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那么,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体育舞蹈论文【最新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体育舞蹈 发展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TQ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33-01
前言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它拥有摩登舞项群和拉丁舞项群,共有十个舞种,如探戈、快步舞、恰恰、桑巴等。体育舞蹈具有体育与舞蹈两者的特性,既能体现舞蹈的柔美,又能展现体育的力度,是“健”与“美”的代表,受到了许多人群的欢迎。在我国,一些研究人员对体育舞蹈中的美学特征有一些研究,还有对体育舞蹈与中老年保持健康加强锻炼也有研究。体育舞蹈中,人们随着音乐律动,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还十分具有审美价值,这个过程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加人为修养。随着体育舞蹈加入高校课程中,许多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选课率也位于选修课程前列,因此,我们应该多对此进行研究探讨,努力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的发展现状
体育教学在实质上与一般教学是相同的,都是老师将自身通过学习已经拥有的知识、技能,通过讲学、实践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此有更好的理解,并能与自身结合,以此改造主观世界。我国高校将体育舞蹈纳入教学的时间还比较短,教学状况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领导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学习环境,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在选择学习科目时,大多以兴趣为主,如果是根据自身的兴趣而选择的体育舞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现,这部分学生的上课状态十分积极,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就各个高校中体育舞蹈的课堂状态我们发现,男生选择量远不及女生,部分男生错误地认为体育舞蹈的服装太过于贴身,很难接受;或者觉得男生应该选择篮球、足球等比较为显示力度的运动项目。
二、高校体育舞蹈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水平教学人才
体育舞蹈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优秀教学,教师教学就是发展基石。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十分重要,现在普通高校中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老师中,大部分都只是经过了短时间的培训后就进入了教学中,很少的教师是经过长时间专业培训后的。一方面是因为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相关价格比较昂贵,个人或者学校没有相关经费可以让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和领导对此的重视不够,认为没有必要花太过精力在此。教师不能够及时的吸取、融合新知识,就很难在传授学生知识时能准确、清晰的表达,教学质量也就不能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备受打击,这样非常不利于体育舞蹈在各高校的发展。
(二)缺乏体育舞蹈理论的研究
在教学中,除了教师特别重要,教材也十分重要,教材能够向学生展现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也会是成体系发展的,这对初步接触体育舞蹈的人来说尤其重要。但是在我国目前缺乏有关体育舞蹈的理论研究,大部分学校没有相关的教材,学生上课只能从老师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一个老师至少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仅仅依靠老师传授是不行的。再加上体育舞蹈中的一些舞蹈需要男女搭配,但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充足的资源满足男女老师一起上课教授学生,这个时候拥有一本完善的理论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理论研究的缺乏,没有相应完善的教材,都造成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不高,内容空洞,教学效果低等问题。
(三)体育舞蹈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普通高校中,体育舞蹈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学校没有相应的场地为教学课堂提供,教师和学生只能在室外进行教学和学习,这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十分巨大。体育舞蹈需要音乐,音响效果十分重要,再加上体育舞蹈需要穿着特定的舞鞋,所以对地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对教学的发展没有好处,还会影响学生和教师的热情。并且现在高校中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时间安排也不合理,许多学生学习体育舞蹈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相对较难,并且体育舞蹈需要教学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三十几个课时是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时间过于紧凑,教师无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课程也会紊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解决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建设体育舞蹈师资
教师作为体育舞蹈教学的灵魂人物,而我国各高校中严重缺乏这种高水平人才。首先,需要加强预备教师的培养,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先充分提升自己,才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拥有教授学生的资本,早日成为体育舞蹈教学顶梁柱。然后,在招募教师时,注意教师男女比例,充分调节失衡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为他们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体育舞蹈在高校中的发展。拥有完善的师资力量是推广和发展体育舞蹈的基础,优秀的教师团队也是发展的关键之处。
(二)增加对体育舞蹈的理论研究
教材作为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是学生的引导书籍,所以,一本完善的、精心编制的教材尤为重要。所以这就需要对理论研究比较透彻,能够完善的编制一本集实用性与科学性、普及性、针对性于一身的教材。举办一些理论研讨会,邀请在体育舞蹈研究方面有一定建树的学者进行交流,在各路思想的交流中,完善理论方面的内容,为构造一本完整的利于学生的教材做基石。
(三)完善教学设施
樘逵舞蹈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体育舞蹈。学校领导在进行学校整体规划时,应考虑到体育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建设专门的舞蹈教室,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集中注意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采购一些现代音响设备,有助于加强学习氛围。或者对于规划相对完善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场地的合理利用,充分使用闲置空间,尽量为体育舞蹈提供一个相对正规的舞蹈场地。
四、结论
时代的发展必然会使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体育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大。高校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人学习,也要提升学生的内涵、修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中很受学生欢迎,但是教学设施、高水平人才却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就会限制体育舞蹈的发展。构建一个完善的体育舞蹈体系,理论结构,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有关领导与教师需要重视的。
[1] 张有朝。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09.
[2] 李雪。高职院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0,17:776.
[3] 唐颖,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N].体育文化导刊,2010,1:150~152.
[4] 荣丽,张清澍,陈灿,等。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85~87..
[关键词]舞蹈大众化;社会舞蹈;群众舞蹈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8-0093-02[作者信息]刘慧丽;王书利
与专业舞蹈相比,社会舞蹈又叫群众舞蹈,具有人人参与、普及范围广、动作简单易学等特点,是以娱乐健身为主要目的的普及型舞蹈,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社会舞蹈的繁荣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舞蹈大众化的必然趋势,研究这一趋势可以为推动舞蹈大众化指出更好更快的发展途径。
一、舞蹈大众化发展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关系
舞蹈作为艺术之母,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始终具有大众化的性质,离开了舞蹈的大众化,舞蹈艺术将无法发展和生存。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舞蹈开始渗透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舞蹈成为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同的形式在全国各地逐渐普及,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一)舞蹈大众化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素质教育观的提出和美育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舞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身体协调性、塑造形体美等方面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推崇。
(二)舞蹈的大众化发展与广场文化建设
广场文化即广场上娱乐活动所展现的独特文化。舞蹈是广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中社会舞蹈观众与演员的界限是模糊的,社会舞蹈这种人人可参与的特性促进了我国舞蹈的大众化发展。
(三)舞蹈的大众化发展与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舞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乡社区文化建设中提倡社会舞蹈的普及,有助于社区群众舞蹈知识的普及和舞蹈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
(四)舞蹈的大众化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
舞蹈作为一种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愉悦企业员工的身心,还可以以舞蹈为载体宣传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理念等,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及竞争力。
二、舞蹈大众化发展的特点
第一,传播途径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舞蹈艺术的传播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促使人们积极地参与到各种舞蹈活动中。第二,全民参与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蹈的社会属性显著增强,全民参与的可能性增加。第三,形式多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城市群众舞蹈主要表现形式为舞厅舞蹈、广场健身舞蹈等;农村群众舞蹈表现形式主要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舞。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社会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二者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第四,具有强烈的自娱性。我国舞蹈的大众化呈现出多样化、规范化、艺术化的特点,其根本的目的仍是自娱自乐、强身健体,这也是群众舞蹈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喜爱的主要原因。
三、舞蹈大众化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以健身和娱乐为主要目的。大部分群众的舞蹈水平不高,美感较差,影响舞蹈在大众化过程中其艺术功能的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第二,普通群众学习舞蹈的途径有限。由于学习舞蹈途径的有限,促使社会上出现大量水平参差不齐的舞蹈教师,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化舞蹈培训机构,这些教师和机构并不能引导舞蹈大众化的科学发展。
第三,群众舞蹈的场地有限,出现噪音扰民问题。受环境条件限制,部分小区居民在小区的空地上跳舞,舞蹈背景音乐的音量往往比较大,有些人甚至跳到深夜,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让一部分群众对舞蹈产生反感,甚至抵制舞蹈大众化的发展。
第四,缺乏必要的组织和管理。广场舞蹈大多是群众自己组织的舞蹈活动,管理不规范,舞蹈活动较为分散,这就使各社区间的舞蹈交流受限,不利于群众舞蹈水平的提高;舞蹈的商业化,给舞蹈的大众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了舞者的舞蹈积极性和舞蹈大众化的健康发展。
第五,舞蹈普及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的舞蹈普及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大部分中小学的舞蹈教育仍然依附于音乐课,而高校开设的舞蹈选修课也受条件限制。
第六,普及型舞蹈教育人才缺乏。随着舞蹈的普及发展,社会对各种舞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这就要求舞蹈教育改进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与舞蹈大众化的趋势相适应。因此,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今天,高校的舞蹈教育模式应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对大众化舞蹈教育人才的需求。
四、提高舞蹈水平与舞蹈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第一,由地方文化部门组织优秀的群众舞蹈爱好者、聘请舞蹈编导,根据本地的群众舞蹈水平及地方文化特色进行群众舞蹈创作。第二,定期组织群众舞蹈相关的公益培训,提高舞蹈大众的舞蹈素质,引导大众舞蹈健康、积极向前发展。第三,学校在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做出一定调整,为舞蹈的大众化发展培养更有针对性及实用性的舞蹈教育人才。此外,应在各中小学及高校开展普及型舞蹈教育,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对舞蹈的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资华筠。说舞:舞蹈学研究文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叶耀。当代群众舞蹈发展初探[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13).
[7]陈菁。论舞蹈普及教育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3).
[8]冯毕华。社会舞蹈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1、研究对象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艺术系教师10人,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2013级部分学生51人。
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在征求了有关专家的建议后制定了教师及学生问卷。发放教师问卷调查表10份,收回10份,有效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调查表51份,收回51份,有效率为100%。(2)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对比。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习舞蹈类课程的现状
(1)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通过对学生选修舞蹈类课程的问卷调查的整理统计表明(表1),有43.2%的学生是完全出于对舞蹈的爱好和兴趣而选择舞蹈课;有22.7%的学生是因为找工作或是今后的工作实际需要而选择舞蹈课;另外,有34.1%的学生只是因为学分而选修了舞蹈类课程。可见学生对于舞蹈课还是比较感兴趣,往往还带着一种好奇心。此外,部分学生对国家政策有一些了解,处于目前找工作的实际需要及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上舞蹈类课程,因为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用人单位在招收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时候,也往往需要学生能同时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但还有不少的学生是因为学分不够而选择舞蹈课。
(2)学生对舞蹈类课程设置的建议。目前,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舞蹈类选修课程的设置有现舞蹈鉴赏和体育舞蹈两门课。经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舞蹈鉴赏课兴趣不大,选修的学生人数较少,达不到开课人数要求,所以此课程没有开设。学生对舞蹈技术课程更感兴趣。对已开设的体育舞蹈课程表示非常喜爱的为49%,体育舞蹈高尚典雅、具有贵族气派,它涵盖了国际标准舞的十个舞种,具有严谨的舞风,舞步规范,深受大中小学生的喜爱。还能提高就业面,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奠定专业基础。还有29.4%的学生更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中学习到形体训练、23.5%的学生更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中学习到民间舞、56.9%的学生更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中学习到流行舞课程,以满足当前找工作的实际需要及今后的工作需要。
(3)学生学习舞蹈后的收获。据调查显示,通过舞蹈类选修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反映对自身收获很大。64.7%的学生认为对其专项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普遍认为目前舞蹈类选修课的学时偏少,并应尽早开设。
2、教师对于舞蹈课内容设置的建议有80%的教师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舞蹈类选修课非常必要,课程设置应面向市场,符合当今发展趋势。应体现时代性、实用性,舞种的选择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如现代舞、爵士舞、芭蕾形体等,另外,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单位是中小学校,校园集体舞也是很好的课程内容,可以解决中小学校校园集体舞教师不足的情况。
3、师资队伍现状西安体育学院开设舞蹈类选修课有其他的体育院系所没有的优势,即舞蹈的师资较雄厚。在体育与艺术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今天,也秉承发展之势,开设了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及舞蹈学专业(舞蹈教育方向)(体育舞蹈方向),引进了大量优秀的舞蹈教师。能充分满足舞蹈类选修课的开设需要。这也是体院的优势所在。但更多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由于舞蹈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满足舞蹈类选修课程开设的需要,因此,需要加强舞蹈教师的师资力量。
4、教学设施现状场地是开设舞蹈课必备的硬件条件之一,是上好舞蹈课的物质保障,舞蹈教室应长约20m,宽15m,地面铺设专业的塑胶地板。西安体育学院于2012年新成立的艺术馆,有符合要求的舞蹈教室4间,能充分满足教学场地的需求。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要使舞蹈课的更好的开展下去,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扩大舞蹈类选修课的影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舞蹈课在课程设置上,除了现在已经开设的体育舞蹈课程外,尽可能的再开设形体训练课程,课程内容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来教授,如将民族民间舞及流行舞的内容涵盖其中。注意内容的更新、与时代的紧密结合及实用性,并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学习舞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易于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灵活的肢体并提高其艺术素养,以此来满足学生对艺术的追求。
2、以舞蹈技能的训练为主,配合以理论讲授舞蹈课应主要以舞蹈技能的训练为主,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配以一定的理论讲授,将舞蹈的发展史及主要舞种的重要知识点融汇在技能传授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成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后有用的另一项技能。
关键词:体育舞蹈;礼仪;文化;内涵;
1.概念界定
1.1 礼仪
“礼”字和“仪”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礼”,多指个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就是仪式。
1.2 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2.现状研究:
本人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按1986年N2011年,以“体育舞蹈”为关键词查至iJ904篇关于体育舞蹈的论文,这904篇文章涉及到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技术、功能、特点、作用与价值、规则与裁判法、教学与训练、调查现状、运动医学、运动力学、美学、心理、学科研究、体育舞蹈与全民健身、体育舞蹈与高校课程、体育舞蹈与素质教等研究。在这些文献中,关于体育舞蹈礼仪研究的文献资料只有三篇,马玲《体育舞蹈礼仪文化透析》、段桂梅,王冬梅《礼仪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渗透》、刘芳,韦军湘,赵忠玲《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2.1 涉及体育舞蹈部分礼仪研究的文献:
马玲《体育舞蹈礼仪文化透析》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比较 (2)体育舞蹈礼仪的表现形式与手段(3)体育舞蹈礼仪的重要性(4)体育舞蹈礼仪的教育功能, 刘芳、韦军湘等人在《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中着重从锻炼价值、美育价值和终身体育的价值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体育相关项目礼仪研究成果:
侯军2000等也从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形体训练形体舞蹈礼仪形体训练的手段与方法体育教学中形体礼仪和修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邓惠在《竞技礼仪观刍议》中提出体育商业化对竞技礼仪建设的负面影响,并从体育商业化对竞技礼仪建设的负面影响、体育人文精神的冲击、对运动员道德思想的冲击三个方面予以阐述,指出了要想建立正确的竞技礼仪观,必须在弘扬人文精神、回归竞技本质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竞技礼仪制度,从而突出了礼仪在竞技中的重要性;贺泽江在《体育专业开设现代礼仪学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中提出,体育专业开设现代礼仪学选修课有助于维护体育专业大学生良好的形象,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有助于发挥体育强大的公关效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黄荔娟在《从竞争视角探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形体与礼仪结合教学的优势》一文指出了高校礼仪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出礼仪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指出形体训练与礼仪有机结合具有很大的教育优势,并总结出形体与礼仪结合教学的方法:掌握礼仪知识、严格形体训练,不同礼仪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形体礼仪的运用。
3.对所看文献对其进行分类:
3.1体育舞蹈礼仪的社会价值:
王利红《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集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对体育舞蹈的内涵、体育舞蹈的功能、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几个方面论述。体育舞蹈具有塑造人的形体,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等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2从当代体育舞蹈教育角度:
通过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实施礼仪教育,使学生感受形体礼仪的重要并加深对礼仪的理解,讲解课程意义,教师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实训等方法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王怀虎《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系统阐述了体育舞蹈的内涵及其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认为体育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符合当今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对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优美的动作舞姿以及综合素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了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3从体育舞蹈礼仪的美育角度:
在形体舞蹈、礼仪课中,教师匀称的身体、颜色协调的服装、端庄的仪表、自然大方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形象生动的讲解艺术等,都直接感染和影响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以及对审美情感的培养。而学生在动作练奏、肢体运动的刚柔交替、平衡优美的姿态造型等,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美的氛围内,通过自身的参与而得到美的熏陶,刘芳韦军湘赵忠玲《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
3.4从体育舞蹈的健身健心角度:
赵美荣、余彬《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研究》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研究,显示了体育舞蹈具有提高身体素质、形成良好形态、保持心理健康的作用,引导人们参与体育舞蹈,发挥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董焱、谢欣、李琳《中国体育健身舞蹈的价值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体育健身舞蹈因其丰富的健身娱乐功能被广大民众所喜爱,中国体育健身舞蹈由于其广阔的地域性、悠久的历史传承性、丰富的民族性等因素造成了其自身价值也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但究其根本来说该健身手段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健身性、科学性、大众性等方面,也体现在健身舞蹈的社交性、娱乐性、审美性等方面。
4 总结
在期刊论文中由于篇幅有限,对体育舞蹈礼仪相关文章较少,由于近几年体育舞蹈进入各高校的课堂因此对高校体育舞蹈礼仪直接或间接探讨论文增多,研究其社会价值其次,虽从社会价值、教学训练、审美角度探讨了,但是内容还是比较浅显,重复较多,我们应该加大体育舞蹈在我国的推广力度,推动该项目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跃华.从全民健身角度探讨体育舞蹈的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
[2] 魏玉琴、 王怀虎.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J].运动2009,(02).
[3] 张艳萍、袁志华。体育舞蹈多元化发展趋势及社会价值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 2008,(02).
1.1“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的第一阶段
本阶段是“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施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国标舞的基本技术,采用情景教学法、个案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兴趣。考评方式主要针对国标舞的理论和基本技术进行考核。具体操作如下:
1.1.1教学内容:在进入体育舞蹈的专项训练前,形体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形体姿态,才能为国标舞的专项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体育舞蹈课程的第一阶段,体育舞蹈形体训练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地进入到国标舞的学习。
1.1.2教学方法:本阶段是体育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创新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除了最基本的讲解示范法,情景教学法和个案教学法在基础阶段应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如在情景教学法中,设置多种舞蹈情景,如舞会的场景、赛场的情景或者舞台的情景等,让学生体会在不同情景中的学习的状态,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舞蹈。此方法的特点是形真意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个案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舞蹈动作或一个舞种的精细教学,逐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通过写训练日志的方式让学生对每一堂课进行总结,要求记录教师教学的基本程序,并能分析自己在体育舞蹈技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3考核方式:体育舞蹈理论占30%,形体和国标舞技能及专业身体素质考核占总成绩的40%,课后作业(训练日志)20%,参与课堂互动表现10%.
1.2“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的第二阶段
本阶段是“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施的中期阶段,此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国标舞和交谊舞的理论和技术为主,并将裁判法和创编理论纳入理论学习中;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研讨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考评方式理论考核、技术考核以及教学实践的考核。具体操作如下:
1.2.1教学内容:本阶段的技术教学承接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逐步由形体训练和国标舞训练过渡到交谊舞的学习。在理论学习方面,将裁判法和舞蹈创编理论列入理论知识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舞蹈裁判法和体育舞蹈的创编理论。
1.2.2教学方法:本阶段的教学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研讨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在实施研讨教学法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探索性学习,并写出研究报告,教师定期组织研讨,最终汇总形成交流材料。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解释理论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实践教学法是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学习--实践———总结———学习———实践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及时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1.2.3考评方式:体育舞蹈理论占20%,国标舞和交谊舞技能及专业身体素质考核占总成绩的30%,教学实践30%,平时成绩20%.
1.3“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的第三阶段
本阶段是体育舞蹈学习的后期阶段,也是学生深入了解和系统认识体育舞蹈的巅峰阶段,在此阶段中,教学内容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体育舞蹈团体舞的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舞蹈创编以及执裁能力。在理论学习中,熟练掌握体育舞蹈的系统理论,包括裁判法、舞蹈创编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本阶段的考核中,增加了裁判法和舞蹈创编的实践能力考核。
1.3.1教学内容:技术学习以国标舞、交谊舞和团体舞为主,理论学习更加全面而系统,包括体育舞蹈的团体舞编排理论、体育舞蹈的裁判法则等,逐步让学生在体育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
1.3.2教学方法:学生在此阶段已经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如研讨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应继续采用,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阶段增加了比赛教学法,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竞争所带来的乐趣和压力,以赛促练,继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除此外,让学生担当赛事策划和评委,通过赛事组织和现场执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3.3考评方式:体育舞蹈理论占30%,团体舞的编排及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40%,赛事组织和执裁表现占20%,平时成绩占10%.
2“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势
通过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比较得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创新点和优势:
2.1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体育舞蹈教学向开放、灵活和多元化转型。它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的指导下,尊重个体差别,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个体专项潜能,重视人综合能力的开发、培养。同时,这种教学体系中也贯穿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成效的教育理念。
2.2优化了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正是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改变以往单纯以拉丁舞或摩登舞为教学内容,增设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交舞和团体舞,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2.3创新和丰富了教学方法“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教学法、研讨学习法、比赛学习法以及实践教学法,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学习,集体研究,共同创作,大胆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