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论文范文参考精选6篇

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议论文,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漂亮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幼儿语言论文范文参考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觉得它是只什么样的熊?到底是只什么样的熊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熊让路》。

2、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1)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到狮子点了点头),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故事里有谁?

(2)师:到底是只什么样的熊?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设问:“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

(4)讲故事的后半部分。

(5)大狮子想的是什么办法?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

(6)师:小熊为什么会脸红?

(7)师:小熊后来变的怎么样了?

3、情感教育。

(1)师: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碰到这些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2)师: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

(3)师:请你帮助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4)师:学了这个故事后,你应怎样对待你的朋友?

(5)师总结:我们要做个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好孩子

4、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胖胖的小熊、大眼睛的熊、睡懒觉的熊。

幼:小动物在一起玩的故事。

幼:故事里有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大狮子……

幼:故事里讲了小熊不给小兔、小羊、小猴让路,后来大狮子想办法让小熊让路了。

幼:小东西,快给我让路。

幼:小熊很坏。

小兔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幼:小羊一声不响地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

幼:小猴很远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

幼: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来治小熊。

幼:大狮子的办法好的。

幼:大狮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边说:“小熊,你先过去吧!”

幼:小熊看见大狮子走过来.心想: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小路旁,请大狮子先走。

活动总结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一开始我出示一小熊图,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它是只什么样的熊?然后再用设问法提问:上面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另外,我发现在活动中创设设问的情境,能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见解,并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讲到小兔、小羊、小猴请大狮子帮忙,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教师就可以问幼儿:你猜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这就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并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幼儿语言教案 篇2

师父给我的意见是:哦,你吹出的已经这么神奇啦,小琪的泡泡还要神奇哦,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教师对于孩子的回应上我还是要再思考的。

幼儿语言教案

本学期,我选择了小班课程里面的一节语言课“谁来陪我洗澡”作为我的汇报课。初读这个故事我并不是很感兴趣,也抓不住这节课的重点,我就跟时候去探讨怎么上,师父也结合本学期的试讲让我进行了两次试讲,下面我就对于几次跟师父的接触做出如下的总结、反思:

【捋清教学思路】

活动目标:

1、借助吹泡泡的情境,能够用清楚地用“吹呀吹,吹出了xx陪我洗澡”来表达自己的想象。

2、感受想象游戏的快乐、有趣。

一、出示故事主人公小琪,吹泡泡图片,直接引入主题。

1、师:有个小朋友叫小琪,看看他在做什么?

2、提问:

1)你吹过泡泡吗?

2)你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请两个幼儿说一说)

小结:原来,我们一般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3、过渡:小琪的泡泡水可神奇啦,我们帮她吹一吹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

二、借助吹泡泡的情境,能够用清楚地用“吹呀吹,吹出了xx陪我洗澡”来表达自己的想象。

1、――吹绵羊(讲述前半句)

2、――吹小企鹅(完整讲述)

3、――吹小鸭子(个别讲述,进步一提炼巩固)

三、完整欣赏故事《谁来陪我洗澡》

1、完整欣赏故事

2、提问:还有谁来陪小琪洗澡了?

3、小结:那么多小动物陪小琪洗澡,真快乐呀!(情感的提升)

【试上反思】

试上完以后的感觉并不好,主要的愿意时间太短。师父给我掐算了一下,这节课上了才十分钟。她听完我的课,最大的感受是,感觉我在过流程,对于孩子的回应存在些问题。第一个环节,我提问:“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孩子说“是正方形的。”“是长方形的”。但是我对于他们的回答并没有给予回应,而是顺着自己的备课来总结的,非常的唐突。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说实话当孩子说到的答案并不是我想要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应。师父给我的意见是:哦,你吹出的已经这么神奇啦,小琪的泡泡还要神奇哦,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教师对于孩子的回应上我还是要再思考的。

【试讲反思】

1、说试讲的题目: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小班语言(停顿)故事:xxx

2、时间太短,我只试上了5分钟,最起码要七八分钟。

3、不够生动,在试上的时候要当自己在上课,要生动些。重点的地方,比如中间的肉段,要说清楚。

[幼儿语言教案]

简述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论文 篇3

摘要:

语言使用过程的实质是语言模因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选择、相互顺应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积淀于人们大脑之中的语言模因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程式性模因。简单地回顾国内以模因论为视角对语用学的研究情况,然后以国内外模因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模因论中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话的结果所形成的程式性模因,最后从礼貌语言的`程式性模因论证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关键词:

模因论;程式性模因; 语言使用

一、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

探讨模因存在的内在理据就是探讨模因与模因之间是如何进行对话的。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模因与模因相互之间选择过程中的商讨与顺应,无论是模因生成还是模因理解,模因选择和顺应过程都应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该过程中模因之间都需要努力顺应对方。可见,模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与其它模因在特定的环境下处于不断的对话之中。正如Blackmore所指出,模因可以被看作是和基因等价的复制因子,基因之间相互竞争,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下一代的身体之中,最终决定了生物世界的格局及其结构;与此类似,模因之间也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另一本书、另一个对象之中,这最终决定了我们的文化以及心理结构(Blackmore,1999)。从这一角度来说,模因的对话过程就是融合或排斥过程,即一个有意义的模因融合或排斥过程,哪怕是人为的或是模因间自动的,都会有一个模因之间相互协商或竞争的过程。

协商或竞争的过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因的内涵一致,这种一致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具体的一致,而是说这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因具有某种相似的实质,这个实质就是模因的重组与重构。也就是说,具有相似实质或结构的模因形成了程式性模因。另一种情况,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因的内涵或结构不一致,那么它们就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相关的模因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离开与之发生冲突的模因,寻求与之相互顺应的模因或说与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占支配地位的模因结合起来,最终模因之间相互排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模因寻求与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模因结合起来而形成程式性模因。模因与模因之间对话导致的两种情况必然会产生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和谐美”即程式性模因的形成。例如:

(1)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

例1作为间接请求的语言模因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与特定的语境特定的话语如“Here you are.”等相关的模因结合成程式性模因,才能发挥其间接请求效果。否则它还是一个是否有能力递盐的询问模因,而非间接请求模因。

可见,模因与模因之间对话其实就是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博弈”(game),在“博弈”过程中模因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就不得不采取包括顺应策略、商讨策略、变异策略等不同的策略。同时,每一个模因自身所选择的策略都是依存于对方的策略,因此,模因之间的“博弈”总是存在着一个均衡性(equilibrium)即模因与模因之间的生存问题。这个生存问题必然导致程式性模因的产生,它的产生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控制个别模因的自由泛滥。归根结底,模因的复制与传播靠的是毕竟不是模因本身,最终还是依靠程式性模因的吸纳。

二、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或博弈的结果是程式性模因的形成。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模因之间的对话或博弈的结果产生了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一)概念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程式性模因与 “程式性语言行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一定的语言模因(或模因类型,如礼貌语言模因是一个的模因类型)与相关的语言模因配套,两者形成了稳定的配合。所谓语言模因与语言模因的稳定配合,指的是:只要某种语言模因或模因类型不变,就会出现:一是基本固定的一套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例如,间接言语经常是出于礼貌、面子、权势等原因受到模因宿主的复制与传播。二是基本固定的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的步骤。例如,间接言语的复制与传播是根据交际语境来进行的,如果脱离了特定的语境,间接言语模因也就没有产生。三是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和模因步骤的基本固定的配合。例如,间接言语模因所固化下来所产生的特定会话含义。这样,我们把具有以上三个基本固定形态的语言模因类型称为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二)类型

第一,同构异质的程式性模因。同构异质的程式性模因是指在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中两个或多个结构程式性模因的一个特性,即程式性模因的组构成分在某一抽象层次上互相一一对应而构成结构相同但性质不同的程式性模因。例如,“以问答问”的交际是一种同构异质的程式性模因,其发话者的问与受话者的问是同构的。

第二,同质异构的程式性模因。同质异构的程式性模因是指在在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中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结构的但在抽象层面上其性质相同的模因所组构成的程式性模因。例如,在使用语言模因的过程 中,合作中的“不合作”现象、礼貌中的“不礼貌”现象、关联中的“不关联”现象中的模因就组构成同质异构的程式性模因,表面上是它们不合作的、不礼貌的、不关联的,但其内在的性质是合作的、礼貌的、关联的。

人们在使用语言模因的过程中,不论是同构异质还是同质异构的程式性模因,它们都是经久重复,而且是最低限度的语言模因使用,同时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其程式性功能的,并把交际中的一些语用机制、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指导的言语交际的统括到同构异质与同质异构的程式性模因的框架内。

(三)使用特点

第一,有限性。在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语言模因是无限的,但语言的程式性模因却是有限的。由于语言模因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潜在的和不确定的,所以我们无法确定语言模因的使用率,而程式性模因的数量却是显现的与确定性的,所以我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运用程式性模因来进行交际,更多的是依靠程式性模因来构建交际的连续性与可行性。程式性模因是人们使用语言的基础,是每一个人与他人沟通时遵循的基本范式,它决定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及行为特征;它也决定了模因复制与传播的方式及功能特征。可以说,程式性模因是人们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模因纽带,是模因复制与传播得以稳定生存的基础。

第二,变异性。程式性模因并非是一个静态系统,也不断处于变异之中。Verschueren指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作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是语言模因的一种稳定的现象,因而也具有变异性、商讨性与顺应性。顺应性是语言模因发展的基础,语言模因顺应的结果是程式性模因的形成,而商讨性与变异性是顺应的前提,是程式性模因形成的推动力,没有商讨性与变异性,也就无所谓的顺应性与程式性模因的形成。归根结底,语言模因的商讨性与变异性都会趋向于顺应性,即趋向于程式性模因的形成。因此,程式性模因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不断从外界吸收更多具有类似性质或结构的模因的系统,而且呈现出向外扩张之势。总之,程式性模因总是处于远离绝对平衡,促使自己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不断产生新的程式性模因。

三、结语

模因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人们使用语言的语境变化而变化。模因在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必然会从简单模因发展到模因复合体,又从模因复合体演化成模因域,模因域中的模因必然会演化成程式性模因。程式性模因正是模因类型的高度程式化,从理论上说有利于模因的生存,也有利于模因在人们使用语言过程中发挥其独得的作用。可以说,人类能进行有效的交际,其奥秘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人类能完全内居(indwelling)于积淀在我们大脑中的程式性模因之中。虽然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完全是运用程式性模因进行交际,但程式性模因却是人们使用模因的基本方式,也是模因得以存在的基本生存状态。换言之,只要是语言模因中的模因,它就必然地、毫无选择地依存于程式性模因之中,并在其中成其所为;只要人们使用语言模因进行交际,人们就必然地、毫无选择地运用并寄生于程式性模因之上,并在其中成其所为。

参考文献

[1] 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Escandell-Vidal, V. Politeness: A relevant issue for relevance theory[J]. Revista Alicantina de Estudios Inglesses, 1998(11): 45-57.

[3]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4]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5]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02).

[6]陈新仁。会话‘不合作’现象论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0,(02).

[7]侯国金。“以问答问”的语用机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1).

[8]侯国金。“非字词”的语用理据与语用条件[J].外语学刊,2006.

[9]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0]何自然。非关联和无关联对话中的关联问题[J].外国语,2002,(03).

[11]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02).

[12] 黄振定,李清娇。礼貌语言的层级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01).

[1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4]钱冠连。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5]王建华。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J].外国语,2001,(05)

幼儿语言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组织实施此次活动前首先对原教材进行了认真地分析:这首儿歌简单、易懂、情景性强,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表演,因此活动目标定位在:在朗诵、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能用多种方法大胆表现儿歌。另外为了让儿歌更有结束感,对原儿歌又进行了修改,在儿歌的最后又加了一句“美丽的春天来到了!”

在新授儿歌的过程中,我始终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努力使幼儿达到“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理解地学”的目的。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享受说儿歌的乐趣。

2、能使用身体语言表达儿歌内容。

3、能用集体、分组等方法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制作的花、草、青蛙、小鸟、蜜蜂头饰。

2、春天的背景图及活动的教具。

3、花、草、青蛙、小鸟、蜜蜂的家各一个。

4、小魔棍一根。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图片说:“春姑娘帮老师请来许多她的好朋友,请你们看看都有谁?”(花儿、小鸟、小草、蜜蜂)

二、引导幼儿了解儿歌内容并学说儿歌。

1、“春姑娘送给我一根小魔辊,它的本领可大了,只要先说一句魔语,再轻轻一点,就会变出神奇的东西。如果老师用魔棍点一下花儿、草儿、青蛙、小鸟,他们会怎样呢?”允许幼儿充分想象后,边说魔语“花儿笑”边点击并揭开花心,露出笑眯眯的花儿。

请幼儿说魔语用同样的方法揭开另一朵花心。

2、“如果用魔棍点击草儿呢?请注意听老师说的是什么魔语?草儿怎样了?”幼儿想象后老师边说“草儿摇”边自己在后面晃动小草。请幼儿说魔语点击小草。

3、“小青蛙着急了说:快用给我点一下吧!我想知道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充分想象后,老师边说青蛙跳边自后面扯动青蛙,使青蛙跳起来”。请幼儿尝试。

4、“小鸟也要试一试,请你们猜猜我说的是什么魔语?”幼儿猜后,教师边用唇语说出“小鸟叫”边扯动小鸟。请幼儿说魔语并尝试。

5、“有一位小客人说,必须先说魔语,才会出来。是谁呢?”老师边说“蜜蜂嗡嗡唱歌谣。”边出示蜜蜂。请幼儿尝试。

三、老师重新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朗诵儿歌(魔语),鼓励幼儿加上相应的、不同的动作。

四、请幼儿表演儿歌。

1、老师手持“魔棍”扮演春姑娘,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带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分别站在“自己的家”里,随着老师的魔棍,分组边说儿歌边进行表演。

2、以春姑娘请好孩子表演的方法,请幼儿在最后加一句“美丽的春天来到了”,请所有的幼儿都跑出来跳起来一起说。

3、可请幼儿互换头饰边说儿歌边表演。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提供相应的图片及动物卡片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研究论文 篇5

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研究论文

摘要: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中居住环境的城镇化和封闭化,农村家庭中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逐渐增多,使幼儿缺少了语言交流的环境和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滑坡。主要表现在不愿意和人说话,说话时语句简单、词语贫乏,语言不够完整和流畅,缺乏良好的语言习惯等。我园幼儿教师针对这些现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农村幼儿;语言表达;游戏;日常生活;教学活动

一、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在日常交谈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日常交谈带有极大的情境性和感情色彩,因而,容易引起幼儿兴趣,而且在谈话中幼儿始终处于自然、轻松、毫无拘束的状态,因而思维积极活跃,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农村幼儿家长经常外出打工,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常常会变得行为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入园后,老师和孩子多亲近、多交流,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老师当妈妈,融入到集体中,逐渐就愿意多说话了。2.在自然环境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农村的天然优势,我们常常把孩子们带到田间地头,启发他们说说看到的景物和现象。如春天的时候,让幼儿观察讲述柳树的变化,有的孩子说:“柳树叶是嫩绿色的”,还有的孩子说:“树叶怎么是小小的卷卷?”;再过些天观察的时候,孩子们会说:“树叶变成深绿色的了,而且长大了”;到夏天时,孩子们会说出:“树叶像眉毛,还能给我们遮荫”。这样,就使得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生动活泼的发展。3.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户外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体,是培养幼儿感知事物,发挥想象,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在一次滚轮胎活动中,星星小朋友说:“我的轮胎跑起来很快,而且它还会尿尿”。星星的一句话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好奇,都过来想探个究竟,原来是昨天下雨时雨水淋到了轮胎里,小朋友们争着说:“我的轮胎也会尿尿”。后来,中1班的小朋友还编出了《会尿尿的轮胎》的故事,一个小小的户外游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让他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总是对生活环境和各种现象充满好奇,他们常常会向我提出很多让我感到吃惊的问题。如“云朵是天空的衣服吗?”“我为什么没有关头强的本领?”等等。这时我们对孩子的问题应该耐心的给予回答,鼓励他们大胆地讲一些奇怪的想法,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就能不断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利用幼儿园文化建设,让每一堵墙“说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在围墙上和楼道里我们制作了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图片,有给人以美好愿望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有体现小朋友团结友爱的“金刚葫芦娃”,有勇敢无畏,敢于冒险的“小马宝莉”,有热爱音乐的“米奇弹琴”,有活泼可爱的“哆啦A梦”,还有给人无限遐想的海底世界和“蓝精灵”。老师组织孩子们观察,小班小朋友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如“这是什么?”“这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中班会问一些动脑筋的问题,如“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在什么地方?”“金刚葫芦娃和小马宝莉关系好吗?”等;大班会问一些运用推想性的问题,如“哆啦A梦在说什么?”“蓝精灵在想什么?”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各阶段幼儿的思维。2.利用班级区角活动让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我们努力创设了“目标整合、富有儿童化、生活化、活动化”的班级立体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支持幼儿发展的隐性课程,如在开展“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时,老师和小朋友收集了一些春天的花卉,让幼儿观察说话;用孩子们的手工和画,在楼道里布置一幅墙饰“我心中的春天”,配上孩子们的语言文字。组织他们观察,总会出现三三两两、交头接耳的`交流:某某小朋友画了哪些东西?谁画的春天最美丽?……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模仿和举一反三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应该经常性的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的方式,结合适当的肢体语言,使幼儿乐于学习,乐于主动的思考,完成语言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如在《鼻子歌》的公开课上,老师最后和孩子们一起仿编了一首《耳朵歌》。没想到老师刚说了一句:谁的耳朵大?孩子们马上答出:大象的耳朵大;谁的耳朵尖尖?孩子们马上答出:小狼的耳朵尖尖。然后就进入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自问自答高潮:谁的耳朵圆?小猪的耳朵圆。谁的耳朵最好看?谁的耳朵一点点?……总之,由于幼儿的家庭环境、周围环境不同,以及幼儿语言禀赋的差异,有的孩子会说话,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有的孩子说话不多,或者说不清楚,就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方法,把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一日活动,贯穿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同时与家长主动沟通,获得家长的配合,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活动[J].幼儿教育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岳秀珍.让幼儿在生活点滴中学会运用语言[J].甘肃教育,2008第5期.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略谈幼儿的语言教学的论文 篇6

略谈幼儿的语言教学的论文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主要工具,是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为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人格的健全乃至整个心理结构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意义。我认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可以汲取(阅读、识字)和表达两方面培养和提高。

汲取

一、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唤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电教媒体在激趣方面比任何一种传统媒体都更有效。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清晰的视觉效果,美妙动人的乐曲…… 无不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因此我们最佳选择便是使用电教手段进行音像阅读。

家长应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提高──看书,让幼儿感知书的神奇魅力。当孩子问家长问题而家长不会回答时,可告诉幼儿“我查查书再告诉你”,让幼儿从无意识中明白,书比爸爸妈妈、老师知道的多;或者直接告诉孩子“你去查查书,好吗?书里面讲得可有趣了!”孩子看到大人提到看书就兴奋的样子,自己就忍不住想要看书了。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特将图书角设置在靠窗的角落(但不靠门),因为这里采光好,然后将安静的图书角与热闹的积木区、娃娃家等分开,避免了相互干扰。为了保持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活动秩序,我们制定了图书角活动规则,为图书角设计了标志,并限定人数,即进口处有四个红苹果标志卡(图片卡),凡进者必须持有“红苹果卡”,出来后放回原处,没有“红苹果卡”的幼儿要等有空余‘红苹果卡’时方能进入。日常上课、活动时,可以告诉幼儿:“谁表现得好可以送给他(她)一个‘红苹果卡’,课余时随时可以进入图书角。但表现得不好,‘红苹果卡’将被收回。鼓励幼儿搜集各种图片,自行分类、装订成册,放置于图书角内,一同阅读。请幼儿带来图书,供大家阅读。我们对图书的更换内容紧紧结合幼儿的喜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始终保持对图书的浓厚兴趣。

三、训练简单的文字阅读

听读视读内容应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健康活泼、富有启发性、语言具有感染力,然后逐步增加教材深度和广度。听读时,特别强调,不要小学化,应适合幼儿。引入听读,从图到文,了解文章大意,听听其中内容,要求幼儿安静听,连续听,同时要求跟读,可在幼儿右手食指贴个小红点,吸引孩子注意力,用手指读、跟读。通过听读,用视觉听觉接受信息,引导孩子从听入手,学会阅读,识字、识词、识句,逐步学会朗读、默读。

幼儿听读多了,看书多了,自然不满足于图画阅读,开始对图画下面的汉字感兴趣,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识字。

当孩子在玩水时,我们开始问一问:“宝宝喜欢玩什么?” “水!”“你知道‘水’这个字是什么样子吗?它和你玩的水长得不太像!”孩子一听来了劲,非要看看“水”到底什么样。不到一分钟,“水”字毫不费劲地记住了。幼儿识字的内容要与他周围环境,兴趣爱好等有关,父母、教师尽量创造利于识字的环境,如:给幼儿的小杯子上贴上名字、门窗、玩具上贴上名称,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有意无意地记住其中一部分字了。利用游戏、猜谜的形式进行复习,但注意:只要求认,不要求写。幼儿识字快,忘得也快,但稍一提示,便会记上心来。切记:不可强逼幼儿学识字,要善于引发幼儿识字欲望。

孩子一识字便开始阅读,在阅读中识字。幼儿的阅读很简单,关键是养成习惯。产品的外包装、广告牌、标语、标志等,都是孩子的阅读材料,让孩子在外人面前读字,让他有一种成就感。

幼儿开始阅读时,要先练习手指点读,学会用眼睛看、用耳听、用手指、用嘴读,学会用脑,注意用脑集中,同时注意标点符号的含义,让幼儿进行感知。减少齐读,不要唱读,顿字,要连续,流利;加强普通话的规范;注意声调,语气,轻声,儿化,有感情。

表达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幼儿在活动区中的语言发展极为重要。在这一环境中,通过自由交往、自我协调、语言能力迅速提高,达到了正式教学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活动区中,幼儿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扮演角色,自由交往,这就为幼儿提供了畅怀发言的机会。

二、鼓励幼儿主动交往,促进语言发展

在活动区中,良好愉快的氛围促使幼儿主动交往,教师要鼓励幼儿用所学词汇、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娃娃家”、“幼儿园”等,让幼儿扮教师,模仿教师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发展幼儿连续表达的能力。又如“导游”,让幼儿既能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又可以利用丰富的词汇进行讲述,一举两得……

总之,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把孩子们引进语言的乐园,全面分析幼儿,适时、适度地启发幼儿,满足个别差异,孩子喜欢与人交谈了,能绘声绘色地朗读了,可以大胆地生动地讲述故事了,语言能力也就随之提高。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健全发展,形成良好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