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教学《影子》时,明显感到学生很喜欢这篇课文。还没上课,他们都会背了。我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同桌说一说: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学生们很兴奋,马上左看看,右瞧瞧后,同桌就互相进行说话训练,然后指名说。
接 着我引出了课题。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看看,现在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吗?想想,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它?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 法。我趁势引入课文教学。请学生们看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第一幅图),学生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小手就陆陆续续地举起来了,有的说:太阳在小朋友 的前面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后面。也有的说:小朋友向太阳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后面。我一一肯定。又故作神秘地说: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有个学生马 上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小朋友背着太阳走,影子就会在他的前面。”多聪明的孩子啊,我大大表扬了他一番,夸他是我们班里的小博士。听到表扬,孩子显 得很高兴,坐下来后,腰背挺得笔直。(这是一个上课不太听,却很聪明的孩子。)
这是我到新学校上的第一篇课文。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领,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利用新学校新设备,在电视上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我让孩子们找找民族小学与我们在读的小学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读读找找。用“这是一所的小学。”的句式来展开教学。有学生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等语句中可以体会到。有学生说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从“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等句子中体会到的。还有的学生说这是一所快乐的小学。从“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中读懂的。
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课文中为什么要写到小动物,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吸引了许多小动物”……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还需细心斟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 新目标英语 》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可见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再说,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那么,在何时精要地讲呢?
1、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3、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4、合作中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总结时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使总结更加完整、准确。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初期,心智正在发展,血脉正在形成,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呢?
(一)因势利导 迁移应用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恰逢学校欢庆百年的盛事,校园面貌有了大改观,组织学生为新砌的花坛写温馨的宣传用语,为新建的大楼内部选择格言警句、写凡人小语,为校园电视台积极撰稿。在练笔、讨论、推敲中学生乐而不疲,尊师爱校、友爱同学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例如,为了给学校的百年纪念石碑起个悦耳的名称。
(二)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例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相机返顾或推荐《小珊迪》《小音乐家杨科》等课文,引导学生把几个人物作横向比较,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分析感悟能力,这是从文章的内容方面相串联的;还可以从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王”的名作,花时少、收效高,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广读博览的兴趣;还可以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新年的阳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尸体上,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火柴梗。新年的街头热闹依旧,可怜的小女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由此,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让这一久远的童话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女孩被奶奶紧紧地搂在怀里,她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到那没有饥饿、寒冷、痛苦的饿地方去了。她们向着光明和幸福飞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泼的孩子们把她们吸引住了,她们来到了,来到了你们的中间。你会…… ,你会…… ,你会……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开发课程 熏陶情感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学校广播电视台对六年级的这一活动进行了全场摄像在全校播出了。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广播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课外活动。做广播操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反映一个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也是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是学生锻炼身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每学年新生广播体操教学就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广播体操的学习恰恰是很枯燥乏味的。所以我在广播体操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运用正确而优美的示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正确而优美的示范是教好新操的前提,教师也应当对新的广播操应具有较强的动作示范能力和一定的音乐素养。由此,教师课前要充分熟悉新广播操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熟练做好镜面示范。先做完整示范,使学生对新操有所认识,形成完整生动的动作表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中体现新广播体操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动作能力。
新广播体操对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动作方位感、节奏感、音乐美感、动作表现能力和动作模仿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先对学生进行基本动作的“强化”练习,使学生基本动作方法有一个初步了解。如手型、步法以及跳跃移动练习,先学习单个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然后再进行组合练习。
3、让学生做小老师去教学,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优带差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学得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充当小老师去教学。教师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应及时予以纠正。如果是少数人的错误,可用简短的语言或者是动作的暗示予以引正,如果是多数人的问题,则要求全体停止练习予以纠正。
4、通过分组比赛,提高学生自觉练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每次课的结束前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的动作完成得好,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新操前可以向全校发出举行新广播操比赛的通知,引入竞争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广播体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高估计学生接受能力,前四节操教授速度过快。
2、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没有树立好广播体操强身心,健体魄的思想,致使个别学生视学习广播体操为一种负担或应付差事。
3、细节动作抓的不够严密。
4、学生协调性急需提高,音乐节奏感不强
《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它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这节课,我又上了三遍,前两遍都是在自己的班级试上,不过两次的教案除了开头与结尾相似,中间的内容都是截然不同的。
为了上好一堂专家指导课,真的有点“心力交瘁”,不过在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还是很幸福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起初我是模仿网上的教案,稍作修改就开始试上了,因经验不足和自身能力有限,整堂课的速度很快,不到20分钟,全上完了,学生说的和做的时间非常少,整堂课几乎是我在讲,忽略了学生探究合作部分,把教师主导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课堂中也有很多练习,但与“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脱节,整堂课就是为了训练而训练,活像一节练习课。因此总结:我驾驭不了这样的课型。于是我开始了第二次的尝试。
课的开头还是以小露珠形成的视频出现,并用引背及齐读的方式巩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接着抓住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欢开始2—5自然段的体悟。我想抓住小动物们的动作词训练学生学会抓事物的特点去写作,但这样设计完再回到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内容上,显得比较牵强,所以在第三次的教案上,我们用“小动物们都被小露珠吸引过来了,你们看,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呀?”引出小动物们的动作,在此,我还配以flash,生动地展示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是如何来到小露珠身边的。第二堂课上,我的评价语几乎没有,都是以“对!”“请坐!”“好!”来结束学生的回答。而且因自己对教案的不熟,导致上课环节脱节、遗漏。本堂课时间依旧剩余太多。
教学本课,我用一个问题贯穿全文的教学——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不同学生找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例如:民族小学的学生是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来到学校的,而我们是从开阔的马路上来到学校的。同学们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景象:早晨,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欢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空气多么清新,景色多么美丽。接着又有学生找到了:民族小学有古老的铜钟挂在打青树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曳,而我们的学校没有这些景物。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上发出的声音是多么悠长,清脆,想象凤尾竹的样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又是怎样的美丽的画面,这样,同学们体会到了这所学校是多么美丽,读起来也就美美的。
同学们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都成了好朋友",我们的学校有少数民族,但不能称为民族小学,因为学校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的,我们穿同样的衣服,说的都是普通话,这和民族小学是不同的。他们也找到了"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我们是在不同的教室学习,他们却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可见他们人数很少,这也是一个不同之处。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他们很团结,他们虽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他们却成了好朋友,他们还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团结。同学们还找到了其他不同之处:我们在教室里读书,外面只有轰鸣的汽车马达声,他们读书时却有小鸟,蝴蝶和猴子在旁边好奇地听着;下课了,他们跳孔雀舞,做游戏,可以把小鸟,松鼠和山狸都吸引过来,我们不跳孔雀舞,也没有小动物能被吸引过来,通过比较不同,我们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下面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二)、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阅读目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不但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还能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获取大量信息,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总以为:阅读课就是看文章做题目。学生看懂了,题目做对了就达到了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这其实是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种误解。正如Dr May Lee所说的:It’s not reading. It’s testing. 我们不是在教阅读而是在测试学生。在小学阶段,我们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而做题目显然不能达到这些目的。从以前的课例我们可以发现个别老师过分注重了测试,忽略了阅读的过程,尤其是把它上成了中学的阅读课,一开始就让学生默读、对答案,对大声朗读避之不及。这不但违反了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也是对小学阅读教学的误解。首先,阅读课教什么?以前为了怕学生不明白,阅读课上把所有生词逐个教会,每个句子解释清楚,结果把阅读课上成了精读课。专家认为,阅读课不但要教阅读,而且要教语音、教语言。从字里行间发掘可以教的任何东西,比如发音、语法、文化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文章中发现:为什么?我们希望学生们从中学到什么?所以确定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语言点及阅读策略。
其次,阅读课的几个环节该如何处理?我们都知道阅读的三个环节: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但具体做起来往往变成了读课文---判断;再读---填空;再读---回答问题。而且多数是让学生自己默读,学生没有或只有很少的机会大声朗读。对小学英语课堂来说,听、说、读、写缺一不可,象中学生一样默读是不可能完成语言的输入过程的。同样,因为害怕学生不懂而不断地说,学生一直被动地听,没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这也是很多老师存在的问题。通过听课及专家们的点评,我们知道,朗读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通过大声朗读,小学生可以更快接受所学语言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可以发掘他们潜在的能力,通过阅读课发挥无穷的想象力。所以,在各个环节设置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提高阅读质量。
再次,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遗忘快,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差,在缺少说英语环境下将外语学好,必须依靠除课堂、教材外的大量语言信息的输入。所以,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具体的活动如统一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全校开展英语课外阅读,并在英语活动月期间进行评比,形成爱读书、读英语的热潮。其次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的词汇量小、社会经验不足,因此阅读指导要从词汇积累开始,指导学生将学到的单词用摘抄的办法积累起来,还要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难度要相当,有趣味性,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继续进行阅读。还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把成绩好的同学和中下生编在一个读书小组,大家分工合作查阅生词等,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英语阅读课的开展对于小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也是老师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我们在实际的课堂中还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力求把语言教学与能力培养更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许多类似这样的意外。面对孩子们的童言无忌、过分的言行,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该怎样处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是用成人的眼光去呵斥制止,是不加指责、悄然无声地息事宁人,还是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他们的与众不同、还他们个体生命的发展权,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呢?答案应该是后者。
试想如果当时我一口否定了他们的这份感受,当堂批评文文的做法,那我们就无法看到他们心灵中的某些亮点,也无法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达到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境界,甚至会伤害到文文幼小的心灵,给其善的一面抹上阴影。我们知道,稚嫩的童心在还未懂得成人的规矩及做法时,他们总是会及时地含羞地却又毫不隐藏地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细想一下,文文和莹莹的表现不正是孩子乐于参与、对所学内容很感兴趣的表现吗?他们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言行大胆表现出来,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作为教师,我们应扯下长期以来禁锢在头上的尊者的裹头布,做学生个性解放的使者,用一颗平常心,善待孩子们类似这样的个性化言行,珍视孩子们的独特感受,保护好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用心去理解孩子的思想,用心去体验孩子的心灵,给予孩子们一个表演的舞台、思维的空间,还他们全天候的心灵自由,让他们自信地去说、大胆地去做。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上学的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也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声和看热闹,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多么羡慕!
在寻找民族小学和我们学校的不同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民族小学的特点:美丽,团结和快乐,充满对这所学校的向往之情。因为感受深刻,朗读时,也就自然做到了感情丰沛。这样,抓一个问题,将课文学透,学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我在上《蝴蝶落我家》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课上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
在上《蝴蝶落我家》一课时候我将 (1)折柱子。(2)画一半蝴蝶。 (3)镂空剪切。(4)色彩装饰。(5)粘贴纸筒。 引导学生分步骤探究方法,作为重点讲解。教学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视频演示等方法 让学生了解掌握。
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是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门学科。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全新的学习形式,可以说很好地结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与学生充分协作,一起来开展好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互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利用好综合课这块教学阵地,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使我们的小学更美好的教学。教学是学生能利用书本、网络,收集资料并与人分享。老师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课、回家上网、读报刊或利用假日到图书馆收集资料等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各组重点收集的资料进行班级交流,最后请同学将小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分组粘贴在学习栏上,让全班同学阅读。这样的活动,所有的资源都是共的,通过活动,学生把收集到学校环境美好的图片和资料,
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并与人合作中分享学生的快乐。
这是我到新学校上的第一篇课文。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领,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利用新学校新设备,在电视上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我让孩子们找找民族小学与我们在读的小学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读读找找。用“这是一所的小学。”的句式来展开教学。有学生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等语句中可以体会到。有学生说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从“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等句子中体会到的。还有的学生说这是一所快乐的小学。从“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中读懂的。
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课文中为什么要写到小动物,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吸引了许多小动物”……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还需细心斟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