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析论文【4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重要的知道思想,我们要坚持三个代表思想。以下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析论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三个代表论文 篇1

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建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一个党的问题。同志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生命所在。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把个人的人生追求统一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标中去。科技是先进生产力,这个论断已被人们接受,30年来世界科技成果,比历史上两千年科技成果的总和还要多,这意味着知识进入一个急剧发展和爆炸时代。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从发明到应用,电磁波通讯用了26年,集成电路用了七年,激光器只用了一年。中国目前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是40%,发达国家是70-80%,按照“胜者全得”的观点,技术上领先哪怕是一小步,就可以占领大部分市场。我国目前电视生产量居世界第一,固定电话居世界第二,移动电话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其中知识产权和集成电路都不在自已手上,84%的市场份额由国外控制。世界每年生产的7000亿块集成电路,中国只占1/8。中国有句老话,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事实上,在高科技领域,人才是不可替代,如果一个研究所,资金政策都有保障,但只有二流的人才,那么只能建立一个二流的研究所。目前我国从初等教育起,投入3580万元,培养5300人才能产生出一个博士。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还是相对薄弱,投入产出比太低了,基础教育的状况极待改革。当务之急就是要解放思想,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则安”的满足感,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力争上流,不断开拓的精神;破除在困难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意识。

二、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终身的过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才是提高思想境界,分清是非,才能真正做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教育承担着延续历史的使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是传递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青少年一代全面地占有前人劳动的成果,把它作为他们创造新的历史的起点,这就是教育的永恒职责。知识飞速的增长,要求提高学习效率,孩子背着书包进校门,他们不是作为享受者来分享历史文明的成果,而是作为命里注定的受难者来接受苦役,他们必然本能地逃避这种苦役,而教师则出于职业责任感,千方百计地监督、强迫孩子学习。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全面探索学生与社会、与历史、与未来生活的关系问题,这就深刻地触及到人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原苏联八十年代中期革新者提出“合作教育学”、美国提出“合作教育”、中国九十年代提出“素质教育”的思想,都呈现出人们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世界《财富》论坛,1999年9月27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8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鞍钢说: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安全”挑战。他论为,且不说国家安全地,仅就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而言,他们的工作安全,收入安全、健康安全、养老安全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诸如下岗失业、收入减少或拖欠、医疗养老保险等等。他建议:中国的经济决策人要以人为中心,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基础,改变过去那种过分重视项目、轻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教育更要以人为中心来考虑一切工作。如校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好的校风就会给社会、家长、学生带来一种“安全”感,带来一种期望。校风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积累。如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贯彻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精神。如德育工作,要改变重灌输轻交流,重说教轻实践重管压轻疏导;重教育轻心理的现象,同时还要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学习,还要坚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如教育教学评价,要以人为中心,要改变只重结果(分数),不重过程的评价;要改变只重他人评价不重自我评价;要改变只重单向评价不重双向评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有的教师工作几十年成绩平平,有的老师只工作十几年教学成绩就硕果累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没有改革的精神,有没有深入地开展教科研与教改的实践。八十年代美国强劲地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教法改革---“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使基础教育的立足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还要让学生学会探索什么,从而为美国在二十一世纪继续保住科学技术的霸主地位奠定基础。从九十年代起美国的科学家参与中小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英国、法国的政府官员认为,我们需要数学家、物理学家。,但不需要太多,我们需要大量的数学教育家、物理学教育家。,也就是“教科研型”的教师,以教科研为导向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超级秘书网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教师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离不开教师的劳动。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的人才能胜任教师工作。还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指出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人格特征是什么?华东师大心理系的师生曾就这个问题,向240名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按其重要性排列如下:(1)平易近人;(2)没有偏见;(3)关心同学;(4)态度认真;(5)要求严格;(6)颇有耐心;(7)言行一致;(8)朴素大方;(9)开朗活泼;(10)品德高尚。一位哲学家说过:“最柔和的慈爱,最无畏的坚毅,最温柔的情感,对德性最崇高的热爱,所有这一切都成功地使他震颤的心房充满生气和力量。”这就是人格魅力。不少教师透发的正是这种人格魅力。较之容貌魅力,才华魅力来说,人格魅力更凝重,持久,具有巨大的激荡力。由此可见,教师的魅力应该是学知和完美人格的体现。

三个代表论文 篇2

马克思主义的学论认为,政党是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这个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政党之后,它是在资本主义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阶段,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次年制定了第一个周详的党纲——《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它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中国共产党下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坚定不移地代表着它的意志。七十多年来,我们党为实现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前赴后继,顽强斗争,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物质产品还不够丰富,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敌视的破坏我国社会制度的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依然存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较广泛的影响。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还必须经过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而能够反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并团结全国各族人发共同奋斗的只有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需要党,党也离不开工人阶级。

党应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这表明,党同工人阶级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而不是工人阶级的一般阶级组织。如果把党降低到工人阶级的一般阶级组织,把共产党员降低到普通工人群众的水平,实际上就是否定了党的先进性。

邓小平主席曾经说过:“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知识分子,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注意思想改造,坚持不懈地同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真正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锻炼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即将[]成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就必须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的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落实并实践、贯彻“三个代表”,按照江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时对青年大学生提出的“四坚持、四统一”的要求去做: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中也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夺取政权、执掌政权、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人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和力量之所在。只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就能将人民团结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论文 篇3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是指导我们党的各项工作与时俱进的强有力的武器。坚持与时俱进,就抓住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及实践,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到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不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这一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的光辉。坚持与时俱进,特别是坚持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我们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的关键,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做到与时俱进,就是要不断反映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总结群众的经验,不断实现理论上的创新;就是要自觉实现“三个解放出来”,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保持党的先进性,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坚持党的先进性问题,是关系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党能否长期执政为民的根本问题。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表现为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性。也就是说,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要看这个政党能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站在时代潮流前头,引领社会发展,推进社会进步。当然,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时代特征,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并指出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怎样坚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其根本途径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三个代表”中居第一位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代表当好了,才能兴国富民,才能更好地执政。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样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也就把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三个代表论文 篇4

一、“两课”教育创新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在“两课”教育中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许多重要的方面和丰富的内容。其中,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两课”教育中开拓创新,促进“两课”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尤其重要。进行“两课”教育创新,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根本品格要求“两课”教育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它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实际而形成的科学结论,是党和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精神和宝贵品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结果。同志非常重视创新问题,高度肯定创新精神。他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论科学技术》,199、20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可以说,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特征,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品格。因此,在“两课”教育中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我们具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内容要求“两课”教育创新。在“两课”教育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使“两课”教育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内容内在地蕴涵着创新的客观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味着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始终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否则,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愿创新,就根本不可能始终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人类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其他方面如政治、文化、人民的利益要求等也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这也必然要求人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否则,就不可能适应和代表社会政治、文化、人民利益发展的要求。概而言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所以,在“两课”教育中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我们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指导方向来进行创新。

二、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努力进行“两课”教育创新

在“两课”教育中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创新,就要研究“两课”教育的新问题,在“两课”教育基本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加强“两课”的学科建设,充分实现“两课”教育的根本目的。

“两课”教育基本理念的创新是“两课”教育创新的核心。教育基本理念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任何一种教育思想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育基本理念展开的,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教育基本理念的支配下进行的,是基本教育理念的客观化。因此,“两课”教育的创新,首先应当是“两课”教育基本理念的创新和发展。人们往往认为“两课”就是教师把社会人生的真理教给学生,教师是权威,学生则是训导的对象,学生围绕教师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把这一科学、合理的教育基本理念贯彻到“两课”教育中,树立“尊重和理解的教育”理念。具体说来,就是在“两课”教育中,教育活动应当围绕学生进行,教师当然是知识的权威,但同时必须是学生的朋友,必须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就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际状况,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两课”教育内容的创新是“两课”教育创新的重要方面和内容。教育的内容必须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变化,这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两课”教育的内容也必须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例如,当代的“两课”教育在内容方面必须涉及或面对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环境、科技与人文的关系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以往我们所不曾遇到的。需要指出的是,“两课”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方面和内容,具有其特殊性,因而“两课”教育在内容方面的创新,绝不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解释新的实际和实践,同时也用新鲜的经验和生活的实际来说明、解释、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更好地向学生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当前,“两课”教育内容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两课”教育当中,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使学生通过“两课”教育深刻领会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充分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根本指导作用和重要意义,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以及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坚决、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