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工作之前说起吧,从学校学习的时候,我就对幼师这个职业比较憧憬,因为可以说幼师是一个比较伟大的职业,教育祖国的下一代,而且我们是从娃娃抓起的,所以我对幼师这个职业感到十分的自豪,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上班之前,我们经历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培训,也是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在学校没有学到的知识
幼师是一个教育祖国下一代的光荣任务,所以,首先要提高我们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文化水平,在这段刚上班的日子里,或许刚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但是幼儿教师是我想作为一生的职业,所以一切艰难要克服,有句话说得好,纸上谈兵,因为幼儿教师是一个工作起来难度比较高的职业,所以有些东西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必须得在班上实践才能得来的,所以在这段刚上班的时间里我确实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一开始的不适应,现在也变得慢慢开始有点得心应手了,在小孩子们面前,我已经成了孩子们亲爱的妈妈,这点让我感到了十分幸福,我感觉我已经慢慢的融入了幼儿园这个集体,让我慢慢的适应开了幼儿园快而不紊的生活,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还是要多多和园里领导同事们多多学习,以及和小朋友们多多交流,以便提升我自身的教育水平,增加幼教经验,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幼儿教师。
时间过得真快,匆忙间一个学期的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保育工作,我有成绩也有不足,现在将本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师风方面:
在工作中,首先服从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能上能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爱护幼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凭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心精心照顾幼儿,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生长和发展,并逐渐使其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的.良好习惯,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
二、本职工作方面:
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幼儿园保健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发育和成长中的幼儿。学前期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生长发育迅速,然而身体尚未发育完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不足,容易受外界各种疾病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所以,保证供给幼儿全面合理的营养,加强体格锻炼,落实扎实有效的防病措施等,是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
1、坚持做好室内外清洁、消毒工作及开窗工作,坚持每天清洗毛巾。坚持每周五的清洁大扫除和玩具消毒。
2、加强进餐环节工作,坚持巡视儿童进餐情况,指导帮助体弱儿童,不催食,保证儿童吃饱、吃好。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吃饭,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同时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不吃不洁食物,不拣掉在桌上或地上的东西吃,进餐不说话,不乱扔残渣果皮等。
3、加强儿童午睡管理,培养幼儿衣、裤放在指定地点,坚持巡视幼儿午睡情况,纠正不良睡姿和习惯,保证儿童午睡质量。
4、保证儿童仪表整洁,不拖鞋掉带,不亮肚亮背。
5、保管好本班物品及儿童衣物,避免遗失现象,对本班物品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方。
6、积极配合医务室做好各项工作及儿童疾病的预防工作。
7、自理能力的培训,作为中班的孩子中班,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吃饭,尽量自己穿衣,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等。
三、安全工作方面:
1、加强儿童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早晚接送儿童工作,不得将儿童交陌生人,防止错接。
3、随时清点人数,坚持每天检查幼儿是否带有异物入园,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理。
4、组织儿童活动前,要检查场地是否安全,儿童活动范围须在保教老师的视线内。组须在保教老师的视线内。组织玩滑梯攀登架、外出参观等有一定危险的活动,要给予保护。
5、防止开水、食物等烫伤儿童。
6、加强水、电、气、暖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四、保教配合方面:
作为保育老师,配合班级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当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都会主动配合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发幼儿用书、绘画油纸,指导幼儿画画、做手工、做游戏等。
不知不觉中,加入幼教中心这个大家庭已经有了一年的时间。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在刚刚开始的工作中还有些手忙脚乱。对于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内容还感到有些陌生。有太多的东西等着我去学习,等着我去探讨。
刚刚入园的第一天,张园长带我熟悉园内的环境,让我消除了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在我感到力不从心时,园长给我一次次的鼓励。在我对如何上课感到困惑时,教研组长认真的为我讲解。在我面对课堂上不受控制的孩子们时,保健组长耐心的传授我经验,如何让幼儿安全的度过每一天。园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毫无保留的帮助我这个“新手”。
渐渐的工作进入了正轨,同事之间也由不认识慢慢变成了好友。从园长到普通的老师,我们总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我们是同事更是姐妹。上班了,谈谈工作;下班了,聊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的生活渐渐有了缤纷的色彩,而对于幼儿园的工作我也有了彻底的新的认识。
爱是老师最美的语言,每天我都会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蛋,问问他们早饭吃的是什么,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等等。当孩子们亲热的喊着李老师,叽叽喳喳的告诉我时,快乐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我要把这份爱全身心地投入,爱护孩子们,了解孩子们,关心孩子们。
一天又一天,我感到孩子们已经喜欢我了,他们不但尊敬我,而且乐意接近我、亲近我。每当我走进幼儿园或走在路上时耳边总会想起一声声的问候,那一声声的“老师好”就如一阵阵的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这使我受到启示,那就是:谁把爱的种子洒向人间,谁就能得到收获。想到这些,我下定决心,严格按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相对这些而言我所流的汗水是非常值得的。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传统教育中之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教师思想上重知识轻实践造成的。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
(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
(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
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又有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在于:教育的本职任务、教师的本职任务原本就应该为社会培养成功者,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主动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踏上今天的工作岗位,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是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在学习中,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人,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第一,我认为幼师首先要热爱孩子,必须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不能偏爱孩子,更不能冷淡或歧视孩子,其次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孩子总是把老师看做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齐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第二,要有积极的工作热情。
第三,我觉得幼儿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孩子,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以人为本。
第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
让我们用慈爱的纯真,用希翼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儿童保持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可以在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在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中表现出来,在教师对儿童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儿童面前,教师是会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儿童处于弱势地位。从对话的角度看,我往往会形成不利于对话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纲要颁布以来,有些教师理解的不够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们一再强调要“蹲下来”看幼儿,实际上就是指尊重幼儿,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师的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老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
二、家长的言行,对幼儿是暗示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数父母忙于事业,部分是老人带,还有的是请保姆带,这对幼儿的教育也有一定影响,如我们经常听到爷爷奶奶这样说:“你闹,我就给你送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有的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您的话就是圣旨,您好好说说他,他就听您的”等等。孩子在这种语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恐惧心理,这也是不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从而影响到教育。
三、教师缺乏对话意识
过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把幼儿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幼儿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虽然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人际交往,但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的理解和沟通不存在,师生关系因而失去了“教育意义”。例如: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儿童“跟随”教师提出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随声附和“是!”、“对!”、“好”这样一来,儿童的回答成了他们不假思索的“齐声合唱”儿童成了教师的“应声虫”,这说明教师所希望的只是儿童能够跟随自已的思路;并通过回答问题“是”、“好”、“对”来判断他们是不在跟随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动成了“告知性”的活动,长此下去,儿童很可能形成一种惰性或对教师的依赖性,这种损害是任何现在知识都无法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