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是畜牧专业(工作)和兽医专业(工作)的合称,或是一个综合了畜牧和兽医专业(工作)的专业(工作)。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畜牧兽医专业论文【精选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对策分析
S85-4
经笔者分析,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将分别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效对策,两个部分来阐述。
一、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养殖人才的需求量大,使得社会出现技工荒。就目前而言,中职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使得学生的就业成为问题。因此在校的畜牧兽医专业老师需要加强本身的教学质量,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中职学校需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强化本校的教育特色,将专业技能和职业需求相结合,不断的强化竞争力[1]。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严重脱离实践。在学校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却处于被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融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仅有课本,使得学生的学习层面变得狭窄,无法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加上很多的学校在进行考核时,多是考核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部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更加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专业实践课程,学生对于专业实践理解不多。
有些学校即使是开展了实践课程,但是实践内容十分简单,多数是以教科书作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与社会需求相联系,学生专业技能差,出现难以就业的情况。二是,专业教学内容十分单一。在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学中,并未根据学生水平、学校特色进行施教,使得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掌握的技能相一致,学生并未掌握一技之长,毕业之后失去市场竞争。加上,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学设备落后,专业技术发展慢,新技术无法及时应用,出现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有偏差,学生的专业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三是,教学脱离现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人才类型则取决于社会的需求。但是在中职学校之中,畜牧兽医专业盲目跟随专业教材,并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很多的中职学校教师具备有很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十分缺乏社会实践,并不了解社会需求,造成教学与社会脱离的现象。
二、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效对策
综上,笔者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影响到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改善不良教学现状,学校应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笔者将从:以行为导向专业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联系实际,实施职业教育实训,这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以行为导向专业教学
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学生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欠缺。因此,中职学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的职业培训教学,更加注重能够于学生全面发展。行为导向教学与项目教学、案例分析以及任务驱动教学相关联,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在实施行为导向教学的过程之中,活动是教学导向,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鼓励每位学生参与教学之中,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取学习技能、思想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践的意义,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深入,提升学生的能动性和学习效率。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我们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一定要关注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实际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没有办法进入高中学习而进入这类院校的,这就意味着他们中的很多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还有一些学生是在家长的要求下选择这类学校和专业,这就意味着学生自身的很多问题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据此,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的特点,适当地降低学科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感觉到听得懂,也学得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的进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从而真正的提高自身畜牧兽医专业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抓好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以老带新,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学校教师管理机制,每年组织本专业课教师参加一次技能考核,考核小组由本专业的专家组成,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这样,真正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双能型教师,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每年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使教师能与时俱进,掌握畜牧兽医新技术,积累实践生产科研经验,以解决教师实践生产经验缺乏的问题[3]。
(四)联系实际,实施职业教育实训
校企合作为中职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深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到养殖企业的现场运行,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并作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锻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到应用所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深化,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向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但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中学校的发展。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创新专业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知识情况,在教学过程之中做到因材施教,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利于学生毕业之后就业。除此以外,还需要组建师资队伍,选择时更加注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构建一个实践平台,落实专业技能,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93-02
实验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实验教学,在畜牧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今在畜牧专业实验教学项目的设立上,未能充分涉及相关学科知识,实验内容在不同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如何统筹安排实验内容,使其既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又能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已经成为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事业的地位、作用及其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30%,新世纪我国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将会超过50%。
进入21世纪,社会对高等农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存在着一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专业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特点不突出,等等。此外,国外兽医教育的不断发展,也给国内畜牧兽医学界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习水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招生规棋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从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多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动物疾病发生机率的加大,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侣动物、宠物进入千家万户,现有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水平、课程设置等则相对滞后。为此,为了适应新世纪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适应生命科学、人类健康、环境生态、社会发展和对畜牧兽医事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改革也已经刻不容缓。
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1.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要求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畜禽的养殖技能,动物的防病与治病的能力和经营能力,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
2.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分析国外和我国建国以来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21世纪畜牧兽医事业发展趋势及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实际形成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新方案。按照“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特色目标,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把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既能从事畜牧兽医业务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又能进行动物疫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兽医卫生的复合型人才。
3.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新的职能要求,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为扎实的生命科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动物疾病的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并能进行免疫预防、诊断、治疗;
(3)掌握宠物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了解畜牧科学的基础知识;
(4)了解目前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发展趋势,掌握有关兽医预防检疫,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基础,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对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沟通及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将该专业与全校其它专业的公共裸、畜牧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打通,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较好掌握畜牧兽医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又具有适应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3)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设前瞻性课程。如增加小动物外科学、小动物疾病学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课程。
(4)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医学类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好的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是在医学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不是在课堂和实验室培育出来的。因此,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多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加临床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能不断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基本知识的能力。
三、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方案的特点
1.创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课+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科研能力。依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用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该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公共课和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相结合,淡化专业,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设前瞻性课程。
2.强化基本理论掌握和实践环节,形成了多环节的培养认识方法
基于我校多年来具有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特点,形成了“基础课+基础能力+专业基础”及“实践教学+课程实习+教学基地实践+毕业实习”的多环节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体系。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一直坚持在学校动物医院、畜牧科技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从事兽医临床实践教学,并配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和创新课题的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增加直观效果和学生感性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3.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校企联合办学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利用职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以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走校企合作之路,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相结合,是职校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整合社会资源以构建校企互动双蠃合作,实现校企联合办学是关键,互动合作平台的构建将提职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每年可定期邀请有关企业的管理专家进校,为学生进行人生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让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与多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都对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分析整理,及时完善培养方案。
4.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生团体、竞赛、课外科研活动、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和专家给学生作报告等,帮助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举办品牌活动,如“校风与我”辩论会,“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大赛”等,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创新意识,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行业,缩短了适应社会的时间。
总之,畜牧兽医专业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畜牧兽医;农业;畜牧业;管理;技术;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接近7亿人,“三农”问题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1,2]。近些年以来,伴随农业现代化,我国畜牧业发展较快,但是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技术管理进行优化、改革以及创新,进而为畜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但是从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理论知识,专业素质较差、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畜牧兽医技术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管理机制也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基层群主对于动物疫情缺乏理性认识,缺乏疫情防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相关机构存在严重的配置缺失,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相互交叉,导致技术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分工不明确,不但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而且降低了工作的效率[1,2]。
2对策
2.1提高重视程度
很多养殖户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对动物疫情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对动物疫情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下基层走访调查,深入了解地方畜牧相关的动物疫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讲,提高基层群众的养殖水平和防范意识,千万不能在疫情发生之后,再采取防范措施,到时为时已晚,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大动物疫情的宣传力度,例如每个村镇建立微信、QQ交流群,技术管理人员时常畜牧、疫情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基层群众对于动物疫情的重视程度。
2.2提升专业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打造符合现代畜牧兽医发展的人才队伍,满足基层群众的需要。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聘用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下基层去给技术人员和基层群众培训畜牧兽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方法,针对当地经常发生的各种动物疫病,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化人才,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给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尽可能地留住人才。
2.3完善管理体制
要想提高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效率,必须对其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且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落实负责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范围,对各种工作进行划分,明确不同人员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然后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即:“谁出现,谁负责”[1,2]。其次,落实监督制度,如果发现有人违纪违规,必须及时进行纠正,并且追究其责任。最后,落实质量审评制度,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标准,对相应的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并且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4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已有的法律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建一套符合本地区的科学、完善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使基层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建立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应该注意三点:一是法律法规要内容全面,覆盖畜牧兽医相关的各个方面,例如从业资格的准入、检验检疫、药品管理等;二是法律法规要清晰、明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订;三是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应该包含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