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飞白为家人们整理的7篇会计审计论文,仅供参考。
建设项目遵循一定的建设程序,经过特定的建设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建设准备、建设施工和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六个阶段。在众多审计方式中,内部审计机构基本应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主。但是,跟踪审计并不是要求审计人员面面俱到,而是对建设项目的关键过程环节进行把关,在制定审计方案之前,应通过对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确定最佳风险点。一般来说,内审机构必须对以下几个基本工作环节的进行审计监督:
1.招标投标审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施工承包商、设计勘察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设备供应商的选择,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近年来,在招投标工作中问题频出,主要有招标管理部门受贿,虚假招标、明招暗定,肢解工程回避招标,投标方串标,恶意压低或哄抬标价,导致国家和社会资源浪费,资金流失,所以招投标工作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招投标审计工作最有效的审计方法就是“穿行”测试,注重招标流程关键环节的风险分析,最有利的审计时机是在开标前准备工作完结但尚未招标公告和开标时。通常在招标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有招投标程序不规范,投标人资质不符合要求,招标文件不规范,标底及投标标价不合理,评标过程不规范等。
2.对在建期的各项工作实施审计, 期中审计是审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性的最效的审计方式。期中审计主要审计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及勘察设计情况,建设项目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是原生态的。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进度问题都会在在建期内反映,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现场,访谈调查,必要时进行勘察测量,搜集问题证据。重点审计隐蔽工程和设计变更的真实性,合同结算付款与实际完工进度是否一致,工作量的统计是否真实完整,为外部审计和竣工决算财务审计做好准备工作。
3.对建设项目造价进行审计。应按照项目的计价程序,从投资估算开始,依次审计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并保证适时性,避免发生造价审计的滞后性,以促进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对于建设单体较多,施工内容复杂的建设项目,造价审计要求完工一项,审结一项,做到量清价结,避免后续的纠纷产生。建设项目造价审计一般应委托有资质的、独立的造价咨询机构来实施审计。在业务委托过程中,要做好施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的分离控制工作,避免施工单位与中介机构直接接触,对于档案资料的周转必须经过建设方的转交,防止串通,损害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浪费国家财政资金。
二、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方法体现
目前,行业内还没建立一套成熟的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流程体系,诸多学者的研究也涉及较少,不成体系。从实务研究来看,基本上是常用的审计方法在建设项目中的运用。一般情况,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各种审计方法综合掌握、灵活运用,根据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采用。综合归纳起来,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通常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1.观察法。是审计人员对项目建设的过程、建设方的行为进行关注的方法,它使审计人员有能力发现某件事情的发生,并根据这些情况做出恰当的反应。观察法是一种可靠的审计方法,但其用途有限。它只能为存在性这一审计认证提供充足的证据。观察提供了关于交易在某一时点被如何处理,而不是这些交易在整个调查期间如何被处理的信息,它提供项目建设情况的瞬间印象。
2.审阅法。审阅法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建设项目内控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原则,检查建设项目各阶段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是否存在关键控制环节的空缺,各控制环节的控制内容是否明确。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并分析,并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3.现场核查法。现场核查是指在对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实施内部跟踪审计时,一方面通过参加项目建设的有关会议,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建设等实施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经常进驻施工现场,对建设项目审计事项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核实相关建设项目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证实资料与实务的吻合度。现场核查旨在证实审计事项是否属实、规范,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及时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
4.询问调查法。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询问参与建设项目实施的相关人员,了解情况,从多方面掌握审计信息,此外针对影响建设项目投资较大的设备、材料采购价格进行市场调查询价,及时掌握一些重大审计事项的市场动态,以确保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形成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5.分析与综合法。分析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过程中,将审计事项进行的分解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在审阅、现场核查及询问调查基础上对形成的审计底稿分别加以研究,找出各组成部分的本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综合则是将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对象各个组成部分� 由于建设项目系统的复杂性,在对其开展审计时尤其注意各个环节之前的相互关系与联系。
6.归纳对比法。归纳对比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基础上,对跟踪审计过程形成不同的审计工作底稿,以及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资料,进行归类和总结,然后归纳对比,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
三、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中的特殊关注
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建设项目审计时,除了遵守规范的审计程序外,在审计过程中要做好以下特殊关注:
1.审计小组成员中应包含审计专业、法律专业及工程技术专业审计人员,尤其是熟悉建设项目管理的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必不可缺,如果本单位的审计资源缺乏,则应外聘中介机构的专业工程技术审计专家。
2.项目实施审计前,必须充分进行审前调查,采用风险评估分析的方法,做好重点风险的归纳总结,明确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内容,进行审计方案编制,明确的审计人员工作分工。
3.建设项目审计要有充分的审计依据,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如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内部建设项目审计操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相关制度办法;地方政府的各种收费管理办法;项目本身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复及调整方案等资料文件。
4.建设项目审计不仅仅核实建设项目成本的完整性、真实性,它还要求关注内控的执行性,特别是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注重效率性、效果性评价。
关键词:公司治理;财务控制;会计控制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的进程。
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是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良好的内部会计论文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上的财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资金监控机制、财务会计和审计信息网络控制平台,是从源头实施财务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的根本。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管,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及并购市场发育不完善,使外部治理结构不健全。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主要建立在人自利的目标函数之上,内部治理机制对人越有效,委托人被架空的问题就越突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控制所必不可少的企业外部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建立或不很完善,特别是公司控制的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缺位,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使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控制变成了一种为企业首席执行官(CEO)服务的、人主导型的控制制度。人主导型的内部会计信息控制容易导致委托人对企业控制缺位。作为公司外部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的独立审计,由于部分注册会计师在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作为“经济警察”的审计名实难符。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受到必须提供真实的对外会计信息的太多压力。既然经理人员能够掌握和控制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且外部又缺乏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对于经理人员而言,会计舞弊及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好处由其享有,信息失真所受的处罚则由企业而非直接责任人承担。在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之下,企业会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便不可避免。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控制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是对企业进行控制而建立的企业内外一整套制度的安排。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应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将财务、会计、审计控制纳入到公司治理框架中,即在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设计财务、会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在公司治理机制建设过程中,确立财务预算监控机制;基于公司治理建立财务、会计、审计信息沟通机制。在公司治理中,财务控制属事前、事中控制,会计控制属于事中、事后监督,审计属于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是保证公司资金安全、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及时、完整的基本条件;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财务和会计目标的一致性,促进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只有从源头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实行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制衡,才能维护各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有效的会计信息控制应当能够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维护某一类或少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三、会计组织结构与会计信息控制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会计组织结构是从会计组织机构设置、权责安排、人员配备、会计控制中心定位等方面来确定股东会、董事会或监事会、经理层等不同权力主体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导致股东会、董事会或监事会、经理层等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不同的权力界限。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会计组织结构是针对不同的权力主体确立会计信息控制权,建立会计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二是针对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分别确立不同层次的财务控制权。企业集团针对非全资控股子公司设计内部控制时,由于存在中小股东,要注意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安排以及实施的合法性,以避免大股东(控股公司)对小股东权益的损害,避免发生违法行为。两权分离公司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股东会形同虚设、董事会或监事会效率低下,需要强化股东会权力、细化董事会或监事会内部结构、弱化经营者权力。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控制,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权制衡制度。在法律框架内,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设计财务、会计、审计组织结构,应建立所有者层次、经营者层次财务组织。所有者层次财务组织,例如,股东会委派财务总监,主要债权人列席董事会,董事会中建立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设立独立董事等。财务委员会作为投资在立法技术层面上,要健全独立董事民事责任的范围,明确界定独立董事的过错行为。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在任职期间因一般过失所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以及因索赔诉讼所引起的法律费用一般可以列入保险责任范围;而独立董事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符合经营判断原则的行为、欺诈及恶意行为、违反公司章程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超越职权范围从事与保单规定无关的业务或活动、不可抗力所致损失等等,可以列为除外责任范围。
(三)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本土化我国对于独立董事的选任、监督真正实现客观中立还有一定难度,为此,应当做好独立董事保险费用的信息披露工作。关于独立董事的保险费承担,各国均采用不同的比例,独立董事个人情况及所处行业和面对的市场压力是不一样的,对于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保费分担问题宜灵活处理。一般来说,可以一般董事责任保险的保费分担比例为基准,在一定幅度内由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立。此外,由于独立董事年薪较高,且公司又为其购买保险,因此,独立董事责任保险事宜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和讨论,公司也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为独立董事购买责任保险的有关信息,公司还应提供相应法律文本以备股东查询。
(四)创新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独立董事绝大部分是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他们视名誉为生命,同时,有着良好名誉的独立董事更能受人尊敬和被人重视,更有可能获得聘任的机会,而名誉受损则担任独立董事的资格受损,甚至可能遭到撤换或被迫辞职。既然声誉对独立董事如此重要,而且它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者说,公司或者独立董事本人具有保障独立董事名誉不受损害的需求,而独立董事的职务责任又确实给其名誉带来风险,所以,独立董事的名誉风险自然也就可以纳入保险范围。至于独立董事的名誉价值,应该由相应的社会评估机构来判断。中心的核心组织,对财务、会计负责人实施监督,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经理进行信息沟通并制约,避免或减少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层次财务组织主要为经营者控制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服务,为履行其经营管理责任而发挥作用。公司存在各类弱势群体,在公司治理结构设计和会计信息控制体系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何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独立董事可代表弱势群体利益,对大股东或内部人形成制衡。
四、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控制平台公司治理有效,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等真实、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是公司治理的基本条件,也是实施财务控制的基本保证;会计信息是所有控制的前提,财务信息、会计信息和审计信息等构成的信息网络平台与公司治理相辅相成。由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经营决策需要不同类型的信息,公司必须满足这些需要,并由此形成信息网络平台。信息质量决定公司治理效率和财务控制效果,而公司治理和财务控制又直接影响信息的内容和质量。基于公司治理的信息网� 审计信息主要是针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公允、内部控制运行、风险管理等进行评估。从信息来源渠道分析,审计信息可分为内部审计信息和外部审计信息;从信息内容来分析,可分为财务审计信息和管理审计信息。美国公司改革法案授权SEC制定规则,要求公司管理当局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及其评价结果,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管理当局的评价出具鉴证报告。审计信息的载体有:独立审计师的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师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测试报告、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评价报告等,所有者将财务信息、会计信息和审计信息作为激励、约束经营者的主要依据。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控制,从人员(组织机构)、资金和信息三个关键要素入手,建立财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资金监控机制、财务会计和审计信息网络,从源头实施财务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樊行健。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J].会计研究,2005(2).
[2]胡瑞林。浅议会计控制系统的设计[J].上海会计,2006(1).
[3]张炎兴。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控制观[J].会计研究,2001(8).
[4]王斌。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1(9).
关键词:高职;审计课程;沟通技能;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式,国内的高职院校纷纷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种人才。针对高职类教育的特色,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各种课程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就高职类会计专业来说,在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基本上都包含内部审计人员岗位和事务所助理审计员岗位。在与之相关的教学计划中,均设置了一门或几门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审计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审计学、审计基础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这样的课程设置,首先,是基于对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本科以上层次教育的改进,增加了专业技能训练的分量,尽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次,是因为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中,到各级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比例较大,且本专业面向的社会工作岗位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审计业务。如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近三年在会计事务所实习岗位的学生,其人数占本专业实习岗位总人数的37%。
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总结,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在审计沟通技能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即使部分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同样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沟通技能方面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岗位应对能力。有感于此,本文通过对强化审计沟通技能训练在课程设计中的必要性论述,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以及以本校审计课程设计的�
强化沟通技能训练在审计课程中的必要性
根据我们对实习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审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内,有近1/2的时间是在与被审单位的往来沟通上,有1/4的时间要花在文书处理上。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审计相关单位(如会计事务所)辞退的审计人员中,有近1/3的工作人员是由于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为此,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包括外聘专家)在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多次提出,应该加强在校学生的沟通技能,特别是加强专业沟通技能的培养。另外,许多审计行业的专家也常呼吁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应该强化专业沟通技能的训练。而据我们近几年对进入审计岗位实习学生的跟踪调查,同样也发现他们专业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深感强化这方面训练的必要性。
应届学生由于毫无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而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形势要求员工来了就能上岗,上岗能胜任。出于对新形势下的人员流动机制和人力资源成本的考量,许多专业对口单位不愿意自身成为岗前培训机构。为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讲授已有专业知识技能外,实际岗位上重要的专业沟通训练应该在校内完成。
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
沟通技能主要包括内部沟通技能、外部沟通技能、文字沟通技能、演讲技能、面谈及会议组织技能等多个方面。如何在审计课程中培养、训练及提高学生的这些技能,是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日常工作中所需的沟通,主要体现在口头和书面方式上。比较而言,现有的审计课程设计,比较重视对审计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口头表达往往显得更加普遍和重要,譬如,向被审计对象了解基本情况,询问有关事项,就审计中的相关问题适时地对管理当局的不同层次开展调查、讨论等。
审计实质上是对各种具体经济业务活动所进行的高层次的经济监督行为和风险评估监督行为。审计的对象包括财会管理、税务监督、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以及其他形式的基本经济监督活动。就形式而言,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独立审计。从具体的审计业务分类来看,审计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法纪审计及信息系统审计等。就具体的审计工作而言,审计人员所需的沟通是指审计人员与已有客户、潜在客户以及与客户相关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主管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之间就审计范畴有关事项进行商讨、询问、交流及答复。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使审计与接受审计双方明确任务目标,形成共识,减少误解和歧义,审计人员必须本着专业知识,利用简洁明了的、友好的以及准确的口头或书面表达,征询疑问和意见,阐述观点。口头上的沟通,如初期的审计业务接洽、意向,审计过程中的咨询、提醒、建议等;书面上的沟通包括: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行政复议、审计行政诉讼、审计文告、验资与资产清查等文书、清单及表格等。
在教学中沟通技能训练的设计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在审计课程标准里,我们重新进行了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一课程或科目的学习后,应该具备的学识或技能状态及其所达相应水平的描述性指标,它直接影响和制约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直接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我们对审计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将沟通技能作为本课程要构建的核心能力之一,并按口头沟通能力与文书写作能力进行具体的训练分解。
在审计实训项目设计中明确沟通技能的构建与要求我们根据审计职业岗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及专业能力的要求,将沟通技能的训练与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里的教学项目、综合实践项目中,将相关的沟通技能以学习情境为载体来组织训练。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准备、审计业务承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课程项目上,针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我们都设置了具体的学习情境。在审计准备项目中,我们设置了走访、开发客户子情境。要求学生模拟进行客户走访,学习事务所推介和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存在的困难,寻找客户接受委托的切入点,学习搭建同客户情感联系渠道,保持与客户的联系、沟通。如,就审计工作中首次接受委托进行年报审计,就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且上期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的情况,要求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错报或漏报的事项。为此就需要增加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收费的情况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的模拟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沟通,使被审计单位理解增加程序与费用的必要性。在审计业务承接项目中,我们设置了审计业务洽谈、撰写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等子情境。学生模拟接受委托的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的审计目的、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双方的权利义务、审计收费等事项进行沟通,以明确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审计文书行文应该遵循“依法、规范、简明、高效”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的行文习惯。编写审计计划时,还应当就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和最新变化,其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变更,新的法规或专业准则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等事项与客户沟通,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约谈法进行模拟。在审计实施阶段,我们设置了撰写审计日志、工作底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还设置了现场一般性调查与了解、有关质疑点的询查与沟通等子情境。这个阶段是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水平评价的关键时刻。在沟通上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紧扣实质性问题,言简意赅,表述得当,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就这个阶段的具体口头沟通教学模拟,我们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置了对存货盘工作和索取询证对象的通信地址的口头业务交流;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会计报表的认定的咨询;对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可能违反法规的行为的处理以及审计工作中受到的限制与障碍等环节的沟通。组织学生针对相应的模拟实际情境进行沟通讨论,以提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礼貌、有效及准确的表达能力。在审计调整和报告阶段,我们设置了调整事项,与管理当局沟通实训,撰写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进行陈述、汇报等子情境。就有关会计报表的分歧、重大审计调整事项、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可能危及其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风险、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审计报告措辞、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等内容与客户沟通。由于这部分要敲定最后的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沟通过程需要体现该职业庄重、严肃而不失友善的特点,内容上应突出重点,有根有据,既有结论的意见,又有建设性的提示。例如,我们在设计学生模拟审计人员就审计中比较重要的调整事项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学习就相关的调整如何与管理当局进行沟通。学生通过沟通学会让企业管理者了解审计中实施的必要的审计程序、问题所在及其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学会向企业管理者讲解调整所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通过实训,学生意识到良好的沟通能引导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的专业判断能力的认可、接受,同时,也为出具满足真实性、合法性及公允性的恰当的审计报告提供了保障。
沟通技能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采用了全过程、多方位的考核模式,并将沟通技能作为一项重要构成要素应用到考核标准的各方面。一是考核点设置中明确对沟通技能的考核点。如在考核点设计中,我们设置了小组项目,针对某一具体会计要素实施审计,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制定出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选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并要求分别做出陈述。二是考核方式多样化,我们采用了笔试、口试、小组讨论式、提问回答式、学生汇报式。对于小组讨论的考核点,我们设置了学生、组长、教师三方共同评分的模式。三是明确考核标准,审计文书考核标准为行文格式、内容、文字、法规的应用准确无误。口头沟通要求能用专业语言正确流利地表达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
高职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坚持高职教育特色,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课程建设,突出高职课程特色。审计课程作为我校会计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始终坚持面向职业工作岗位,不断完善以审计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递进式学习情境库的建设,不断打造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特色。将沟通技能训练融入审计工作过程的教学,融入职业标准,是我们审计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高职审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国玉。市场营销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1.1两者相结合,是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
工程预决算审计和基建财务审计贯穿于整个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相比以前单一、传统的审计方法,二者相结合的审计方法有以下优点:①审计信息更加全面、准确;②提高了审计效率;③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审计结果。如以前独立的、单纯的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在项目立项、概预算执行、材料认价、施工单位转分包、工程造价高估冒算等问题上,只是各自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处理,没有融合贯通,从而使得出的结论不全面,无法达到二者相结合所能取得的审计效果。
1.2两者相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由定性向定量分析转变的关键方式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审计部门往往从决策管理的角度进行审计评价,侧重于定性分析,而忽视了从效益角度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定量剖析。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的重要保证,在高校内部审计综合分析方面,它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法,对经济责任的界定与追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力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使得内审评价更加具体全面。当前效益审计是高校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财务和工程审计相结合运用,来保证达到教育投资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
2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在高校内审中相结合的具体应用
在审计某高校的一项新建工程项目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使用社会咨询机构审计力量,组成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合作审计组,对概算总投资为2.36亿元的某项目进行了试点审计。经过为期一个季度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查出相关违纪违法问题约11252万元,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多列概算1153万元,超预算957万元,虚列成本135万元,违规分包、截留、获取非法所得264万元,隐蔽工程虚列签证2095万元,挤占建设成本699万元,无计划开支900万元,核减工程造价2015万元,漏交税金1491万元,少计收入1543万元。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在实现全面审计基础上从两者不同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疑点,并且抓住这些问题、疑点进行重点审计,高效率地完成了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核减工程造价、发现案件线索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了任务。两种审计结合进行,可以共享项目基础资料,并对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对决策、管理上的问题进行定量剖析。在审计工作中,重点工作是促进控制工程造价以及规范工程管理,通过技术经济审查、审计控制和评价相结合,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运用财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对项目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了审计工作。这是以往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内部审计和单纯进行造价咨询的社会机构审计都无法得到的。
2.1事前结合审计
事前结合审计指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决策、概算等方面的把关工作。事前结合审计主要进行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审计工作,包括项目立项与批复、工程概算、合同签订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招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要通过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方式,科学有效地把握好监督决策的准确度,控制好概算编制的真实完整度。据统计数据显示,项目建设期间,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及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很大,因此决策方面的把关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关键点。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工作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审查、评估及分析方面,其审查内容有项目建设立项建议书及初步设计方案,评估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生产建设条件等方面,分析内容包括技术方案、可行性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
审计人员从项目建设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地理适宜性、技术方案先进性、施工方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工程审查;从财务盈利能力、资金规划的合理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财务审查。对于公益性、非盈利性特殊项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生产能力平衡法、净现值法、成本法等方法对上述工程和财务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查,并作经济费用的效益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全面的审计报告。通过这种结合审计,高校审计部门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项目的决策情况给出一个判断,并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从而避免因决策失误让项目盲目立项开展,进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人员要在各自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审查工作。审查内容有:项目概预算编制依据及深度,项目建设的规模及标准,项目设备规格、数量和配置,初步设计的内容,审批手续的齐全性,有无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等。
2.2事中结合审计
事中结合审计指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金、结算等方面的把关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事中结合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查处概算执行、材料认质认价、招标人费用项目控制、变更签证控制、付款控制、施工单位转分包。事中结合审计应该着重审查的内容有:工程概预算的审批及执行情况、合同中与资金相关条款的合法性及履行状况;工程进度款结算、设备材料的管理、应缴税费的计提和缴纳情况等。其中,他们在合同调整的合法性、建设标准的执行情况、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的真实性、超概算外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概算等问题上运用结合审计的方法比较突出。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互相交换各自收集的信息,并通过交换意见,对项目的各项成本费用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以保证各项资金专款专用,避免了虚列成本、乱开支、挤占、挪用、截留、转移、损失浪费等现象,确保了拨款与工程进度的一致性。
一个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关键之处在于工程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因此,审计要把这个关键点作为重点审计,深入分析查证,落实资金是否到位,拨付是否按计划进行,资金使用是否按国家规定进行使用,进度款支付是否坚持先审计后付款的原则进行,把这些问题审查到位,才能更好地控制造价,有利于后期的决算审计。事中结合审计的每一次工程结算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原始记录,各种资料的审查对于工程结算的准确度有直接的影响,更体现了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合法性。财务审计在此阶段主要关注“预付账款”、“建安投资”、“应付账款”等科目,这个阶段的审计主要以工程审计为主,财务人员配合。工程审计人员可通过认真核对工程量、定额、图纸、变更签证资料及相关甲方认质认价材料签证、招投标文件、取费标准等资料,认真套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或有关定额,审核应该结算的价款,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维护学校的利益,并同财务人员实际结算的价款进行对比,看是否按审计金额结算工程价款等情况,财务人员亦可根据账目数据查看施工单位的可疑资金动向,抓住疑点线索,进行深度审查。
2.3事后结合审计
事后结合审计指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决算、效益等方面的把关工作。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包含工程和财务两个专业内容,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批复,对预决算的金额、决算编制依据、项目建设资金的循环过程、债权债务、办理交付固定资产等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它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相当高的财务和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内审人员不仅要对工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程结算进行监督,而且还要对财务信息的合法真实性作出评价。总之,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有助于提高竣工决算的质量,正确评价投资效益,总结建设项目经验,改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决算审计应在结算审计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审查工程项目概算执行情况、工程项目资金来源、支出及结余等财务情况、工程项目合同工期执行情况和合同质量等级控制情况等,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竣工财务报表进行核实,不仅可以真实反映被审单位资本性支出的基础情况,还可通过审计账表的对应性,为资金使用的绩效分析提供准确数据。工程人员以竣工资料为依据,利用多种专业技术审计法,审查结算中定额的套用情况、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复核、审查取费标准、利润和税金的审查等,并将预算部门的结算书与财务已入账的结算进行核对,审查是否有漏项等问题。
3总结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审计专业硕士;实践教育;校外实习
自2012年南京审计大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始招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审计专业硕士)审计专业硕士至今,我国审计专业硕士的培养已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培养方案)明确规定了审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其中,如何培养审计专业硕士的审计技能,特别是其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审计实践工作的要求,是审计专业硕士培养中的重要课题。对于前述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相关招生单位一般通过校内的审计案例教学、审计专业模拟实习及校外实习等环节来实现。对于校外实习,前述培养方案规定,审计专业硕士在学期间必须有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实践经历。已有的有关审计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的研究表明,存在校外实习走过场、流于形式的问题。那么,审计专业硕士的校外实习是否也会存在前述问题?这种校外实习应该如何组织,才能避免前述问题?这正是本研究所关注的。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笔者作为带队老师,带领南京审计大学的28名审计专业硕士赴审计署驻某地特派办(以下简称某特派办)开展校外实习。在实习生的校外实习模式上,南京审计大学和某特派办合作,开展了一些全新的探索。本文的研究将对这种新的校外实习模式进行总结和反思。本文后续各部分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将梳理有关审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相关文献,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将总结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赴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以下简称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的基本做法;第三部分将分析这种校外实习模式相对于已有模式的创新之处;第四部分将探讨这种校外实习模式的效果;第五部分探讨这种校外实习模式的推广条件。
一文献综述
关于审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研究,主要见于有关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中。何芹(2009)在对立信会计学院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介绍了该校审计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及其管理模式。不过,在既有的校外实习模式下,许多研究者指出,审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的问题,因而效果并不理想(倪敏和黄芳,2009;马志娟,2012;禹小慧,2015;刘博、金静和徐波,2017)。庞卉(2012)的问卷调查显示,审计专业校外实习效果良好的仅占5%,效果一般的占16%,高达79%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参加实习。对于校外实习存在的上述问题,研究者提出各种解决办法,如倪敏和黄芳(2009)提出,要加强对校外实习的管理,同时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增强实习单位对学生的信任度,让学生能有机会接触更多关键性的业务;马志娟(2012)提出,学校应加强与审计实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加强审计实习基地建设;禹小慧(2015)提出,以审计�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对现有校外实习的运作模式有了较充分的研究,同时也充分地揭示了现有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解决办法。但是,这些解决办法能否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尚有待验证。最重要的是,目前有关审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研究,局限于本科阶段,而对于审计专业硕士的校外实习,则鲜有研究。本文尝试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二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的基本做法
为确保实习高效开展,经南京审计大学校方(以下简称校方)与某特派办充分协商,制定了校外实习的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实习基地与校方双重管理
对实习生的管理由某特派办和校方同时开展。在某特派办方面,每位实习生被分配到该特派办的各业务处室,由各处室对实习生的安全、保密、廉政等方面进行管理。同时由该特派办为每位实习生安排一位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担任其实践导师,对实习生的实习进行一对一指导,内容涵盖政府审计业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在学校方面,应某特派办要求,由校方派出一位带队老师,负责对实习生进行日常管理,并承担与实习相关的沟通协调工作。
(二)严格的实习管理
一方面,考虑到实习生人数较多,且分散在各审计现场,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实习的质量、避免实习流于形式的问题,经与某特派办协商,校方建立了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各方面:
1工作日考勤制度
在工作日,要求实习生上午9点前在微信群发送定位,以监测实习生是否按时抵达工作场所。此后由小组长向某特派办及带队老师报送当日考勤总体情况。
2晚上签到制度
为了确认各位实习生晚上是否返回宿舍,要求实习生每晚23点前在微信群发送定位,向小组长签到。此后由小组长向某特派办及带队老师报送当晚签到总体情况。
3休息日外出报告制度
实习生可能在休息日外出探亲访友,为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要求他们在出行前向带队老师报告外出目的地、出行事由、往返时间等信息。
4请假报备制度
在工作日,实习生如因事、因病需要请假,首先通过实践导师向所在处室请假,同时将请假情况向带队老师报备。
5考核制度
在实习结束,由校方组织对每位实习生进行考核。具体而言,由实践导师、实习生所在处室、带队老师及实习班委从出勤、纪律遵守、业务能力及学习态度等12个方面对实习生进行量化考核,最终得出考核总成绩。
(三)利用实习间隙集中授课
由校方和某特派办联合开发“审计技术与方法”“大数据审计”两门课程,利用“清明节”“劳动节”等节假日前后的实习间隙,由学校的任课教师和某特派办的业务骨干共同给实习生集中授课。学校任课教师主要负责课程的理论部分,某特派办的业务骨干主要负责课程的政府审计业务应用部分。
三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的创新之处
笔者认为,和以往文献研究的审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模式相比,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一)恰当而集中的时间安排
以往的审计实习一般分为阶段性学习和毕业实习两类(何芹,2009)。其中前一类是在讲授审计专业课程时,按照课程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批送入实践基地实习。这种安排的问题在于,学生除了上审计专业课,同时还要上其他的课,因而无法保证有集中而连续的实习时间。后一类是在毕业前安排学生实习。这种安排的问题在于,在毕业前,学生面临找工作、升学、撰写毕业论文等迫切问题,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专心实习。南京审计大学将审计专业硕士的实习时间集中安排在研一下学期,这个学期在学校不安排任何课程,同时这段时间学生尚未面临找工作、升学、撰写毕业论文等问题,因而可以专注于实习本身,有效地解决了上述两类实习安排所存在的缺乏集中而连续的实习时间、学生无法专注实习的问题。
(二)带队老师现场监管
在既有的校外实习模式中,对实习生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实习基地负责,学校无法对实习进行现场管理和指导。这一方面无法及时应对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对实习的质量也无法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监控。通过向实习基地派驻带队老师,并由带队老师对实习生进行日常监管,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三)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在既有的校外实习模式中,在校外实习阶段,实习生主要是参加项目审计,不会集中学习课程。在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中,基于实习持续时间长达半年的特点,校方和某特派办联合开发课程,利用实习间隙给实习生集中授课。通过这种安排,实习生可以及时地在理论层面对参加审计项目时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进而提高实习效果。
(四)严密的考核制度
在实习考核方面,既有校外实习模式一般是由实习单位给实习生出具实习鉴定意见并评定实习等次,学校在此基础上对实习生的实习进行最终考核。和既有的实习考核相比,南京审计大学对实习生从出勤、纪律遵守、业务能力及学习态度等12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考核主体除了实习单位,还包括带队老师和实习班委,显然更为严密。和既有的相对简单的考核方式相比,这种严密的考核制度能更全面而深入地反映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同时对实习生的实习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习生为了获得好的考核结果,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这客观上有利于实习效果的提升。
四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的效果
由于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在以上各方面的创新,根本解决了以往实习模式下存在的各种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实习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实习生方面来看,学生从实习中收获颇丰
第一,通过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审计业务能力。通过在实习中参与审计项目,从零基础开始,实习生普遍学会了如何与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如何分析核对数据、如何编制审计取证单和工作底稿、如何整理审计档案等,大大提高了审计业务能力。第二,通过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审计职业道德素养和纪律意识。通过实习中的耳濡目染和亲身经历,学生理解了独立性、保密等审计职业道德以及政府审计“八不准”纪律等要求在审计实务工作中意味着什么,并学会用这些要求来规范自己在实习中的行为。第三,通过实习,加深了学生对审计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实习,学生原先在学校学习到的审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变得更加鲜活,进而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第四,通过实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实习,很多学生意识到,要做好国家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提高自己的站位,学会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实习中,学生们切身体会到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这直接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和钻研各种新的审计技术方法。
(二)从实习基地方面来看,某特派办高度评价了学生们的实习工作
某特派办评价认为,实习生总体表现很好,能做到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还有部分学生自主学数据审计技术。在28名实习生中,有17名因实习中有突出表现在考核时得到所在处室加分,占比60.71%。
(三)从考核结果来看,实习生普遍表现优秀
如前所述,南京审计大学从12个方面对实习生的实习表现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即使按照这样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的表现也普遍优秀。所有28名接受考核的实习生的考核分数均在80分以上,其中26名实习生的考核分数在90分及以上,优秀率高达92.86%。
五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的推广条件
如前所述,某特派办校外实习模式在时间安排、带队老师制度、集中授课制度及考核制度上的创新,解决了以往审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实习效果。既然这种模式有这么好的实习效果,自然应该将其予以推广,让更多的招生单位、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笔者认为,当然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模式,但是在推广时,应注意满足一些条件。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应具备充足的师资力量
如前所述,在某特派办的校外实习中,通过向实习基地派驻带队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现场监管,有效地提高了实习效果。有关招生单位在考虑采用这种实习模式时,应考虑本身审计学专业师资力量是否充足,以保证既可向实习基地派驻带队老师现场监管,又不至于影响招生单位本身的日常教学科研工作。
(二)在单一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数量应较大
如前所述,在某特派办的校外实习中,南京审计大学和某特派办在实习期间联合开设“审计技术与方法”“大数据审计”两门课程,让学生在参与审计实务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形成理论和实践的即时互动,提升了实习效果。这样一种实习安排需要招生单位和实习基地大量的教学投入,如果单一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数量较少,则学生由此获得的收益可能无法弥补招生单位和实习基地投入的成本,进而不利于这种模式的推广。笔者建议,为了保证这种安排的收益大于成本,在单一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数量不应低于20人。
(三)课程的开发应因地制宜,发挥实习基地的特长
如前所述,在某特派办的校外实习中,某特派办派出大量业务骨干讲授“审计技术与方法”“大数据审计”两门课程。南京审计大学之所以与某特派办联合开发这两门课程,主要是考虑到其擅长相关的审计业务。如果另一个实习基地擅长绩效审计,那么完全可以按照培养方案,和该基地联合开发“绩效审计”课程。总之,应因地制宜,根据实习基地的特长开发相应课程。
参考文献:
[1]何芹。审计实践教学及其管理模式———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6).
[2]倪敏,黄芳。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9(7).
[3]马志娟。审计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2(10).
[4]禹小慧。全日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亚太教育,2015(10).
[5]刘博,金静,徐波。基于校企“联姻”模式的审计实践教学优化整合[J].宜春学院学报,2017(5).
1.1岗位职责和流程不明确
我国很多企业基建工程的岗位职责和流程制度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导致重复工作或接不上档的情况时常发生。此外,在基建工程中,还存在财务审计力度不足、参与度不强,无法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问题,无法高效完成工作。
1.2工程概算精细化不足
我国大部分基建工程的工程概算由施工单位包干。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按照合同、工程部门和监督部门核定的工程进度表拨款。但由于工程概算的精细化程度不高,概算细项的控制流程和标准也不明确,所以,财务部门容易与审计部门、工程部门产生分歧,从而影响了基建工程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影响工程款的结算进度。
1.3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基建工程财务审计管理的信息量较大,内容覆盖面积较广,数据较多,环节烦琐。因此,财务审计对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基建工程财务部门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工程管理、资金管理与结算管理的衔接性较差,无法实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跟踪。这些问题不利于基建工程项目成本的监督和控制,不利于高效展开工作,也不利于提高基建工程的投资效益。
2完善基建工程财务审计的措施
基建工程财务审计大多为事后审计,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明确各项费用的情况。大致可从以下5方面入手:①明确基建工程的资金来源。基建工程的项目资金除了本金外,还有各个银行的贷款。基建工程财务审计要明确各项资金的来源,审核清楚各项资金的来源是否正当,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资金漏洞,是否能切实保证在后续过程中资金可及时到位,审计工程后期的投资情况。②资金的使用状况。财务审计要将资金的使用情况落实清楚,实行资金统一管理,避免多头采购,使每一项资金都用到实处;审计资金的使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进行,与预算有哪些出入,能否在预算范围内使用。③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财务往来的审计工作。只有对每个环节的各种资金都做好审计工作,才能减少甚至避免差错的产生。④打好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基础。具体而言,要建立健全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在遵循我国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适当完善和改进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所有模糊的问题进行明确说明,以保证基建工程建设所需的项目资金都可用在实处,做到有据可依,从而保证资金安全。⑤培养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意识。
2.1做好财务审计
项目的成本审计对基建工程的投资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做好基建工程的项目成本审计工作,可以制止施工单位随意抬高造价、变更建设内容,也可以检测施工单位有无虚报款项,落实工程进度表,按照进度表结算,从而提高投资效益。通过审计基建工程的成本,还可以检测基建工程的项目成本是否符合会计制度中的规定,同时,还可以审核基建工程的成本是否真实、有效、合法,从而使基建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中。
2.2提高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环环相扣的业务特点,需要工作人员保持衔接性,不能发生中间断层,否则就会影响其他人员的工作。因此,基建工程的财务部门应专门培养一些人作为储备人才,以备不时之需。但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基建工程财务管理人员储备不足,很可能会出现人才中间断层的情况。此外,我国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系统性不强,工作人员仅是每日按部就班地进行各种审计核验,团队意识较差,没有树立基建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理念;财务部门、工程部门和审计部门在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和结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对缺乏,因此,时常发生分歧,这不利于控制基建工程建设中的成本、合理使用资金和提高投资效益。
2.3增强基建工程物资管理
应提高物资会计核算的管理水平,及时跟踪物资情况,系统分类基建工程物资。物资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组织不定期的抽查活动,从而确保基建工程物资不丢失。应增强物资采购和出入库管理,保证基建工程物资的购买数量、领用数量与预算数量相同。在采买时,应与商家签订好采购合同,准确记录购买物品的种类、数量和单价,以便核对时一目了然、真实有效,并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办理物资结算;出入库时,应严格依照规章制度进行,凭证领取,避免工程物资丢失。此外,还应加强对包工头的监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用料办理领、退料。应遵循“零库存”的原则,做好工程物资的采购计划。工程物资的采购计划通常由设计单位提出、计划和核验。当出现施工单位以次充好、高估冒算造成物资剩余或工程残次的情况时,应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当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发生冲突时,双方应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从而确保工程物资及时到位,保证施工进度。
3结束语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之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为推动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的建立相对较晚,一些重大的审计报告、审计成果没有公开,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甚至简单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没有认识到审计的目的、审计工作的内容和职能,所以至今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有部分企业把内部审计机构设在了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兼职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准确。
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都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并报告工作的,即使有些职能部门是由企业某位副职分管,那也是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实质上是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在目前还没有哪个法律和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的某个机构可以不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更没有规定企业内部横向职能部门之间需要相互报告工作的情况,况且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企业财务负责人要由董事会任免,而没有规定内审人员具有这种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承担各职能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各职能部门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意志体现,特别是那些实行垂直集权管理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活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主要负责人监督主要负责人的单方面活动,这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3.内部审计观念落后
审计观念落后也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对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方面涉及较少。内部审计的目标停留在查错补漏上,没有转变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效率上来,以事后监督为主,末将事前是预测把关、阶段监督检查和事后审计查处相结合,没有认识到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终是帮助企业领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面服务。
4.内部审计体制不完善,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关键是保证其独立性,通过审计工作的实施,对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对谁独立、由谁领导、为谁服务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采取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其他部门平行的管理模式,由企业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直接分管,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人事、经济等各项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同时也降低了审计的职能,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也失去了其权威性、有效性。
5.内部审计方式方法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