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页是小编小鱼儿帮大伙儿整编的11篇有效课堂教学论文,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文言文教学情感效能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语言生动丰富,用词精练准确,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多不胜数。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事实上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大多提不起兴趣,不想学,不乐学。为何如此?怎样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实现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使学生能学得愉快,学得扎实?笔者就上述问题谈谈几点见解。
一、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文言文?
所谓文言,一般指以先秦语言为规范的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文学语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是相对而言的。新课标把“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作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为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关键。认读障碍让学生难以走进文言文, 没了兴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了应有的原动力,又怎会想学并学好?所以想要学生学好文言文,关键是让他们明确为何要学。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兴趣就会继而有之;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自然容易学好。所以在教学文言文前,有必要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处,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又快又好地学到手。学生懂得了学习的目的意义,并感到学好文言文并非难事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自然就会想学乐学了。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
学生的兴趣犹如水面,教师只有善于体察学生的个好,善于激发、引导,才能兴起波澜。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2.1精心设计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文言文导入的方法很多:介绍作者、时代背景;褒扬作品的价值;引录文中佳句名言;描绘情境;简述有关故事、笑话、趣闻;制造悬念;复习旧知识;点明学习目标或是直观导入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对文章和作者有个大概的了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想学要学的动力。如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先介绍范仲淹的生平,突出他政治上变革求新,在恶劣的政治环境里力争强国富民,最终却被贬流放的坎坷经历,再引用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总结,突出强调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激起学生对作者的钦佩崇敬之情。当学生已经进入到《岳阳楼记》的情感氛围中,再让学生披情入文,认真阅读课文,然后分析讲解课文,自然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既然语言障碍是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兴趣的重要原因,我们就应该用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扫除阅读障碍。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可使学生认知文字,理清文章脉络,进而感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体会作品的语言艺术,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把课文中的东西化而为自己的东西。如在讲授《论语》时先让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录音带,并结合学生的听读体会简单分析朗读的节奏、轻重音、语气强弱等基本要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当学生对课文已经比较熟悉的时候,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慢慢缩短了与课文的距离,就为更深层次的讲解做好了准备。又如在教学《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范读课文,明确朗读要点;再请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仿读,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读、齐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舍生取义”的情感。再如《与朱元思书》的配乐朗读、《唐雎不辱使命》的分角色朗读等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语感,获得对作品的形象感知,在不知不觉中扫除学生面对文言文时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2.3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认知的障碍性,导致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总隔着一道鸿沟,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若能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文言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鸿沟自然就会消弭,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醉翁亭记》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图片形象再现琅琊山的美景,绘制了醉翁亭游览路线图,并在各立足点标明所见景物,每看到一处就利用从网络上寻找到的图片相互对应,使学生产生形象直观的印象,再对照课文语句,品味琅琊山特有的奇观。这一幅幅奇丽的图画语言,把学生引上了人间仙境,其情其境令人神往。再如教《水调歌头》时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文中三峡与画中三峡的异同;教《出师表》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历朝历代赞颂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够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
2.4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领悟主题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陈大丘与友期》时,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自己对于诚信的理解;教完《石壕吏》后,要求学生自编自演,将诗歌排演成戏剧;教《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一类的诗歌时,要求学生根据诗意,产生想象并绘画在纸上,比比看谁画得最好,最能体现诗意;教学《论语十则》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阅读体会;在教《小石潭记》和《三峡》时,带领学生将两篇课文作对比阅读,比较文章写作方法的异同、情感表达的异同……教材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一,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灵活自由的运用,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教学目标。
2.5联系实际,加强个性感悟,拓宽学习空间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心的感受性的程度取决于生动性,而它的范围取决于想像力的丰富。但是,分析的功能占了上风,必是会夺走幻想的力与火。对象的范围变得狭窄,必定会减少幻想的丰富性。”通过图画、音乐、表演等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的刺激,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是强烈的,但范围是有限的。有些课文让学生深受感动,但过后回到实际生活中还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师要懂得点拨,使学生能用课文学习中获得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例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讲完宋濂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后,笔者话锋一转:“宋濂当时的学习条件和我们大家今天的条件相比如何?”“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和宋濂比起来又如何?”全班静默,大家似乎都在反思着自己的学习态度。笔者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同学们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谈起来的态度也明显认真了,很多人都对自己的“虚度光阴”表示愧疚,更进一步明确要向宋濂学习,做生活的主人;在这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去归纳课文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再如学习《伤仲永》时,让学生将自己与方仲永进行对比:天资如何?勤奋度怎样?结果会如何?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无论过程如何,目标只有一个:拉近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当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横在他们与文言文之间的鸿沟也就消失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6多用激励性评价,练习布置难易适度,多少适量
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堂学习中,笔者对学生富有新意的回答,会及时报以掌声,发给他一个“创新卡”以资鼓励;为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太正确,也会给予激励性评价,肯定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尤其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利用难度低的题目去提问他们,提高他们答题的正确率,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这些都能引发学生更加强烈的课堂参与激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笔者会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层布置练习。练习注意难易适度,多少适量。如翻译句子、背诵默写的作业是必须的,要求全部学生完成,目的是既检查教学效果如何,又能令学生逐渐学会自行理解和通晓文言句子,以达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对于文段阅读类的题目,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做要求;至于赏析类的题目,则只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练习分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既巩固了教学成果,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三、结束语
“学无边涯,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有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努力去研究、探索、改进教法,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相信教师的心血一定能在教育事业的园地里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丁莉娟,赵志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一、阅读解决学习困难,激发阅读积极性
作为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学生语文学习的原动力来源于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如那敏感度低的底片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曝光一样,存在困难的学生也需要知识之光的照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补课就能完成的;也不是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需要对语文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真正的将书读“进”去,才能将学习成绩提上去,才能在阅读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2]。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文中,首先是学生自由阅读,如遇到难理解与比较困难的地方多阅读几篇,知道理解其义为止,这样不仅弥补了学生之间阅读能力的优劣,也给予了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提高了阅读的质量、效率,最重要得还是学生的自我学习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之后,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为大家朗读,让他说说喜欢这一片段的原因,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阅读的海洋中,领略到文字的魅力,真正的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二、课程引导,加深阅读体会
在2011最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标》一书中指出:独立的语文课文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对课文、作品进行初步的理解与鉴赏,也能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展示自身个性,丰富精神海洋。所以,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教学,在阅读中领悟、在朗读中体会,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1]。
阅读首先是大致的读。这要求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了解课本的大体意思,对自己不能理解的难点做出标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就是精读、细读,这点主要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性阅读。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课文脉络、分析课文精辟段落、找出文章生字以及理解生词意思。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北大荒的秋天》,而《北大荒的秋天》中所表达的秋天到来的景象是什么?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与体悟自然也不同。在学生明白了自己在此文中的体会时,在读到第二节时,出示各种流云的图片,让学生想象下流云会变成什么样子?读好“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朗读的阅读方式。朗读可以分为分段式、角色扮演、集体朗读等形式。教师在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课堂发挥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朗读方法。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李广射虎》一文,其中有一句话“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在分段的朗读中,在前一段搭箭射虎,需要学生读出李广射虎的从容。而读到射中的是石头时,需要学生读出将士们的震惊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之情。(前段的学习需要读出拔箭就射那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后面得石中拔箭则是佩服与激动)
三、读写结合,拓展写作
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通俗易懂切不失优美文雅的语句。针对特色段落,让学生精读、细读,再配合教师的引导读写,必定会让读写练习事半功倍。
关键词 小组讨论 有效性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小组讨论”,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成几个不等的小组,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讨论,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把最终的结论与大家分享,教师进行点拨评价。这种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辩解,学会总结,学会思考,所以,“小组讨论” 但是,好的方法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盲目地使用只会起到反作用。那么,怎样运用“小组讨论”才有效呢?
1讨论的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才有生机。小组讨论,是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上,学生只有对问题感兴趣,带着好奇心去探讨,才会真正动脑筋去思考所要讨论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师设置小组讨论的目的。而这也对教师的教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不仅要与文本本身相互联系,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点。这样的讨论才具有讨论的驱动效果,才能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
一位同行教学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对文本解读很是透彻,同时她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很清楚,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对于刻画人物的语言的解读相对薄弱,需要重点指导。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三个板块的教学,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三个板块中与人物对话是重点内容,于是教师设置三个小问题:(1)小说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2)这些手法体现在文章中的什么地方?(3)这些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中心发言人,汇总小组意见,准备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成员点评其发言。我们看教师设置的这三个问题是紧扣文本展开的,同时,这篇小说学生读了以后,最感兴趣的也是小说中的人物,那这样的人物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塑造的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的要求很明确,每个小组都要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这样的分工让每个小组都有了明确的任务的同时,也存在了潜在的竞争,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
2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
小组讨论的设置,是否具有价值性,不是看学生参与面的广,也不是看课堂的热闹,而是看所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讨论的必要性,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而这深度与难度要立足文本的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次听课中,一位年轻教师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整堂课教师设置了两次小组讨论。第一次小组讨论的问题设置是:翻译课文内容,小组间相互讨论疑难;第二次小组讨论的问题设置是:对于信与礼,你怎样理解?整堂课学生参与面很广,老师抛出问题后,学生立马四人一个小组,教室里顿时只听到学生的“讨论”声,课堂很是热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有的是按照参考书翻译,有的还是无法翻译。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说:“信,就是守信,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学习友人。”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讲礼貌”等等。学生的回答显得过于肤浅。看似这是一堂热闹的课堂,教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但是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完全能借助教材上的注释自行完成翻译,这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第二个问题设置太大,没有紧扣文本,并且超越了学生的认知,信与礼的真正本质学生理解了吗?他们的回答只是停留在言语之上,而没有从内心去真正理解这两个字的分量。这样的讨论对学生来说,就是让学生开口说话而已,没有话找点话来说。
3讨论的问题能否让学生“论”有所获
抛出问题,交给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教师只是作为引导,那么,问题最终能否得以解决,这是关键。同时,在整个讨论的过程结束后,学生是否有所获?所谓的收获并不是说问题解决了学生就收获了,而是在参与的讨论过程中,学生是否学会了倾听?或者是否学会了与同学合作?或者是否学会了辩解?总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一种成长,一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坐享其成的等待答案。这才是小组讨论的价值所在,意义所在。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由过去的师道尊严变成了现在的平等、民主、朋友的关系。情感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当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才可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也由以前的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才能够把课堂的人际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也能够欣赏学生,认识到学生的不同差异,能够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促进有效教学。我认为主要是这些方面。首先是教师的精心备课讲课。作为一个教师,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备课的重要性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把课文内容备厚,对教学的环节要做到清晰化,能够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有所预测。其次就是针对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每次授课的内容都会有所变化,当我们面对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程,都要有多重的教学方法。有的课程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教师就不需要再做无用功了,如果有的课程需要学生的演示和合作,我们就要带领学生对广泛性的有标志性的问题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次的进行讨论和综合分析。当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死板套用。而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1.媒体教学可以全面传递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等等多方面的感觉体会,赋予知识以具体的形象,从而使知识更容易的被学生理解和体会。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倾向于中等的学生,最后造成饿的吃不饱,饱的吃不下,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发展。但是当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介入语文课堂后,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家都能达到满意的程度。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节课比作是一次旅程,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受益,收获满满。我们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应该经常运用多媒体工具来辅助教学。尤其是当我们实施了新课改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一步得到了肯定,教师应该摆正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引领学生思考,引领学生学习。
2.信息技术使语文更具美感,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学科的特点,使语文更具有人文性和美感性,我们怎么来将一节语文课上的风生水起,使学生能够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开心和感悟呢?一节好的语文展示课,不仅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样的学习课堂经常是课上完了,但是我们还有余音绕梁,欲罢不能的感觉。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就很好的扮演了教师助理的作用。首先是字词的展示,我们传统的课堂经常是以读和背为主,如果来默写的话就会耽误时间,影响整个课堂的进度。但是当我们用多媒体就很好的避免了这样的不足。其次是课堂内容的展示。现代的语文教师几乎可以不用板书,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完成。我们可以通过一组组真实的图片、音乐和视频,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不同文章的风格和特色,然后再通过问题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我们探究的内容做积极的讨论,从而总结语文学习的规律来应用于生活。就拿我们在语文课堂中的难啃的骨头诗歌赏析来说吧,我们知道诗歌都具有音乐性、节奏型、简洁凝练的特点。如果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展示朗读的方式来背诵,再对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来进行介绍说明,然后借助于画面的形式来表现,就能够很好的了解诗歌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名家的赏析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很轻松的解决了问题。我们不必要把诗歌讲的支离破碎,应着重欣赏诗歌整体的美感。所以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怎么在课堂中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在课文的内容展示中怎么运用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随着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发展和改善,多媒体开始进入课堂,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将多媒体技术成功地运用于教学中,成为世界各国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一个新挑战。我认为教师不要过多依赖多媒体,应该恰当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平常的信息理论和计算机操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控,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微视频、博客、搜索等多种工具,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结语
一、在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能使教学高效的方式很多种:激发兴趣、情境教学、巧设问题、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等。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制力较差,教师可在课前及时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在课中理解全文后,教师可以追加较深层次的问题;在课后反馈时,对学生在思考上遇到的难题,教师可以点播进行引导;并提出一些具有争论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辩论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特点、结合语文教材进行教学。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其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即用工具书阅读的习惯,主动克服困难的习惯,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养成学习习惯,还能为课堂实效打好基础。
二、朗读内蕴词句,启发学生想象
朗读是学生以静态的诵读用动态的意境从脑海里表现出来。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必要的教学手段,它可使学生在初次了解作品后,通过对具体作品亮点进行朗读,以加深对作品文意的理解,从中摸索出主要的作品意境路线,并从路线中揣摩出作品内含的意境深远的含义和独特的审美属性。
例如教学《瀑布》一文时,文中对瀑布的音、形、象、色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写作,宛如将一幅生动立体的画面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如若仅仅是从文字表面去理解,根本无法体会到瀑布的雄伟壮观。只有将语言文字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才能复原并感受文中的画面,才能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倾倒。例如“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等富有动态的词句,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想象气势洪伟的浪花和林风,惊心动魄。由如“一座珍珠的屏”、“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等这些色彩鲜明的语句,构成了一幅青山相映、霞光夺目的美景画卷。此时启发学生,在那青翠的高山之上,瀑布就像白银一样一泻千丈,在阳光的照射之下,泻下的水珠晶莹剔透,宛如无数颗洁白的珍珠混成的屏风。又如教学《罗盛教》文中的第二段这样写道“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有摸到”。其中的“摸”字完全可以训练和培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启发学生:“罗盛教在水中到底是怎么样摸的呢?请问你们能将当时的情境表现出来吗?”同学们经过精心的思考、想象、排序之后,用生动的语言将想象出来的画面讲述出来。部分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之后,滔滔不绝:“水流很急,冰凉的冷水浸湿了罗盛教的衣衫,罗盛教托着沉重的身体在水里一会向前摸,一会向后摸,小心翼翼的在水中摸索着,许久时间也未摸到。”
三、通过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思维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通过理解全文或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使学生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反应迅速、灵活、敏捷,畅通无阻的找出问题答案。
1.化学教学现实问题
针对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久了,但是高中教育的现实问题依然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困难.从以前的升学率、升学比,到现在的重点大学升学率、升学比,升学率依然是评价学校好坏的关键.中国式教育一直阻碍着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依然是高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高中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偏重点学科,其受重视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化学实验、化学研究、化学实践等创新性化学教学方式更是难以实施.
2.高中师生现状问题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迫式教育,缺乏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往往是在教师的全程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在师生交流上,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很多学生畏惧教师,不愿意向教师请教.由于化学学科兼具文科和理科的特点,教师往往更加偏向于逻辑思维能力更加优异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普遍成长.在新课程理念普遍推广的背景下,教师一味追求学生的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学生的自主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做法
1.情境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效的化学课堂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电化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情境式导入策略.课堂伊始,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电池是谁发明的吗?又是怎样发明的呢?我想,做过预习功课的学生就会知道是伏特发明了电池.最开始,他从青蛙的肌肉中发现能量的存在,经过反复的实验,他发现是电流在其中起作用.为了研究电流的形成,他也是尝遍了“百草”.他将不同金属片构成的回流放在舌尖上,体验电流的味道.在不懈努力下,他终于发明了原电池,将电池的工作原理公布于世.于是,化学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化学电池教学.相信学生在如此趣味性故事的诱导下,化学学习的兴趣必然可以得到激发,高效的课堂导入环节也得以实现.
2.凝练化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笔者注重自身语言的凝练性,编撰了很多方便记忆的顺口溜,赢得学生的好评.有时学生只要能够记住口诀,加上一定的理解,原本复杂难懂的化学概念就变得简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积累和总结,利用凝练化的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3.合作式课堂,拉近师生距离
在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式教学越发成为高中化学课堂的主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凸显.尤其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教师可以提供该实验所需的天平、石棉网、镁条、烧杯、铁架台等实验仪器,要求学生自主连接仪器.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将实验目的展示给学生:研究镁条燃烧的现象以及燃烧过程的质量变化等.实验开始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目的一步步地实施,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实验完成后,学生讨论总结出实验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热量,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有白色粉末产生.对于燃烧产物的质量,不同小组之间的结果存在差异,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产物质量减少,因为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产物质量不变,因为损耗的氧化镁与增加的氧元素质量相同.如此一来,实验的目的达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听众,而是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4.反思式教学,及时纠正弊端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材在变,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在变.对此,教师有必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对化学课堂教学、化学日常训练等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对于学生而言,作业就是最好的检验,学生的作业情况能够有效说明学生的听课情况.对于化学教师,不仅仅需要为学生精选作业内容,更需要不断思考:有效的化学教学方式是什么,日常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可以采用教师之间互相评价、学生评价等措施,对自己的备课、授课、习题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点评.将反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坚持将化学学科的有效教学落实到实处.此外,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与时俱进,将最新鲜、第一手的化学快讯带给学生.
三、结语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教学;联想法
英语新教材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分了几个等级。五级要求:理解和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七级要求: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的搭配。九级要求: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十世纪末我国旧大纲的要求是1800~2300,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达到七、八级的词汇量。而2009年高考词汇要求由2008年的2000左右提高到2500个左右;对于合成,转换,派生等常用词汇更加重视;考查了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语篇中的生词按考试大纲严格控制在3%以内。单项填空语言真实地道,语境完整可信,采用了一些以口语交际形式出现的语境化�
单项中有八题考查词义辨析,占40%。阅读中还出现了新生代的词汇如e-nose(电子鼻),也就是说,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凸显重要性。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词汇教学,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前进。DavidWilkins在1972年就提出: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和激励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了学生中的一些共同现象。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比较差,特别是英语。我们县的招生政策是这样的:第一批的学生是进宁海中学,第二批学生进知恩中学,第三批学生进柔石中学,最后这一批在普高线上的学生才轮到我们学校招生。总体上学生成绩都不理想尤其是英语。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英语正是那块绊脚石,妨碍他们进入知恩及柔石中学。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学英语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尤其是词汇。记好单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在听写英语单词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老师在报一单词,学生写出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单词。
这到底是为什么?最大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读音规则。这其实反映出学生在初中音标学习中,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所以在进行高中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先进行音标教学,如48个音标如何发音,比如开音节,闭音节的规律,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及闭音节的发音,以期待学生能悟到一些规则,结合自己的基础能在记忆单词上得到些帮助。笔者认为根据音标来记忆单词是一种最牢固准确的方法。
二、有效扩大学生词汇量
在英语学习中需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时需要教师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上给学生拓展词汇量,但又不能太多。这时笔者往往以某一单元的单词为基础,利用英语常见构词法:合成法、派生法及转换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充。
三、充分利用课文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词汇,在每一单元中会出现了大量常用的词汇,因为现行高考中往往考查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而我们的教材又是教育专家从大量的文章中精心选择改编的,在这些文章中都体现了英语基本词汇的运用。笔者往往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下这些常用词汇,并要求学生熟记这些词组,熟读课文。每一单元的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两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充分利用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
我们学习给学生订了比较适合学生特点的资料,如《黄金讲义》,《学英语》及让学生自行购买英语字典如《高考必备》、《牛津字典》等等。如在《黄金讲义》第四单元中,对turn进行了拓展了:turnon/off,turnup/down,turnto,turnagainst,turnout,turnover,turnaway,turnback。这本资料对于许多常用词的同根词进行拓展,如课文中用到了动词succeed,《黄金讲义》中就提到了success几个常用的同根词,名词success,形容词successful,副词successfully,而这几个词的拼写及词性的误用又是学生常犯的错误,需要教师时时提醒。
五、词汇表达上中英文化差异和惊人巧合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中英表达词汇的文化差异。如中文表达“吃了没有?”英语为“Howareyou?”这两者均为常见的打招呼时常见用语。“您干得真好!”“Youdidagoodjob.”“慢点走”“Takecare.”“我浑身上下摔得青一块紫一块”“I’mblackandblueallover.”这里的blue不能解释为常见的蓝色,而为紫色。
六、科学记忆
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要科学记忆,循序渐进,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注意遗忘曲线,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遗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明的遗忘曲线表明,在记忆后短期遗忘率相当高,而以后逐渐缓慢。所以教师应注意这种遗忘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地把新学的相关知识在脑海里建立牢固的联系,尽可能减少所有知识“回生”。超级秘书网
因此复习是最有效的防止遗忘的办法。可分为间时复习和过度学习。前者指讲学的知识每隔一定时间复习一次,而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学完了所有规定的材料后继续学习的情况。就单词学习而言,必须过度学 所以对于单词学习,教师应时时提醒学生经常性读写背,达到熟能生巧。
七、适当编制适合学生的词汇练习
由于学生总体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应编制适应我们学生的练习。如笔者在教学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就根据课文内容编制了一段课文内容缩写。同时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笔者利用《学英语》上的课文填空练习,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汇短语填写,借此,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词汇短语在课文中的运用,并在学习完单词短语后,布置相关练习,即根据括号里的单词、单词首字母或汉语提示,用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八、利用brainstorm及联想法学习巩固新旧单词
如笔者在将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及“Usinglanguage”中,就以文中的主角Freddy为例,问了学生一个问题:WhatwillcometoFreddywhenhehasbecomeafamoussinger?Justbrainstormwithyourclassmates.学生就能够马上联想到以下单词和短语:busy。而在这些单词短语中,像fame,performances为新单词,其它均为已学过的单词短语。所以这种brainstorm方式对于学习使用词汇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英语的词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就像房子,词汇就像造房子的红砖,没有红砖,房子是无法成形的。所以教师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词汇教学,把“房子”的基础打好。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有效性
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育不再停留在教教材上,而是向用教材转变。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特点,灵活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环节”[1]。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致力于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逐渐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此外,课堂气氛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几乎听不到学生质疑的声音,课堂气氛沉闷。而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平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争论不休,这样整个课堂是互动的,气氛是活跃的。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教师怠于教学。一般来说,语文教师从走上教学岗位到退休大概有三十多年的时间,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具有稳定性。因此,在教师的个人教学生涯中,语文教学内容很少改变。虽然教学对象有所不同,但是教师仍然不可避免产生职业倦怠。②学生疲于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厌学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学手段陈旧、单调,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落后,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远远没有理科学习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③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与交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成才。然而学生对此无法理解甚至不能接受时,师生之间容易出现沟通障碍,严重者会导致师生之间相互敌视。④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体现,也是教师怠于教学、学生疲于学习、师生缺少互动直接导致的结果,形成恶性循环。”[2]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有效备课
《礼记・中庸》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不备课,一定上不好课。因此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首先,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好重难点,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诗歌阅读教学不能过多采用讲授法,说明文阅读教学不宜过多运用朗读法。同时有效备课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选好切入点。同时要求教师广泛阅读、积累相关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为教材作适当的补充与拓展,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生物入侵者》的备课过程中,必须收集大量的生物入侵者方面的资料,如西欧当地的虾被北美病虾侵袭着;南美水葫芦使昆明滇池的面积大大减少;深圳西南海面上的“植物杀手”正在迅速蔓延等。这样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入侵者”这一概念,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和谐气氛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3]由此可知,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威尼斯的商人》一文是戏剧的题材,而“话剧是说的艺术”[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请不同的学生分角色朗读,扮演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亚等人,体会不同的人物关系与戏剧冲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引发了对真善美的思考。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多说鼓励的话、给予赞赏的眼神。这样课堂氛围越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
(三)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倘若教师能够创设恰当、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思考。如《老王》中的主人公老王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在学习该课文时,学生会感到有隔阂,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设计问题:老王的生活状况很差,如果老王的家是你的家,你会让外人知道吗?有人问你,你会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回答:“是的,这是我的家。”另一位学生反驳:“老王应该不是这样回答的,他十分自卑,他不想让外人知道自己的落魄,在他眼里他没有家,只有安身之所。”……在学生的激烈讨论中,同学们走进了老王的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他们对身边平凡的小人物也不再仅仅是同情,而是对社会、人生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获得了深层次的体验,实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学生来到学校,与同龄的伙伴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公平竞争,共同进步,这是其它学习方式无可比拟的,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教《论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有的学生表演,有的学生朗读。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可以尝试一个学生朗读,另两个学生拥抱来加深理解。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与过去的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模式不同,它集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把抽象、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处于好奇、探索等心理凸显的时期,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可提高学习兴趣,这就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由于国家背景和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很难理解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巨大影响力。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放映出来,打破了时代与国家的界限,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四、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本文只是肤浅的尝试。它不仅需要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还需要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更需要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不懈的追求。通过不断探索,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更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袁吉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三纲五常”[J].学校管理,2012(04).
[2]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导刊,2013(06).
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学科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彼此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相互启发,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尝试表达的习惯,便于教师把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调整教学策略,灵活施教。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讨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89-02
具有实效性的课堂讨论是在教师充分认识课堂讨论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学习、启发,产生思维碰撞,共同分享探究成果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影响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实效性的因素有:1.讨论的问题引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过难或过易。2.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不能吸引学生。3. 学生课前预习不够,用来讨论的信息不足。4. 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和价值取向的差异。5. 个别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多数学生处于听众的地位。6. 教学时间有限,讨论不能充分进行。7、分组讨论结束后,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代表自己而不是小组。8、讨论过程中,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讨论结束后,教师缺少结论。
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呢?下面就个人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1 精心准备,培养习惯
这主要包括:1.要确定有价值的讨论题,并准确表述讨论的主题。一般来说,一堂课真正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合作讨论探究的问题并不太多,只有那些涉及文本核心的问题,或者课堂的主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切忌动不动就要学生合作讨论,课堂上多而滥的所谓讨论,尽管表面上热热闹闹,他一言,你一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实质并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相反,长此以往,养成了学生遇到问题不善于进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因此,在备课中,教师一定要慎重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而且要以精准的表达,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2.要认真分析班级的学情,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讨论的小组。3.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习惯。比如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努力与他人沟通达成一致的习惯等;4.在讨论前,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在讨论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任务,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讨论中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2 精心选择讨论内容
选择讨论内容必须遵循两点:一是讨论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学生个人在规定时间内难以解决。那么如何选择设计好讨论题呢?
2.1 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
2.2 针对一个问题,存在多种看法,甚至是绝然相反的意见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2.3 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 要做到面向全体
这是讨论的基础,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知识基础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观察、操作后的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而小组讨论正好可以让学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来弥补这一差异。所以讨论时,应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都能体验到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
4 要留有足够的讨论时间
要想真枪实弹地发挥讨论的主体和合作功能,讨论的时间就必须充分。如果讨论的时间太短,学生的讨论尚未展开就草草收场,不同的意见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表,就无法引起争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课堂上也不能出现生动活泼的情景。
5 专心倾听,适度参与
课堂讨论的价值不单是为了理解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发展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讨论应视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专心倾听学生讨论中所发表的各种意见,密切关注讨论的动态,让讨论始终围绕讨论的主题展开,而不至于偏题、跑题。在讨论取得初步成果的时候,教师也可适时做一个简短的小结,既总结肯定前阶段讨论达成的成果,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不敢过分放手,另一个是放下去却无法收回。
6 积极引导,客观评价
在课堂讨论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的情况,比如讨论变成了个别人的发言,而绝大多数人只是沉默不语,或者干脆出现无人发言的冷场,这时教师就要相机引导,把讨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化解,降低难度。再有遇到个别学生根本不参与讨论,在做与讨论无关的事情,教师要及时提醒,使其尽快加入到小组的讨论中。在讨论出现双方观点争执难以继续的时候,教师要适时概括双方的观点,客观公正地对双方的意见作出自己的评价,而且不带个人的偏见和个人感彩。
7 及时总结,不断推进
(一)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
由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较偏理论化,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一般采取的都是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与学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居于整个课程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较为被动。新时期条件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新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尽量避免“一言堂”情况的发生,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来带动整个课程教学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标准客观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在一段时间里的确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和探究,但是终究又回到老路上,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着主要地位。
(二)教学手段单一
除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外,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面临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转换教学模式是浪费有限课时的表现。在这样一种权衡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倾向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一种教学手段。如此一来,将会直接导致整个课程教学的无变化,学生只是惯性进行学习,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教师当时的教学主题就能预知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这样平淡无奇的学习状态无法激发学生潜意识里的挑战欲望以及挑战激情。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基于这一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资源形式
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应从资源形式的丰富入手,努力提高现有基础硬件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教生课内外使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的方便度,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创造出更为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在资源库建设方面还要多下功夫,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完成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利用;购买现有信息资源,组织教师自己制作和开发优秀课件和教案。比如就《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一课程教学内容来说,传统教学模板中,儿这一课文只是作为学习和了解的部分,因此没有进行详尽的教案设计。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去收集与太空航程有关的内容,对教案进行新的设计,提高教案与内容的贴合度,对学生科学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普及。
(二)实现师生互动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属于引导者的成分,并且从过去知识提供者及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过度到知识导航者。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知识的查阅,掌握相关的语文阅读知识,通过这样的途径,甚至可以收获一部分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比如就都《动物游戏之谜》这一课程内容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天生对动物界的好奇,鼓励学生去查询一些动物,如老虎、狮子等的游戏行为,通过观察,对将要进行的课程内容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不仅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有效拓展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借助BBS、博客、QQ等渠道或者Email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沟通,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作业的批改等。通过这样一些途径,教师可以及时有效的掌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动态,从而对教育教学内容及方法做出及时的调整,实现师生间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除上述措施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比如在遇到叙事性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短片,让学生立体的感受这一课程内容的来龙去脉,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或者教师还可以对情景角色扮演的模式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准备,来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深化,让学生享受整个表演的同时,加深学生整体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性
一、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判断标准
可以说,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判断标准不仅是一线教师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且也是确保有效课堂能够真正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得以落实的关键,是提出更多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建议的根本依据和证据。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判断标准从以下三个维度着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从教师这一维度来看
有效课堂的评判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即能够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并能体会到职业幸福感,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二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不带感彩,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三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更多指导、激励的内容,不是与他人的对比,而是重视学生自身纵向的对比;四是作业布置能够做到既减轻学生的压力,又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五是教学反思要落到实处,并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2.从学生这一维度来看
从学生这一维度来看,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判断标准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不同学生的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学生对小学语文的投入力度有所提高,也就是说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并能够自主去探究和研究一些相关的内容;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有所转变,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情况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
3.从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教学条件的支持维度来看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方式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方法也是简明易行的,从教学工具这一层面来看,学校能够提供必要的教学工具和软件,教师对这些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是灵活有效的,而不是不用或者滥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评判标准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而如何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能够真正有所提高,就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从教师层面来看
从教师层面来看,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坚持以生为本这一基本的教学理念;二是能够加强对语文专业知识的学习力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此理念关注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三是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做到科学合理,恰到好处,落实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四是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五是注重教学评价,并做到合理化、多元化;六是作业的布置要注重质量和多样化;七是主动进行教学反思,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不断努力。
2.从学生层面来看
从学生层面来看,需要学生从以下三个基本点着手进行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一是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知道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悟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和价值;二是能够主动参与教师和学校组织的各项关于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参与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在参与中感受快乐,逐渐爱上语文学习;三是能够团结同学,尊重老师,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向老师及时传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从教学组织和教学条件方面来看
从教学组织和教学条件这一方面来看,为了落实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需要学校从以下三个基本点着手:一是要求教改变既有的教学方法,改变对老师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二是加强对师资建设的力度,定期对老师组织培训;三是加强学校教学条件的建设程度,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师实现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
总之,有效这个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要点,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这个问题逐渐延伸到教育领域,� 作为小学语文一线教师,一定要明确时代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做到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为提高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实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