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我国饭店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论文(5篇)

随着我国饭店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高等饭店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信息化对我国饭店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论文(5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对我国饭店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论文 篇1

信息化对我国饭店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饭店管理的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具体探讨了我国饭店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以及其对我国饭店管理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化;饭店;管理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工业化是第一次现代化,那么信息化就是第二次现代化,它将给人类生活和社会的生产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饭店业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密集、信息依赖程度极强的服务性行业,信息化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饭店业所属行业的特性和自身管理的需要,信息化革命必然对饭店企业的管理模式产生质的影响。

一、信息化的概念及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后来才被译成英文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部分学者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另有学者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还有少数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本文并不是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信息化,而是将信息化界定在一个微观的环境中即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使企业的管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现管理有效、管理有序的目的,最终使企业健康而有活力的发展。

目前信息化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的认可。他们认为信息化的价值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应用和渗透,其影响必然波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规划策划、管理制度、协调控制、企业文化等等。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应该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因此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而饭店企业更是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在企业管理中更加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

二、我国饭店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并没有现代意义的饭店,主要以行政接待为主,凭借领导者的个人经验管理是当时主要的管理模式。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大批游客入境,现代饭店呼之欲出,许多合资饭店出现了,这些饭店的出现同时也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饭店管理进入了以质量为中心的系统管理阶段,实行以服务质量为中心的系统化管理阶段。这个时期,我国饭店业提出了经营多样化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卫生标准化等管理模式。80年代后到90年代初,以规范为中心的科学管理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管理特征。规范化体现在了饭店管理过程和管理客体的方方面面。到了90年代中后期,我国饭店管理逐步走向成熟,进入了以市场和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星级管理时期。这一时期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饭店开始提供个性化超规程的服务并且开始聘请专业的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此外还非常重视企业形象和品牌的管理。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我国的饭店企业要进入到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饭店要具有核心竞争力来获取国际市场份额,而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源于饭店的管理。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饭店的管理必须要快速、准确、有效、可预测和可控制,这使得饭店必须掌握一种新的手段来适应自身管理的要求,而信息化就成为目前饭店管理模式变革的必然选择。这种选择不仅是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也促使饭店管理的信息化。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各行业和家庭中计算机的大规模使用、互联网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以及通信工具的普及使得信息的流通变得更加自由,企业必须对这些大量的不断更新的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从本质上讲就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要跟得上形势的变化,外部的信息要及时地被整理分析,并迅速做出决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饭店的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显示出信息化对现代饭店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信息化对我国饭店管理模式的影响。

1.信息化使饭店的组织管理结构更加灵活。现代饭店管理中基本的组织结构有四种,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式组织结构。尤其是后两种组织管理形式更加复杂,往往是大的饭店企业和大的饭店集团所采用,这些复杂的组织形式要使其有效的运作起来,信息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大的饭店集团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协调,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沟通渠道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信息化不仅使规模巨大,形式复杂的`组织管理结构的运作得以实现,而且使饭店的组织管理结构更加灵活,各种组织形式可以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综合运用。

2.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饭店员工的潜能,给员工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和培训员工,建立考核制度、薪酬制度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者。我们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每一项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比如说对员工的考核,以往手工填表方式的考核既浪费人力又不利于材料的分类整理和保存,而且容易出错,人的主观意识对考核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在不同了,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存储技术的帮助下,大多数饭店都有一套完整的软件系统来记录员工的工作状态,并根据事先设定好的一系列指标对每一个员工做出公平的评判,然后再将这些信息汇总,最终得出一个奖惩结果。此外,饭店的员工流动性是非常强的,工种也非常的多,而这种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恰恰可以使决策者及时了解员工的流动状况,工作状态,更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及时补充缺员的岗位。

3.对于巩固现有市场,挖掘潜在市场,我国饭店业离不开信息化的营销管理。饭店产品的无形性、不可储存性、不可运输性和综合性等特性决定了饭店营销任务的艰巨,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法宝。我国饭店业比起国外饭店巨头来说,营销的深度和力度都不够,而且缺乏个性化的营销。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我们有可能形成跨越式的发展,并且有可能借助信息化的营销渠道深入到国外的客源市场,争夺国外的市场份额。同时信息化的营销管理可以大大降低营销的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而计算机对市场数据的分析更能使决策者敏捷的抓住市场的动态,随时调整营销策略。

4.饭店公关需要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反映各方的诉求,协调各方的利益,树立饭店的形象。公共关系作为现代管理领域的一种“软性”调节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获得了在我国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我国饭店业的佼佼者,如中国大饭店,白天鹅宾馆等率先设立了公共关系部,并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经典的公关活动,极大提升了饭店的形象。现代饭店公关的基础首先是建立在广泛、正确的收集信息基础之上的,而这些信息需要遵循有效性、适用性、真实性、及时处理等原则。我国饭店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饭店的决策者都非常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以确定公关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样信息设备就成为企业公关活动的必备工具之一。

5.信息化对饭店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首先,信息化在饭店管理中的实践表明,它可以为饭店的管理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但要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无形中增加了饭店管理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其次是信息系统的脆弱性,目前很多饭店的管理非常依赖信息设备,但随之而来的管理风险也在加大。比如,系统遭到攻击导致系统瘫痪,或者网络因为某种原因而中断,这样饭店的正常管理就无法进行。而目前我国饭店都缺乏应对这种突发性事件的预案,一旦出现这种管理的真空,饭店将可能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此外,饭店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大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在教育培养这类人才上还显得经验不足,从高校出来的学生往往所学理论无法联系实际。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信息化对我国饭店管理无论在内容还是方式上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大型饭店企业在管理的信息化方面并不比国外饭店差,缺的就是经验和需要时间沉淀的管理思维。因此,我国饭店企业要以信息化为契机,切实缩小和国外先进饭店管理水平的差距,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饭店集团,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的饭店企业也能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蒋丁新。饭店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钱益春。 信息化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如何写饭店管理专题论文 篇2

尊敬的经理: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这几年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

这段时间,我认真回顾了这半年来的工作情况,觉得来xx饭店工作是我的幸运,一直以来我也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这半年多来老板对我的关心和教导让我感激不尽。在xx饭店工作的半年多时间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交际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感谢老板对我的关心和培养,对于我此刻的离开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非常感激这份工作给予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但同时,我发觉自己从事这份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时间的工作让我有点吃不消。故我决定辞职,请您支持。

请您谅解我做出的决定。我将做到年底结束后离开饭店,以便完成工作交接。我很遗憾不能为xx饭店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只有衷心祝愿饭店的业绩一路飙升!老板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xxx

日期

我国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探究的论文 篇3

引言

农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国家农业发展实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依靠力量。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信息化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农业信息的流通,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我国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相对不足,我国农业经济亟待通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进步得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不同管理模式对艾滋病的影响论文 篇4

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影响论文

【摘要】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它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等;同时它也带来了较高的汇率风险,使我国承担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等。本文深入的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双重影响,并针对其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影响对策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呈递增态势。截至3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到了16822亿美元。面对如此高额的外汇储备,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那就是高额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的经济有着双面的影响。

一、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保证我国偿还外债。保证对外债的还本付息是每个国家外汇储备的作用之一。我国的外汇储备保留额度,与相应的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是息息相关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736.18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506.30亿美元,上升15.68%。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1535.3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41.74亿美元,增长10.17%,占外债余额的41.09%;短期外债余额2200.84亿美元,增加364.56亿美元,增长19.85%,占外债余额的58.91%。

据初步计算,20我国外债偿债率为1.98%,债务率为27.84%,负债率为11.52%,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为14.40%,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短期外债比例过大,这将给我国债务偿还带来沉重的压力。因此,我们还必须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规模,并使其与债务结构相匹配,提高清偿能力。

(2)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当国际市场出现变化导致出口锐减,或因季节性因素及突发性事件造成临时国际收支逆差时,国家可动用充足的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无须采取压缩进口等影响国内经济正常运行的限制性措施。二是当国际收支发生结构性失衡,需要进行紧急或长期调整时,国家可以动用充裕的外汇储备进行调节,以缓和调整过程中的外部冲击,从而降低各种措施对国内供求均衡所带来的负效应,维持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

(3)有利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创造条件,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和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我国已经实现经常项目开放,履行WTO承诺放松外汇管制,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为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做准备,这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4)有利于实现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我国进行积极主动的外汇管制调整,进一步放宽境外投资的外汇限制,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早在4月27日就透露,我国正计划取消全国境外投资用汇规模限制,以满足企业购汇进行境外投资的需要。而且将重新颁布《境外投资外汇管理规定》,以便把近几年境外投资外汇改革的试点经验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加以明确和巩固。同时逐步放宽机构和个人对外金融投资的规模、品种等限制,力争在扩大对外金融投资方面取得新进展。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能为实现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强大的资金保证。

2、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剧了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被认为是增加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而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一定的虚增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强制结售汇制度的产物。强制结售汇制度使中央银行实际上扮演了外汇市场最终出清者的角色,而包括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在内的外汇需求受到高度抑制,造成虚假的。“供”大于“求”,难以真实反映外汇供求水平,使由供求形成的价格与实际价格相背离。

(2)延缓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长,而国有企业加工贸易增长乏力。加工贸易的发展尽管有利于我国的技术进步、出口增长,但也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一方面,造成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致使我国外贸出口缺乏持续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阻碍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此外,加工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格局,造成我国原有的大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延缓了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

(3)限制了我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由于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币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在人民币缺乏弹性的汇率政策下,外部资本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变化等经济问题输入到国内,表现为高价进口和廉价出口。这样使得中国商品的国际销售价格较低,在国内加工制造能力过剩的前提下,每年形成巨大贸易顺差,不断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同时还造成资本项目下外币的国际过剩资本输入到中国,尤其是美元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演变成为人民币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使国内利率政策、其他金融和财政政策失去原本的效力,造成国民福利的损失。中国经济外部不均衡引发了国内人民币流动性过剩,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等问题,并且我国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

(4)加大了持有外汇储备的风险。持有外汇储备的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它是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经营成本和收益的可能性。年中国向国外借债3736.18亿美元,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外汇储备实际是对国外实际资源的购买力,它们若得到有效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因此,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实质是将这些实际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利用它们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经济效益的损失,是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也就是使用国外实际资源的投资收益率的损失。由于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用于国内外投资发展经济的收益率,超过需求的外汇储备则意味着收益的减少和机会成本的加大。我国每年要引进大约6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同时,我国又持着近7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却是借钱给国外,其潜在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

二、面对高额外汇储备所采取的对策

面对高额外汇储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使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规模,做到既不影响储备功能的发挥,又能降低机会成本。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健全外汇储备管理法律制度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同样,在外汇储备的管理方面,也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发展完善立法,使我国的外汇管理和运营都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进行。而目前,在外汇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中国外汇储备的“对外债权”性质是直接以“对内债务”性质为基础的,动用储备直接关系到中国公众的切身利益。而目前我国的外汇管理相关法律还没有对国企注入资本金的相关规定。因此,在如何处理好对上述配置的资本金的合理运用,保护好公众对改制决策和目标的知情权,定位好汇金公司的法律地位,都涉及到法律的真空问题,容易引起争议。

2、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和币种结构的日常管理

对于外汇储备的管理,必须注意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合理组合。流动性是第一位的,必须保持外汇储备能满足日常支付和不时之需,其次还要注意安全性,最后才能谈到外汇储备的增值。在储备币种结构管理上要依据宏观经济情况,有进有退,审时度势。

3、深化改革现行的结售汇制度

2007年8月13日,国家外管局宣布,境内机构即日起可自行保留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这意味着在中国实行了13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速度,应该进一步改革结售汇制度,由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转变,放宽企业、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额度。

4、管理好中国投资公司

作为专门从事外汇资金投资业务的中国投资公司持有的外汇资产实际上已经不能再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外汇储备,其对内和对外投资所受的限制或约束相对较少,不仅能够投资在固定收益类债券上,也能够进行股权投资等长期投资和战略投资,特别是后一形式的投资更容易从长期实现国家或政府的某些意图。例如利用外汇资金注资国内金融机构,实现财务重组和提高资本充足率。又例如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于资源、能源类上市公司的股权,实现国家的资源和能源安全战略。

总之,面对高额外汇储备,我们要辩证分析,建立起外汇储备适度性的观点,并要根据我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现实来确定适度的规模。同时要加强管理,更好地发挥外汇储备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国印、江华锋:浅议我国最佳外汇储备规模[J].EcologicalEconomy,(7).

[2]贾丽娜:对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7(3).

[3]周思聪、徐昀君: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8).

[4]张唯实: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人民币汇率的调整[J].发展,2007(4).

[5]刘微: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与分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6]刘艺欣: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J].当代经济研究,2006(4).

[7]张慧毅: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再思考[J].经济论坛,2006(1).

医院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篇5

医院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随着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中药逐渐被广大医生患者所认可,并且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中药房是药剂科室和医院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中药药品的存放、管理和发放,在连接医院与患者的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对于医院和医生的信任程度,与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医院有必要对中药房的管理进行加强,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房管理是动态管理的过程,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药品的采购、验收、入库、存储、调剂和出库取用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对中药房进行定期的盘点,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药品质量,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1]。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中药饮片的管理更为快捷简便、易于操作,有效解决了中药房的信息流通,并对中药的使用和保管起到监督作用。下面就中药房管理的信息化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关于构建合理的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1中药信息化管理的组成部分

1.1中药房药品的'信息化管理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文化悠久,中药的品种繁多,其名称也比较复杂,而且中药的价格会随市场经济的影响经常性的发生变动[2]。由于药品的价格不确定性,所以医生在开处方时,经常会出现由于差价和收费错误引发的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医院中药房引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对药品进行管理,根据规定对中药饮片名称进行规范化,一个中药对应一个相应的信息,将药物编码、药物名称(包括商品名、俗名)、产地、规格、价格、功能分类、用法、禁忌等相关信息导入计算机,从而形成计算机数据库,确保建立的中药信息准确无误[3]。将中药信息数据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更新,以便于医生及时获知药品信息的改变,避免医患纠纷。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患者可以根据医师开的处方直接去中药房提取药物,借助信息化系统的无纸化传递,操作便利、简单、快捷,通过中药标准用量信息和配伍及妊娠禁忌标准信息的构建,在医生工作站预先进行处方审核,不仅可以提高中药房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加强对中药药品使用情况的监督[4]。

1.2中药出库入库管理

浦东新区卫生系统自8月开始实行网上阳光平台采购,仓库管理员只需按照计算机中现有库存和消耗量的比较生成要货计划单,在阳光平台上采购,供货厂家会根据要货计划单生成销售单,通过入库单导入,不用再一一录入药品名称和数量,通过计算机系统导入药品编码,生成相应的中药基本属性,然后分别导入中药的采购数量、价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发票号等,在采购人员逐一待核对并且没有错误后药品方可入库,在计算机上同步增加药品的数量和金额,计算机系统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输入工作,从而有更多精力用于中药饮片的质量验收工作。中药出库时,出库人员只需首先确定出库药品的名称和数量,确认无误后,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中药的名称数量,并且要仔细核对厂家批号和有效期,确认无误后完成出库,减少库存,同时打印中药的出库单以备核对及复查。药品属于特殊商品,按照医院规定,药品一旦发放是不准退货的,但是医院是以病人中心的服务型单位,病人因种种原因退药时,则可以在中药房的退药系统中操作,调出病人发票单据号,输入退药数量,完成退药程序[5]。

1.3中药调剂的信息化管理

中药调剂是中药药房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是根据医师处方将饮片和制剂调配成方剂供患者使用。医师开好的处方直接通过信息化系统直接传送到中药房中,不再存在医师字迹潦草引发的种种问题,通过在电脑终端开发药品条码的识别程序,扫描中药饮片的条码,依据识别的条码信息,应用于中药饮片的调配核对和入库验收过程,优化调配流程,不仅减少了药房人员由于医师字迹不清花费的过多审方时间,而且避免了药房人员将药品价格计算错误引发纠纷。传统的中药均为散包装,对于中药饮片的消耗较大,而且质量上也难以细化,对于其等级界定困难,而且不利于中药的储存,容易发生霉变、虫蛀等,所以现在中药房多采用小包装,大大减少了中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对于中药的质量更好检验把控,保质期和有效期也更加一目了然,有利于临床用药安全有效[6]。实现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1.4中药库存的信息化管理

充足的库存是保证患者用药的前提条件,传统的中药房可能出现不能及时消耗完药品就进行了补充,对于消耗量统计的不够精细,导致药品出现发霉、回潮、变味等质量问题,并且容易出现账目差错,药物亏损控制不准确等等问题,采用计算机对中药房进行系统化管理,可以在药品销售的过程中实时进行统计,管理人员对于药品的库存量可以时刻的在电脑系统中查询,及时对药物的消耗量进行统计,及时做动态分析,进行量化管理,合理设置低储备报警,当库存低于某个值时,系统就会自动的发出报警提醒,便于及时补充库存[7]。医院中药房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近效期的药物要做到先进先出,对于一些特殊中药要制定相应的保存机制,避免药物的浪费。通过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药房管理人员可以清楚的了解医院药房的需求情况,减少药物的亏损几率,同时大大的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2加强医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

医院应该不定时的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人员应用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将在实际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分别向他们解释清楚,随着医院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利于药房工作人员开展中药管理及临床应用,提高了临床医生和药剂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的最新信息的及时更新,促进中药房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7-8]。医院中药房的信息化管理既是社会进步产物,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要求,同时也适应了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它推动医院中药房管理走向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计算机网络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中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对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在计算机网络的推广下,信息化的中药房管理大势所趋,在越来越多的医院中得到了应用[10]。

3总结

随着社会信息系统的进步,中药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传统的中药房管理模式制约了中药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促进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升中药的质量,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用药疗效,方便医务人员开展相关的中药临床应用的工作,急需要建立合理化规范化的中药房的信息管理模式。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顺应时代要求的进步产物,它推动了药物管理向科学性、规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志根。医院中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4):176.

[2]徐广侠。医院中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12(33):265-266.

[3]罗瑛,顾正平,沈文芳。医院中药房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J].医药导报,,35(S1):183-184.

[4]任秦珍。浅析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的相关问题[J].甘肃医药,,30(3):171-173.

[5]李翔,邵蓉。优良药房工作规范是药学服务的保障[J].药学服务与研究,,5(3):316-318.

[6]马儒清。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库房管理模式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16(2):179-181.

[7]王辉,张晓晖。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在我院的应用体会[J].中国执业药师,,7(11):25-27.

[8]柳红,马宏图。谈中药调配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206.

[9]屈建,刘高峰,朱珠,等。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7):1423-1430.

[10]杜才伟。信息化提高中药房管理效率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6):225-226.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