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整理的神经内科护理论文精选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对象为福建省某医科大学2007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甲乙两个大班,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乙班,共93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6名;对照组为甲班,共94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7名。两组护生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讨论式教学,两组课时相同。
(一)教学准备
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内科护理学》为本科护理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必修护理专业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教学形式为理论课和讨论课相结合。本研究时间为第一学期,即2009年9月-2010年1月,课时总数为88学时,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为15学时,分别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综合病例5次讨论课,每一次讨论课为3学时。教材选用尤黎明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该教室有联网计算机100台及多媒体设备1套,保证教师和护生各有1台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学校计算机中心的1名教学辅助人员负责硬件设备的维护。教学前进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辅助软件和技术的准备及教师的培训。教师在首次讨论式教学时需向护生示范如何查找网络资源,包括校园局域网和因特网的资源。校园局域网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精品课程网中的《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的教学课件、视频及动画等。
(二)教学实施
讨论课采用网络环境下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如下:
(1)设立主题。每一次讨论课,由主讲教师1名、辅助教师2名负责。主讲教师首先通过大屏幕投影仪播放课件,向护生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临床案例以及讨论问题。案例均来自临床一线,讨论主题一般为4~6个,主要涵盖该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医学护理前沿知识。
(2)搜集资料。护生明确教学目标和问题后,自己搜集信息资料,通过教材、教学课件、上网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等各种途径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思考和分析问题。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由3名教师负责,适时给予提示、督促,引导护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此步骤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护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3)自主讨论。护生独立学习探索、分析问题后,根据坐位进行3~5个人为小组讨论或网上讨论交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师对讨论、合作交流作出必要的指导和调控,鼓励护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护生深入讨论。
(4)归纳总结。护生经过充分讨论后,主讲老师选择部分小组护生进行汇报。主讲教师针对护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引导护生了解各知识点的关系以及掌握重点知识;适当联系临床实际,以提高护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情况,教师要求护生以个体或小组形式上交电子文档作业,由教师进行批改。
二、教学效果与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林毅等编制的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4]评价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该量表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正性条目赋值为“5、4、3、2、1”,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此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9。在教学前、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集体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使用spss16.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教学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表1),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表2)。教学后实验组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对照组护生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及总分高于教学前;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二)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对实验组护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主要涉及新的教学方法对护生的影响、护生对该教学法的喜爱认可程度、该教学法的优缺点等,共包括19个闭合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在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对实验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实验组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见表3。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接触医学前沿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2)查找资料方便、可利用的信息丰富;(3)了解更多网上学习资源,提高课后自学能力;(4)做作业不用大量写字、节省时间与精力;(5)了解一些专业学习QQ群或论坛,加强平时学习交流;(6)培养上台演讲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7)有利于阶段知识的掌握,作业的布置能够督促课后复习。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缺点或问题:(1)盲目查找资料,缺少思考、钻研;(2)多媒体网络教室问题多,如电脑配置低、网络故障等,浪费很多时间;(3)长时间对着电脑易疲劳;(4)对信息讨论分析不够,有些知识印象不深且不理解;(5)作业太多,对无电脑的同学负担重,做作业不够认真,且没有教师反馈;(6)老师指导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不够;(7)有些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护生信息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超过半数的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护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大班讨论课上,必须借助计算机、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高效地提取和加工,无形中训练了护生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案例和问题主要来自临床实践,往往比课本更能吸引护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护理资讯,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习主动性。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生教学后自我管理能力高于教学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还不能肯定新教学方法优于传统讨论式教学法。
3.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创新性思维及科研意识。基于网络环境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临床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在对争议性问题进行讨论时,要进行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与讨论,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性思维;护生经常接触到护理专业文献、最新观念以及争议性观点,增强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意识。
(二)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存在问题
1.教与学的软硬件环境不完善。在本研究中,护生反映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低,经常出现机器故障。由于校园网带宽限制,大量计算机同时接入网络,人均带宽严重不足,经常导致网速慢,影响了教学进度及效果。《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大纲、教师教案、课件,课件学习拓展的资源有限,且缺少可供学生与教师在线交流的平台。
2.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技巧,提高护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5]。该教学法的应用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调查中护生提到,教师在思路上的指导和培养护生分析能力不够;有的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部分教师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水平及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
3.护生对该教学形式适应性较差。开展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护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同时要求查询大量相关知识,一些护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43.0%的护生认为增加了学习负担,不少护生反映面对电脑会感到疲劳,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护生,上课容易开小差。研究调查显示,有10.8%的护生表示在上课时,不能克制自己在网上查阅与学习内容无关资料的冲动。
4.讨论式教学中护生交流合作活动减少。讨论式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交流平台,可提高护生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但是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生合作能力并没有提高,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护生上网检索文献占用了讨论课大部分时间,用于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室的坐位设置不利于护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护生网上交流的平台不完善。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发展对策
1.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功能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保证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的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这需要学校增加资金投入,进行硬件基础建设,以改善教学硬件环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应该完善网络平台的建设,不断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库内容。
2.提高教师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观摩、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该教学法对教师要求高,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建议学校建立相应的人事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引导护生尽快适应该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应引导护生正确看待这种教学方法,认识其潜在的优势,消除护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来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护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监督、引导,使护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4.促进教师与护生及护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讨论课之前,把讨论主题告诉学生,学生能提前进行信息资料的搜索,从而增加自主讨论的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与完善网络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与护生、护生与护生建立讨论小组,进行网上讨论。在高等护理教育扩招的大环境下,在课程学时不变,教学资源与师资有限的条件下,网络环境下以病例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大班讨论式教育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切实可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改善与评价。
肿瘤内科患者的病情及治疗产生的痛苦都会导致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的产生,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疾病预后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在患者实施化疗期间,口舌生疮、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等现象时有发生,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肿瘤内科患者诸多不适情况实施精细护理模式,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达到舒适,减少意外事故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7月到20xx年1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患者184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98例,女性86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8.11±2.18)岁。将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先后分成实验组92例和观察组92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观察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集中化护理,执行医嘱进行静脉输液、服药护理,定时病房巡视。实验组在进行肿瘤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模式,首先应强化护理人员整体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注重对肿瘤内科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精细护理措施,在患者神志清晰、无不适现象时主动与其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并且倾听患者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且告知患者采用饮食与运动配合的治疗方式对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帮助。在护理过程中着重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预防压疮、坠床、跌倒等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采用疼痛级别量尺,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疼痛与不适,将止痛治疗改进为定时预见性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模式,意外发生事故2例,占比2.17%,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发生护理并发症4例,占比4.35%,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精细护理模式,肿瘤内科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如表1所示。
3讨论
肿瘤内科患者常受到自身病情以及化疗产生的不适感影响,常出现四肢乏力、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疼痛以及眩晕等现象,且患者受到疾病并发症多、预后较差、药物副作用明显等问题的影响多伴有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由于生理及心理双方面的原因,肿瘤内科患者出现坠床、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的几率较大,治疗期间褥疮、感染等护理并发症出现频率相对其他科室较高。本次研究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温馨、安全的治疗环境,加强对患者巡视,对患者的不适及疼痛早发现、早处理,并且在健康宣教中鼓励患者采取饮食与运动配合的方式,并且为初次化疗的患者详细讲解病区环境以及化疗目的。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实时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需做到认真倾听患者诉求,并且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及情感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予以心理支持及心理暗示,帮助患者打消顾虑,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在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力度,增加护理巡视密度,即使发现患者不适状况,并遵医嘱及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院治疗过程中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故2例,占比2.17%,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在实施精细护理模式后发生护理并发症4例,占比4.35%,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意外事故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实验组患者对护理配合程度相对较高,且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
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护理观察及与患者的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从心里护理、健康护理以及安全护理等方面着手,提高护理质量。精细化护理模式对于减少肿瘤内科患者治疗痛苦、减少意外事故和褥疮、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效果,并且大幅度提升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护理满意度。精细护理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和提升工作效率具有一定帮助,综上所诉,实施精细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作用。
摘要:研究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持续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将2015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遵医师医嘱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工作小组的建立与培训、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解读心理健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宣讲。结果 实验组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的满意度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服务中有利于患者充分了解其自身健康状态,并能将其心态调整好、配合诊疗护理,有助于促进住院患者的健康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
关键词:循证;健康教育;神经内科
健康教育是目前护理界最为广泛探讨的话题之一。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及诊疗护理的配合度,进一步强化护患高度配合的目的,减轻住院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效果。神经内科为提高科室护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1],選取神经内科2015年252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验,现将此次循证健康教育应用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68例、女性88例。年龄4~85岁,平均年龄(62.7±8.5)岁。患者均经影像检查脑出血66例、脑干梗死62例、大面积脑梗死78例、多发性脑梗32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将这2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试验研究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遵医师医嘱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最佳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1.2.1成立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小组 选择科室护理优秀人员5名,组建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小组,专门负责和组织实施对实验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科室《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工作手册》。
1.2.2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对其基本资料、家庭状况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详细掌握,充分理解患者本人的性格及爱好,并以此为话题进入点,开展与患者交流沟通。初次交流沟通以护患间的了解熟悉为主,建立起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需求。在中后期的健康教育时,则应抓住宣教主要内容,主次分明的对患者进行宣教讲解,应当充分利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获得患者的支持,例如非语言式的沟通“表情、动作”及“文字、图片”等[2]。
1.2.3心理健康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因长期卧床诊疗护理或者受各种各类诊疗仪器的影响,极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健康教育应以心理护理干预为前提,首先端正患者及家属治病的正确心理态度,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要充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护理配合,再行开导和心理安慰使其积极的面对疾病和人生[3]。
1.2.4疾病知识宣教 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或是对诊疗护理不愿意配合等情况时,多半是由于对疾病的恐慌或不理解。在为患者宣教疾病常识时,不仅要从患者自身状态出发,详细讲述其所患疾病的致病原因、发生发展、治疗护理、自我心理调整等,而且也要展示积极的临床案例,充分为患者提供榜样和借鉴参考作用,提升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要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努力改变其心理观念,共同面对、共同努力对抗病魔、战胜疾病。
1.2.5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 神经系统内科疾病患者大多数需要家属日常生活的协助及生活护理帮助,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其执行亲密护理家属的宣教也是尤为重要。要想法设法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于其疾病护理的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在出院前对家庭护理的指导需要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考核来提升家属能力和技巧。
1.3观察指标
制定《神经内科护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共25题,每题4分,分别对两组神经系统疾病出院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81~90为很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监测收集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相关资料数据经审核无误后,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2 检验,以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对照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37例,较满意35例、很满意30例、非常满意24例,满意合计89例;实验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5例,较满意46例、很满意43例、非常满意32例,满意合计121例。实验组不满意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不满意例数,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恒心”的“三心”工作,并且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足够的工作责任心,充分体现出护士的职业价值理念。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的核心是宣教患者树立健康意识观念、促使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危害健康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循证护理能很好地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共建[4]。
由表1表明采取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较满意度、很满意度及非常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虽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总体满意度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在护理服务工作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切实有效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促进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最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护患和谐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翠莲。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9(25):175-177.
[2]王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86-187.
[3]金德奎,於四军,刘英,等。心理干预对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2):67-69,73.
[4]王莉梅,母美菊。循证护理在ICU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07-108.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xx年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5.52%>80.60%)及其自我管理能力评分[(89.45±4.25)分>(75.44±5.01)分]相对更高(P<0.05),而住院时间[(16.62±5.54)d<(25.49±6.61)d]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贴合患者的需要,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加快其康复进程。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护理
神经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复杂,且多为危急、重症,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躯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有效的治疗后,还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恢复,期间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1]。神经内科护理对于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很高,需要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每一个步骤、环节,并能够充分尊重患者的需求,给予其全面、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恢复,使其获得满意的医疗体验。本研究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20xx年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患者,分别接受优质护理服务(67例)和常规护理服务(67例),并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38/29,最高龄79岁,最低龄34岁,平均年龄(50.6±5.4)岁。脑血管疾病29例,周围神经系统疾病18例,脊髓疾病12例以及其他类型神经内科疾病8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36/31,最高龄76岁,最低龄35岁,平均年龄(49.5±5.8)岁。脑血管疾病27例,周围神经系统疾病21例,脊髓疾病14例以及其他类型神经内科疾病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的护理,持续进行病情和体征监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症处理。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予以改进和补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①护理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水平,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和讲座,护理人员能够从中了解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并学习到科学、先进的专业技术。护理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其能够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此同时,护理培训还包括工作责任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具有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能够妥善处理神经内科护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而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精细化护理:结合既往的神经内科护理的经验,合理利用和配置医护资源,实施弹性坐班,既要保障神经内科护理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在护理工作中更加精细。深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环节当中,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从中找寻问题所在,并快速反应,及时予以处理和解决。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应该更贴合患者的需要,尊重患者意见,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其想法和态度,并将其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参考。
③心理护理与沟通:在神经内科护理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增进护患沟通,便于随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当患者出现消极、负面的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开导,尽可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不安感。治疗前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知识,讲解其治疗方法,强调治疗方法的优势作用,可以选择治疗成功的患者作为范例,以此来激励和鼓舞患者,增加其对于治疗的信心。
④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及相关治疗方法的认知,了解治疗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并能够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在饮食方面,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坚持低盐、低脂的原则,保证营养均衡。合理安排其日常作息,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其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保持愉悦的心情,能够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去做
⑤功能恢复训练:对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开始需要护理人员及其家属的帮助,然后逐渐恢复自主运动,正常进行站立、行走以及上下楼梯,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在67例观察组患者当中,52.24%(35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十分满意,43.28%(29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另外有4.48%(3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不满,护理满意率为95.52%。在67例对照组患者当中,38.81%(26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十分满意,41.79%(28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另外有19.40%(13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不满,护理满意率为80.60%。
2.2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其自我管理能力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89.45±4.25)分,经过(16.62±5.54)d后出院。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75.44±5.01)分,经过(25.49±6.61)d后出院。
3讨论
发病猝然、病情进展和变化迅速是神经内科疾病的主要特点,危险程度较高,治疗难度较大,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影响因素较多,这就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每一个步骤、环节都应做到规范、严谨,避免出现疏漏和差错。与此同时,还要从人性化的层面出发,紧密贴合患者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强调患者至上,跟踪问题,寻找解决办法。首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转变其传统的护理观念,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能够妥善处理任何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排除风险因素,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然后实施精细化护理,考虑到一切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2]。深入到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在得到护理人员及其家属的鼓励和支持下,患者对于康复更有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在饮食、日常作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要求患者认真遵循医嘱,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做到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减少延缓患者治疗恢复的相关因素,避免受到其干扰和影响[3]。另外,對于危重症患者、疑难杂症患者以及未知并发症需要重点进行护理,警惕异常征象,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进行预防[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52%,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89.45±4.25)分,住院时间为(16.62±5.54)d。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0.60%,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75.44±5.01)分,住院时间为(25.49±6.61)d。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自我管理能力更强,住院时间更短,充分说明了优质护理服务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治疗恢复的积极影响。
在王燕等人的临床研究当中[5],64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分别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3.8%(30/32),最长住院时间为25d,而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78.1%(25/32)最长住院时间为33d,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充分验证本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使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得以显著提升,让患者满意、放心,帮助其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
参考文献
[1]侯西婵。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xx,2(13):157-158.
[2]陈妹,黄胯胯,林秀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xx,1(11):158+164.
[3]贺爱霞。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尤其是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xx,14(23):239-240.
[4]李育珍,陈圆圆,黄哲和,戈玉媚。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实施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24(19):92-94.
[5]王燕,宋召召。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5(23):26-27.
一、内科护理多发事故原因
该院内科护理总体比较好,但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对安全意识的不重视以及对病人护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到位而造成。具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给药的错误,在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药物以及注射药品的给药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住院的患者较多,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导致部分药品摆放混乱、床号标记不清、单据字迹潦草等问题;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交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导致接班护士出现发放错误或者混乱的情况。其次,在输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丧失了自我行动能力,由于照顾人员的疏忽等问题,容易出现输液的渗漏对周围肌肉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是局部坏死。最后,其他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害。这方面损害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与患者的自我行动而造成的。主要可以分为病患的跌倒、坠床、窒息以及烫伤等问题。内科病患部分丧失了行动能力,或者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在其自主活动或者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由于行动不便而出现的意外。
二、基于安全视角的临床优化对策
基于如上所反映的多方事故以及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护理意外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以及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而避免的。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文主要从药物的管理、护理行为的规范及病人行动辅助等三个方面对安全模式下的临床优化对策进行探讨。具体如下:首先,对药物清单以及床位号等明显标识采用电子化办公以及电子输出等模式进行,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了由于字迹潦草等人为问题造成的药物管理混乱。通过建立核查机制即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的双重防范机制,利用主治医师对药品进行最终监管的方式来对药物的注射以及发放进行最终核查进而保障药物发放与使用的正确性。此外,还需要明确护理人员交接工作的具体流程,从时间角度去看需要为护理人员交接提供必要的缓冲时间。从管理制度角度去看需要明确交接责任。其次,这对输液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输液统计以及输液护理工作,护理科室对于输液内容需要有充分的认识,按照输液过程中风险的大小进行分类识别与管理。做到风险化的区别对待。最后,建立并积极应用高效的床头召唤设备,在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缩短护理人员的反映时间。在病患出现意外之前对所有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提示工作。
三、内科护理人员管理体系构建
为了达到护理零事故的目标,该院对内科护理临床的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改革主要从组织模式、责任监督以及绩效体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如下:在组织模式方面:本院内科护理改变传统的护士长领班的组织模式而是采用护士长以及科室骨干护士组织成立责任护理组的管理方式。同时,利用这种管理体系使得每一个护理护理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去。在责任监督方面:采用了全员监督以及自我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错误与问题予以监督与修正。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后积极的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检测与总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护理的漏洞,并进行积极的补救。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将以病房或者具体的病人为基本单位,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上,通过这种明确的责任制度来增加每个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在绩效体系建设上:主要是通过在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内容中增加安全绩效的概念,并提高安全绩效在整体绩效中的比例,此外,在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模型中引入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将安全、质量、效果等概念融入到护理人员的绩效体系之中。并以奖金、培训、升职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激励。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安全意识。
目前,肺炎属于呼吸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从肺炎致病机制上来看,主要是因外邪侵袭入肺造成的肺失宣肃以及肺气不宣。为有效改善肺炎患者的预后情况,不仅要对肺炎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还应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对呼吸内科肺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明显。为了探讨呼吸内科肺炎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肺炎患者80例作为对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肺炎患者80例,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42.1±1.2岁;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42.5±1.4)岁;两组的基本资料没有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经常通风、保持室内整洁以及病情观察护理等,而观察组进行中医护理,措施如下。
1.2.1对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中医上认为生理变化以及病理变化与患者精神活动存在密切关系,若长期精神刺激,将会引起人体气机逆乱以及阴阳失调。因此,患者应有效调整情志,以此增强正气,从而起到抵抗邪气的作用。此外,大部分肺炎患者由于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恐慌情绪、烦躁情绪以及情绪低落等情况,进而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与身体的康复。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要重视中医情志护理,多关心与尊重患者,加强交流沟通,对患者实施心理安慰与心理疏导,消除紧张心理,增强其依从性。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详细讲解肺炎治疗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等,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更加了解,增强疾病治疗的信心与勇气。
1.2.2对患者实施中医呼吸道护理:中医上肺主气,开窍于鼻,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应用鱼腥草药物吸入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针对轻咳患者,护理人员需轻拍侧背部,促排痰,避免窒息。对于无力咳嗽患者,需采用吸痰法把痰液吸出,以免邪气转移至心脏。
1.2.3对患者实施中医出院指导护理:首先要对患者进行中医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之前需要指导其合理膳食,并多食用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大限度减轻其消化道负担。对于生冷食物、坚硬食物、肥腻食物与辛辣刺激性食物要禁止食用。其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中医生活指导,告知患者生活需规律,尽量避免体力劳动,加强锻炼;当患者口唇出现干裂的时候可以选择石蜡油实施润滑,针对疱疹患者可以利用浓度为百分之二的龙胆紫药物进行涂抹。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引起外邪入肺,最终加重患者病情。再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运动指导,患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病情变化情况与身体情况,科学选择运动项目,把握好形神俱养以及动静结合的原则。将情志以及运动相结合,具体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慢跑以及打太极拳等。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需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指90分以上、基本满意指80~90分以及不满意指8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中,满意27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82.5%,而观察组中满意34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1例,其满意度97.5%,观察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阶段,肺炎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疾病,肺属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器官,且上通鼻窍以及外合皮毛,非常容易受外邪的侵袭,具有"娇脏"之称。一旦发病,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要重视肺炎的治疗,为改善预后,还需对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在中医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借助对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中医呼吸道护理干预以及中医出院指导护理等,有效改善患者情志,保持呼吸顺畅,提升满意度。
本研究中,两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沪<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肺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xx年6月-20xx年6月收治内科患者856例,其中男599例,女257例,年龄21~70岁,平均52.6岁。患者病症主要为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心脑血管及风湿免疫疾病等。本科现有床位65张,其中重症床位5张,病床的利用率可达到98.57%。本科室目前共有护理人员31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31.4岁。其中,助理护士4名,护士15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6名;学历分布为:大专21名,本科10名。
1.2方法
1.2.1规范护理服务过程,做到人性化、主动性、细致体贴
在患者入院的时候,要注重“六个一”原则的遵守,帮助患者做好第一餐的定制工作,做好第一次的详细记录,以通俗简明的语言介绍一次住院环境,提供服务需求卡一张,为患者递一杯热水,对患者致以一声亲切的问候。对晨晚间的护理措施要严格执行,做好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住院环境。认真落实等级护理服务措施。
1.2.2认真开展健康教育
因为内科病房病种比较繁杂,所以就对护理人员的疾病认识要求较高。护理人员要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患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1.2.3推行奖励制度
把临床护理及基础护理的项目都纳入到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来。推行由组长、护士长等级考核制,将患者满意度、病情观察情况、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基础护理实施等都纳入到考核中来,并对考核结果做好及时反馈,将考核结果同工资挂钩,分析本科室的问题及相关不安全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1.2.4转变护理理念
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推行APN模式排班制度,并实施责任护士包干制及临床工作制等护理模式,保证护理工作的患者中心模式,对护理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深化护理制度的理解和学习,保证护理过程规范化和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将优质护理开展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满意度、患者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医生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健康知识普及率有明显的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由于内科有老年患者比较多、慢性患者比较多等特点,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他们对基础护理剂生活护理的需求比较高。通过实施责任包干制,开展优质护理,能够强化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行要按照患者的特点、及需要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所以是整体化的护理系统。优质护理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促进护理人员整体思维的培养,帮助护理人员以患者为家人,作为朋友,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化和安全感,提高医院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完善开展优化护理,深化护理观念,可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激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护理人员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开展护理工作,体现护理人员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总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但能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还能提高院方的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1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2011、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各班年龄及专业层次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二班(28人)、四班(28人)作为实验组引入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尝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一班(30人)、三班(27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两组课程内容与考核方式相同。课程结束后,自制问卷对实验组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评价,并比较两组考试成绩。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研究内容与步骤
2.1实验组教学过程
2.1.1体现现代护理特色和理念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护理岗位工作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2.1.2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以内科护理工作项目为导向,内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内科护理学分为九大工作项目,48个学习任务。
(2)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为主,设计典型案例与学习情境,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内容实施PBL教学,现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例介绍如下。①教师准备案例及问题,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准备。病例叙述了一位35岁男性病人从3年前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空腹痛到3小时前突然出现呕血再到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入院。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以下问题:病人所患疾病是什么?如何估计出血量?抢救治疗4h后,如何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观察?针对病人目前情况,护士如何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止血措施有哪些?若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其止血措施有何不同?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诱因有哪些?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你建议病人如何改变生活方式?②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5~6人。授课前一周,教师将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将所有问题的讨论结果书写出来,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好各问题的发言人或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小讲课、情景模拟等。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其他组提出质疑及补充意见,教师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言,适当辅以板书,展示重点内容。最后,教师利用10min时间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知识点。
(3)尝试校企合作,强化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向社区延伸,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带领下参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讲座和宣教,设计制作健康教育板报,实现教、学、做有机融合,增强学生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意识,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阶段考核及制作健康教育板报(10%)、期中考试(20%)、案例作业(10%),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选择题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加大案例分析题比例;考试内容以临床常见病为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临床任务的能力。
2.2对照组教学过程
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各章节内容由教师集中讲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整体护理要求完成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与实验组相同。
3讨论
内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其进行的教学研究已很深入,但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意识差、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PBL教学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问卷调查发现,96%以上的学生认为BPL教学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而且能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优于传统教学。因此,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需要更新和改革,学生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但是PBL教学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仍有学生认为PBL教学效果不是很好;12.73%的学生对增加PBL教学时数持否定态度,说明仍有少部分学生习惯传统教学,不适应主动积极寻求知识的角色转变。从考试成绩来看,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对考试题型改革还不完全适应,平均成绩偏低。因此,教学中应针对考试题型进行相关训练,对应知应会的细节反复强化,教师按章节、题型建立试题库及案例分析集,定期在网上发布选择题及案例分析题,尝试建立网上测试系统,进行在线测试,强化学习的全程管理;加强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临床任务能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是值得内科护理学教师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共同构成神经系统,它分为周围和中枢两大部分,主要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外科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其中神经外科主要治疗外伤或肿瘤引起脑与脊髓的病变;神经内科主要治疗脑部炎症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脊髓及其他神经系统的病变。神经内科属于独立的二级学科,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脑膜炎、脊髓炎、脑出血、帕金森、重症肌无力、癫痫、三叉神经痛等。入院治疗的患者通常处于病重或病危状态,普遍患者在感觉和认知方面存在障碍,潜在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如何在神经内科做好护理工作,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评估风险的可能,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该文就护理风险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脑膜炎5例、脑出血16例、脑梗阻28例、帕金森10例、重症肌无力4例和癫痫3例;观察组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为52岁,其中脑膜炎3例、脑出血17例、脑梗阻29例、帕金森9例、重症肌无力5例和癫痫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如入院指导、病房清洁、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出院指导等。要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身体恢复健康。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包含患者风险管理和护理人员风险管理两个方面。
(1)患者风险管理。患者风险管理针对生活护理、用药护理、急救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风险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生活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活动区域及身边的易碎物品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评价。
每天定时检查病房、卫生间或走廊的清洁度与地面湿度,尽量不要有水渍避免患者跌倒,尤其是卫生间最好铺防滑地砖且贴有提示牌。在患者的病床旁加防护栏,避免患者坠落。危险物品如水壶、水果刀、电暖气、电风扇等,远离患者并贴警示牌,避免发生划伤或误伤的情况。定期检查患者的轮椅刹车,及时排除故障。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是否长褥疮,要嘱咐家属定期给患者翻身、按摩,避免患者病情发展。叮嘱家属不要让患者离开视线,避免患者走失或出现意外。用药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用药时,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价[1]。神经内科的患者身体状态普遍较弱,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患者输液时要密切关注渗漏情况,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升压药物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一旦外渗可能会引起组织坏死。甘露醇是神经内科的常用药之一,主要用于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一旦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甚至坏死,因此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护,避免意外发生。
总之,在输药期间,护理人员要增加巡视的频率,并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准备相应的解救药物,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急救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突发症状时,急救过程中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估。神经内科的患者中中重度患者的比例比较大,所以病情突然进展的情况发生率比较高。因此,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随时准备好抢救所需的仪器、药物和工具等,尤其是要掌握急救的流程。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准备常规的物品外,最好外加准备吸痰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熟悉每项急救的方案,并且要定期进行演练和排查仪器故障,避免仪器故障或不熟练操作造成患者病情延误的情况发生。
(2)护理人员风险管理。风险的发生主要在于护理人员的预评估,因此提高护理技能和水平是降低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做到以下3个方面,将会大大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①掌握《护士手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医疗事故处理手册》等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护理重要性的意识,是成为合格护理人员的必备条件,也是开展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
②护理人员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危险防范的意识与警惕心,从而保证护理人员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并作出正确处理。
③规范化日常护理文书的填写,交接班记录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文书与记录具有可追溯性[2]。
1.3观察指标
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概率,包括摔伤、意外刺伤、输液反应、急救事故、拒绝治疗等。发生率越高,说明意外事故发生越多,即护理效果越差[3]。
1.4统计方法
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4.5%(3/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率27.3%(1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比较[n(%)]
3讨论
入住神经内科的患者,普遍存在年龄大、病情严重、自理能力差等特点,尤其是脑部严重受损的患者很容易伴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和行动障碍等后遗症。因此,神经内科的患者除了必要的常规护理外,还需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所谓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因素造成患者受伤或死亡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程度越来越重视,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医疗纠纷的事情不断发生,尤其是护理引发的纠纷所占比例越来越高[4]。如何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该次研究通过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角度,观察常规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下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具体结果为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率27.3%。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会大幅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也就是说,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对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5]。归根结底,通过风险管理,即全面地预测风险的发生,并做好相应防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更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的整体护理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雪。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9):149.
[2]李彤。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2016,14(2):278.
[3]蒙春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7):2751.
[4]吴红恩。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16(2):263.
[5]范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86.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细致,仅以疾病护理为重点的护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1]。优质护理理念和方法正逐渐在广泛的范围内被研究和重视,为了适应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我院在优质护理的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在以往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以患者的疾病护理为根本的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者各方面的业务水平,增加了医患和医护之间的沟通交流,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以下是该院对于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护理所做的工作中得到的有效数据,对于推广优质护理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xx年4月到20xx年8月间接受治疗的肿瘤内科住院患者2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65例,女性为45例,患者年龄在30~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3.1)岁,住院时间为10~90d,平均时间(49.2±4.1)d;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56例,女性为54例,患者年龄在34~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6)岁,住院时间为11-89d,平均时间(43.3±2.1)d。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住院患者采用基本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实验组则进行优质护理,对护理工作者进行更加系统完善的培训,提高其岗位技能和工作的责任心,并加强考核制度;加强护患的交流,在心理层面进行疏导以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加大护理人员人力投入,减少护理工作者更换频次,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优化人员的配备,每个护理小组都需配有不同级别的护士,以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增加对患者满意度的随机调查频率,督促和勉励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满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及时对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以发现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和改善护理水平。通过以上的不同护理模式,得到护理的相关指标数据,通过对比研究优质护理的必要性。
1.3统计处理
对两组的试验数据资料运用SPSS17.0软件系统来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c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当把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其资料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两种护理方法下临床数据指标总结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得出结论,实验组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缺陷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是在进行疾病治疗、提高身体机能的数据指标基础上,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加人文关怀[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护理工作者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减压,减少心理负担。随着肿瘤患病率上升,人们对肿瘤疾病的恐惧心理增强,心理压力增大,将对疾病的恢复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肿瘤内科患者,要给予极大的关怀,同时正确及时的进行心理障碍的疏导,使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死亡的话题,并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和各种术后恢复护理。该文中的资料总结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体现了护理水平提高对促进患者身心恢复有重大作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于疾病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患者在优质护理的环境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康复率,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大大减少了治疗成本,节省了医院的资源[3-4],优质护理大大弥补了医疗资源不足和人们逐渐增强的健康意识的不平衡,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优质护理值得在肿瘤内科住院患者中广泛应用。