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学科改革的紧迫任务,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语文课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就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1、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理应坚持联系教学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穿始终,位置最重要,课时最多。
同时语文又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和利用语文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语文课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适应以及有利地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首先素质教育最为重要,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趋势。其次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最后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的需求,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2、夯实基础,全面发展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语文知识和基础的语文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因此,必须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就是强调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因此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课,使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切实掌握好基本的字、词、句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的好基础。所以,现阶段的课文要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需要重新组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有直接的关系,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是教学的关键。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以教师愉快情感影响学生;
②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
④以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动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关键,小学阶段是儿童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严格要求外还要科学引导,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
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
②认真阅读;
③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的训练;
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
⑤互相合作,知识互补。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4、教育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条件。从语文课的特点来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一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第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查资料、看书、讨论、观察和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思想,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第三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教师应该做到:
①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
②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③上语文课,要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和表现的机会。
从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单靠课堂教学一种渠道,难以完成教育、教学和培养的任务。随着我县课改工程的“再启航”,“大课间”和“3+N”活动的开展,积极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因此,根据各学科教材特点,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必然。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已被赋予新的使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对素质教育的实质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师生角色,充分凸显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现状,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想因素;年龄特征
在新时代下,“放羊式”“鸭填式”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客观要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新课标背景下,需要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转变教师已有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从小学语文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来说,开展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拥有健全的人格,更好地学习、成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被提出新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注重学生的感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埋下伏笔。就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不仅是我们的母语,也是学生学好众多学科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而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各种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学习学科知识,使他们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感会有所波动,如果是消极被动的情感波动,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情感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客观地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更好地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挖掘语文教材蕴含的思想因素
语文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思想素质元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
(1)借助情感目标来挖掘
以“桂林山水”为例,整篇文章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秀丽多姿的画卷,充分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特别之处,从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愉快。而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想素质因素,比如,审美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的过程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特别之处,它具有的独特美,并充分利用课文已有的思想性,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一种健康的心态去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受到美的感染、熏陶,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挖掘
儿童的认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渐提高的,在挖掘教材具有的思想素质时,需要全面考虑学生已有的接受能力。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挖掘已有的思想因素。以“倔强的`小红军”为例,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体会小红军具有的可贵精神,“自我牺牲、互相关爱”的精神,培养学生更多的优秀品质。
2.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把新课标中提出的各种新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比如,情境教学法、导读教学法。 要优化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凸显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双重身份,即“引导者、参与者”等,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要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时间进行自学、读书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利用已有的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语文教学已有的现状,通过强化朗读训练、发展学生智能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不断推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刘兴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3):56.
《中小学素质教育浅谈》
摘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生素质的高低强弱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什么叫素质?素质教育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又是什么?如何更好有效培养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界和全国亿万家庭、千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所谓"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即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个方面的素质。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目标;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30-02
1.提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思想的提出,有一个逐步明确的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在二十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国家提出了"加强双基"的要求。接着提出了"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后来又提出了要重视非智利因素的培养。这些思想的提出,虽然没有冠以"素质"一词,但实际上很多东西已涉及到素质方面的主要内容。其次便是"素质"一词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提出和经常性的运用。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后来"素质"一词有在中央有关教育方面的文件政策中多次出现,但此时还没有提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则是在第三阶段,即八十年代中后期才正式明确提出来。可见,素质教育这一思想是在克服应试教育不足倾向的实践中自然产生的,是在国家教育改革深化过程中不断探索而形成的教育理念。
2.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育目标的确定,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预期的基本的教育成果和大致规格要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确定,应该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学生素质发展所要达到的水平在数量及质量上的大致规定。因此,在确定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目标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要以我国的教育�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要求,为实现这个目的而规定的教育总方针,它应该是我国指导制定中小学生素质的根本指导思想。二是要注重基础教育的性质。因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为了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教育,为培养"四有"人才奠定重要基础。所以说,基础教育的内容及层次应该是制定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三是应注重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层次。只有根据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层次的科学分析,同时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使它即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因此,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使面向全体学生,即尊重学生个性,又发挥学生特长。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思想品德、道德观念、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等等态度,努力提高他们素质,使他
3.素质教育的内容
在中学生素质教育内容的确定中,有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但归纳起来。以下几项则更为恰当:第一,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政治素质、。第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素养的教育。包括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科学素养的培养,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智力能力的提高以及兴趣特长的培养等。第三,价值观的教育。包括理想人文精神教育和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以及消费观念等方面对教育。第四,生理体育素质教育。包括青少年男女生理成长过程各自不同的特点教育,以及体育知识技能的教育、体质体能的锻炼和提高的培养教育。第六,心理素质的教育。主要指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激发培养中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鼓励他们的奋发有为等多方面教育。第七,劳动技能的教育。指对中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以及对劳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掌握教育、劳动组织及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的教育。第八,审美教育。包括审美观念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育。第九,挫折教育。主要包括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如何克服困难、挫折都教育,培养他们勇于在逆境中成才的坚强信念。
4.素质教育思想的实现
当确定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之后,怎样实现这一教育思想呢?优化培养方法是教育者应该进行探讨的重要问题。我们粗浅认为,采用激励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优化培养方法。当然激励的方法很多,这里,我们主要谈以下几点:第一,知识激励法。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求知的最好阶段,而各种教材的内容又是各科知识的精华提炼,所以,教育者可利用这些知识固有知识内在的强烈吸引力,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进而产生创新思想以及创新能力。第二,故事激励法。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古今中外成功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不断向上的学习精神,这主要适应于历史、语文、地理等等课的教学。第三,竞争激励法。利用中小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讲清成功者如何光宗耀祖,又为自己一生奠定良好基础。采取竞争激励的形式,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集中到学习上来。第四,辩论激励法。在课堂中,有些问题可采用让学生自己开展讨论或辩论的方法,使他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容易记住和记得牢。第五,中小学生都有着好奇的心理特征,对事物富有新鲜感。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中突出一个"新"字,以此来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好像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发现者和研究者。最大限度发挥他们蕴藏的素质。第六,校外基地法。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校外的爱国教育基地、风景名胜景点、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动物园、科普基地等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培养中小学生高尚情操、爱国热情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态度,为中小学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甘肃人民出版社。
[3] 何爱军。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江泽民。《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5]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7年10月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小学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各门学科的教学也在素质教育的大花园里竞相开放,探索最优途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兴趣;交往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要求。不仅体育教师在教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育工作多是采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只能从表面了解体育课程教育工作的知识,根本不能从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体育课程教育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因此这对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当前的教学形态下,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是比较差的。教师不仅没有一个高的学历,而且在专业技能方面,也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讲课中经常出现教学错误,管理方式不当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教师的师资力量差造成的,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作为学校的代表,如果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会影响学校的声誉的,因此在对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方面,学校应该经过认真的研究后制定出培养教师能力的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之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并且在讲课过程中可以融入其一些创新的观念,这样课堂才会更加的有创意,学生们才会更加喜欢学习体育课程。
2素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体育教学中动机和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有学习的动力。因此,体育课的教学也是需要一定的学习兴趣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喜爱,会引发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喜爱之后,就能够更好地学习一些体育知识,也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环境,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该唱时就唱,该跳时就尽情的跳,给学生进行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很容易产生学习动机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除了要靠在课上设置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应该注意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教师在理论课上可以给学生讲解体育的理论知识,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对体育项目进行训练。学生在进行体育项目的实际训练之后,可以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体育能力,也可以促进自己身体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学通过这种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2.2体育教学中应注意教给学生方法: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对体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了解之后,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原地单手投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示范的时候把具体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对该体育项目的步骤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不断的重复训练。学生在重复训练之中,就会慢慢的摸索出科学的方法,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2.3体育教学中交往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无时不体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例如,靠墙手倒立、接力等。这些项目的进行都是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交往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培养了自己的交往素质才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结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3结束语
素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体育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盛朋玉.浅谈放松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09期.
[2]袁贵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J].北京教育,1999年01期.
[3]王健.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针对当前教育与社会进步不相协调的现状,党和国家提出了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要求。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指出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面临教育目标的重大转变,作为教育行为的执行者--教师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达到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深思的课题。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当前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中小学体育正在探讨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尽快适应这种改革,不仅要更新教育思想,更要更新自身的专业素质,从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发展自己的素质教育能力。目前,体育教师所接受的专业教育主要是以传授体育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主。这种知识技能结构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其内容基本上是竞技运动项目,特别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与教育理论的一种搭配,很难使教师亲身体会到素质教育的真实含义,从而为适应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实际打好基础。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很有必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强自身专业体育素质教育的知识与技能。
1.思想素质
人的行为是受自身思想意识支配的。只有正确认识中小学体育必须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认识的高度正确对待基础教育的变革,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素质数育的战略,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桔中解放出来。体育教师要对当前的教育改革的理论背景、教育思潮动向等宏观形式把握清楚,在了解教育发展大趋势下,确切地知道自己在微观领域内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能动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必然要求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体育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要知道未来学生人才规格的要求,不仅是知识、技能和增强体质的,也包括责任感、协同精神、科学精神和自主精神的培养以及开放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团队的意识、拼搏的意识的培养等等,体育教师只有建立新型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在素质教育大潮中有针对性地做研究和工作。
2.文化素质
目前在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中虽然有些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术,但缺乏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时必要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对社会的了解、肤浅,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师如何担当中小学的体育素质教育重任。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已向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发出了挑战,它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一定要有广博的科技知识和文化底蕴,要坚持参加学历进修。通过学习,对体育理论、运动技能、人体生理等各方面才会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如此才能适应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
3.能力素质
加强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增强其全民健身意识,要求体育教师不能仅仅了解一些体育项目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积极的创新精神、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等。
因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授健身方法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只靠在大学期间学到的几项运动项目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备学会掌握任何一种运动项目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工作中,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建立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的能力素质。
体育教师要具有创新的能力: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必备的创新能力是衡量当代新型体育教师的又一标准,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当今时代是瞬息万变的,创新是贯穿于体育教育全过程的一种经常性行为,它是体育课堂充满活力的保证,也是体育教师对外部环境应变能力的表现,体育教师如果缺乏创新能力而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最终会导致体育课堂枯燥乏味,调动不了学生渴望运动的激情,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相关的学、练能力的发挥,更谈不上实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念,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和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了。作为体育教师应是创新能力较强的人,精力旺盛、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各类体育活动、竞赛有主见、创见和预见,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沿着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前进的主观动力,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体育教师要具有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是当好一名体育教师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是各项体育活动的实际组织者,在活动中只有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组织、领导、调节,才能按照体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协调每个人的行动,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也是体育影响发生作用的组织保证。
4.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对传统的应试教育具有强烈的冲击力,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桎桔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创造力的求知欲,乍一改革必然对教师的工作习惯带来巨大的冲击。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然将素质教台视为一种包袱,从而禁锢教师的能力发展。对待学生教育做到“五心”:全心:全面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真心:表扬孩子要发自内心真诚。细心:细心观察孩子,认真揣摩孩子的心理需要。重心: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才能给予赞扬。公心:要切合实际的表扬和恰如其分的批评。此外,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坚强的个性等,是适应环境、求得工作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努力发展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5.身体素质
要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身体,我们自己必须要保持一个强健美操的体魄,因为“身体是我们教学本钱。”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中必需的物质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教师尽快掌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教育方法、手段,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总之,在新课改之下教师必须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锐意进取,勇敢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当今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学而不厌,刻苦钻研业务,更新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走上素质教育的正轨。
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生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当前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要。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的主题,和新课程改革的总的基调,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在小学教育中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传统的中国小学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认知和记忆力培养、文章背诵、认字、识数、阅读、写作等基础文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学习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因此,要在小学教育中践行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自然知识等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实现离不开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观察。因此,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体系,将素质教育全面渗透至小学教育中对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少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因此,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开放思维的闸门;课堂上通过创设矛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通过猜想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创造情境化的问题设置,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总之,在小学教育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革新传统的说教式课堂教育模式,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情感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以及其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方式才能使素质教育能够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实现。
金融专业教育中素质教育实施研究论文
摘要: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教学中有些特别重要的地位,我国现代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些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国一些比较知名和权威的金融专业方面的专家对于当前我国金融专业培养人才素质方面的研究来分析,很容易看出地方性的高校金融专业培养的金融方面的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金融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各方面素质良好的全能型人才。本文通过对高校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一些关于培养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金融专业;素质教育;实施
一、加强素质培养
对于我国传统的金融专业来说,金融专业的课程一般都是注重对金融理论的学习和掌握,金融专业的教师偏重的也是对教材理论的指导和解释。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境界的发展不断地走向市场化,所以,系统的金融理论的弊端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但是这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金融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很难涉及的。所以,加强金融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首先应该结合我国金融专业的实际情况,并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让我国金融专业的人才能够更好的迎合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在大部分的高等院校中,专业的学科教学往往占用学校素质教育的大部分时间,把素质教育的培养融入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提高金融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注意对金融课本教材中人文素材的挖掘和整理。虽然金融专业的学习比较枯燥无味,他的逻辑性,系统性也很强,但是,金融专业的课本上不是没有素质教育额的素材,所以,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深入到课本教材中去,就能够挖掘出丰富充足的素质教材,然后在把他们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到《货币银行学》这一课的时候,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结合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的发展过程,货币的定义等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金钱是万能的吗?”通过一定的学习,学生知道,商品的等价交换产生了货币,从古至今,货币经历了从实物到金属,纸质,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但是不管货币是以哪一种形态存在的,他都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一部分学生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因为他买不到健康,亲情,人心,另一部分人确认为金钱是爱情的保障,没有金钱就没有爱情。这个问题争论的结果就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挣钱,学会花钱,取之有道,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能做金钱的奴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正面额的积极引导的作用。
二、丰富教学手段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个优秀的金融专业的人才不仅应该很好的掌握金融知识,还应该能够熟练的操作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这些网络手段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反馈有用的信息,并且做出正确的决策,不断地创新。针对我国当前金融专业方面的发展趋势金融专业的教师要注意运用以计算机和网� 在新经济发展的今天,培养金融方面的人才,不只是培养出一些能够熟练度的掌握和运用金融知识的人才,更是要培养出一些具有很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捕捉信息,运用新信息,传播信息能力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不断变化着的事物中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这种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在不断的运用于信息网络技术才能够培养出来。
三、注重实践性教学
我国传统的金融教学方式都是以金融教师课堂上的教学为主,这种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金融专业的人才很难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也很难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化竞争中不能占据有机的地位。所以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相应的改进注重对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培养,让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代化发现的都要,在国际上的金融竞争中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提高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质量额的关键和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金融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激活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入思考高校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认清并解决我国放下高校金融专业在培养金融专业人才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要想让金融专业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和把握我国当前金融业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就必须要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在金融专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提出者一些相关的具有可行性的措施。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俄的渗透是势在必行的,金融专业的人才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素质,金融专业的教师也要注意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培养金融专业的学生素质能力的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完善和发展金融专业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家敏。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看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对金融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J].高教探索,(4).
[2]吴治成,曹艺。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金融理论与教学,(2).
[3]赵洪丹,邹之坤。我国高校金融专业贱无敌吃的基本思路[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5).
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随着日趋多变的教育形势,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要求, 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直线下降。基于此, 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优势所在, 进而提出具体实施措施, 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微课”“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实施措施;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课程, 在小学生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1.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表面知识的解读, 教学手段单一, 没有涉及到语文课堂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等内容。教师往往一味进行机械性课程讲解, 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建立与完善。此外, 由于情感和价值观等内容主观随意性相对较强, 使得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设计和教材讲解时很难真正将情感、价值观和小学语文课本知识充分融合, 进而导致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下降。
2.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单一, 缺少延伸
现阶段,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内容单一, 不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讲解, 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 只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对其它知识一概不知, 从而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缺乏想象力, 学习积极性下降, 课堂教学效果上不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分析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今应试教育问题比较严重, 受教育功利化的影响, 很容易发生教育观歪曲、人文教育缺失等普遍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教学, 能够把课本中的知识真正做到为学生内在人格修养所用, 从而实现学生在道德意识、人生观等角度的重要突破,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而加深学生对客观本质问题的深刻理解, 实现人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2. 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 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 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 对学生加强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内容的培养, 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健康积极的心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掌握为人处事的主要方法, 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般情况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利用“微课”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微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素质教育的导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教师需要提前备课, 将语文内容进行微视频制作, 为微课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其次, 教师在语文课堂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微视频进行播放, 让学生观看, 之后再让学生对观看情况进行心得记录,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习效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语文教师需要在学校内建立语文课程自学平台, 可以通过微信、Q Q、微博建立学生群, 让学生在学习群内将所学知识进行集体讨论, 从而解决语文问题。同时, 可以在学校的自学平台上对微课学习内容进行发布,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学氛围, 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2. 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教师是课堂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学习起榜样作用。因此, 想利用“翻转课堂”来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就需要提高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理解, 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中应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基本原则指导学生参考学习资料开展分析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指导, 从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学生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定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向教师反映, 并对语文困难知识点进行总结, 从而增加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授课时间进行调整,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使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枯燥, 造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直线下降, 学生综合素质降低。要改变这种情况, 就需要使用情景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在学习情境中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用情景教学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投影仪等多媒体播放与课程相关的短视频,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学生营造语文情境, 活跃语文课堂学习气氛, 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需要在此种氛围的基础上, 将语文课文进行改编, 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例如, 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课程《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境对此篇文章进行分角色表演, 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获得真实体验, 在表演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课堂的`参与度, 实现教学目标。另外, 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 教师需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五壮士的爱国情怀, 从而让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爱国思想, 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 从而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学的目标。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受应试教育意识的影响, 过去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效率过于低下, 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很难产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无法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在此种情况下, 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空白”,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去大胆填补。教师在此时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避免学生的思维方向发生严重偏离。此外, 教师应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 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向往, 使得学生告别不文明行为, 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如在讲解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时, 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小蝌蚪和青蛙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融入保护小动物的观念,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之,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 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 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 并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 师生平等参与,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 享受语文的魅力, 在语文学习中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霞。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J].都市家教 (下半月) , , (02) .
[2]蒋晓敏。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上旬, , (01) .
[3]徐桥。浅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小学, 2017, (01) .
[4]刘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 2017, (03) .
[5]李成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 2014, (01) .
[6]全彩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J].教师博览 (科研版) , , (12) .
小学美术素质教育论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首先,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大背景,也是教育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各学科教学中都不能回避的所以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其次,小学美术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欣赏能力,这些素质的培养是综合性的,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教学。还有一点就是,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小学美术作为小学教学科目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也是组成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所以要将小学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顺利地开展好、进行好、完成好。
二、如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学生还处在少年或者儿童的年龄层次中,而好奇心是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所共有的一个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多学生在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以后,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周围人和事产生兴趣,因而就会更加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进行观察,才能得出最新的内容,才能不断增强自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创造。
(2)给予充分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自主地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进行随意地组合,并对一些细节进行重新添加和删减,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想象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丰富起来,因此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海洋生物》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们介绍海洋生物的形状、花纹和色彩等,让学生们自己联想海洋世界的大致状态,并鼓励他们用画笔将想象中的海洋世界画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想象力和个性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海滩、海面一直想象到神奇的海底世界,也可以使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单一”逐渐向“丰富”转变,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打开另一扇窗户;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关于“大海”这一主题的美术课程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多媒体课件已经在教学中得到普及,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多为沉闷、枯燥、单一的说教式,而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多样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海洋怪兽》一课中,在课程开始时,学生都若有所思,低头不语。因为,学生对海洋怪兽并不了解,单凭想象来画海洋怪兽对于他们来说很难,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因此,不应该急于进入主题,让学生动手画,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你们一定在童话、神话和梦里都见过很多怪兽吧。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一下新朋友,他有个非常酷的名字,叫作海洋怪兽。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新朋友吧。”之后,通过多媒体播放海洋怪兽的图片、视频,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海洋怪兽的外形、颜色和特点,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并鼓励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具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属于重头戏,发挥着带头育人的作用。因此,大力创建符合小学特点的校园文化,既可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让身心正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在充满文化底蕴的氛围下,受到德智体美素质教育的熏陶,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成长为国家未来合格的接班人。但目前许多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并未取得理想的成效。一边是“高高悬挂”的校园文化基调,一边是收效不大的学生素质教育,这给我们的校园管理者留下了有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就如何在新时期,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背景融会贯通,保持步调一致的协同发展,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谈谈看法。但个人观点肤浅,有不妥之处,还请行内同事多多指正。
一、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背景的关联影响
(一)存在共同的教育目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质建设(如环境、设施)、活动建设(各种体育文艺活动)、制度建设、精神建设(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通过上述四个方向的建设,形成动态发展的校园文化,小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传递、多样化知识传授,开发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产生在国家对教育事业重大变革的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不可能产生的。其背景所倡导的教育内容,也包括德、智、体多个方面,比如,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等等素质教育。最终要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以及扎实的文化素质。
(二)相辅相成与相互作用
一方面,丰富多彩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小学生个人兴趣和潜能开发。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搭建的`各种文化活动平台,成为素质教育实施实实在在的载体,比如,标语文化、口号文化,举办的各类讲座,各项文娱活动等,不但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还有助于学生特长发挥、兴趣爱好培养和行为习惯规范,对提升综合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反过来,实施素质教育,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同时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无形中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建设层次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更加浓郁,校园文化建设条件越发成熟。
二、如何实施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协同发展
要推进小学素质教育,还需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具体操作方法:
(一)提高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现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高、认知理解不到位、发展内涵不深厚等现象。校园管理者需在后期建设中,加以克服和改进,应当改变过去那种认为现代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观念。应将其列入学校管理工作中心,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校园管理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组织、同实施、同检查、同督导。
(二)改变在建设资金投入上的不舍得
要解决因建设资金短缺,小学校园育人环境不够优美等问题,需拨发专项资金,加大投放力度。不过分追求奢华的校园硬件设施,要与小学特点与优势相结合。破除文化建设硬件设施好,校园文化就浓厚的错误观点。这在现实中,有事实证明,那些所谓的建设一流的贵族学校,校园文化,是无法与百年老校相比的。
(三)强化文化建设软件
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理念,丰富建设内容,创新有效载体,扎实推动建设进程,在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综上所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强调的是一种氛围和条件的创建。素质教育,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内容的实施。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二者共同发展,形成强大合力,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摘 要: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教育新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的、落后的教育机制,树立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教育理念,大大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在小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整体育人功能,是强国兴教之本。
关键词:小学教学 素质教育 兴趣 认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提高,首先要加强国民的素质教育,从而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
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教育新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的、落后的教育机制,树立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教育理念,大大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
在小学教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整体育人功能正是当前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新课题。
我作为一名教师,对小学生素质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统一思想认识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同时能推动学生主动发展,从而实现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
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持续不断的改进,大家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同时又是一种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主题,小学教学改革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充满无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作为教师来讲,应当首先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
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发展趋势之一。
学法即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等。
3、重视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素质都得到发展。
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做到因时施教。
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重视过程教学,发展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
重视表象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小学生思维的基础是形象的与动作相联系的有关表象。
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利用一些物质化的材料作为思维的中介物,让学生看看、摆摆、摸摸,从而将抽象的概念、逻辑关系等通过自身感受呈现出来,达到内化成智力活动的目的,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教师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作用,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
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
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尔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
3、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
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
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
其次,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
4、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
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观念上、意识上树立起提高学生素质的紧迫感,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通过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深入、彻底、细致地进行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物质基础,素质教育才能在小学真正实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改稿)。2007.4.
[2]刘艳。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9)
[3]祁利民。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J]。2008,(12)。
一、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构成了数学的系统性,因此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单一接受课本中某一结论、公式,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导出这些结论、公式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并积极思索探求,自己发现问题的结论,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对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非智力因素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部分
非智力因素,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组成的。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1、多鼓励,培养兴趣
教学中我尤其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挖潜力,教会方法
教学中,我利用课本中“读一读”“想一想”等阅读教材,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解题时善于用好的解题方法。
3、善引导,增强毅力
教学中,从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更要让学生“会学”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在探索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索的喜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念。
4、重习惯,培养自信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如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预习新课内容,经常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审查学习态度,经常在复习中补缺陷、堵漏洞等。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并坚信自己的力量。
5、重设计,诱发好奇
设计悬念,引发学生好奇心。悬念可在课始,也可在课尾。课始悬念必须是中心,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学生会厌烦,精神不集中,就不能引起学生好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尾悬念是下堂课的中心,既打下伏笔,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三、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
1、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创造性思维形成于发散思维之后的收敛思维中,可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启迪学生多层次观察,多角度探索,多途径获得。
2、猜想探索,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我采用“发现法”教给学生自觉钻研的方法,引导其发现探索问题的方法。同时出示一些典型的问题并交给学生一些感性的材料,提出探索要求。在学生熟悉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加以点拨,使规律的东西时隐时现,非本质的东西时有时无,构织思维的疑团,激起学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整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3、标新立异,思维简缩
思维简缩即思维跨越,它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常见形式,在简缩思维过程中思维迅速摒弃那些非本质、次要的东西,而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向思维目标大跨度迈进。
4、巧用构造,勇于创新
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心智。构造法解题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难的一种方法,但它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强化学生创造力思维的途径之一。巧妙地运用此法,能使得解题方法最优,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创造性劳动中使思维品质、解决能力更上一层楼。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巧用构造法,引导同学们勇于创新。
5、注重积累,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教育学生注意积累。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而是提倡“少而精”。积累不是积累数学题型,而是积累数学经验。题目很多,而经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教育学生每做完一道题都有意识地回头看看为什么这样做,这种解法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自己开始是怎么想的,是否走了弯路,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回顾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第一感觉,日积月累,就能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
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以前上数学课,主要是我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牵着学生鼻子走,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很少。后来我发现这种方法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于是我就转变了数学观念,有意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主动探求,学会知识。另外,加强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改变传统的、整齐呆板的座次排列,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学生之间互相倾听,互相质疑,互相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力得到长足发展。
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德教育的最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重要的课堂。当前政治课必须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一方面在工作中身体力行,努力实施;一方面不断探索。经过深入的思考分析,文秘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知”与“行”、“想”和“做”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把自己所明白所认知的真理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并且能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获取真知。
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知”与“行”的结合。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都是说明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做到“知行合一”?首先应该以“知”导“行”,就是要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的行动。
“学以致用”。对于学生所学的知识,我们不能讲完之后就算完成任务从此束之高阁,而是应该帮助学生落实到行动,运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真正地得到运用,从而转化为学生真正的本领、技能,达到提高素质,终生受益的目的。
比如我们学习了《自立自强》一课后,就要引导学生凡事都要认真思考,任何事情都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认识,如果是经过自己的头脑思考出来的,那也是难能可贵的。经过较长时间有意识的培养锻炼,会使学生变得爱动脑筋,在提问题、谈看法时也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并且通过实践真正理解了独立思考的涵义。
学习了《磨砺意志》一课后,我更是和同学们一起,从练字、写日记、做家务等小事做起,磨砺意志,培养毅力。
要做到“知行合一”,还要能够以“行”促“知”,指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与生产劳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经受锻炼,受到教育。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们中国孩子的聪明智慧是很有名的,但我们的孩子们行动能力都比较差,这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到位,我们学校的教育没有能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锻炼他们具备生活、劳动、服务、创造等技能。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劳动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远足野营、社会调查等。为青少年创造一些锻炼、学习的机会和环境;我们也可以抓住日常的、细小的、通过孩子自己去做的良好行为进行教育,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如果我们是以军营为邻,不妨把孩子们送到军营里,让他们真正地过上几天军人的生活………总之,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办法总会想出来的。
前段时间,为了迎接“世界地球日”的到来,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以珍惜生命之水”为主题的活动。利用位于我校东边一条河作为活的教材,唤起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们爱护环境的责任心、紧迫感。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向了河畔。望着污浊的河水,踏着满地的垃圾,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消失了,表情十分严肃,心情异常忧郁。在这个露天的大课堂上,一切都是活生生的。天地人物情景交融,无论什么样的现代化多功能的教学手段都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这个活动并不复杂,但是学生们亲身经历了,亲眼目睹了,感受自然真切而且深刻。师生们一起清理了河岸两边的垃圾废物,把采取的水样拿回去作了检测,发现水质已经严重污染,浮游生物很少,鱼虾更是难以生存。
通过这次实地观测,同学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纷纷表示,爱护环境,珍惜生命之水必须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从不乱扔果皮纸屑做起。另外,从同学们急切、痛苦的表情当中,也可以看出他们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思索与忧虑。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更加深切的认识到,凡是能够利用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人切身感受的教育,就不要把他们关在教室里口干舌燥地高谈空论了,让学生们走出校门,他们的视野将更开阔;让学生实地劳作,他们的双手会更灵活。
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切实把传授知识与指导学生们的行为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还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把提高民族素质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它主张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它以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质、文化修养出发,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重视课外语文活动。这样内外结合,“双轨”运行,全方位多侧面地学习语文,教师不是让学生在做大量的应试篇章或练习册,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 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
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
每学一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内容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通过讨论探索,从而得到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我才给他们提示帮助解决,这样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情绪既活跃又轻松,在自由的氛围中驰骋,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
2、激发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学。
同学是小组的成员,通过讨论互学,使学生能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互学,学生互补彼此的不足,每个同学的认知结构、经
[1] [2] [3]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得到快速转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素质教育视角下如何构建高效体育课堂,以供参考。素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体育是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它能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视角下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革新体育教学理念
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后果,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实处。例如;体育课,我们不再是传统的跑步体育教学,而是采用游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明白体育课不仅为了锻炼身体,更加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团结协作、动手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更新,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时代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分寸,要以自己的德行来教育学生,在发现学生错误时必须指出来,但是不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能 例如:发现某位学生在课堂喧哗时,我们不能采用斥责的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同学面前失去了颜面,老师应当考虑学生的心情和处境,双方互相体谅,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会越来越好的,学生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
二、把握体育学科特点
体育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设立的课程,但是由于落实不到位,在体育课上,我们经常看见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聊天,根本没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新课改以后,要求不仅仅是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更为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团结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不但智商要提高,更要提高我们的情商,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迎面接力赛。目的发展速度,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准备场地一块,接力棒若干。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再分成两组,相距30米,面对面成纵队站立,一组排头持棒站在起跑线后。教师发令后,排头迅速起跑,将棒交给本队另一组排头,然后站到排尾,依次进行,每人都跑完一次,先跑完的队为优胜。规则接棒时不得越出限制线。棒必须交到手中,不得抛接,掉棒时由本人拾起。这个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集体主意精神,并且让学生学会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提醒体育教学时,我们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应当难易适中,否则学生难以接受;要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课时适当加入小游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与学生的身体素质相符合,不要进行太大强力的运动,否则学生吃不消的,反而损坏了学生的身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目的为核心,我们引入游戏只是为了使我们更好实践教学目的,不能加入游戏,因为玩乐而忘记了教学目的。一切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积极落实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同学,了解每位同学的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个击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位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同,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方案,使同学们全面发展,不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针对理解能力差的同学,教师可以采用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使学生提前复习,在教师讲课时同学就容易理解的多了;或者针对活泼好动的学生,在课堂上活泼好动被称为“小动作做”,教师教学游戏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但没有了批评,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在针对性格喜欢静的同学,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影片、详细的资料等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共同进步,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课改的目的,避免学生畸形发展,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教师应当用其德行来培养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摘要】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为学生学习减轻负担。与此同时,国家也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小学语文来说,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素质教育呢?本文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谈谈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学习目标;教学策略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语文就相当于整个语文学科学习的地基,小学语文知识掌握透彻了,地基稳固,才能为初中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上到大城市的学校,下到农村的学校,都在积极地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而语文学科的学习又非常注重感受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更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本文在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来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新课改以后,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首先,要先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很多人容易断章取义,认为素质教育是只关注学生素质教育,而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这个误区一定要纠正过来。注重素质教育,并不代表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要求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关注学生的身心和整体素质的发展。
二、从学生角度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学生和教师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谈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一)转变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要转变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必须以自愿和主动为前提。学生主动学习了,才能真正从心底里爱上学习,爱上语文。语文属于文学的一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学生学习的东西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很多孩子在咿呀学语阶段就会背诵唐诗名篇,如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草》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语文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即使是最初级的小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也比较多,小学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层次要求又不一样。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汉字却成了学生苦恼的事情,如多音字的辨析。汉字繁多,偏旁部首不一样,甚至多一笔少一笔意思都有可能截然不同。学生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学科。
(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培养兴趣爱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兴趣爱好。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于很多事物都有尝试的勇气。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如有些人喜欢读书,有些人喜欢唱歌,都可以和学生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因为语文本来就是需要学习语言和文字的,尤其是小学阶段更为基础和重要。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互相监督,看看谁的字写得最工整干净。
三、从教师角度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师也是分不开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依赖性强,可塑性强,容易引导。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一)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叶圣陶曾经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用爱心引导学生,用耐心教导学生,用信心激励学生。教师也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虽然学生年纪比较小,但是学生和教师都是平等的,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师都要平等对待,而且,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学习。正如李商隐所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于小学生,要用自己的'时间和耐心来教导他们。在《我最好的老师》一课中,作者回忆了他最好的老师是如何教会学生懂得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的。除了父母和亲人之外,老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
(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知识素养。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小学生比较爱动,爱思考,喜欢课外活动。因此,在学习完古诗以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古诗接龙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如《窃读记》中的林海音,没钱买书,就在书店偷偷看书,她的好学好读精神是值得每个学生学习的。而且在今天这个生活条件,几乎都能买得起书,学生要学会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发现更深刻的世界。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时举办读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体会,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读后感,让学生自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样做,同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假大空的口号,它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到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中的每一步,学生和教师的心里要有一杆标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生需要转变学习态度,教师需要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学生和教师要一起努力,齐心协力,从语文学科开始,引领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也像素质教育看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J].读与写(教育读写刊),20xx(8).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革命。
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发实验功能将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从长远发展角度审视教育问题,基础教育应该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一 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积极推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有多年,由于种种原因落实的效果不够理想。
小学素质教育又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所以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显得尤其重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应�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已经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
二 要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
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虽然,全面发展的思想早已有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建国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也一直把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内容。
但是,应该说,这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针对归式分工所造成的人的片面性而提出的理想目标,并不具有充分的客观现实性。
首先说我国的当代科技综合化,要求探索,理解和运用科学技术的人全面发展,21世纪各门类科学各层次分支不断交叉,加速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一步结合,科学和技术相互依赖和融洽,科学和社会之间发生重大的相互作用。
其次是经济全球化,要求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具备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合作竞争的精神,善于在现实和传统之间、科学和人文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以及民族和人类之间不断地协调和化解矛盾,应对各种挑战。
再次是发展整体化,强调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都要以人为中心,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和依靠人的发展。
特别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又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师生的平等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
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实践出真知,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举一反三、善于反思、取长补短,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 实施素质教育应重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优化育人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种环境育人要素绝不是孤立的、支离破碎的,而是多元的、有机结合的。
学校应全盘规划,从教育教学到行政管理,从文化课、专业课教育到政治理论教育,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学习空间到生活空间,从师生关系到同学关系,从学校到社会和家庭都可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强化素质教育功能。
真正使学生在学校的任何角落、任何环节都能感受到人际和谐、秩序井然、优美整洁、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
同时,优化育人环境还要创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要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丰富的精神养料滋润学生,通过长期的砥砺和耳濡目染,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品格。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构建高雅的环境氛围。
学校既要充分利用合理的校园布局、整洁的绿化园区,又要构建体现校园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人文景观。
使校园环境幽静、雅致、高洁,更具学习气氛。
其次要在校园创建浓郁的学习学术氛围。
学习是学生在学校最基本的素质塑造活动,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有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因此,在校园中要建立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五 评价、表彰规范
评价的依据是培养目标,把培养目标分解,把要求具体化,形成一系统规章制度、管理规定,编印成册,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怎样从基础行为起步,应该怎样做,从哪方面去努力。
学校按一定的标准制定优秀班集体和三好学生的评选条件,制定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活动标兵、文明班级的评选条例。
将这些汇编成学生手册,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努力的方向。
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依据学校培养目标自我评价,确定自己的具体目标,找到起点,促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六 要把思想品德素质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当今,一个人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如何,以及如何做人处事,已�
思想品德如此重要,可当前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并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德育工作还不能主动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德育没有贯穿于专业教育和学校管理全过程,未能体现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德育的内容和德育工作的方法较为陈旧和单一。
对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总之,我们要全面贯彻和学习素质教育观,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新世纪的建设提供国家的所需人才。
摘要:本文在探讨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内容进行分析,以及对小学美术教育课堂实践进行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美术教育;应用
美术教育对与学生的思想、智力、气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中有的意义。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对美的追求。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打开了他们心中的另一个世界,通过画笔展现了心中绮丽斑斓的世界。在绘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它们的记忆力、创造力和感知力等。在当今教育中如何教授小学生认识美术、理解美术、并创造性的表达心中的美,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关注重点。
一、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政府、学校和其他机构在改革美术教育方面推行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艺术素养。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学校教育相对失衡,美术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然而目前,还是主要以教师讲授美术理论为主,老师和学生缺乏沟通,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第二,家庭教育重点偏向应试教育,不注重学生的审美品味和艺术品味的培养。第三,城乡教育失衡。地域差别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有很多的美术博物馆、画展。而经济发展较差的地方,只有少量的美术博物馆。校内教育资源匮乏,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堂会被其他科目占用[1]。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基于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形成的问题需要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育中去,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效果。简言之,就是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大部分的小学美术教育可以较好的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所以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应注重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来更好的理解美术,使得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发散性学习的能力。在探究创新思维的培养之前,首先弄清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具体体现在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精致性和敏捷性四个方面。灵活性是指能够为一个美术问题提供多个解决方案。流畅性是指在美术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多种想法。精致性是指看到一个美术作品,能够针对性的改进。敏捷性指能够积极的审视创作中遇到的各种方法[2]。也就是说,创新思维就是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在短暂的时间里有多种想法,并且能够甄别出独创的想法。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创作中的创新思维呢?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去否定学生的任何想法,引导学生思考更好的美术问题解决方案。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技能是载体,承载着思想,最后形成作品。仅仅就小学生美术教育而言,看到一个美术作品要怎么看待?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通过让学生说出来,并自己模仿等方式学习技能。随后,根据经验提高技能改善作品。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底蕴,即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创新情感是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的精神。创新人格是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目标。在美术技能和美术情感的双重能力驱动下,学生才能有意识的主动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进行创新。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应用实践
小学美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教育,意在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在笔者多年教学中发现,如果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图像,让学生模仿黑板上的图像画,之后再让他们画同类意向的作品,很多学生就画不出来,也就无法达到发开学生想象力的目的。但是,假设告诉学生画一个苹果,但是不给学生在黑板示范,学生们就会画出很多不同苹果的样子。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不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临摹,美术和书法不同,应该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主。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分组画不同的意向,多组竞赛的方式。如果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郊游写生。若仅仅限于课堂教育,采用先讲后画,或者是边讲边画。在培养学生绘画的基础技能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3]。也可以采用交叉学科教学的方式,例如在课堂上播放《我是一个粉刷匠》请学生们边听歌,边画出歌里出现的物品,比如刷子、粉刷匠等。最后,请画出物品最多的同学上台展示。才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结束语
美术教育是社会物质文明的结晶,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小学美术教育对人的一生有启蒙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本课堂教育质量逐步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响应新课标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剑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xx,(9):46—47。
[2]徐利芳。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美术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xx,(7):178。
[3]陈卫和著。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8—9。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是培养素质人才的'主阵地。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关键。
作 者:张玲玲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凯旋路一校,河南,商丘,4760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8) 分类号:G623.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改善了传统教育方法的枯燥和落后,为学生开辟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素质教育的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尊重他们不同的个性和潜力。小学教育是学生奠定基础和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它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的灯塔。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积极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和文化熏陶。
一、素质教育下小学高效语文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整个教学生涯的开始。汉语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其他学科的辅助学习能力都需要学好汉语。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学好汉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小学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是对尊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回应,也希望学生能够重视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从小成为合格的中国文化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课前准备应足以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尊重学生。为了真正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转变观念,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例如,四年级有一篇课文“诚实和信任”。在谈论这篇课文之前,老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诚实和信任”,“为什么要诚实和信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诚实和信任”这对无知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一篇课文或一个故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远不如个人实践的印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通过课文中主人公的故事,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符合这种社会状况的诚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不仅要获得正确的诚实和信任,还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陷入危险。这种教育是立体的、有思想的,为学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
(二)教学方法要丰富,营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很年轻,他们的耐心和接受能力有限。要真正建设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一堂语文课富有感染力和激情。这就要求教师提前了解课堂上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当学习课文“让我们摇摆双桨”时,我们可以用歌曲代替,让学生从阅读课文变成“唱课文”。学生们的兴趣很容易被一首熟悉的歌曲点燃,然后老师们趁热打铁。结合相关图片,我们可以为学生解读歌曲(文本)中的意境,寓教于乐。学生们会更加活跃。另一个例子是学习课文“春联”。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从他们家和邻居那里抄对联。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讨论对联,让学生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春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文知识一直在变化。无论是古诗的山流水,散文的解说,还是生动有趣的寓言,每一个中国阶级都可 优秀高效的课堂是学生打开文学宝库的金钥匙。建设一个充满激情和趣味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设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需要新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听和说,学习过程的实际操作较少,教师工作量大,但效果不高。为了真正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始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学会恰当地“放手”,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自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预习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都会问一些关于新课程的问题。学生自己阅读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将逐渐形成习惯和良性循环。这种教学理念被称为“先学习,后指导,问题评价”。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回答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总体掌握情况和重点难点安排相应的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这种教学理念似乎是“不可靠的”,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新概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掌握情况“进行分层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教育应该更加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它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面对和处理他们遇到的情况。它是教学不断正确改革和良好发展的最好体现。
摘 要:体育素质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活动性为发展学生主体性人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客观条件。这就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体育。体育教学应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来体观这一要求。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发展对策
体育教学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体育教师最本质的工作。只有上好体育课,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使每个学生受到应有的体育教育,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一、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开始了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以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首先把教学氛围变宽松和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师多充分地提倍学生,敢于把“权”放给学生,自己多由过去的“主演”变为“导演”,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也才能真正在体育课中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应当清楚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技能技术的形成,主要是以实践中练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主要指竞争志力,创造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力;体育素质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建设力量。耐力是敏柔韧性,“五自”能力:招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成针文炼,自成组织、自成管理、自成搭制、自成许价的能力,从而与终身体育轨,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蕴含关极其丰富的教育因素,有着生动的内容。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这一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当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功能,进行学科渗透,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一些学校中为了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抓住了一些体育尖子生,而忽视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结果是,比赛成绩还可以, 达标考试项项红的问题。其实,体育竞技的本体就是在普及中提高,如果普及搞好了,那么提高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渐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不断提高了全体的体育质量。
四、体育教学中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传统教育认为体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 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过分要求学生对动作的练习。同时在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教学军事化,出现了大批教官式的体育教师。 忽视了在体育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一大批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在中小学存在着教材单一,不适应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弊端, 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个教案几堂课,一个教材许多年级的情况。而在基层, 由于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许多学校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 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尝试:体育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体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上体育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让学生自由练习,学生爱怎么练就怎么练,甚至于回到原有的“放羊式”的教学当中去。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在许多的练习方法上还有问题,如果放之任之。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在一定范围内还将发挥作用。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学生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五、培养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思想。
学校体育要引进终身体育的思想,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体育理想,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忽视了体育的社会功能,造成学校、学生轻视体育活动,出现学校很少开展或不开展体育活动的怪现象。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如何全学生以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姿势去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则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一个新的重点,面“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则为其解决提供了的新的思路。因此在小学的体育启蒙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些班级性、全校性、校际性的体育活动,不断的向学生倡导这种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结束语: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以始至终像一条红线贯穿课的始终,只要我们屹透器材,研究教法,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轨,并不难实观。 体育是一门边缘学科,主与众学科相联系,除体育专是各种文化基础外,主还与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相联系。体育教师特别应当在文学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谈自己在讲话中词汇丰富,准确简炼,生动形象,并丰富有幽默和号召力,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原因
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在经历了“竞技体育”“素质教育”“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等时期。
体育课内容庞杂、主题分散、形式主义、华而不实,更有不少学校随意挤占、挪用、停上体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真正开足开齐体育课的不足30%;开设课外体育活动的占40%,开设体育健康理论课的占25%,多数学校不能够开展业余训练。体育教学失去个性,教学过程“蜻蜓点水”,教学质量下降,体育课随意性大,近20%的学校采用“放羊”式和“半放羊”式的教学。
2.体育教师资源配备不均衡,待遇偏低。
中小学体育教育还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存在着“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重智育、轻体育现象仍然存在,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课名存实亡,学生体质严重下滑。在教育投资方面,城市和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差距很大。作为人力资源的主体———体育教师,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像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样,需要评职称、晋级,因为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在学校学期、年度考核中不被看好,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肯定,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3.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体育设施资源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经费短缺,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比例20%,其中实心球、哑铃、“山羊”、跳绳、栏架、等半数以上数量不够,从布局上看:单、双杠、篮、排球场、沙坑等,“分散”多于“集中”。“不便组织上体育课”占80%,其中50%学校只有少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90%以上体育教师感到不便组织上体育课,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完成教学任务的设施条件,更谈不上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所需的体育设施,使体育教学变成无源之水。
二、提高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开足上好体育课。
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改进体育考试评价。将体育课作为高、中考毕业、升学的必考课。
2.加快体育教师配备。
鼓励体育教师“送教下乡”,“实施轮岗制度”,定期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优秀课研讨展示活动。
3.突出重点项目,力争校园传统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体育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4.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
学校体育取得的显著成就;在不否定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前提;借鉴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在肯定继承过去同时,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课程建设到体育课教学,从课外体育活动到课余运动训练,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场地器材配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精神财富。将有助于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乡土教材。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不同民族地域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适合各地区、各学校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活动内容不断涌入校园;学校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利用有限的体育设施以产生最大的使用效果;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资源,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在不违背学校教育规律或原则的前提下,挖掘民族和地方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引入新兴健身项目,把乡土教材、自制健身器材、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如街舞、搏击操、竹竿舞、抖空竹、太极剑、广场舞、花样跳绳、毽球、锅庄舞等诸多项目。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发设计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学内容。组建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做到“学校有特色,班班有项目,人人重参与”;体育工作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念,迎合学生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利用体育课轻松快乐的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体质。评价不同学校的改革,深入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地指导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改革。
6.重视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利用与开发。
一方面,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推行有效政策,加大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搭建平台,使城市与农村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学生之间多一些交流、沟通。
三、结论及建议
推广先进经验与改革措施,了解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学校体育必须重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应充分考虑现有的基础和实际;作为上级领导部门,全面贯彻和落实2014年7月30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学校统筹按安排,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运动负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
一、舞蹈艺术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之间的重要联系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精神追求之一,舞蹈艺术作为艺术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古时期就完成了与文化和风俗礼仪的集合,作为素质教育的三种要素之一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成员开始呼吁将舞蹈艺术教育融入到中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中,实现舞蹈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的普及。各个教育机构也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设了相应的舞蹈教育课程,希望能够通过舞蹈教育来激发学生对于其他艺术的探求,让学生能够在用文化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同时,实现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上学期本文组织学生排练了舞蹈《丹顶鹤的故事》,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根据驯鹤员徐秀娟的故事而写成的,歌曲中饱含深情,有感动也有遗憾,为了将这个舞蹈排练好,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在排练舞蹈之前,先了解这只舞蹈的内涵,然后进行了排练,通过舞蹈的编排,让学生可以将感情投入其中,并在排练中体现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互帮互助的品质,以艺术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舞蹈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强健中小学生的体魄
在舞蹈教学中,基本功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教育地位,学生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身体综合素质,还能够保证学生的健康发育和成长。首先,舞蹈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形体向着健美的方向发展。从教育经验可以看出,受过一定阶段舞蹈教育的学生较之于其他学生形体都更为健美,身体各方面的协调性也相对较强,为其健康发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舞蹈教育中的实地训练课程可以对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提升现代学生的体质。在舞蹈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肢体力量、协调性以及速度、耐受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为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舞蹈艺术教育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的柔韧性与灵活性。
(二)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舞蹈艺术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就是通过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培养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美学观念与美学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所以虽然中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舞蹈素质教育中的多种手段来完成,例如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舞蹈艺术教育可以通过适当的学科拓展和融合,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完成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学习。但是更多的教育学者仍然坚定的认为艺术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佳途径。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亚就曾经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这一理念在现阶段已经得到了国际教育社会的广泛认同,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通过艺术教育开展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而我国比较常用的是舞蹈艺术教育,比如组织学生排练了《丹顶鹤的故事》和《书包的记忆》两个舞蹈,学生穿着美丽的舞蹈衣,在舞台上偏偏起舞,不自觉地感觉到了美感,并将其身心投入到舞蹈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实现了学生外在形体特征与内在思想内涵的和谐统一。
(三)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各个方面的身体机能,实现在精神层面上的全身心投入。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舞蹈艺术的表演和欣赏都能够有效的调节个体情绪,舒缓紧张的精神,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调节心态、稳定情绪。由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成长还不健全,很容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稳定性相对较差,而舞蹈教育的心理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减缓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平衡学生的心理发育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舞蹈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还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活动的个性。由于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家中较为大胆活泼,在社会上却相对害羞娇气,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通过舞蹈《丹顶鹤的故事》和《书包的记忆》的排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舞蹈艺术学习中逐渐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共同体完成相应的舞蹈学习任务。总而言之,中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通过舞蹈艺术教育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基础教育阶段为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高校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一、高校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一)人际交往上的孤独感
有些学生由于在中学时一心扑在学习上,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这样的学生一般很少和同学交流,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可悲的是,这样的状况还常常被老师和家长引以为傲,是好学生的标准。等他们考到大学之后,也很少主动与人交际,由于进了大学失去了中学那种模范的光环,就变得更加孤独,甚至产生自傲心理,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种顾影自怜的感觉,总想着别人去主动接近自己,自己绝不主动接近别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不愿意投入到火热的集体生活中去。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自小被家人呵护,成为家中的小太阳,什么事都不会做,以至于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生活也不会打理,要么怕洗澡,身上出现异味;要么怕洗衣服袜子,影响其他同学,如果指出他的毛病,他还火冒三丈,拒不接受,这样也引发了交际方面的孤独,他自己不屑与人交往,别人也不愿意和他交往。也有些女生,仗着自己有三分美貌,就常常以绝代佳人的姿态孤芳自许,要么一言不发,整天沉默着,要说话就是语言尖刻的“毒舌”,这也是一种心理问题。
(二)厌学心理
有些学生在高中就不想学习,产生厌学情绪,被家长逼着考大学,进入学校以后又故态复萌,对所有的学科都没兴趣。没有家长的约束,就更加肆无忌惮,逃课,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精力都用在网络上,男的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女孩则沉醉于淘宝;要么就将精力用在恋爱上,根本不为以后的就业着想。也有一部分学生本来也是爱学习的,在高中经历了一番痛苦的磨练之后,进入大学发现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紧绷的神经一旦松懈下来,反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觉得考上大学不过如此。还有的是因为社会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使他们觉得读大学和不读没多大区别,因此也失去了学习动力,开始厌学。除了以上两个心理健康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心理问题也困扰着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因为个头矮,容貌欠佳而产生自卑;有的因为家庭生活穷困,和有钱的同学相比产生较大的落差,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
(三)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的家庭由于父母离婚,对孩子缺少教育,使孩子终日生活在战战兢兢中,以后就会形成孤独不合群的性格;有的是过分溺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个性,并且生活自理能力差。还有的家长在孩子读幼儿园和小学时,孩子与人产生纠纷,家长总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从来不在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这样就使孩子养成了缺乏责任感的个性,错的都是别人。在学校教育方面,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偏爱那些文静的、爱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的业余爱好都不了解,也不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总将那些埋头学习,不与人交流的学生当做模范表扬,使这类人一直以为自己不交际是种美德,以后就造成了他们孤傲的性格。有些学校在教学时只注重考试成绩,对于文化课之外的课程干脆停止不上了,这样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后,对于一些有益的活动无法介入,也容易促使他们的心理问题产生。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拜金主义流行,使那些家庭贫寒的学生产生自卑;也有的是对于外表美的推崇,使那些身材和容貌不佳的学生产生自卑。
二、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学实施优势
针对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纠正的方式并不是专门的心理疏导,而是要通过人文素质的提高来潜移默化地进行纠正和疏导,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优势
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由于人文性,因为语文是记在人类文化的载体,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具有记载、描述、解惑和探索的功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伴随着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功能,可以领略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内涵。语文学习的这些� 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等不同手段,将自己对文章学习的理解、认识和感悟都反映出来。这个过程带着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将自己的个性凸显出来,使同学们看到了此人的个性特色。一堂语文课中,老师、学生、课文、课文作者以及文中人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比较、质疑、参照、启迪和吸收的相互作用,观点相同的人会觉得找到了知音,观点相悖的人会忍不住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这样一堂课就成了语言的交流空间。高校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凝聚了人类的美好感情,有的蕴含了学者的思想精华,这些作品都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在学习过程中,作品中的审美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想可以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给学生以正能量的教育。
(二)语文教学对心理教育的渗透
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积极交往。像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和《史记》中的《将相和》,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可以让学生知道朋友之间的珍贵,以及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正确取舍,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在语文学习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去自主学习,在课文中有许多古人通过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了命运,像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凿壁偷光的`匡衡等。还有一些古诗也深刻揭示了少年时代学习的重要性,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还有一些作品可以用来激励学生的意志,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受过宫刑仍然坚持著书的司马迁,为完成《游记》而坚持不懈的徐霞客以及周游列国的孔子等。语文学习中更多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的作品,像努力探索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有为了尽孝而弃官的李密,忧国忧家的杜甫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这些人都是具有担当的人,为国家,为人民或是为了家里老人都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良好健全的品格。
三、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实施方法
(一)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前提条件包括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作为高校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优秀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及时调适自己的状态;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能吸引学生听自己的课;还要具备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宽容的胸怀和极大的爱心基础上的,只有教师爱学生,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才会爱老师,认真听他上课。这种关系不仅建立在课堂上,也包括在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每一个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教学环境应该以民主和宽松为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善过去那种一人讲课大家听的传统方式,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可以反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千万不能因师道尊严而对学生的态度产生抵触情绪。在语文学习中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像教学一些戏剧剧本时,教师可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文转化成有声有色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
利用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要从课堂中和课堂外两个途径入手。课堂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学主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品德,如善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明白交际的重要性,还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在世上的价值不是因为外表的优秀,而是对社会的贡献;也不是有钱就是优秀的,良好的品德比金钱更重要。还要学会善待父母,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学会感恩。不仅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每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此外还要学会担当,学会面对困难和逆境。这些在所选课文中都能学到。另一个途径是来自课外实践,可以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生活中,如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体会给予的快乐,这些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也能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课外实践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一些经典之作,了解前人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结语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语文教学因为具有一定的优势成为首选,要做好心理素质教育,还要多方面努力才行。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论文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小学教师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是以一张考卷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严重的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导致小学
二、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因为,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1.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能力可以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有条理、生动形象。例如,数学语言是利用一些数学的名词术语、关系符号来表达数学概念、结论或说明解题思路的语言。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而且要求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能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例如,把算式(65+35)÷(40-35)读作“65与35的和除以40与35的差,求商是多少”。这样,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总之,语言修养是与思想修养分不开的,每一个教师都要下功夫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2.板书。板书是小学教师的第二基本功。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理解概念、系统掌握知识有极大的影响,并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板书应规范、有条理、重点突出、简练明确、布局合理。板书的方式要不拘一格,有的用表格式,有的用提纲式,有的边讲边板书,也有的在新课结束时系统板书。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一节好课的板书,在教学时犹如一幅具有整体结构的蓝图,把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鲜明而又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3.教具、学具的使用和制作。在小学教育中,有些学科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解决这个矛盾,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就十分重要了。使用和制作教具、学具 首先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具和学具。例如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低年级可多用大小、颜色不同的纸或其他材料剪几何图形;中年级可多用钉子板;高年级可发动学生自制教具。其次,使用教具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使用时要注意恰当的时机,做到适时、适量、适度,以达到直观的目的。教师还要具有操作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基本功。
4.教学中的组织管理。教学中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不仅表现在课内的教学环节中,如收发作业本、使用学具、订正作业等都应有统一的常规,反映在教师敏锐的视察力、说话的感召力和行动的感染力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情、言语、气氛上洞察学生的内心活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教师的讲话要有鼓舞力,要有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以教师自己谦虚好学的精神、自信和不怕困难的乐观情绪来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一切行动来有效地组织学习。
5.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未来的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
三、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1.改革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课程的改革主要应围绕下列3个方面进行。
(1)学科课程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既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
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必须渗透思想教育。那么,各门学科又怎么渗透呢?这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注重挖掘各门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②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③注重“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2)把原来单一的学科课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才能使学生动静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展语言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掌握基础知识与发挥特长相结合。
(3)国家统一课程与地方课程配合进行。学校必须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不能削弱音、体、美课程,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课程,把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挂起钩来,既有育人性,又有社会性。
2.把活动课程落到实处。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必须从几个方面去抓:①学校要成立活动课程领导小组;②学校要把活动课程排入课表;③活动课程有专人指导,检查、落实;④活动课程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场地。通过活动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道德情操、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3.创设环境课程。环境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比较隐蔽的课程。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校开发环境课程的途径有:(1)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经常的、大量的教育,利用学校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例如:①留心观察学校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写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文章或小评论;②利用黑板报、壁报、画廊、宣传栏等,搞好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③利用小记者、小编辑,充分发挥课间一分钟新闻的作用;④利用升降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⑤张贴名人画像、名言、宣传标语、举办各种展览;⑥开展使用礼貌用语,净化学校教育环境。(2)开展社会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应是一种比较广泛的、长期的、普遍的教育,利用社会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深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国情,了解工农业生产、科技卫生、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腾飞的大量的社会信息。(3)进行家庭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应是直接的、随时的、经常性的教育。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孩子的成长、培养、成才都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创设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四、改进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素质教育,除了有一套良好的教材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先进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成效,体现素质教育。
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但方法不能只限于几种,它应随教学任务、教材及教学对象而不同。如:讲解法、练习法、实验法、启发式谈话或发现法等,都是在一定情况下适用的。总之,无论那个学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重视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培养能力,体现素质教育。
五、开展课外活动
从教育和教学的实践,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单靠课堂教学一种渠道,难以完成教育、教学和培养的任务,与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的要求很不适应。特别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学习化的发展,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而言,两者缺一不可。课外活动决非可有可无,也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延伸”,而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各学科教材特点,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小学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各门学科的教学也在素质教育的大花园里竞相开放,探索最优途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兴趣;交往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要求。不仅体育教师在教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育工作多是采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只能从表面了解体育课程教育工作的知识,根本不能从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体育课程教育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因此这对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当前的教学形态下,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是比较差的。教师不仅没有一个高的学历,而且在专业技能方面,也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讲课中经常出现教学错误,管理方式不当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教师的师资力量差造成的,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作为学校的代表,如果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会影响学校的声誉的,因此在对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方面,学校应该经过认真的研究后制定出培养教师能力的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之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并且在讲课过程中可以融入其一些创新的观念,这样课堂才会更加的有创意,学生们才会更加喜欢学习体育课程。
2素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体育教学中动机和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有学习的动力。因此,体育课的教学也是需要一定的学习兴趣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喜爱,会引发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喜爱之后,就能够更好地学习一些体育知识,也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环境,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该唱时就唱,该跳时就尽情的跳,给学生进行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很容易产生学习动机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除了要靠在课上设置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应该注意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教师在理论课上可以给学生讲解体育的理论知识,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对体育项目进行训练。学生在进行体育项目的实际训练之后,可以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体育能力,也可以促进自己身体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学通过这种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2.2体育教学中应注意教给学生方法: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对体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了解之后,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原地单手投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示范的时候把具体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对该体育项目的步骤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不断的重复训练。学生在重复训练之中,就会慢慢的摸索出科学的方法,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2.3体育教学中交往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无时不体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例如,靠墙手倒立、接力等。这些项目的进行都是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交往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培养了自己的交往素质才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结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3结束语
素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体育人才的目标。
活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要想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要重视学科课程,另一方面要认真开设活动课程。这两个课程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紧密配合,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学科课程,由来已久,无须赘述。今天,我们来谈谈在活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是活动课程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活动,所以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使儿童获取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这与我国开设活动课的指导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活动课程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这个目标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狭义上主要指意志、情感、性格、兴趣等,是学习的动力系统。活动课内容编排不强调逻辑结构,只注意学生的心理结构,内容趣味性强,组织形式灵活,学生特别喜欢。如在低年级活动课《如何让船飘得稳》、《图形组织》、《一蛋孵百鸟》等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记录了学生的表现,结果显示活动积极与否取决于兴趣的强弱。活动课强调学生的“活”与“动”。教师不要居高临下,而应自觉担当“伴奏者”的角色,“以学立教”,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让步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意展示自己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分析案情》、《遇到灾害时怎么办》、《鸟与兽》的活动课上,学生以兴趣炽心,非智力因素培养落到实处。我想念活动课在这方面的探索会使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制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断加强,会使智力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电子专业的学生学习年毕业时,所学知识25%已被淘汰,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充电”然后一辈子在工作岗位“放电”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来临,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为此,在活动课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突出该课和的非学科性特点。活动课要严格区别于学科课程。活动课上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从而激发创新能力。在《设计手套》这节课里,教师不要多讲设计要求,尽量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大胆描绘,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少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风解。教师做为一个“观众”,“听众”,还主动性给学生,这种师生间,学生间自由,平等气氛的营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思维活跃,奇思妙想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即使是一些看来幼稚的,肤浅的想法,我们也应报以诚挚的鼓励;其次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核心。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独特性。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开展不同层次的训练。在六年级《‘没理讲理’》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学生发言争先恐后,互相启发,这样思考问题更加开阔、全面、不拘一格;最后,教师要更新观念,走出“智力高,创造力就强”的误区。学生创造力发挥,智力只是一个基础,情商因素影响不容忽视。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创造力培养开辟了新天地。
三.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活动课内容包括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学生爱上这门课,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点:1、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思和 “三论”(讨论、争论、辩论)和“三动”(动脑、动口、动手)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2、教材新颖,淡化分数的评估手段让学生打心眼里喜欢。
活动课程在我市开设时间不长,做为一名活动课教师,我们应大胆探索,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地抓好活动课。让它在素质教育的园地里绽放出奇光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