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论文精选9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细心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9篇幼儿园教师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师的毕业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任务也逐渐重视起来,毕竟现在社会人才资源竞争压力巨大,优秀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时期抓起。在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幼儿教育,幼师行业迅猛发展已然成为当今较为火热的教育竞争之一,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幼儿教育越重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导致了幼儿教育越来越倾向小学化教育,这其实已经远远偏离了幼儿教育的初衷,这些问题也就赤裸裸摆在每个幼教工作者的面前。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由于近年来,学生升学压力和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家长、学校、社会越来越强调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加重了幼儿的学习任务,有些幼儿园的教学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幼儿应该承受的学习和理解范围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很明显已经是为了应付学而学了,生搬硬套和刻意为之不应是幼儿阶级该有的,况且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未成熟,这会过早地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可怕和学习的压力,从而产生厌学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人鼓吹教育竞争从小开始、落后就要挨打等被曲解的认知。这也就导致了幼儿园为了开发幼儿教育这块领域,会向幼儿家长推销一些不实用的教材书籍和一些没必要的精品课堂,甚至孩子还小小年纪就参加各种班。培训机构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昧心地利用家长的趋众心理赚孩子们的钱。而家长们恰恰甘愿为了孩子而毫无保留地消费,盲目跟风,浪费大量钱财同时加重孩子的负担,使孩子过早结束无忧无虑的童年。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多么令人担忧。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对于低龄化幼童的教育来说,应当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在无形中教授最基本的做人处事的道理,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幼儿园过早地把小学阶段才会学习到的内容提前教授给幼儿学习,这些难度远远都高于他们现有认知水平。过早地让孩子死死板板、规规矩矩、一动不动地坐在板凳上,一遍一遍拿起比自己手指还粗的笔来写一些自己不怎么懂的字,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能有碍于孩子发展,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如今许多幼儿戴着大大的眼镜,也是与此有关系的。

2.早早的思维定式易使幼儿过早产生厌学心理:在幼儿园每天要写大量字、学算术、记口诀,没有太多属于自己自由娱乐的时间空间,而且幼师还以奖励小红花等措施激励孩子背诵,过多地让孩子们一遍一遍公式化学习,死记硬背。这对于本该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孩子来说,会让他们在学习上慢慢趋于固化的死板的,不懂变通的思维定式,这些经历只能使孩子提前产生厌学心理。

3.打破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扭曲教育规律:最好的教育是孩子在哪个年龄阶段就去学什么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内容,毕竟我国教育体系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一个完整系统化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毕竟那些天才学生是很少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跳级读书,所以如果过早地让孩子接受超出年龄阶段的以后才应该学的内容,不仅使孩子难以理解,也会使他们连本阶段该学的内容也不能够认真细致的把握,反而得不偿失,严重违背教育规律。

三、打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1.首先,转变家长观念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重复上演,要明白幼儿教育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培养什么神童,而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开发。要看到小学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危害。2.其次,要提高幼教水平。据了解,幼儿教育的老师,幼师大多文化水平不是太高,有的甚至不是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出身,这对于孩子其实是不利的。一个好的老师甚至会影响孩子能力行为的一生。所以,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学历水平的限制,强化对幼儿教师的阶段性培训,提高幼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从教师层面上克服小学化倾向,规范幼儿园办园。3.最后,幼儿园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导向的作用。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启蒙作用是要在孩子日常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要在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上进行挖掘,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关联之处。做好“幼小衔接”规律的研究,使幼儿园平稳向小学过渡,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转折作用,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其实,幼儿园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教导学生以学

四、结语

幼儿园教学应该是一个释放孩子天性的地方,不应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升学压力之中,所以无论国家,学校,老师,家长都应该充分足够重视,只有家校完美融合,共同协作完美配合,才是推进改革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解决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秦秀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2]李大,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6,(6).

[3]岳丽岫。幼儿教育应使儿童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刘苏;幼儿教育市场化热点问题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4期。

[5]李传赞,孙逾。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浅议[J].新课程(中),2011,(2).

[6]李康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幼师毕业论文 篇2

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教学质量地不断发展与改革,以及现在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大众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了,因为学前教育的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的以后进入学校的情况有着重大的影响的,好的学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生动,令学生对知识理解更为深刻,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学前教育算是对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好坏起着基础的作用,一个人在学前学习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会令他受益终生,有时候终身不忘。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前言

在我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问题已� 研究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奠定我国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可以使我国拥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近些年不少地方不断改革学前教育的模式,分析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况

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国家没有所谓的学前教育,但是渐渐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国很多地方都设立了学前教育的机构,学前教育的形势与真正的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形式是不一样的,学前教育一开始可能是因为家长因为工作,不得已将孩子放在学前教育机构,但是现在越来越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在入学之前能提前适应,能明白集体生活,能够更加的独立,并且在此期间,能够学会一些技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形式不能是枯燥的,进行学前教育的学生还处在比较好动,比较活泼的阶段,太过传统,太过枯燥的学前教育是不合适的。

运用比较活跃比较开明的管理,效果可能会更好。相比于传统班级管理,活跃的教学的方式更便于教师使用以及调节学生的学习进度,便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以及记忆知识。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是现在基础教育教学地主要方式之一,加快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地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地健康稳定地发展确保了我国的各类人才地培�

现在人才资源好坏与否已� 现在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是一种大热的趋势,全国各地都努力的创新。不过因为我国现有的发展受限,现在我国的学前教育的研究还有着很多问题,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尽快的解决现有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体�

3、学前教育的基本现状

3.1分析学前教育问题的必要性

我国现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入WTO已经许多年了,并且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人民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越来越不可小觑。与世界接触越多,我们国民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孩子时期打好基础更为重要,所以学前教育的创新,实践出真知,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性情以及知识掌握程度,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提供基础。现在学前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学前教育时期学到的知识以及品德教育往往一生难忘,学前教育往往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在此时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以及对以后学习的方式态度等都有很大的意义。

学前教育是否可以更为生动,更为形象,更为快速的管理好班级,可以更为便利地向学前儿童传授道理,更为便利地调节课堂进度。这些才是现在学前教育的重点问题。学前教育早就有,如何研究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得它更为适合现在的国家情况以及现在的学龄前儿童的情况,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虽然现在许多学前教育还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够成熟,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在学前教育管理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加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加大学生的记忆点。

3.2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

我们已经清楚了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就目前我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第一点,就是我国的有些学前教育的教师对现在教学形势的了解并不够多,对学前教育管理的熟练程度不够。虽然现在我国的学前教育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能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能把学前教育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并不多,使得有些学前教育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并不能快速有效的使用起来,不能发挥自己真正的教育水平,浪费了自己的教育才华。

所以我国可以培养教师了解现在教学形势的能力,使教师能够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手段将自己的学前教育水平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第二点就是现在的地区间学前教育的研究不平衡。像是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地区,学校吸收新鲜正确思想或者人才的速度会比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快,经济发展也会快不少,长久以往下去,地区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需要国家对经济基础较弱地区经济的大力扶持,还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分配到各个地区,并尽量做到每个地区的生活工作得到相应的保障。第三点就是现在新时期下出现了许多在学前教的教学队伍的工作作风不踏实的问题,工作中有弄虚作假的问题存在,学前教育工作是一个需要脚踏实地,能吃苦,付出很多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学前教育的队伍中成员个人的工作态度。

4、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现在教育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我们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学前教育的利用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地加强。

参考文献

[1]王培峰。我国学前教育的五大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应对——兼论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学前教育安排的政策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1(6):25~34.

[2]翁文艳。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综合路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12):41~45.

[3]严仲连,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2(5):196~200.

幼师毕业论文 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在从初中起点的三年制中专向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大专过渡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意识到原有的课程设置已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际严重脱节,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迫在眉睫。

在对历届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和对各实习基地的走访中,笔者发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难快速进入角色,在经历了带班不顺、教学不灵的尴尬处境后,许多学生想到过转行; 尤其突出反映的是新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严重脱节,不善于运用观察等方法发现儿童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灵活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前专业知识分析、指导儿童的活动; 缺乏基本的反思和改进自身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一句话,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弱。

一、初登职场的毕业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职业意识淡薄,职业理想模糊,职业信念不坚定

职业意识是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对职业的认识、理解、情感和态度,是职业人从事自己职业的一种自主自觉地认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正处于从中学生到大专生的角色转换时期,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了解未来所从事的行业的特点和这一工作岗位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刘杨同学之所以在刚刚上班不久就产生了想转行的想法,这源于她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自己在工作中的定位以及今后工作的前景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加之在工作中来自于教学、幼儿、家长和同事等方面的压力让她产生了挫败感,进而动摇了从业的信念。问题虽出现在职后,但根源却是在职前培养阶段。以往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 一般将教育见习、实习安排在整个学程的中后期,许多学生在一年级的下学期才会有一周的见习时间,在此之前他们对于幼儿、幼儿园和将来所从事的幼教行业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了解和喜欢。针对这一问题,从2011 年 9 月开始,我校针对大一新生开展了以“幼师梦,我的梦”为主题的专业启蒙教育。在入学第一周,请教务科和教育理论组的专业课教师就专业培养方向、学校开设的主干课程以及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普遍关心的各种职场及专业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同时举办专题报告会,聘请省内外知名幼教专家和名园园长、优秀教师介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要求。组织大一新生参观省级示范园所、知名托幼机构和大型私立幼儿园,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和半日活动,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及要求,让大一新生从多角度增进对专业的了解,树立专业思想。同时,各专业任课教师配合班主任帮助班级每位学生针对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和特长,结合专业特点,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进入职场做好准备。经过近两年的专业启蒙教育,2011 级和 2012 级的学生普遍感到对幼师这一职业的认识更加清晰,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具体,从事幼教事业的信念更加坚定。

学生对于幼教工作的认同感大大提升。在黑龙江省范围内凡是接受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普遍对学生的爱岗敬业、认真勤恳的工作态度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实践能力弱

想成为一名称职的幼儿教师,仅仅有清醒的职业意识和坚定的职业信念还不够,刘杨在校的专业课成绩一直不错,对于未来所从事的幼教行业也抱有很大的希望,但走入职场后,在组织教学、家园沟通和教学科研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慢慢地抹杀了她最初的职业热情和信念,让她感到力不从心,所学无用。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刘杨没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两者严重脱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 “先理论而后实习,把一件事分成两截,好比早上烧饭,晚上请客。”“要把理论与实践合为一炉而治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是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以刘杨为代表的众多毕业生,在走入职场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缩短理论与实践的时空间距,将两者有机结合。要实现这一目标,在职场中的摸爬滚打、实际操练固然重要,但如果我校在学生入职前,在校内的教学中就能关注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将大大缩短学生对职场的适应时间,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角色,胜任工作。为了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我校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做了大胆尝试和改革:

1. 革新理论课的教学方式,缩短理论与实践的时空距离

为了加深学生对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和幼儿园管理等专业理论学科知识的理解,我们结合课程进度,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幼儿园进行感知觉、注意、思维、语言等专题的心理学实验; 记录各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案例,作为学前教育学实例分析的内容; 同时,各专业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布置见习作业,学生利用每周三的下园时间完成见习作业; 在见习期间,鼓励学生就专业理论课中的疑问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同时各园配备一名教育心理组的专业指导教师,负责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 学生每周要上交一次见习记录本,作为专业理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同时,将幼儿园管理课程以单元模块的形式进行分解,将原来教师的分章节讲解改为聘请专家型幼儿园管理者做主题讲座。通过以上几个举措,极大地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时空距离,以往书本上的死知识变成了学生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活知识。

2. 增设实践性和时效性强的选修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高专教学大纲规定开设的内容,我校还开设了多门与专业发展相关的选修课,如“幼儿科学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舞蹈创编”、“幼儿音乐律动创编”、“幼教前沿信息解读”、“亲子课堂”、“蒙台梭利教学法”、“幼儿营养食谱搭配”等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求自由选课。同时对于一些学科前沿知识,许多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中难于及时涵盖,可利用活动课聘请专家开设讲座。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的设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这些课程中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3. 加大实训教学力度,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1) 观摩教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下园见习、实习期间,通过组织学生观摩幼儿园教师的精品录像课,幼儿园教师示范课和学生分组模拟教学活动等方式初步了解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

(2) 分组模拟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五大领域的模拟教学活动,学生从教案设计、教具制作、环境创设、区角设计等方面分工合作,由一人执教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采用组内自评、组间互评的方式对模拟教学进行点评; 通过评课促动各组成员反思自身在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3) 说课、评课。为学生介绍说课的步骤、环节和方法,让学生理解说课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掌握说课的技巧,提高说课水平。在观摩教学之后请学生从教学情境的创设、活动目标的设置及达成度、教学过程的组织及师幼互动情况、教学活动的效果等方面尝试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最新理念和方法。

4. 加强幼儿园教育见、实习的指导

利用下园见习、实习,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常规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组织形式及方法。结合专业理论课和教法课内容,每周或每两周组织学生下园一次,主要目的是了解各领域教学活动,各类型游戏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指导方法,并在幼儿园教师指导下设计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和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安排毕业生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安排专人督导,帮助他们全面熟悉幼儿园的各项工作,熟练掌握幼儿教育的技能方法。。

5. 增加科研培训板块,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撰写见习、实习总结毕业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等方式训练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评审小组,鼓励学生从日常的教育见实习,模拟教学的反思中寻找研究的主题; 评审小组要严格把好选题、写作、答辩关; 将撰写毕业论文作为提高学生论文写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意识,提前演练幼儿园科研活动的主要途径。

6. 完善考核体系,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学校根据幼儿教师应具有的能力结构确定实践教学考核的内容和项目,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考评体系。每次见习、实习都要求学生撰写见习、实习报告,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做好记录,按照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评由学校带队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还要考核学生的工作业绩。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实践教学改革,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对 2010 级学前专业的大专毕业生的跟踪走访中我们发现,90% 以上的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能独立带班、组织教学活动,有一部分学生还成为新教师中的科研骨干,开始尝试从反思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开展一定内容的科研活动。从对幼儿园园长及管理层的走访中,普遍反映这一届的毕业生专业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明显高于往届,学生对于工作的热情很高,活动设计有新意,善于反思,乐于探索和创新,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强,教学风格受到幼儿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一) 要重新建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的课程理念和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师范教育体系正处于由三级向二级的过渡时期,许多高师院校都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幼儿园的一线教师,这无形中与我校这种刚刚升格的幼师高等专科学校形成了强有力的就业竞争。就业竞争考量的是各自的课程体系是否实用、高效; 是否能培养出幼教机构需要的合格的幼教工作者。反思中师和高师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师的课程体系属于“技能型”,其毕业生画、弹、唱、跳等艺体技能水平较高,但科学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差;高师的课程体系属于“知识型”或“理论型”,高师的毕业生虽然理论功底深厚,对新事物、新理念接受能力强,但由于缺乏系统连贯的技能培养,因此,实践技能较差。实践证明,原有的中、高师的课程体系都不能适应新时期学前教育的需求。根据我校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的调查,在幼儿园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热爱本职工作、有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娴熟、有发展潜力的专家型人才。由此可见,关乎幼儿教师培养的核心问题,即课程观念和课程结构,应转向培养“反思型幼儿教育实践者”的课程理念和培养模式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培养“善于反思、长于实践”的幼教工作者。

(二) 要构建以实践能力� 以刘杨为代表的毕业生之所以在实践的教学工作中出现了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水平低。因此,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的教学要从“树立职业意识,加深理论修养,培养职业素质和能力”等角度设定目标。同时,应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开展全学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要将实践教学的内容途径从原来的教育见习、实习扩展到课堂教学实践、技能训练、课外活动实践、科研实践等诸多方面,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安排。

(三) 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校内外实训共同体,实现校、园双赢

高水平的幼儿教师不是在象牙塔中培养出来的,师范学校与幼儿园合作培养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师是国际趋势。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推进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幼儿园把接收实习生当成是负担,这与我们目前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单向推进有关系,在今后的实训体系的构建中,我们不仅要追求基地的数量,更要强调基地的质量,要改变过去师范学校单方面请求幼儿园接受学生的见实习的做法,要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资源优势,如充分利用高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和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与幼儿园共享,同时师范学校的教师也可以为基地幼儿园开展各种讲座,吸引幼儿园教师参与高校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安排学生协助幼儿园开展各类演出、环境布置等活动;幼儿园也可以发挥其实践优势,为师范学校的学生提供教学经验讲座,担任实习督导,直接参与师范学校的实践教学等。相信通过这样的合作,会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实现师范学校和幼儿园的双赢局面。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必须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才有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必须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搭建校内外实训共同体,让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了解理论,活用理论,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幼儿园教师论文 篇4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用以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然而,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唱歌时表现的非常被动,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又一边的唱;虽然在老师问“喜欢不喜欢唱这首歌”时,孩子们能条件反射似的给予回答:“喜欢”,但仍表情默然东张西望,在老师的言语提醒下虽有所表示,但这些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师教我学、师说我听”的教学模式已非常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式。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 “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审视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一、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如表现为:歌词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歌曲内容孩子非常陌生,这样就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的选择歌曲。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如、《小兔乖乖》(欢快的)、《小鱼游》(优美的)、《粗心的小画家》(诙谐的)……

二、由动作引导进行新歌教学活动

由动作引导的新歌教学活动,就是组织幼儿做动作开始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有直接描述动作过程,赋予动作性。如,在进行歌曲《蝴蝶找花》较长活动时,先让孩子进行“蝴蝶找花”的游戏,让孩子分别扮演“蝴蝶”和“花” ,借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并利用游戏活动学习伴随歌词朗诵,再进行学习唱歌和相关的游戏活动。这样不仅使幼儿学唱兴趣浓,而且还能够使平淡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三、在唱歌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唱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非常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非常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我故作惊讶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在进行歌场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四、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在我们唱歌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船边的余地。例如,创编歌词,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歌词,在非常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也是对孩子创造性的非常好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五、唱歌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教唱活动中,有时一次活动下来大多数孩子记不清歌词,更不用说什么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在歌唱活动结束时,如果孩子没有记住歌词,那么经常性的播放这首歌曲,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学会歌曲。其实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几个孩子会唱了,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已有大部分孩子都会唱了;因为孩子们在玩耍、游戏中会互相模仿、学习,就是“儿童教儿童”,它是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有时比老师教的更有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教唱歌曲前,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给孩子播放歌曲听,用说儿歌和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记忆旋律、节奏和理解歌词内容,并吐字清楚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的歌唱!

幼师毕业论文 篇5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任务也逐渐重视起来,毕竟现在社会人才资源竞争压力巨大,优秀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时期抓起。在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幼儿教育,幼师行业迅猛发展已然成为当今较为火热的教育竞争之一,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幼儿教育越重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导致了幼儿教育越来越倾向小学化教育,这其实已经远远偏离了幼儿教育的初衷,这些问题也就赤裸裸摆在每个幼教工作者的面前。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由于近年来,学生升学压力和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家长、学校、社会越来越强调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加重了幼儿的学习任务,有些幼儿园的教学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幼儿应该承受的学习和理解范围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很明显已经是为了应付学而学了,生搬硬套和刻意为之不应是幼儿阶级该有的,况且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未成熟,这会过早地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可怕和学习的压力,从而产生厌学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人鼓吹教育竞争从小开始、落后就要挨打等被曲解的认知。这也就导致了幼儿园为了开发幼儿教育这块领域,会向幼儿家长推销一些不实用的教材书籍和一些没必要的精品课堂,甚至孩子还小小年纪就参加各种班。培训机构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昧心地利用家长的趋众心理赚孩子们的钱。而家长们恰恰甘愿为了孩子而毫无保留地消费,盲目跟风,浪费大量钱财同时加重孩子的负担,使孩子过早结束无忧无虑的童年。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多么令人担忧。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对于低龄化幼童的教育来说,应当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在无形中教授最基本的做人处事的道理,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事与愿违的: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幼儿园过早地把小学阶段才会学习到的内容提前教授给幼儿学习,这些难度远远都高于他们现有认知水平。过早地让孩子死死板板、规规矩矩、一动不动地坐在板凳上,一遍一遍拿起比自己手指还粗的笔来写一些自己不怎么懂的字,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能有碍于孩子发展,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如今许多幼儿戴着大大的眼镜,也是与此有关系的。2.早早的思维定式易使幼儿过早产生厌学心理:在幼儿园每天要写大量字、学算术、记口诀,没有太多属于自己自由娱乐的时间空间,而且幼师还以奖励小红花等措施激励孩子背诵,过多地让孩子们一遍一遍公式化学习,死记硬背。这对于本该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孩子来说,会让他们在学习上慢慢趋于固化的死板的,不懂变通的思维定式,这些经历只能使孩子提前产生厌学心理。3.打破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扭曲教育规律:最好的教育是孩子在哪个年龄阶段就去学什么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内容,毕竟我国教育体系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一个完整系统化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毕竟那些天才学生是很少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跳级读书,所以如果过早地让孩子接受超出年龄阶段的以后才应该学的内容,不仅使孩子难以理解,也会使他们连本阶段该学的内容也不能够认真细致的把握,反而得不偿失,严重违背教育规律。

三、打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1.首先,转变家长观念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重复上演,要明白幼儿教育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培养什么神童,而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开发。要看到小学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危害。2.其次,要提高幼教水平。据了解,幼儿教育的老师,幼师大多文化水平不是太高,有的甚至不是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出身,这对于孩子其实是不利的。一个好的老师甚至会影响孩子能力行为的一生。所以,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学历水平的限制,强化对幼儿教师的阶段性培训,提高幼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从教师层面上克服小学化倾向,规范幼儿园办园。3.最后,幼儿园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导向的作用。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启蒙作用是要在孩子日常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要在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上进行挖掘,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关联之处。做好“幼小衔接”规律的研究,使幼儿园平稳向小学过渡,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转折作用,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其实,幼儿园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教导学生以学

四、结语

幼儿园教学应该是一个释放孩子天性的地方,不应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升学压力之中,所以无论国家,学校,老师,家长都应该充分足够重视,只有家校完美融合,共同协作完美配合,才是推进改革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解决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秦秀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2]李大,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6,(6).

[3]岳丽岫.幼儿教育应使儿童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刘苏;幼儿教育市场化热点问题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4期.

[5]李传赞,孙逾.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浅议[J].新课程(中),2011,(2).

[6]李康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幼师毕业论文 篇6

摘要: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人们潜意识的认为玩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家长们会给孩子提供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玩教具。由于幼儿的心理特征等方面,通过玩教具能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别看玩教具比较小,但是,它能够让幼儿放松心情,得到快乐和乐趣,在如今的教育当中,玩教具更是一种教学理念,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幼儿能够认知外界,更能够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本文针对幼儿教育教学中玩教具的有效实用性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我国幼儿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玩教具;有效实用性

前言

在目前的幼儿教学当中,玩教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多教学内容中有所涉及,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大多数的幼儿园,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时,会使用到玩教具,通过在教学内容中对玩教具的合理融入,充分的体现其适用性、科学性,能够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更能够通过玩教具的运用,能够让幼儿在教学当中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更能对幼儿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1幼儿园玩教具教学,提高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通常会运用玩教具的实物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让教学方式更加的新颖,也降低了教学成本,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的废物进行充分的利用,自己创作玩教具。玩教具的运用,能够对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提高,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进行玩教具的设计,这样能够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1-2]。例如,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教师一般会将各种数字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让幼儿进行学习。然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知道数字代表了是什么概念,更不能对其能够理解,而且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这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不能主动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进行台阶的设计,让幼儿参与到爬台阶活动当中,并且让幼儿进行5以内的数字的学习,教师分别在每个台阶上贴上数字1、2、3、4、5,幼儿每爬上一个台阶,就是对一个数字的学习任务完成,爬的最高的,对数字学习也是最快的,对爬的最高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其奖励。通过玩教具的教学运用,能够对幼儿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行提高,使得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更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2幼儿园玩教具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1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从幼儿的心理和年龄,就能反映出幼儿的理解和解释能力的程度,在教学当中,玩教具的运用,能够让幼儿深刻的认识这个世界和社会,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让其形成良好的品质。一般来讲,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因此,对于教学中的一些新鲜的教学任务,也会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动画。卡通,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3]。例如,在进行《我爱我的家》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告诉家长,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照片,教师将这些照片收集起来,然后将这些照片制作成PPT,并且融入音乐元素,在课上,教师将PPT进行播放,让幼儿进行欣赏,然后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感想,幼儿们争先恐后的说:我的家很幸福,爸爸妈妈是我最爱的人;我的家充满了快乐,爸爸妈妈们很爱我,我也很爱爸爸妈妈。幼儿们积极的发表着自己的想法,使得幼儿和父母的感情更加的增进了,从而能够让幼儿更好的理解该篇文章中的内涵。在教学当中,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玩教具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的说、笑,表达自己的想法,活跃课堂氛围,更能够对幼儿的表达能力进行提升。

2.2将玩教具融入教学内容中

其实,教学中运用玩教具,就是通过教具的使用,能够让幼儿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玩,这样能够让教学有效的开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在数学课程教学当中,因为大多数的幼儿对数学没有多大的兴趣,对幼儿智力的开发非常的不利,所以,通过玩教具的运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4]。例如,在进行10以内数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将10的数字写出来,教幼儿进行读数字,然后将在课前准备的橡皮泥发给幼儿,让幼儿使用橡皮泥,将自己读的数字捏出来,每个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然后捏出数字,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会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10我认识,就是一根木棒和一个鸡蛋,我捏一个木棒和鸡蛋就是10了呀,幼儿们争前恐后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数字的理解,并且会问教师自己捏的对不对,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幼儿,然后将相应的数字捏出来,这样能够让幼儿们在短时间内容掌握这些数字。可以说,玩教具的运用,能够让教学内容更有意义,并且富有创意,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

3幼儿园玩教具教学,陶冶幼儿的情操

幼儿教育教学当中,音乐课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对一些比较简易的玩教具进行制作,让玩教具能够发出不同的音符,让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音符和旋律,从而陶冶幼儿的情操。不仅能够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唱歌,更能够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从中明白很多的做人道理,这对于幼儿来说受益终身。结束语: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幼儿教育成为人们尤其关注的问题,近些年,幼儿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实际教学当中,通过玩教具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学习中玩,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质量进行相应的提高,更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等进行了培养,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使得幼儿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J].学前教育研究.2017(09),412-453.

[2]吴玲,王童娟.关于幼儿家长对玩具的态度及运用状况的调查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5(Z1),9-31.

[3]聂万春.浅谈口诀记忆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16(11),145-179.

[4]王旭天.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17-49.

幼师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7

《幼师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从整合教材――选择适合幼师学生需求与特点的舞蹈教学内容、发挥笔记的作用、综合性组合的教学方式、适时渗透幼儿舞蹈教学法,使幼师转业技能与职业要求相衔接、加强舞蹈欣赏课教学五个方面,对幼师舞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舞蹈教学 幼师 笔记 舞蹈欣赏

舞蹈是学前教育中实施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中,舞蹈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这是由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她集中了音乐、服装、灯光、美术、布景、道具等相关艺术。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舞蹈教育,有利于他们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舞蹈基础更是相当薄弱,多数学生是没有接触过舞蹈的,再加上他们在校期间舞蹈课程的教学课时又少,因此,在时间少任务重的前提下,如何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符合幼师特点的舞蹈教育,是幼师舞蹈教学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双赢。经过反复思考与实践,我采取了以下几个面的措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整合教材――选择适合幼师学生需求与特点的舞蹈教学内容

幼师的舞蹈标准与一般艺术学校的舞蹈专业要求,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不小的差别。职业高中幼师开设课程的门类很多,舞蹈课时相对较少,如果按照艺术学校专业要求或普通幼师专业的《舞蹈》教材去进行教学,3年的教学时数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些教学内容与幼师学生日后职业特点不太符合。因此,我把不同版本的幼师《舞蹈》教材进行再整合,集中不同教材的优点,确定为三大模块:基础部分,要求学生必须熟练而且规范掌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各个舞种的基本手型、手位、脚型、脚位、基本的常用的舞步等;体验部分:这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它包括各个舞种的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与由这些动作形成的组合等;了解知识与欣赏部分:幼师学生的职业特点在“师”,需要尽量广的知识范围,在某种程度上知道的多比跳的多更重要,所以就要组织学生了解更多的舞蹈知识。采取以欣赏为主,简单体验为辅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包括各个舞种的高难度技巧与各个舞种的优秀剧目。这样既保证了提高学生艺术专业的要求,又突出了幼师学生“师”的特点。

二、发挥笔记的作用

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喜欢多练习,而很少动手记笔记,这也是由舞蹈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在对幼师学生的舞蹈教学中,我加强了笔记的作用,要求记笔记与做练习同等的重要,主要记录所学内容的动作要领与教学提示以及基训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一是因为学生的舞蹈基础差,课后动手整理笔记,有助于督促她们对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再思考。二是为了突出幼师“教”的特点,有的内容做得不太好但要明白怎么做,也就是要看得出对错,并且能向别人讲明白怎么做。这种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小组共同学习过程中,有一位同学因为小时候贪玩脚部受了伤,在勾绷脚练习中,她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脚趾,用力绷的时候也是向上翘,通过了解我知道,她明白规范动作应该怎么做。于是,我就推荐她做6个人的小组长,结果在汇课时候,她的小组是做得最好的一组。其实,像她一样,每一位同学都能快速准确地说出规范动作的要领,还能正确判断对方所做动作在规范要求上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改进,这些成绩的取得,笔记的作用功不可没。真正达到了既“做得出手”,又“说得出口”。

三、综合性组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每部分的内容都采用组合的形式教授,比如,中国古典舞蹈基训中,我把手型、手位、脚位与手臂的单一动作组成一个组合,配上音乐,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这种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1.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与积极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国作家德莱赛也说过:只有那些精神愉快的人,知识才像荷花瓣瓣似的舒展开来。他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强调了学习过程中“乐”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随乐而动的冲动和愿望,把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和单调的基本动作学习经过艺术的编创,有机组合起来,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们的心态节奏与动态节奏相融合,在美的感受中反复练习,使她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既培养了她们的美感,又使课堂学习得到了巩固与提高。

2.增加了知识量并拓宽了知识面

3.有利于学生乐感、美感和节奏感的培养

在音乐的伴奏中,有节奏地愉快舞蹈,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

四、适时渗透幼儿舞蹈教学法,使幼师专业技能与职业要求相衔接

从事幼师舞蹈教学以来,一直孜孜以求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鞭策自己努力使学生的水平与专业艺术学校的学生相媲美。主要在身体素质、技术技巧、舞蹈表演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多次参加比赛获奖也充分证明了教学成绩的突出。可不经意间忽视了学生自身幼师的专业特点,经过调查与思考,我创新了幼师舞蹈教学理念,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即在幼师舞蹈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幼儿舞蹈教学法,使她们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时刻把握幼儿舞蹈教育的特点,以适应日后幼儿舞蹈教育教学。比如,在教地面前压腿时,启发学生在对幼儿进行同样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幼儿双腿伸坐做划船的动作,使舞蹈动作符合幼儿的特点,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再如,教东北秧歌手巾花时,提示学生可以把手绢想象成雪花,让幼儿或抖或揉或搓或抛,切不可死搬我给他们上课的教学方式,或简单地认为学东北秧歌无用,教幼儿用不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五、加强舞蹈欣赏课教学

在基础内容学习同时进行舞蹈教学欣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动作规范性要求的理解,是对实践课教学的巩固与加强。同时定期进行相关舞种剧目的欣赏,使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有宏观的了解,带着一定的知识去欣赏,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她们的舞蹈艺术修养与舞蹈鉴赏能力。

以上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改进或创新,努力使舞蹈教学突出学生的艺术特点,符合他们以后的职业标准要求。

幼师的毕业论文 篇8

[关键词]

心理健康;身心疾病;自我调整

[摘要]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身心疾病、来自社会与家长的压力、人际关系、教师自身的内在心理压力以及经济上的压力等。增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除了社会、幼儿园评价标准的改进外,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学会自我调适。

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过去5年中,有关方面在广东、广西、山西、湖北、河南、河北、浙江和上海等地分别进行的针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幼儿教师的性格大多热情、开朗、果断、自立,但是在整体上心理健康水平却要低于一般人群。川以广东省各地的235位年龄为1847岁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性、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常见。某幼儿园曾邀请心理专家对全园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时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有26.1%的教师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一、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每天太累了,回到家只想躺在沙发上一个人静静,话都不想多说一句。”“晚上睡觉时都想着班里事情,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惊醒了。”“回到家就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这些话反映出许多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幼儿教师工作非常繁重、复杂,责任心很重,需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家长对幼儿寄托了更多希望,这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研究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工作太琐碎,身心疲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职业厌恶感,容易产生多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

(一)身心疾病

健康是一个整体(wholeness),包含身心双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感”,而应该是“身体、心智和人际关系三者都处于最佳状态”。因为人是一个“完整的人”(totalperson),心理的不健全会影响身体的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会引起生理的征候或疾病。

美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扎伊德等人提出“动机一分化”理论,认为人们的行动由内驱力引起,内驱力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起这个放大作用的就是情绪过程。对幼儿教师来说,在工作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应急事件,比如孩子摔伤了、生病了,或者很执拗地哭泣。传统观念认为,如果孩子不听话,出了问题,老师也同样有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教师都会有“犯错误”的感觉。在这种情绪作用下,内驱力所形成的力量作用于老师自身,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躯体的反应,造成心身疾病。幼儿教师中常见的心身疾病有慢性咽炎、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等。它们大多由焦虑、抑郁、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引起。

(二)来自社会与幼儿家长方面的压力

有研究表明,在家长的高期望值与教师的实际承受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现代幼儿教师面对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人际关系

同事关系满意度低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易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同事之间关系变化的这种负面效应,无疑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们对同事的态度,总是会受到工作评价标准的影响。我国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的培养目标都较混乱。标准的制订与执行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容易滋生各种人际冲突。幼儿园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了人际交往范围的狭窄,幼儿教师有时心中有郁闷而无处宣泄。

(四)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

幼儿教师面对的对象是3}6岁左右的孩子,教育上的任何失误,幼儿教师都无法归咎于孩子,“孩子都是好的”,于是就认为自己工作不主动,爱心不够。这种归因包含了对自我的否定,长期如此对身心是有害的。

幼儿教育的改革,要求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复杂,课程目标的日渐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使幼儿教师深感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如何不断提升自我,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要求,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在晋升职称、评优等诸多方面,幼儿教师也感受着程度不等的压力。

(五)经济收入现状

经济收人也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因素之一。广东经济比较发达,但从教师的经济收人水平来看,他们在社会群体中仍然属于中等略偏下,这与他们所付出的艰苦劳动、承受的巨大压力是不对等的。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不平衡,产生职业倦怠感。调查显示,在62位25岁以下幼儿教师中(其中月收人只有1位教师达到4000元,5位达到3000元,其余均在2000元左右),有37位不愿意工作到30岁后,因为在这个时期他们极度付出却收获甚微。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着人的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

教师行为冲动直接影响幼儿产生不良习惯,咬指甲、眨眼、皱眉、咬衣服等。幼儿教师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幼儿是成长中的个体,自我意识正在形成,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不稳定,就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幼儿会体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会揣摸教师是否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因此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心态。如果教师表现出心烦、冷漠、沮丧、敌意、心不在焉等情绪或训斥、打骂幼儿,就容易使幼儿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不好;反之,教师表现出友善、愉快等情绪或积极关注、理解帮助幼儿,幼儿则会自尊、自信、快乐。

(二)教师情绪影响幼儿情绪发展

教师情绪不稳定会引发幼儿发脾气、争吵、说谎等社会行为问题。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定、烦躁,幼儿也会受到感染,如幼儿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是非常有害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幼儿也会同样积极。

(三)教师性格影响幼儿性格形成

幼儿教师的。性格还会影响幼儿的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幼儿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性格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人格品质、处世态度等幼儿都会模仿,而且这种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偏执偏激等,就会造成幼儿性格和情绪问题,使幼儿自卑、胆怯、退缩等。

三、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促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人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变压力为动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每位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每位教师获得成功,获得自信。面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多一点引导鼓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率先示范,少一点空洞说教,让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

合理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

(二)幼儿教师学会自我调整

对于幼儿教师来讲,外在的环境有时候很难改变,如社会的评价标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家长的过高期望,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因此,学会自我调整,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乐观健康地过好每一天,由此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会冲淡某些挫折和焦虑。为此,专家提示几个技巧:

第一,在每天看到的地方贴一张纸条,提醒自己“我 ”虽然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你这样的行为让我不舒服”,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第二,提高教育技巧,增强控制感。研究发现,具有高控制偏向的教师更多地表现出职业倦怠。幼儿在2~4岁正处于第一反抗期,教师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可以多给孩子几个选择,这样做可以使教师的控制感增加,不至于被孩子拒绝就变得十分沮丧,从而减少工作倦怠感的发生机会。

第三,多参加互动性的学习讨论。几乎每个幼儿教师都会碰到大致相同的问题,同事之间共同讨论解决之道,分享共同的心得体会,有助于增加亲密感,改善同事关系。

(三)爱生活,爱工作,爱孩子

一个对生活充满积极心态的人,即使遇到各种压力和挫折,都能很快化解和调整;一个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工作中遇到再多的困难、挫折和压力,都仍然会心存感恩,充满希望;一个热爱生活和热爱工作的教师,才能热爱孩子。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对孩子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将对一部分孩子的喜爱,扩大到对所有孩子的博爱,是教师热爱幼儿的感情升华,也是幼教工作必须迈出的一步。

爱心、耐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不 爱的力量又是相互的,孩子们的爱心回报更会给教师温暖和鼓励。

幼师毕业论文 篇9

第一章 绪论

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相对于理论教育中的“静”,体育教育中的“动”似乎更接近孩子的天性,正确把握幼儿体育教育的方法尺度,对于幼儿在生长发育初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弹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孩子们在一个弹性的范围内,塑造自己的个性。

第二章 幼儿期身心特征

那么,如何把握弹性的尺度呢?这要从幼儿的身心特征说起。

2.1 幼儿的生理特征

幼儿期骨骼的骨化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但仍比较软弱,容易弯曲变形。肌肉系统正在增强,大肌肉群的力量还非常软弱。幼儿期身体迅速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作用进行得非常强烈,因而对营养的需要量也特别大。三岁儿童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开始完成,但是大脑皮质上的抑制作用还很薄弱,对于动作的有意识地控制的能力还很差。

2.2 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幼儿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

由此可见,在组织学习各种动作时,各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对幼儿的身心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所谓的弹性教学,正式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三章 弹性教学的各个环节

3.1 环境方面

根据有关规定,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而事实上,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园,以上关于场地的规定几乎是一个奢望。另外建园较早的幼儿园有相当的一部分已被禁固在有限的空间内了。这些幼儿园地处横街窄巷,无论是向空间发展,还是向周围发展,都是非常困难的。随着各类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大量兴起,事实上能享受充分的户外活动空间的孩子并不占多数。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的活动大部分是室内环境下进行的,这就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接触。

为了让孩子们能充分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例如,合理分配现有的户外空间,将各个班级活动时间分开,轮流进行活动,同时相同年龄段班级可以使用同一块场地进行活动,通过多次少量的方法使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接触自然;如果遇到有些教室采光、通风效果较好,窗外环境宜人,可以试着把自然搬到教室来,通过在室内布置一些无副作用的动、植物,营造一个贴近自然的环境,这样即使是在室内进行体育活动,孩子们一样能感受自然;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园外的体育活动,这样能够大大地增加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地,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当然,这个做法从安全性上讲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这就要求园方在组织活动之前,必须统筹周密地考虑到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投入尽可能多的人力来进行现场安全的维护。

通过这样的调节,孩子们感觉到户外活动的空间不再那么紧张和狭窄,心情上得到释放,教师们更容易调动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让体育过程与自然环境充分结合,同时也能更有效地结合其他教育内容,产生多方效益。

3.2 生理方面

前面提到过,幼儿因为其生理方面的原因,进行体育活动时运动量应当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幼儿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

通常说来设计教学内容时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 例如,我们在平衡能力锻炼如走平衡木、滑旱冰等内容时,由于内容本身对于幼儿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负荷也比较大,所以在进行正式练习之前和之后,都需要一些简单的辅助活动来调节幼儿身体的承受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先进行拍球的练习,让孩子们的身体慢慢活动开,此时孩子们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然后再进行滑旱冰的项目,此时孩子们身体紧张程度慢慢达到最高值,当孩子们适应了练习的难度之后,身体状态趋于稳定;最后再进行蹦床练习,让孩子们的身体状态逐渐放松,趋于平静。通过这样的联系,孩子们的身体状态经历松到紧、再由紧到松的过程,能够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

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运动强度与密度相结合的问题。一方面为了使全体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达到预定强度,又不会因负苛过大,超过幼儿的承受能力,教师既要作为作为一个游戏伙伴参与活动过程,又要观察幼儿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灵活地调节、控制活动强度,让幼儿的生理负荷高低结合。另一方面幼儿活动的总体特点是低强度的,如不提高活动密度很难达到锻炼的效果。教师要尽量做到减少幼儿的闲置时间,让他们一直处于快与慢的节奏中,通过运用多种方法适当增加每个幼儿的练习次数和活动密度。

3.3 心理方面

幼儿期孩子的思维基本以感性为主,受周围事物的影响较大,很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但也很快会感到厌倦。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观察观察孩子们的情绪波动,适时作出调整。

一般来说,体育活动中,应选择一些容易学习的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且需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伴随幼儿,让幼儿在快乐中动脑筋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师要善于调控幼儿的学习情绪,并能参与到活动中去,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来感染幼儿。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幼儿才不会感到沉闷、呆板和压抑,才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感染和激发幼儿学习和克服困难参加锻炼的信心。此外,还应该注意几点:

1.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内容饱满、幽默而不俗套。呆板的语言会让幼儿觉得昏昏欲睡而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发展幼儿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幼儿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遐想境界,能够提高其兴奋性。

2. 合理搭配场地、器材,要尽量做到新颖,不重复搭配。天天对着同样的一块场地或者一套器材,幼儿很快就会觉得乏味;而每天接触不一样的场地或器材,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幼儿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

3. 教材的选用和搭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材枯燥乏味,试想如果幼儿每天进行的都是一些跑、跳的练习,那么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喜爱也会一点一点消失。一方面在教学的前半部分应抓住幼儿头脑较清醒的时机安排新的较难的教材,让幼儿学到新的知识,后半部分则宜安排认识负荷较小的带复习性质的教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将教材内容游戏化,结合音乐、故事、道具等因素,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教材的新颖。

总之,对心理负荷的调节,教师应处理好幼儿认识负荷的紧张与松驰,情绪活动的兴奋、欢快和平静,意志努力程度的变化,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4 个性培养方面

幼儿期也是培养个性的关键时期,正因为幼儿的思维以感性为主,他们更容易受一些表面的现象所影响,小则产生情绪的波动,大则形成负面的个性,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4.1 前提条件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因此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可能会不同意园方的某些做法,甚至有抵制行为,在孩子面前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时教师就应该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做到家园合作,为园方合理开展幼儿个性培养创造条件,能使也能让幼儿更加轻松自然地投入到体育锻炼过程中。

3.4.2 过程事例

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对处理方式的不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个性的形成其实是由点滴的影响积累起来的。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事例1:刚开始,幼儿都能积极的遵守基本安全行为规则,经过一段时间后,某些调皮的孩子按耐不住了,时不时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这时候,是阻止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幼儿期同样也需要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尽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尝试增加了活动的危险性,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能够培养幼儿应付各种危险情况的能力。例如,我们选择一些幼儿较有兴趣,但又带有一点危险性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结合理论和实际生活经验,教育幼儿如果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但总有一天他们也要到室外去经历风雨,在成长的初期,多一些允许范围内的历练,对于他们培养坚韧的个性,非常重要。

事例2:在教学中幼儿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或是自己的观点,这是其投入了自主性学习的标志。事实上毕竟幼儿的思维能力有限,他们的观点不一定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应当让他们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这样,每个幼儿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试想幼儿如果直接从老师那儿得到了否定的答案,那么当其再次产生新观点的时候,他还敢向老师表达么?如果幼儿因此产生了心理阴影,联系到其他事情,也都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很可能导致其消极的个性,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 事例3:教学过程中,个别孩子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活动热情不是很高,甚至给人一种游离于群里之外的感觉,这样的孩子特别值得重视。如果说这种个体的差异是先天性的,无法避免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后天的努力让孩子重新回到快乐中。例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安排一些比较活跃的孩子跟起其分为一组,让团队的亲和力使其不再孤独;或者对其委以重任,让孩子有一种被大家重视的感觉,增强其自信心。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只有感觉到家的温暖,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学习、成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影响,有些是负面的,有些是正面的,通过不断积累教学经验,采取科学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有利于帮孩子培养阳光的个性,达到我们教育的初衷。

第四章 结论

所谓弹性教学,其实就是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在一个弹性的范围内让孩子尝试不同的感觉,当然,是正面的感觉。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创设多种条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不仅是体育课,其他课程中也要把握弹性的尺度,让孩子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完善自己,培养自己的个性。我们相信,通过弹性模式下的培养,孩子们的身心定能健康发展,祖国的花朵将更加茁壮成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