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管理心理学不仅对心理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也逐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管理心理学论文11篇,仅供参考。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一、独立学院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师资力量具有其独特性,一般都是有专职与兼职教师组成的。其中包括了本校的专职教师、母体学校选派的在职教师、外聘的企事业单位有实践经验的部分人员和在读的硕士或博士生。专职教师大部分是聘任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以及少数紧缺专业本科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普通高校退休返聘教师。兼职教师大部分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部分还存在临时观念,责任不明确,往往都是上课来,下课走,难以完成教学的完整过程,尤其是课后辅导、批改作业等环节,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兼职教师与学校没有人事关系,学校难以做到全面管理。就目前来看,专职教师在独立学院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兼职教师数量偏多,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教师是学科建设、决定独立学院长远发展的主力军,没有自己的具有足够力量的专职教师队伍,学科建设以及办学特色就难以实现。因此,建设一支符合独立学院自身长远发展的、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队伍对独立学院的教学以及发展都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独立学院中专职教师方面存在不足
根据教育部8号文件和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方案的要求,独立学院的教师数量应按照1:18配备,一般应具备不少于100人的、聘期一学年以上的、相对稳定的专任专职教师队伍,专任专职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位的比例应占30%以上。首先,独立学院发展初期专职教师数量偏少,多数依靠兼职教师。学校教学工作以兼职(母体大学安排和外聘)教师为主体,学校自有的专职教师很少,而且专职教师大多承担一些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这样不仅难以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连续性、一致性,也不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其次,专职教师结构不合理。办学初期,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难以招聘到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所以主要是退休返聘教师和应届毕业生为主。在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上不尽合理。专职教师队伍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状态。返聘教师年龄偏大,思想保守,缺乏朝气及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应届毕业生,从校门进入校门,直接开始授课,教学方法、经验、科研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教师实践能力差,也影响教学质量,难以形成特色学科。独立学院要想长期发展,最终目标是要从母体大学分离出来,从相对独立走向完全独立,所以培养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三、专职教师的管理对策
独立学院要提高教学质量,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专职教师队伍,应从招聘引入、薪酬与发展、培训、考核等以下几个方面对专职教师进行全面管理。
1.招聘。
目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着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的问题,教师队伍结构尚不能完全适应学院发展的需要。发展初期独立学院基本上是根据当年的教学情况以及来年的教学需求来确定当年的需求教师的专业和人数,没有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应坚持需求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的基础上,有序引进教师。根据自身的定位、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长期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引进人才。补充专职教师数量的同时不断优化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和能力结构。人力资源部门应与教务处以及各教学单位共同配合,对现有的专职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情况进行统计,明确将来的发展需求,找出两方面的差距,从而制定近、中、长期的招聘计划。学校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的用人机制,还应不断提升独立学院的影响力。可以在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户口、继续教育等相关政策方面作调整以利于吸引人才,使应聘者能够明白应聘成功后学校可以为其搭建成长平台,帮助明确发展目标、发展优势,实现自身价值。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挖掘本校的长处,宣传优势,不断提升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认可度,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口碑等。
2.培养和培训。
只有教师不断进步,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能只注重教师的使用而不重培养,独立学院不应 稳定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要重视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从制度上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提要求、加压力,并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保证,创造有利环境让青年教师不断地快速成长。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补充和提高,另外还需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应多途径、多方法地鼓励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不断积累。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集中对青年教师进行入职前的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多听课,学习借鉴他人上课的方式风格;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加强青年教师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实行“导师制”,让老教师、名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进修,提高理论知识及学历;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业务实践,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研究所、开办经济实体等;开展产、学、研结合,为教师提供社会实践和科研的平台,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通过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建设本校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依据学校特色,确定优先发展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学科带头人,选拔骨干教师,保证各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薪酬与发展。
要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效果,就要让教师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专职教师的激励工作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做好对专职教师的激励工作就要努力提高专职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教师的薪酬待遇是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对独立学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设置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增加教师的物质鼓励,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有利于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进入教师行业,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壮大专职教师队伍规模。也可促进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满意程度。在薪酬分配方面,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实行绩效工资制,坚持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实行倾斜分配政策,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独立学院可利用职称来挑选优秀的教师,也可对绝大多数教师施加压力,使他们不断进取。因为普通本科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完善,职称评定上竞争压力也比较大,这也是独立学院独特优势所在。所以,独立学院可以在这方面为专职教师创造条件,不断鼓励专职教师完善自我,早日满足评定条件,同时也能尽快改善独立学院专职教师的职称结构。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晋升机制,通过提拔、进修、深造等方式将有管理潜能的骨干教师提升到相应管理岗位加以锻炼,能够充分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独立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促进专职教师的自我发展,有助于改善绩效,根据绩效考核决定教师是否应该晋升加薪,决定人员合理安置及调动。独立学院评估制度应具有独特性,不能仅克隆母体学校的考核体系,应根据办学目标及特色来重新设计,明确考核范围、考核标准、考核指标、考核结果公开等评估体系。尤其是考核指标设计要符合独立学院特色,指标尽量量化,确保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工作,不仅强调教学与科研,还应该包括教师知识更新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学和科研考核中,对于不同学科和不同年龄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考核尺度和办法。组织专门人员通过定期、不定期等方式检查专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师教风等。完善考核程序,考核结果出来以后,学院应及时将信息全面反馈给教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根据考核结果以及后续改善情况,对教师实行滚动管理,对于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的教师,在聘任期满后继续聘任;而对于教学效果不好、责任心差且指出问题后不思进取、不改善的教师则不再续聘。通过绩效考核,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导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也能发现和合理的使用人才,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保证独立学院的教师的质量。
提升专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增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独立学院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独立学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专职教师的招聘、培养培训、薪酬与发展、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有所创新,既要符合独立学院特点,又要充分调动专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心理学是在管理科学和心理科学的邊缘上发展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是一门邊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本文简述了管理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一、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系统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础之上,并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管理中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一门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邊缘性学科,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科。
二、中国古代的管理心理学
1 道家的管理思想。道家认为朴素是人的本性,重视满足合理的需要,人的需要不能无限制的满足,应因势利导,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提出通过社会环境的治理来控制人的'贪婪欲求。道家的“无为”指顺应自然,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最后达到“无不治”的管理效果。道家的“有无相生”、“有生于无”实际是辨证结合管理中看得见的硬件设施“有”和看不见的软件“无”,如企业文化、精神理念。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领导者的“权变”能力及人的管理。
2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具有系统的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者从领导和激励的角度探讨了四个方面:人性观、激励思想、群体心理思想、领导心理思想。人性观表现在其十三篇贯穿的军事谋略,都是以对人的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激励思想主张物质刺激的激励效果:“取敌之利者,贷也”,“赏不可虚设”。也注重精神激励及“爱兵如婴”的情感式管理,提出“上下同欲者胜”及“危机激励”、“投之死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群体心理则主要是“谋求人和,合众激气”。领导心理则认为领导应具备一定的个性、智力、品质、能力等。
3 墨家的管理思想。墨家思想也包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如有“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人员甄选思想、“听其言,迹其行,查其所能”的人员考核思想、“尚贤使能”与“使各出事其能”的人员考评思想、“善人赏而暴人罚”的人员激励思想。有关研究把古代管理思想归纳为八个方面,主要包括人性论、激励心理论、人际关系论、选材心理论、用才心理论、领导心理素质论、决策心理论和经营心理论。
三、现代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1 早期引进阶段。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是从引进、翻译国外早期心理学著作开始的。1935年,陈立《工业心理学概观》一书出版,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工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我国管理心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57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了劳动心理组。进入60年代,随着工业的振兴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人和机器之间的协调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但这一时期,管理心理学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2 初步形成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管理心理学研究正式开展。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筹建了“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其首次专业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工业心理学分为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20世纪80年代,我国管理心理学界翻译、撰写和出版了一批用于高校教学和干部培训的书籍。1985年始,我国学者陆续出版自己的管理心理学著作,使得我国除了对“管理心理学”的一般引进之外,开始注重本国国情和利用各自的研究优势。1985年我国还成立了“中国行为科学学会”为管理心理学发展进一步奠定了群众基础。
3 迅速发展阶段。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徐联仓、凌文辁就在国内首先采用问卷法,对有关员工思想状况与激励因素的调查。1982年,王重鸣开展了关于工作动机的现场研究。80年代中期,有关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的研究开始成为管理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徐联仓等(1985、19861修订了PM调查表,使 1987年凌文辁等又发展了CPM量表。此外,吴谅谅(1986)等也开展了有关企业管理干部职务分析和测评的研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管理干部事业心等30种基本素质进行了测评,为干部选拔和晋升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测评结果。80年代后期,管理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组织发展与新技术变革的研究。进入90年代后,跨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文化与战略管理成了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关键课题。同时,激励方法、人员的测评、选拔和评 1991年俞文钊提出了“激励的激励与去激励连续带模型”;同年,凌文辁等还开展了领导概念的内隐理论研究。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管理心理学研究不断完善,研究方向日趋多样,与国际学术交流不断,影响也逐渐扩大到国外。
目前,我国管理心理学家已跻身国际应用心理联合会,主持并参与了一些重要的管理心理学杂志的编辑工作,在国际管理心理学界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也在管理科学内部专门设立“管理心理”这一项。该会发布的《21世纪心理学重点学科发展纲要》中已将“管理心理学”列入其中。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心理学发展纲要》中已将《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开发》列为五项心理学重点发展学科之一。在应用方面,管理心理学已大量运用于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干部选拔、管理决策、科技创新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航天员的模拟培训等前沿问题上,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近年来,我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领导能力的评价和选拔;员工——职务——组织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和社会变迁中的组织能力。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题,专业的东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记得最多的是《士兵突击》,还有些例子影片,还有SWOT分析,然后是些零碎的片断了。
这一学期的最大收获,让我知道的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这点是来自生日的那个打赌,还有也对我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分析,知道什么我的第二象限是什么,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
遇到这种人,你就要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能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这个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都会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来,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的性格和心理。
2、对傲慢无礼的人,尽量少说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你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和他接触时,你需要如何对待他?
对付这一类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
3、对沉默寡言的人,直奔主题
与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是十分吃力的事,因为对方过于沉默,你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
4、对深藏不露的人,多用心思
我们周围有很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他的心思,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有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说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不懂或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5、对草率决断的人,步步为营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高潮时,忽然作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由于性子太急了,因此有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由于“反应”太快,这样的人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或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下决断,如此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做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到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从事交涉,倘若遇到这种人,最好把话题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之后,马上征求他的意见,同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至于发生错误,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浅议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开发》
摘 要: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管理心理学不仅对心理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也逐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已� 文章通过对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以及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中的选人、用人、留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应用开发
当今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的问题逐渐成为了心理学界以及企业家们关心的话题,在企业中,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度对工作的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心理学研究者在对待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由此提出了从管理心理学视角下,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是否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同时企业在选人和用人等方面,管理心理学是否在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1.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管理心理学是将人的心理、行为现象及其心理过程的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工业心理学的一个所属结构,在现代管理学当中,管理心理学被定义为“以人为本”的模式,关键在于以“人本”为理念的管理模式,以此区别于其他心理学科。管理心理学作为现代生产力的一部分,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技术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资产阶级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从而改善了生产关系当中因矛盾而引发的人际冲突,所以,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对解决社会生产关系各方之间的矛盾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新型管理模式理论的出现,为心理学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这门学科将人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对管理目标的人的研究和探讨,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提高效率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改善结构和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了工作本身的质量,管理水平的发展也通过工作效率的提高而提高,达到最终的双赢效果。
2.管理心理学的意义。管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员工的工作效率,二是对员工进行心理方面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掌握工作中的独立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需求,才会在管理上制定出相关政策和方法,从而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生产率,通过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吸收理解,才会将其真正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对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调整人际关系以及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地作用和影响。
由上述可知,管理心理学通过调整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等手段可以解决企业中个体和团队的生产力问题。通过管理心理学作用的发挥,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和安排会更加清晰,掌握管理中的心理规律,对组织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调配,合理地规划团体,企业的整体效率才会更加高效快捷,对个人而言,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意义才会在整体的流动中体现出来。
二、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用
1.管理心理学对人才选择的应用。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企业通过设置不同的岗位,可以提高团队中每个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企业在人才选择方面,为了更好地了解岗位的具体信息,通过利用管理心理学能够对其工作的内容、性质、任职者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由此对任职者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地判断。为了真正了解工作人员对自己任职的岗位是否真的合适,岗位的细致化判断和员工的综合素质都需要通过管理心理学进行明确分析,企业在岗位设计的同时适当增加岗位职责,增加工作的挑战性,使员工的潜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企业和职工双方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管理心理学对人才与岗位相符的应用。在员工与任职岗位相匹配的应用中,首先要分析员工的个性心理和身心素质等具体方面进行分析考量,以此判断其工作能力是否符合任职的岗位和团队环境。通过对员工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等方面的要求,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学习,才会对员工的身心素质的把握更进一步,逐渐使其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对个人的发展空间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在企业当中的管理者的具体行政措施、组织政策、以及人际关系等都需要进行修复和完善,使员工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3.管理心理学对人才保留的应用。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与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有着密切联系,企业为了留住人才,首先要切实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并尽量满足,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才会有所提升,同时员工也会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管理心理学当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从管理学的角度着眼,通过对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以及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的作用的研究和讨论,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中的选人、用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应该通过各个方面针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了解管理心理学,真正将其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上,通过应用管理心理学进行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企业才会有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12(12):71.
[2]李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人力资本分析[J].前沿,2012,10(09):94-95.
[3]谢瑶,戴宏斌。试析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2,12(17):135+140.
[4]张岩。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4,11(06):75.
摘要: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为人和其内外部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随着国家政策改革的持续深化,使得各大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随其管理水平逐渐加强,这时新型管理模式应时而生且被应用于企业管理模式中,打破了传统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瓶颈期,同时也有效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应该说其发展时间并不长,但人力资源管理可推进企业发展,其间重要性一直被人们认可。1990年之后,人力资源管理相应理论成熟及发展快速,社会各界也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综合管理工作的充分结合可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这也是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2.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可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运转,利用科学合理的劳动力资源组织,协调其间劳动力和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使得各方面资源充分应用,且发挥其最大功能。再者,人力资源管理可有效提升企业职业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企业应着眼于员工需求而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员工亦能积极地展开工作,以更高的热情及激情投入工作,发挥自身最大能力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管理亦可促进企业现代化综合管理制度构建,优秀人才的培养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培养优秀人力资源,以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及职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亦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可谓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及源泉,对职员更具向导力、凝聚力和激励性,可降低管理成本及企业各项运营风险。
二、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应用。这有助于职员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可充分调动职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职员各层面水平。这样亦可适应职员物质性需求,且尊重职员自我价值实现要求,达到职员为企业服务动机的激发,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性目标。2.精神调节方面应用。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定优势,务必具备自身核心影响力,应注重职员工作积极性的引导,从而达到企业战略性目标,同时应激励职员对工作的热情及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人于早期活动中价值观已然固定,其对事物均带有显著的倾向性,往往善于接受符合自身价值观念的事物。所以管理时应注重给职员提供足够的心理调适时间及空间,引导职员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也有助于其自身心理矫正,增强信念化理论教育,从而突破陈旧思想,以促使职员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具备时代精神。3.工资激励方面应用。人是需求动物,若是人处于某种需求中,则会经过自身努力达到自身心理需求,心理需求则转为具体目标。职员找到目标则极易形成经过奋斗实现目标的潜在性动机,从而产生及实现目标步调一致的行为。若按照职员个人绩效给出对应薪酬奖励,则该时期需求之后极易激发职员更高需求,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确定新目标,且为其努力,这样可达到企业、职员双赢格局。4.职员帮助计划应用。企业职员帮助计划主要是指为职员设置整套心理援助,加上长时间精神福利支持项目。经过心理医生对职员的现状,帮助职员处理工作方面的压力及消极情绪等,同时提供心理咨询,确保职员各方面工作可有序开展。定期展开健康生活培训教育,注重职员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采用这些系列化组织及计划等策略提升企业绩效,从而改善企业组织氛围。
三、企业应用心理学展开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结合心理学方式可充分改变企业管理现状,促使企业健康且有序发展,心理学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具体管理中,则企业应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升,着眼于公平、公正、合理的工作环境创设,以便调动职员工作热情,激发职员工作积极性,使得职员时刻注意企业利益;并且,应注重职员心理管理,因市场经济的大力冲击,很多企业效益不好而进行裁员及降薪,该项策略严重打击了职员工作热情及积极性,因此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务必注重职员心理管理,换位思考,注重职员角度进行问题思考,这样可将心理学充分融入企业职员管理中。
四、结束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诸多,但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可充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效率,由于心理学理论及其对应实践逐渐增多,开始被现代化企业广泛关注及应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领导者应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这样才可有效掌握企业发展总体趋势。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概述,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着眼于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提出企业应用心理学展开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以期提升管理心理学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生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本课程的总学时为40学时,理论课程32学时,实验课程8学时,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很多学生反映“生理心理学”课程理论性强,枯燥难懂,尤其是对生物知识缺乏的文科生来说更加难懂。由于实验设备缺乏和实验学时少的原因,学生在具体实验的实际操作上能力较弱,不易掌握实验设计方法。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弱,原因是他们觉得本课程内容离现实生活很远,内容过于抽象,很难找到学习的意义,学习模式变成了机械背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存在着不足。
(一)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生理心理学”的教材为沈政主编的《生理心理学》[3],内容翔实,但缺乏先进性和系统性,原来的课程大纲为如下内容: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神经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制、生物信号的传递机制、感觉的生理心理学、知觉的生理心理学、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情绪的生理心理学、睡眠与生物钟、性生理心理学、人格的生理心理学问题。教材内容很多、缺乏系统性,而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近一半是文科生,他们的生物基础相对较差,要求在32学时内理解和消化本课程的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同时,实验内容也存在着问题:实验课为8学时,时间较短,加上实验受设备的限制(大脑最新的结构模型、生物实验条件的缺乏等),有些实验无法演示和进行,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上训练不够,很难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深度,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模式有“三轻”
目前“生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三轻”:第一,重讲授、轻研讨,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参与性的思考和讨论;第二,重知识、轻思考,教师授课侧重于各种心理过程的生理和脑机制的介绍,缺乏系统性、前沿性和逻辑性的思考,也缺乏与其他心理学课程的联结;第三,重机制、轻应用,教师侧重介绍心理活动的生理和脑机制,而缺乏用应用机制解释生活中的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生理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着重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与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生物化学、精神药物学、神经病学及行为遗传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随着心理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本学科已超越了传统生理心理学方法,突显出其自身与多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和趋势[4]。目前,生理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整合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揭示心理现象和行为而产生的大脑结构和大脑运作机制,随着研究技术的突破即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大脑功能的变换能够被直观地“看到”,这项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学科“认知神经科学”的产生,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已渗透应用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如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与临床心理学等。本课程教学目标有3点。①理论知识的讲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及最新的发展方向;通过生理心理学实验课的操作和观摩学习,使得学生理解生理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通过科研实践学习进一步巩固生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思维。②科学思维的培养:课程教授过程中,通过制作文献卡,讨论最新的研究成果报告,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批判和创新的精神。③科学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肃的科研态度、严谨的科研思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要提倡有共同兴趣和目标的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一起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建设的步骤
第一,应建立课程教学的内容模块。教师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材,整合性地建构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第二,重新建立考试模式,更新现有的试题库,使得新的。试题库既能满足本科教学,同时又能满足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需要。第三,要增加期中考核环节,因为理论知识的内容很多,分阶段考核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知识的稳固性有所帮助。第四,可以运用网络教学的交流平台,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细化与理解。第五,应增加文献卡制作和报告环节,要求学生查阅最新的生理心理学研究论文(尤其是脑成像技术的应用),按不同研究领域分成小组,做报告,从而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改革
生理心理学理论知识模块的建构,应以系统性、应用性和前沿性为原则,逐步确定教学内容体系。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更新教学内容。笔者在对比和参阅国内外优秀教材时,发现Neil R.Car-son教授主编的《生理心理学》第六版被美国众多高校采用,近几年 笔者参考该教材将课程内容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分为5个模块: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模块(神经系统和细胞的基础及功能、精神药理学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输入模块(感觉和知觉系统);第三部分为“动机或本能”的生理机制(睡眠、生殖、情绪和摄食行为);第四部分为学习和言语交流模块;第五部分为神经学和心理障碍模块。首先,模块间的逻辑关系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描述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这保证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其次,课程内容将整合神经科学和生理心理学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才能跟进国际最新的研究进展,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再次,课程内容应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每章内容都以案例形式导入,结束时给出相关障碍的生物学病因和研究成果,而且第五部分的模块涉及各类神经系统失调和心理障碍的生理因素,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实用性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征求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再对内容体系进行修正和补充,将讲授者的教育方式与学习者的需要更好地进行整合。综上所述,重新建构后的教学内容在理论系统性、学科发展前沿性及实践应用性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林文娟曾对国内外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反复提到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正密切关注21世纪最令人关注的心理卫生课题———各类心理疾病的基础研究[4],其中涉及的心理应激、精神疾病、抑郁症、成瘾问题研究成果可以与第五部分教学模块相结合。认知、情绪、学习记忆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则可以与高级心理过程的模块相结合。而林文娟在概述中提出中国生理心理学发展方向应集中在行为与脑的关系和心身关系的研究上,关注心理行为因素影响健康的生理状态的机制,这将使得生理心理学与心身健康、与生活拉近了距离,使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变得更为人性化,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论知识,也会对生理心理学更有兴趣。目前有许多生理心理学研究成果正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周芸将生理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在人才选拔工作中[6],以激素水平学说为依据,阐述了性激素对性格与能力的影响及激素知识在人才选拔中的具体应用。此类研究能激发学生对激素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且了解自身激素水平对于认识自己的个性、规划今后的职业生涯更具有指导意义。此外,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如心理测试技术和脑电波心理测试技术在测谎技术中的应用,有学者将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概述[7]。这部分的研究对于学生来说是理论知识在实验与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能加深学生对于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在条件允许时便可开展研究活动。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以往的“生理心理学”的授课手段只局限于黑板画或挂画等形式,对学生来说动态的生理机制显得抽象、枯燥而不容易理解,教师也是使尽浑身解数却仍讲述不透彻。随着教学硬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课堂上的动画、声音等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心理学实验室也加强了建设,增添了如生物反馈仪、脑模型等仪器和模型,这些都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也是直观教学的重要基础。王立新、李新旺两位学者的教学改革研究都十分重视直观教学,他们的做法有两种:①通过计算机powerpoint、大量图片演示使得大脑及工作原理图文并茂[2],并在实验课中辅以教学录像;②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图片和归纳的表格呈现出来[1]。其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在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上变得容易些,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参考这个思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是将直观教学的材料搜集起来(主要以Discovery和BBC系列节目的记录片为主),按照课程的5个模块进行归类,一一与教案对应。如:①基础模块有《裂脑人的行为实验》《爱因斯坦大脑结构解析》;②感知觉模块有《BBC人类感官系列:听觉、味觉、视觉、触觉》;③学习与语言模块有《BBC记忆的实现》《BBC语言机制》;④动机与本能的生理机制模块有BBC的《梦研究的最新发现》《犯罪与大脑结构关系》《神经递质与爱》;⑤心理障碍模块有《Discovery大脑迷思》《BBC多动症living with ADHD》《BBC纪录片:恐惧症》。其次,重新整理知识讲授的思路,改变之前“重知识、轻思考”的模式,将各个知识点用图示的方式呈现其逻辑关系,并将生理心理学的知识点与其他心理学领域相联系。如教材内容呈现的思路是:以案例引出问题→生理基础→研究方法→经典实验→生理机制→现实应用,这样就使得内容上直观而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大脑神经通路、大脑运作机制有很大帮助,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直观教学的方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时不足和教学内容更新的问题,因为该方式能呈现更大的信息量。再次,教师在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还需要关注教与学两个主体。以往的教学模式是重讲授、轻研讨,意味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需要加强研讨的环节,尤其在重点和难点的环节让学生也参与到心理活动的大脑运作机制系统直观图示的绘制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收与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理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加强实验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应用脑机制解释现实中的心理现象,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生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如运用听觉与平衡觉的知识解释晕车现象、运用长时记忆的生理机制进行学习时间管理、运用性激素知识理解个性特征和竞技潜能等等。在每章内容结束时,增加总结和讨论环节,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总结应用知识的心得和查阅科研材料的收获。此举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学会了观察和分析问题,加深了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同时通过查阅科研资料,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五、“生理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果经过课程建设,在实验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研读实验相关的科研论文来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提升;考核环节中大部分学生已能够比较到位地运用生理的机制来分析心理现象。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良好评价逐年提高,学院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名次排序从117名提升到45名。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材与课件、实验课程与实践教学、考试形式和试题库等方面的建设,努力提高“生理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了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企业管理;管理心理学;应用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日益复杂,但实际上,企业管理也是指对人的管理,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也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对基本概念和存在问题的剖析,分析在企业管理中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热情的几点策略。
1、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管理心理学最早是闵斯特伯格以及泰勒在20世纪初共同提出的,后来经过梅奥的“霍桑实验”后,管理心理学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管理心理学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在上世纪六十年 管理心理学根据字面理解,主要是指心理学、管理学的交叉部分,主要是为了分析社会中人们相互作用下的各种心理活动,因此管理心理学就是为了研究、分析人们心理活动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企业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分析企业领导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心理活动,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并且分析企业决策以及行为对于企业各项生产活动造成的影响。
企业管理心理学主要应该思考以下两方面问题:①领导决策以及行为,具体是针对团队建设问题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②研究个人的心理活动,具体研究内容时员工的薪资分配、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选拔。管理心理学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以及指导,提高企业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
2、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只有工作人员每天都充满热情和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才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目标。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仅仅局限于眼前短期利益,管理上缺乏超前意识,无法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很多企业在对员工的管理方面,只是考虑员工的物质需求,并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需求,这样无法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降低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最后会选择跳槽,导致企业人才流动性较大,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笔者主要基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总结了现代企业管理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内部工作氛围不和谐
企业是由企业领导、管理层人员以及基层人员共同组建的一个大家庭,只有家庭内所有成员一起维持,才可以满足家庭的经营需求。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人员的人际关系对于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直接的联系,企业内部员工之间是否可以和睦相处,对于整个企业内部的办公环境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企业内部员工之间无法和谐相处,就会制造一种紧张的工作气氛,企业员工之间在工作过程中也不能很好的协调、配合,这样会大大降低了企业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工作气氛不协调也是影响企业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2工作人员的自主发展空间相对较为狭窄
大多数企业并没有为员工提供一些很好的学习机会,导致员工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不能及时更新和完善,很难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而使企业员工的业务技能相对落后,很难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而且,很多企业并没有给工作人员提供很好的升职机会,员工的发展空间也比较狭窄,很多工作人员没有机会将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局限了员工的自主发展。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有自己的特长,企业只有全面、深入的挖掘工作人员的内在潜力,才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2.3企业内部分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现阶段,很多企业内部管理中在员工分配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分配不均问题。企业员工分配不均的原因一般主要是由于企业员工分配情况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领导人员以及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滞后,并没有和市场发展保持同步,仍然坚持以往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创新力不足,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传统的观念认为企业管理只需要企业可以正常运行,在短期内可以获得可观的利益即可,缺乏全局发展观念以及超前意识,这种墨守成规的观念会严重局限企业的发展。其次,现代企业很多都没有制定健全的管理体制,这也是导致企业的缺乏核心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3、管理心理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3.1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企业内部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气氛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员工的心情,进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首先应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工作气氛,为此,企业员工和领导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应该做到相(下转63页)(上接61页)互信任。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在企业中工作、生活,只有做到相互信任、彼此真诚相待、互敬互爱,才可以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当然,企业领导人员也应该充分尊重、信任员工,相信工作人员的能力,多为他们提供一些自主发挥的平台和机会,平时多和员工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有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和员工之间能够融洽相处。
3.2为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
现代企业想要获得长远发展,一定要给员工足够的自信,为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深入、全面挖掘出员工的内在潜力,使员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基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很多员工都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才可以使工作人员时刻保持工作热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此,企业领导者应该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每一位工作人员自身的特长、性格,为每一位员工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岗位,并且协助他们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其次,企业定期应该安排一些培训活动,组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培训,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和市场发展保持同步,不断引进先进的思想观念以及新设备、新技术。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并且尽可能满足员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进而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3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创新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内部管理机制是重要的基础保障,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科学、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也会影响到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企业管理机制和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企业应该以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为中心,在管理心理学的指导下通过管理体制帮助纠正企业员工懒散的工作习惯,使工作人员能够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并且帮助员工制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才可以同时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留住人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4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企业应该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劳动法规等文件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内部劳动保障体系,具体包括退休制度、用工制度等。企业应该多关心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解除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工作人员能够安心的为企业工作,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其次,企业应该制定科学的分配制度,确保员工的生活,不要让员工承担过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应该为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舒服的投入到工作中,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人才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想要成功,必须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此,企业应该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积极创新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全面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1、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必要性
1.1能够有效的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于其他领域,其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中各个要素的关系和影响方面。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人的集合,其主要是由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个个体而组成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集体中人力资源的基本构成单位。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个个体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企业的每一位职员由于身处的环境以及性格等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这些职员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就是人力资源问题中的一些主要的要素。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管理心理学,能够更好的分析每一位员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帮助相关管理人员更加高效的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2能够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
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其主要是以个体的心理与意识等状态的改变为出发点,并在对个体的研究这过程来考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法。所以,管理心理学主要是以事实为依据,对每一个个体的心理需求进行剖析,并从多方面搜集资料,最后通过总结和归纳等方式来得出结论,这就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具有真实性。此外,在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过程中,管理心理学还能够很好的解释人力资源管理中问题的原因,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利用管理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利用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和人文关怀等,来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1在招聘中的应用
现代人的心理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很难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因此在招聘中运用心理学,能够对人才的心理承压能力、对工作的态度和心理倾向等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反映出人才的素质水平,能力水平,个人道德等多个方面,为企业选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运用心理学,可以在面试中进行人才的个性定位,以便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专岗专人。
此外,在招聘中运用心理学,可以对拟引进的人才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试,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卡特尔16PF、九型人格等可以全面的将人才的性格、素质、心理变化趋势等进行掌握,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专向定位和岗位分配,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应用。而且人才的素质偏差会进一步降低,有利于战略管理的进一步实现。
2.2在培训与开发中的应用
心理学的应用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佳渠道,就是培训开发。培训开发就需要将培训企业员工的心理培训重视起来,将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得以提升。企业在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中,不但要对员工开展大量的技术能力培训,还要开展员工能力开发的活动,员工既要将自身的才能进行不断的积累,又要进行实际的运用,才能够将新的理念及技术进行充分的吸收,要想实现员工的这些技能,必须要给员工创造足够的时间及空间,对员工进行精神上的调整。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管理心理学,员工的心理变化能够有效的得到疏导,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能统一到企业的战略发展中来。员工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消失,公平竞争机制得到高效开展和优化,集体凝聚力上升为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力量。员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组织机构的有效沟通大大改善。
2.3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的应用在企业的职业生源管理上,应该为员工将与实际相符合的员工生涯的规划制定出来,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提升员工在多个层面上都感到满意的水平。达到员工物质需求满足的前提下,还要重视员工职业上自我要求的实现,使员工为企业服务的动力得到激发,从而让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得到有效的实现。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员工可以说是目标得以实现的核心力量,为企业的员工将合理而科学的生涯规划进行制定,是长久发展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进行企业员工生涯规划的制定中,需要结合员工不同的行为和特点的差异来进行制定。个体行为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直觉或感觉、情感或思考、外向或者内向。企业也可以根据员工的人格类型的不同,利用这三个方面进行组合,致使各种不同需要的团队形成,从而使企业员工优势的互补得以有效的实现。
2.4在薪酬激励中的应用
心理学的应用对于企业而言,薪酬激励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激励有福利和薪资以及股权和福利;间接激励有荣誉和文化。企业薪酬激励管理的制定,就是根据不同的能力特点和岗位的不同性,来将不同等级的薪酬激励制定出来。
对于需要,人类就是比较强烈的高级动物,当人对于某种事物有强烈的需要时,通常会用尽最大努力,来实现内心的要求,进行努力的过程就是心理的转变。企业的员工如果找到了自己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就会去努力实现心里设定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积极的利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发展的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崔宁宁。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xx,04:88-89.
[2]张海燕。团体心理训练融入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12:349+393.
[3]张敦颖。管理心理学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xx,13:62-63.
[4]王蕴璐,刘剑锋。浅谈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xx,20:81-82.
把教育管理心理学运用到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说服力和感召力,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而且能完善和促进高校学生的工作理论。
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
教育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教育管理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有一个综合、吸收和运用的过程。综合体现在教育管理学和心理学结合部位上所进行的融合、吸收和运用,是对当代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研究成果的积极选择态度,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要完成这样复杂的工程,就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作为该学科的理论基础,还要继承和借鉴现代管理心理理论的先进理论成果,发展和丰富教育管理心理学。
就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管理对象的过程来看,学生心理是教育管理心理的核心,教育心理首先必须研究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过程。其次,教育管理过程包括师生双方的活动,学生既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又是教育管理的客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育管理心理学还要研究各种影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好地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二、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
1.环境因素
(1)社会因素。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新的人事制度、就业体制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让大学生们应接不暇。大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往往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甚至背道而驰,这就造成了学习和实践的冲突。另外,大学生是最具有活力和激情的青年群体,他们对社会和人生有较高的期望,对国家问题、社会问题、个人发展问题比较敏感,但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产生不满和困惑。对理想和现实怀疑,对社会现实不知所措,对自生抱负和自身能力不肯定,对成功和挫折有落差等方面的强烈冲突,使大学生产生困惑、焦虑、抑郁、甚至消沉等种种不良现象。
(2)学校因素。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培养一批批学习理论知识的高手,但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身体素质差,与激烈的学习和工作竞争环境相冲突。另外,学校教育有时与社会要求相脱离,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不相适应,学校理论教育与工作的实践脱离,造成所学与所用相冲突。
(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人生的重要基石,父母及长辈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教育方法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和性格。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将所有的爱集于一个小孩身上,造成小孩形成了自私、孤僻、自我等性格。另外,对于贫困的学生而言,父母含辛茹苦,甚至举债让孩子上学,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和心理压力。自卑、自私、孤僻等与学校和社会的开放、包容、多元形成矛盾。
2.学生因素
(1)心理因素。许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与高中阶段不同,大学提倡的是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竞争压力大,使许多学生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随着社会的开放,谈恋爱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动机也越来越复杂。一旦受挫,情绪就会受到极大影响而产生苦闷、抑郁,甚至转而报复他人等,如不能正确处理心理和感情中的种种问题,一旦产生矛盾就很容易用激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近年来有越来越多高校学生自杀的案例,时刻提醒着家长、学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身体因素。大部分学生自幼娇生惯养,生活上大都由父母照顾得周到细致,这与校园集体生活、集体伙食完全不同,造成饮食不习惯,身体体质更弱而产生焦虑,无所适从。大学生们或者埋头读书考证,或者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而无暇顾及身体锻炼,造成身体素质差与激烈竞争和学业压力要求的良好身体素质相矛盾。
(3)性格因素。如今,电脑早已普及,而网络成瘾已成为学生问题中突出的问题。长时间上网或游戏,占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时间,因而容易使性格变得孤僻,产生对社会的隔离感、悲观、沮丧等心理障碍。另外,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将所有的爱集于一个小孩身上,造成小孩形成了自私、孤僻、自我等性格。部分小孩不愿与同学接触,不主动与人接触,久而久之脱离了群体。
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大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高校管理者应该将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多种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学生管理实践中去。
1.把大学生视为社会人,而不是学习的工具,细心呵护大学生的心灵,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是培养有健全心灵、健康人格的人的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应在学生平等互信互爱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组织的目标,调动学生集体的士气。同时学生工作的管理工者在工作中要积极与班级中的非正式集体成员沟通与交流,使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的需要平衡,共同发展。
2.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大学生每个阶段的需求。
高校学生工作主要解决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问题,需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学生工作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大学生不同时期的需求动向和行为表现,对大学生适当可行的需求要尽量满足。并且,管理者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引导学生树立高尚需求,确保学生集体积极向上。
3.心理辅导机制不仅要纳入学生管理工作中,而且要尽快健全,而不是流于形式。
大学生已成为心理疾患易发病群体,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工作已刻不容缓。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通过一对一对话或者有意识的团体活动等途径,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和人际交往的艺术,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时期。
4.建设一支业务水平够硬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当今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不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而且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出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帮助辅导员更好地了解自身工作的意义,体会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体验工作的光明前景,为这支队伍减少压力增加动力,保证辅导员队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更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起到维护高校稳定的积极作用,保障学校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人文关怀和素质教育。
摘要:在企业的组织管理中,心理学能够引导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帮助从业人员分析员工的行为思维。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联系,为针对心理学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应用
作为一个劳动力大国,我国的劳动资源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劳动市场相对复杂。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是一项不可小视的问题。不断发展中的心理学理论给人力资源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分析探讨这两者间的联系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 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竞争资源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人力资源。过去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则是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转变了过去的管理模式,开始使人力资源沿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也有了全新的解释。无论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更新概念,其发展之本依然是“以人为本”,在企业中实现员工的最佳配置,最�
2.心理学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联系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关系到人、事等方面的各类技术和概念,帮助企业完成发展目标的管理模式便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竞争不仅表现在企业间,更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稀缺人才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当前社会竞争的主要内容。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更加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人力资源都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针对的是人,心理学理论探究的对象也是人,这两者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都在有意识地认识如何了解人、使用人。从这一点出发,在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方面,心理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是这两者研究的重要资源,也是第一资源。人是无法取代的,也是无法模仿的。如何管理好人,充分发挥好人的潜力,将他们的价值显示出来,也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学理论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此时在应用人力资源时,心理学理论显得无可替代。有效应用心理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管理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理论,不仅能够给使工作开展地更加人性化,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企业生产发展的效率。与此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的反馈信息,也为心理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由此可见,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非常密切。
3.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3.1在员工招聘、培训方面的应用
过去的企业招聘中,大多数缺乏科学依据,很多情况下公司的管理层依靠主观臆断便招聘员工。但应聘者在应聘的过程中无法将所有的职业能力及素质表现出来,这就导致公司管理层无法全面、客观地掌握招聘者的能力。这样做难免会使这样的招聘方式,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最终导致失败。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如果加入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公司招聘人才的精确度,帮助公司尽早寻找到需要的人才。很多心理学理论中,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出应聘者的真实情况。例如,暗示效应在招聘中的使用,正是最常见且最有效的心理学测试手段。例如,在企业招聘中有A、B两名招聘者,对应聘人员询问同样的问题,两人的回答可以体现两种不同的暗示内容,比如问题围绕工作强度、福利待遇、薪酬水平、奖励制度等内容进行提问,A可以针对应聘者进行积极的暗示,而B对应聘者进行消极的暗示。此时观察应聘者对相同问题给出的不同答案,不仅能够了解两位应聘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能了解他的自信心、意志力、抗压能力、工作动机等各方面的内容。除了招聘工作以外,面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方面也应当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其中。过去单一的企业员工培训显然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并且这种传统的培训无法得到员工的认同。如果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其中,可以得到更多员工的认可。这主要应用的是心理学理论中的“首因效应”理论,也就是培训者给员工的第一印象。培训人员应当以和蔼可亲的姿态和形象面对员工,并且用宽容大度的态度和轻松幽默的授课内容吸引员工,给他们带来良好的印象,让更多的员工乐于参加培训,并主动接受培训课程的内容。
3.2在员工考核方面的应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一家企业要想得到高效的发展,势必要以绩效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绩效考核对员工及企业发展来说都有两面性,对绩效考核的运用应当把握尺度,它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并且对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心理学理论中,“顺序效应”理论可以应用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来,可以根据员工的职能和具体的考核内容,设置考核内容是按照“先宽后严”还是“先严后宽”。例如,企业运行一项新的制度,此时应当按照“先宽后严”的顺序,让员工在按照新制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适应新工作任务,之后再按照工作目标严格考核内容。而对企业的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时,或对某些领导干部进行提拔过程中,应当按照“先严后宽”的顺序,在考核开始之初要制定较高的门槛,选择管理能力强的候选人进入考核,这样有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也关系到个人的发展。
3.3在员工激励制度方面的应用
要想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在企业中找到自我价值,在人力管理方面还可以通过激励制度的应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员工在工作中充满动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因此,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好的方式便是激励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部门及企业的管理层应当从员工的需求出发,了解什么是员工最需要的,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用以满足员工的真实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作为企业的管理层,不仅要多听员工的心里话,更要在日常工作中仔细观察,通过员工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从而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例如,为员工营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在管理员工时,制定更加详尽而科学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员工的能力情况,安排适度的工作,让员工力所能及地完成相应的工作,激发他们在企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获取事业上的成就感。对于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挫折的员工,还要多给予鼓励和培训,让他们重塑信心。此外,在激励制度中,职务晋升也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但是,选用激励制度还应当适度,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如果给员工的激励不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可能会引起负面效果,反而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从心理学理论的角度讲,层次理论及公平理论适用于对员工激励方面。首先可以根据员工的努力情况,改变员工原本不满意的岗位,还应当根据公平的原则平衡岗位之间具体工作内容,不让员工产生心理落差。例如,在企业中,有空缺的职位可以首先在内部公布,让员工公平竞争上岗,让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诉求获得相应的职位和报酬。对于企业中级别相同但工作不同的岗位,管理层可以采取定期轮换岗位的方式,让员工始终保持工作激情和热情,保持着工作的新鲜感,时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
3.4在员工个体心理差异方面的应用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身上都具备独一无二的特点。即便是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或工作环境中,不同的员工所表现出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其中心理特征是最为显著的个体化差异表现。这些心理特征受到自身活动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的活动和能力,并且这些心理特征也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层要充分挖掘员工的优点,将这些内容充分发挥出来,依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内容。让员工都能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最� 例如,在员工中有的性格外向,可以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安排宣传或公关工作。对于善于表达的员工来说,可以从事组织协调或管理方面的工作。对于性格成熟稳重的员工,可以安排文员等方面的工作。在今后员工的晋升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根据员工特点,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3.5在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的应用
此外,还应当关注的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出现员工工作状态欠佳,或与公司中的其他同事关系不和睦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管理层应当采用心理学理论中的“近因效应”理论,让员工暂时离开原有的岗位,调换至其他岗位上,暂时离开周围关系紧张的员工,以此来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一段时间后,待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恢复后,再调回原有岗位,让员工以全新的状态改变过去周围人的印象,这样也有助于促进员工间的和谐。综上所述,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价值,很多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它可以弥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帮助管理层解决问题。作为企业的管理层还应当灵活运用心理学理论,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工作模式中。在今后的应用中,还有待于企业的管理层及从业人员不懈的努力,去完善挖掘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范围,使人力资源管理更科学化、合理化。
《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时代及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人将取代其他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组织管理工作中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工作。心理学的介入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它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动机。本文阐述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Abstract:With the er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progress, will replace other resources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important work.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he study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it is mainly study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cess of human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of modern psycholog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关键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 管理心理学
Keywords:moder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psychology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基本内涵和特征:(1)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中,具有某些或某种特别知识(能力和技能),或者拥有某些核心知识或关键知识,处于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上的人力资源被称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具有某种程度的专用性和不可替代性。(2)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企业为了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而部署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实践以及方法、手段等构成一种战略系统。(3)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也即“契合性”,包括“纵向契合”即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契合,“横向契合”既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要素相互之间的契合。(4)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导向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战略性的组织建构,将人力资源管理置于组织经营系统,促进组织绩效最大化。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目前,学术理论界一般采用Wright&Mcmanhan(1992)的定义,即为企业能够实现目标所进行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这个定义突出管理行为的重要性与战略性。
另外,从所涉及领域的相关学科的近似性上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范畴大体可以归结为四部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对象是组织中的员工个体,所以首先就会面临到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可避免地面对具体的管理问题,这又涉及到管理心理学;由于组织始终处在政府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力市场等外部环境中,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又会涉及法学。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访谈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的相关人士,浅议一些当前在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供大家探讨。
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学
上世纪20~30年代,心理学家便开始参与工厂管理的研究。将心理学直接应用到工业生产领域的创始人是H.闵斯特伯格,他从20世纪初即着手研究如何适应和转变工人的心理、激发工人的干劲,并建立了实验室作为研究和活动的基地。1912年,闵斯特伯格发表了著名的《心理学和工业效率》,将研究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研究心理学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著作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工业社会心理学,又称组织心理学或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sychology)。管理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组织中的人作为对象,研究组织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四、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国际社会,经济竞争形势异常严峻,如何根据高新技术发展和国际化竞争的要求,来探索新条件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而形成从工作分析、选拔、培训、安置、激励、考核和流动的系统性机制,已� 管理者不得不研究激励机制、人的适应心理、职业发展与干预对策、复杂系统的管理控制等管理问题,逐步形成一套从职务分析、胜任特征分析、培训需求评价、智能模拟培训学习到人员的安置和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来指导管理工作的。从这个层面上讲,管理心理学为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在经济竞争中,谁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人力资源,谁就更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富有生产力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企业管理者应该针对不同的员工、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分别对待。要悉心分析员工的心理,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不仅有必要的物质需求满足,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的满足。例如,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满足员工的社会心理需求,可以加强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关注,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个人成就感。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激发出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 [美]罗宾斯,孙健敏等。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杨鑫辉主编: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