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论文【最新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英文论文【最新9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完整的英语论文 篇1

暑假的时候,钢琴老师教了我一首新曲《童年回忆》,原因很简单:她觉得我的钢琴水平可以弹完整首曲子。一开始我以为不会太难。结果一遍又一遍,我连唱最简单的节拍和配乐都支支吾吾。“没关系,这是第一次试镜,不熟悉,第二次就好了!”我这样安慰自己。再唱一遍,我信心满满:“哆… Mila …哆…”比上一遍好,但还是口吃。我尴尬地看着老师,老师却冲我笑了笑,仿佛在说:“没事,多练。”我笑了笑,继续唱。我花了半节课终于唱出来,还是语无伦次。开始玩。我看到的时候按了一个键,但是抬头看下一个键的时候,突然找不到纸条了。我急着找啊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老师看到了,提醒我:“从这里开始,继续玩。”我又尴尬的脸红了。我一遍又一遍的放,但是没有问题——一会儿放错音,一会儿把低音变成高音,一会儿听不懂音,一会儿丢音。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变傻了。我连这么简单的曲子都不会弹!我开始不耐烦了。越回放越乱越丑。我都快哭了。“别担心!注意,看笔记,手指摆放整齐,腰挺直,手臂稍微张开。相信自己。来,再放一遍。”老师用温和的语气安慰道。我看了看老师,又看了看钢琴,眼神更坚定了:老师说的对,相信自己!再认真弹一遍!我深吸一口气,全神贯注地玩着。“很好!注意!”老师不时提醒他。优美的旋律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一个美妙的音符从我的手指间跳出来。渐渐的,我弹的很流畅。我不再匆忙,而是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最后,我学习了《童年回忆》。看来无论你做什么,担心都没有用。只有全心全意地尝试,你才会获得最终的成功!

完整的英语论文 篇2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目标的实现,英语,这门世界通用语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国各大高校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方向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本文主要探究高校英语专业不同方向学生目前就业情况,以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建议,为高校培养英语人才提供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

英语专业就业分析

一、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各国联系更为密切,而英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现在,过多的人员涉入英语这一行业,导致大批的英语毕业生难以就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及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需求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了解一些行情,有利于英语专业学生更好就业。

二、采访调查分析

在对省内某所著名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和相关就业负责人的采访中,获得一手就业资料。英语专业在此高校细分为英语语言文学、翻译、英德双语方向,近几年英语专业各个方向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此外,老师提供资料显示,近几年英语专业学生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严重影响就业率的高低,也因此很多学生选择读研或者出国留学。

三、问卷的数据分析

问卷结果显示,大家对英语专业不同方向就业问题认识很局限,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准确定位英语专业各个方向以及其特点,极少数人能够清楚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类型以及不同工作类型的要求和特点。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中,大一占;大二,大三,大四。大三大四学生面临实习以及就业等问题,对此课题了解较深,其占据比例很大有一定合理性。被调查者中英语类所占比例为,非英语类,因为非英语专业部分同学现在已经或者意向从事英语相关工作,所以其占据一定比例,存在合理性。

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国际贸易方向,旅游方向和师资方向。其中,国际贸易方向提供国际贸易业务人员、商务翻译、商务助理等方面的职业。旅游方向主要涉及英文导游及涉外宾馆的接待及管理人员、外企业高级文员、外向型企业等工作岗位。对于师资,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高中的教师都是可选的。具体分析问卷得出,的问卷参与者不清楚上述英语专业相关就业方向,对于各个就业方向具体细节了解的更是甚微。

关于英语专业的重要性问题,的人都觉得英语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太重要,因为很多学而不精使英语成为一个弱势专业(只要会简单地说写),而的人认为英语专业很重要,放眼英语国际化高端职业,国际化的高端英语人才还是十分急缺的。大部分人认为现在人才市场上对英语需求的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其中有23%的人认为翻译(口译和笔译)是很需要的。80%的学生认为较适合英语方向的是外贸行业,次之是酒店和旅游。

关于工作地和具体工作细节问题,近年来部分沿海城市和大城市日益趋于国际化,大型企业,外资企业,日益成为毕业生向往的就业目标,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企业在工作中会有大量的场合要接触到英文文件、材料、资料以及直接和外方进行业务上的接触。甚至有些公司会在公司的日常文档中要求直接使用英文,所以现在高水准的企业对英语实际应用水平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参与问卷设计的大三大四学生中,英语相关工作的实习地点和工作地点多数在沿海城市或者国际大城市,以期获得高档次、宽领域、多方位的工作培训和工作经验。

关于薪资要求问题,的人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希望是2500元到3000元之间,其次期望3000元到4000元,10%期望4000元以上,几乎没人期望是2000元以下。个人能力、社会需求和大众趋势,都影响问卷参与者对薪酬的期望值。

目前我国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专家推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规模如此庞大的人群在学英语,可实际应用水平到底如何呢?据国家外文局调查,目前我们从事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的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缺口高达90%。大部分人对于自己能胜任的职位没有考虑过,都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约80%的学生很重视大学的专业课学习,少数人只求一般或者能过就行。由此可见,学习的氛围还是很浓烈的。

四、结语

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要看他的能力和实力。此外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现状,英语专业学生更加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去适应社会的需要,学习外语之人虽多,但是高端翻译人才和国际化高尖端英语人才依旧紧缺,因此学生更要去重视英语,提高自身水平。在社会提供这么多机遇的条件下,更要努力完善自己的英语水平,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张雪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J].外语研究,2001

[2]何国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时空,2007(3)

[3]郭丽虹。关于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问题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8(05).

完整的英语论文 篇3

First of all, I’d like to express my deepest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essor X XX, who has done a great favor to my thesis. From the planning of the questionnaire to the revision of the thesis, I have benefited greatly from his patience, encouragement and excellent guidance. What’s more, I am deeply moved by his serious attitude towards academic work.

Secondly, I would like to give my thanks to the hundred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Guilin Experiential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th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and Guilin Middle School, who have provided the statistics of the investigation for my thesis, especially Mr. X XX, the vice headmaster of the Attached Middle School and Ms. X XX, who supported me a lot in my investigation.

Finally, my thanks go to Ms X XX and Ms XX for their valuable suggestions.

完整的英语论文 篇4

Thanks to my tutor professor XXX, he wrote to a doctor of letters) are careful meticulous, conscientious and meticulous style has always been my work and study of the model; They described the teach and outside-the-box thinking gives me endless inspiration.

Thank my small white teacher, this paper details and each data of each experiment, cannot leave your careful guidance. And you, cheerful personality and tolerant attitude, help me to quickly into our new laboratory

Thank my roommates, from distant home came to this strange city, is you and I jointly maintain the brotherly feelings between each other, sustained by the family harmonious dormitory. For four years, as if just yesterday. University graduation thesis thank-you note thank-you notes. Four years, we have no red face, no oral fight, not happen ago college to worry about any unhappy things. Only in the future we rarely get together for a year again yuan hajek said meal, it doesnt matter, go their own way, you take good care. I wish to . C in peace, left-behind fudan D, EF happy, diversionary measure G the smooth, also want to leave our bedroom HI open happy heart. The time we share together, Ill remember for a lifetime.

Thanks to my mom and dad, how much breakwater grass, tree back, gratefulness, repay you, you always healthy and happy is my biggest wish.

In the paper the completed, my heart cant calm, from began to enter the subject thesis is completed, how many respectable teachers, students, friends gave me speechless help, here please accept my sincere thanks!

英文论文 篇5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我国对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并不十分清晰,对目标内涵的层次定位更是模糊,因此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进步缓慢。本文认为,只有明确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才能找准英美文学教学的层次定位和课程设置。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应实现两个突破:一是要突破专业选修课的限制,二是要突破英语专业的限制。

本科阶段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应以阅读体验、文学常识和批评方法为轴线,研究生阶段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则应以文学史、文学理论和专题研究为轴线。在过去十多年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从传统的分配型转向市场选择型,本科教育逐渐从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为培养研究性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曾经是英语专业主要支柱课程的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其主要问题是,大量学生把学习热情转向与市场关系较大、有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如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文学课程受到冷落,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①如何应对这一现实,李公昭教授说:“除了从社会、环境、教育思想等方面找原因外,我们更应从自身去寻找原因。

比如,我们应自问: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美文学课究竟应该如何设置,英美文学课的教材究竟应该如何编,编入哪些内容才更科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英美文学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更有效地吸引最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讲授英美文学课的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广大讲授外国文学课的教师都来参加讨论,并拿出有效的办法,以推动外语专业外国文学课的教学”(李公昭11)。李教授提出的问题是中肯的,我们必须全面反省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层次定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走出英美文学教学的困境。

一、英美文学教学目标内涵的认识根据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可包括:文学导论;英国文学概况;美国文学概况;文学批评”。这一表述比较笼统,缺乏指导教学实践的层次感,但为我们提供了英美文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框架。再结合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把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内涵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基于感性认知的经验层次。它的重心是把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亲身阅读体验,逐渐培养起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判断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大量文学原著,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二是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这是一种基于理性认知的知识层次。它的重心是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史的发展概况和脉络,了解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作品和作家,从而获得英美文学的基本知识。三是英美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理论思辨的审美层次。它的重心是通过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介绍、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思辨能力。如王守仁教授认为,英美文学课程“是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王守仁11)。四是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nationalcharacter),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culturalawareness)和文化认可(culturalrecognition)②的跨文化交流层次。它的重心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进而胜任跨文化交际,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五是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培养人文情怀,张扬人文主义精神,这是基于人文关怀和道德塑造的哲学层次。它的重心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认识人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文学涉猎广泛的题材在表达悟识、反思生活方面的价值是任何其他方面的学习所难以取代的。除此之外,外国文学也是真正学好外语难以回避的路径”(虞建华8)。

对照以上分析,我国现行的本科英美文学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即王守仁教授总结的“文学史+选读”(王守仁10),主要偏重于第二层次,即对英美文学知识的系统传授。文学史教材编写得面面俱到,知识点过于细琐和庞杂,学生陷于知识的无边海洋,无暇旁顾。文学选读课程往往从古典作品开始,学生还不具备阅读英语古典作品的语言能力,加上课时和古典文学参考书的限制,学生自学能力有限,教师只能解读经书式地逐词、逐句讲解。生动活泼、美仑美奂的文学作品被解析得支离破碎,失去了文学作品应有的艺术魅力。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阐释和评价的参与,学生成为文学知识和作品分析的被动接受者和学习者。他们的学习任务往往凝缩成对英美文学历史背景、事件、人物、作品、思潮及其评论的知识性记忆,文学课程“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认识人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教化功能难以实现。学生对作品,尤其是现、当代作品的阅读和反应,是本科英美文学课程应有的起点。本科英美文学课程必须把目标定位在,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体验和阐释,增进人生阅历,丰富跨文化知识,培养审美能力,陶冶精神情操,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多数学生真正领悟到文学课程的“有用”和“意义”。总之,本科英美文学课程的基本定位不应该是专业理论课程,而是着眼于启迪思想、开发思维潜能的素质教育课程。换句话说,本科英美文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具有人文关怀意识和高尚审美情趣的现代人格,而不是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和批评的专业工作者。后者的培养任务,已经历史性地转移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即本科教育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只有统一了这个基本认识,才能有效地讨论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问题。

二、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要实现英美文学教学的五个目标内涵。

必须思考的问题有:我们需要开设哪些课程?某一课程应该在哪一阶段开?哪些可设为必修课,哪些可设为选修课?要实现专家们提出的人文素质、思辨能力、审美情趣的提高,是不是非得专门开设文学史?本科的文学史教材应该怎样编写,是不是应该类同于研究专著?对文学史知识面的掌握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什么不同要求?本科生的文学课程应该达到什么层次?哪些问题以留给研究生去学习?目前流行于各高校的英美文学课程结构,是英美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总体来讲,实际教学情况是过分偏重英美文学史知识,对文学理论知识和批评方法重视不够。这种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对英美文学发展史链的重视,有学者甚至要求英美文学史教材要更加全面,要“首位贯通、主次分明、脉络清楚,对各个时期的各个文学流派应尽可能详细地讲清其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情况,讲清各种文学思潮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继承,文学史的线索要清晰明朗,最好不要留空白此外,教材还应吸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一些所谓的主流或非主流作家作品应重新界定,对中外研究的同异应有所交代”(程爱民等13)。如果着眼于培养英美文学专业人才,这种高度专业化的教学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普遍按照这一要求来设计英美文学课程,则是难以实现的,因为英美文学的教学内涵和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推进和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事业的进步,外国文学史链越来越长,分支越来越细;第二,国内外对主流、非主流作家作品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比如由于女权主义运动和少数族裔民权运动的推动,研究英美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第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在不断开发新课程,留给文学课程的必修课时已经大量减少,而且只会越来越少;第四,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和选修英美文学课程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大多数不从事英美文学研究或教学等专业工作。英美文学课程体系是否需要突出英美文学史,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从小学语文到大学语文,接触到的中国文学经典作品可谓不少,但我们并没有按照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次序,更没有在语文教材中安排系统的文学史知识。《中国文学史》只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同理,《英美文学史》也应该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只有英语专业,而无英语语言文学专业,③其导向显然是着眼于本科教育的“宽口径”,给予各个学校选择专业特色和发展重点的自由空间。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作为二级学科设置在研究生阶段,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但是,我国英美文学教学界似乎没有敏感地把握和应对教育部的这一意图。在语言学和文学课程与专用英语(ESP)课程平分秋色的今天,比较现实的考虑是如何划分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文学教学的不同任务和目标,如何在本科阶段真正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培养学生解读、阐释文学作品的能力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自我的认知需求。以上四个现实问题迫使我们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英美文学课程的性质。英美文学课程最少可以按照四个层次来理解和设计。第一个层次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目前大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和不断提高英语水平的渴望,以及大学的师资力量和素质教育取向,都为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提供了可能。④我国大学英语的改革方向,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文化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改革的目标是相同的,即大学英语教学从单纯为了学生考级,转向提高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这就为开设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提供了合理性和操作接口,并且使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层次上,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一定要定位在经典文本的阅读和阐释上,不追求英美文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不追求文学批评的理论性,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英美文学。

经典作品可以根据任课教师的偏好和特长来取舍,课程的内涵和名称都是开放的。课程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分类的,如《英美现代小说赏析》、《英美诗歌赏析》、《英美戏剧赏析》等。第二个层次是面向全体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学选读》和《英美文学概论》,课程性质是专业基础课,为英语专业各个方向的学生所必修。在这个层次上,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要定位在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和主要经典作品上,应开发若干种全国统编教材和教参。《英美文学概论》要以文学语法(literaturegrammar)知识,如文类、主题、人物、情节、叙述、文体、民俗等为主,辅之以英美文学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介绍。此外,在这个层次上,英美文学教学还要渗透到《综合英语》和《阅读》等课程教学中。原著可以放进《综合英语》教材里,⑤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精读一些文学经典作品的短篇或节选;《泛读》教学除了涵盖实用文体以外,还要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名著,让学生每学期读几本英语小说、戏剧。这些课程以阅读体验为主,文学知识和文本分析为辅,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实现文学的娱乐和教化功能。第三个层次是面向英语专业中具有文学偏好和学术兴趣的学生开设专业选修课,如《英美文学史》(通史)、《文学批评方法》、《英美小说》、《英美诗歌》、《英美戏剧》、《英美电影》、《英美散文》等。具体开设哪些课程,应根据具体学校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加以选择。在这个层次上,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应定位在英美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批评的方法上,它的重心是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审美能力。第四个层次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在这个层次上,课程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从事英美文学教学、评论、出版、研究和翻译的专业人才上,要求学生掌握系统而充分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知识,接受严格而专业的学术研究训练。因此,课程重点是文学史、文学理论和专题研究,比如英美文学的断代史、经典作家研究、国别文学研究、经典作品研究、文学流派研究、文学现象研究、文学类型研究、文学理论研究,等等。具体开设哪些课程,应当视学校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而定。以上思路可以总结为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一、二、三模式”,即一个体系,两个突破,三种要求。一个体系是要建立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目标明确、外延广阔的开放式英美文学课程体系,供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自由选择。两个突破,即英美文学课程一要突破专业课程的限制,让英美文学渗透到英语专业基础教学中;二要突破英语专业的限制,让英美文学课程向全体大学生开放。两个突破的目的是要扩大英美文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使英美文学课程摆脱英语专业理论课程的限制,成为一门大众化的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课,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秀英美文学作品和文化遗产的陶冶和滋养。

三种要求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课程性质建立三种不同的课程要求,即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要求以阅读和赏析为主;对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英美文学课程,要求以阅读和评论(包括评论方法)为主;对以英美文学研究为发展方向的本科生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英美文学课程,要求以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专题研究为主,当然应包括阅读实践和文学批评的方法训练。文学批评方法课程应开设在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可开始西方文论的学习。掌握了批评的方法,会大大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兴趣。本科阶段的文学课程,要以介绍性、体验性、审美性为主,可以和电影、电视、录像片结合起来,把文学看成是大众的娱乐和教育手段,而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和理论。简而言之,本科阶段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应以阅读体验、文学常识和批评方法为轴线,研究生阶段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则应以文学史、文学理论和专题研究为轴线。这样的层次定位可能更符合我国当前英美文学教学的实际和需要。

三、英美文学教材和课堂教学方法文学选读教材编写中的传统思维定式,是造成学生对学习英美文学缺乏热情的一大因素。

目前,大多数英美文学教材按照年代顺序编排,教学从早期诗歌等古典作品开始,到20世纪初或20世纪上半叶就结束了,学生很少读到英美文学的现当代作品。这是按照文学史链安排教学内容的必然结果。早期作品难度较大,要么生词太多,要么背景遥远,要么篇幅太长,文学课往往上成了语言课,导致课程进度缓慢,教师除了精解语言难点外,就是讲述作品的故事梗概,缺少对作品的审美解读。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曾经用公式i+1来说明外语教学内容的难度问题。如果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i级,他能接受的语言输入难度应该为i+1。如果难度为i+2,则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压抑和焦虑;如果难度为i+0,则不能激发求知欲,也没有提供进步所需的新知识(Krashen100)。因此,精心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并且给予必要的处理和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果借用克拉申的公式来衡量现行文学教材的难度,那么不少本科文学教材的难度可能是i+2,甚至i+3。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受到抑制。这里有两个事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问题。2004年4月两位瑞典的大学教师Ingegard和Gunnilla到宁波大学做学术交流,她们准备了6首瑞典当代诗人的英译诗歌,给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上课。作品的主题都涉及到当代话题,生词不多。首先,她们轮流朗读了这几首诗,然后让每位学生再默读一遍,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划出重点诗行,写下简评。她们再根据学生的选择分组,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感受和评价,最后让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情况。

另一代表再给全班同学朗读他们讨论过的那首诗。学生们思想活跃,发言踊跃,而且还能把不久前在《综合英语》课堂上学到的思想和语言表达方式活学活用到对诗歌意义的阐释上,朗诵的同学理解到位,声情并茂。学生的表现给两位瑞典教师和两位观摩的中国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瑞典教师还及时记下了学生的某些观点和精彩话语,大加称赞,说回国后要向瑞典学生交流。这个例子说明,文学作品确实可以激发学习者的认知潜力和思维能力,调动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并在相互讨论中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文学,关键是让他们读什么样的作品,怎样去读这些作品。年代久远、通篇生词的作品,自然不会受到欢迎。国内一位学者举出了另一个生动的事例,从反面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按照现行教材的体系,学生首次开始文学学习的探险,就遭遇到最为苦涩、艰难的古英语诗歌‘贝奥伍夫’。教学的实践表明,为了达到起码的理解,都是不得不花去大量时间解释诗歌用词、术语、格律等,文学课堂成了变相的精读和语法课”(史慧风100-101)。我们希望学生既了解英美文学的发展过程,又能读懂古今经典文本,还要对文学产生持久的热情,这样高的期待难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文学兴趣。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主张,要重视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和再创造。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学生对作品的参与和理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共同分享阅读经验。学生的见解有的可能是肤浅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只有通过阅读和表达的方式,才能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学课成为启迪思想、激发创见、开发潜能的人文素质课程,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学思考和交流的乐趣,认识到文学正在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思想。这样,文学的实用性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如果忽视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一味强调古典作品的重要性,把课堂变成教师灌输自己对作品理解的一言堂,就难以实现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为了让学生读懂早期经典作品,而冒使他们失去文学热情的风险,是得不偿失的。再者,文学经典从古到今数不胜数,在有限的课时内选择经典作品,理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放弃一些早期的、语言难度较大的经典作品,或把它们推迟到研究生阶段,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现、当代英美文学的经典作品,是更加理性的选择。王守仁、赵宇编写的《英美小说》,⑥以小说要素为纲进行编排,就是打破以史为纲的一种尝试,语言难度问题也比较容易兼顾。文学教材的编写方式简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文学教材都是在作品选编的基础上,加上必要的文字解释,几道思考题,再加上作者简介等,缺乏对文学理论、文学术语和文学的基本构成成分,即文学语法的介绍。文学教材除了提供阅读作品外,教授学生如何切入文本分析十分必要。因此,文学教材编写方式应该改革,只有增加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的介绍和训练,才能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加重要。这样编写教材的另一优势是理论与文本阅读相结合,理论的活力和意义在实践中得到展示。通过文本分析介绍文学理论,还可以避免理论脱离实际变得晦涩玄奥。

总之,在知识和信息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学生要在大学四年成为文学专家是不现实的期望。但掌握一些阅读文学的技巧和方法则是可能的。本科阶段打下文学阅读和批评的基本功,让学生产生对文学的兴趣,消除他们对文学的敬畏心理,应该是英美文学教学的基本定位和目标。

英文论文 篇6

英美典故具有突出的语言特色,寓意深刻。它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英语典故的用词简练,意味深长。它不仅富有深刻的哲理性,而且还被誉为语言和修辞艺术的瑰宝屋。英语典故在英美文学发展史上可谓是历久弥新,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典籍、宗教文献,还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英美典故都占据着自己的一片天地,且广为流传,由此可见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典故分为以下几类:

1、基督教典《圣经》的典故英美国家中,基督教是人们普遍信仰的宗教,它涉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西方社会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西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伦理观等也深受其影响。《圣经》,作为基督教的教典,是西方文化形成的另一源泉,对英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也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英美典故的发展。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典故都是从《圣经》中引用的,比如圣经中的人物或重要事件。如:forbiddenfruit禁果该英美典故出自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亚当和夏娃由于抵挡不住诱惑,偷吃禁果,最后被从伊甸园中逐出。除此外,还有大量来自于《圣经》中的典故,也是我们所熟知的,如:Heapcoalsoffireonone’shead以德报怨AspoorasJob家徒四壁Juda’skiss口蜜腹剑lostsheep迷途者

2.其他来源的典故有些典故产生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中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然后被人们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约定俗成,来象征一定的人或事。英语典故有些是存在于一些书面的典籍之中,而部分则是独创的,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特色。这些典故,如果我们只从它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往往不能真正领悟它的内涵,我们只有结合它的来源,它的文化背景,才能对它进行准确的解读。

二、英美典故的翻译方法

浓厚的民族特质和地方气息是语言的一大特色,英美典故也不例外。因此在英美典故翻译时,必须根据其来源及文化背景,有针对性地选择翻译策略。英美文学典故常用的翻译策略有下面几种,重点讲2种:

1、套译法汉译中西方文化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典故如果不能够用直译策略翻译,如果要坚持采用直译,不可避免的将导致其真正内涵无法传达出来。但是如果这些典故与某些汉语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就可以采用套译的策略,通过其他汉语典故将其呈现出来。如:Crocodiletears假慈悲Cantheleopardchangehisspots江山易改,本性难移Somepreferturnipsandotherspears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英文论文 篇7

关键字:英美文化历史文化日常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精神特征,而每一种精神特征都必然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其形成这种精神特征的历史根源。要想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国家间文化差异就应该从该国的历史入手,下面我们来简要谈谈英国和美国历史与文化间的差异。作为当今社会上的两大强国,英国和美国具有许多十分相似的方面,它们语言相同,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上的重大事件起着导向的作用。但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再相似的两个国家也会存在着差异之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习俗上面有很大的区别。英国人非常讲究绅士风度,这与他们悠久的皇室贵族传统息息相关,无论是他们的服饰还是餐饮礼仪,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在服饰方面,英国人对于穿着十分讲究,经常是西装革履,头戴礼帽,一举一动都散发着“绅士”的派头;而美国人对于服饰的要求却没有那么复杂,他们的穿着讲究随性舒适就好,不会特意注重衣服的款式,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在饮食方面,英国人的饮食也是相当讲究的,他们把下午茶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还十分注重餐桌上的礼仪,也经常举办酒会和宴会等;而美国的餐饮文化也非常出名,由于他们的生活节奏较快,使得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快餐文化风靡全世界,在美国快餐十分受欢迎,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二、英美经济生产差异

民族文化也在时刻影响着该国生产的商品。如上所说,英国的商品更加突出的是高端的、奢华的、以及绅士的气质,而美国的商品则以标准化、大众化、可复制化为代表。英国的劳斯莱斯与美国的福特,一个专注于高端精致奢华的享受,一个却面向大众消费者,让大家都能开上轿车。体育文化上,英国的足球运动完美地表现出了他们优雅的享受,而美国的NBA则是一个成熟的商业体系。

三、英美教育理念的差异

完整的英语论文 篇8

Good morning, all appraiser committee members. I am Deng Ting and my supervisor is Mrs Xu. With he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I have finished my paper. My deepest and heartfelt gratitude goes to Mrs. Xu. At the same time thank these teachers for participating in our oral defense in spite of being very busy. Now, it is the show time. I will present my efforts to you and welcome any correction.

The title of my paper is On Translation of Loanwords . I choose this as my topic du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 We all know that loanwords also refer to the borrowing words, and it is a product of language contact. Since the 1980s, with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ontact an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a lot of new things and ideas are introduced into China which is bound to cau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with unprecedented scope and speed. Loanwords involves in every field of social life in the new period, appearing new borrowing climax in the history. Which make the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loanwords be very necessary.

Next, it is an outline of my paper. In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I divide it into five parts. Part one presents an introduction for some scholars’ researches on translation of loanwords from different angles. Part two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loanwords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loan words, classification of loanwords, booming periods of loanwords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oanwords translation. Part three present existing problems on translation of

loanwords: fake transliterated words may cause semantic fuzzy; many versions of translation for one single word often Lead to confusion in language use; some peculiar forms of loanwords cause obscure semantic expression; unconventionally formed loanwords will corrupt Chinese normalization. Part four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analysis we explore the loanword translation skills respectively from principles and translation methods. Part five draws some conclusions that translation skills is necessary for us to achieve good translation. In addition, we must

continuously study and explore in all kinds of translation that it will help promote the reasonability and normative of the introductions of loanwords in future cultural exchanges.

OK! That is all. Thank you! Please ask questions.

完整的英语论文 篇9

This thesis would never have materialized without the help and support frommany parties.

First, I'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in China ForeignAffairs University, Professor Zhang Xiaoli, who gave me a lot of useful andconstructive advice on my thesis. With his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knowledge, hetaught me how to do research, how to revise the thesis. Whenever I sent him ane-mail concerning my thesis, he replied soon. He spent a lot of time reading andcorrecting my thesis. Only under his guidance and encouragement could I finish thisthesis.

I am also indebted to all my teachers in the English Department of China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As a teacher myself, I learned a lot about interpretation,translation, culture and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m, which is helpful to my job.

I wish to express my thanks to my leader, dean of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Linguistics,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he encouraged me constantly to finish thestudy.

At last, I want to thank my husband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and relatives,who showed their concern and support when I pursued my study.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