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孔,妈妈说我是孔子的后代,给我起名叫“孔子杰”,希望我长大了能像孔子一样杰出有成就。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我朗诵《三字经》和《论语》,一句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像唱歌一样。虽然那时不大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非常喜欢,觉得别有一番韵味。
渐渐的,我开始明白其中的意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为美玉的。同样,一个人如果不经过教育,是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的。孔子说的好,“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上幼儿园时,我参加文化宫组织的《三字经》诵读演出,我们表演的一段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表现礼让、谦和、孝敬长辈的中华传统美德。这次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灯光闪烁,掌声雷动,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小学开始,我们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课程。每周有两节课,我更有机会学习更多的古典作品,对《三字经》、《论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很多语句至今回味无穷。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只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在学习中,我们要刻苦钻研,深入思考,不能空想,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就不会被迷惑。
现在,我又喜欢上了唐诗。闲暇时朗诵一首唐诗,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呀!我最喜欢孟浩然的《春晓》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它在脑海中就像一副水墨画,鸟鸣、花香似乎就在眼前,诗人懒洋洋的起床,呼吸着新鲜度的空气,看着花朵含苞欲放,雨滴在花瓣中间花落,多么的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通过朗诵一篇篇美妙的经典诵读,不但让我增长了知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而且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希望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课程能够教我们更多、更好的经典作品,让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善行不仅仅是指那些感天动地的大事情,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情也是一种善行。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人,自己的书两个书柜也放不下。有时候我看完书就随手一放,不知道放回去,这样妈妈整理起来就有些困难。有一天,我决定自己整书,帮妈妈分担家务。
开始整书了,我首先把书柜就空出来。我先把成套的书放在一起,然后把剩下的书按大小分成一堆一堆的。最后,再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回书柜,书就整好了。
不要以为整书是件轻松的事,其实它非常地累人。整完书我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着整整齐齐的书柜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帮妈妈做了一件事。而且我暗暗地下定决心,以后看完书一定要放回原来的位置。
这虽然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也是一种善行。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善行,比如不乱扔垃圾、在公交车上给需要的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
善行是一种美德,让善行伴我成长。
王悦佳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香伴我成长》。
幼年时,母亲教给我的第一首诗是《鹅》。那段时间,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傍晚上床前总是蹬掉鞋子,心里默念3遍"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才肯睡觉。就这样,文字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神秘而优美的古诗。
班级里的同学许多都近视,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我的近视与书的"深厚"关系了。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母亲从网上买回一箱子的《淘气包马小跳》。或许是已经初识字,我便花了一个星期,硬是一口气看完了那20本书。之后,我的眼睛就近视了······这时,读书于我是家常般的生活。
到了六年级的暑假,小升初后,肩上的担子变轻了,我便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可能是因为天热,再加上人懒,不想出门的我便盯上了母亲房间里的杂志。陈旧的封面沉淀了年轮,却也积聚了精华。《特别关注》、《读者》······一大波20__年或20__年的期刊被我啃食着。说是"啃",更不如说是"品".文章虽短,却意韵悠长。那个暑假,可算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一篇篇文章教会我做人和成长。那一年,书于我是深邃、瑰丽的哲学宝藏。
进入初中,生活节奏加快,读书的时间就少了。再者,即使读也大都是老师要求的名著,这时,接触面就广泛多了。历史如《中华上下五千年》,语文如《海底两万里》等。这个时候,书便是端正心态和三观的经典了。
我赞同有些人的观点:"书要分时代去读".举个例子,我7、8岁时去读《红楼梦》,读完后只觉乏味至极,然而只有中年时几经沉浮,才能读透那历史兴衰后的无尽沧桑。又好比《傅雷家书》,当然,放在当今社会,每天快节奏的生活,再去花时间感受所谓"爱子情深",自然会觉枯燥。然而,午夜时分,寂寥无人,听一曲钢琴曲,将自己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方得知其一片真心。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刚印出的书都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墨香,姑且称之为书香,当然越陈旧古老的书那种书香越古朴。正是这种书香,伴随我走过了14个春秋。点点墨边路,阵阵书卷香。最后,望同学们在忙碌的学习中能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读书,让书香伴我们长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