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时事评论文章(最新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关键词】新闻评论 人民网评 评论特色
新闻评论体现了媒体对新闻的态度,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关于新闻评论,赵振宇先生将其定义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①近年来,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蓬勃发展,成为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为例,试分析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
一、网络新闻评论
1、网络新闻评论定义
网络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成为大众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梦玉教授在其《网络新闻实务》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网络新闻评论就是在网络媒介上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②笔者认为,所谓网络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网络媒体的,就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析或提出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网络新闻评论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
2、网络新闻评论类型
网络新闻评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型。就新闻评论的主体来说,可以分为:媒介网络新闻评论,包括传统新闻媒介的网络版和网络媒介新闻评论;专家网络新闻评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该领域话题发表见解,以促进受众对事件的理解;网民新闻评论,网民就事件发表个人意见。其中,网络媒介新闻评论是由网站编辑人员或网络新闻评论员就新闻事实进行评论,代表网站或个人对该事件的态度。
二、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新闻评论分析
1、人民网与“人民网评”
人民网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借助《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人民网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被誉为“网上第一评”的“人民时评”是人民网于2001年3月21日推出的网络时事评论,一直以来是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共享的栏目。2011年5月起,人民网进行新一轮改版,在人民网观点频道推出专属的网络评论专栏“人民网评”。
2、分析评论文本界定
由于评论文章较多,信息量较大,本文以2013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人民网“人民网评”所刊登的183篇评论文章作为分析对象,文中所有资料均来自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栏目。
3、评论选择题材分析
笔者就“人民网评”网络评论选择的题材进行分析,结果如右表:
可以看出,“人民网评”评论选题的范围较广,在内容上以政治题材为主,体现了人民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其次为社会民生题材,体现了人民网“权威、实力、源自人民”的理念。
4、“人民网评”受众分析
“人民网评”受众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地域范围上遍布海内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评论文章下设留言栏,网民可以发表对评论及所涉话题的意见或评价。为了反映受众对评论的活跃度,本文对所选择的评论后受众的留言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受众对评论的留言较少,活跃度不高。受众的意见或疑惑未受到相关人员答复。
三、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的特色分析
1、评论的时效性强、准确及时
网络新闻的特点是迅速及时,力求与新闻事件同步。网络新闻评论也应有时效性,做到快速反应、先声夺人。赵振宇认为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与新闻评论写作之间的时间最短;二是新闻评论写作与传播之间的距离最短”。③借助网络优势,网络新闻评论时效性加强,不仅能够及时的报道新闻,也能及时就新闻事件发表评论。“人民网评”注重第一时间发表新闻评论,积极引导舆论。
2、选题趋向多元化,时事政策和社会民生是主题
新闻评论的评论对象是新闻事实。 “人民网评”在选题上趋向多元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娱乐等各个方面,其中以政治和社会民生题材为主。在政治方面,选题倾向于反腐、政策的制定与解读、法律文件的出台等。如《“打老虎”在勇气,“拍苍蝇”在毅力》(2013年8月21日)涉及我国的反腐问题,表明中央从严治党、严惩贪腐的坚定决心。在社会民生方面,如《食品安全呼吁社会共同治理》(2013年6月19日)呼吁社会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等。
3、文章原创性强、转载率高
本文所分析的评论文章均由人民网评论员或特约评论员所撰写,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创成为“人民网评”新闻评论的重要来源。由于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各大网站纷纷转摘或摘发,转载率高。如评论文章《国庆旅游,请带上“文明”导游》(2013年9月30日),新华网、网易、凤凰网、新浪网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进行转载。
4、言论写作平民化,标题制作有艺术感
“人民网评”的文章短小精悍,以平民化的角度解读社会问题,找到与人民群众利益的相关点,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文章少了说教式的评论方式,体现了平民化。如2013年5月7日的《“道德血液”也是食品安全的防护堤》就“神农丹姜”“假羊肉”等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评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对其提出批评和质疑,并从法律、监管、制度方面进行反思。呼吁商家应守住道德底线,以道德良心筑牢食品安全的防线。同时,文章在标题制作上求新,有较强的艺术感和可读性。如《给“口罩实名制”戴上法治笼头》(2013年5月28日)、《拆“最牛违建”,打“特权横行”》(2013年8月20日)等。
5、评论呈现形式多样化
“人民网评”评论后设“我要留言”栏,受众可以发表自己的感言或评价。也可以将评论分享到各大微博网站,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以及人人网、开心网、QQ空间等各大社交平台,还可以通过邮件进行分享,呈现形式趋向多样化。“人民网评”评论后有延伸阅读或相关链接,受众可以在阅读评论同时,了解其他网站的评论文章,加深对事件的了解。如《教授的“顶层别墅”折射公共意识缺失》(2013年8月13日)一文,评论后链接了《长江日报》、《广州日报》、《钱江晚报》等的评论文章,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事件。
四、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新闻评论的不足
1、对受众留言的反馈及双向互动不足
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和便捷性改变了以往新闻评论的单向模式,然而对于受众的跟贴或留言,网站的反馈很少。受众的意见、疑惑虽然表达了出来,但却没有引起重视,容易引起受众的抱怨和不满,非理性的情绪也可能促使恶意谣言的产生。同时,对受众的言论表达重视度不高,使受众对评论的互动积极性降低,跟贴率降低。
2、网络评论的多媒体表现形式有待开发
互联网的多媒体性质为新闻评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络新闻评论在使用文字表达的同时也可以借助图片、漫画、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人民网评”评论文章大多以文字为主,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本文所选取的评论中仅有5篇加入视频,其他评论也没有图片、漫画、音频、动画等元素,且视频只是新闻报道的内容,网络的多媒体表现形式有待开发。
3、选择题材分布不均,涉及国际、经济、少数民族地区方面的评论较少
“人民网评”评论以政治题材为主,关注国际、经济的评论所占比重较少,这与人民网的权威网站地位以及我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是不相称的。此外,对于少数民族、西部地区的关注度也有待加强。
五、关于“人民网评”发展的建议
1、畅通反馈渠道,实现受众和评论作者的双向互动
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最典型和最频繁的传播模式是一种长时段的双向关系”④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只有建立完善的反馈渠道,才能促进传播过程的良性循环。因此,评论专栏不仅要为受众提供反馈的有效途径,还应创造条件促进受众与评论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受众的积极性,促进评论专栏的发展。
2、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促进评论形式的多样化
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视频、漫画、动画、声音等形式,使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促进网络新闻评论多元化发展。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在文字表达的基础上,通过视频或音频的形式进行解说,使受众在听和看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有些评论也可以结合漫画、动画或插入链接,以幽默风趣的形式呈现给受众,使评论告别文字的单一模式,具有立体感、鲜活性。
3、题材选择上应更加均衡,加强国际和经济评论、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网络评论应加强涉及国际话题和经济类的评论,帮助受众更好的了解国际形势以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同时,积极展现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评论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传播方式、传播效果、传播模式上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和创新。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网络新闻评论日益壮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我们应积极应对、扬长避短,在坚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借鉴传统新闻评论的优点,为网络新闻评论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①③赵振宇:《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J].《新闻大学》,2006(1)
②金梦玉:《网络新闻实务》[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④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 著,何道宽译:《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我眼中的汉字不是坚硬的符号,而是一个个会动的小精灵,颇有意思。
其实,不仅现在用的汉字能体现出生动的感觉,如:“笑”这个字,竹字头好像笑眯眯的眼睛,低下的夭字好像一个人笑弯了腰;“藏”字一看就知道这个字的意思,中间这臣被包得这么严实,当然是藏了。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也是这样,甚至更能体现出要表达的意思,有时,一个符号就是一组短语。“ж”就是以前的木字,比现在的木字还好理解,上面的表示树枝,底下就表示树根。“ ”就是现在的火字,你看他是不是像火苗呢?于是祖先就以象形的方法来“画”汉字了。其实不光这些,如:“⊙”日、“D”月、“ ”水等,也很好理解,根据甲骨文、金文记住这个字也更容易了,看来,祖先发明字也是有依据的。
现在再来看这些汉字,他们就像是有生命的,还各自做着自己的工作,传递各种不同的信息。汉字太有趣了,怪不得那些外国朋友也学习中国的汉字呢!
要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就必须加强写作思维特性的研究,如果我们能拿出有力的对策来 ,那么作文教学就会获得大面积的丰收。这个研究过程虽然是漫长的,也绝不是不能解决的。我认为,目前我们所要做的最主要的任务是继承传统教学中有用的成分,尤其是模仿训练,并切实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惟有如此,我们的写作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
1.悟文"析法",提倡学以致用的拿来主义
练武有套路,习字有字帖,书法要临摹,一个初学写作者自然也离不开模仿,这是传统教学中的精髓,也 是学习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大量事实证明:让学生进行悟文析法的模仿,是使复杂的思维对象条理化、抽象 的写作思维过程具体化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种"偷"就是模仿,其实就是苏轼所说的"隐括法":偷其意、偷其气就是模仿中的创新。让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示与借鉴,可以领悟到作者的 写作技巧,进而变成自己的写作本领,进入近代学者黄季刚所说的"妙得规摹变化之诀,自成化腐为新之功" 的境界。关于这一点,请见拙作《考场轻松作文步步高》一书(2009年本书获甘肃省第七届基础科研成果三等奖)。
2.自由练笔,张扬个性,不拘一格的创造主义
一学期,课内大作文一般只做七八篇,这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量变质才能变,没有一定量的保证,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让学生课外自由练笔,是加大学生写作量,促使学生多写作的一种 好方法。这种自由练笔由学生自己选材,自己命题,举凡人物速写、景物素描、音乐欣赏、书画评析、诗文鉴 赏、影评剧评、时事评论、旅游观感、读书笔记、知识小品、经验介绍、思考一得、科技信息、市场印象、街 谈巷议、社会调查、学校新风、家庭琐事,以及各种文体的习作,或虚或实,或长或短,即兴命笔,均可写入练习簿中,这种自由练笔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能使学生深入地感悟生活,使生活条理、清晰地贮藏 于大脑之中,并由这种自由练笔改创成正规的作文,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我班的十几位同学都在报刊上发 表过优秀作文,并多次获奖,这同他们平时的自由练笔是分不开的。
3.读、写、评、析系统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认知的度
学生认知水平低表现在缺乏辩证的观点以及抓不住事物的关键和实质上。比如为了强调信心的重要,就说 "只要有信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为了强调虚心的必要,就说"虚心的人在事业上一定成功",统而言之 ,谈不出个所以然来。
面对学生认知水平低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分析评论文章是有益的。
写评论文章,一是与课文结合,如读《促织》就写《如何认识成名因促织而致富》,学《鸿门宴》就写《 从〈鸿门宴〉看项羽为什么失败》;二是结合课文认识社会现象,如读《包身工》就写《如何看待"打工仔" "打工妹"现象》;三是结合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写思想评论,如《〈背影〉读后》、《对"早恋"的看法》等。
读分析评论文章,学生会与自己的认识作比较;写分析评论文章,学生会认真揣摩思考,这都会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社会认识的深刻性。
如果我们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这几方面的训练,我想写作教学是可以走出这个困境的。
同学们翘首期盼的猜字谜比赛终于在今天举行了。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猜字谜比赛中一显伸手。
随着同学们的欢笑声,老师和主持人——薛博文华丽登场。老师告诉我们比赛规则,全班同学分成两队,开心队和快乐队,每队的基础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10分。第一个环节是必答题, 第 二个环节是抢答题,第三个环节是歇后语必答题。
看,小黑板上写得是什么?呀!是我们开心队要答出的10个字谜。第一个字谜很简单,我队一位同学一语道出了天机。薛博文一句“回答正确”,使我队同学们欢呼雀跃。在这10个字谜中,我 队同学接二连三地回答正确,快乐队的同学也情不自为我们鼓掌,但在快乐中却遇到了两个拦路虎,拦住了我队胜利的道路,我队也只能乌龟做俯卧撑——无能为力了。再看看快乐队,快乐队十分顺利 地答对了10道字谜。第一个环节我队落后,我队同学都愁眉苦脸的,之前的喜悦消失了。
“请听题”,薛博文在有模有样地读字谜呢!第二个回合是抢答题,快乐队不断地加分,我队却不断地落后。这该怎么办呢?我队的邓嘉诚都急哭了,这时,我队金瑛琦说了一句话:“谁笑到最 后,谁笑得最好,谁赢还不一定呢!”这句话把全场乐镇定住了,过了几秒钟后,比赛又恢复了正常。我方一次又一次抢答成功,回答正确。我队方的分数步步高升,我队反败为胜,邓嘉诚也露出了笑容 。
第三个回合是猜歇后语,这次我队决不满后,快乐队也不甘示弱,但最终的胜者还是我们开心队。开心队笑到最后!开心队笑得最好!开心队胜利了!老师宣布胜利者过后,我队同学们大声欢 呼,快乐队的同学则垂头丧气,闷闷不乐。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过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次有趣的猜字谜比赛的!
自从2009年江西高考作文考了“兽首拍卖事件”后,原本已淡出不少师生备考体系的时事评论再次“回归”师生的视野。那么,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视角,有效提高其时评写作能力呢?阿基米德曾经豪言:“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其实,只要我们找到一种比较有效的思维工具,就同样可以“撬”起时评写作这块“短板”。在诸多思维训练工具中,思维导图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支点”。
作为一种比较直观的,能够表示、检查、修正、完善知识体系的“革命性”可视化思维认知工具,思维导图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它通过颜色、线条、图形绘制图的方法,将人们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及相关配置合理有序地表达出来。它一般以主题为中心,把所有的相关因素罗列在一个环型平面之内,有组织、分层次地放射和互相关联地展现,充分展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让人的左、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同时运作,最终将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以图形的方式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帮助我们系统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样的,在进行时评作文教学时,如果我们巧妙地借助思维导图,在进行时事信息综合分析时就能避免信息的断层、分裂与遗漏,创造出“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的写作新空间。
一、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时事评论文体基本模式
为了让学生对时评文体的基本模式形成初步印象,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新鲜出炉的《赵本山买飞机碍着谁了》、《法治漏洞不能用农民工躯体去堵》、《用利益考核道德将催生“逐利之徒”》等多篇时事评论,让学生归纳时事评论文体三大主要特征:“评”,就是评人论事,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活”,角度多选,选材丰富,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实”,真实人事,真实情景,真实判断,真实情感。
之后和学生一道品味时事评论类文章“态度鲜明(亮出观点),立场坚定(就事论事,自始至终围绕观点论证),论述充分(有事实,有评析)”等三大规律。接着归纳出“概述材料,提炼观点,举例评析,三类结尾”十六字时事评论基本行文结构。
在此基础上,师生合力构建出以下时事评论文体基本模式导图(如图1-1):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时事评论的文体基本模式已一目了然。
二、运用思维导图分多角度审题立意
意大利著名教育理论家洛利斯马拉古兹在一首题为《不,一百种是在那里》的教育诗中写道:“孩子有一百种语文,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人们对时事品头论足的书面表现形式,时事评论自然意味着可正可反,可赞可弹,更需要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明白以上道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所给材料出发,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从正面、反面乃至辩证角度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进行审题立意。
图2-1是在讲评2010年广州一模作文“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时我引导学生根据作文相关要求运用思维导图形成的多角度思维成果。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作文课的趣味性,我还尝试着把视频写作引入高中时评作文教学课堂,图2-2就是学生在观看了《杨澜访谈录:神奇小子丁俊晖》前10分钟视频后的思维成果展示。
这些导图一出,连学生自己都在惊讶和佩服自己想象力的丰富。
三、运用思维导图三步布局谋篇
在审题立意之后,要进行的就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布局谋篇,其基本套路分三步:
第一步,“定方向”,即从多角度思维成果中先选择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中心论点,再根据论点确定论证角度。
根据不同的中心论点,我们可以侧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等角度的其中一个作为论证重心。确定论证重心的一般适用性原则为:
偏正短语型论点:正部是写作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一般从“是什么”角度展开论证。
动宾短语型论点: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果选择图2-2中“善于反思个人成败”“保持那一份率真”等观点,最好从“怎样反思”“怎样保持”角度进行论证。
并列短语型论点:关系型题目,写作时一般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题目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压力与动力》;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天才与勤奋》。
完整句子型论点: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图2-1中论点“为你好,让世界更美好”,“让世界更美好”是写作的重点,可以从“为什么”“怎么办”角度进行论证,“为你好”则限定“铸就辉煌”的对象和范围。
第二步,“选论据”。与一般议论文类似,时事评论也经常采用事例及道理论据证明观点,只是时事评论要遵循“就事论事,适当拓展”的基本原则,所引用的例子或道理论据更为鲜活,与时代贴得更为紧密而已。
第三步,“定评析”,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议论文,时事评论同样注重事例或道理论据后的评析,常见评析方法有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条件论证、正反论证等。
“三步布局谋篇”思维导图基本套路如图3-1所示,具体操作时可以在图2-1、2-2的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中根据中心论点选择一个合适角度再进行相应的构图。
平时在纸上的写写画画甚至信手“涂鸦”,很多时候都能激发出人们的创作灵感,丰富人们的思维角度,更何况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早已在很多领域被证明集科学性、有效性、可操性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可视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呢?在思维导图的铺垫、引领下,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已经以图形的方式地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接下来学生就可以依照导图开始个性化时评文章的写作了。
给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一点微风就起航,给一幅导图就绽放。无论是文体模式,还是多角度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在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我们都能借助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将大量的枯燥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拓展性和组织性的网状思维图像,这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记忆力,而且可以激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面朝导图,自然花开。
大年初一如期而至,春运进入^v^中场休息^v^,但疫情防治决不能按下暂停键。春节短短几天,是人口流动的相对稳定期,也是抓紧排查、严防疫情的宝贵黄金期。越是在喜庆热闹的时候,越要小心谨慎、严阵以待。“严”字不可松,“防”字不可忘,对任何地方、任何苗头都不能掉以轻心。
既过年关,也过难关。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紧迫,任何人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能懈怠、懒散。
时间不等人!疫情不等人!唯有政府严防死守,医院全力以赴,个人管好自己,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当下发生的新闻时事社会热点很多可以应用在高考作文中。
好的素材是高分作文必备基础,素材的灵活应用及角度决。
对于学生来说,在写作文的时候加一些时评素材,可以为。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有很多关于时评类的作文素材,小。
高考新闻素材也是非常重要,写议论文时,我们可以把它。
写作文的时候,引入时事热点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
当下发生的新闻时事社会热点很多可以应用在高考作文中。
高考作文想要得高分,就离不开平时作文素材的积累,尤。
有很多的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些时评类的。
近年来,时事政治逐渐进入高考作文中,那么2018高。
选科的时候要利用好“学科指导”,每位教师都会从自身。
人要懂得居安思危、知足常乐,下面是关于“居安思危、...
1、做好计划,努力执行;2、夯实基础,抓紧要点;3...
每个有理想的人的高三都是一段奋斗史,那么高三生怎么。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
评论,是指在文章中对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进行评论。这是对一名中学生的评论。评论可以使作文评语达到一定的高度。
评论是作文评语的一种,可以通过评论和对文章的总结,对一名中学生的评论,对一名中学生的评论进行总结。
评论是文章的一个主要内容。文章的总结,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文章总结为基本内容的文章。总结可以从文章内容的需要、文章内容的需要、文章内容的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
二是总结。总结是指对文章中某一个主题或主题或主题的总述,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包括以前的文章。总结的主要内容,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是要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整体的分析。总结的主要内容是以文章内容的需求、文章内容的需求为主的文章内容。总结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总结。
三是分类。分类,指对文章各个方面,对文章各个领域进行统一,包括文章的整体和部分的需要。
四是分类。指对文章各部分的需求进行整理、整合,分类可以从文章内容的需求、文章内容的选取、内容的选择、内容的选取、文章的结构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文章的主次、重点、难点的分析,并对各部分内容提出建议和要求。
五是分类。指对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分析,包括文章的总体。文章总结是对一篇文章的总结,是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总结,是对文章各个部分的要求。总结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各个部分是什么,哪个部分是怎么写的,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六是分类。指对文章各部分的需求进行统一,包括文章的总体。分类的文章,指对文章各个部分的需要进行统一,包括文章的整体和部分的需求。分类是指对文章各个部分的需要进行统一。总体的需求是指对文章各个部分的需求,包括文章的整体和部分的需求。总体的需求,是指对文章各个部分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文章的内容。分类是指对文章各个部分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观点进行整体的分析,包括文章的各个部分。总体的需求是指对文章各个部分所包含的内容、文章内容、内容、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总体的需求是指对各部分内容的需求,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总体的需求是指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总体的需求是指文章内容的需要。总体的需要是指对文章各个部分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结构。总体的需求是指对文章各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和主题。总体的需要,是
关键词:新闻评论;舆论引导权;人民日报;灾难性新闻事件
中图分类号:G21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015-02
一、 新闻评论历来是党报坚持正确导向、引导社会舆论的利器
在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民日报》从5月13日开始,连续刊发社论、评论员文章,同时在人民时评、人民论坛、国际论坛和今日谈等栏目中刊发抗震救灾的相关评论、杂文等,用主流媒体的主流话语引导舆论导向,吹响了抗震救灾的嘹亮号角。无疑,四川汶川大地震是灾难性事件,对社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这种灾难性新闻事件意外爆发,具有突发性。人们往往无法预测灾难何时降临。有的事件的发生尽管有一定的事前预兆,但也因各种原因,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类突发事件中,矛盾集中,表现为人和自然的冲突,或者表现为各种社会矛盾的冲突、激化。人和自然抗争主要表现为抢险救灾,社会各种矛盾的对立、冲突主要表现为正与误、对与错、违法与护法等互不相容的力量的较量。同时,这类突发事件后果严重,具有破坏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损坏,对社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性,甚至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事件发生现场惨烈,具有震撼性。如人的伤亡、伤痛、流血、挣扎;财物的毁坏、损失等,特别是急救人员与时间赛跑去抢救伤亡人员,救灾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与灾难的搏杀中抢救生命、保护财产等,都给人以无比的震撼。此外,这类重大的灾难性事件尽管发生在一时一地,但由于它的后果严重,危害性大,甚至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对于社会群体或个人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往往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
近代舆论概念17世纪出现于英国,开始称“公众意见”;法国大革命时代,发展成为“大众意见”即舆论。社会舆论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现。黑格尔说:“公共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表露。同时亦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制约力量。”舆论出于众人之口,反映了一定的民意。它的形成是群众思想交流的结果。而新闻则是社会舆论传播最理想的形式,它具有传播信息、反映社会民意和广泛影响社会舆论的功能。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媒介直接发言的新闻形式,在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具有更直接的作用。所以新闻评论对于纠正错误的舆论与缔造正确的舆论、负有无比重大的责任。近代政论家梁启超在《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中说:“舆论者,寻常人所见及者也;而世贵有豪杰,贵其能见寻常人所不及见,行寻常人所不敢行也。”又说:“其始也,当为舆论之敌;其继也,当为舆论之母;其终也,当为舆论之仆。”梁启超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的说法,从某些方面说明了新闻评论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二、舆论渠道的多样性、权威性及引导权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面对突发灾难性事件,广播、电视、电台、手机、互联网等各种媒介会提供各种丰富的信息,而信息越是丰富,就越会造成公众由于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不知何去何从,公众就越需要权威的分析、判断和解释。此时真正对公众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的,并不仅仅是事实,而往往是对事实的解释和关于事件的某种描述和分析。正因为如此,主流媒体能否不断地在适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和现象做出恰当地分析和引导,就成为衡量其能否履行好舆论引导职责的标准。这就要求媒体不仅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更要求媒体紧紧把握舆论引导权,在第一时间做出第一解释,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信服,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此时,新闻评论就成了舆论的旗帜、社会的冲锋号角。作为主流媒体,《人民日报》紧紧把握着舆论引导权,以其对灾难新闻的准确的解释、分析、判断能力,赢得了受众的信服。
《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以社论、评论员文章、人民时评、人民论坛、国际论坛和今日谈等形式组成。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新闻评论中,以社论、评论员文章、人民时评为主要阵地。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它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围绕党的工作重心,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出抗震救灾的方向,从而达到统一公众的思想和行动的目的,推动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快速、及时、有序地开展。由于它代表了党中央的声音,因此是最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评论,高屋建瓴地指引着舆论的导向。人民日报于5月20日刊发了社论《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也就是在全国哀悼日的第二天刊发的,此时灾区的人们已经经历了7天7夜,生命存活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心理承受着巨大的悲恸和折磨,急需有力的言论来鼓舞斗志,宣泄悲伤。社论用饱蘸感情的排比句宣泄情感。
“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些在黑暗中寂灭的生命致哀!”
“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些与死神不屈抗争的生命致敬!”
“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种生死瞬间的人间大爱致礼!”
在表达过我们深沉的感情后,社论用简明凝练的语言指出我们在灾难面前应有的态度,我们要在悲痛中继续奋斗,继续前行。
“救援还在继续,挑战仍在眼前。愿全民哀悼凝聚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顽强信念,用我们的不屈斗志和实际行动激励国人,告慰逝者。”
社论的结构一脉相承,又有起伏、舒缓,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又有动人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全国哀悼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志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社论对此只是一笔带过。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志哀。”
整个社论的基调和着眼点都在为我们悲恸,但我们仍然有前行的力量上,以总书记的话“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做结语,更代表了党中央和民众对取得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自信和决心。这篇社论明确了舆论的导向,那就是救灾是第一位的,和救灾相比,其他所有的价值背景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暂时忽略的。
评论员文章通常就某一个问题或选择问题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来做更深层次的分析,这些文章的政治导向非常严格,都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是《人民日报》社论的重要补充。《人民日报》在5月13日至5月31日,每天都有评论员文章刊发,持续时间长,包容量大。各篇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各有侧重,层层推进,强势效应突出,形成了评论文章中的“集束炸弹”。5月14日刊发的评论员文章《紧急行动起来》号召人们紧急投身到抗震救灾第一线,这时距离地震发生三天,人们早一天行动起来,就多一份生命的希望。5月16日的评论员文章《打通生命之路 把伤亡减到最低》紧紧配合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明确指出,拯救生命是抗震救灾工作开始时的重中之重,灾区公路就是生命之路,打通它是当务之急。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人民日(☆)报》的头版评论员文章,并非以哀悼日作为主题,而是《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明确指出灾区人民应该擦干眼泪,继续奋进,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一定能够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从5月23日开始,则刊发了《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 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把安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自力更生 奋起自救》等一系列文章,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抗震救灾工作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已成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
笔者统计,《人民日报》在5月13日至31日共刊发了19篇评论员文章,这一系列评论主题鲜明,牢牢地抓住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权,针对抗震救灾中的突出问题,分析透彻,引导准确,或启人心智,或催人奋进,对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推动人们透过那些新闻事实去思索隐现其间的问题,咀嚼出更多的东西。
《人民论坛》栏目的特点是:“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及时准确地加以剖析、阐释、引导,既讲明道理,又发表议论,解疑释惑,情真意切,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体现出一股生气、正气、锐气,涌动着一种社会舆论的正面力量。”在5月13日至31日,共刊发了9篇,其中的内容从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对抗震救灾的意义、志愿者的意愿如何正确表达,到为灾区捐款献爱心中涌现出来的不和谐的声音、立足本职工作就是为灾区奉献等,这些内容都是有的放矢,以新闻报道和社会现象为依托,开门见山,一事一议,有较强的针对性、思想性和时间性,使信息公开化等公众关心的事情得到了及时的解答,同时抓住人们在地震后,想冲到灾区第一线抗震救灾的急切心情和行为给灾区带来的麻烦这样的典型现象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既肯定了志愿者们的热情,又抓住问题的症结,触及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及时地揭示出抗震救灾工作中一个时期内的具体方向和侧重点,在引导热情的人们要理性地对待抗震救灾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人民时评》栏目被誉为“网上第一评”,是人民网创办的我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时事评论。“它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发表评论,评述权威、有力、语言明快、犀利,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因而点击率最高,转载率最高,网友反馈率最高。”时评是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快速评论,因此它具有时效性。它还有意识地为公众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及对问题的关注程度,从而引导公众,形成舆论,对舆论的影响与作用不仅巨大,也有助于奠定媒体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在5月13日至5月31日,《人民日报》选择刊发了15篇,数量仅次于评论员文章。这其中《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爱心收养当理性》、《走出灾难,呼唤“心理救灾”!》等多篇被广播、电视、报纸等广为摘播,扩大了舆论引导范围。这些时评有强烈的针对性,有鲜明的“今日感”,在刊发时总是和相关新闻报道一个版面刊发,主题相同或类似,对新闻事件报道中的典型现象对症下药,旗帜鲜明,文笔朴实,风格多样,数量多,论题广,时效快,形式活,内容新,群众性极强。
在这次的地震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人民日报》发挥言论优势,每天都有新闻评论见报,有时候一天多达四篇,在5月13日至31日,一天刊发四篇各种不同种类的新闻评论的天数达5天,约占总天数的26%,一天刊发三篇的天数达6天,约占总天数的31.5%,数量之多,力度之大,涵盖内容之广,都是少见的,这些新闻评论及时报道了灾情、民情、舆情,析事明理,鼓舞人心,成为人民日报的一大亮点。这些新闻评论在这次汶川地震新闻报道中牢牢把握了舆论引导权,这也生动说明了新闻评论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一) 把握舆论权,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引导舆论的发展方向
要想牢牢把握舆论权,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应当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引导舆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不能含糊其辞。
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既有消极的作用,也有积极的作用,这种灾难性的突发事件会造成人们精神松懈、意志涣散,尤其是在与外界联络受限、环境恶劣的状态下。同时如果人经常依赖新闻提供的“环境”,频繁传播灾难“环境”,就会使人悲观,煽起一种与社会秩序不和谐的情绪与行为。此时各类媒介要充分发挥新闻评论对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引导舆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尽量降低不良影响并将之转化成为积极的功能。在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北京青年报》和《南方都市报》等都市报纸发表的社论主题都是哀悼,呼喊,牵挂,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主题却是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引导人们化悲伤为力量,投入到积极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这对沉浸在多日的哀伤中的灾区人民来说,振聋发聩,起到的是激励功能,使人奋起,燃起面对困境应战而胜之的信心和决心。
(二)要想牢牢把握舆论权,新闻评论必须有时效性、指导性和平衡性
在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新闻评论应紧紧抓住其特有的时效性特点,紧随新闻事件报道发出,或同时发出,这样才能紧紧跟随灾难性突发事件的进程。尤其是在灾难性突发事件中的新闻评论,如果不注重时效性,发表出来已成为对旧闻的评论,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失去了新闻评论的意义。事实上,在电视直播中的新闻评论往往是一边报道,一边评论,评论的“及时性”变成了“即时性”。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紧扣抗震救灾新闻事件报道,每天一个不同的主题,呈阶梯型推进,既具有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又引导舆论对不同个体和群体的关注。另外,新闻评论在灾难性突发事件中,尤其要注意平衡性,也即评论的大方向是什么,要引导舆论往哪里去。笔者注意到了一点,在《人民日报》的这些评论中,没有反思主题的新闻评论。在汶川大地震中,最吸引人眼球也最令人悲恸的是学校教室的倒塌和中小学生如花般生命的消逝。在新闻报道事件中,这两件事都占了不小的篇幅,而在新闻评论中则没有学校成为重灾区的反思主题的作品。是不该反思吗?显然不是。在抗震救灾的初级阶段,拯救生命和励志,重建家园是最重要的,提前反思反腐问题可能会损伤后方救援人员的积极性。无疑,《人民日报》选择的是等候最佳的反思时机,在把握舆论引导权上做出了“平衡”。
(三)要想牢牢把握舆论引导权,必须调集各类资源,使新闻评论具有聚合力、引导力和控制力
在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中,要对社会舆情绪有了解,知道老百姓的舆论热点是什么。把分散的、情绪化的舆论分散开,调集各种资源,引导社会舆论认清突发事件,为追求长远利益,社会和公众所应承担代价的耐受性。在选题上把好关,在谋篇布局上,则灵活机动,在客观辨证的基础上把评论信息最大化。《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几乎涵盖了新闻评论写作的全部形式,以社论高屋建瓴,以评论员文章做支撑,以人民论坛和人民时评填充,采用了多种手段的聚合,加上有明确的方向,使评论在现实方面有针对性、服务性;在种类上有开创性、多样性;在结构上有层次性、复合性等等。层层递进,剖析、解决问题,有效控制了舆论引导权在自己手中。
综上所述,在四川汶川地震灾难新闻事件中,《人民日报》充分发挥了党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准确阐释了灾难突发新闻事件中党的政策,个体和群体的具象,实现了正确的舆论引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应。智慧、激扬、鞭辟入里的新闻评论将在灾难突发新闻事件中承载起生命的厚重,放射出思想的光芒,以理性的导引而真正成为社会的良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