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教师教研活动总结(汇编三篇)

关于新教师教研活动总结(精选3篇)

关于新教师教研活动总结 篇1

教育科研的着力点为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教育质量效益这一中心工作,很抓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素质,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下面把我校在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学校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1、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

2、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通常,不少教师在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时,往往有人反映出对教育科研有畏惧感,认为科研比较高深,中学也有人对教育科研持“负担论”,认为中学教师的本职是教好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通过一年的宣传教育,使教师克服了畏难情绪,使他们投身教育科研,并把教学过程与教育科研过程统一起来。

3、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词典》有云:“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过去是为了将来。”波斯纳说:“成长=经验+反思”。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每天反思,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资料的积累为日后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促进了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二、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我校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三、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为进一步搞好教科研工作,我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从而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树立信心、理清思路,推进了教法改革在我校的开展。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一年来先后派出多人次,赴外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并在学校做专题汇报交流,把学到的经验和方法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以点带面提高教科研能力。

通过以上途径,落实对教师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指导,促使教师自觉地将教育理论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并把理论学习的感悟、体验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不断提升研究水平,为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实践,教后反思,用行动研究提升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教育科研的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为此,学校“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一课三议”研讨活动,通过开展上课、听课、评课,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牢固确立服务意识,为教师成长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五、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提高教科研实效

1、教科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我们认为教科研要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学中贯穿教学科研。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十分强调教师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体,教师应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教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我们努力探索充分利用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使教研活动围绕科研课题开展,在教科研的理念下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推动教研科研化。我们要求课题组人员每学期都上研究课、汇报课,课前课题组人员集体备课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课后课题组人员作重点发言,并向全体教师汇报课题研究情况。为了建立一支热心于教科研的,具有一定研究水平的教科研队。

建立务实、和谐、向上、创新的研究氛围。完善教科研规章制度。完善有利于推进教科研工作的导向、评估、激励机制,建立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科研体系。抓好课题过程管理,完善规划、立项、实施、验收、成果推广的运行机制。

今后我们将以务实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努力工作,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科研水平,为推动教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关于新教师教研活动总结 篇2

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潜在动力。教育科研的着力点为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教育质量效益这一中心工作,很抓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素质,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下面把我校在教科研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学校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1)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

(2)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通常,不少教师在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时,往往有人反映出对教育科研有畏惧感,认为科研比较高深,中学也有人对教育科研持“负担论”,认为中学教师的本职是教好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通过一年的宣传教育,使教师克服了畏难情绪,使他们投身教育科研,并把教学过程与教育科研过程统一起来。

(3)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词典》有云:“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过去是为了将来。”波斯纳说:“成长=经验+反思”。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每天反思,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资料的积累为日后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促进了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二、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我校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三、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为进一步搞好教科研工作,我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从而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树立信心、理清思路,推进了教法改革在我校的开展。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一年来先后派出多人次,赴外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并在学校做专题汇报交流,把学到的经验和方法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以点带面提高教科研能力。

通过以上途径,落实对教师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指导,促使教师自觉地将教育理论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并把理论学习的感悟、体验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不断提升研究水平,为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课堂实践,教后反思,用行动研究提升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教育科研的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为此,学校“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一课三议”研讨活动,通过开展上课、听课、评课,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牢固确立服务意识,为教师成长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五、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提高教科研实效

1、教科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我们认为教科研要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学中贯穿教学科研。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十分强调教师应该成为研究的主体,教师应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教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我们努力探索充分利用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使教研活动围绕科研课题开展,在教科研的理念下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推动教研科研化。我们要求课题组人员每学期都上研究课、汇报课,课前课题组人员集体备课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课后课题组人员作重点发言,并向全体教师汇报课题研究情况。为了建立一支热心于教科研的,具有一定研究水平的教科研队。

建立务实、和谐、向上、创新的研究氛围。完善教科研规章制度。完善有利于推进教科研工作的导向、评估、激励机制,建立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科研体系。抓好课题过程管理,完善规划、立项、实施、验收、成果推广的运行机制。

今后我们将以务实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努力工作,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科研水平,为推动教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关于新教师教研活动总结 篇3

x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该法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缺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着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态度。在讲评试卷时,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成一类进行讲解。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知识。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x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时,同学们相互测量身高,提高了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如:用纸折角、拼图等。在完成知识教育后,教育学生将剩余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每月按时参加校本培训活动,并坚持详细做好笔记。积极参与网上教研活动,发帖、回帖做到高质量。认真参加教学预案设计,听、评课活动,主动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探讨教材、教法。本学期在“博客”上撰写了自己的多篇教育教学心得、教学反思。通过努力的耕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