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通信工程师论文精选10篇

该页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高级通信工程师论文精选10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信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各个先修教学环节的深化和检验。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具备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实际能力。毕业设计环节还全面检验了学生在大学4年中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适应实际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近年来,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毕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选题问题

1.题目太大

有些学生和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范围理解不透,喜欢选择“某某出版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某某印刷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这样的大题目。对这样的大题目,本科生往往只能进行一些粗浅的系统分析;然后画出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提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并简单地描述一下各个主要功能模块;最后用开发工具开发一两个简单的功能模块,模拟演示一下增、删、改等简单的功能。有些学生在答辩时甚至还不明白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2.设计类题目过多,且缺乏新意

北京印刷学院信管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主要是在印刷厂和出版社,所以学生在选题时,一般是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设计和开发某一系统,如出版社的发行系统,出版社和印刷厂的库存系统等。因此,这类毕业设计题目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做,只是换个单位名称而已。虽然在研究型选题中,有关物流、电子商务等的选题也有所涉及,但学生无法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只是泛泛而谈,提不出自己的见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实习期间几乎都是在做一些杂事,如打字、跑腿、接电话等,很难参与企业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所以很少有机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更难以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流程和管理流程。因此,在“出版社ERP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这样的题目中,学生只能是泛泛而谈,很难有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

(二)内容问题

1.思路不清晰

纵观信管专业部分学生的论文,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思路不清。例如,在撰写开题报告中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及现状”时,学生只是把指导老师给他的任务书中的相关内容或一些相关文献中的类似部分稍加改动后抄上去,而缺乏针对本课题进行充分调研的内容。所以几乎所有论文的这部分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如开发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这部分,绝大部分学生是参考别人的。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根本不理解所参考的内容。

2.套用固定模式

系统开发类题目的论文,其写作模式一般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内容。学生通常只要参考往届同学的论文或参考文献,照搬即可。例如,数据字典这部分,有些学生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写数据字典,只是看别人的论文中有,于是自己也就照搬。再如,在数据库设计这部分,有些学生不知道该写哪些内容,前2年甚至出现过画E-R图的低级错误。

(三)成绩评定问题

仔细分析近几年信管专业的毕业论文,笔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有些论文,指导老师给的成绩是“优”,而评阅老师给的成绩却只是“及格”,甚至于“不及格”。这主要是因为指导老师担心自己带的学生成绩偏低或答辩通不过,所以在自己所能控制的分值上提高一些。可见,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以提高其公平性和公正性。

(四)质量下滑问题

近年来,毕业设计的质量出现下滑趋势,这既包括内容质量的滑坡,也包括格式要求的放松。通常,论文完成后,学生应按照规范要求打印装订好,然后上交给评阅老师评阅。但是,近年来有近30%的学生论文被评阅老师退回重改,或在答辩时发现问题退回学生重改。

二、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控制

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关键。因此,针对信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对信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的实践,就加强以下几个重点环节的管理与控制提出一些建议。

(一)毕业设计的前期阶段

1.提前准备

鼓励学生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建议在大三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有关毕业设计的知识,让一部分学生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开始有目的地搜集和积累相关资料,为今后的毕业设计研究打下基础。这样不仅能够使毕业设计研究更加深入,也能有效地减少第8学期学生寻求就业单位与完成毕业设计的冲突。例如,2006届的刘鹏同学在第6学期上专业课时开始参与其指导老师的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毕业设计被评为优秀。

2.提前分派指导老师

通常信管专业学生在第6学期期末考试后,进行为期2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然后到二级学院统一安排的出版印刷企业或学生自主联系的企业进行10周的生产岗位实习。因此,建议在第6学期考试前为学生指派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然后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把实习与毕业设计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实习。这样,实习后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变被动为主动。

3.加强综合训练

生产岗位实习以后,学生要回到学校进行为期4周的综合训练。综合训练分为企业信息管理方向和电子商务方向。企业信息管理方向的综合训练,主要通过管理系统的模拟和仿真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管理系统的水平。电子商务方向的综合训练,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系统的模拟、网站建设和规划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电子商务实务和网站规划的水平。因此,建议在综合训练中要求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基本要求、设计方法、评定标准及相关工具的使用等方面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为毕业设计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4.拓宽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

信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并不一定要局限于出版印刷行业。而且,由于信管专业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软件开发型毕业设计,所以对于一些不擅长使用开发工具的学生来说,可以做基础研究型的毕业论文。因此,信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开发;(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和企业信息化研究与应用;(3)管理信息的预测、决 策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4)管理系统的建模、仿真、优化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5)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改进;(6)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7)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等等。

5.严把选题关,做好开题报告工作

在选题方面,要求指导老师一定要严格把关,尤其是对学生自选的题目,更要进行认真审核。同时,要求学生树立“小题目,深研究”的观点,尽量选择以系统开发或方法研究为主的题目,或者选择来自企业实际且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样就比较容易控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而对基础研究型的选题,应要求学生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在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创新。

开题报告的意义在于:指导教师通过开题答辩小组的集体商议,明确每个选题的可行性,严把选题关;学生通过听取各方的意见,明确研究思路,完善毕业设计的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同时,指导教师通过开题答辩,可以了解学生对选题的理解程度,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选题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实现毕业设计的目标等。可见,开题答辩是对学生选题的进一步审核,强化了毕业设计的前期管理,加速了学生角色的转变。

(二)毕业设计的中期阶段

1.加强指导教师的监管

要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水平,就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和配套制度。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要求导师为每个学生建立毕业设计档案,翔实地记录导师在各个阶段对每个学生的检查、辅导情况,以及针对学生各阶段的实际表现做出的成绩评定;(2)要求导师每周都要与学生见面,在研究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与交流,并把这一过程记入档案;(3)每年都要根据毕业设计的指导情况对指导老师进行综合评价,对指导不认真或不太投入的老师,在下一年度不分配或少分配学生。

2.加强中期检查的管理

中期检查原则上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到场,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必须经二级学院批准。通过中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扫清障碍,以利于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

3.加强更改题目的管理

开题报告上交后一般不允许随意更改毕业设计题目,如果需要更改,必须经教研室签字、二级学院教学院长批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督促指导老师和学生把前期的选题工作做实、做好。

(三)毕业设计的后期阶段

1.加强规范管理

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定稿的时间和打印装订的要求;并且严格执行毕业设计(论文)提交的程序和要求,对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提交打印装订好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取消其答辩资格。

2.加强学术研究教育

在学生交初稿的前2周,学校要通过讲座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如何写好信管专业的毕业设计,帮助学生学会做学术研究,并提高学术道德水准。

3.实行一票否决制管理

信管专业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应由指导老师给出的成绩、评阅老师给出的成绩、答辩成绩3项构成;并实行一票否决制管理,只要前2项中有l项不及格,就取消学生的答辩资格。

另外,针对现在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现象,建议学校实行毕业设计盲审制度,即从每班随机抽取2-3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隐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姓名,送外校专业老师评审。如果外校评阅老师认为不合格,则取消答辩资格。这一管理办法将会促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严格后期的质量控制

首先,指导老师要把关毕业设计的内容质量,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予以纠正,然后再分派给评阅老师评阅。其次,学院应指定一个熟悉论文格式要求的老师专门负责查阅所有学生的论文,把格式不合格的论文筛选出来,退回学生修改、补充。

5.实行复议制

当指导老师给出的成绩、评阅老师给出的成绩和答辩成绩之间出现2个以上(含2个)级别差异的情况时,毕业设计的评审要进入复议程序。例如,指导老师给出的成绩是“优”,而评阅老师所给的成绩是“及格”,这时就需要对论文进行重新评议,以保证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通信技术专业论文 篇2

关键词:三本院校 通信工程 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211-02

作为一所民办本科院校,武昌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通信工程专业是武昌工学院的重要工科专业之一。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多层次和多规格的需求,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该校通信工程专业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方向,以现代电子设计、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为重要工具,将“通信技术及应用、通信系统集成技术” 两个方向相结合,培养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集成、应用、安装、调测和工程应用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通信技术发展迅速,该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快,专业性强,对学生的培养实践环节多,对专业教师的工程经历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因此,建设一支质量和数量能够满足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1 通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

工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通信工程是一个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技能,要求该专业的教师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掌握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从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不利于专业建设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

学科带头人对一个专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水平。然而,同大多数三本院校一样,该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绝大多数为年轻教师,能力和素质还不足以承担学科带头人的重任;由于各种原因,从一本、二本公办高校聘任学科带头人也有相当难度。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三本院校的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

1.2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梯队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该专业教师数量基本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但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都是30多岁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占比太小。从学历结构来看,几乎清一色的硕士学历,博士学历的专职教师几乎没有。从职称结构来看,虽然这几年部分年轻教师陆续评上副教授职称,但绝大部分专任教师仍是讲师职称,专任教师中教授数量几乎为零。由于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不够合理,因此难以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不利于专业的长远发展。

1.3 青年教师整体欠缺实践经验,既精通该专业理论又具有本专业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太少

同其它三本院校一样,该校电子通信类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比较年轻,基本上都是刚硕士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行业经历及背景,对新的技术和设备不熟悉,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不强,因此难以做到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1.4 资队伍流动性较大,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

作为民办本科院校,该校教师属于聘用性质,由于没有事业编制以及待遇不高等问题,教师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学校主人翁的意识不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往往会跳槽到具有固定事业编制的公办学校。例如,该院近几年在职读博的几名教师,无一例外地在拿到博士学位后跳槽到公办学校。这种现象对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持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都有较大影响。

因此,有必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该校的实际情况,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改革与实践。

2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为实现该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为适应社会需求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结合该校的具体情况,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打造一支质量和数量能够满足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该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证,同时也为三本院校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开辟一条新途径。

师资队伍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优化结构,形成梯队。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既要重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逐步淘汰那些专业水平一般,不思进取的教师,从而形成一种互相竞争、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支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构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2)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从企业获得最新的技术、知识、工艺,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保证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质量。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摒弃那种教师单打独斗、互不来往交流的观念,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构建若干教学团队,让每一名教师都选择并且融入相应的教学团队,让教师与团队同进步、共成长。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始终追踪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保持同企业的不间断联系,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保持团队建设的朝气,使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更新。

3 通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该校通信工程专业2012年被批准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为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更好地完成这一项目,近几年来,该校与烽火集团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通信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积极从一本、二本高校引进学科带头人外,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支持下,该校与上述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一起,结合通信行业企业特点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共同探讨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经过多次调研、交流、探讨,校企合作修订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该校专任教师对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另外,从企业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

(2)校企合作,将通信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几门综合实践性课程《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安排到专业教学计划中,由企业工程师与我校专职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共同完成。并结合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与工程实际针对性较强的实训教材。

(3)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特别增加了16学时由企业专家讲授的专家专题讲座环节。在学校聘请的42位特聘教授中,就有通信工程专业聘请的五位大中型企业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定期为学生作专题报告。

(4)结合应用型转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政策支持下,通信工程相关专业先后有6名年轻教师,通过该校与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企业的合作平台,通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的项目合作等方式,跟踪通信领域最新的技术,了解该领域发展前沿,通过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素质显著提升。目前该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人数已达到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同时选聘企业中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5)结合实习、实训,实行毕业设计(论文)“双导师”制。在与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过程中,经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结合实习实训的开展,把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纳入实习过程中完成。企业的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结合企业生产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拟定课题,供学生毕业设计课题选择,同时企业根据学生选定具体课题委派有相关研究专长的企业工程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两年来,共有16人次的企业工程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同时,学校也委派相关专业专职教师,与企业指导老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毕业(设计)论文“双导师”制。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依托校企合作办学,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已基本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实践能力、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数量都能满足通信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为其他三本院校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柴源,孙玉轩。校企合作办学与通信工程教学团队建设[J].科技展望,2015(23):187-188.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 篇3

1.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的相关问题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知识的综合体现。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对毕业论文态度不认真,思想上不够重视,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真正属于自己原创的论文不多,缺少亲身实践、病例资料不详实。从近几年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发现,许多学生中医基础知识较薄弱,缺乏规范的中医术语,没有完整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思路,毕业论文的立题依据、中医机理阐释不明确,仅一笔带过,大片幅的是西医内容。这种中医理念逐渐淡化现象必须予以纠正。同时论文引文数量少、吸收信息能力不足。引文数量是衡量论文作者吸收信息能力的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引文量愈大,说明作者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就愈强,引文内容反映作者的研究动向和理论依据,引文数量则反映出作者的研究环境和所掌握的相关信息量,引文年代是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但大多数论文引文数量太少,有的只有3~4个,综述引文也不足10个,说明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太少,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没有全面了解该方向的研究进展,当然也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综述的意义不大。

由于缺少相应激励奖罚政策,指导教师责任心有待加强。对一般学生来说,毕业论文的合格与优秀对毕业证、学位证的获得影响不大,从这点来说学生做好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认真撰写。个别指导教师临床工作较忙,指导力度不够,对指导教师也缺少相应奖励政策,指导毕业论文没有计入教学工作量,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没有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也是影响指导教师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2.思考与对策

2.1 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是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经。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加深了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熟悉和初步掌握了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和撰写过程,锻炼了文字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对中医学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实践,是对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对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责任意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要强调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2 强化中医基础知识教育、增强中医药研究信念

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中医药人才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模式对中医药发展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医基础知识教育奠定了学生今后从事中医学的基石,应该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增加基础课比重,注重挖掘、提练中医宝库的精华。因为只有在领会透彻、掌握中医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中医创新思维有所启发,也才有可能找到发展中医质的飞跃之起点。

从跨入中医药院校大门开始就要让学生树立中医理念,热爱中医药学,对新生进行中医药辉煌历史及未来发展的形势教育,让其有信心、有责任从事中医药研究。在中医理论意识尚未建立之前,西医课程最好晚些加入,一方面在强化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理论,一方面又溶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会使学生思维混乱,相信其一,难解其二。要求学生必须重点掌握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基础课程,适当延长教学课时,以便学生理解记忆,有些内容强迫背诵也是必须的,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不但强化了中医理念,也有益于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中医学研究思维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本门课程熟悉的基础上,要有自信,充满热情,对中医药研究充满希望,要让学生对中医学有骄傲感和使命感。强调中医药研究的优异成绩,客观认识中医药的优势及中西医的差别,不要片面扩大、过多流露中医学的不足。每门课程可根据学科人员研究优势重点讲授部分章节,更好地达到熟练自信,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更加有兴趣、有热情,也可能从此就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终身为之奋斗。

2.3 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机制、强化过程管理

提高质量意识、强化过程管理、抓好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措施。应充分认识本科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始终把做好此项工作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形成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要经过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临床观察、编写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等几个阶段。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作规范、文献资料查阅、病例收集、数据处理等提出全面的规范要求。程序勿过于形式化,真正做到选题、开题、指导、完成、答辩过程的完整性。

2.4 举办论文写作培训班,提高学生撰写论文水平

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举办中医药科研选题与设计、临床研究方法、医学统计等相关知识讲座,了解中医药研究的有关规范标准,如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药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等。让学生掌握医学论文的书写格式,熟悉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与方法。开设图书馆和医学文献检索方法教育课,充分利用校图书馆资源,让学生了解本校图书馆、专业资料室的馆藏和服务项目,了解馆藏位置索取号、区别目录数据库,学会利用作者、题名、关键词进行检索,充分利用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维普引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电子教学参考书等,知道如何根据所选课题去调研文献、收集资料,学会如何选择和利用信息。

2.5 正确指导、启发学生科研思路

可采取双向选择,由各学科组拟定一些论文题目并对选题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召开座谈会,组织与题目相关的学术报告,使学生对选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加强对选题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题。选题应该以中医学方向为主,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切忌完全西医化。

2.6 建立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提高学生积极性

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中医学文献,提高文字水平,不断提高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撰写并,进行大学生论文竞赛评奖活动,并可作为奖学金评定指标之一。积极开展优秀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对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一定奖励,并颁发优秀毕业论文证书。

2.7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责任心

指导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一方面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要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增加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精力投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选拔对工作高度负责、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任指导教师,并对指导教师工作有具体规范的要求,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多指导毕业论文,对指导教师举办毕业论文指导、选题思路、科研方法等相关知识讲座,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

通信专业论文 篇4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随着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目前正在实施的实践教学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在教学管理上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需求,在学校学习的东西进入社会已经落伍;(2)教师很大一部分照本宣科,不能跟实际应用有很好的结合;(3)对于理论教学比较关注,而实验机制却是相对死板,不健全,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4)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和连续性不强,造成学生不能整体把握项目思路;(5)学校依旧采用传统填鸭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得不到提高;(6)大部分教师比较缺乏实际经验,在遇到一些实际企业应用问题时不能很好解决问题;(7)而学生只关注技能学习,而缺乏对工程管理、项目规范、项目文档编制、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视,这样是不能达到企业对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

二、CDIO模式下的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CDIO模式下的高职通信专业教学要求专业课程教学一定要从开始就引入通信技术相关工程实践理念,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以项目为基础,问题为先导,解决问题为目的,能力为前提,充分整合知识,给学生相对完整的工程实践体验。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围绕着学生“成长、成材和成功”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较为过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注重提高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内涵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拥有职业能力和正确态度,具备工程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三创(即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组织及协同工作能力、系统调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学习)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通过召开行业协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会议讨论,明确了课程目标,并对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与具体的描述,最终整理、细化了课程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CDIO的教育模式一定要在正常规律下来安排教学内容进行人才培养,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实验技能培训开始,再到创新实验训练,学生在这一从简单到复杂的项目实训过程,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在CDIO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把“光传输设备运行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如下七个项目进行展开讲解。项目一到项目三主要是基础实践的项目,项目四到项目六设置的是专项实践项目,项目七是综合型实践项目。这七个项目的难易程度逐渐增加,每个项目都是以每一次课为基本单位,而又由若干个任务组成,并且它的组织形式与逻辑都是对接岗位工作的需求。所有项目都是按照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设计的,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学生在正常、意外、紧急情况下,对于技术策略与方法的实施能力。每一个项目都有特定的能力训练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还设置了专门的考核验收点进行项目验收。除此之外,课程教学中特别设置了三个难度递增的、规模较大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让学生在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并提升自己,已经作为通信专业其它核心课程(“通信线路工程”、“光接入网技术”等)比较相适应的。就好比,在进行“SDH设备链形组网配置”项目研究时,建立通信运营商的传输组网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让学生扮演通信代维企业的传输班组技术员的身份,对链形网络设备间光纤的连接和三台SDH的设备数据业务适合的配置,还要对链形组网进行测试。通信一体化实训基地通常就是我们的教学场所,一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作为资源管理员和业务调度员的身份来开展工作。而当中资源管理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对SDH设备电口、光口时隙分配及数据脚本进行设计,业务调度员有两个任务:链形网络设备光纤进行连接和组网功能测试。这个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通信代维公司传输部技术员岗位在实际工作流程具体开展的内容,具体包括咨询准备时的构思、制定计划并决策时的设计、业务软、硬件配置的实施和检查控制与测试运行。而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内容中给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技术指导、调度协调,学生也要设身处地的投入到角色分工、制定计划、方案论证、任务实施及检查修正等所有环节中。另外,当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面对一些突发的状况时,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思路,在寻求各种解决方案完成任务时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课程的评价标准

在CDIO的标准理念基础上,在整个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评估测评师生这三方面的能力:职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一方面,需要评估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职业行为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对教师在教学设计科学性与有效性上进行评估。例如,针对“光传输设计运行维护”课程,考核内容有两个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形成性评价又包括60%项目实施和20%公共素养,项目实施包括的内容有考核项目操作、项目实现、项目报告这些情况,公共素养则包括考核作业考核、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形成性评价则是在每个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学生本人、同学三方进行共同评定,以取平均值统计到最后的成绩中。而还有20%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对于光传输维护运行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把握情况,这个就可以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进行测评。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平行班级之间,以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和考教分离等这些形式来展开多样化的考核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情况。

三、实践教学运行环境

(一)实践教学环境设计

CDIO的主要内容就是“做中学”和在项目的学习的基础上(projectbasedlearning)通过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两种形式来进行,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建设非常关键,对于在实施EP-CDIO这个的过程当中,通过把工程项目和工程职场环境进行巧妙的结合,实践教学环境主要是以“4+1”的形式进行完善,简单地说就是把产品生命周期作为基础,建立CDIO实验室的主要的四个“功能区”,并且同时建立一个创新实验室。四个“功能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工程环境下,完成产品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这四项功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并且还能锻炼学生团队意识和CDIO基本能力。创新实验室的功能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展创新活动的平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计

EP-CDIO实践教学不仅仅是在物理环境下运行,而是为培养学生对于相关联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能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师正常教学当中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以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前提,来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师则是扮演一个主导者,以引导为主,不宜把所有内容都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把典型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也不能唯产品说产品,而应该是把产品的典型工程和应用到的工程方法加入其中;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应该让学生自己组织和自我管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并且给学生的评价应该先有一个标准;最后一点就是实践场所应该不局限在在课堂时间上,在课堂外也应该尽量开放给学生。

四、结语

通信业论文 篇5

引言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当前通信电源供电体制基本上是以集中放置、集中供电方式为主,有人值守、故障维修为主。而电源的负载,如传输、交换、数据、移动等专业的维护方式正朝着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少人或无人值守方向发展。通信基站是通信网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任何情况下的正常供电,是保证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为此各通信基站内均配备了较先进的电力电源供电系统,包括开关整流设备、免维护蓄电池、油机等。这些设备是保障供电稳定和连续性的重要设备,对这些设备维护的好坏,不仅影响电源系统设备的寿命和故障率,而且直接涉及通信网络的平稳运行。

一、通信电源概述

从远古时代以来,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而今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电也已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因为有了电,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欢乐。正是由于通信系统的安全优质运转,无处不在的通信电源则是坚实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实施集中监控管理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通信网的要求,也是企业减员增效的有效措施。各种电源设备要智能化、标准化,符合开放式通信协议。若电源系统不能输出规定电流,电压超出允许波动范围,杂音电压高于允许值时间并持续10s以上者均判定为系统故障。原交流系统中的电压、频率或波形畸变超出规定范围持续时间大于60s者均判定为故障。为此,要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有条件的通信部门应尽量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引入2路市电输入,并设置2路市电电能自动倒换装置;所用设备要选用可靠性高的高频开关整流设备,采用模块化、热插拔式结构以便于更换,并合理配置备份设备。任何新技术、新设备未经充分验证、试运行前均不得进入供电系统。供电方式要大力推广分散供电,使用同一种直流电压的通信设备采用两个以上的独立供电系统,这也是今后通信网络容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新业引入的新要求。为了尽量缩短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要经常分析运行参数,预测故障发生的时间并及时排除。还要提高技术维护水平,采用集中维护、远程遥信、遥测维护。在实施过程中,三遥点的设置要合理,绝不是越多越好,要以可靠性、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宜简勿繁。

二、电源系统使用中应重视的问题

电源系统目前广泛使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设备,其智能化程度高,电池采用了免维护蓄电池,这虽给用户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应在多方面引起注意,确保使用安全。

2.1按电源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功率余量大小来分,在使用中要避免随意增加大功率的额外设备,也不允许在满负载状态下长期运行。工作性质决定了电源系统几乎是在不间断状态下运行的,增加大功率负载或在基本满载状态下工作,都会造成整流模块出故障,严重时将损坏变换器。自备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波形、频率和幅度应满足电源系统对输入电压的要求,另外发电机的功率要大于开关电源设备的额定输入功率,否则,将会造成电源系统设备工作异常或损坏。

2.2电池应避免大电流充放电,理论上充电时可以接受大电流,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否则会造成电池极板膨胀变形,使得极板活性物质脱落,电池内阻增大且温度升高,严重时将造成容量下降,寿命提前终止。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防止电池短路或深度放电,因为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放电深度有关。放电深度越深循环寿命越短。在容量试验或放电检修中,通常放电达到容量的30%-50%就可以了。

2.3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和电解液的比重是线性关系,通过测量比重可以了解电池的存储能量情况。阀控式密封蓄电池是贫液电池,且无法进行电解液比重测量,所以如何判定它的好坏,预测贮备容量已成为当今业界的一大难题。用电导仪测电池的内阻是判定蓄电池好坏的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方法,但尚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的好坏程度。目前,最可靠的方法还是放电法。在可靠性、经济性、可使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比较,应选用四冲程油机为原动机发电机组。四冲程油机结构简单,采用多缸均衡做功、增压等一系列成熟技术适合于大容量机组的要求。其噪音小、污染小、性价比高。使用中把机组产生的热量排到室外,保证机组周围环境湿度不超过指标要求。公务员之家

三、电源系统的维护与检修

当电源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先查明原因,分清是负载还是电源系统,是主机还是电池组。虽说开关电源系统主机有故障自检功能,但它对面而不对点,对更换配件很方便,但要维修故障点,仍需做大量的分析、检测工作。另外如自检部分发生故障,显示的故障内容则可能有误。对主机出现击穿、断保险或烧毁器件的故障,一定要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才能重新启动,否则会接连发生相同的故障。再好的设备也有寿命期,也会出现各类故障,但维护工作做得好可以延长寿命并减少故障的发生,不要因为高智能、免维护而忽略了本应进行的维护工作,预防在任何时候都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主机的维护工作量很少,主要是防尘和定期除尘。特别是气候干燥的地区,空气中的灰粒较多,灰尘将在机内沉积,当遇空气潮湿时会引起主机控制紊乱造成主机工作失常,并发生不准确告警。另大量灰尘也会造成器件散热不好。一般每季度应彻底清洁一次。其次就是在除尘时检查各连接件和插接件有无松动和接触不牢的情况。由于整流器对瞬时脉冲干扰不能消除,整流后的电压仍存在干扰脉冲。蓄电池除有存储直流电能的功能外,其等效电容量的大小与蓄能电池容量大小成正比。因此,维护检修蓄电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虽说蓄电池组目前都采用了免维护电池,但这只是免除了以往的测比、配比、定时添加蒸馏水的工作。但因工作状态对电池的影响并没有改变,不正常工作状态对电池造成的影响没有变,所以蓄电池的工作全部是在浮充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应每年进行一次放电。放电前应先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以达全组电池的均衡。放电过程中如有一只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应停止放电,继续放电须先排除落后电池后再放。核对性放电不是追求放出容量的百分比,而是关注并发现和处理落后电池,经对落后电池处理后再作核对性放电实验。这样可防止事故,以免放电中落后电池恶化为反极电池。平时每组电池至少应有8只电池作标示电池,作为了解全电池组工作情况的参考,对标示电池应定期测量并做好记录。在日常维护中需经常检查的项目有:清洁并检测电池两端电压、温度;连接处有无松动腐蚀现象,检测连接条压降;电池外观是否完好,有无壳变形和渗漏;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逸出;主机设备是否正常等。免维护电池要做到运行、日常管理周到、细致和规范,保证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从而延长使用年限;保证直流母线经常保持合格的电压和电池的放电容量;保证电池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可靠。这是电池维护的目的,也是电池运行规程中包括的内容和运行规则。当电池组中发现电压反极、压降大、压差大和酸雾泄漏的电池时,应及时采用相应的方法恢复和修复,对不能恢复和修复的电池要换掉。但不能把不同容量、不同性能、不同厂家的电池联在一起,否则可能会对整组电池带来不利影响。对寿命已过期的电池组要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到电源系统和设备主机。

参考文献:

通信工程类论文 篇6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a)-0163-02

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特点[2],大量的理论和算法都要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传统的教学计划学时大都用在算法的讨论和理论公式的推导,教学手段主要以黑板教学为主,缺少灵活性,课程偏难且枯燥;教材中Matlab仿真实例以验证性实验居多,缺少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设计内容[3],更缺少与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内容相关的编程实验,与专业教学计划设置脱节,学生渴望实践锻炼,但又对实验等一些实践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容易出现学生怕学、厌学及学不懂,老师怕教、难教、教不好的现象。

2课堂教学的改革

2.1修订教学大纲

陕西理工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一般安排40学时理论教学,8学时实验教学。遵照学时安排,合理设计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指标体系,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使学生培养信号分析与处理的思想,掌握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侧重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具备应用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2课堂教学改革

数字信号处理内容理论性较强,偏重于理论及算法推导,较少涉及实现方法及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学生容易感觉枯燥难懂。为解决这些难题,就要完善现有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教学并用的教学手段。

一方面,对于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推导,以及习题讲解仍然采用板书详细讲解,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跟上教师的授课思路,同时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列出一些实际的工程实例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学以致用。另外,也要把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过程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关联与区别,加深对信号处理思想与工具的理解。例如“信号与系统”偏重于模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偏重于数字信号与系统,原因是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信号,不能处理连续信号,所以必须把模拟信号通过抽样、量化、编码等步骤变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识别处理模拟信号。这样就可使学生把相关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融会贯通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对于诸如时域频域抽样和Z变换等表示物理工程概念,以及包括本学科新技术和新进展在内的课程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方式,通过声音、图片、动画、Matlab仿真等多种互动教学形式,不仅节省了学时,而且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和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3考试措施改革

学生的综合成绩主要由笔试、实验和平时成绩组成,各占比重为70%,20%,10%,有效地将学习过程考核、实验设计环节,以及课程设计纳入到考核范围[4]。其中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注重分析与综合运用;实验成绩为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两部分组成,增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强化其编程、仿真调试能力,以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平时成绩的给定主要参考平时课题提问及回答、作业成绩、课堂考勤,以及课程设计等部分,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结课后,分小组自助选题做研究,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提交一份研究报告

3实践教学的改革

3.1改革Matlab实验

在教材或实验指导书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必要工作环境和条件,增设设计性和综合型实验内容。例如,人体心电图在测量过程中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通信及电磁信号的干扰。实验给出一个心电图信号采样序列标本x(n),假设该信号中存在外界干扰信号,要求在实验中输入心电图序列x(n),滤除x(n)序列中的外界干扰信号,保留原始的有用信号。学生通过类似的综合性实验,可以实现信号的频谱分析、滤波和设计,完成简单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从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其感觉有趣、有用,更能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3.2改革DSP实验

目前,我院利用现有的银杏科技公司的DES320PP-U数字信号处理仿真/教学实验系统集成了型号为XDS510仿真调试器,不需要外部JTAG仿真器即可完成DSP各个模块的实验;该实验系统全面支持TI公司的C2000,C5000,C6000等系列DSP,可开设出算术运算类、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类、芯片原理类、DSP/BIOS、信号与系统类、控制类,以及硬件扩展设计实验等实验项目。为此,在现有的实验项目基础上,借助于试验箱及其CCS编程环境,学生可以在CCS图形窗口观察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曲线,观察原始信号和滤波后信号的曲线。这样,可有机地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进行实验,将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DSP控制器使用编程融为一体,真正地讲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目的,学生在实验与编程环节中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我院将全部实验室对外开放,学生可以主动联系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室无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自行练习教材或课堂上的程序,也可以自己提出要研究的课题,进行论证编程。通过实践实验环节的锻炼,达到从教学实验锻炼到工程实践的逐层深化和提高,从而有助于学生具有自助学习探究的态度,以及创新创业的精神,以适应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求[5]。

4结语

通过对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大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系列改革,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信号处理的思想和基本理论,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与钻研能力。希望通过进一步地教学改革和尝试,带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秋生,袁海斌。“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4):87-89.

[2] 王冬霞,李波,孙福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30-31.

[3] 毛伊敏,钟文涛。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79-80.

[4] 沈媛媛,刘益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98-99.

通信科技论文 篇7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方式;电子与通信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是指与某种特定学科或职业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培养目标或特殊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英语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交流语言,统计资料表明,全球有超过40%的人在学习或使用英语,以英语出版的书籍、期刊、专利、国际标准以及技术报告等技术资料超过80%,英语是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的主要语言。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专业英语教学刚刚起步,课程的发展历经从“专业阅读”到“专业英语”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针对当前存在的课程定位不准确、课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对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进行改进,让学生学到的专业英语能够适应职场,适应社会需要。

一、电子与通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2007年教育部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电子信息科学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通常安排在学生完成普通英语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以后,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检索本专业的最新技术知识、阅读经典英文教材和研究论文、翻译专业文献、用英文写作、与国外同行交流技术问题等。目前,很多学生做专业相关的翻译或写作等任务时问题百出,尤其是毕业前写求职简历或出国文书时的问题非常多,有些学生毕业后从事科技研发或专业工作,与专业英语文献处于“绝缘”状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多数高校都将专业英语设置为考查课,学时少,学生认为专业英语是一门边缘课程,是用来凑学分的,不重视该课程。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呈现自由散漫的状态,做自己心目中认为重要的专业课作业,这种状况打击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目标。在当前培养方案限制下,拟利用有限的学时从课程内容、课堂互动、情景模拟等方面阐述电子信息科学与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改变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认知状况,调动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查询最新科技动态、阅读专业文献、查看芯片手册和国际标准、翻译与撰写专业文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英语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课文属于英文原版教科书基础章节的节选或科普类文章,专业内容广泛涉及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信息安全等。在这种模式下,专业英语教学在巩固学生已经了解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熟悉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这些教学内容虽然有必要,但会导致学生毕业后从事研发和技术工作时对常见文体(如各种论文、报告、专利、标准、项目标书等)的篇章结构和信息分布特点或规律等不熟悉,难以高效阅读与理解专业文献的科技信息。针对上述问题,讲授电子信息科学与通信类的专业英语课程时,教师应根据专业人员在职场中常用的重要文献种类准备教学材料。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的主要区别类似于中文记叙文说明文的区别,语法是一样的,只是写作风格和描述侧重点不同。传统的语法教学不应该再作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应该有体现专业英语知识点的特色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单词、语法与科普课文的讲授方式。具体来说,主要分为四个单元的飞授课内容:找工作需要的应用文体,如简历、coverletter(附信)、出国文书等;教科书与专著类文献;科研论文与研究报告类文献;项目标书、产品专利与各类国际标准等工程技术文献。此外,每个单元还辅以相关的听力材料,如求职面试、科技新闻、如何撰写与以及关于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的最新成就的视频材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查阅英文文献,追踪科技动态。通过上述教学内容,学生应掌握专业英语构词法:常用的前缀、后缀和词根;可以举一反三地扩大专业英语词汇;学会专业英语的准确翻译准则和技巧、专业英语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了解各类文献的逻辑结构,信息特点与阅读理解及利用的技巧。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与熟悉信息技术行业常见文体的信息与篇章结构特点,为学生有效进行文献信息调研打下必要基础。

三、教学方法

1.预习与课堂讲解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必须克服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学生自己不用功,完全依赖教师。专业英语学习需要学生认真投入,课前先预习,准备好上课要用到的材料,如演示PPT、口语表达的草稿等,还要尽量多做课外阅读或泛读。二是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课堂讲解太少、太随意。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每次课结束之前,教师应将下次课程的安排告知学生,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主题的文本、音频和视频资料。例如,讲授科技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之前设定主题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这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学生先检索整理AI研究领域的文献,总结阅读体会,在课堂上用英语把自己对AI的认知讲给大家听,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形成专业研讨会的模式。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理解有误、英语表达不地道的地方进行详细解析,学生更专注于学习地道的专业英语表达方式以及AI领域的技术词汇和写作句式,为后续的各种主题研讨和情景模拟做积累。学习过程直接用英语逻辑进行思考和表达,由量变形成质变,避免先打中文草稿再翻译成英文的习惯做法。通过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得以养成,有了成就感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兴趣。2.注重实践环节。学好专业英语,离不开实践。例如,在简历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组模拟面试场景,让学生体验面试官与求职人的不同角色,合力组织语言,将教师讲过的如何做好自我介绍、面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等进行实践,不仅可以复习电子信息科学与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英文名称、专业课程简介,还能够提高英语听说与随机应变能力。教师要注意学生表达不恰当的地方,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播放一些求职、面试音视频资料,形成良性循环。在各种图书类文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阅相应图书作课外泛读,自选一个主题撰写一本英文图书大纲。学生从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英文书籍的写作方式、章节安排。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做推广自己的书籍,介绍书籍所属专业方向、主要内容、适用读者范围、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在研究论文与技术报告的教学中,如果有学生参与过科研项目工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工作写成论文,了解科研论文的写作逻辑,正确使用专业词句。如果尚未做过科研,可以选择做过的专业实验撰写相应的技术报告。除了锻炼专业英语的写作能力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做国际学术会议的场景模拟,学生给自己的论文做口头报告,其他学生可以提问。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得以全面培养。学生发言时,教师必须认真听学生的讲述和表达,做好记录,针对其中的问题做出正确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技术概念,设计逻辑清晰的写作大纲,了解吸引听众的演讲技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英文的逻辑进行思考,摆脱中国式英语的思维习惯,循序渐进地掌握地道的专业英语表达方式。同样地,在专利、国际标准以及项目标书等主题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求学生撰写相应文书,从写作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专业英语遣词造句,在课堂上配合模拟专利推广、国际标准制定会议、工程项目招标等场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和场景模拟,学生能够学会从网上或图书馆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文献,提高文献的查全和查准能力,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以后遇到各类情景时就能够迅速抓住各种文档的重点,提高工作效率。

四、考核方式

为了改善学生不重视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态度,除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外,还应避免仅凭一张考试卷决定期末成绩的考核方法。要正确评估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综合水平,增加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让平时成绩占较大比例,使期末考试成绩与真实水平达到较高的匹配度,改善很多学生能读会写但听不懂、说不出的状况。

五、结束语

分析当前电子信息科学与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改变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认知状况,调动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能高效地获取和利用专业英语文献信息,在以后的学习和日常专业工作中把专业英语作为得心应手的工具运用起来。

参考文献:

[1]THutchins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樊萍,陈莲珍。浅谈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王红强,朱慧杰,刘雪平。关于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

通信工程类论文 篇8

【关键词】 交通 特色数据库 高职院校图书馆 开放获取

【中图分类号】 G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16-02

1 开放获取运动与高职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

1.1 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

开放获取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开展的一项旨在使用户通过互联网免费全文获取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学术共产主义运动。自从2002年2月14日《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正式公布后,开放获取运动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2012年是国际开放获取运动开展10周年纪念。我国自从2003年12月29日签署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到2010年10月25-27日在北京召开“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2011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代表接受邀请,参加了国际开放获取周期间在首尔召开的韩国开放获取2011年大会,2012年7月中国科学院加入SCOAP3计划,都表明我国的开放获取运动正在迅速发展之中。开放获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及时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打破人类文献信息的交流障碍,有利于科学技术和文化信息资源的传播、研究与利用,进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和知识的进步。开放获取运动的这种良好态势也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加强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逐步完善包括特色数据库在内的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水平的共同提升。

1.2 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发展方向,目前,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研究热点。特色数据库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需要通过数据库的质量保障来实现。从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具体实践出发,其质量保障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数据库的文献资源类型控制:要尽可能地增加数据库的文献资源类型,以满足用户对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类型的需求。数据库所包括的文献信息资源类型可有图书、期刊、报纸、地图、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会议文献、标准文献、专利文献、研究报告、竞争情报、图片、地方志、教学文献、精品课程、音频文献、视频文献、摄像头在线直播资源;数据库的文献资源更新控制:包括数据库文献资源的内容更新、陈旧数据的及时删除、新增数据的及时添加,最新的文献资源信息公布等;数据库的开放获取范围控制:为了更好地发挥特色数据库的作用,应该尽可能地扩大特色数据库的开放获取范围。在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仅对本校开放,部分图书馆向本市开放,少数图书馆向本省开放的情况下,应该面向全国开放,甚至可以面向世界开放。在这方面,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成为面向全国开放的第一家高校图书馆,其开放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特色数据库在内的37种类型,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树立了开放获取的样板。

1.3 开放获取交通特色数据库建设

交通特色数据库是充分反映交通专业特色的文献和数据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总汇,是交通类高校图书馆在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交通特色的可供本行业用户充分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作为具有交通特色的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交通特色资源方面理应有所作为。为了尽可能地减低建设成本,交通高校图书馆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开放获取信息资源,将那些分散于互联网各处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开放获取交通特色资源进行相应地搜集和整理,并加以合理地组织、收藏与存储,再结合本地可用于开放获取的特色资源,共同组建成可供本校用户和所有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免费全文利用的,以各种专门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为数据库分库划分标准的开放获取交通特色信息资源数据库。它是汇聚交通行业科技信息,整合交通创新资源,开展交通运输研究、开发、管理、教学、经营等的有力助手。其专业可涵盖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民航运输、城市公共交通、邮政运输等各种交通领域。

2 开放获取交通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文献资源类型

2.1 开放获取图书、期刊、报纸、地图、图片资源

如建设包括《道路交通法规知识》、《交通运输地理学》、《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76,交通建设》、《中俄英世界交通地名辞典》、《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13卷,交通电气工程》在内的《交通特色图书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城市交通》、《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交通学报(英文版)》在内的《交通特色期刊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车友报》、《现代交通报》、《现代司机报》、《羊城地铁报》、《中原铁道报》在内的《交通特色报纸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全国交通地图:神州龙地图》、《上海轨道交通图》、《上海交通智能地图》、《中国公路交通地图》、《最新中国交通地图2013》在内的《交通特色地图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汽车交通事故图片》、《道路交通图片》、《交通安全知识图片》、《交通工具图片》、《最美轨道交通图片欣赏》在内的《交通特色图片资源数据库》。

2.2 开放获取论文、学位论文资源

包括普通论文、我国内地学位论文和台湾学位论文文献资源。如建设包括《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公共交通路网研究》、《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交通需要心理与交通安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与交通行业人才培养》、《世界四大都市轨道交通与交通结构剖析》在内的《交通特色论文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飞轮电池及其混合磁悬浮控制系统的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论文《城市主干路无左转接入口的交通安全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基于FPGA+DSP的信息采集板的设计》、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基于卫星传输的PDA音视频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仿真》在内的《交通特色学位论文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运用“台湾通勤人口暨交通运输网络模型“探讨新型流感传播之最佳交通阻绝策略施行方式》、逢甲大学硕士论文《交通岛型式与交通事故伤亡程度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学硕士论文《高龄者交通安全政策之研究:从交通行为和法规认知探讨》、中央大学硕士论文《交通改善计划对区域交通污染排放之影响:以台铁桃园段高架化为例》、中正大学硕士论文《交通标识之性质及其救济:兼论禁制通标识设置前之程序保障》在内的《交通特色台湾学位论文资源数据库》。

2.3 开放获取标准、专利、学术会议、研究报告资源

如建设包括《GB/T 27875-2011港口重大件装卸作业技术要求》、《GB/T28399-2012商品车辆滚装专用码头滚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GB 5768.1-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13392-2005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JT/T 825.3-2012 IC卡道路运输证件第3部分:IC卡道路运输证数据格式》在内的《交通特色标准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01113655.3同步闪亮的交通信号标志群》、《01118380.2交通工具系统及提供交通功能的方法》、《01141380.8城际高速轻轨交通》、《02134705.0一种暗沟立体式地面、地下双空间交通道路的修筑方法》、《02136102.9交通信号灯汽车自适应系统》在内的《交通特色专利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2012第六届轨道交通与城市国际峰会》、《2012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技术研讨会》、《首届两岸四地公路交通发展论坛》、《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暨第26次学术研讨会》在内的《交通特色学术会议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电动自行车行业三大问题应引起重视》、《交通运输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报告》、《交通运输现状及趋势》、《全球变暖可能带来交通问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供给情况分析及趋势》在内的《交通特色研究报告资源数据库》。

2.4 开放获取文档、视频、网站、展会资源

如建设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一体化规划研究:以广州萝岗区为例》、《国家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圳市智能交通十二五规划》、《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温州市城市道路交通近期改善规划(2012-2015)征求意见稿》在内的《交通特色文档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十二五”公路交通技术发展问题》、《节约型交通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交通运输领域物联网应用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运工程技术十一五回顾暨十二五展望》、《汶川震后交通恢复重建技术》在内的《交通特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交通运输科学数据共享网”、“全国交通违章查询:中国红绿灯网”、“中国交通事故网”、“中国交通网”在内的《交通特色网站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2011第七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2011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2011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2011中国(沈阳)地铁、轨道交通技术及装备展览会》、《2012第五届中国国际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在内的《交通特色展会资源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小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宣言10周年:将“开放”设为缺省:BOAI 10周年之际关于开放获取的建议[EB/OL].[2013-02-01].http://.com.

[2]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开放获取文献资源[EB/OL].[2013-02-01].http:///?user=lib.

[3] 张开广等。洛阳智慧交通系统的数据库应用研究[J]. 河南科学,2012(4):461-464.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 篇9

关键词:通信技术;课程体系;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203-02

随着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通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高职院校组建了通信类专业。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尤其迅猛,从只有少数人拥有的模拟移动电话到今天几乎人人都使用的智能手机,移动通信的业务量逐年递增。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通信工程服务公司等相关企业迅速扩张,行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很多高职院校的通信类专业都开设了移动通信方向的专业课程。然而,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仍遵循传统的课程体系来教学,很难培养出现代通信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针对传统课程体系的弊端,本文在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通信行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岗位要求

通信行业既是技术密集型又是劳动密集型,相关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规模都越扩越大,分工也越来越细。其中,适合高职生从事的工作有很多,如通信设备的制造、装配、调试、测试及销售;通信系统的安装、运行、维护与管理;通信工程的组织与施工;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信号测试、网络优化等。据统计,这些岗位的人才缺口每年达数十万人,就业前景看好。为了胜任岗位需求,高职通信类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掌握基本的通信理论,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看懂简单的科技英语文献。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应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专门人才。

二、传统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在通信专业建设方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少数老牌的以信息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跟上了通信技术发展的脚步,而很多以机电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则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或正处于课程改革探索中。传统课程体系对培养现代通信人才的束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有些高职院校的通信技术专业是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大部分课程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相同,只是更换了几门专业课。如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在理论教学方面,课程难度偏大,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其中通信原理课程最具代表性,高职的通信原理教材虽然比本科的教材简化了很多,但仍然以讲原理为主,公式推导较多,以高职生的基础这些内容是很难掌握的。在实践教学方面,这些课程的配套实验与基础课实验没有太大区别,还是在实验室用教学仪器做实验,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相距甚远。高职的专业课程不是本科的简化版,如果不跟企业接轨,不面向职业能力来设置课程就很难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专门人才[1]。

2.实训内容与岗位要求不符。有些高职院校为节省办学成本,通信技术专业的实训内容与电子技术专业的毫无二致,如安排几周时间装配和焊接简单的电子产品。这与通信专业毕业生将来的职业定位是不相符的。现代通信设备几乎都是利用计算机来控制的,因而通信行业内的大多数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对具体的电路知识和焊接技能要求不高。即使是设备维护和故障检修人员也只要查找有问题的模块并将其更换就可以,并不涉及到具体的电路层面。整个通信行业中,只有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线才需要装配、焊接、包装工人,这类岗位更适合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通信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也可以从事这类工作,但不是主流方向。

3.基础课开设没有专业针对性,对专业课的支撑不够。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电路方面的课程占学时太多,如电路基础、数模电等。这些课程与电子类专业的学时一样,难度也相同,而后续的专业课实际上与这些基础课关系不大。这就造成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脱节,学生感觉前半段在学电子技术,后半段才学的是通信,最后二者都没学好。由于高职的实践环节较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不强,上理论课的时间实际上是很短的。电路方面占用的学时过多,通信基础理论课的学时就会减少,专业课就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这对将来的职业发展是很不利的。

4.外语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如前文所述,通信行业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这类岗位绝不仅仅是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就能胜任的。很多通信设备的操作界面是英文的,如果不懂英语,就无法操控这些设备。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通常安排两个学期,每周4课时,此外,还有一个学期的专业英语课。从学时来看,英语课占用的时间并不少,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无法看懂通信软件中的英文,其中包括英语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这说明,学生在现有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事实上,通信技术领域中有很多专业词汇以及表述句型在公共英语课上是学不到的,而专业英语课学时较少,词汇量也不大,难以达到熟练操作英文界面的要求。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通信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紧跟技术和市场的步伐,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来进行设置。针对传统课程体系的弊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整合电子类基础课,增加通信类基础课学时,降低教材难度。电子技术专业中的电路基础、数模电课程学时多、难度大,通信专业也采用这样的课程体系显然是不合适的。可以减少电路基础的学时,将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合成一门课程,降低难度,以概念介绍为主,不深入讨论电路设计方面的问题。高频电子线路可以作为通信专业的基础课,也应以介绍原理框图为主,尽量避免分析复杂的具体电路,强调高频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关系。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太强,公式推导太多,不适合对高职生开设。可以将该课程改为通信概论,介绍通信领域中的基本概念。此外,还应开设移动通信概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介绍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本科教材通常用数学工具来阐明通信理论问题,有些高职教材的编写也沿用了这一方法,只是删减了一些内容,但是高职生还是很难掌握。在教材选用方面应避免使用这些类似于本科简化版的教材,而应采用以概念介绍为主,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的教材。

2.着眼于应用,开设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高职专业课的授课内容要让学生毕业后就能用得上,且具有可拓展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从目前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来看,3G/4G技术在若干年内仍占据市场主流,而且移动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日益紧密,专业课的开设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可供选择的课程有:3G/4G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光纤通信技术等。授课方式宜采用学做一体,边教边学,降低理论难度,强调技能的掌握。

3.实训内容必须紧扣岗位要求。通信行业的岗位一般不会接触具体电路,电子产品的装配、焊接这类实训内容对提升职业能力帮助不大,应该取消。可供选择的实训内容包括:基站设备数据配置、网络设备数据配置、网络布线施工等。实训课是集中一周或几周时间对某项技能进行强化训练的教学环节。实训环境应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才能做到毕业即可上岗[2]。

4.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信行业的岗位要求能看懂通信软件的英文界面,这仅靠学学英语是不够的,必须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加以强化[3]。现有的专业英语课起到的实际效果其实很有限,不如取消,将学时分配到专业课中。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要求学生记住专业词汇和常用句型,并且将这些内容纳入课程考核体系。

四、结束语

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却呈下降趋势[4],如果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来教学,难以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毕业生。采用传统课程体系教学的高职通信专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专业界限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理论课难度偏大,实践课与岗位需求脱节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针对传统课程体系的缺点,本文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来构建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路,在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双语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根据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高职院校才能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寿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容与方法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1).

[2]白洁。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

通信高级工程师论文 篇10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协作教研; 平台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刘金河(1966—),男,河北文安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研究。E-mail:。

教育均衡发展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的理念,这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提出。近年来,在整合区域内外各类资源,建立一体化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资源环境和支持体系方面,我国各省、市(区)分别在三网合一、多功能平台集成、教师在线研修与备课、在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教育网络建设现状,建立一套由省、市、县的三级教师专业发展资源支持机制,使区域内所有教师都能平等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最终实现区域内教师专业能力的均衡发展。[1][2][3]

一、基于区域协作的教师专业

发展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一)为区域内教师培训提供课程资源支持

网络课程平台通过为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提供大量优质资源,有效支持教师将培训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体系化的网络课程支持能使教师培训工作有效展开,实现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教师自主学习与网络课程学习相结合、网络校际协作与共同研讨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并培养其网络学习习惯与校级合作技能。

(二)支持区域教师协作教学和教研

1. 为区域教师校际协作教学提供支持

网络平台能为教师提供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教案积累、教案评选等服务,同时提供相应学科、年级的教学案例、备课模版、教学素材等资源,方便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备课。利用网络协作备课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备课,共享教学设计。如在协作备课中,网络协作平台自动保留备课过程中的每位协作者的修改痕迹,以促进教师的协作;在教师完成协作备课后,教师设计的教学案例、开发的教学资源能够直接被用于课堂教学,同时能被、下载,以供边远地区教师下载,适用于农远模式一、模式二环境的教学;在教师实施协作教学时,能够进行在线的同步课堂教学和离线的异步课堂教学录像观摩与评析,教学协助者能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指导和协助活动。

2. 为区域教师协作课题研究、研修活动提供支持

网络平台能为教师提供课题研究支持,通过动态更新、展示优质教学视频供教师观摩,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帮助。也可以通过提供虚拟学习社区、博客、微博群等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如使用QQ、YY、教研社区等组织网络研讨会。网络平台还能支持教师的各种研究活动,如“一对一指导”、“协作交流”、“团队教研”、“校际协同教学”、“系统的课程学习”、“教学直播互动”以及“教学录播”互动等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

二、国内外典型教师专业

发展网络支持平台分析

(一)国外典型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支持平台分析

国外用于从事Internt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平台主要有Tapped In、 Thinkfinity等。

1. Tapped In

Tapped In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平台建立于1997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开发和运营,①是一个为教师提供终身专业发展学习服务的平台。Tapped In的虚拟情境采用了一种多用户的虚拟环境,并整合了许多新一代的协作理念,设计并嵌入了多种组件,使虚拟科研平台具有透明性、扩展性、持久性和易用性等特点。该平台提供超出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资源、在线支持工具等,还为教师提供独自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的学习空间,平台管理者可以在平台中创建和管理小组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采用文字聊天、电子邮件、内部短信等方式相互交流。

(1)虚拟情境

Tapped In采用了新一代的在线学习工具,包括聊天室、视屏以及白板教学,能够满足教师的日常交流学习的需要。Tapped In的虚拟情境设计采用Building、Floor和Room的分层设计理念。用户进入Tapped In,首先来到接待室,接待室包括一份虚拟校园地图和Tapped In大楼的每层目录,在导航中可以见到People、Places、Groups、Calender、Library、Jobs。通过在线支持,教师可以查看最新的登录信息、群组讨论信息以及网站为大家提供的图书馆等信息。教师通过三层架构设计的三部分,选择自己需要进入的学习地点。

(2)教学讨论区(Discussion)

平台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讨论活动,给出讨论话题,然后由教师在线讨论。日常的讨论按照“设计—教学—探讨—反思”的模式循环进行:首先由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教学;在完成教学后,教师在Tapped In平台自己的教学案例,并提出个人的问题;然后在带队教师的引导下,所有在线教师就某个案例进行在线探讨;教师根据话题的讨论情况,再次设计自己的教学。

(3)面向导师的在线研讨

由固定的导师在Floor中定期开设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如教师进入行动研究群组时,有关行动研究的信息能迅速映入眼帘。在话题讨论中,每个开设的栏目都有固定的所有人和仲裁人。导师根据自己的固定话题,引导群组教师展开讨论。每一个固定的群组信息在平台中也会进行统计,这样可以结合email进行异步的联系。

2. Thinkfinity平台

Thinkfinity由Verizon 基金会及其11个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是一个综合数字学习平台。②Thinkfinity为美国K-12的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基于课程内容和基于标准的免费网络教育资源,为全美教师在线和面对面相结合的高级技能培训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发展项目、课程计划等。

(1)Thinkfinity的资源

Thinkfinity的资源有基于课堂的学习资源(教案、互动游戏)、基于家庭及课外学习的资源(游戏与工具、父母与孩子、读写能力)、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在线课程、直播网络讨论会、录播网络讨论会)等。这些资源的开发以英语语言文学、外语、艺术、数学、经济学、科学、地理、历史、政府和公民等核心课程内容为主,与国家教育标准保持一致。

(2)Thinkfinity的组织

由Verizon 基金会赞助11个机构开发了10个为K-12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免费教育资源的学习平台。Thinkfinity也是SETDA(the Stat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rectors Association)、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CCSSO(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NEA(National Educational Association)等五个重要机构的附属机构。Thinkfinity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网站内容,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优质资源,既保证了网站内容的质量,又保证了网站资源的建设。在成为免费网络社区的一员后,学习者可以获取资源、结交朋友、分享思想、提供建议、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建社区等。

(二)国内典型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支持平台分析

1.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①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国内多个省级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参与,是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大型网站,主要为教师提供“新课程改革”、“国培计划”等项目在线课程培训。平台以在线课程为主要形式组织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同时提供一定的教师论坛与博客功能,支持教师在线交流。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资源以教师远程非学历课程为主,资源开发以新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教师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由新理念通识培训、新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师德教育课程、专业提高课程、新课程专题讲座、新课程典型课例、新课程学习方法指导、新课程校本研修等构成,按综合、高中、初中、小学进行分类。同时还提供拓展内容,如剑桥英语、Primary Colours教学资源、专家报告、新课程实验教学等。受训教师注册选择相应课程后,通过阅读教学内容、观看教学视频、在线讨论、提交作业作品等活动完成课程学习,最后通过课程考试获得课程学分。一门课程一般分为16~24个学时,设置3~5个左右的作业,由学习者分阶段完成。教师只有在完成了所有作业,通过在线考试后,才能获得该课程学分。

2. 江苏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由信息、资源服务、数字化学习、活动中心和金教工程等五个主功能平台和13个大市分中心平台组成。该平台建立了省、市、县(市、区)三级门户系统,其核心平台具备用户中心、资源中心、运营中心、消息中心、管理中心、接口服务等功能,能够满足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不同用户日常应用和学习需要。

(1)主功能平台

主功能平台包括信息平台、资源服务平台、数字化学习平台、活动中心平台和金教工程平台。信息平台主要包含省级教育新闻、国内教育咨询、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动态和工作简报等四个栏目。资源服务平台提供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学生素质拓展资源,资源由省级开发的资源,也有汇聚自各大市中心的优质资源,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提升和共享。数字化学习平台则为全省师生建构了一个先进的、面向国际化的网络交互环境。活动平台则为全省师生提供各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字化学习体验活动,基于活动平台支持的活动开展由活动申请、活动审核、活动准备等规范的管理支持。金教工程则提供全省各级教育教学管理支持。

(2)大市中心平台

江苏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下设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等13个大市分中心平台。市中心平台主要包含新闻资讯、学校频道、教师频道、学生频道、家长学堂、资源中心、招考中心和活动专区等一级栏目。学校频道包含专家答疑、名校展示、名校资源、数字校园等栏目。教师频道包含名师资源、名师在线、名师工作室、优秀教案等栏目。大市中心平台是地区性的集教育资讯、电子政务、资源支持和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平台。

3. 福建基础教育网

福建基础教育网由福建教育学院主办,为福建全省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平台主要具备教育宣传和电子政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基础教育学科资源服务、全省各类教育网站链接等功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主要通过集成“福建省名师网上授课教研活动平台”、“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校长)远程研修平台”、“福建基础教育课程与研修资源中心”、“福建省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福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远程培训”、“福建国培计划平台”等子平台来实现,以教师培训、教师网络研修、教师教学资源(课程)支持、名师工作室、教师交流论坛等多种形式为全省所有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支持服务。名师授课平台包含中小学各学科名师授课实录、教研资讯、教学专家团队、名师风采、与名师互动交流等。教师研修平台主要包括教师培训、研修资源和研修活动等板块,教师培训板块整合了省内各类教师培训项目等,教师研修资源板块整合了在线教学视频、培训/研修活动问卷调查、教师信息库、热门研讨话题、优秀作品、课程(培训)资源等。

此外,平台提供了元资源分类、出版社教学资源分类和特色资源分类的多元化基础教育教学资源支持服务。元资源即按照学科分类的,以积件形式生成的学科教学资源;出版社教学资源则提供了适配不同教材出版社所出版教材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辅导资源;特色资源包括校本资源、仿真资源、考试(中考、高考)资源、教学工具资源、视频资源、教师研修资源、信息技术专项资源、福建特色基础教育资源等。

三、基于区域协作的教师能力

均衡发展网络平台设计

(一)平台基本功能结构设计

从支持区域教师专业能力均衡发展的需求出发,借鉴国内外典型平台的先进经验,研究者认为,一个具备完善功能的区域协作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网络支持平台,应该具备教育信息宣传与教育电子政务、基础教育资源支持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等三大基本功能(如图1所示)。平台统一设置省、市、县、校四级管理账户,由省一级管理中心负责全省区内各类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规划、审核、质量管理、活动认证以及技术支持,地市一级管理中心负责本市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指导,县一级管理中心和校一级管理中心依托县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本县(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实施和指导。

1. 信息宣传与电子政务

主要展示国家、省、地市教育新闻以及国内综合类教育资讯,承担省一级教育政务信息公开和教育行政事务自动化办理。

2. 基础教育资源支持服务

主要提供基础教育各阶段的学科课程教学资源、中高考考试辅导资源、区域特色教育资源和教师教学研修资源。其中,学科课程教学资源分为元数据资源库、学科课程资源库、出版社教材配套资源库,区域特色教育资源的建设包括各地区校本课程资源、区域文化教育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德育教育资源等。

3.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

主要提供教师教学研修资源服务、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服务、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和教师交流论坛、博客服务。功能平台界面主要显示特色资源展示、教研资源站内检索、教师培训动态、教师研修动态、教师博客展示、热点讨论展示、在线协作工具等模块。其中站内资源检索可搜索课程、用户、专家、学校和资源等;教师培训动态展示包括培训公告、最新培训课程、最新学习统计等;特色资源展示包括在教师培训和研修活动中最新原创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教学素材、精彩专题网站展示、名师工作室推荐等;教师博客展示区包括最新博文、精彩博文、名博推荐等;协作工具功能区包括多方教学语音视频协作系统、在线求助、答疑等。

(1)教师教学研修资源服务

提供省、市一级名师讲堂、学科教学专家讲座、说课视频、名师课堂实录等视频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指导案例、教学反思心得和教学研究成果等多种形式的教师教学研修资源。同时,教师研修资源整合为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支持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教师在线备课的资源调用。

(2)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支持服务

课程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为学习资源呈现、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支持、学习活动的评价和管理。通过采用课程管理系统支持区域内各类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通过为各地市、县中心提供统一的培训中心账户管理,支持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在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组织开展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师培训活动,省级管理中心通过该平台统一实现对省域内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活动的质量监督和培训认证。

(3)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支持服务

主要为教师在线网络课程学习、校际教师在线协作教研、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教师协作课题研究等不同类型网络研修活动提供模块化的功能组件支持,为上述活动提供模块化的功能组件套装服务,如教师在线协作备课系统、教师网络课题教学互动系统、网络研修工作室动态生成系统等。

(4)教师交流论坛、博客支持服务

主要提供教师博客、教师论坛、教师圈子等交互工具支持。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开放的信息平台,可以让教师发表自己个性化的反思结果,有利于教师深入思考并把隐性的个人知识显性化,促进教师知识的积累和转化。教师社区(论坛)为教师在线学习交流提供一种比较开放的环境,教师通过论坛逐步形成网上学习社区,进行合作式、讨论式学习,通过BBS可以建立主题讨论组,发表意见和评论。

通过教师个人中心,提供对教师参与学习课程、研修活动、资源作品、博客、圈子、论坛等的导航功能。如教师参与的课程、热门课程和搜索课程,的博文、关注过的博文,的资源、关注的资源,的话题、关注的话题、对话题的最新回复、话题管理等。对不同等级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权限管理,如普通教师只能学习课程、搜索课程,骨干教师可以协助管理课程,专家可以管理课程等。

(二)平台建设布局与系统管理规划

1. 平台建设布局

平台由一个省级主平台和多个地市中心平台构成。由省级教师专业发展主管部门统一负责省市两级平台的建设和省级平台的维护管理、市级中心平台的技术支持,市级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中心负责维护管理市级平台。市中心平台的建设以省级平台为依托,主要通过调用省级平台资源和建立地方特色资源,以支持地方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同时提供本地区以校为单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支持服务。

2. 平台系统管理规划

平台系统管理由省、市、县、学校分级管理,并由省级教师专业发展主管部门进行统一身份认证。省级平台设置省、市、县三级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中心管理账户,市级平台设立市、县、校三级教师研训管理中心账户,省、市两级用户数据库实现统一对接。

(1)管理账户

管理账户分为系统管理账户和省、市、县(市、区)、学校四级管理中心账户。系统管理员是网站最高级别的用户,负责网站的整体设置以及各级管理员的注册工作。省级管理中心账户由省级教师培训、研修活动组织机构申请获得,通过省级管理中心账户组织实施省一级的教师培训和网络研修活动,并由省级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进行教师继续教育活动质量监督认证和学分登记管理。市级管理中心负责市中心平台的日常管理维护,负责对辖区内县(市、区)、校两级管理账户的管理、市级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县级管理中心通过登录省、市平台参与各级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本县区教师管理,依托市级平台组织实施县级教师继续教育活动,负责本地资源的管理。学校管理中心通过登录市级平台管理本校教师学习活动,组织开展校级教师网络学习研修活动。

(2)教师用户

通过市、县(市、区)管理员实名注册所属地区教师用户,教师用户实名登陆后,方可下载使用平台资源,参与学习和研修活动。

(三)平台基本技术架构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支持平台基于Web建立和运行,使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作为技术构架(如图2所示),教师之间、教师和专家团队通过浏览器进行沟通。[5]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介入教师专业实践后,为教师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资源和工具支持,并成为教师专业的构成要素,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信息时代的教师学习在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同时,也呈现出社会化、分布式和情境化的特征。教师只有在与他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使用的各种技术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认识和表达自我、在社群中与同伴有效交流互动的时候,才能够很好地学习并发展他们的专业知识。[6]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作用的有效发挥,在于一整套完整可行的,涵盖技术支持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政策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继续教育执行政策、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管理标准等)、队伍保障、运行策略、资源环境支持的区域协作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执行。

[参考文献]

[1] 张天雪。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模式、路径与政策理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81~86.

[2] 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6):58~61.

[3] 林秀钦,等。技术支持的国际教师教育项目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8,(5)8:13.

[4] 李华,等。网络协作教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10~114.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