上有很多让大家喜欢的东西,任何人很难一下子拒绝(先给孩子一种理解和接爱)。但是,你现在只有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开发更多大家都喜欢玩的软件,和大家一起分享,你能做这样的事,才是你最开心对吗?现在你长时间的上网会影响你的学习,让你很难实现自己的想法。身体也会受不了的。(提醒孩子这样做是错的)。我们不妨试着给自己规定合适的时间去玩电脑,让学习和玩电脑两不误,你说怎么样?或许你有更好的办法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建议和选择的机会)。这样孩子在被理解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意建和建议。

二、 适着和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了解你的意图

孩子在接受到影响自己的大人意见和命令时,总是会产生一种不乐意的想法。而且孩子有时还会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和大人对着干,让家长哭笑不得,这时我们做家长的不妨运用点小技巧给孩子一个换位思考的机会,如前面提到的孩子把玩具摆满地时,通常家长会说:“家里乱死了,快点把玩具收起来吧”。可是,家长运用这种语气的效果并不会很好,如果家长进来时看到玩具,就故做没有看到的样子,一会碰了这个玩具,一会又碰了那个玩具,并对孩子说,这玩具怎么总是挡着我的路呀,如果这些玩具被送玩具箱的话,那我的路就不会被挡了,(让孩子知道这样做已经妨碍别人了,这样做是错的。)接下来再和孩子讨论怎样玩玩具不妨碍别人,如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时间玩,玩完之后,把玩具放到什么地方家里很漂亮。等问题。这样你或许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改变孩子的一些任性习惯。

三、分析孩子的格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如果孩子运用上面的方法都不起做用,那么我们就要分析孩子的格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可以事前提醒孩子,和孩子约法三章,运用孩子比较喜欢和关心的东西转移孩子注意力,或者运用冷处理的方法,大家都不去关注他,让他自觉那样做没趣,他慢慢就会改悼任性的习惯。

特殊教育心得体会 篇5

在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中,接触了很多的特殊儿童,从中也有了些许心得体会:一是,作为特殊教育老师要耐心,细心,多思考;二是,针对学生应因材施教;三是,要重视家长的培训和沟通。

一、作为特殊教育老师要耐心细心。耐心,我们的特殊儿童由于本身的缺陷在某些方面会比较弱,例如认知理解或者交流等,他们的学习能力可能相对就会差些,有些课题可能需要成百上千遍的做孩子才能掌握,这时就需要很强的耐心和恒心,不要轻言放弃。细心,特教孩子的每一点变化可能很微小,但是却对他们之后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特教老师,要细心观察孩子,孩子的偶然的一句话语或某一个动作中可能就折射出他某种能力的提升,当孩子有了些许进步时,要赶紧抓住,然后让孩子及时更新知识,节省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同样,特教孩子容易习得一些不良行为,我们应及时发现苗头,及时有力的干预,避免形成不好的习惯。多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思考,思考不同的教学方法,步骤,思考更多适用的课题,思考在过去的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无论性格或者能力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同样他们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课题也是各有不同的。有些孩子可能就喜欢被表扬,一被夸讲就会更努力的去表现,但可能有些孩子却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需要比较严格的教学。重视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这些孩子普遍注意力不佳,但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却又特别专注,所以要仔细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选择教学方法、课题等。

三、要重视家长的培训和沟通。孩子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老师的干预教育毕竟有限,家长却要伴随孩子走很远,所以要重视家长的培训,这是最切实的方法,只有家长和老师的教育配合好了,孩子才能更快的取得进步。沟通是最好的桥梁,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很多问题可能通过和家长沟通我们就可以获得,从中判断孩子的很多信息,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从而就能更好的进行孩子的教学工作。

特殊教育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不断前行。

特殊教育心得体会 篇6

融合教育就是让特殊孩子(这里指自闭症孩子)和普通孩子在同一个环境一起学习,一起分享教育资源的一种安置方式。虽然融合教育在一直在推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整体的接受度不高

还有绝大多数人对于融合教育是不理解的,因此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首先整个社会大众的不理解,导致很多学校不够重视,因此很多幼儿园及普小的融合教育并没有做起来;其次是家长们的不接纳,他们认为班级里有这样的孩子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带坏自己班里的孩子,所以非常排斥与特殊孩子在一个教室学习。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给学校施压,目的就是把这些孩子赶出去。再次就班主任方面,班里有这样的孩子增加了班级的管理难度,同时孩子的成绩也会影响到老师的绩效考核,因此老师也不欢迎这类孩子的加入;最后就是同伴关系,特殊孩子在普通班学习,很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的歧视和欺负,因此也会导致融合困难。

特教资源有限

如今我国融合教育最主要的形式就是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并不是直接把特殊孩子放在普通班就行了,它要求学校必须配备专门的资源教室以及需要请专业的资源教师。很多学校并没有做到这样,因此即使孩子在进行着融合教育,成效也不大,甚至在里面混日子,浪费时间。

自闭症孩子自身的问题

并不是每一个自闭症孩子都可以到普通学校去进行融合教育的,能够去进行融合教育的孩子能力首先是过关的。那么问题又来了,很多自闭症孩子是达不到这个能力的,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进行融合教育的能力,如果强行送进去融合,反而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特殊教育心得体会 篇7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清华大学校歌》

我很喜欢这句话。作为教师,更加要“立德立言”,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不论环境多么恶劣,不管多少名利诱惑,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道德道德底线和原则,都不能做有违德行和言行的事情。不管遇到什么样“特殊”的学生,我们都要“无问西东”,一视同仁。

一、立德立言,无问东西

我从教22年,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有时候,我总是沉醉于桃李芬芳满天下的喜悦。亲眼领略过他们考上北大、清华的欣喜如狂,也见过高考失利变成神经质的落魄和无奈。一届又一届,大部分毕业后学生的名字,都被遗忘了。可是真正细想:入住到我们心灵的深处的,反而是那些调皮的、特殊身份的学生:那些坐在讲台边的、学习成绩差的、调皮捣蛋的、学困生、后进生、综合能力差的……

这些“特殊学生”的名字,让我掐着手指,慢慢数来,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例如:阿清——那个双臂全无的用脚写字的职高男生;小美——那个耳朵天生残疾、几乎什么都听不见的职高美术班女孩子;琪琪——那个先天“侏儒症”永远长不高的只有1米高的小女生;文熙——那个语文考试永远只考2分的“脑瘫儿童”小男生;嘉美——那个背着椅子、拄着拐杖、一条腿上跳上楼梯、却坚持三年都来开家长会上的年迈的父亲;豪峻——那个因为差3分没有考上厚街中学,转来我班复读、却又在一次车祸中摔断了双腿的插班生……

在我们学校,在我们社区,在我们生存的圈子里,有很多特殊群体。他们残缺的身姿和臂膀,总是一幕幕的映入浮现在我的脑海。这些坚强的身影,总是让我无限感动与辛酸,甚至潸然泪下。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先生在《陶行知教育文集》中说过的一句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从来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我们学校一直都实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分组时候,明显就分化为两大类别。在进行分组细化时,就需要特殊关爱这特殊学生。

第一类:“香饽饽”+“抢手货”。于是在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下,那些活跃的学生加分多,那些成绩好的能回答问题的加分多,那些活动能力强的加分多,那些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也是加分多。他们成为了“香饽饽”。

第二类:“累赘”+“废物”。相反,而那些沉默不语的、不吭声的、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困生、那些超级肥胖的体育成绩不好的、没有任何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成为了大家的“累赘”。甚至在每月评为“最佳合作小组”和“小组合作个人”时,他们就会很气愤的骂他们:“僵尸”“拖累”、“废物”。这些学困生,都成了没人要的主啊。这些学生的心理怎么平衡呢?

面对学生良莠不齐的状况,我们做老师的必须要因材施教。特别是针对那些特殊学生,我们更要加倍的耐心呵护。因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需要极强的耐心和恒心。除了一次次的鼓励,我们还需要宽容和耐心的等待,给他们展示的空间、时间和机会。同时还要在班级中创造一种关心、鼓励弱者的气氛,创造机会让他们施展才能、表现自己,使他们恢复心理平衡,鼓励他们身残志不残,做生活中的强者。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几乎所任教的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个或几个“滴水不进”的学困生,他们品德差、纪律差、学习更差,老师们费尽了心血,磨破了嘴皮,绞尽脑汁想尽了。无奈我们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为了顾全大局,最终选择放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同学朋友的爱、文明班级的爱、幸福家庭的爱、和谐社会的爱,我们生活在爱的花园里,快乐成长。

1.坐在讲台边上的学生——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

作文2分!总分2分!

初一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后,看到我班邹小杰同学的试卷,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高大帅气的男孩,这个温文尔雅的男孩,这个最喜欢笑的男孩,居然是个“弱智”?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怎么可能啊?可这就是事实!我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他父母亲。他母亲嗫嚅着告诉我:“小时候家里煤气中毒,留下的祸根。把脑袋毒坏了。”

在一个东莞市开放日的作文公开课上,我在“师生导学,趣味导入”环节,设计了由学生演绎一个民间小故事:《祝枝山巧写对联,笑骂地主老财》。可是我在挑选角色的时候,其中一个角色——人见人憎的“地主老财”,居然没有人去扮演。他们个个都不想去演示坏角色。这个讲台边上坐着的陈梓轩,被他们推上了我的课堂。因为他的性格也是有点桀骜不驯。扮演“地主老财”绰绰有余。他个子高大帅气,性格乖戾而张扬。这次,他扮演时候非常卖力,抢过县令的惊堂木拍的山响。最出色的是在行贿时候,那满脸的堆笑、谄媚、阿谀奉承的的眼神,让我们难以忘记。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却又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和幸运。用这句话来安慰特殊学生脆弱的心灵和疲惫的身心,非常不为过。课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表演出色,他的自尊心受到了空前的满足。从此以后,他的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了。

2.身残志坚的学生——多鼓励,少嘲笑

刚毕业那年,我在职业中等专科学校任教。高一入学时,一个高高瘦瘦的男生,来报到。我在埋头写材料,于是头也没有抬,就要求他在报到册上“签名”。过了许久见没反应,又说了一句“签名”。他还是不理我。这时,我才抬起头来,看了看站在我面前的这个男孩:清瘦的面庞,刚毅的棱角分明的脸;袖子里空荡荡的,只有衣袖,随风飘动随意的垂着在面前。原来,他根本就没有双手手臂,我禁不住睁圆了眼睛,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正思考怎么回事的时候,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讪讪的解释说:“没啥,我来签。都怪我。5岁时,他跟着我去湘江河里炸鱼,炸没了”。父子俩的言行举止,让我羞愧万分,我只认识那个歪歪扭扭的签名中的一个字“清”,后来我就叫他“阿清”。

后来,他选择了报读我们学校的“美术专业”。三年里,他练就一双脚,用脚写字,用脚吃饭,用脚洗衣服,用脚画画……甚至他的书法学的还不错,拿了学校的二等奖。残缺的肢体,健全的人生。一直以来,他的励志故事,多年来都在我们学校传颂。成了特殊学生中的典范。

3.心理障碍的———多关注,少指责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人取笑了她去。”这个女生,叫小童,跟随家人从江西来到广东。她性格也是多愁善感,像极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刚入学时,朋友太少,人生地不熟,有轻度的分离焦虑症。加上她天生慢性子,吃饭,冲凉,洗衣也慢,冲凉二十分钟,洗衣服也二十分钟,宿舍的人有时会催她,嫌她太慢,这也导致她讨厌住宿。所以回家住,主要是冲凉的。这种分离焦虑症在与亲人分离时特别痛苦,恐慌。她自已都控制不住自已情绪的。

她家长信息给我,我摘录了和她家长的微信沟通记录:

[ 1]“我对女儿也付出很多,无论金钱还是时间,学琴,学舞,学画,学棋,周末接接送送累惨。一至五年级她成绩很好,前五,前十。五年级第二学期叛逆,追星,数学成绩掉下来。痛心,一言难尽……”

[ 2]“小童早上闹情绪不肯出门上学。劝说六个小时才出门了,他爸带她出去逛逛下午再去学校上课。”

[ 3]“这段时间如果她上课不集中,作业不完成,成绩下降,请不要罚她批评她,让她放下压力主动去学。只有她肯上学了,成绩才能提上去。她自尊心强,再差也差不到哪去的。”

后来,在我和宿舍同学的帮助下,宿舍的卫生值日可以迟点安排小童做吗?让她先适应一个月后再安排做值日。后来,益彤肯去学校住宿了而且表现非常好。

四、任重而道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至理名言。

一个鄙视的眼神,一句伤人的话语,一记无情的巴掌……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由此我想到了:张海迪高位截瘫后用镜子反照写出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爱因斯坦板凳做的第一条丑陋的小板凳,达芬奇画过的一只只鸡蛋……

特殊教育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10月22日上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上海参加“国培计划(20xx)”——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华东师范大学聋教育班的学习。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为期十天的培训学习转瞬间就结束了。回顾这弥足珍贵的十天的培训学习生活,紧张、充实、快乐,能够聆听各位特殊教育专家们的讲座,得到他们的悉心指导,感觉到在理念上得到了洗礼和素养上得到了锤炼升华。

这十天来,国内专家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各位专家教授高屋建瓴的专题讲座,令人醍醐灌顶,时时回味。季佩玉教授引领我们系统了解了聋哑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道出了聋哑教育课程理论的真谛;黄昭明教授、季佩玉教授、赵航教授、刘巧云教授、卢红云教授等分别对医教结合背景下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聋校课程设置方案与课程校本化研讨、听力检测与人工耳蜗、听觉功能评估与训练、言语功能评估与训练等课程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又专业的分析与指导,指引我们从课程、方法、技术三个层面探寻教学之路;杜晓新教授、季佩玉教授、朱友涵教授、金育萍教授则从聋生认知能力评估与训练、语文教学、数学教学、聋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等方面启发我们关注学生的特征,注重教学研究,促进学生适应性发展;周红省教授、程旭教授、杨福义院长则从学前及低年级聋生教育康复课程设置及案例分析、聋教育中的家校互动、单一被试研究方法作了真切的描述,让我们对特教发展的未来有了前瞻的认识与信心。特教专家们用生动的语言、精到的讲授、鲜活的实例博得了阵阵掌声与发自内心的赞叹,精彩而又务实的讲授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开拓了我们的专业视野,解决了许多困惑迷茫,使我们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本次培训中还安排了两次对上海特校的考察学习活动,这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深受鼓舞和激励。闵行区启音学校树立了“医教结合”的办学思想,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专业特色课程;闵行区启英幼儿园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聋哑儿童实行“可视音乐干预

治疗”的新课程、新方法的实践研究让人惊喜赞叹;卢湾区第四聋校特殊教育学校“高期望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医教结合”教育体系研究成果菲然,口语教学成效显著让人惊叹;闸北区小小虎幼稚园实现“聋健融合”理念下的“自助发展”教育声闻宇内,成绩令人瞩目。这些特教精品学校,充分展示了上海市特教发展“先人一步、引领全国”的独特风范,将“理想的特殊教育”形态真切地展现在学员面前,激发了我们的理想与热情,激励着我们去思考和创造。

十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却受益匪浅。培训学习让我们更新了教育理念,指明了发展方向,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本职岗位,静心专业,潜心育人,为本地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直有一个梦,藏在心中;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而且是全国师范学院最高学府。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走进北师大,仿佛让我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学生时代:每天上课、写作业、参加沙龙活动等。虽然只有十二天,可在这短短的十二天里,感受到了校园里强烈的青春气息和浓郁的人文氛围。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幸聆听多位有名的大学教授及特教行业的专家们精彩授课,与专家们近距离的接触,使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拓宽了视野,促进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更让我充分的领略到专家们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在听报告的过程中,还是在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中,或是在会后的自我反思中我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同的收获。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分学科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有到兄弟学校听课交流的活动。每一个讲座都有它的精彩之处,每一个讲座也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我的思考: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反思自己的学生观把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点点滴滴的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最引起我思考的问题:

1、 融合教育的环境下,特殊教育应如何定位?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2、现行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都偏向于普校化,特殊教育应如何体现“特”?

3、如何运用行为矫正的策略去发展学生的良好行为?

4、今后,我们该如何一步一步去实现家庭、社会、社区、特校所共同合作构成的支持性环境呢?作为一名普通的特校老师,我能做些什么?

5、回顾教学中,自己是否有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有想过:九年的学习,有多少知识能真正是对学生走上社会是有用的?

6、如何突破听障生读不懂、写不通的老大难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我的理解

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发人深省。

(一)目前,在我国特殊学校仍是特殊儿童主要安置形式,特殊学校教师要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适合的教育,教书育人,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提升特殊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随着融合教育的开展,特殊学校也必须从传统隔离式的学校教学转变为与社区、家庭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特殊儿童的教育将不仅仅是在校园的狭隘的教育,从学校融入社区、进入社会。特教教师要帮助特殊儿童突破学校围墙,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社会,为其创造融合的环境,帮助其从实践中学习,从真实生活中学习,成为特殊儿童发展的引导者。作为“教育者”的特殊学校教师:首先是一名特殊教育者,应当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承担起协调者

的作用,促进特殊学校资源中心功能的发挥。协调家长和普通学校教师之间的矛盾;促进普通学校教师与其他特殊教育相关人员的沟通与交流。

(二)课程方向的把握很重要。该如何去把握?“度”在哪里?

这是听了肖非教授的《特殊教育学校综合课程的几个问题》的讲座后,在脑中不断浮现的,引起我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特殊学校在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盲目搬用普校语文教改的做法,严重脱离大多数聋学生实际,不适应聋学生的承受力程度,课堂教学的功利色彩,结果收效甚微。在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无论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同程度地忽视残障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长期以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训练的地位,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已被异化为应付考试的训练,缺乏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三) 运用行为矫正的有效策略,开启特殊儿童的心锁。在我们的眼里总是看到孩子这样不对,那样不行,总是观察孩子的不足与缺陷。如果长期地忙于应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会日渐消磨我们的教学激情,丧失教学的潜在乐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如果忙于处理不良行为,他还能有多少时间用于教学呢?胡晓毅教授《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的讲座中让我找到了开启特殊儿童心锁的这把钥匙。在胡教授为我们呈现的一幅冰山的画,让我明白了: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只是冰上的一角,而冰山下的根基我们是无法看到的。一个行为发生问题,必须找出原因。只要他的行为不影响别人,就不要过于干预。我们应换一个思维,站在冰山脚下去考虑孩子需要什么,良好的人格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是非常渴望得到我们肯定的,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时,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角度去看(摸、闻、看、听、说)应强调的如何建立良好行为,应该更注重良好行为的发展而不是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任何行为都有功能,发生任何行为都是有前因的,不及时干预不良行为就容易泛化。一个良好的行为建立起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化物,找到关键点,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立刻”纠正。把行为细化成若干个细小的动作,让其容易达到一个个目标,帮助其爬楼梯。

(四)在《团队破冰与团队建设》的体验活动中。非常有幸被组员推荐当了队长。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同心协力、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活动后,我们认真总结、积极发言。我们为取得的成绩而欢呼,对于失败的原因我们共同反思,对今后改进的意见积极显言。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这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很难得见到的表现。活动后,让我明白了:

1、在工作中,领导的领导力、决策和判断力决定着一件事情的成败的关键。

2、团队成员的服从意识、协作精神非常重要。团队的成败取决于每个团队成员的努力!传统观念: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通过这个游戏让我明白了流水线上只要有一道工序出问题,最终的产品质量就无法保证;“动车”之所以跑得快,就在于每节车辆都有动力,而不再依赖车头的带动。

3、要做好一件事情,方法很重要。领导管理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将好的思想或好的办法固化为团队的制度并加以坚决执行!

4、要想顺利完成一项任务,必须先领会领导的意图,即明确目标的要求否则方向错了,接下来的工作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其次,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工作流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随时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