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汇总6篇

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精选6篇)

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 篇1

扬州的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呢,还是指二十四座桥?说法不一。

指一座桥的例证居多。有这么一种传说。隋炀帝的游船到了扬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桥,问叫什么桥。太监说不知道。一个宠妃就说了:“我来给它起个名字,就叫二十三桥吧。”游船上的公主、妃子有二十三个,称为二十三娇。“娇”和“桥”韵母相同,右半部分也相同。听了宠妃说的缘由,一个太监报告皇上,说船上有二十四娇———有一个妃子肚子里有一娇,她怀孕了。因此,这一座桥就叫二十四桥了。最早出现“二十四桥”称谓的古诗文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他没有说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还是指二十四座桥,当时的学者也没有解释。这似乎表明,那时关于“二十四桥”还没有多种解释。宋朝词人姜(1155—1221)1176年过扬州而作的词《扬州慢》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其意指一座桥。《扬州画舫录》说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现在,扬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区的一条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写作廿四路。其中段这一块地方也叫二十四桥。廿,即二十。日历牌上“二十”都写成“廿”。

说是指二十四座桥的例证只有一个。宋朝大科学家沈括(1031—1095,晚年定居镇江)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说:“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并注明“今存”者只有六桥及一处“新桥”。这是古代典籍中惟一认为有二十四座桥的记载。显然,他认为历史上有二十四座桥,因而才有“今存”若干之谓。沈括以治学严谨著称。因此,这一说影响也比较大。

“二十四”,在扬州现在的方言中仍然有“多”或“全部”的意思。比如说,“这个人二十四道全会”,意思是这个人多才多艺。这里的“二十四”与俗话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中的“三十六”和口语不管三七二十一中的“二十一”一样,虚指多。因此,也可以这么说,扬州有很多座桥,就说有二十四桥。

说法有三种,但比较可信的还是指一座桥。如果兼顾各种说法,可以这样来解释:唐朝扬州的桥多,并不止二十四座桥,有人历数出二十四座有名的桥。其中一座在风景区,最具特色,就叫二十四桥。外地人、后人不断加以解释,说法就各异了。

今天,念四路中段东面,五亭桥西边的景区就叫二十四桥景区。其主建筑熙春台东面有毛泽东手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碑。在熙春台东北80米的地方,有一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公园中常见的那种小拱桥,宽2.4米,两头各有二十四层台阶,两边各有二十四根栏杆,叫它二十四桥。桥的西北有一座简洁的亭子,宛在水中央,叫吹箫厅。这算是为外地游客建的,就好比今人在鲁迅故居百草园里种了一块菜来和散文对应一样。建这么一座“二十四桥”,也表明比较可信的是指一座桥。这座现代的“二十四桥”不是古代的二十四桥的复制,品味不怎么高,有些俗气。

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 篇2

不只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二十四桥景区。“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这首名诗。关于“二十四桥”的得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唐代有人在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24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扬州出西门向北行3-5里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相近桥头的距离约24步,村里的长者都认为这儿就是“二十四桥”。在他们幼小的时候,都有被长辈牵着小手“数数过桥”的经历:跨过一座桥,从一个桥头走向另一个桥头,“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照这种说法,“二十四桥”是两座桥的统称。遗憾的是,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小桥,随着城市的发展已变得面目全非。

扬州人心目中的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24块栏板。关于二十四桥到底指那座桥,至今众说纷纭。不如我们丢开那些烦琐的考证,来细细的品味杜牧诗句中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意境吧。

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 篇3

扬州的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呢,还是指二十四座桥?说法不一。

指一座桥的例证居多。有这么一种传说。隋炀帝的游船到了扬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桥,问叫什么桥。太监说不知道。一个宠妃就说了:“我来给它起个名字,就叫二十三桥吧。”游船上的公主、妃子有二十三个,称为二十三娇。“娇”和“桥”韵母相同,右半部分也相同。听了宠妃说的缘由,一个太监报告皇上,说船上有二十四娇———有一个妃子肚子里有一娇,她怀孕了。因此,这一座桥就叫二十四桥了。最早出现“二十四桥”称谓的古诗文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他没有说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还是指二十四座桥,当时的学者也没有解释。这似乎表明,那时关于“二十四桥”还没有多种解释。宋朝词人姜(1155—1221)1176年过扬州而作的词《扬州慢》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其意指一座桥。《扬州画舫录》说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现在,扬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区的一条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写作廿四路。其中段这一块地方也叫二十四桥。廿,即二十。日历牌上“二十”都写成“廿”。

说是指二十四座桥的例证只有一个。宋朝大科学家沈括(1031—1095,晚年定居镇江)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说:“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并注明“今存”者只有六桥及一处“新桥”。这是古代典籍中惟一认为有二十四座桥的记载。显然,他认为历史上有二十四座桥,因而才有“今存”若干之谓。沈括以治学严谨著称。因此,这一说影响也比较大。

“二十四”,在扬州现在的方言中仍然有“多”或“全部”的意思。比如说,“这个人二十四道全会”,意思是这个人多才多艺。这里的“二十四”与俗话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中的“三十六”和口语不管三七二十一中的“二十一”一样,虚指多。因此,也可以这么说,扬州有很多座桥,就说有二十四桥。

说法有三种,但比较可信的还是指一座桥。如果兼顾各种说法,可以这样来解释:唐朝扬州的桥多,并不止二十四座桥,有人历数出二十四座有名的桥。其中一座在风景区,最具特色,就叫二十四桥。外地人、后人不断加以解释,说法就各异了。

今天,念四路中段东面,五亭桥西边的景区就叫二十四桥景区。其主建筑熙春台东面有毛泽东手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碑。在熙春台东北80米的地方,有一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公园中常见的那种小拱桥,宽2.4米,两头各有二十四层台阶,两边各有二十四根栏杆,叫它二十四桥。桥的西北有一座简洁的亭子,宛在水中央,叫吹箫厅。这算是为外地游客建的,就好比今人在鲁迅故居百草园里种了一块菜来和散文对应一样。建这么一座“二十四桥”,也表明比较可信的是指一座桥。这座现代的“二十四桥”不是古代的二十四桥的复制,品味不怎么高,有些俗气。

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 篇4

在这个满溢着花草芳香的春天,我们晨报小记者来到了扬州瘦西湖游玩。“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如玉带飘逸似彩虹卧波,是我这次扬州之行印象最深的地方。

导游介绍了二十四桥有三种解释:一是在扬州有二十四座桥,但目前还没有考证有这么多桥;二是隋炀帝带了二十四个美女在桥上吹拉弹唱,当时桥和娇是谐音,久而久之就成二十四桥了;三是这座桥有24米长,前后有24级台阶,宽2.4米,两边有24个栏杆,数字都和24有关,就称之为二十四桥了。这真是太有趣了。我急忙冲向二十四桥,要一睹她的芳容。

来到二十四桥,我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边走边数着台阶数。“一、二、三……”当到达桥中央的时候,正好数到二十四!啊,果不其然!从桥中央往远处看,我被眼中的美景完全吸引住了!亭台楼阁,相映成趣。清风徐来,水波粼粼。那灿烂的阳光更为湖面镀上了一层金衣。“呼——”一阵微风吹过脸庞,送来了一阵清凉,送来了欢声笑语。眼前,一艘帆船缓缓而来,从桥下穿过,犹如游龙,好不自在。桥两岸的柳树随风起舞,如同当年24娇的美丽身影,让人久久回味。随着人流,我继续往下走,边走边数。“一、二、三……”当然还是二十四级台阶,不禁惊叹于二十四桥的精巧美妙!

站在桥边,望着美如仙子的二十四桥,我在想,对于二十四桥会不会有第四种解释呢?比如,这是不是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二十四这个数字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呢?中国有二十四节气的说法,农民种田,要想丰收,离不开二十四节气。所以,二十四桥上处处可见二十四的身影。

二十四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古代人们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啊!

美丽的二十四桥,好一幅美丽的画卷!

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 篇5

扬州二十四桥是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但是指一座桥呢,还是指二十四座桥?说法不一。指一座桥的例证居多。有这么一种传说。隋炀帝的游船到了扬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桥,问叫什么桥。太监说不知道。一个宠妃就说了:"我来给它起个名字,就叫二十三桥吧。"游船上的公主、妃子有二十三个,称为二十三娇。"娇"和"桥"韵母相同,右半部分也相同。听了宠妃说的缘由,一个太监报告皇上,说船上有二十四娇---有一个妃子肚子里有一娇,她怀孕了。因此,这一座桥就叫二十四桥了。

说是指二十四座桥的例证只有一个。宋朝大科学家沈括(1031-1095,晚年定居镇江)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说:"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并注明"今存"者只有六桥及一处"新桥"。这是古代典籍中惟一认为有二十四座桥的记载。显然,他认为历史上有二十四座桥,因而才有"今存"若干之谓。沈括以治学严谨著称。因此,这一说影响也比较大。

"二十四",在扬州现今的方言中仍然有"多"或"全部"的意思。比如说,"这个人二十四道全会",意思是这个人多才多艺。这里的"二十四"与俗话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中的"三十六"和口语不管三七二十一中的"二十一"一样,虚指多。因此,也可以这么说,扬州有很多座桥,就说有二十四桥。

说法有三种,但比较可信的还是指一座桥,二十四桥有24级台阶,长24米,宽2.4米,两边护栏上的图案有24个。如果兼顾各种说法,可以这样来解释:唐朝扬州的桥多,并不止二十四座桥,有人历数出二十四座有名的桥。其中一座在风景区,最具特色,就叫二十四桥。外地人、后人不断加以解释,说法就各异了。

今天,念四路中段东面,五亭桥西边的景区就叫二十四桥景区。其主建筑熙春台东面有毛泽东手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碑。在熙春台东北80米的地方,有一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公园中常见的那种小拱桥,宽2.4米,两头各有二十四层台阶,两边各有二十四根栏杆,叫它二十四桥。桥的西北有一座简洁的亭子,宛在水中央,叫吹箫厅。这算是为外地游客建的,就好比今人在鲁迅故居百草园里种了一块菜来和散文对应一样。建这么一座"二十四桥",也表明比较可信的是指一座桥。这座现代的"二十四桥"不是古代的二十四桥的复制,品味不怎么高,有些俗气。

扬州二十四桥导游词 篇6

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其自然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有国家级的风景区,有“国”字号的园林,有帝王的陵苑,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街道和小巷,有富可敌国的盐商们的私家花园……而其中被搬上国家邮票的惟有“二十四桥”,足见其名气和魅力。

说到二十四桥,不得不提及唐代诗人杜牧,不得不提及他那首脍炙人口、名扬千古的`诗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说到二十四桥,就无法回避一个千古之谜:它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这个古老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未能解得开。

二十四桥得名

“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这首名诗。关于“二十四桥”的得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唐代有人在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24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扬州出西门向北行3—5里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相近桥头的距离约24步,村里的长者都认为这儿就是“二十四桥”。在他们幼小的时候,都有被长辈牵着小手“数数过桥”的经历:跨过一座桥,从一个桥头走向另一个桥头,“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照这种说法,“二十四桥”是两座桥的统称。遗憾的是,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小桥,随着城市的发展已变得面目全非。

二十四桥猜测

其实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无定论的疑案: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历代的辞典、诗词注解也都兼收两派之说,而不敢轻易取舍。

南宋词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写下了《扬州慢》这一千古绝唱:“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词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二十四桥”似乎是指一座桥。

有人认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最早对此作出解释的是宋朝大科学家沈括,他认为“扬州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并在卷中从城区的汶河茶园桥起,到东面的山光桥止一一列出了桥名,但算来算去仅有21座桥的名称。也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何处”二字,清楚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二十四桥争论

二十四桥的姿那么美?二十四桥的月那么妙?历史上有没有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究竟指的是什么?古往今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种种:

1、“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只因传说隋炀帝时,有24个美人月夜在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美人桥”,简称“二十四桥”或“廿四桥”。到了清代,人们逐渐倾向于那原是一座桥的名称。清代扬州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写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跨西门街东西两岸”。

近来,扬州的一位青年作家,从语言上、地理位置上对“二十四桥”作了大量的论证:扬州“二十四桥”为“阿师桥”的谐音,并考证沈括记载的阿师桥,为今城北的螺丝湾桥。根据《汉语音韵学导论》一书拟唐音“二”、“十”、“四”、“桥”分别与“阿师桥”音同。若从扬州方言观之,“二十四桥”与“阿师桥”之古音也相近。因“阿”古音为a(见王力的《汉语语音学》),“二”古代的北方方言也为a。

2、“二十四桥”就是遍布扬州地区的24座桥梁。沈括对二十四桥循名责实一一以求,但只凑成21座。南宋的王象之在《舆地记胜》中则记载:“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

3、“二十四桥”是古代扬州桥梁的编号。在古诗中以序号称桥的不乏其例,就唐代扬州而言,对桥的编码也是有案可稽的。唐朝施肩吾《戏赠李主簿》诗有“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之句。唐人张齐《寄扬州故人》诗中有“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

4、“二十四桥”在诗文中是虚指而非实指,故“二十四桥”既非24座亦不是一座,不过是泛指扬州小桥多罢了。杜牧常常喜欢用数字入诗。如《江南春》绝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赠别》一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谴怀》的诗句中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等。由此可见,杜牧喜欢用数字,又特别喜欢用约数。因为它为约数,即不是实数,更不是专名。

当然,也有人指出“二十四桥”借指扬州,泛指扬州的繁华或是专指扬州美人,这些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二十四桥”的最终解释权,恐怕还得归杜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