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生的毕业论文(最新3篇)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它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从解剖层面和分子遗传层面来处理人体疾病的高级科学。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最新医学生的毕业论文(最新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医学生的毕业论文 篇1

针对医学影像专业超声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转变教学模式,依托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教学,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技术开展教学,广泛开展pbl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五个方面对超声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医学影像专业;超声教学;教学改革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医学影像专业的超声医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15%左右,比如一本厚480页超声诊断学仅有不到100个学时,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②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④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学生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学生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⑤超声医学理论教学师资和实践教学师资都相对不足,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都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迫使笔者有责任在超声教学中有所思考。笔者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开展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入手,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均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1年进行实习。这种模式由于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时间跨度较大,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最后1年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还将面临就业,有很多实习生因为就业准备及参加招聘或公招考试使实习的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把医学影像本科专业“4+1”教学模式改革为“3+1+1”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第4年所有学生均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课教学,第5年实习。这种模式的亮点在于第4年把学生集中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直接接触临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加深学生对临床超声诊断工作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为了做好学生在第4年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笔者还专门配置了4台b超仪器,成立了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1名超声专业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教学。近2年来,笔者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了整理保存,现已积累了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近5 000例,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第4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的比较、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该患者的id号从医院“军惠一号”电子病历系统中,查阅该患者的其他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指导学生“对照解剖认影像,分析影像找病变,依病理分析病变,结合临床作诊断”,体会“同病异影、异病同征”现象,既达到了回访的效果,又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院还建立了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教师无需像以前准备大量的图片、患者病历资料等,就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如三维超声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腔内超声技术、超高频超声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导管治疗技术、超声靶向药物治疗技术等[3],这也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充分利用我院新引进的先进设备及开展的新技术开展教学,如我院引进了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专门安排了一次实时三维/四维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三维/四维超声的技术原理、仪器的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并在临床诊断中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b超仪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学习观摩,学生较为直观地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再如笔者在超声造影技术的讲解中,利用一节课进行超声造影技术的课堂教学,讲解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超级造影剂的使用、造影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以及需要临床科室做哪些配合等,再利用时间组织学生分批进行现场观摩,让学生更为主管地了解超声造影技术。此外,笔者还积极邀请部分学生参与本科室关于超声造影剂制备的省级科研项目,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超声造影及造影技术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pbl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以学生小组为载体学习,发展学生自我认识学习内容、寻找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在消化系统超声诊断科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以急腹症送入院的一名中年男性,自述 4 h前吃火锅饮酒后,逐渐出现上腹部疼痛伴腹胀,进行性加重,疼痛难以忍受,呕吐两次。患者回忆近年来有间断性右上腹隐痛,但未正规就医。患者身高165 cm,体重70 kg等,接诊医生申请腹部超声检查。笔者要求学生设想自己是超声医师,首先进行1次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学习的问题,成员分工收集相关问题的资料。第2次讨论时,大家把收集的资料信息向小组反馈,通过交流讨论、互相质疑等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讨论结束后,还要求由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书面材料(通常为文字材料和ppt幻灯),再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在急腹症中的运用,胆系急腹症和胰腺炎的病因、病理改变、特征性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超声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典型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以及其他相关影像学的知识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教师也参照学生的问题不断完善pbl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良性反馈循环。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关临床科室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对临床疾病的认识不足,在超声诊断实习中,应该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影像专业学生超声实习教学时,设计了“三周满负荷实习教学”新模式[4],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模块,以具体病例为线索,实施案例式随访教学,强化超声与临床知识整合,提升学生横向思维能力,挖掘纵向知识深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安排3周时间,培养学生“三周满负荷学习”的习惯,即正常上班、见习急诊,下班后的学生在科室自学、复习相结合,3周内持续工作,以达到所学疾病种类和数量的满负荷。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对右下腹急腹症患者,笔者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阴道出血、停经、疼痛特征等临床表现,结合尿、血化验检查,再根据超声征象,分析诊断是否为宫外孕、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病变,并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1]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尹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4-8,49.

[4]宋晓琴,吴少平,刘亚斌,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三周满负荷综合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99-101.

[5]查晓霞,常山。pbl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2):152-154.

医学生的毕业论文 篇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塞;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该病因是患者工作过程中过度劳累和受到刺激产生情绪紧张等情况,易导致患者产生冠状动脉缺氧、缺血等临床症状[1-2]。为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特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23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65.2±12.3)岁;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为32-88岁,平均年龄为(65.8±1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措施为:①根据患者入院后检查的病情情况由主治医生制定相关治疗方案和健康教育计划,其中包括病因、临床症状、危险程度和治疗方法等;②患者住院后,医护人员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③使用轻言细语和患者交流、沟通,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相信任程度;④培养患者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根据医生的吩咐,进行合理用药,提高康复速度。

1.3观察临床指标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1.4统计计算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spss19.0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来表明,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明存在差异,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两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情况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高死亡率、发病急、病情反复和并发症多等特点,老年人身体素质较低,易于发病,危害性极高,近年来,该病的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值得重点关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对自己的职责的认识,改善工作积极性和护患关系。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最终提高治愈率。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患者应进行身体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恢复能力,合理饮食和营养补充,控制情绪,减弱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2-3]。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陈芹,马影,蒋慧娟。优化急救流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4(20):18-20.

[2]张立新,师树田,聂邵平。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血管病研究,2015,13(7):666-668.

[3]薛雅瑜,徐琼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2):3637-3638.

医学生的毕业论文 篇3

贵州省是我国著名的多民族省份,黔东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地区,湿热多雨,气候条件优越,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为居住在这里的侗族等各民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药物资源,他们在不断的劳动实践和与病魔的作斗争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侗医药文化,尤其是其外治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易学、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疗效可观等优点,为当地人们治疗及预防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侗医的外治法中,尤以滚蛋疗法、竹火罐法较为常用。

1.1策略简述

滚蛋疗法又称为履蛋疗法,是用鸡蛋在患者的身上来回的滚动以达到祛毒治病的一种治疗策略。此法多用于小儿,成人也可运用,主要适用于普通伤风感冒、肌肉酸痛等有很好的疗效,且治疗时患者有舒适感,全无针药之苦,又能达到治病的功效。此法还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侵袭所致的感冒发热。此外,当地侗医人还采用滚热蛋和银蛋治疗发热、抽搐等,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试论两种常用侗医外治法滚银蛋可以制约病情的恶化,如乳腺癌等。

1.2治病原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毒邪内犯时可以从不同部位反应出来,其中大部分可以从皮肤上反应出来。鸡蛋是生命的前体,它在于体表皮肤接触的时候可以把体内的毒素吸附出来,并能将有关毒素的性质从蛋的颜色和质地的转变中反映出来。

1.3操作策略

滚蛋疗法一般使用生鸡蛋在患者身上反复滚动,其部位主要有面颊、颈腰椎、胸腹部及其他的患部,来回的反复滚动,滚动完成后贴于肚脐上片刻,然后将其煮熟后剥开,通过观察鸡蛋上的反应(如蛋壳、蛋白、蛋膜、蛋黄等)质地和颜色的转变来诊断疾病的性质、部位、轻重。根据治疗的需要有滚生蛋、滚熟蛋、滚银蛋、滚药蛋。

1.3.1滚生蛋

取生鸡蛋一至数枚,洗干净晾干。然后用蛋在患者的额部、胸腹部、手足心等部位顺指针来回滚动,直到鸡蛋发热为止。病情较轻的滚一枚蛋即可,较重的可以滚2-3枚。

1.3.2滚熟蛋

取鸡蛋两枚,在煮熟后,用煮好的热蛋一枚,趁热在患者的额部、胸腹部、手足心等部位顺时针来回滚动,根据病情来选不同的滚蛋部位,蛋冷更换直到取微汉为止。

1.3.3滚银蛋

取鸡蛋数枚,煮熟。蛋熟后剥去蛋壳,除去蛋黄,置一银器于其中(如银戒指等),趁热用手巾一块包住,在患者的身上滚动,部位和策略与滚热蛋相同。

1.3.4滚药蛋

取鸡蛋数枚,放相应的药草于锅内同煮,药草的选择要根据病情而定,如风寒感冒选生姜、艾草等,风湿病选血藤、黑骨藤等,跌打损伤选泽兰、三百棒等,消化不良选生山楂、鸡内金等,煮到蛋为褐色,取煮好的热蛋,趁热在患者的额部、胸腹部位顺时针来回滚动,蛋冷更换,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用相应的滚蛋部位。

1.4注意事项

1.4.1鸡蛋的温度要适宜,小儿皮肤较娇嫩,避开烫伤。

1.4.2在滚蛋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暖,以免着凉。

1.4.3在滚蛋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换热蛋,保持相应的温度。

1.4.4局部皮肤有病变的患者要慎用。

2.1策略简述

竹火罐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拔罐疗法的一种,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表面,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本法在中国民间使用很久。晋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唐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

2.2治病原理

将罐吸附于机体的局部造成局部的负压,使局部的毒素、淤血等排出,以达到止痛、排脓、消肿等目的,且可以推动药物的吸收,减轻患者的痛苦。

2.3操作策略

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长短根据需要可有多种,但常用的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种,长短约8~10公分。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在临用前,竹罐要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黔东南侗族地区至今仍延续着古老的竹火罐疗法,因该地潮湿的气候很适合竹的生长,取材方便。

2.4注意事项

2.4.1拔罐部位要选用适当,应选用肌肉丰厚,毛发较少的地方,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的地方,火罐易脱落。

2.4.2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剧烈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2.4.3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2.4.4拔罐时不宜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避开起泡,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应及时就医。

2.4.5拔罐当天不要洗澡,因拔罐后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再用凉水刺激,极易受凉,另拔罐部位的皮肤,洗浴后局部易感染。

2.4.6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广泛的皮肤病及大血管周围应忌用或禁用。

侗医外治法与其他传统医学一样属于经验医学的范畴,其医药理论和治疗策略也都是来源于实践的总结并用于指导实践,同时也受到其基本观念如“万物有灵”和“天人合一”等朴素的自然观影响,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科学知识的限制。或许以现科学的眼光来看,这些策略很难让人理解。但它能够长久不衰延袭至今自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很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以达到去粗取精的目的,使侗医药理论在保持民族医药特色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和完善。

参考文献:

(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