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是爱岗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5篇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加强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渗入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
中国教育历来看重文化成绩,轻视实践能力,这一点在当下高校中也普遍存在。正因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都把时间花在各种理论课程的学习上,而对于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却缺乏热情。据笔者对一个毕业班55名同学的调查,有60%的同学表示在大三之前几乎没有主动练习过三笔字、简笔画,有70%的同学认为中学语文教学法枯燥乏味,几乎百分之百的同学没有主动思考过、练习过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针对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在思想上加强学生对教育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务必让学生明白,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范生素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层面,也是将来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在端正了思想之后,全体教师也应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因地制宜渗入到所有课程体系的教学之中。一般而言,学生的“三字一话”有较多的练习时间,但真正的课堂教学却鲜有机会接触。因此,个 以笔者所带的《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为例,我将所带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月一个小组选4个同学主讲2节课,不讲课的同学也必须参与到找资料、做课件的过程中去。这样一来,通过一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整个班级的同学大都有了一次上课的经历,即使没有上讲台的同学也充分体会到了备课上课的不易,学会了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在不影响教学质量前提下,学生们将有相当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这必然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的自信心。
二、建立健全的培训与考核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与课程体系改革及思想教育相配套的还有具体的培训与考核制度。因为只有建立健全而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将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目前,我系学生的“三字一话”训练,教学实践训练还处于一种自发、无组织的状态。虽然系里会偶尔举行一些常规比赛(如粉笔字、普通话、说课等)激励学生,但并没有建立相应完整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所以,尽管个别学生的能力较为突出,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当堪忧。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教辅部门首先应该制定必要的考核规则,譬如规定本系部学生必须通过普通话技能、三笔字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项目的考核,方可进入教育实习阶段,最终完成学业。当然,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这些技能的考核,教辅部门和全体教师还应采取课内课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譬如,在课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通过讲课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些技能方面的训练。课外的话,可以依托学生文化社团、兴趣组织、寒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据了解,目前很多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欠缺的主要原因是兴趣不足,动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依托学生文化社团和相关的兴趣组织,将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的目的。尤其是时间较长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带领学生到偏远贫困山区进行义务支教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也能让其教育教学技能在充分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切实提高。总之,在课堂内外,学校都应高度重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力争通过一些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从大学课堂延伸到乡村基础教育领域,真正实现师范生就业的无缝衔接。
三、实行导师制,在教育实习前对学生逐一进行辅导与培训
根据我校情况,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20xx年前为一个月,现在为期半年。无论是之前的一个月,还是现在的半年时间,我认为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正式实习前的准备工作相当不充分。从本人指导实习生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流利、完整地上好一堂课。紧张、局促,教态不自然,从头至尾对着教案念,详略不分,板书凌乱,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以八年级的议论文教学为例,三位实习生竟无一人能透彻的理解议论文这一文体,导致在上课过程中,知识性错误频现。将议论当成描写,事实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说成是修辞方法,找不到文中的分论点,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在缺乏基本的教学指导和教学技能的状况下,匆忙登上讲台,其效果必然是不尽人意的。针对此,我认为学校有必要实行导师制,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尤其是具有中小学教育经历的老师,在教育实习前一个月左右对学生逐一进行专门的`辅导与培训。每个老师可以指导5个左右的学生,从上课的体态、语速、板书、策略、课堂掌控、重点难点分析等各个层面予以详尽指导,通过学生的反复说课实践,让他们发现并改正自身的问题,
四、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学生教学水平的提升
学生记录袋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创建目的是为了合理的评价学生,后来被逐渐应用到教学管理上。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而言,学生成长记录袋具有以下两个突出功能:也就是说,对师范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可以帮助他们通过纵向比较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对比,明确学生的需求与特殊性,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我系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还处于一种无系统状态,并没有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因此,无论是日常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还是教育实习前夕的说课实践基本都是一种短期行为。由于无法完整有效地展示一个学生的教育教学成长历程,所以也就必然达不到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自我提升的最终目标。鉴于此,我认为学校下一步有必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收集、组织相关作品及其他的学习成果档案,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只有真正从激励学生的内心入手,让他们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存在优点与不足,才能切实激发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为将来走上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体而言,目前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仍有待加强。地方师范院校只有建立与推行切实有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将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当作一项关系学校前途命运的质量工程来抓,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实习前“临时抱佛脚”的短视做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并探索了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提升
汉语言文学在高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中国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因此,高校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较高。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模式滞后、缺乏实践环节、教师水平有限等问题需要高校探索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而且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手段单一
大多数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课堂上为学生按照教材和课件进行讲解,并给学生划出重点知识,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忆。这种单一口头讲授的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导致大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缺乏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
2.教学模式滞后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印象,很多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滞后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整整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在这种滞后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较差,学生在课堂上仅仅被教师作为知识接收的容器,只能被动接收教师所讲授的大量的知识,缺乏对教师所讲知识的思考过程和讨论过程,课程成为汉语言文学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走神、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学习效率较低。
3.缺乏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只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技艺,忽视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没有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较低,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4.教师水平有限
教师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主体,教师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汉语言文学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和教学要求。这是因为,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甚至还需要承担辅导员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难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汉语言文学现状探索针对性教学策略,只能按照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效率不高。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提高教师水平
高校应重视汉语言文学教师水平的问题,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水平。为此,高校应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师参加专业教学培训,加强教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先进教学技能的学习,完善教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机构,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并且,高校应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汉语言文学教师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增添活力,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师结构,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整体水平。
2.转变教学观念
汉语言文学教学应积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加强对新课改下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学习,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要主体,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和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使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特征和实际需求相符合。并且,汉语言文学应充分重视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强调教师的指导者角色和教学研究者角色,要求教师讲汉语言文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校应积极鼓励汉语言文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手段,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
3.开展实践教学
针对实践教学缺失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学应加强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确保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时间,将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并且,高校应重点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知识运用实践、写作实践、语言表达实践、信息调研实践等,通过实践教学增强教学实用性,进而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培英。对构建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农家参谋。20xx(15)
[2]连超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反思———以商丘学院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xx(07)
一、树立基于职业能力生成的教学理念
针对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强化共同分析,在分析之中理解知识,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古诗词楹联、旅游文学、导游词写作等相关知识。导游语言不仅需要职业化,更为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发挥其个性化、多彩性的魅力,通过创新驱动学生编写和讲解导游词,达到语言通畅、措辞合理,形象生动、风趣活泼,言语文雅,合乎礼仪的要求,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教学策略
(一)多维度划分导游语言知识的分析视角。
如在交际方式上,有书面、影像、现场、录音交际等,不同方式需要不同的语言特色。例如“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属于典型的书面导游词。“朋友们,您到过唐海湿地吗?您了解唐海湿地吗?当湿地走进咱们的视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里不仅拥有神秘的沼泽,珍惜的动植物,还拥有特殊的生态系统,负氧离子极为丰富,怪不得会被誉为‘地球之肺’呢”。这属于典型的现场导游语言;在导游与游客交际的语言情境上,因人、景、时的不同而自然相异。例如,在游览初期导游语言多平铺直叙,多用单句。后期增加讲解深度,巧妙设计修辞等;在语言的幽默表达上,要避免取笑他人、不合时宜的情况出现,通过把握时机恰当地融洽关系、调节情绪、摆脱困境和寓教于乐。导游语言的语音调谐、词语选择与锤炼、句式的选择与设计、语言表达的手法、语体和语言风格的选用等方面都是导游语言能力培养需要关注的视角。
(二)模块化分解导游语言知识的授课内容。
导游语言涉及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需要有良好的汉语驾驭能力,掌握好语音、汉字、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楹联、诗歌散文、名人游记、旅游文学著作等也能够进行赏析和评介。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包括横向模块与纵向模块两大内容,横向模块包括理论讲解模块和讲解实训模块。课程在理论讲解的同时,通过情景化模拟、师生共同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纵向模块是不同的专项学习环节:一是现代汉语和方言板块,包括现代民族共同语言和方言的概述等。二是普通话语音知识板块,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语音、拼音、音变、朗读技巧等基础知识。三是汉字板块,对汉字的起源、特点、演变以及正确使用进行讲解。四是现代汉语词汇板块,主要包括词语的构成、意义、熟语、语义的辨析和色彩等。五是现代汉语语法板块,加强学生对单句、复句、句群和常见语法错误等的理解。六是汉语修辞板块,词语的锤炼、句式的调整和辞格的运用为主要内容。七是汉语的表达板块,主要是对包括口头表达的辅助手段、交际和讲解语言艺术在内的口头语言表达以及包括写作知识在内书面语言表达进行学习。八是古汉语与旅游文学板块,主要包括古代旅游诗歌的特征与鉴赏、游记的欣赏、楹联和碑铭以及摩崖石刻的分类与书写风格和特点等。
(三)互动式开展导游语言的师生共同分析。
导游语言不仅要准确、清晰还要融入技巧、激发游兴。不同表达往往有不同效果。导游语言很难说有标准选择,师生互动式的共同分析使师生思想彼此碰撞,开展探讨式课堂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同的表达中进行甄选,认识效果差异,正确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例如为了训练将表达对象与所处语言环境统一,教师选择杭州岳飞墓为导游词讲解设计案例,教师和学生首先对个人的理解和想法进行讲解,在师生的共同的分析中,探讨不同表达的优缺点,从而形成共识。该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导游语言适应语言环境的必要性。导游讲解中既要传递岳飞精忠报国的正气,又要将南宋封建统治者的昏庸、偏安一隅以及秦桧等奸臣的阴暗卑鄙予以表现,以导游语言展现历史人物,感染游人。通过诸如此类的师生共同分析,使学生掌握语气衔接、词语搭配和语义表达等技术要点。
(四)情景化模拟导游语言讲解的实践场景。
课前,教师布置准备工作。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进行角色分组,针对设定的情形展开模拟教学,如在见面寒暄语运用上,可以设定导游在景区门口与旅游团初次见面的情景,强化学生对得体寒暄的理解和把握;在答问语言的运用上,可以针游客经常提及的关于游览时间、游览项目等各类问题,训练根据不同情况运用恰当语言做答;在安慰语言的运用上,设定游客身体不适、财务丢失、朋友失散等场景,学生采用恰当的安慰语言来缓解游客的烦恼;在道歉语言的运用上,设定导游、旅行社等服务缺失的特定情形,锻炼学生通过语言巧妙说明情况。教师针对模拟情况做出评价,使学生了解不足之处,并引导出关键的总结性要点。在情景模拟训练中,既利用课堂教学设施开展模拟讲解、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活动,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影视传媒、图书报刊、技能小组赛、报告会、辩论会、实训基地等课外辅助资源。另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情景,例如生活中的俗语、新词、网络流行语等就可
1汉语言文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方面,汉语言文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汉语言文学的开发和利用。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时间沉淀下的守旧因素较多,所以其不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使汉语言文学教育与现代教育资源、教学技术脱节严重。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和丰富教学内容,加之 所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等于为汉语言文学注入了鲜活的生机。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学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其实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之所以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因为希望通过此方法实现学用结合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在当前社会强烈号召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大环境下,教师首先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挖掘学习潜力。其次,要将过去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中心转移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语言文学所研究的内容又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新语言、新用法等都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有助于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提高汉语言文学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
2.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场所不仅仅是在汉语言文学课堂,而应该是整个校园甚至整个社会,因为只有这样学生写作的范围才会更广,思维才会得到释放,作文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因此而得到增加。首先,与汉语言文学有关联的课程都可 其次,我们还可以将写作融入到课后作业或者课堂当中,从教学的方方面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学校应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活动当中找到写作的热情,为学生自身锻炼创造机会,比如开一些文学沙龙、开展征文活动、研讨会或者专题讲座等,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通过这些活动将学校里的文学才子才女们吸引并集中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中增加学习和交流,共同进步。
2.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育要切实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校园生活与成长特点联系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当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美学教育,也就是对学生感性认识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个过程。它主要以文学理论、文学史、美学等为切入点锻炼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鉴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两种或者多种学科进行融合,比如文学理论教程和美学,通过不同学科的结合,让学生不自觉将二者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理解文学与美学之间的联系。再比如美学的相关部分内容观点比较细碎,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将横向与纵向的视角联合起来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美的本质,归纳成美与主观的关系、美的理念,美是生活、是关系等。在借助马克思经典理论解释美本质后,要组织学生对自然美的特点进行探讨。例如教学中原本安排“夕阳”为自然美的特征,但不想一夜春雨为天空布上阴霾,这时教师可以从“夜雨”多面的自然美出发,让学生感悟熟悉的夜雨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使其通过学习丰富审美收获。因此,要想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必须注重精选教学所用的一些文学作品,巧妙设置学习环境,让学生掌握审美价值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品质。
2.3开放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任何学科的教育都必须以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为基准点,当然汉语言文学也不例外。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观察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想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普遍提升,我们就必须创建开放的教学课堂,这种课堂不同以往,它不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学,而是生本理念主导下的教学模式,它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增强师生间的交流,鼓励学生使用远程教育系统、手机、QQ、微信或者电子邮件等向老师寻求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另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也需要得以优化,向多元化考核方法过渡,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张试卷说明学生能力的考核标准,通过更加丰富的考核方式全方面地了解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其创新能力和务实能力同步提升,为他们日后毕业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教育应本着“高素质、强能力、显特长”的教学核心思想与人才培养理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汉语言文学更需要不断探索,寻求与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契合点,探索文学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不仅需要牢固掌握各科文化知识,而且还需要激活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瞄准社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并转变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数量急剧的增加,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学生数量不成正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如何提高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与加大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已� 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的误区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引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核,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主要是为了检验大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毕业论文包括论文选题、收集资料、设计提纲、选择案例、逻辑论证及反复修改等多个环节,是一项科学、综合、系统的工作。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通过确定选题,能够确定最终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然后进行资料的收集,由此可见,论文的选题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的方向与目标、内容,也决定着采取怎样的研究方法和策略,直接关系到整篇论文的学术价值。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选题误区
(一)缺乏学术价值
毕业论文的学术性是学生是否通过答辩的关键,但是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是将一些已有定论的论题进行翻新,根本没有进行理论创新,毕业沦为依然是传达一些已经存在的结论性意见。这样的选题缺乏创新性,根本没有学术价值,丧失了毕业论文创作的意义[1]。
(二)偏离专业方向
由于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这样使得学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是不能围绕专业的主要内容进行,而是将论文难易作为考虑的重点,这样会造成学生以侥幸心理“打擦边球”,或者是直接偏离本专业。
(三)选题贪大求全
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单一性,汉语言文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覆盖面极广,增加了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难度。研究过于宏观的选题对知识储备与理论基础都有很高要求,但是很多学生缺乏这两方面的能力。学生只是简单的认为宏观选题可以查找到更多的文献资料,容易凑数字,这样大大降低了论文本身的质量,是很多通过答辩的。部门学生不懂理论创新,一味的照搬参考文献的选题及内容,这些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建议
(一)提高学校对论文选题及指导的重视程度
学校管理者必须提高对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要不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问题。由于扩招使得学生的数量急剧的增加,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师资力量与学生数量不能形成正比,增加了论文指导工作的难度。因此学校除了招聘专业教师之外,还可以外聘教师进行指导工作[2]。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对兼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这样可以使得兼职教师尽快投入到论文指导的工作中。学校也可以聘请博物馆、图画馆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到学校进行专业的论文选题讲座,为学生的论文选题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二)选题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毕业论文最关键的就是选题,选题需要长期的过程,不是随便选择一个题目进行毕业论文的创作。学生一定要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检索,然后确定最终的题目。要建立在对某一项学术研究现状有了一定的宏观把握基础上,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结合自身的专业和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结合自身的专业与兴趣进行大量的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收集,向指导教师请教自己选题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论文的初步构思。需要注意的是论题的选择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和兴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以最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论文的写作中去,这样显著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质量,缩短论文完成的时间。由于不同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学习能力不一样,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与理解也不同,因此指导教师要基于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搜集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自身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选题的直接认识,使得学生带有目的性的进行信息的阅读,从而发现信息的独特性,再根据自身思维的特点进行写作方向的寻找,进而确定论题,这样的过程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显著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选题指导
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多,很多指导教师要进行多专业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这样会显著降低论文的指导效果,学校在进行论文选题时要将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研究项目向学生进行选题的提供,将自己在研究项目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此作为学生选题的参考。同时指导教师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想法不做过多的干预,只是进行简单的引导,增加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同中求异。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渐增加,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增加了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难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应对数量增多的学生,选题要准确,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家席。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51-154.
[2]赵颖。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