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实践心得(精选三篇)

管理的实践心得(精选3篇)

管理的实践心得 篇1

在真正读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之前,首先看到的是编者对这本书的结构介绍: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三个管理”,即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告诉我们Drucker的三个经典提问,即“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以及“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还有,管理必须同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1)必须考虑成果和绩效,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2)必须考虑在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3)必须考虑外在的社会,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接下来,我看到了Drucker对“管理”的解读,以及大家对《管理的实践》的看法,此时,内心产生了认真阅读此书的渴望。在目录之后的不是正文内容,而是三篇推荐序,分别是Drucker先生的学生赵曙明、德鲁克研究会的那国毅和远流管理顾问詹文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管理的实践》一书的看法,但却表达了同一个观点:《管理的实践》是一本优秀的著作,值得大家去阅读领悟。

在下来,是Peter F. Drucker的自序,他称《管理的实践》是全面探讨管理学的第一本著作,他建议读者要视这本书为打好管理学根基的最重要的一本书,他希望在未来的时光中这本书仍然能协助管理者工作。

看来,这本书真的是非常值得去阅读!

《管理的实践》一书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特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第一部分Drucker先以一个企业的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Drucker以福特汽车的故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出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则透过活动、决策与关系三项分析,深入管理的结构、最终的检验标准及绩效,同时也说明了五种组织结构之优缺点,与使用的大、中、小型企业级其限制条件。

第四部分Drucker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创新的时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创造巅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Drucker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和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Drucker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他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他,不厌其烦地提出:管理既要眼睛向外,关心它的使命及组织成果;又要眼睛向内,注视哪些能使个人取得成就的结构、价值观及人际关系。

我借用赵曙明博士的话来形容这本书——这本书浅显易懂,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得到教育。是一本永恒的、跨越时空的好书!

管理的实践心得 篇2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在所有的管理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这是比尔·盖茨对德鲁克的评价。英特尔主席安迪·格鲁这样评价德鲁克:“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热狂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美国管理者协会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德鲁克无意识最伟大的发明家。”一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用他的智慧和思想为世界的管理学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这本书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第一部分德鲁克先以一个企业的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德鲁克以福特汽车的故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出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则透过活动、决策与关系等三项分析,深入管理的结构、最终的检验标准及绩效,同时也说明了五种组织结构之优缺点,与适用的大、中、小型企业及其限制条件。

第四部分德鲁克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创造巅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德鲁克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管理的实践》这本书为管理者和学管理的人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体系。本书问世后,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而且在全球各地都非常受欢迎,包括在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这本书在日本更备受重视和欢迎,日本人认为这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与工业发展的基石。这本书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和务实。在本书当中德鲁克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德鲁克还率先提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

德鲁克认为,如果企业不尽社会责任,政府一定要强制企业履行这个责任,德鲁克反复的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责任起来,静茹德鲁克的管理世界就是人事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的。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责任,责任是维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则。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阐述了管理的本质,以一些成功的企业为例推出管理者应该怎么去管理一个企业以及管理者增氧自我管理。在书中他分析了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管理结构去发展,介绍了了管理者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方法。

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作为企业的具体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功能。该书具有思想一脉相承、高度洞察性、前瞻性和启发性的优点。现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根源。无论是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还是最近非常流行的平衡记分卡,我们都可以在该书中论述中找到源头。

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实践》这本书更突出了“人”,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辉。企业是什么?是盈利能力?还是利润最大化?盈利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利润是对企业活动的检验。企业的主要职能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简单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如何实现创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员工主动性的发挥。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们习惯上将管理者和员工看成根据指示行事、没有责任、不作出决策的人,这只能消除企业的精神和创新。如何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只能是业绩和成就。那种试图向管理人员颁发许可证,没有专门学历的人员不能从事管理工作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

作为经管类学生,不但要阅读经济类的书籍,还要多阅读管理类的书籍,经管经管,经济和管理是分不开的,多阅读管理类书籍对我们有益而无弊,以上是我阅读《管理的实践》之后的一些理解和感想。

管理的实践心得 篇3

终于读完了这本厚达300页的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在一长堆枯燥乏味的论述里寻章摘句,有不少句子凝聚着智慧的光辉。现分享如下:

1、创新缺乏衡量的标准

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大到国家,小到公司、自己,没有创新便没有进步。前阵子,刘总也提出“创业、创新、创造价值”的三创精神。说到底,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必须注意的是,创新是要有激励机制的。人是充满惰性的,没有合适的创新激励机制,愿意创新并坚持不懈去实践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既然要考核,必须就得有能够衡量创新的标准。既然公司想营造创新的氛围,首先从制度上必须有创新的衡量标准,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2、正确使用报告和程序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报告程序,但如果这些报告和程序已经成为僵化的、呆板的制度,要么改变它,要么抛弃它。我思考的是,统计组每天报送的报表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若是不必要的,是否应该丢掉这样的报表。若是必要的,是否有可能去更加优化。这一点在片区表现得尤其明显,分公司办事处经年累月、日复一日的报送大量的表格、文档到片区,我们的片区管理人员、主管领导有没有抽时间去分析下哪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哪些东西是应付了事的,哪些东西又是可以改进的。对于那些没有多少价值的报告和程序,是不是到了该和他们说再见的时候了。难道我们仅仅是为了获得他们报送报告的行为本身吗?

3、薪资制度不可太过僵化

我们公司也制定了不少薪资制度。但基本上制度一制定,似乎就到了故纸堆,不仅僵化,而且不按规定执行。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应假定人都是想工作的。生产力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基于这样的论断,大家都明白人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这和米卢的“态度决定一切”有着相似之处。一个公司里,薪资制度自然会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如果我们的薪资制度老是僵化,没有变化,甚至有令不行。那么要想员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怕也很难。

4、四种方式造就负责任的员工

德鲁克提出了四种方法来培养有责任心的员工:

1)慎重安排员工的职务;

2)设定高绩效标准;

3)提供员工自我控制所需的信息;

4)提供员工参与的机会以培养管理这的愿景。

我们在这4点方面都做得很薄弱。我们的责任心,大多来自于员工自己的约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