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论文精选6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平面设计论文精选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平面设计论文 篇1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研究基于互动的平面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采取多种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展开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在不断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培养设计、感受和操作能力,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提升审美水平和审美创造力,实现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把握广告设计的诉求,以专业设计理论知识为基础,获得较强的感情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平面设计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及内容,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平面教学模式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基于互动的平面设计教学策略

(一)利用电子化学习工具,使平面设计方法多样化

图文混排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及图形设计软件是几种常用的平面设计软件,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会接触到PageMaker、Painter、Photoshop、Coreldraw等多种电子化学习工具,灵活地将这些工具用到平面设计中,充分发挥这些工具的优势,善于举一反三,就能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平面设计软件和工具具有功能强大、操作方便的优势,能够提高设计效率,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教师通过课堂研讨或分组合作的途径来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互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时,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模式,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动态图像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从形、文、图、像、声的角度能更清晰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采用多种先进的平面设计教学软件和方法对课堂的形式进行策划和设计,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由学生来执行,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共同研究问题,鼓励学生间对设计问题的讨论和合作,营造一个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有效推进网络环境下基于互动的平面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构建多媒体网络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便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设计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互相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取得进步。学校应针对广告专业,专门创建多媒体网络互动平台,借助学习社区、电子邮件及QQ网络等平台供教师、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评估教学效果,从而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然而由于一些学生对电脑的依赖性较强,创作设计作品时产生的灵感很容易被抹杀,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用邮件将设计图纸提交,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丰富网络教学对话方式,在课堂互动中激活学生个性化学习

网络具有互动、自由和开放的特点,使人们的文化特质向着多元化和主体化的方向发展,丰富了教育的资源,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平面设计创作能力、艺术美感和鉴赏能力。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国内外已经研发了大量的平面设计软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专业论坛、综合站或资质深厚的设计人员的博客,使学生在这个巨大的网络资源数据库中学习课堂中涉及不到的知识,了解其他专业设计人员的制作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敏锐的鉴赏能力。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平面设计教师肩负着实现学生、教学资源及教师三者间对话互动的重要责任,应转变传统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络空间中释放自己的个性,摆脱设计程序化的约束,结合自身发展需求,通过合理的方式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设计及艺术素质的目的。

三、结语

实践性较强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处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高校平面设计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校应把握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机遇,基于“互动教学”理论、构建主义理论与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发挥先进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网络环境下基于互动的平面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网络环境的有效平面设计教学策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当代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平面设计教学进行结合,利用科技手段来增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不断进行研究和探讨,创新教学方法,不断促进平面设计教研模式的发展。

平面设计论文 篇2

摘要:现代平面设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生活追求提高的催生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在新事物诞生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优秀的传统文化。目前,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将新的元素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促进共同发展是平面设计在发展中必须注重的问题。本文就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浅谈自己的观点,希望对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融合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面设计作为发展的新产业,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平面设计在我国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较大的成效,但是在发展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平面设计的深入发展,即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加入传统的文化,使得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可以实现对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国家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本文就目前我国平面设计市场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平面设计如何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做相关的分析,希望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平面设计在我国兴起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我国的平面设计领域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剖析平面设计的作品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很多平面设计的作品很多还只是“复制”西方的作品,在理念设计方面缺乏自己的观点,使得作品没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本民族的特点,充分发挥本民族文化的优点,且符合本民族的审美特点,使我国平面设计在设计界中独树一帜。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平面设计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发展,是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渠道之一,也是我国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重要保证。但是在现实的平面设计文化作品中,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时代的不良影响,一些平面设计者在设计时,往往没有摆脱“全球化”设计风暴的影响,认为外来的文化才是“美”,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的美,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文化因素并没有过多的关注,甚至有的平面设计工作者没有本民族文化的概念,不管是对平面设计市场的发展还是对国家的发展都具有消极作用。以上都是阻碍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发展的原因。

二、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促进传统绘画与平面设计有机结合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浅谈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苏晓娟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国家的发展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展,保障了我国文化市场的“有滋有味”。平面设计自20世纪发展以来作为一个新事物给我国的文化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文化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一现状的存在要求平面设计在创作时,必须重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作用,因为绘画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古典的文化特征,其寓意也较为深刻,不管是人物、植物还是风景,都具有浓厚的意境,在画家的笔下都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元素在传统绘画中进行选取,不仅可以丰富自己设计的内容,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设计的价值所在。针对目前一些设计师在设计中虽然采用了传统绘画作为设计的辅助物,但只是处于表层因素,并没有深入了解绘画的意境,设计难以达到要求,因此要求设计师不仅需要将传统绘画元素用到平面设计中,而且要挖掘传统绘画中的精髓,掌握传统绘画元素的特性,再将之用到平面设计中,做到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

(二)平面设计中传统工艺的合理渗透

传统工艺指的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全部来自于天然材料,制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在年代上较为久远,不仅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而且还具有完整的工艺流程,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载体。传统工艺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有剪纸、雕刻、印刷以及织染等。在社会的发展推动下,传统的工艺品也在逐渐变化,较以往而言,更加具有独特性,在制作方法、外在表现以及深刻的内涵方面都可以给平面设计师带来灵感,有利于平面设计创作,但是要求设计师在采用元素时,要能够做到对传统工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合理运用,也要对传统工艺的艺术构造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设计作品的质量。

三、结语

平面设计在我国得到发展,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平面设计师应将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有机融合。在设计时要将传统的绘画中的精髓以及传统工艺的有利元素合理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提高自己的设计质量,推动我国平面设计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姗姗。浅谈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xx(01).

[2]赵蔚。平面设计现代感和传统文化意味的融合分析[J].戏剧之家,20xx(05).

平面设计论文 篇3

一、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以创新为导向,有利于教学体系改革

必须和实际相联系。我们可以根据平面设计具体的职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的实际实训的内容。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例如我们引入了一个公司的整体宣传的项目,从公司徽标设计,公司人员的名片设计,公司宣传海报设计,公司网站的设计等。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循循渐进。

(二)以创新为导向,有利于构建基于就业需求的教学体系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就业问题也成了每个学校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高职院校,社会对于这部分人才的需求是一毕业就立即能走向工作岗位,能立即为企业为公司带来效益,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时时关注社会对于员工的职业技术要求,需要掌握哪些实用的技能。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比如平面设计课程,就可以真实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开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中突出实战型与行业标准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不单单是软件的学习,应该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这些企业真实的项目中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穿插着知识点的学习,比如可以在制作一个公司的宣传海报这样一个项目过程中讲解新建文件,分辨率色彩原理,构图方法,图层等知识点,一个企业真实的项目,可以分解为几个阶段去实施,实施过程中就把每个阶段需要涉及的知识点贯穿到整个项目中。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连贯性,学生也会更加的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三)以创新为导向,能够改革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计算机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课程结束后的评价方式不能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如何合理的评价课程的学习质量,是教学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从以往的“课程设计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渐渐过渡到以公司实际项目考核,以每年的技能大赛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方式。规模大的项目就分小组进行项目实施,让学生也真实的去感受企业工作模式,从而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一些技能大赛的开展,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机会,结合每个项目实施阶段的考核成绩,以及大赛最终参与情况给予具体的考核成绩,这种评价体系的改革,从而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以创新为导向,促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每学期前的备课过程当中,要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总结上次带课经验,根据新学期学生的情况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要听取上年度的学生提的一些建议,在新学期教学中不断进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当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以往的模仿练习过渡到创新练习,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的就业需求。

二、平面设计课件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分析限制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软件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更深层次的去思考,遇到问题先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自身的新思维、新观念的创新能力。具备了创新能力后,逐步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做项目的过程当中先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操作能力,然后在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是在这些工作开始进行的时候,必须自己要有创新意识,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完成项目。

(二)以创新教育为重心的课程目标确立

平面设计课程是动手类课程,不仅仅要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设计者的思想很重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分阶段举行班级的平面设计作品比赛,可以分小组进行,比赛作品主题由教师确定,每组同学按照这个主题思想设计作品,完成作品后小组之间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以作品创新和立意、色彩运用等为重要评分标准。这项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之间互相督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分阶段开展平面设计作品比赛,互相评分,互相督促

创新思维教学要摒弃“一切以教师为主,教师万能”的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耐心听取学生对于作品的意见,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发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去学习课程。在日常的教学中一般我们会根据知识点的内容做一个作品,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个作品最终的效果利用素材去处理图片,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造成学生只是掌握了这一个图的做法,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到其他的项目中,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解决,从而导致做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四)在项目课程考核中,加大创新意识的考核比重

项目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采用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在最后上交的课程设计作品中要加大创新意识的考核比例,课程设计作品要体现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过程化考核,例如每周可以根据这周学习的知识点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每个作品的创意性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一个阶段结束后举办班级或者年级作品展,让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点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期末让学生可以分小组完成一个规模相对大些的作品,比如给定一个主题,以这个主题做一系列的图片,来体现这个主题。这样不仅仅可以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最终的考核成绩就可以依据过程化考核中作品的完成情况和学期末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完成情况,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大力倡导的新理念,只有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欢迎的人才。而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唯一途径,根据创新教育的理念,探索出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的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通过创新教育,能够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杜绝了课程设计作品千篇一律的现象。能够将教学同市场需求相联系,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知识,有利于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

平面设计论文 篇4

摘要:在现行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平面设计师应该从传统思维定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实现思维从平面到空间的转化,赋予设计更为广泛的意义。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化体现在具体的设计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多维空间,从单一到多元转化,拓展平面设计的感染力,调动观者的多感官参与与体验;二是用平面烘托、渲染与塑造空间环境,使之成为空间环境中的积极组成要素。

关键词:平面,空间,平面设计,思维

一、平面思维和空间思维的释义

《当代科学学辞典》对平面思维是如此释义的:“平面思维是科学思维学研究的一个概念。也叫单面思维或非空间思维。这种思维要用图形表示的话,或是表现为平面上的一个定点而向周围展开,或是表现为向着一定方向延伸开来的直线,它不涉及认识对象的诸多方面,而只涉及认识对象的某个方面。”也就是说,平面思维是一种确定性的思维,其根本任务就在于保证思维要有一个明确的出发点,有一个确定不移的思维对象或研究中心并在单一定向中活动。它是在一个二维的空间里对对象进行纵横两个方面的线性思考,尚未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尚未把握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所以很难对对象进行整体性、本质性的把握。与平面思维相对应的是空间思维。它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和不同角度去感知对象,并充分考虑了事物存在的环境,能跳出事物的本身。它将纵、横、垂三度三维空间或点、线、面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考察,即将对象的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对象的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并且在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中去思考问题,因此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思维决定着行为方式、感受和需求。实现思维从平面到空间的转换,是设计师创造性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平面设计的要求。

二、现代社会赋予平面设计新的发展空间

实现平面思维向空间思维转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体现在观念的变化上。后现代设计主张用多元、丰富来对抗单一的“纯粹”意义,甚至是跨界的交融,用活泼来消解统一,营造消费时代轻松幽默的生活氛围,自由尝试任何可能的风格并进行折衷处理,实现与大众的对话等。其次,体现在媒介的转变上。数字多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平面设计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视觉语言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平面设计冲破传统的限域,在影像、声控等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使平面向多维空间的转化更具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它不局限于仅仅是视觉语言表达,而是调动人的多感官参与,使信息更易传播和接纳。再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平庸的设计很容易淹没在多于牛毛的信息中,被人们自动过滤掉。因此,信息传达要清晰有效,新颖独特的设计才能延长视觉的停顿时间,使人获得明确而深刻的印象。因此,设计师只有适时转换设计思维才能迎接现代社会对平面设计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文章认为平面思维向空间思维的转换体现在具体的设计中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一)从单一到多元———视觉形态的突破

“英文中的‘平面设计’这个词是‘graphicdesign’,它的主要功能应该是调动所有平面的因素,达到视觉传达准确的目的,这是平面设计的真正功能,而美化则是第二位的、从属性的。”[1]但是,对于平面设计,人们往往望文生义,产生曲解和误读,将其思维局限在“平”上,限制了它的表现力。平面设计是视觉传达的设计,它的信息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进行传达。人们对设计作品的第一印象便是它的视觉形态,然后才会去追究其意蕴和内涵。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设计的表现形式,后现代的文化消解了传统设计观念,平面设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逐渐从平面向空间,单一向多元,静态向动态的交叉和综合方向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虚实的变化或形象的夸张、写实、阴影的塑造等手法使平面产生纵深感和凹凸感,获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如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的设计大师冈特兰堡在《S.费舍尔出版社招贴》等设计作品中追求平面外的视觉效果,恰如其分的把握视觉语言,让人一目了然,在设计上独树一帜。我们还可以还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影像等四维空间融入二维平面,甚至是通过触感设计来调动人与作品的互动体验。如20xx年4月开始的“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中国巡回展,就是利用了多路动态影像和影院式环绕音响,将原本静止的画作从局部到整体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并配以光影效果,使展览空间展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氛围。展览馆还将梵高的名作《夜间咖啡馆》实景复现,并打造向日葵主题空中花园等。这种展示的方式颠覆传统观展模式,使观者身临其境地置身于梵高的世界,充分调动他们的所有感官参与,增强了人的体验与感受,拉近了人与艺术的距离。详见图1图1“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部分作品展出效果(左一,《夜间咖啡馆》作品实景呈现)大家可以看出,现代平面设计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态势发展,注重人与作品的互动、交流与体验。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作品要抓住人的注意力,当他看到时激起他的兴趣,并在想象中参与进去。这时,他不再在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其与设计作品的关系就从“我”与“他”的关系变成了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与“你”的关系,也即是作品不再是纯粹的客体,而是能与人产生互动的关系。现代技术和观念的发展使平面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从单一到多元,既是设计形态的突破,也是设计思维观念的转换。

(二)从孤立到互动———空间形态的融合

海德格尔认为:“空间中多个要素属于空间但并非就是空间本身,而是各个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才构成空间的概念。”[2]平面则是构成空间的基本要素:面与面的叠加、围合、错落、组合构成了我们所能感知的现实空间。平面设计如脱离纸质媒介的限制,进入到空间环境中去,就意味着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和责任。它不仅要承载信息传达的本质功能,同时还要承担起重新塑造和规划环境的任务。平面设计适应性与载体依附性较强,如通过充满艺术张力的绘画、图案与时尚前卫的涂鸦等等,能在三维空间中创造无限的想象力,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平面设计可以拓展和丰富空间的层次,传达空间的内容,美化空间的环境。如中国建筑中漏窗、门洞的设计,产生对景、借景、空间错觉等艺术效果,能丰富空间的层次,扩大景物的深度、广度,使整个环境生动有趣起来。公共场所里导视系统的设计,通过字体、色彩、图形等元素的组合,形成适合具体空间且传达空间信息的系统。再如屏风的使用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就是塑造和利用空间的高明做法,它除了能够美化环境,也能分割空间、保护隐私等。可见平面设计是空间环境形态中很重要的组成元素。朱鄂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的译序中这样评价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既感官又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物的一部分,所以具有一种特别的气质。”[3]正如原研哉所实践的一样,他把视觉传达的信息之美,称为“visualogue”,也就是视觉的(visu-al)和对话的(dialogue),即平面设计是利用视觉形象构建起与环境互动生成的关系。原研哉认为“人是一个积极的接受感觉刺激的容器”,在他的松屋银座翻新设计上应用具有关联性的触觉设计,把百货商店本身当成一个可以通过触摸而了解的媒介进行再设计。如外墙玻璃背面白色铁板上紧密而有规则地排列着很多白色突出的点,能够引发人的触感,上面巨型拉链的图形用拉开的程度来说明松屋翻新的进程,让人对此充满期待。外墙的平面设计既很好地传达了银座的现代感和高级感,又创造了一个能包容一切品质优秀的优质环境,这是一个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的整体设计。原研哉做的正是修正传统的设计概念,不落陈规的视觉呈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设计。详见图2。

三、结语

文章分析了在平面设计中平面向空间转换的必要性和具体的表现形态。在平面设计创作中,设计师的任务是提高信息的品质,增强信息传播的力量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尺度。“设计师的工作,并不是设计实践,在当前的环境中,为设计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并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对于设计师来说,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工作。”[4]设计是超越技能之上的,设计中的技术性要素固然重要,但设计不是靠技术的华丽堆砌,而是要将设计的思路和眼光放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去,把设计者关注的内容更多地转向设计的意图、材料、方法、观念上。设计师应平静而内观,围绕信息传达这一设计本质功能,通过自己的创意并切中主题的把握,带动人们的思考。因此,从平面到空间的转换,首先是一种思维的转换。这种思维是不囿于传统单一的思维模式,当思维在朝同一方向发散时,可形成丰富的内容,在朝不同方向发散时,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体现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以新的角度看待事物,产生与众不同的观点的创意。因此,转换思维,用另一个视角看问题,将平面和空间通过媒介的相互结合,可以产生奇妙的化学作用。未来的平面设计不仅仅是表达内容的载体,也承担着为人们营造一个更为美妙生动的视觉环境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10.

[2](德)海德格尔,孙周兴译.海德格尔选集(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484.

[3][4](日)原研哉,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xx.05.

平面设计论文 篇5

错视艺术即不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也不是一个新的设计手法,只是平面设计中所使用的基本设计手法。然而,就是这种基础的设计手法,可以设计出许多有趣的标志和平面广告,其中有很多是脑洞大开的作品,让我们驻足观看,回味无穷。在生活中错视艺术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在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领域,无不利用错视的原理使我们的平面设计更具新意,使我们的穿着更得体,使我们的居住环境更舒适。

一、错视艺术的概述

何为错视艺术?

错视是由于我们眼睛的判断机制对观察到的物体,在主观上的认知与形态本身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错视现象。错视的产生有由众多因素引起得。

二、错视艺术产生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引起的错视艺术

任何物体的存在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周围的环境而独立存在。物体与它周围的环境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对比,互为参照物。我们将指定的物体以其他物体为参照对象,就会因背景发生变化或背景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错视现象。

1)位置引起的错视。例如用两条平行的直线将一个圆垂直分割,我们会得到两个半圆。左边的半圆和右边的半圆凭借我们眼睛的直接观察,似乎感觉它们是无法闭合成同一个圆。

这种错视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我们通常会把要比较对象以外的东西作为背景环境,这些背景环境会影响我们对线和形状的直接感知。而当我们看这些要比较的对象时,其实已经以错误的对象为背景参照了。如果我们离开这些错误的背景参照,视觉系统也就随之恢复正常。

2)视觉恒常性引起的错视。如《追逐的人》这幅错视图片,其中我们看到一个巨人在追赶一个矮人,其实这两个人的大小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就是由于视觉的恒常性引起的。而这种错视现象,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Roger Shepard 认为,这种错视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三维图像会引起人的深度知觉。由于环境透视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感到后面的人要比前面的人离我们远。

人类的视觉系统会根据从视觉环境中得出的定势而做出推测。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远就会变的越小,离我们越近就会变的越大,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所说的“近大远小”。而当我们把背景删除,图像的立体感就会消失,随之这种错视也就会消失。

3)图底反转引起的错视。正如《鲁宾杯》这幅作品,当我们在观察图片时,既能看到两张人脸,同时又能看见一个酒杯。而这种现象就是由于图底反转而引起的错视。最先发现这种图底反转可以产生错视现象的是丹麦心理学家鲁宾(E.Rubin)。因此这个图像也被称为《鲁宾杯》。

任何图形都是由“图”与“底”两个部分组成。在一幅画面中,成为视觉对象的被称为“图”,其周围的空虚处称为“底”。 “图”是在画面上所看到向前突出的形象,而“底”是退后的背景。

2、透视因素引起的错视艺术

透视因素不仅在美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同时在生活中透视因素也与我们的息息相关。每当我们观察景象时,由于自身所处位置和距离的不同,随之物体的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这就是透视现象。一副绘画作品中,各组成部分的大小、位置等因素的透视关系完全正确时,所绘制出来的作品才是符合正常的作品。反之,就会引起错视现象的产生。

1)透视引起的错视。如莫里茨·柯内里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设计的《骑自行车的男孩》,画面中的孩子到底在哪骑自行车呢,如果以画面中的远景来看似乎是在路上,可是将视觉转移到近景来看却又变成了在树上骑自行车。

这种错视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按照正常的透视方法来说,一副画面中只能有一个消失点。画面中的条路只能有一条是渐渐远去,最后直至消失的消失点。而这幅画中并没有按照正常的透视方法来进行绘画,而是使用了两个消失点,由两条路组成,同时将它们之间重叠的部分省略,然后让它们又很自然的衔接在一起,从而产生了错视现象。

2)矛盾空间引起的错视。正如瑞典艺术家奥斯卡·路特斯瓦尔德创作的《不可能的三角形》。造成这种错视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图像本身,而是当我们看到这个三角形时,会主观认为这个三角形是立体的。我们主观臆断的将这个平面的二维图像理解成了立体的三维图像。从而就产生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确实能在二维平面中绘制出来的三角形。

三、错视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错视艺术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标志,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炼的视觉形象起到一定的辨识作用,同时又以图形记号的形式表明对象的特征。标志设计有着很多的设计方式,其中运用错视的手法就是其中之一。因为错视艺术的奇特性,从而设计出来的标志往往具有新颖和耳目一新的感觉,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南斯拉夫DIDINDA 铸造集团的标志,就是运用矛盾空间引起的错视艺术而进行的标志设计。

2、错视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同时平面广告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的广泛如海报设计、书籍设计、企业画册等诸多领域。将错视设计的手法合理正确的运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不仅可以有助于传达想要传达的内容,同时还能产生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如电影海报 《皮特和狼》,其中运用狼的身体外轮廓组成皮特的头像的外轮廓,这种设计手法就是运用图底反转引起的错视而进行的平面广告设计。

四、结论

当今的平面设计已经进入了与世界接轨的时代,无论是在设计标志还是在设计平面广告时,都应该在原有设计手法的基础上,尝试一些新的设计手法,错视设计就是一个值得我们运用的设计手法。创作出既可以准确传达信息,又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设计作品。

平面设计论文 篇6

【摘要】民间美术是重要的智慧结晶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随着国内外艺术交流的的次数和深度不断增加,对于民间美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语言表达方式引起了各类设计师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怎样合理地将民间美术要素应用在平面设计中,推动我国平面设计工作的发展成为设计师们追求的共同目标之一。本文在分析平面设计的基础上,探讨民间美术元素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民间美术元素;平面设计;创新

我国地大物博,民间美术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是东方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精神财富,以其独特的表现吸引着世界的关注。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入侵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怎样促进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成为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关键之一在于传承,以文化作为积淀将民间美术中的观念、造型与色彩应用于平面设计中,关键正在于创新,在借鉴的过程中再创造,使民间美术更具有现代特色。

1.民间美术应用于平面设计中的价值

民间美术是一种国家本源文化,也是民族艺术的重要体现方式。作为千百年来劳动者的智慧结晶,民间美术一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产生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过本身的艺术价值。研究民间美术,可以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步入现代社会之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艺术形式的发展,尽管平面设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国际之林中没有特色可言。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注意力转移本土艺术的融合。中国现代设计要突出自身的特色,选择一个赖以发展的根基是当务之急。所以只有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文化特征与要素,在满足时代审美的基础上凸显出文化特质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民间美术与平面设计的创作手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情感表达真挚、立意造型简洁,使其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国际上其他设计,因此,把握浓郁的民间美术设计元素,将其融入到平面设计中对于现代设计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2.民间美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

平面设计是一个不断追求美与创新的过程,这也是艺术设计的独特性,要求之一。平面设计融合民间美术元素,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或者简单地将艺术元素与设计要素拼接。对民间美术要素的应用,实际是是在传统艺术精神上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对原有的艺术形式进行变异、创新与发展,这也是设计的出发点。所以在平面设计中对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再创造非常重要。

2.1艺术理念的创新

将传统民间美术的理念与技法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融入到平面设计中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审视、开发,通过变形、象征或夸张等艺术语言促使作品更具有多变性,同时展现出视觉传达艺术的冲击力。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吸收传统的养分,得到“新型”的果实。从民间美术因素中吸取长处,注入在平面设计的造型样式或绘画元素中,使得传统的明天美术理念呈现出新的形式风貌,使精神价值得到升华。

2.2思维上的创新

从民间美术作品中吸纳创作者的优秀精神文化,发扬主题创作意识。就我国民间美术作品而言,由于审美取向不一样不同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两支作品的艺术面貌也各不相同,这也让我们体验到作品中真挚的情感。21世纪的今天,设计与创作迫切需要多样化表达,但是表层化的模仿无法实现对民间美术的创新。设计师首先需要理解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人的观念去理解、探究和表现,只有拥有创新性思维才能够创作出具有传统特色与时代风格的作品。

2.3艺术语言与形式的创新

设计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平面设计师只有不断丰富完善个人艺术语言才能够实现突破。平面设计师特有的视觉传达之一,通过融合民间美术与设计表达形式赋予了当代平面设计新的内涵与意义。对于艺术语言形式进行创新不仅仅是艺术对文化的。启示,更是对艺术形式本源的认识。设计作品不论内涵深浅都需要通过特定的形式表达,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表达方式应当具有时代气息与民族风格,同时还满足平民设计语言特质、不能够对民间美术语言生搬硬套。因此,设计师应当站在传统文化基石上,以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为着眼点,深入探究其形式要素,如民间绘画中含表求里、节外生枝、移花接木等形式,在强调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展现出民间美术独特而神秘的气质,这也是现代设计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讨论

民间美术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变化,是我国千百年以来民族文化的重要积淀,也是世界艺术瑰宝之一。所有的艺术设计创造都应当植根于民族精神文化,没有传统文化作为基石、没有民族烙印的平面设计无法屹立于世界之林。只有结合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平面设计才能获得更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当代平面设计在吸收民间美术形式与特征精华的基础上,还应当重视文化背景,透彻分析文化精神与内涵,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增强平面设计的感染力,提高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广宝。徽州民间美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开发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xx.

[2]张小艺,欧阳超英。平面广告设计和民间美术的审美连线——寻找广告设计中国风的突破[J].科技创新导报,20xx,(25):218-218.

[3]王若鸿。陕西民间美术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因素探析[J].美术大观,20xx(04).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