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示范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
本周五我们进行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三位执教老师积极准备,给听课老师们呈现出一节节高质量的常态课。
朱玉娇老师执教的《日月潭》一课精彩不断,新意颇多。朱老师先是以宏伟壮观的祖国名胜古迹引入课文,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本文情境,将日月潭神秘的面纱逐一揭开。接着朱老师围绕本节课的两个主问题“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和“日月潭美在哪儿”,大胆整合教学环节,有舍有得,重点突出,不拖泥带水。在识字写字环节,朱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字词,六个步骤把字词的学习夯实到位,最大化的发挥小组长的组织能力,让生本课堂落地生根。
沈磊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一课,语言清新、优美,课堂充满了感染力。沈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生为本,她培养的小主持人俨然一位小老师,让台下的听课老师们纷纷点赞。本节课,沈老师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前提下,将文本提炼为一首小诗,将诗情画意的秋天如画卷一般在学生面前缓缓打开。其次沈老师抓住“秋天的颜色、气味、作用”三部分内容,用清晰、简洁的文字概括文本,让学生在体会优美语言的同时,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让阅读指向写作。
张丽萍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一课高效、精致。张老师先是引入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切入教学,让学生总体感知长征的难,除了万水千山,还有千难万险,而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不怕”,是“只等闲”。接下来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红军长征遇到的这些艰难险阻,险到让常人难以想象,万分惧怕,再次理解红军“只等闲”的无畏和乐观精神,教学层次分明,逐步递进。
开学是忙碌的,三位执教老师同时都兼带学校班主任,各项工作都不能掉队,就这样她们还是挤出了时间,加班加点的准备这节示范课,有的时候甚至备课到半夜,仅仅短短的一周,朱玉娇老师的课就磨了三节,而且每一节都在不断提升,每讲完一节,我们俩就有了新的想法,收获就在你我心间,就这样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长,累并快乐着,很幸运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让我们携手同行,一起去拥抱我们烂漫的岁月吧。
前几天,有幸聆听了镇三位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一边听着她们的课,我也一边在反思自己的课堂,虽然自己也在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但效果不是太好,听完课后,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此说说我的感想与收获:
三节课的公同优点:
一、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目标就像指向标,对于每节课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听的这几节课中,各位老师都明确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将学段目标与课堂目标相结合,并落到实处。备课充分,目标贯穿始终。
二、朗读训练与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所在。朗读,更是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蕴含情感的重要方法。各位讲课老师在课堂上都注重对孩子的朗读训练。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孩子从读中学,从读中品,从读中悟。除此之外,几乎每一节课,都注重了孩子们的书写。
三、习惯养成的关注。
习惯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学习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每一位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都提示孩子们的读书或者写作姿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去养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对于孩子学习语文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三节课各有亮点:
李彩霞教师的课语言运用恰到好处,课堂提问,一语中的。课堂演示,干净利索;课件展示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而巧妙。屈翠霞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恰当而到位,老师课堂教学用语丰富,恰到好处,而且胸有成竹,总能委婉含蓄地处理学生的问题。孙向丽老师充满激情,使用课件适时而巧妙。相比一下,自己的课堂就缺少很多,我的课堂语言不太精炼,评价语也比较单一,应该值得思考。
从中我也感悟到,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就要多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学习中不仅能自己当自己的老师,还能当别人的老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来补充自己的发言或存在的问题。,还要教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哪些问题是只要浏览课文就能解决的,哪些问题必须联系上下文,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解决的。和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的时候,自己应该干什么?如何让学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其中,让课堂精彩纷呈等等。还要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可信度。只有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才会真正动起来,人人有事做,加上合适的评价,又让每件事情每个人都用心做。孩子们的学习氛围加上老师的精益求精,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充实而有效的。
这是我从三位老师身上学到的和想到的,我也要用到我的课堂上,让我的学生真正爱上我的语文课。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在读懂教材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就非常关键了。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从基础的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疑问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还课堂以安静的氛围
听完这次骨干教师听课活动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些课与大型公开课不同,像姚老师和叶老师的数学课,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正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三,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很真实,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著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活动,特别是听了几位老教师的示范课,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找出教育教学中找到各方面与别人的差距,积极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相得益彰的课堂之思
叶澜教授一直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还很难享受心旷神怡地阅读,因此,格外强调我们要在“还”字上动真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真正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始终是重点戏,三位老师把朗读指导与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积累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学手段达到了使人信服的艺术境界。
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老师的举手投足间,始终以“读”为主旋律,以“读正确、读流利”作为初次朗读的评价标准,坚持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学生逐段朗读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注重学困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读不准的生字词,黄勇老师时而侧耳倾听,时而搭其肩膀反复教读,时而以眼神鼓励提示,同时结合不同语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天衣无缝”,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鼓励学生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识字,学词,感悟,积累,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中释词、析句,真正实现了教学功能的综合化。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中,真正是步步落实,毫不含糊,加深了对文中角色刷子李、曹小三的理解和体验,不再仅仅只是见证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更体会到夸人的技巧,而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困生的阅读潜能。我想说,黄老师不是给学生灌满一桶水,而是给学生心中点燃一把火,使他们树立了“我能行”的意识,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在生生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正好相得益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质朴清新的课堂之思
“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三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程永华老师的教学——严谨、干净。程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以情景导入,明丽的宣传影片让人回味无穷,引人入胜,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一个传说故事就是你讲我听,我讲你听,不经意间把故事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复述故事,感受花珊这一人物形象,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促进学生“我能讲”、“我会讲”、“我乐讲”的学习愿望。“花珊决心除妖,做了哪些准备?”“她练了多久?”“为什么练射箭?”“她又是怎么苦练本领?”……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段意合并、小标题、记叙文六要素等方法的引领,教会学生概括和复述故事的能力。程永华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没有任何雕琢,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灵澄净的课堂之思
理想的课堂中动静之间的关系应是动态的、互补的。课堂静时如处子,动时如脱兔。学生学好语文需要静,静不下来的课堂,学习质量肯定大打折扣。而“静”应该是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的必备条件。我对胡文华老师的印象极为深刻,在她的课堂上,她以《美丽的草原》为主旋律带着孩子们走进敕勒川,充分发挥学生的五官功能,“敕勒民族的人们唱了些什么,你们听到了什么?”一个问题瞬间将听见的转化为看见的,随着学生的描述,我们似乎看到这样一幅天似苍穹笼盖四野的壮丽画面,“在敕勒川上,你看到了什么?”,此时看到的景物瞬间转为一个个故事: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天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就这样,一动一静,相互映衬,胡老师引导学生“心动”,班上的孩子纵然是低段,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但是在胡老师的课堂上我却看到一群幼小孩子的智慧在萌芽,思维在潜移默化地发展,能力在“雨后春笋”般地提高,着实给我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安安静静的课堂绝非是教学行为的静止,而胡老师班上的学生的个性正是在胡老师的教育下,才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老师的天赋,它是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可以说,在这次语文示范课活动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深厚,我欣赏他们自然亲切的嗓音,我欣赏他们漂亮端正的粉笔字,我欣赏他们信手拈来的恬静与自然教学姿态……这些无不让我感叹:优美的朗读多么重要,规范的板书多么重要,良好习惯的培养多么重要,术业有专攻多么重要。真正扎实的课堂,“心动”比“形动”更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
通过学校的这次示范引领,无不让我受益匪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我也仔细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仍需加强,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都需要我自己去摸索,去经历,去成长。突破常规,跳出井底看世界,是我最大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尽可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也要坚信这一步将会成为他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博采众长,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做好一个合格而又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是我的愿望,成为一位学习型、反思型的语文老师更是我不懈的追求!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们新教师提供“职高骨干教师示范课”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我是一名参加教师教育工作不到一年的教师,不具备一些老教师那样经过时间、实践冲刷后的水平,只能将这次听课自己的想法的告诉大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在读懂教材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就非常关键了。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从基础的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疑问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还课堂以安静的氛围
听完这次骨干教师听课活动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些课与大型公开课不同,像姚老师和叶老师的数学课,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正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三、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很真实,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著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活动,特别是听了几位老教师的示范课,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找出教育教学中找到各方面与别人的差距,积极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近两个月观摩了多节语文示范课,每一堂课都是极具学习意义,各具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些示范课的观摩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撼,无疑是醍醐灌顶,久旱逢甘霖。而我始终,忘不了的是黄勇老师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样一种相得益彰的课堂,忘不了的是程永华主任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质朴清新的课堂,忘不了的是胡文华老师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灵澄净的课堂……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相得益彰的课堂之思
叶澜教授一直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还很难享受心旷神怡地阅读,因此,格外强调我们要在“还”字上动真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真正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始终是重点戏,三位老师把朗读指导与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积累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学手段达到了使人信服的艺术境界。
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老师的举手投足间,始终以“读”为主旋律,以“读正确、读流利”作为初次朗读的评价标准,坚持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学生逐段朗读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注重学困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读不准的生字词,黄勇老师时而侧耳倾听,时而搭其肩膀反复教读,时而以眼神鼓励提示,同时结合不同语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天衣无缝”,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鼓励学生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识字,学词,感悟,积累,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中释词、析句,真正实现了教学功能的综合化。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中,真正是步步落实,毫不含糊,加深了对文中角色刷子李、曹小三的理解和体验,不再仅仅只是见证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更体会到夸人的技巧,而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困生的阅读潜能。我想说,黄老师不是给学生灌满一桶水,而是给学生心中点燃一把火,使他们树立了“我能行”的意识,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在生生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正好相得益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质朴清新的课堂之思
“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三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程永华老师的教学——严谨、干净。程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以情景导入,明丽的宣传影片让人回味无穷,引人入胜,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一个传说故事就是你讲我听,我讲你听,不经意间把故事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复述故事,感受花珊这一人物形象,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促进学生“我能讲”、“我会讲”、“我乐讲”的学习愿望。“花珊决心除妖,做了哪些准备?”“她练了多久?”“为什么练射箭?”“她又是怎么苦练本领?”……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段意合并、小标题、记叙文六要素等方法的引领,教会学生概括和复述故事的能力。程永华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没有任何雕琢,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灵澄净的课堂之思
理想的课堂中动静之间的关系应是动态的、互补的。课堂静时如处子,动时如脱兔。学生学好语文需要静,静不下来的课堂,学习质量肯定大打折扣。而“静”应该是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的必备条件。我对胡文华老师的印象极为深刻,在她的课堂上,她以《美丽的草原》为主旋律带着孩子们走进敕勒川,充分发挥学生的五官功能,“敕勒民族的人们唱了些什么,你们听到了什么?”一个问题瞬间将听见的转化为看见的,随着学生的描述,我们似乎看到这样一幅天似苍穹笼盖四野的壮丽画面,“在敕勒川上,你看到了什么?”,此时看到的景物瞬间转为一个个故事: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天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就这样,一动一静,相互映衬,胡老师引导学生“心动”,班上的孩子纵然是低段,学生自己意识比较强,但是在胡老师的课堂上我却看到一群幼小孩子的智慧在萌芽,思维在潜移默化地发展,能力在“雨后春笋”般地提高,着实给我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安安静静的课堂绝非是教学行为的静止,而胡老师班上的学生的个性正是在胡老师的教育下,才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老师的天赋,它是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可以说,在这次语文示范课活动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深厚,我欣赏他们自然亲切的嗓音,我欣赏他们漂亮端正的粉笔字,我欣赏他们信手拈来的恬静与自然教学姿态……这些无不让我感叹:优美的朗读多么重要,规范的板书多么重要,良好习惯的培养多么重要,术业有专攻多么重要。真正扎实的课堂,“心动”比“形动”更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
通过学校的这次示范引领,无不让我受益匪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我也仔细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仍需加强,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都需要我自己去摸索,去经历,去成长。突破常规,跳出井底看世界,是我最大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尽可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也要坚信这一步将会成为他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博采众长,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做好一个合格而又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是我的愿望,成为一位学习型、反思型的语文老师更是我不懈的追求!
三节课的公同优点:
一、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目标就像指向标,对于每节课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听的这几节课中,各位老师都明确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将学段目标与课堂目标相结合,并落到实处。备课充分,目标贯穿始终。
二、朗读训练与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所在。朗读,更是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蕴含情感的重要方法。各位讲课老师在课堂上都注重对孩子的朗读训练。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孩子从读中学,从读中品,从读中悟。除此之外,几乎每一节课,都注重了孩子们的书写。
三、习惯养成的关注。
习惯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学习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每一位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都提示孩子们的读书或者写作姿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去养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对于孩子学习语文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三节课各有亮点:
李彩霞教师的课语言运用恰到好处,课堂提问,一语中的。课堂演示,干净利索;课件展示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而巧妙。屈翠霞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恰当而到位,老师课堂教学用语丰富,恰到好处,而且胸有成竹,总能委婉含蓄地处理学生的问题。孙向丽老师充满激情,使用课件适时而巧妙。相比一下,自己的课堂就缺少很多,我的课堂语言不太精炼,评价语也比较单一,应该值得思考。
从中我也感悟到,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就要多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学习中不仅能自己当自己的老师,还能当别人的老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来补充自己的发言或存在的问题。,还要教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哪些问题是只要浏览课文就能解决的,哪些问题必须联系上下文,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解决的。和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的时候,自己应该干什么?如何让学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其中,让课堂精彩纷呈等等。还要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可信度。只有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才会真正动起来,人人有事做,加上合适的评价,又让每件事情每个人都用心做。孩子们的学习氛围加上老师的精益求精,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充实而有效的。
这是我从三位老师身上学到的和想到的,我也要用到我的课堂上,让我的学生真正爱上我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